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张玉洁

(同济大学女子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通过对日本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过程的介绍,就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目前形成的三大类型分别对其形成、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索。学习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功办学理念,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日本;女性;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5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09(2009)01-0018-05 一、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历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最早将女子教育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的教育制度是从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工业系统、教育体制等都是那时模仿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1]。日本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19世纪中叶,即明治前期,虽然教育制度还很落后,但平民子女,包括女童的读书识字率还是很高的,约有45%的男性和15%的女性知书识字,这个比例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国家不相上下[2]。明治伊始,随着"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推出,明治政府把教育革新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在殖产兴业中,明治政府非常注意引进外国专家和先进设备。但日本人也认识到,这种一切以欧美制度、技术、经验为转移的欧化主义,不仅耗资巨大,也和日本的实情与需要有距离。明治政府为了实现科技自立,决心培养自国人才。同时,社会对各种人才包括女性人才的需求旺盛。明治政府于1871年建立了工学校,1872年在东京设立男女师范学校[3],1899年公布《高等女学校令》[4,5]。日本社会是一个受"男尊女卑"儒教观念影响极深的社会,在明治前期、初期,女子不允许参加大学的升学考试,不允许与男子同校学习,女性就学率很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留学归来学者,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全国创立为数不多的私立女子师范学校,最初的女校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子教育仅限于管理家庭所需的实用性知识范围。逐渐地,又开设了女子高等专门学校,开始有部分专业教育面向女性开放,从而使女性学习内容更为丰富,但仍然只占高等教育专业类型很少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女子高等学校不断成长、壮大。这样女性可选择的学校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类型上都有了增加,从而奠定了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战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与政策,为女性受到正规教育提供了保障。由"男尊女卑"过渡到"男女平等",实现妇女参政,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在教育方面于1946年进行男女平等入学学制改革,女性入学率提高,允许男女同校共学,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增加,促进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一步。因此,日本全面的女性高等教育可以说是从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战后提出以"先育人后求富"经济发展战略,即教育国民、提高国民素质就等于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同时倡导"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们的母亲怎样把他们养大"。显然女性必须受到教育乃是国家的国策。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极深,学校相应贯彻执行以培养"贤妻良母"的女性高等教育思想,同时女性受传统社会文化和家庭角色的制约,集中在本质属于妻子或母亲

角色延伸的领域学习,如家政、文秘等专业。获得知识领域制约了女性全方面发展,从事职业受到制约,社会地位提高有限。

近几十年来,日本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同时作为日本高等教育整体的一部分--女子高等教育与国家高等教育总体目标相联系,也在不断发展。日本女性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思想家和教育家成濑仁藏于1896年在《女子教育论》中提出的思想推进的[6]。他强调女性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而应考虑到女性长期的发展目标,重视女性人格发展教育,给予女性自立才能,奠定女性高等教育基础[7]。在现实日本社会中,女性高等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思想占主流,同时也为部分有才华女性提供各类学科深造和研究空间。为了适应日本经济本身高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女子高等学校所开设专业多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用学科,社会女性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高等教育学校去学习。女性的事业、婚姻、社会地位、生活质量等都与她们所受高等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这种现实社会保证日本各类女子大学女性生源源源不断。日本女子高等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形成自己独特发展模式,已经相对稳定,日本女子大学教育培养的女性人才对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引人注目,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作用。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模式是在存在合理性和多样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综合性强的女子大学;专业性强的女子大学;短期女子大学。近年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问题引起关注。本文将通过介绍这三种类型的女性高等教育的形成发展过程、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的女性高等教育提供参考。

二、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主要三种类型介绍

1、综合性强的女子大学--以日本女子大学为例[8]。综合型女子大学与男女共校的综合型大学无大的差异,主要有家政学部、文学部、理学部、研究生院等,还有一些专门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专业门类较齐全,为女性提供各专业的深造机会和发展空间。比较有名的是日本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大学和京都女子大学等。日本教育家、思想家成濑仁藏于1901年创办了日本第一所近代综合型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校(现日本女子大学)。当时社会对女性高等教育缺乏理解和认识,建立这所新式女子大学,意在使妇女提高道德,给予勇气和知识训导,造就近代家庭和富裕国家,从贫困中得救、得到幸福;造就理想社会,进而弥补日本女子教育理论的空白。这与明治政府颁布的女子教育方针一致,同时成濑仁藏又提出独特的办学理念:"女性首先作为人来教育,其次作为母亲来教育,再次做为国民来教育。"[9]所谓人是具有慈爱之心的人、具有细致和重情义的女性、自我独立有责任心有教养的职业人才的女国民。这三方面作为人格教育基础,在进行提高女性人格教育中贯彻始终。以这种信念为使命,激发女性的创造力,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责任感而共同奉献。在人、女性、女国民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对国家、民族、社会、国际都有贡献的女性人才,期待女性对实现社会和平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培养理念以传播高深知识、研究高深学问,同时注重女性自身优势,造就服务于现在社会及未来国际社会的优秀女性人才。学校从建校时就强调女性人格教育,如何做人。大学教育理念一直围绕人格教育,使女性对自己、对社会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女性树立信念、自立、创造力、慈爱、情感、社会责任、忘我奉献,使女性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献的人。

这所大学的建立既体现当时世界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潮流,又符合日本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为促进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事务输送了大量优秀女性人才,引导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该校女性教育理念,超越社会性别界限,把发展女性高等教育事业看作为人类共同财富。学校培养出的女性有远大理想、能开发自己的潜能、毕业后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经济上自立和社会上地位独立。这样,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到综合性大学来

