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句翻译(附答案)

文言文语句翻译(附答案)
文言文语句翻译(附答案)

文言文语句翻译(附答案)

2009-04-23 1229

5d56b7b40100csp9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

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六、魏文侯问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七、枯梧树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八、攫金者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九、孔子困陈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①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十、澄子亡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褝缁也,以褝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十一、掣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十二、亡戟得矛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②“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十三、宋人御马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十四、次非刺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此非子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①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十五、相马

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

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三、[译文]孟于年小的时候,东边邻居杀猪,孟子问他母亲说“东邻家杀猪干什么?”母亲说“要给你吃。”他的母亲懊悔而自语道“我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从胎中就教育他啊,现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我却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就向邻家买了些猪肉做给孟子吃,以证明没有欺骗他(或说得是实话)。

四、 [解析]“诣门”,登门拜访;“俊才”,才智出众;“清称”,有声誉的人;“通”,通报。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口,对守门的说“我

是李太守的亲戚。”经通报以后,孔文举(进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元礼和宾客们听了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放过一会儿也来了,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小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陈进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五、袁虎少贫

[解析]关键词语“为人佣”,被别人雇佣;“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译文]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刁习,明月技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王言许,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白),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计。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六、[译文]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田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文侯又说“屡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它却因此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骄横,让骄横的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七、枯梧树

翻译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那邻居很不高兴说了“做邻居的这么阴

险,怎么能做邻居啊!”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不要枯树当柴火,这一点不能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八、攫金者

翻译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九、孔子困陈蔡

翻译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十、澄子亡缁衣

翻译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那妇女说“您虽然掉了黑色衣服,这件衣服事实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您还是赶快给我衣服,原来我掉的衣服,双层黑布的;现在

您这衣服,单层黑布,用单层黑布换双层黑布衣服,你难道不是更划算吗?”

十一、掣肘

翻译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十二、亡戟得矛

翻译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丢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陌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

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只矛,他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才赶上了战斗。终于是战死了。叔无孙说“据我所知,君子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于是)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到死也没离去。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十三、宋人御马

翻译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鸂水河里。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鸂水河里。这样做了有三次。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御的方法没有帮助。

十四、次非刺蛟

翻译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这时次非问船家道“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船家回答“没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举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吗,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次非)于是跳进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十五、相马

