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庾信创作之关系

地域文化与庾信创作之关系
地域文化与庾信创作之关系

--

庾信南北漂泊的人生经历却在文学上结出了“穷南

北之胜”的丰硕果实,其实庾信的创作成就并非凭空而来,而正是植根于那个特定的南北变迁的时代,不断变换的地域环境,再加上庾信自身的文学天赋等多种因素的天才整合,才成就了庾信集大成的文学。探求庾信创作的发展轨迹,不能不关注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地域空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舞台,金陵(江左)、江陵(荆楚)、长安(关陇)有着各自的地域和文化特征,三地本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成了庾信人生之旅中的三个重要的路标,从中勾勒出的是庾信一生由南入北的人生轨迹。

“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模式包括三个地理空间要素:移出场、移入场和移动路径。移出场是指人或物移出的场所,移入场是指人或物移入的场所,移动路径是指连接移出场和移入场之间的路线。”[1]庾信的第一个移出场是金陵,移入场是江陵,移动的路径是由长江下游到长江中游,移动的原因是因为侯景之乱的爆发而被迫逃亡,那一年庾信36岁。庾信的第二个移出场是江陵,移入场是长安,移动的路径是由长江流域移到黄河流域,原因是受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而被羁留,江陵之难也使他永远地留在了关陇之地的长安,再也没有回归到原来出发的第一个移出场,那一年庾信42岁。庾信本为南阳新野(今河南)人,生长于江南的金陵,中年逃奔至荆楚之地的江陵,后又出使西魏,永远留在了长安,回归到原点是他后半生的梦想。庾信生平的前两个时期都活动于长江流域,那里均是南方文化的中心,但江左与荆楚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后

期所处的长安则属于关陇地区,那里则是北方文化的中心。可以说作家活动地点的变换不仅改变的是其笔下的描述对象,其创作风格随之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三地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共同孕育了庾信华实相扶,情文兼至的文学创作。“北迁”对于庾信的创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本文拟从瘐信生活的三个地域来探讨其各自对他创作的影响。

一、江左文化与庾信的创作

如果我们追溯庾信创作的源头,首先要提到的就是

那充满灵动之气的江南,那里有他最初的生命之水,江南孕育了庾信浪漫的气质,那里是他的文化之根,也是他的生命之根,是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怀的地方,“某本吴人,常想江湖之味。”(《谢赵王干鱼启》)“夫寄根江南,淼淼幽潭,传节大夏,悠悠广野。”(《邛竹杖赋》)本文所说的江左即指江南以金陵为中心的吴地,庾信在此生活了36年,其文学创作亦与江左这一地域息息相关,应当说,庾信从内心里认同的自己就是吴地之人。

江左地域文化对于庾信的意义首先在于他对故都金陵的认同。36岁以前生活在金陵时,庾信作品中的地域观念并不明显,他与徐陵、萧纲等人一样,只是宫廷文人集团之中的一员,“少年惟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舞媚娘》),但到了北朝以后,他才发现了金陵的意义。梁建都建康,即古金陵之地。此前的东吴、东晋、宋、齐都曾建都于此。作为京畿之地,南齐的谢在《鼓吹曲》中曾赞美这

地域文化与庾信创作之关系

收稿日期:2009-08-16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研项目《六朝由南入北文人研究》(2009WYY06)

作者简介:张喜贵(1965-),男,黑龙江拜泉人,江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六朝文学研究。

(江南大学文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摘要:金陵(江左)、江陵(荆楚)、长安(关陇)画出了庾信人生之旅中的三个路标,江左文化使庾信的创作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艳丽底色,荆楚文化则为庾信的创作打上了明显的楚地文化的印迹,关陇文化更使庾信的创作具有了“胡化”的特征,三地的地域文化共同孕育了庾信创作,从而使庾信成为了穷南北之胜的作家。

关键词:庾信;地域文化;江左;荆楚;关陇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0)01-0141-04

张喜贵

2010年第1期(复总第75期)

船山学刊Chuanshan Journal No.1,2010(rest.tot No.75)

141

-

-里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金陵、建业这样的地名在庾信前期作品中基本没有出现过,但庾信入北之后,金陵等地名却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怨歌行》)“二男一女,并得胜衣;金陵丧乱,相守亡没。”(《伤心赋》)“在昔金陵,天下丧乱,王室板荡,生民涂炭。”(《伤心赋》)“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寄王琳》)“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哀江南赋》)“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哀江南赋》)金陵成了庾信作品中的原乡,永远挥之不去,那里曾给了他无尽的荣耀,“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但那里又是让他伤心的地方,萧梁王朝转眼间灰飞烟灭,金陵留给庾信更多的是痛苦的回忆,侯景发动了金陵之祸,梁武帝、简文帝相继故去,自己的二男一女也相继死去,

“昔之虎踞龙,

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殓瘁。”“千悲万恨,何可胜言。”庾信作品中的“金陵情结”可以说开创了后代金陵怀古主题的先河。