学习,把它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场所。该校大部分专业为四年制的本科教育,有部分专业为研究生教育,学校不仅是承担女性综合性专业知识教育的教学机构,同时还有从事女性学方面研究和专业性研究的研究机构,实现了教学、研究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方针。

2、专业性强的女子大学--以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为例[10]。具有专业特色,实现了教育、研究、治疗诊断为一体专业性强的女子大学,有医学部、看护学部、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和看护研究科)、看护专门学校,大学还设有附属医院、医疗中心、研究所。其前身是1900年创立的东京女医学校,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动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经济不独立,医院里工作者全是男性,社会拒绝女性进入医疗教育机构。在这种困难历史条件下,学校以培养"具有救死扶伤的医德、专业技术过硬、思想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对社会有贡献的女性人才"[11]为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一直坚持着,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日本经济相当困难,以及随着日本国家医学教育制度改变,女子医学教育受到不利影响,但是校方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坚持既定的办学理念。女医学校发展道路坎坷,到1952年吉岡弥生先生才把它创立成新制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她在原来理念上又作了补充,即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师生必须把"真诚和爱心"作为座右铭,勇于探索医学奥秘,从事教育、研究、医疗各项活动。吉岡弥生先生纵观国外女性医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她深信办好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是社会需要,对女性是必要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不仅仅是高等学府,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疗实践知识和技能,使她们成为将来的医学、看护学方面的研究者。学校附属医院以国民健康、患者为中心,形成了诊断、治疗、看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现在随着医学、医疗技术、仪器的先进化、高度化、细分化,但是对患者还是需要一个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接受过为人类健康做贡献的人格教育的医生全面负责,并擅长与大家协作。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女性职业发展创造了社会空间,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女医生、女研究者、女看护指导者,至今为止仍然是全日本唯一的一所女子医科大学。在日本从事医疗工作职业,大多数是男性,是令人羡慕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培养的女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事业,加入到这种男性一统天下的职业工作中。更多男性认识到和女性一起工作更快乐,职业领域是需要女性加入的,从而使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双重提高,同时起到消除男性为主流的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为女性成才提供了一个渠道。这所大学持续发展与它的办学理念有着重要的关系,学校发展离不开指导方针,将女性教育作为人类的事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就是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发展之路。经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始终强调女性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源源源不断,使这所学校在日本成为女性实现医生梦想的摇篮。

3、短期女子大学--以九州女子短期大学为例[12]。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高等教育出现了学制短、入学资格宽松、教育课程灵活、职业定向鲜明的短期女子大学。虽然日本文部省将短期大学定义为大学,实际上这是一种专科类学校。受社会需求旺盛拉动,短期女子大学蓬勃发展、遍布全国,女生就近入学,成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渠道。它主要针对适合于女性的职业特点,提供专业高等教育,如家政、文秘、护理、幼教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女性专门人才。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或通过媒体了解到的日本社会各行各业温文尔雅、专业娴熟的职业女性,有很大的比例毕业于短期女子大学或其它短期大学,这除了与日本社会的敬业精神和礼仪传统有关外,主要归功于她们受到良好的、专业的高等教育训练和学习。九州女子短期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使女性通过学习得到自身成长,成为既有坚强意志、又富有感性的女性。现代社会处在高度国际化、信息化时代,不论在什么领域工作都需要具有情报处理技术、外语能力作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政治学、人文科学和各种实践科学知识,以达到丰富知识结构的目的。以专业课程教育为基础,同时培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自立、自强的社会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各种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些短期女子大学学制时间短,学费相对较低,毕业后就可以工作。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和构成类型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日本国情的。该国是比较重视学历的国家,不论就业、结婚,还是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人们往往看重文凭和学历。现在日本女性90%以上都受过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但是一般日本人多不重视女子的正规大学教育,认为女子接受短期大学教育后便应趁年轻去做事,并找对象结婚;只有特别优秀和有理想、有抱负、家庭有经济实力的女性才会读正规大学。随者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家庭服务工具的普遍使用,大大缩短了日本妇女做日常家务所需时间,妇女有更多时间提高其文化程度。另外,受到全球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她们不愿把自己束缚到家庭的小圈子里,希望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同时也认识到社会劳动和社会交往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主张凭自己的才智独立生活,把接受高等教育作为提高自身价值的手段。在现实日本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政治、经济、科技等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女性的社会地位、自身素质、社会形象等方面的提高,与日本的女性高等教育普及和深入是分不开的。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他们的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女性高等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女子大学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变革[13]。一是"少子老龄化"带来的生源锐减;二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建。部分女子大学有的改组为男女共校方式,有些被迫停办。更多实力较强的女子大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成效。主要措施为:(1)扩充学部和专业,满足女性多样化的需求;(2)开设女性学研究和课程,发挥女性学教学、科研基地的作用,培养女性的协作、团结意识,建立女性的知识共同支援体制;(3)改革传统学科,如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传统学科家政学科转变为生活学科,大多数家政学科毕业的女性,作为农林水产食品技术员、中学的专业老师、营养师、保健医疗工作者而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这些改革使日本的女子大学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三、日本女性高等教育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日本不同层次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功的办学理念和因人施教的教育模式,符合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女性的高等教育伴随日本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发展。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在逐年增加,对国家经济建设作用在增大,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有目共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尤其是政府关心、支持程度和教育政策导向都制约着女性高等教育发展。首先,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目前普遍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针对这种社会现实,可以借鉴和学习日本短期女子大学的培养模式,可以在学校举办社会对女性需求行业的职业培训班,获得职业上岗资格证书,从而拓宽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其次,目前我国各类女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理念各种各样,能否将提高女性的人格教育始终贯彻到高校对女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针对就业难的现实,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心、自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将培养目标定得更为具体和实际,培养能为社会服务的有用的优秀女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3] [6] [7]吴延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355-405,555-594.

