校园文化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四)、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

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七)、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

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一、研究领域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二、研究主题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子问题 研究的总问题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子问题有四项: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3.教师文化建设;4.学生文化建设。 四、研究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 式版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基础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

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

2019年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2019年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校园文化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希望、是一种生活;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更新、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一学期来,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见成效。闲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二、制定了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实际,环境特点和学校布局的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思路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2、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四、做了以下工作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教学楼前后活动区,活动区位置及路两旁植树、种植花草,进行了美化。 (2)在教学楼右边场地,设乒乓球桌3个,运动器械3个,小型运动场,设有两个羽毛球场,体育场围墙上设置了体育宣传图画。 (3)在教学楼走廊上添设名言警句、名人字画,教室内添办学生作品、经典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板块。 2、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宣传栏,校门口设电子宣传屏幕,校园宣传长廊写有教风、学风等内容。教学楼走廊悬挂学生作品、名人头像、格言。 (2)班级环境布置:各班有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活动表、班级公约。教室后墙设卫生角,图书角、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经典诵读”“我最精彩”等,由班主任负责个性化设计和展示。 (3)各室文化建设:根据各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标语及规章制度。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坚持每周班会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 大学之道,以德为首,德育的成功也就是大学的成功,因此中外学者都很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使之系统化和成熟化,对于指导高校道德建设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道德养成教育,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尚未建立一个科学和系统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国内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中南大学韩冬梅在《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三期发表“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重点论证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特征和根据。浙江万里学院姜彦君于2004年9月1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他的观点如下: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同时他还对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的研究方面,唐勇的《大学生的德性养成与德行塑造》一文中指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德性和德行的途径有:第一,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第二,建构合理、和谐与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第三,校园文化的有序性;第四,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王金华教授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文章比较系统地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目标与内容、实践策略、工作机制几个方面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这对科学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我国的教育部和各高校研究人员针对大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研究和访谈,其中的数据及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本身存在矛盾和出入的,我们并不提倡引用。 国内关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从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主要倾向于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而未系统地阐述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其二,国内主要倾向于研究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此类的文章也是多而多之,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并且对两者的区别也并未清楚说明。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行为和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二、目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民路小学是一所具有48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学校形成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本着“教师为本、班子为魂,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健体、养习、尚德、增智”的校训,“准时、勤奋、诚信、文明”的校风,“团结、求实、自律、创新”的领导作风,“严谨、博学、精业、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向

上”的学风,“凝心聚力、奋发向上、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亟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二)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校精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4504604.html,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作者:王琳琬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两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凝聚着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本文将着重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如何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育人。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萃取五千年文明精髓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文化客体,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为文化主体,以弘扬校园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能量磁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确树立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自觉形成并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意识,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和演化而形成的一种人文主义伦理型文化,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梯、节、勇、恕、让等思想精髓的推广与提升。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仁爱”思想在校园中得到传播,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优化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强校园的和谐氛围;儒家“义利观”的弘扬,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拥有真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塑造学生“内圣外土”的理想人格,强调“齐家、治国、平天卜,以施行土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为学思想,都对当前学生发展作用巨大。因此,依托优秀的传统节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师德的修养和学生灵魂的净化,有利于师生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1.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由校园所处外部自然环境、校园内部的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

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

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 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 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篇1 11月7日,我和几位校领导和教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到获嘉县参观了东关小学和第三完全小学,对它的班容班貌及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的感悟和了解。参观后内心深受该校震撼。特别是他们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育设施、凸显的文化氛围、全面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精简高效的领导团队等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学习、借鉴。 一、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东关小学的绿化做得很好,让人在校园有一种美的享受,其次他们的学校标语用的很恰当,,另外在走廊转角处有名校介绍以及部分诗词及校园长廊的三字经。 第三完全小学用文字诗联串接而成的文化长廊等,使校园文化氛围一气呵成,浸透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强者之音,其感染性、号召力无时不在向广大师生潜移默化中熏染,这种“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园凸显出的浓厚文化氛围不能不令人折服。 二、硬件设施建设给校园描上“面向现代化”的面纱,激起我无限的向往。 两所学校教室、办公室、运动场所设施一应俱全,活动