其次是南朝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对庾信的影响。南朝江左一带吴歌非常丰富,江南建业就是其发源地,“吴声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2]乐府民歌那质朴自然的语言,深厚真挚的感情,都对庾信的作品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的许多诗歌都与江左的吴歌有着密切联系,如《乌夜啼》开篇即写道:“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荡子赋》中说“新歌《子夜》,旧舞《前溪》。”子夜,指《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等南朝流行的乐府民歌,相传《子夜歌》起于晋朝,由一个女子子夜所作,其特点是弦急调悲。《前溪歌》,为晋城车骑将军沈玩所制,诗中用了《史记》中司马相如以琴心挑文君及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之事来隐以自喻,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庾信在《咏舞》诗中有“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其中的“上声”就是指《上声歌》,此外,庾信还多次写到刘碧玉:“定知刘碧玉,偷嫁汝南王”(《结客少年场》);“定知刘碧玉,将过阴丽华”(《咏画屏风二十四首》);“直将刘碧玉,来过阴丽华。”(《奉和赵王美人春日》)明显是借鉴吴声歌中的《碧玉歌》,碧玉本为晋汝南王之妾,宠而歌之。“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可见子山对吴声歌曲的熟悉与喜爱。萧涤非先生在其《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庾信条下还列有《对酒歌》、《怨歌行》、《舞媚娘》等乐府,从中可以看出庾信对南朝乐府民歌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在《哀江南赋》中庾信说“吴越吟,荆艳楚舞”,那是他对南朝盛世的美好怀念,其中他就特意提到了吴、越一带的歌曲,荆

楚地区的乐舞。

江左文人诗歌对子山创作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庾信与江左宫廷的文人关系密切,十五岁侍梁东宫讲读,十九岁为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行参军,二十岁为萧纲东宫府抄撰学士。子山诗文可以说是从宫体入手,所以一涉及女性人物,就显得千娇百媚,妖艳动人。无论是在南朝写王昭君的“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还是在北朝抒写自我情怀的“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都莫不如此。给庾信以很大影响的还有被称为“太康之英”的陆机,尤其是子山入北之后,相似的身世之感使他不但在作品中一再提及这位同样由南入北的吴人,如《哀江南赋》中就有“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逢赴洛之陆机”等等,而且更有意识地模仿陆机的《演连珠》而作了四十四首《拟连珠》,叙南北兴废之事,发展了这种借物陈义,以达讽谕之旨的文体。

再次是江左自然山川的影响。江左气候湿润、河流纵横,庾信的作品大多充满了水的灵动,如《春赋》中他写宫苑的春色,就能紧紧围绕着曲水流觞来渲染刻划,水在他的笔下似乎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物,它可以像镜子一样映出美女的身姿,水面还可以传送凌波仙子佩玉的和鸣,人们既可以在水边流杯取乐,又可以在滩头尽情的戏水,“影来池里,花落衫中”、“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三月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如此看来《春赋》简直可以称为一篇写于江南的“水之赋”了,一提到水,庾信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以至于到了北朝的庾信还一直深深地眷恋着建业之水,“还思建邺水,终忆武昌鱼”(《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拟咏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以说正是建业之水孕育了子山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性灵之气。正因为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容易产生安土重迁的思想,张季鹰的莼羹之恋,陆机的华亭之思,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失去才知道存在的价值,于是庾信的作品中才有了不绝如缕的江南之恋。

二、荆楚文化与庾信的创作

金陵之祸中庾信把守的朱雀航失守,庾信不得不逃离

金陵西奔江陵。加上逃难的时间,庾信在此生活了大约五年。江陵是古代楚文化的发源地,在六朝时江陵是仅次于京城金陵的大城市,庾信八世祖庾滔随晋元帝南渡,官至

142

散骑常侍,遂徙家江陵,江陵即荆州城。

荆楚文化中的宋玉对庾信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庾信至江陵,居于城北三里宋玉旧宅,即八世祖庾滔故居,《哀江南赋》中说“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庾信因侯景之乱,自建康遁归江陵,居于宋玉故宅。后来杜甫有诗:“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李商隐有诗“可怜留著宋玉宅,异代应教庾信居。”所言均及于此事。江陵的宋玉宅这个特殊的纽带使庾信与宋玉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时时可以看到宋玉的影子。张说《过庾信宅》诗云:“兰成追宋玉,旧宅偶词人”,与宋玉能同居一宅这样的巧合,自然使庾信与宋玉更有了亲切之感。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庾信)掩抑沉怒,出以哀艳之词,由曹植而上师宋玉,此又南文之一派也。”[3]自然宋玉在许多方面都引起了庾信的共鸣。既在身份上加以认同,“是以精采瞀乱,颇同宋玉”(《谢滕王集序启》)又在悲秋的情感上相通,宋玉《九辨》中说“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庾信说:“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枯树赋》)“悲哉秋风,摇落变衰。”(《伤心赋》)“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怀愁正摇落,中心怆有违。”(《拟咏怀》)此外在哀怨的情感上二人也是相似的,“昔者屈原宋玉,始于哀怨之深;苏武李陵,生于别离之世。”(《赵国公集序》)。其两篇名赋《哀江南赋》、《伤心赋》的题目竟然都直接来自宋玉《招魂》中的“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庾信反复吟咏的宋玉,可以更好地表达庾信自我的多方面情感。

屈原对庾信的影响也是不应忽略的。江陵,乃古荆州之地,春秋时楚国的国都,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屈原曾作《哀郢》抒发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八百多年后位于荆楚旧地江陵的萧梁王朝居然也是被地处秦地的西魏攻破的,这些相似之处激起的是庾信对历史的反思和联想。在庾信的作品中对屈原的接受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庾信同样特别注目于屈原作品中的“哀怨之深”,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再抒发此种情感,“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哀江南赋》)屈原《天问》曾对天地发问,为何不言“问天”?因天之尊贵不可问也,故曰天问。受此启发庾信作品亦有多处问天,“所谓天乎?乃曰苍苍之气,所谓地乎?其实抟抟之土。”(《思旧铭并序》)“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拟咏怀》)“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哀江南赋》)除了问天之作外,庾信后期作品中还非常喜欢用疑问的句式来创作,这也与屈原天问有关。“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小园赋》)“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枯树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不有所废,其何以昌?”“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哀江南赋》)“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拟咏怀》)在《怨歌行》中,他更连着三个问句,“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困惑与疑虑,这些都不能不说与屈子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