[2]埃德温·奥·赖肖尔。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M].陈文寿.上海:商务印书馆,1992. [4] [9]大滨庆子.中日两国女学交流起点新探--以成濑仁藏《女子教育论》的著译流传为中心[J].妇女研究论丛.2005,(01):51-57.

[5]杜学元.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82-88.

[8]日本女子大学简介[DB/ol],www.jwu.ac.jp。

[10] [11]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简介[DB/ol],www.twmu.ac.jp。

[12]九州女子短期大学简介[DB/ol],www.kwuc.ac.jp。

[13]大浜庆子.现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A].莫文秀.妇女教育与和谐社会[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243-254.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in Japan and the Comparison in China

ZHANG Yu-jie

(Women's Colleg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nia)

Abstract: W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kind and development of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in Japan by three kinds of examples.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lso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Japan. From this comparison, we realized that the ideas in Japanese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were helpful to our administration, major's establish and lesson's opening in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Japan;women;education.

[编辑:魏银立] 收稿日期:2009-01-09

作者简介:张玉洁(1963- ),女,河南开封人,理学硕士,同济大学女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女性特色课程教学管理和研究。

1

日本近代教育

日本近代教育 1.教育概况 (1)江户-幕府时期的日本教育 ①影响文化。这一时期,日本的教育同时受到中国的儒学、日本的国学、西方的兰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特点。 ②初等教育。初等教育主要由寺子屋和乡学等机构承担。 ③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由一些藩校和私塾改建为中等学校。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个部分,使中等教育承担实业教育和升学教育两类。 ④高等教育。1886年,日本颁布了《帝国大学令》,将东京大学改称为帝国大学(尤重法学),规定帝国大学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教授学术、技术理论,研究学术及技术的等。 总之,日本通过《学制令》以及一系列的《学校令》(《师范学校令》、《帝国大学令》、《中学校令》、《小学校令》等),成功地实现了封建教育的改造。《学制令》也成为日本近代的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 (2)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 1871年日本在中央设立文部省,负责全国的教育事业,同时兼顾国家宗教事务,文部省的设立也标志着日本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从机构上得以实施,其指导思想为“合魂洋才”与“文明开化”,主要改革措施如下: ①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效仿法国建立大学院和大学区) 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③聘请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来日教学,并派遣大量留学生出国深造; ④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师资; 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成立东京大学等。 2.教育思想: (1)福泽谕吉论教育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致力于“文明开化”事业,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代表作《劝学篇》、《文明论概略》,其基本教育思想如下:

①在教育作用方面,福泽谕吉认为教育可以消除贵贱、上下之别。大力 主张普及学校教育,以最终实现教育立国,强调修习学问,唯上实学; ②主张通过知识教育开发人的智力,培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智育) ③通过道德教育培养民众,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提高民族自尊心;(德 育) ④通过体育提高国民素质,同时强调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时产生作用。(体育)

日本教育

宫廷教育的兴起原因 日本古代有一定组织形式的教育,是从儒学传入日本后,在宫廷中设立私学开始的。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日本在应神天皇统治时,朝鲜半岛上百济国的汉学家阿直歧来到日本。阿直歧通晓汉文经典,被聘任皇太子之师。阿直歧又向应神天皇推荐博士王仁。王仁于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到日本,带来《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成为朝廷重用的汉学教师。由于儒学传到日本,在宫廷中兴办起学问所后,皇太子以及皇族和宫廷贵族子弟都到宫廷的学问所就学,宫廷教育就此发端。552年佛教和佛教经典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从此中国的儒学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融汇起来,成为促进日本文化发展的洪流。这股洪流的推波者是圣德太子。他在593~622 年摄政期间,大兴文化教育事业,创立众多佛教寺院以传播佛教,同时宣扬孔子哲学,为直接吸收中国文化,曾向中国隋朝派遣使臣、留学生和学问僧,移植中国的封建制度和文化。 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夺取被旧贵族把持的政权,拥立孝德天皇,仿中国建制,定年号为大化。646 年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确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推动了日本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从此开始,日本设官治学,一方面继续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另一方面仿照中国唐朝的教育制度,建立日本的贵族教育制度。668年,中大兄皇子正式即位,成为天智天皇。在教育方面,开始设立大学,到大学学习的贵族子弟被称为博士学生。大宝元年(701),忍壁亲王及藤原不比等制定《大宝律令》,使大化革新以来采取的各种措施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大宝律令》中的“学令”部分,对大学及国学作了种种规定,这是日本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按照《大宝律令》所规定的学制,在京都设大学(或称大学寮),在地方设国学。 奈良和平安时期的教育 自大化革新后,日本逐步形成了封建的社会制度。奈良时代(710~794),日本和中国交往更加频繁。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文化艺术事业空前繁荣,佛教昌盛,学术进步。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内容以汉字和汉文书籍为主,偏重于模仿中国的文化教育,同时开始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出现了使用汉字音符的万叶假名。在这个时期里,官立的大学和国学、学者的私塾、家学和家传的个别教学等三种教学形式并存和发展起来。平安时代(794~1192)初期,对大学也比较重视,并做了某些改革。但到了中期,大学衰落,私学有了发展。随着佛教的兴盛,寺院的学问所逐步成为初具学校形式的教育场所。 镰仓至战国时期的教育 平安时代后期,寺院僧侣和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兴的军事贵族逐渐掌握了政权。1192年,源赖朝称“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建立幕府政权,天皇完全成了傀儡。但在镰仓幕府末期,由于皇室、京都贵族、寺院僧侣上层、幕府内部各种势力和各地方势力之间的复杂斗争,酿成了南北朝的对峙和地方势力割据百余年的政治局面,史称“战国时代”。在这种形势下,汉学衰落,大学和国学没有得到恢复,代之而起的是武士教育和寺院教育活动。武士教育主要是灌输武士道精神,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家庭与寺院。武士教育重武轻文,在文化教育水平上比前代有所降低。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日外婚姻法的差距和日本女性的实际地位