区、教学区、休息区条块分明,总体布局一目了然、科学合理,从进入大门到各区、室走马观花的参观和随意提问中了解到,其教育教学设备的时代性和教育投入的力度的确值得我们感叹和欣赏。 三、“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园凸显出浓厚的当地的文化氛围,极大地触动了我们学习的意念。 东关小学以盆景和文化长廊为特色来建设校园文化,第三完全学是以标语张贴,感动中国人物展来建设校园。所以两所学校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设来建设校园,美化校园。 本次的参观学习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据校领导说,班级是孩子学习的天地,原本环境不理想,我们要想着如何改变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后,我将把我学到、看到、悟道的做法和想法用于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级建设建议: 1、我认为低年级要有低年级的特色,用温馨来感化孩子的心,打造家的感觉,让他们一进班级就感觉有种温暖。 2、剪纸是学校的一大特色,让他们在低年级学起,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3、每学期记住班主任寄语进行解读或是每天自己记一两句好词好句。 4、给孩子们定一个定期目标,然后慢慢地教会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背景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调研目的 1、调查目的: 1)初步、有效地了解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的现状; 2)针对学院这个地区作小范围的抽样研究,探究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存在的问题;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得到完善与发展。 二、调查数据统计 (一)在作为////////学院的学生,你是否有自豪感方面,有79%被的调查者选择有,15%的被调查者选择时而有,5%的人选择没有,1%选择不知道。如图所示:

由此得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作为//////////学院的学生,拥有自豪感的同学占大多数。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所以,从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可以的,能够让同学在这样一个大学里感受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必要性调查情况: 如上图所示,根据抽样调查,学院同学有46.67%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比较有必要,21.67%选择了非常有必要,3.33%的同学则认为比较不必要,更有28.33%竟说不清楚。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25.42%的认为导向和激励,23.38%选择熏陶和影响,6.10%选了凝聚力,所剩7%认为作用不大或不清楚。 (三)在学校应着力加强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27%的人认为是环境建设,14%的人认为是制度建设,有47%的人认为是培育大学精神,有12%的人认为是文化载体建设。如图所示: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的起源是“人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正是文化完成了大学存在的终极目的——培育人才。因此,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高校校园文化也必然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它对当代社会进步乃至未来社会发展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即校园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落到实处的,而辅导员这些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正是耕耘好校园文化这片天地的点滴辛勤劳作。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渠道,所以辅导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在多元文化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方向。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必须在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学校学校以育人为本的特殊使命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必然要落实于广大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主体,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的工作至关重要。没有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就不会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规定着学校基本结构的性质,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完善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制度规范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组织,以及学生自发成立的协会和社团等组织便是践行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作为这些组织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既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动承载者,也对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辅导员的的亲力亲为与具体指导,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性积淀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辅导员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引导者。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背景,以创制、共享各种文化活动,不断进行文化冲突和整合的动态文化系统。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往往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动员、组织和开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参与。 四、辅导员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培养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辅导员是“学生学业的促进者、生活的指导者、困难的帮助者、思想的解惑者、人生的导航者”,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引导其融入和建设良好文化氛围上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辅导员是学生学风建设的督导者。培养学生过硬的学风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辅导员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践行正确价值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再者,辅导员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者。辅导员与学生交往密切,互动深入,更容易以自身的表率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形成健全人格。最后,辅导员是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生寝室、学生班集体以及各种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之处,也是需要辅导员重点关注和投入的地方。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之心得 铎山中心小学阮峰3月24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常德,在北正街小学与育英小学进行了参观学习,令我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我就谈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1、物质文化建设,让校园环境更美。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北正街小学与育英小学都有自己特有的物质文化建设。首先,两个学校都有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一走进去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其次两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徽与校歌。校徽与校歌是一个学校的标志,而我们学校虽然有校徽,但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更别说学生了。校歌是我校所欠缺的,要成为一所名校,校歌也是必需的。另外,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寸地方进行宣传。学校每一栋教学楼都有一个符合学校主题的名字,同时教学楼上都有相应的宣传标语。如:“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写一手好字,争一个好成绩,有一身好体魄,养一生好习惯,集一流好品质”;“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2、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北正街小学精彩的课间大活动,活动时间充足,学生先做广播体操,基本做到了快、静、齐;接着是8分钟的跑操,学生都很认真的完成了。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每个班的班主任都参与到做操和跑操中去,和学生在一起完成,而我们学校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最多是班主任站在班级的前面或后面,这个方面学校有待加强。最后是精彩的30分钟的兴趣活动。有精彩的足球赛,有激烈的篮球三对三,有极具观赏性的跳绳,有活力四射的接力跑……我们学校在这个方面是个空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差。虽然学生是很愿意参加这些活动的,但我们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条件来进行活动。我想,我们可以试着尝试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再慢慢的进行推广,把校园活动丰富起来。 3、学校要有适合自己的校园特色。 两所学校都注重书法教学,都有书写的时间,开设了书写课,把书法教学当成学校的一个特色。北正街小学把“在快乐中拥抱幸福”当成学校的另一个特色;而育英小学把“多元教研”当成学校的特色。而我校确定的以“诚智仁勇”与谢冰莹文化研究当成学校的特色,这两个方面是十分好的,但我们在这个方面的投入与推广的还不够,所以要想让它们成为我校的特色,还得努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我们应毫不懈怠,迎难而上,不断拓宽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养,用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精益求精,对学生高度负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塑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XX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