屈原对庾信的影响还在于意象的创造上。屈原在《橘颂》中通过对橘树的赞美,来歌颂自己对楚国坚贞不移的美德,其诗中反复吟咏:“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橘树的那种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在南国的坚贞本性,被庾信加以变形并继承过来,庾信笔下的“枯树”意象就很好地诠释了他由南入北的心路历程,《枯树赋》可以说是《橘颂》的一个变形与改写。正是因为曾经置身于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楚国这片土地是屈原出生、仕宦和放逐的地方,庾信受其影响亦是多方面的。《哀江南赋》中的“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句法意境极似。《楚辞》中的“洞庭波兮木叶下”及“望涔阳兮极浦”,庾信只是改换了“辞”与“去”这样两个字,就恰当地表达出了自己进入长安,离开楚地的无奈,所以钱钟书先生在评论庾信的辞赋时说,“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指之遗。”[4]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拟咏怀》);“秦关望楚路,灞岸想江潭”(《和侃法师三绝》);“楚老相逢,泣将何及!”(《哀江南赋》)一个个“楚”字无疑标示了庾信与楚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竹杖赋》也是以荆州作为背景,以桓温与楚丘先生的对话而展开全文,进入到江陵以后庾信的创作中就一再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

三、关陇文化与庾信的创作

“况乃流寓秦川,飘播迁。”(《伤心赋》)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庾信奉萧绎之命由江陵出使西魏,来到长安。西魏不久即攻陷江陵,诛杀了梁元帝,梁朝从此灭亡,他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北方。这种南北地域与自身角色的转变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关陇文化对庾信影响较大的有北朝的“陇头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九收录“梁鼓角横吹曲”,分别为:“陇头流水,流离西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西上陇阪,羊肠九回。山高

143

--

-

-谷深,不觉脚酸。”“手攀弱枝,足逾弱泥。”(《陇头流水歌》三曲)“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噎。遥望秦川,肝肠断绝。”(《陇头歌辞》三曲)《三秦记》中说:“陇谓西关也,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得越。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东望秦川,有如四五(百)里。人上陇者,想故乡,悲思而歌,有绝死者。”[5]古时长安一带所谓“秦川”之地,是很繁盛富庶的地方;行人西登艰险的陇坂,遥望秦川的故乡,他们的惨伤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陇头歌辞》和《陇头流水歌辞》深刻地表现了行人的典型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写苦寒抒乡思。庾信进入北朝,千悲万恨集于一身。于是“陇水”、“陇头”等语汇在庾信那里就成了他苦寒思乡的最好载体。“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哀江南赋》),“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小园赋》),“望陇首而不归,出都门而长送”(《伤心赋》),“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拟咏怀》),“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徊寒芦叶脆,弓冻弦鸣。”(《出自蓟北门行》)。如果说在前期的《荡子赋》中他还是偶尔写到“陇水恒冰合,关山唯月明”的话,那么庾信在北地亲身体验到了边地苦寒及羁旅之苦以后,才对《陇头歌辞》和《陇头流水歌辞》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陇水”、“陇头”意象外,“陇首”、“秦川”等意象也一再出现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因陇水的流动而想到自己身世的漂泊,因登高望远而流下思乡之泪,因塞外苦寒而生的回归之念,都因此有了寄托。尤其是诗文中的一个个“望”字,恰好符合了庾信的回望故乡的心理。

如果说南方的江左文化蕴育了庾信作品如水一般的灵动的话,那么北方尚武精神则给庾信的作品加进了刚健之气。读庾信后期作品,“马”的意象一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盛大活动中的千军万马,如《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的“千乘雷动,万骑云屯”、“尚带流星,犹乘奔电”、“马喷沾衣,尘惊洒面”那种激烈飞扬的场面,那种马射场上的万马争先被庾信真实地描绘出来。如果说其前期的《春赋》还停留在马的名贵与装饰的华美上的话,“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那么北朝的马射活动则是惊心动魄的尚武精神的体现。当然最能表现马的神韵的还是它们的一声声嘶鸣,庾信在其它诗作中多次写到此。《奉抒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和赵王送峡中军》“胡笳遥警夜,塞马暗嘶群”,《同