日外婚姻法的差距和日本女性的实际地位 写此文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不少日本婊子所吹的“日本女人地位高于中国女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网上有不少日本婊子用马甲到处故意贬低污蔑中国,并歪解我国的婚姻法,所以本人特发贴辟谣。 先来看看日本和发达国家的婚姻法的差别 日本没有专门的婚姻法,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法规在其民法《亲属篇》和《继承篇》中,在这些法律中可以看见日本传统观念的深远影响 2003年,联合国消除妇女歧视委员会指出,日本民法中有很多条目歧视女性,其中特别举了女性待婚期和结婚后夫妇必须同姓的例子 在该国民法典第四篇——亲属中,专门就婚姻的缔结、婚姻双方权利义务以及离婚等方面做了规定调整 日本婚姻法婚姻缔结条件 1、男方必须年满18周岁,女方年满16周岁才可以结婚,而在日本年满20岁才 是成年人。因此,对于未成年子女结婚,还必须征得父母任何一方的同意 2、形式要件在日本的婚姻必须进行相关申报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该申报应当由 夫妻双方及2人以上的成年证人,以言词或署名的书面形式进行。申报的地点可以在任意一方的原籍或所在地 可见日本婚姻缔结条件,日本是一个允许童婚,允许未成年少女结婚的法律特别落后的国家 根据日本民法第733条规定,女性离婚后6个月内不得再婚,原因是如果女性早于这个期限再婚,很难判断之后出生的孩子的父亲。但对于男性,民法却并不规定待婚期 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待婚期”只针对女性,这条法律体现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侵害了婚姻自由的精神。从医学上说,做个鉴定很容易就能判明父亲。 关于结婚后夫妇同姓的规定,日本是唯一通过法律规定夫妇必须同姓的国家。虽然法律规定,夫妇通过协议,可以选用夫姓,也可以选用妻姓,但是必须同姓。 现实情况是,在日本婚后改姓的全部都是女性,日本女性认为,由于改姓,此前建立起来的信用、成绩一下子都被割断了。改姓也给女性带来许多麻烦,驾驶执照、护照等都要随之修改。

日本女性の婚姻観の変化について

日本女性の婚姻観の変化について 【要旨】女性に対して婚姻は人生の最も大事なことである。しかし、政治、経済、文化や教育の進歩によって、日本女性の家族観、結婚観も相応に変わった。 だから、本論文に、まずは日本女性の婚姻観、生活観を分析したい。其の婚 姻や生活観が変化した現象を説明するために、調査数字を出す。その結果、 DINK家族の割も顕著に伸び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った。生活観に応じて、結婚も 恋愛結婚、見合い結婚、国際結婚、既成事実の結婚などの各方式が顕示した、 だから婚姻観も変わり続けてくる。 本論文の第二部分において、婚姻や生活観が変化した背後の原因を究明し、 研究では経済、政治方面の地位の高くなることと密接した。資本主義の経済 は低迷期や増長期があるで、避けられない。婚姻観の変化と女性が社会に入 り込みことが相互に影響して、婚姻観の変化した結果、社会活動を参加する ことを促進する。社会の進出で女性の結婚年齢が高くなった。しいては、未 婚女性の率も上昇した、それで、尐子、老齢化の社会を加速した。日本の経 験によって、中国政府に啓示作用があるで、中国の政府は相応の法律を出台 し、男女の婚姻観を導いている。 【キーワード】婚姻観、生活観、要因、就職観、結婚相手選び 试论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摘要】对女人来说,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儿。但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的进步日本女性的家庭观与婚姻观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因此本 论文首先对日本女性的婚姻观与生活观进行分析,为了对婚姻观与生活观变化 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作者给出了相关的调查数字。结果是DINK家庭的比率逐 渐上升,与生活观相对应,结婚形式有着恋爱结婚、相亲结婚、国际结婚、即 成结婚等方式,婚姻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对婚姻观变化的背后原因进行探究,根据调查研究这 与经济变化、政治上的社会地位提高等有着密切关系。资本主义的经济有着低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日语版1