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学校是我国教育系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础部门。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来看,学校不仅要具备优化的育人环境,还要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范围。校园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 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主要是指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健全人格,以满足个体精神和文化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使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学生的人格标准应包括:胸怀宽广,热爱知识,热爱生命,健康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在迅速走向成熟,人格可塑性强,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又存在差异。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就要有所不同,因材施教。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亲身体验各种不同创作活动,使学生发现主动学习的乐趣,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对学生作品所表现出的观察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给予高度评价。艺术家的作品从一方面来看正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美术教育从本质上来看正是一种人格教育。对学生做作品的评价不存在对与错,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的体现。在美术教育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交际能力,从而达到逐步完善人格的目标。 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马金环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品位,促进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纵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德育功能,努力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从总体上来讲,我校校园的主流文化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 首先建构了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围绕“管理上档次”,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规范了教学行为,优化了学生管理,提升了后勤服务质量,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其次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培育精神文化。学校通过网络、橱窗、标语等宣传教育阵地的建设,营造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势。通过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打造积极健康的活动文化,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挖掘了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心。 第三是高度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不断推进

校园环境美化、净化、亮化工程,优化了校园环境,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在校园物质文化创建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在创建文明校园中的作用。 二、当前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更多地是依托于活动文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的人文景观非常单调,缺乏系统的有个性的校园宣传标语。教室美化工作还没有形成气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面墙都说话。一草一木,一楼一石,一墙一砖都应成为文化的载体,我们任重而道远。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所以我校亟待制定一个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三、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认真制定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1、实施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 ----重视对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修订校训,征集校风和校歌。 ----要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

最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校园文化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校园文化日新月异。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见成效。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对活动开展高度重视,校长在把握全局的同时经常过问,还亲自参与拟订活动方案和指导活动,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师生投入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开学初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方案,通过召开行政会、教师会、校会班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常规课堂、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活动心得。 二、加强学校校容、校貌的建设 1、各班教室都贴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楼道的醒目处都贴有警示标语:嘘!我喜欢安静、走路学花猫下楼静悄悄、轻轻地走悄悄地来? 2、以楼层为单元,每个楼层一个方面的内容,彰显我校的德育特色。 3、成立了科技活动教育基地,购置了大量的科技大型器具,组织学生底气的参观。以上这些,不但给学生美的熏陶,还能从中学到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从环境和科技单元教育学生们热爱环保,我们的生活只有一个地球,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并且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 1、抓好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以德育校长为起始的国旗下的讲话、出“时事要闻”和“生活小常识”专栏等系列评比活动。 2、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活动,使队员明确在校做诚信学生,在家做诚信孩子,在社会做诚信公民。 3、通过值日检查逐周逐月的评比和奖惩、开展班队间的学习竞赛或评比、两个“窗口”(广播站和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切实抓好了队员的养成教育。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641-51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 管理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基础纲要》明确指出:“要 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 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 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 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效果。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教学质量 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 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 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

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问题和做法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 2.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制度体系的改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故学校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却忽略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部分学校没有完整的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