卢记室从军》“连烽对岭度,嘶马隔河闻”,《伏闻游猎》“马嘶山谷响,弓寒桑柘鸣”。其它关于马的描写还有《见征客始还遇猎》中的“犹言乘战马,未得解戎衣”,《拟咏怀》中的“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郊行值雪》中的“还如驱玉马,暂似猎银獐”,《竹杖赋》“胡马哀吟,羌笳凄啭”等等。庾信北上长安,关陇的自然山川,塞北的铁马秋风给了他的作品加进了新的因素,“黄河”、“胡风”、“胡笳”、“长安”等屡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也正是因为庾信创作中的一系列胡化的过程,使他的后期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文学家对于某一区域文化,不是置身其地,亲受其炙,而是通过书本或其它间接渠道去接受,转化为诗歌创作,只能是带有书卷气的影响描摹。”[6]江左的灵动之水、南朝的乐府民歌,使庾信的创作具有了艳丽的底色;荆楚的屈原宋玉,使其创作打上了明显的楚文化的印迹。北朝苍茫的山川、呜咽的陇头之水都给庾信以滋养,使庾信的创作具有了“胡化”的特征。他的几次移出都是被动的,并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但客观上却造就了一位文学家的伟大。我们把庾信所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分成了江左、荆楚与关陇加以探讨,但是其影响并不是单一的,有时正是作家多方面加以吸收整合才成就其作品。其实这正是庾信北迁以后其创作受多种地域因素的影响所致。“夫南朝绮艳,或尚虚无之宗;北地根株,不祖浮靡之习。若子山,可谓穷南北之胜。”[7]可以说庾信以自己的创作是将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结合起来,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融合南北文风的特点,这些要素经过子山天才的整合,产生了“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宏大作品。

参考文献:

[1]戴伟华:《地域文化和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页。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39~640页。

[3]刘师培:《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4]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00页。

[5]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20页。

[6]余恕诚:《李白与长江》,《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7]倪

:《注释庾集题辞》,《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页。

144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350字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350字 篇一:传统文化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老表示庆贺。剪纸所刻画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来看看这张“仙女下凡”吧!四位仙女神态各异,舞姿翩翩,她们的手臂上缠绕着轻盈而柔滑的丝带,正随风轻轻摆动。再看这张“松鼠摘葡萄”。只见它摇着蓬松的大尾巴,小眼睛紧盯着紫莹莹的大葡萄,生怕被其他小动物给抢走了。 剪纸中还有有趣的民间故事呢!这幅剪纸讲的就是“老鼠娶亲”的故事。瞧!小老鼠们抬着大花轿,新郎得意洋洋,大花猫在一旁羡慕得不得了。原来,故事是这样的:鼠爸爸想给女儿找个好女婿。鼠妈妈说太陽最棒,太陽说云最棒,云说风最棒,风说墙最棒,墙说老鼠最棒。最好,小老鼠娶到了新娘。 多么精美的剪纸啊!真令人爱不释手! 篇二:传统文化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从进入

腊月,市场上到处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货,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进入年货市场,占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联,春联有各种各样的,有的上面写着大大的“福”字和“招财进宝”;有的写着“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等等一些欢乐祥和的话语!每家都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春联买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贴上去! 走过卖春联的,就进入了卖烟花爆竹的地方,那里有“花中花”“坦克车”这些全部是孩子们玩的。还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开屏”“大礼花弹”“绚丽多彩”“吉祥富贵”等等。鞭炮的数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00的还有10000的,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货,家家必备。 我爱春节,我爱春联,我还爱鞭炮!!! 篇三: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京剧、茶、诗、词、饮食、画......但人们接触最多的还是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多得数不清,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陽节......第一线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数不尽的故事。如,春节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怪,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此外,篆刻、剪纸等把我的祖国装点得绚丽多彩。暑假里,我还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了古代的指南针——司南、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中国人的造字等许多传统文化。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啊!

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探析 一、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制约 地域文化是综合性的地理概念,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 形成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人与自然界互动而产生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地域文化是伴随人类劳动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丰富发展的人工环境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象征。地域文化通常有其鲜明的文化标志,最常见的也就是建筑或典籍。诸如汉文化的代表性教建筑万里长城和西方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巴黎凯旋门都具备了鲜明的地域性,鉴赏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对其进行赏析,都可以发现其明确的分属于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形式。地域文化包含了该地区鲜明的民族特征,它常常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其制约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 主客体两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是设计者 环境艺术的主体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设计者本身就来自不同的地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受着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来自不同地域的设计者在面对同一环境时,就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思路。当某处的环境设计需要执行固定的方案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甚至很长时间内不能形成统一的思路,导致设计延迟甚至中断。设计者的思路决定者设计思路和大众的审美实践,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的特色建筑都是由本地的设计师进行全程设计的原因之一。 (二)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更加凸显了地域文化的制约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升级改造,是人类发挥创造力讲思维能力作用于环境的结果。环境艺术设计中主客体是以相辅相成的形式而存在的,其相互作用由内而外的不断进行着。 最终一个环境设计作品的诞生,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明确的是,这种相互作最为凸显的是就是地域文化的制约作用。从我们最直观的城市建筑风格来出发,如果将西方的哥特式环境艺术设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探析建筑风格移植到中国南方水乡地区,那就会出现种种的格格不入。如果一个西方设计者来到中国,他首先能找到的只是地理条件的异同,对老百姓最普通的审美则是陌生的,而当他的一个奇思妙想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推敲并最终定格在地面上时,那么这个建筑一定是杂糅而不是纯粹的。 二、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谈到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就一定要明确地域文化的解构与重组,以及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目的性。