序言 人類の文明社会に入ってからの敷居は、現代文明社会の前に、圧迫され、奴隷に言うことができるのは女性の共通の運命。しかし、異なる時代、異なる社会、違う国は、その経済、政治、文化、風俗など様々な要因の影響で、表現する女性の圧迫と奴隷の程度と方式が違う。日本の歴史上でまで、武家社会の形成を前に、女性の社会的地位があった。その後、結婚形態の変化につれて、封建家族制度の形成、やっと次第に失った彼女たちの昔の輝き。明治維新後、近代教育の普及は大量の知識のある女性が、人々が重視してと社会が提唱した女性像は[良妻賢母」、女性は依然として圧迫の地位。このような不平等の状況が戦後根本的変容。 一:古代の日本女性の社会地位 (一)。古代の日本の女性の社会の地位の状況 1、女性の教育の面かさくら 日本の一句を賛美して女性の名言:[原始社会では、女性は太陽」。日本では、古くは日本の女性用自己の英知と懸命に働いて2度の輝かしい歴史を創造した。第1回は[女帝の世紀」。西暦6世紀から末から8世紀初頭、相前後して六位、八代女帝政権を握る、彼女たちは推古、皇の極(重祚齐明)、持統、元、明、元正、孝謙(重祚称徳)。第一位は女帝即位した時間が早くて、中国の[大週皇帝武則天と新しい」羅の善徳女王、しかも女帝の人数が多い世界史上にない。この何位女帝権力の時間は、大化の改新新前後で、彼女たちの治世の内政、外交や文化の面でも活躍し、中央集権制封建国家の設立者面其の功績。[女帝の世紀」は日本の女性は政治的に最も優れた表現の時代。第2回は平安時代貴族女子日本文化の発展に貢献し。子供の教育の伝統文化を受け入れが多くの才能豊かな女性。彼女たちはほとんど横は当時の文学で、『蜻嶺日記』や『和泉式部日記』や『紫式部日記』や『もっと級の日記」として、日本古典文学の代表作の『源氏物語』や『枕草子』などの、ほとんど全部出て女性家の手。仮名という日本独特の文字を創造しても女性から発展してきた。上記の女性は日本の歴史と日本文化の傑出貢献は偶然ではないが、これは古代日本の女性を持つ高い社会的地位の政治的、文化的な必然反映。についての女性の社会の地位、

日本近代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近代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 明治维新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是通过教育改革的渠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借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文明”的成果,“殖产兴业”,成功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措施及其成果对我国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正式开启了日本近代教育的序幕,通过分析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我们从中得到了教育现代化与本土化兼顾、大力推进教育法制化、统筹兼顾,重视教育投入等等启示,这对于我们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中国教育体制有很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明治教育;启示 一、明治时期的教育背景 明治政府成立以后,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外部欧美列强环绕,时刻想吞噬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所谓“亲善”、通商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机;人民的贫困、经济的落后造新政府的财政拮据等等,困难重重、百业待举。为了巩固新政权,把封建落后的日本改造成为近代的强国,以木户孝允1、大久保利通2为代表的明治元勋们推行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积极发展资本主义,而要实现三大政策这个建设国家的总目标,就必须摄取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培养管理国家和发展实业的各种人才、普及教育、启迪民智。明治政府一开始把主要力量放在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方面,教育上仍然沿袭封建制度。封建的教育制度腐朽不堪、弊端丛生,是正在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的一大障碍。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发展实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需要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创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明治时期的教育措施 明治政府在大力发展小学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政府特别重视实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决定振兴实业教育,以造就科学技术的骨干力量。 明治维新最初的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政体书》,其中心思想就是引入西方文明文化、倡导全面“普及义务免费教育”和向世界全面开放的“文明开化”。明治二年,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想家之一福泽谕吉,发表震撼日本朝野的教育宣言《劝学篇》,深究“欧罗巴州”之所以成为“富国强兵天下之首,文明开化之中心”的根本原因,一针见血地总结到:“普及天下之教育,修德谊,开智识,尽文艺技术之美;城乡无别、诸方建学设校,凡不知几千之数;彼产业廉美,商贸繁昌,兵备齐整、武器充足,究其万世太平之源,则在: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之枝开花结果矣!正是在这样的建国宗旨下,自日本明治政府成立,便主动从根 1木户孝允 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是幕末时代与明治时代初的日本政治家。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 2大久保利通 1830.9.29—1878.5.14),明治三元勋之一,政治家。

(日语毕业论文)从日本女性婚恋观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

关于倭寇称呼的研究 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关于日语中表示原因的表达方式分析--以から?ので?で?に为中心 从福利?服务看日本的养老机构 浅析川端康成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 浅论日语的暧昧表现和其原因 [毕业论文](英语系毕业论文)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及其特点 从名片文化看日本独特的礼仪 浅论日语敬语 从路易威登看中日两国奢侈品市场的变化 关于日语中的暧昧表现研究 たら、なら、と、ば的用法分析 日本妖怪文化的变迁-以天狗为中心 有关村上春树的恶的研究--以《寻羊冒险记》为中心 从日剧《半泽直树》看日本人性格倾向 从企业文化看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甘え” 从化妆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关于现代日本女性的继续就业 婚外情心理的中日比较――以《蜗居》和《失乐园》为例 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精神世界 从和色看日本人的色彩感觉 关于情态副词「やっと、ようやく、ついに、とうとう」等的意义与用法的研究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中的人性的意思 母语干涉下的词汇误用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色彩美学 关于上田秋成和泉镜花的怪异文学分析 关于日本的“少子化”的原因和对策——女性方面看 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看“と”“ば“たら”“なら”的用法区别 从“落语”看日本人的幽默 关于日本啃老族的分析 关于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特征和流行原因的考察 从雇佣制度看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从松下公司看松下幸之助的灵魂 浅论“こと” 关于伊坂幸太郎作品中动物的作用 从《菊与刀》看日本文化 中岛敦作品与中国古典原著的对比—以《名人传》与《李陵》为例 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从铁路便当看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论日语中的外来语 中日高学历穷忙族的比较研究 浅析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对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素质教育的分析