翻译古代的善于相马的人,寒风(人命。后面同)是相口齿,麻朝是相面颊,子女是相眼睛,卫忌是相马嘴的毛,许卑是相马的臀部,投伐是相马的胸肋,管青是相吗

的嘴唇,陈悲是相马的腿脚,秦牙看马的前面,赞君看马的身后,所有这十个人,都是天下相马的高手。就像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九方芫堙(《列子》的故事中叫九方皋),全都掌握了其中的奥妙,他们之所以相马的方法不同,是看准了马的某一特征,就知道马的骨骼的高和差,腿跑得快和不快,体质的坚韧和脆弱,耐力是长还是短。不单单相马是这样,人也有特征,事物和国家都有特征。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1 / 1 理解并 翻译文 言文 中的句 子 教学目标:明确句译要求,掌握句译方法,剖析句译误点,提高句译得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语境 中串通语意,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到位。 教学内 容与步骤: 一、 导入课题,明确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 1、由 考点直 接导 入课题 。 2、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要符合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呢?严复以?信??达??雅?三点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这也可以借用来作为衡量文言文句子翻译好坏的标准。?信??达??雅?这三点,说白了,就是?准??通??好?。 3、《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中 句子翻译示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一:(廉颇)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或译:在诸侯各 国出了名) 译二: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欺骗;想不给吧,就担心秦兵打过来。 从翻译 示例解读三字要求: 所谓?准?就是?句子?的每一个?构件? 、每一点有效信息都得翻译准确到位,不多余、不遗漏、不歪曲、不望文生义,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有句子表达的形式也要求能准确体现,如疑问 、被动、判断等; 所谓?通?就是语意明白,结构规范,表达通顺,句内与句外、内容与形式都没有疙瘩,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所谓?好?就是要讲究表达的效果, 如简 明、得 体、文笔优美之类。 ? 准?是最基本的要求,?准?了,?通?了,再求?好?。 4、再示例,对照句译要求,比较正误。 把文言 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2年高考题)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 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误译一:那是关于李将军的说法吗? 误译二 :到死的时候,天下知道和不知道的,都是很悲痛。 正译一: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正译二 :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或译:都因为他的死而哀痛极了) 评析:(1)句一?……之谓也?是个固定结构且全句为动宾倒置句,?之?是提宾标志,即?谓李将军?(?调?);?其?并无指代义,是个副词,表揣度推测,委婉中流露颂赞(?串?)。(2)句二?天下知与不知?语意的串通是个难点,?知?是?熟知?,译为?知道?,不准确;?为?这个介词后面省掉宾语,不可漏译。(?串?好句内外) 5、探求句译 方法 。 在上面文句的翻译中,我们运用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几个字加以概括: 增(单音节词的扩展和成份的添加)如,?秦?译成秦国,句一中主语的添加,句二?欲予秦( 璧)? ; 删(为了简洁作必要的压缩)如秦兵之来; 留(主要是古汉语专有词和一些古今同义的 词)如 ,上 卿、诸 侯、 城; 改(古今异义的词和修辞)如,?拜?、?勇气??不可得?; 调(主要用于语序的调整)如闻于诸侯、秦城恐不可得、求人可使报秦者; 串(特别是上下句前后文的串通)如?拜为上卿?的被动句式(前后文)、句二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假设关系)。 提示:慎用?删?与?留?,重视?调?与?串?。 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成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多样,不一而论,更不可拘泥于方法技巧,因 为理解 才是 关键。 重点:?串?(1)句内结构(语法成份),(2)句外上下文(特别是非完整句), 一句话?词不离句 ,句不 离段 ?。 二、 研究下列考题,依照句译要求,演示句译方法,揭示句译误点。 1、高考题选项中的误译项。 下列各 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1年高考题)田单闻之,及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间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B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评析:?他?在文中是指?其他的、另外的?,?他将?是?其他的将领、别的将领?,B 项却误译成?他率领军队? 。究其 错误原因: ( 1)句内结构没能理顺,(2)忽略前文内容。 (20 00年高考题)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B 、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 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评析:?先其将归?是难点,?其将归?是谁将归?在阅读材料上下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将 要回去之前?,指胡质帐下都督想赶在胡威回家之前去迎候他。此句的关键是要串通上下文。 2、提示常见的错误点。 误点举要:(1)凭空想象(忽略语境),(2)丢三落四(信息遗漏),(3)只图大概(不求精确),(4)原封不动(该译不译)。 三、点评模拟训练题,剖析句译病例。 1、盐城市联考题 把文言 文阅读 材料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其友人止之,文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至潮阳,见弘范……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 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误译一:所以我不自量力,愿意为国献身,天下的忠臣义士中将会有闻风而起的人。 误译二:文天祥思索了很久很久,才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张弘范。 译一:所以(我)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而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人宣示,期望天下将要有一 听 到消 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译二:(张弘范)固执地索要招降张世杰的书信,(文天祥)于是书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 他。 提示:先剖析误点,后对照正确译文,正误对照中,突出一个?串?。 2、第8周周练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昔陈平虽贤,须魏征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颂扬曰:?大司农……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 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 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 误译举例: (1)因为政治行为第一担任大司农(关键词误译,不?准?) (2)凭借治理品行最好的人担任大司农(句内不?通?) (3)任命政绩和品行第一的人为大司农(句外不?通?) (4)以治行第一人做上了大司农(留得不当,译得不透) 正译:凭借政绩和品行第一人的身份担任大司农 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误译 举例: (1)这果真是忠臣们竭尽全力思考之时。 (2)这诚然是忠臣用尽心思充分发挥个人才干竭 尽其所能的时候。 (3)这实在是忠臣尽心尽力挽救国家的危急时刻。 正译:这实在是忠臣为国尽心尽力的时候。(或译:报效国家) (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误译举例: ( 1 )怎奈 先有萧公而后才会有韩信 (2)但依赖了萧何然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或:有所作为、成功成名) (3)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得到证实(或:被后世确认) (4)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信任推荐他 正译:(韩信虽然有奇才,)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被皇上信任。 其赐邑子黄金百斤 误译举例: 他(或:天子、皇上)就赐给了朱邑的儿子黄金一百斤 正译:(我)可要赐给朱邑的儿子黄金一百斤。(或译:我还是……吧、我该……)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 误译举例: (1)他就被他的儿子埋葬 在桐乡的西郭外 (2)他的儿子将他埋葬在桐乡的西墙外(或:西村外) 正译:(等到朱邑死后,)他的儿子将他埋葬在桐乡西面的城外。 3、小结误点和译法: (1)补充误点:别字病句,语法不通。 (2)在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中,?串?是重点,?串?是关键。?串?就是要理解,理解是正确 翻译的前提,真正理解了,才能正确翻译。 (3)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 练习与交流 阅读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1—4段,翻译文中的句子: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差的,他都不得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凭借自己的富贵(身 份)慢待士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译:在这个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门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 魏国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译:(宾客)就坐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译: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立在街市中,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 ---本文来源: 我爱语文[ / ]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516887600.html,/A rticle/Class14/Class 17/200605/10736.html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 ..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参考答案】 5.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 ..之后:一年 ⒍(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一)(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⒏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 姓名成绩 诸葛恪(kè)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B.使:让。C.以:相当于“用、把、拿”。D.题:书写,题写。E.益:增加。F.因:于是。G.听:听从。H.与:给。I.举:全部。J.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 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帷帐:帐子。③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补充注释】A.昔:往昔。/B.方:正当。/C.事:侍奉。/D.则:就。/E.扇(shān):扇风。/F.令:使,让。/G.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H.以:来。/I.待:等待,等候。/J.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K.安:舒服地,安心地。/L.寝:睡,眠。/M.至于:到了。/N.以:用。/O.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和。/P.衾(qīn):被子。/Q.于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因此”“从此”“这时”“接着”等。/R.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S.京师:京城;国都。/T.号:称,宣称。 【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正当九岁时,就已经懂得服侍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使蚊虫远远地避开(把蚊虫扇开),来等候父母舒服地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他的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来等候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名声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他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不久被免职,数月后在家中去世。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文言知识】“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暖和”。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秉承了人物传记的选文特点。前三道选择题较为简单,断句题可根据断句规则和一定的翻译能力即可选对。文言翻译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确理解,加之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考查和对语句连贯的要求等。 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语句中的得分点,即评分的“采分点”。具体来看,主要包括:①关键的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大多是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单音节词或古今异义、词义特殊的双音节词等。②关键的虚词。这些虚词多是一些有实义或在句子结构上起作用的词。 ③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以及省略句、倒装句等。④文意贯通。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句子通顺。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当发现直译不通顺时,一定要意译,避免硬译、漏译、误译。 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章时,应注意筛选以下信息: 一、人物:传主及其相关的人物;二、官职:所任官职,几度升黜改徙;三、事件:勤学、孝义、爱民、抗上、平乱等;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在原文标记。 事件发生的过程、事与事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时间、官职的变化、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换体现出来。 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名词术语,保留不译;关键虚词,结构语气。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判断被动,直接对译。 各类倒装,回归位置;遇有省略,小心补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提防语病,切合原意;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一、典题引路 【例1】(2018·全国高考1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例2】(2018·全国高考2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例3】(2018·全国高考3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方法指津:解答此题,重要的是找准命题者所设置的采分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在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和词语活用等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设置采分点,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词语加以特别注意。 二、解题锦囊 【知识储备】 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 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候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问候发怒了,仁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译文: 1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归田园居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使至塞上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燕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述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除了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的能力外,又能考察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虚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4、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知识储备】 实词(《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特殊固定句式) 【应试对策】 1.不可陈述大意,要讲求逐字直译,提高踩点意识,明确得分点,并且踩准“点”。 2.重点关注两种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3.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做到“三个遵照”:遵照原文的语气,遵照原文语境,遵照原文习惯。 4.直译意译灵活掌握。直译求字字落实,意译求文从句顺。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 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课内文句翻译练习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10、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1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13、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5、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二、课外文段翻译练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3.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合集】(最新)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篇一】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高三语文总复习讲座专题21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三语文总复习讲座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