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经济影响艺术,这是不辩的事实。经济的迅猛变革推动了艺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对艺术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强化,艺术与经济的交融渗透进一步深入,艺术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文化教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正确把握艺术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对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与经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演进 照以往惯用的理论和习惯的看法,最易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与艺术活动截然分离。因为艺术活动是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为目的的;而经济活动则将满足人类的实用需要为出发点。就是说,艺术所从事的是满足于人类精神需要的“精神生产”;而经济活动则是为满足于人类物质需要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不少现行的教科书就是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实践”理论做出了看似明了的上述划分。 的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十分鲜明地指出;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包括人类诸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尽管我们也知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何者为第一性、占主导地位仍勿庸置疑。也因此,艺术,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虽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却归根结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以下我们将对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运用思维的方式进行试解。 艺术是属于上层建筑,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即思想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以及与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即政治上层建筑。毫无疑问,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社会精神现象好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言而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它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和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学艺术的内容。文学艺术作品所揭示的各种社会关系,表达的各种观点、倾向、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再现的社会生活的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文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文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 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 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 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 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 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 多好啊!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 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 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 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元 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 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 的文化。 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设计文化是站在技术层面并结合市场需求、项目定位而由设计公司设计的一种符号、元素,它带有设计公司或设计师的某种特质,包括他们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经验积累、不同的文化理解、设计背景、设计理念等等,有较强的主管倾向性。这种主管的设计文化又恰好是社区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设计文化又分为很多种,例如:设计中的视觉文化、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设计中的现代设计文化、设计中的生活文化、设计中的工业文化、设计中的平面文化、设计中的室内文化、设计中的建筑文化等等。总之设计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设计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发展而逐渐的形成的一种概念。艺术与文化的发展是统一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现代通过文化来批评艺术和通过艺术来批评文化成为艺术与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以往的艺术哲学与文化哲学往往是单独成书,让人难以看出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本书将二者集中起来,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认识艺术与文化的共同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一: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重新组合客体,甚至有可能从各个方面借助组合的客体……设计似乎是 通过文化来借用的,也就是通过文化加工的形式来借取. 二: 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时代的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辩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意象思维。中国的意象思维着重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显示出了活泼不滞、长于悟性的特点。思维方式转化到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2.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传统符号既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也有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以及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种完美。在当代,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一般的运用手法有:第一,

地域文化的深刻含义

地域文化的深刻含义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那么这个地方必然根底浮浅,成为世人遗忘的角落,难得具有发展潜力。所以,近年来,各地对地域文化的开发研究极为关注,方兴未艾的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等,都展现出惊人的发展效益。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增进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最近,湖北安陆和四川江油为李白故里争得不可开交,都希望李白是自己本土人,都想增进本土的文化含量,发展地方经济。可见,地域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未远。一个荆州人,如果不知道三国人物、荆州花鼓、划龙船、吃粽子等,必然不配称作文化人。一个文化苍白的人,即便夸夸其谈,若要登大雅之堂,受人称羡,赢得尊荣,无异于天方夜谭。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增进一定的文化涵养,使作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个性特征,就必须了解、学习乃至研究地域文化,这样,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才有可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滔滔不绝、言之有序,引经据典、言之有据,声情并茂、言之有情。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各个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无论在哪块地方,都能够挖掘出不少值得发扬光大、引人入胜的地域文化。如发生在特定地域的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人物、传统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习惯、风情民俗、服饰、民居、建筑风格、传统文艺形式、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甚至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等,都是很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 恰到好处地描写人物所处特定地域文化,可以使人物活灵活现,呈现出立体感、现实感。为什么我们同学们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形象不鲜明、个性不突出,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忽视了对人物所处的地域文化的观察和描写有关。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5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一): 火红的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距今七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中国结了。 中国结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从唐代开始,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尤为一提的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标志也是中国结。它用奥运五环的颜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象征 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结字之所以在这得到了升华。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市场上卖的中国结样式很多,但结式基本上都是盘长结。结字象征力量、和谐、充满温暖的人际关系,给人以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中国结无论从起源和发展来看都是与手工密切相关的,由于中国人年复一年的创造,不断地改善编法,结字才发展成为这天这异彩缤纷的样式,中国结才具有它真正的好处。 中国结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色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产。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二): 我喜欢舞龙灯 在我的家乡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要舞龙灯。每到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家兴高采烈,热闹极了!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我们伸出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1、2、3、4一共45节。好长啊!我们惊叹道。巨 龙为何如此自豪?必须是因为它身后有许多可爱的龙孩子。你瞧,一条条小龙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动活动筋骨:转转圈、打打滚 龙孩子最拿手的要数抢龙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龙孩子的身后,龙孩子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孩子总不肯放下,依然奋勇向前 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我喜欢舞龙灯!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三): 搞笑的闹花灯 我国是世界礼貌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丰富多彩,有窗花、泥人、赛龙舟但我还是喜欢闹花灯。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来到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美丽极了。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等,真是热闹非凡。当然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的要数太古的灯,它有纸灯、纱灯、羊角灯、绣球灯、缎绣灯。在花灯之夜,还能够看到悬于街头的植物灯、禽兽灯、商标灯、字谜灯等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发展关系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发展关系 吴宇亭 摘要:地域文化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不是固定不动的,而建筑设计现在越来越商业化、工业化,缺少了自我的个性,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越来越少。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建筑设计 Abstract:The local culture is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not stationary, but now more and more commercial building design,industrialization,lack of self-personality,architectural design combined with fewer and fewer local culture. Keywords:regional,cultural,architectural design 引言: 当今的建筑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机械化,同一个建筑你感受不到任何的特色,总会觉的建筑都是一样的,哪个城市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建筑。建筑越来越失去了它本来的特色,越来越不能够表现当地建筑的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失去了他固有的文化形态。 一、.地域性文化的回归 1、文化与建筑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则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引自辞海)。 建筑的本身就是当地的人们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技术条件所创建的,来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由于这些条件都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所以一个建筑理应既能反映它所建造的时代特征,包括经济、技术以及人们的思想状态,又能反映它所处的地域特征。各种优秀建筑的产生都离不开当地的人文状态以及社会风气。一件传世的建筑作品,往往会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一个城市永久的标志性。 勒.柯布西耶曾指出,建筑应成为时代的镜子。建筑反映了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水平,是时代历史的纪录。一部建筑史本来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类型,看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从设计进程的最早阶段开始,建筑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这个题目,我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或许很片面,或许很幼稚。但是我的的确确在用心看待它。 很小的时候居住在博物馆旁边,后来举家搬入京剧团的宿舍里面。一直以为自己离艺术很近、很近。尤其是作为从会拿笔开始就在纸上涂鸦的自己,不管画得怎样,觉得那就是艺术,或者说是艺术的一部分,自己好像时时刻刻都和艺术相随相伴。甚至还经常傻乎乎地找馆里的爷爷“指点”。再大一点,学了跳舞。再大一点,渐渐熟练遣词造句,也迷上了中国最优美的艺术之一——文字。 但是,现在却有了这样的感觉:艺术就像一直沿墙而上的爬山虎,把破壁残垣装点做一种风景。而我一直都是放学时背着书包的孩子,匆匆忙忙回家完成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作文,却根本都没有把目光多留一束在我路过的那个墙上——那上面的爬山虎正在静悄悄地行走,一直未有停歇。 如果说爬山虎是“艺术”,那面墙就是“文化”。 在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墙上的爬山虎是会给人带来不同感觉的。不知道这样的比方是否贴切:八十年代的旧阳台下的爬山虎,带有温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落日余晖和风琴余韵。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如果披上爬山虎,就像被世人遗忘的国王,骨灰早已不知所踪,灵魂却依旧披着已经落了灰尘的红袍,遥望天空同样孤独的月亮。水泥钢筋的教学楼若是披上了爬山虎,随风张合的绿色手掌就像他们生命体的一部分,一呼一吸,都无比新鲜,清新得如同晨雾中的暖阳。