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问题 人文学院 08传播2班 2008061236 2010年6月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任命野田佳彦担任新内阁财务大臣。这只是众多关于日本女性新闻中的一则。有很多人诧异于今日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竟然提到到这么高的水平了。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在二战以后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在日本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还远远没有实现。 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为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就业现状,家庭现状等等。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虽然在二战之后有了提高,但是日本女性所接受的精英教育,指的是名牌大学(如东京大学)之类的精英院校的教育尤其少。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女生总数占总学生人数的7%和8&,这个比例是相当相当低的。由于精英教育的甚少接受直接导致日本女性的工作层次相对男性来说较低。据调查, 2008 年, 25~ 54岁日本女性的就业率仅为67%, 比瑞典和挪 威等国低15%。与同年龄的日本男性就业率( 93% )相比也差距明显。日本妇女就业相对困难, 特别是女大学生和有未成年子女的妇女最 不受欢迎, 原因是前者很快就会结婚, 而后者需要照顾孩子。很多日本企业还经常以结婚和生育子女为由解雇妇女, 迫使她们离开工作 岗位。还有,虽然60年代以后,日本女性开始不止维系家庭的责任,而是走向社会岗位,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依旧妇女还是应该负责家里大小事务的,丈夫去上班,依旧要恭敬地将丈夫送至门口,回

家也要先准备好饭菜。说的好听一些这是传统的妇女做法,但另一面也就反应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是男女平等的。 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千年的历史积淀 下来的,有着深刻的历史形成原因。自日本传统家族制度形成起, 妇女便被置于家庭和社会的最底层。日本家族制度本身决定了妇女一生“三界无家”的命运。所谓“三界无家”, 即女人降生人世后, 由父母抚养, 其家是父母的; 长大成人出嫁后, 其家是丈夫的; 丈夫死后, 家是儿子的。所以在家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是她们一生必须遵守的准则, 女人一生的宗旨只有两个字: 服从。明治维新后, 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儒家女子道德, 把一夫一妻制之下与男子具有同等 权利、在教育子女方面颇有见识的西欧的女性作为理想的母亲的形象, 提出造就在人格上与丈夫平等、具备足够的教育子女的教养与知识的母亲是社会的重要任务。二战结束后,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加上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日本人开始重新审视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在劳动力资源缺少的情况下,动用女性的劳动力资源是很重要的一条解决路径。在经济上女性获得了一些独立自主权,相对的政治方面的权利等等都有相应的完善。在此过程中女性获得了参政权,并且得到了法律方面的保障。但是尽管是这样,历史毕竟不是电脑。不能将过往的观念等等吸取而加上新的观念和思想。历史是继承的,是对过去的不断纠正和改善。从过去一直延承下来的观点一直束缚着日本人,即使在现代的相对民主的社会,日本的女性也不是完完全全的拥有和男人一样的地位。