反之没有“艺术”,那些“文化”注定的宿命,不是永远的的忽略,就是永远的遗忘。 所以,文化是背景,是载体。艺术是画笔,是表现形式。 原谅我打了如此多生涩的比喻,单单为了描叙这一主题。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举例说明。在经过中世纪缓慢,典雅的贵族艺术之后,文艺复兴爆发了。那种不是节制的,仿佛要整个世界一起复苏的艺术,光彩熠熠。所谓的人文主义强烈地感受着时代精神,这是为何他们将介于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几百年称为“中世纪”的缘故,在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都有无可比拟的进展。艺术与文化相辅相成,并驾齐驱。比如那个时期的人认为重建罗马是他们文化的重任,而最主要的一项重任就是在圣彼得的坟墓上建一座圣彼得大教堂。这座教堂号称世界第一,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圣彼得堡这曾作为罗马史墓碑而存在的巨大建筑,最后竟然重新屹立,成了文艺复兴的里程碑。 “仓廪足而知礼节”因为富足的文化载体,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胆又自信地挥洒艺术。他们尽情享受生活,不再认为人活着只是为了死后做准备,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也因此有了改观。在一些时候,精神层面的进步比任何领域都重要。在人们眼中,大自然有了正面的意义。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摘要:晋室南迁以来,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远远逊色于南方,北朝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北朝人更加注重于务实方面,长期的民族杂居与战争使北朝人性格中有粗犷、豪放的特点。这使得北朝诗歌形成了豪放粗犷、朴实雄健的特点。相反,南方文人在写作技巧方面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南方诗歌逐渐形成了华丽纤巧、细腻秀丽的特点。至西魏灭梁之后,一些诸如庾信的南方著名文士来到北方,对南北文学走向融合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庾信在入北周之后,合南北文风之长,将宫体诗的精美与北朝朴质的文风相结合,加上乡关之思、故国之恋,他的诗歌集南北之大成,写的既清新又浑厚,形成了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在字法、句法、修辞法、以及表达方式讲求方面,庾信也有相当大的成就。 关键词:用典、合南北之长、思想感情 引文:庾信诗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他的诗歌以华丽纤巧为美,创作了大量宫体诗,运用大量精巧的语言来表现“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欢快情调。侯景之乱以后,庾信等大批南方文人流亡北方,庾信开始了文风上的大转折。他擅于运用南朝的美文因素创造出内涵深厚、富于力度的诗文,这给北朝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 南朝与北朝长期处于分裂、割据、对峙状态之中,又因地理、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南北文风的差异逐渐明显:南朝多俏丽华美之诗赋,北朝多经世致用之散文。北朝诗风朴实,较为重“质”。北朝文人在

写作技巧方面不如南朝文人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在诗歌数量上也远不如南朝诗歌“多产”。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今属河南)人,曾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因为风格绮丽,被称为“徐庾体”。后来在出使西魏时,梁被西魏所灭,于是他被羁留在北方。他前期在梁时,所作诗歌均为宫廷唱和之作,具有“宫体”意味。他前期的作品内容空虚、轻浮、绮艳。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飘泊之情,《拟咏怀》27首代表性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感情,“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体现了人生苦闷的忧思之情,感情深厚而真挚。后期他的作品慷慨凄凉,气魄宏伟瑰丽。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集南北之长,学会将细巧精美的宫体诗与真情实感相结合。 大致自西晋以来,文人诗歌就开始有规避政治的趋向,但那是的文人的人生际遇大都与政治的关系相当密切,回避这方面的内容,就回避了人生中在最主要的矛盾和面临的困境,从而使诗歌失去了应有的厚重感。庾信在北地尽管深受统治者优渥礼待,并且官位通显,但“魂兮归来哀江南”的乡关之思、羁旅之愁成为他这个时期创作的主要基调。人生际遇的改变成为他改变创作风格的决定性因素。他在这时,精神和灵魂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贪恋荣华而又良心未泯使得他的内心日夜煎熬,这就改变并重塑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接受了北方文学的影响,从而构成了新的诗文风貌。他创作的《拟永怀》中对自我失

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地域文化(专)》课程论文写作规范 一、选题指南 1.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2.选取三秦名山一例,介绍其景点、相关传说,并发掘其文化内涵。 3.介绍一位三秦古代诗人,并以其主要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成就。 4.介绍一下家乡饮食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5.考察你所在的地区历史和现状,谈谈陕西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具体要求: 1.从以上选题指南中任选一项进行写作;在选题指南基础上自定论题,不能偏离主题。 2. 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理论应联系实际,有所创新。 3.论文要求规范化,全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摘要字数为100—150字,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论文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 4.不在选题指南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者,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三、论文评价标准 1. 选题正确15分 2. 论点、论据40分 3. 材料、数据20分 4. 写作规范性15分 5. 字数要求10分 附件:论文格式要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为A4纸;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 左装订线0.5cm 2.装订顺序:封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3.中文摘要:【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摘要行距为固定值25磅。 4.正文: (1)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2)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1.5倍行距; (3)一级标题格式: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4)二级标题格式: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5)三级标题格式: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6)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单起页。格式如下: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6.页码:从正文起排,页面底端居中。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八篇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八篇 一: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 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 如春 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 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 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 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 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 这天, 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 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 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 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 每到端午节, 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 插在大门和窗户上, 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 插上艾草, 蚊 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 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 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 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也让我增长了知 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作文 二:中华传统文化——汉字 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汉字,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 点, 横, 竖, 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中国字。小时候 吧,用铅笔写字,我不是班级中写字好的。那是我经常抱怨:这可恶的汉字这么 难写。长大一些觉的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况且用上了钢笔,字歪的不那么 厉害,也就不那么讨厌了。现在,我爱汉字,虽然我的字仍旧歪歪扭扭不好看, 虽然老师已经让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旧喜欢用钢笔,因为钢笔可以练字。汉 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晨起来读着课文, 我爱课本上 的汉字。中午,打开练习册,做着题,我爱练习册上的汉字。晚上,打开电视, 我爱电视上的汉字。整整一天,我都爱汉字! 追遂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 8000 多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析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析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地域文化也受到了一 定的影响,更多现代文化融入到地域文化当中,也使得地域文化环境艺术氛围得 以改变,因而我国地域文化取得了全新发展成绩。受外国文化入侵与冲击影响, 使传统地域文化环境变化,难以遵循既有发展轨迹。而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 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所以有必要实现传承与创新。基于此,文章将地域文 化作为研究重点,阐述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传承;创新;探析 一、地域文化和环境艺术设计关系阐释 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文化是互相影响与作用的关系,以地域文化视角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能够融入大量文化认知,同时在精神诉求层面也会获取全新 文化内容。特别是蕴含地域文化内容的生活,要求环境设计能够与地域发展需求 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地域全面可持续发展[1]。在环境设计中,地域文 化是最关键的来源,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环境艺术在有效美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真实地体现出来。在融合科学技术、人文理念以及自然 科学的基础上,使得环境艺术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得以深入发展,在实际设计和现 代科学技术有效融合的同时,实现理论实际同步发展的地域文化,与精神文化的 融合趋势相适应。对于环境设计艺术来讲,致力于对地域文化状况的研究,实现 设计的延伸性发展。如果以长远角度思考,通过有机融合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 方式,能够确保两者的有效传承和发展[2]。 二、地域文化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我国是文明古国,同样也是多个民族聚集的国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各具特色,为中国文化的绚烂多彩发展 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然而,在各区域范围内,人们会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 将地域文化真实地体现出来,而且地域环境建筑艺术也突显了民族风格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方面,地域文化集中表现在各地区标识性建筑亦或是人文建筑方面。 以江南水乡为例,其河网密集度较高且由流水环绕,使得房前屋后形成了小桥流 水为基础的空间布局。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民居一般都是黑白灰为主色调,为了能 够与江南气候特点相适应,在布局方面会采用穿堂传统布局,注重空间明亮性与 宽敞性[3]。另外,在建筑风格方面,更强调建筑整体细节的雅致性,尤其是屋檐 与门窗,会选用复杂纹饰雕刻,而很少通过彩色修饰,以免对布局风格造成不利 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房屋处理方面,多以褐色与墨绿色为主,和白墙灰瓦相互 映衬。 三、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原则 (一)环境艺术设计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实施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将自然环境当做主要对象。结 合地域文化设计作品可以发现,几乎全部的设计师都会将自然放在首位,而且在 设计过程中,仍将环境艺术设计当做核心内容。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方面,更强 调设计和地域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进而优化设计工作自身特点与文化环境的结 合效果,将设计所蕴含的本土精神充分地彰显出来。 (二)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文化的融合 基于地域背景,有必要正确认知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设计,才能够实 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以保证对自然地形与地貌形成系统化地了解[4]。当前,在大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1