日本大学教育模式

关于日本大学的教育特征,经常有“入学要求严格但是毕业容易”的说法,的确跟海外其他国家,尤其西欧的国家相对比,这个说法是符合事实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日本大学的教育特征吧! 与美国大学制度完全相反的日本大学的教育制度 360教育集团介绍:高二之后准备大学入学考试时期和大学三年级之后准备毕业的时期,实际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到底哪个更多呢?想要考入日本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留学生来讲,不但要掌握考试内容,更重要的是先过语言关。但是,进入日本大学之后,准时出席,认真学习的话,毕业并不是难事。这就是日本大学的教育特征.那么为什么日本要制定这种教育模式呢? 日本的大学,是被定位为培养优秀、精英人才的贯彻国家政策的机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诸国,民间教育的色彩更加浓重一些,大学的门槛相对于日本比较低;而日本本着教育、培养优秀的高端人才为目标,不得不通过提高入学要求来树立权威性,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一部分条件较优秀的,而不是任何学生都能够进入到日本大学中接受培养教育的原因。这与“入学简单毕业难”的美国大学教育体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日本式大学教育的特征 360教育集团介绍:不论是“宽进严出”或是“严进宽出”,都各有利弊。日本大学教育体制的特征,比如说,相比于学习成绩,日本的大学教育更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但是也会因此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学生学习能力低下,有的学生专业课程成绩不甚理想等。因此,对于就读于日本大学的学生来讲,不论是日本学生还是留学生,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才能更好的在日本大学这个相对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当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为毕业之后的就业生活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日本大学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多优秀的闪光点。首先,日本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立足于性善说之上;日本的大学之所以体制宽松是因为校方原则上愿意相信,每一个通过层层考试筛选考取入大学的学生,即使不加以严格约束,也会自愿自主的学习。在宽松的学习体制下,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取得资格认证,很多日本大学都有去往世界各地大学的短期留学的项目,在接受学校教育之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能够利用在充实自身能力,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等学业之外的活动之上。这些是在欧美国家,或是中国大学里目前难以实现的体制。对于在中国常年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日本的大学不失为一个新鲜、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日本大学体制的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课程设置丰富,灵活性极强。学学困难毕业简单”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这个体制的优越之处,对于度过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至关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的专业、课程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来自海外的留学生,日本的大学也有相当完备的教育体制,为来自各个国家的、各个层次的学生细致,系统的安排课程。例如,私立名校上智大学,对于没有日语基础的留学生,量身打造了英文授课课程,让学生感受日本优良的教育氛围的同时,又不用过多的担心语言障碍。 不管怎么说,现在日本大学是“入学严格毕业简单”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这个体制的优越之处,对于度过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从二战到现在,日本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的高等教育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战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完全模仿美国模式到根据自己国情,己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 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下面分点论述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 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 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1.2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 在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演变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意义的变革,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化。战后的日本接受了美国占领军长达6年的控制,美国对日本大学改革政策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民间情报教育局(Civil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简称CIE)和美国教育使节团这两个组织机构及由它们提出的有关政策性建议与报告来实现。战后初期日本大学的改革几乎是全盘引进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导入美国大学“民主化”办学理念,保障国民拥有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现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平等。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又重新形成了多种高等教育机构并存的多元化局面。建立了多种学制的管理体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经过这次改革,日本的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后日本教育显著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阶段日本教育政策的特点就是政府和经济界对教育进行了强制的干预,教育目标的单向性的经济取向,过分强调的教育的经济功能,而从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以日本女性社会进出为背景_从当代日本女性的就职率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科教文化 以日本女性社会进出为背景 ———从当代日本女性的就职率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丁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1日本女性的社会进出 1.1有关日本女性的社会进出1.1.1社会进出的意义与定义。 当今的日本社会有一个这样的热点词语“社会进出”。这个词语正事因为女性的工作意识苏醒与自我素质见识的提高而产生的新兴词语。 大意也就是指女性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等价的物质金 钱方面的回报。 或者女性参政,参加社会活动。以上统称女性的社会进出。 1.1.2日本女性社会进出的现状。 日本女性接受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及信息和全球化的影响,日本女性对于家庭以外的生活渴求度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参与社会进出对他们生活影响是好 坏参半。 一方面劳动就业为女性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经济独立提供了机会和途径,另一方面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又让女性感觉到了巨大的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 1.2日本女性就职率在上升1. 2.1日本女性所受教育现状。 战后日本女性与男性获得了同样的教育机会,普遍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现在日本社会中的中老年女性一般是高中,专科学校,短大毕业,但是年轻女性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当代日本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高学历可以从事更多种类的工作,女性从业领域的提升是女性就业的领域增多,这也使得女性的就业率上升。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思维模式定型化,也就决定了日本男性与女性就职内容的不同。 1.2.2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 日本在1985年颁布了[男女雇用均等法],这是日本第一部以男女平等为基本理念的保护职业女性的法律。女性的就业意识明显改变,就业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法规的制定为女性的就业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相关政策实施力度不足,还存在很多问题。 1.2.3社会及企业对女性劳动的需求。日本社会严重的出现劳动力不足,现如今日本经济与科技发展过程中社会及企业出现更多的职业,而这些职业恰恰需要女性来担当,或者许多男性无法胜任。日本经济与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职业,需要女性作为辅助。 1.2.4女性工作意识的改变。 由于受到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影响,和受到综合性高等教育,是日本女性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从而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状态。寻求自身的生存价值。 2日本女性在职场工作的现状 2.1男女工作内容及薪资报酬的差别 女性在社会上工作的内容与男性有很大的不同,女性从事的工作依然是主要辅助于男性的工作,女性工作边缘化,升迁机会低于男性。男性和女性工作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2.2女性就业呈“M ”型曲线 日本各年龄段的女性劳动就业情况呈M 型曲线,女性毕业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作,这时作为正式职员来工作,在结婚或生育 后,由于家务和育儿负担不得不辞职,待遇二期结束后才能再次进 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但这时,只有一小部分女性能成为正规职员,大多数女性都为了能在工作的同时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主动选择成为非正式职员或打短工。 3日本女性工作现状的的矛盾表现原因3.1老龄少子化 日本社会面临着很严峻的问题是老龄少子化,一方面出生率降低,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老龄人口比例越来越多,日本迎来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时代。这其中很大一方面需要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力,为了工作推迟结婚和生育时机,出生率会进一步降低,晚婚话少子化现象更加严重而且作为照过老人的主力军,女性步入社会工作,老人的看护问题越来越突出。 3.2男女社会性别分工不同女性到社会中工作,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影响女性生活模式的选择的主要是社会性别分工问题,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下,女性对自己的生活模式选择和大程度仍取决于能否照顾好家庭、孩子、和老人。女性在工作的同时也要选择同时照顾好家庭。 4结论 当代日本女性的地位比起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不再固守家庭,很多都有工作。但是在日本社会一方面女性要出去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但是日本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担负好自己在日本社会及家庭中的角色,这是一个很难调和的矛盾。就业本身并不代表妇女地位的转变,女性从事职业的内容及女性实质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无法替代,它可能成为一种附加角色,意味着妇女承担双份劳动压力,从实质上看日本女性要在社会地位上得到真正的提高还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马红娟.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J].日本学刊,1996(1).[2]朱以青.日本女性自立意识增强[J].国际展望,1991(8). [3]赵叶珠.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原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9. [4]马有才,刘英.妇女就业与家庭-中日比较研究调查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赵敬.社会性别分工与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5). [6]李璇.日本战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两立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7]张晓玲.妇女与人权[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刘燕斌.面向新世纪全球就业[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摘要:以日本女性社会进出为背景,从女性就职率来看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日本女性的就职率提高,但是其工作内容仍处于 社会的边缘位置,以此来论证日本女性到社会上工作的女性虽然就业率提高,但是日本女性地位实质上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就业本身并不代表妇女地位的转变,女性从事职业的内容及女性实质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无法替代,它可能成为一种附加角色,意味着妇女承担双份劳动压力,从实质上看日本女性要在社会地位上得到真正的提高还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日本女性;社会进出;就职率;社会地位183··