论述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今年是我国实行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念头,活在当下,我们的设计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文化创意产业”油然而生。而设计的元素我们不得不与文化相联系,文化是从事设计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当设计创新与国家竞争力连接的时候,在策略面必然会涉及到文化的层次。产品设计除了强调一般的内涵专注(即机能、美学与创新……),若能将自己拥有的文化特质转换成产品的设计特色,将会是个别地区与厂商所不容易去取代的特色。 设计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不断演变 早在新时期时代,人们有目的的制陶,这种活动就是一种功能性的文化活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或为了生产的需要。此时的文化已经包含了设计的因素。尽管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可是设计已经就此而开始蕴育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活动的扩大、文化功能的分工,以及人们利用文化成果所带来的物质刺激,不断激发人们开发与创造更新更多的物质财富,而这种创造性活动越来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于是,设计便悄然而生了。文化是从人类造物之初就开始积累了,而设计是造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时代演变,文化的差异透过竞争力表现在对产品设计的诠释 每个地区的文化的文化都会影响到一个地区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不管是欧美的超现实主义,还是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设计,都是因为当地的文化影响到设计师的灵感。韩国的3C产品近来因为非常成功,

使得三星电子(Samsung)LG成为亚洲新品牌的典范,许多科技厂商都想朝三星,LG的方向迈进。过去韩国政府有企图加上有计划的在电视剧、电影与产品相互夹带,将浓浓的韩国风给传递出去,让这种流行的追求潜移成一种文化的认同,进而是一种产品风格识别(identity) 的联想。 成功且不断演进的产品或产品线,因为受到该地区设计师的思想背景与市场消费型态的决策模式所影响,加上形象累积的延续成为识别。久而久之,消费者必然会对该发源地区的文化特质产生联想,并进一步成为该产品被普世认同的标准与识别。比如,Sony的PS2与日本文化的必然关联性;iPod代表了Apple背后的美式文化;B&O的音响带来北欧的简约与生活的态度;而LV(Louis Vuitton)的皮包更代表了法国生活质量艺术的座标与旅行的精神。 时间与时机,是个重要的元素。Sony PS2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因为掌握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喜好,依附在数位技术的研发成熟,而不断改进,累积形成一种被认可的价值与生活。日本汽车也因为时间的积累,从国内市场的成功延续到国际,属于日本好客有礼与充分利用空间的文化,产生了被认同的影响力,今天Toyota和Lexus对欧美的消费者来说,已经建立自己的形象与识别,与欧洲车有明显的差异更分庭抗衡。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缔造优秀现代设计 设计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能体现出当时文化的现状和风貌,设计的发展是与民族文化

地域文化(本)论文要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地域文化(本)》课程论文写作规范 一、选题指南 1.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2.结合当地某一人文旅游资源,谈谈对地域文化的认识。 3.以当地典型的民俗事象为例,挖掘其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4.对当地饮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5.考察你所在的地区历史和现状,谈谈陕西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具体要求: 1.从以上选题指南中任选一项进行写作;在选题指南基础上自定论题,不能偏离主题。 2. 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理论应联系实际,有所创新。 3.论文要求规范化,全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摘要字数为100—150字,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论文字数要求2500字以上。 4.不在选题指南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者,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三、论文评价标准 1. 选题正确15分 2. 论点、论据40分 3. 材料、数据20分 4. 写作规范性15分 5. 字数要求10分 附件:论文格式要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为A4纸;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 左装订线0.5cm 2.装订顺序:封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3.中文摘要:【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摘要行距为固定值25磅。 4.正文: (1)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2)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1.5倍行距; (3)一级标题格式: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4)二级标题格式: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5)三级标题格式: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6)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单起页。格式如下: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6.页码:从正文起排,页面底端居中。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文五篇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文五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一):传统文化_800字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一般的周末。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大概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什么缘故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毕竟在何方?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奇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大概更易被同意,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尽管那珍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依旧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讲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宝贵。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能够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久担忧的咨询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奇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未动分毫祝愿,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二):中国传统文化_500字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文明演化而汇合成的一种反映民族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有一次,我好奇的咨询:“妈妈,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妈妈笑眯眯地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多着呢!走,我带你去瞧瞧。”我听了,两眼放光,兴致勃勃的跟着妈妈走了。我跟着妈妈来到集市上,只见那儿人山人海,我惊奇的咨询:“妈妈,我们什么缘故要来那个地点呢?“妈妈没有讲话,只是拉着我往前走,终于,她在一个小摊前停住了足步。妈妈指着一本书法书讲:“那个就是。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随后,妈妈又指了指远处的戏台,讲:“戏曲也是传统文化噢!”接着,妈妈又带我看了许多东西,使我明白得了许多。不知不觉,太阳差不多西歪,晚霞染红了天空,妈妈微笑着讲:“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多着呢,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和彩塑,以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差不多上呢!”我和妈妈回到家,看见爸爸坐在沙发上,我连忙跑过去,对爸爸讲:“爸爸,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多呀!”爸爸意味深长地讲“是啊,事实上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看,定会发觉。”我听了,似明白非明白的点了点头。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三):中国传统文化_750字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的唐诗宋词、四大名着;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穿的服装、用的瓷器等等。这差不多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它们数不胜数,随处可见。传统文化也包括节日,我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过春节能够吃到象征幸福平安的饺子;过清明能够拜祭去世的亲人;端午节能够吃到香甜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的好生活;重阳节是登高、佩戴茱萸的生活;国庆节是庆祝建设国家的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爱的依旧春节。在春节那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