日本女性地位变迁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中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尤为突出。通过对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古到近变化和发展阐述。从而剖析社会发展与女性地位的潜在联系。 2 竹中惠美子的《战后女性劳动史论》论及女性职务的分离和工会完全由男性支配的事实。另外,金野美奈子的《ol的创造》[42]从“差异构筑”的角度出发,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到现代职业场所中社会性别差异化的历史过程,明确指出,职务上的男女差异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战后到高速成长期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构筑产物。 3 在先行研究中,都是从单方面说明了某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女性从古到今的地位即政治,经济,教育,家庭地位,国际社会、日本国内以及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对世界各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日本女性婚姻观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综合阐述。说明女性社会地位和发展的关系。 二本论 1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1.1古代日本女性地位非常低下 从8世纪奈良末期开始,女性逐渐被排除于中央政权之外,女性的政治活动范围开始迅速缩小。在中世之前,实行夫妇不同姓、各自继承父母财产、夫妇财产分离的制度。而随着家父长制的确立,妻必随夫姓,“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主导生活方式,女性被斥为“畜生”、“饭桶”,人格尊严丧失殆尽。到了江户时期,由于儒教和佛教影响的根深蒂固,女性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最底层。日本女性的地位为性禁锢、被歧视和严重地受压迫,在父权、夫权、神权的多重压迫下背负上承重的枷锁。 1.2现代日本女性地位的提高 日本战后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在法律上、在社会和家庭里地位平等。女议员在参、众两院各占17.1%和7.5%。1990年之前,女议员的人数在参议院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0%,在众议院则多低于2%。在教师队伍里,女性的地位要稍高一些:小学女教师比例为65.1%,中学为40.1%,高中为23.7%。可是,一到大学,女性就越来越少了。女助教为20%,女讲师为18.8%,女副教授为13.1%,女教授为7.9%。1994年,日本政府决定设立“男女共同参加”办公室、“男女共同参加”审议会及“男女共同参加”推进本部,此后还制定了《男女共同参加基本法》和《男女共同参加基本计划》,今年又设置了“男女共同参加”会议和“男女共同参加”局,在推进男女平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步骤。并且在2010-鸠山由纪夫在民法修正案提出:婚后夫妻将可以选择同姓或者别姓。 2.女性地位变化的原因 2.1自身的原因 首先,日本女性的教育程度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在日本,女性在高中毕业以后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很高,2003年,有48.3%的女性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或大专深造,而男性的比例为49.6%。 其次,是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对日本妇女意识的影响,日本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社会国际化、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大。网络开阔了她们的视野,使她们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并获得灵感。她们的思维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接轨。并且日本妇女参政意识不断提高,1999年统一地方选举,地方议员女性的比例比1995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大阪府由9.5%上升到12.7%。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些团体的支持。如关西“女性与政治情报中心”自1996年开始举办支持女性加入政治的讲座。 2.2外部原因 首先,生活方式的改变,二战之后,特别是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社会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传统的大家庭也逐渐解体,逐渐形成了以夫妻和独生子组成“核家庭”,在这样的现代家庭中,妇女逐渐不再仅仅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同时子女数量的减少,

近代日本女性观_良妻贤母论辨析

08 ——良妻贤母论辨析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李 卓 良妻贤母观是近代日本女性观的基本内容。虽然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在促进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妇女的教养与知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良妻贤母思想不仅是近代以来日本妇女的行为准则,也对中国妇女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良妻贤母论——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理念 对于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影响的中国人来说,或许很难想到,良妻贤母论首先是被作为女子教育理念提出来的。在封建时代的日本,受教育是武士阶级的特权。自江户时代中期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洋学的传入,各地陆续兴办了一些平民学校——寺子屋,平民因此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关于近代之前日本的女子教育,值得提出的是,日本人虽继承了中国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却没有在日本生根。相反,女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提倡。比如,成书于17世纪中期的女训《女式目》中有这样一段话:“女人不分地位高低,各有所爱,然首先应学艺、写文章。如不喑此道,则一生中不识善事也不辨恶事,亦没有乐趣,无有慰藉。”①

这段教训是在告诫妇女,要懂得知识对人一生得失的重要 性。成书于元禄年间的女训《唐锦》(作者成濑维佐子)甚至将“学 范”列入首章首条,并且列举了一系列包括中国与日本的女训和文学典籍在内的女子应学的书目,体现了作者希望女子在知识教养方面有所长进的愿望。这些都表明,即使是在妇女受压迫的年代,日本人也是提倡妇女识文断字的,这一点和中国封建社会某些人主张的“知文字乃为淫之始”的观点截然不同。尽管女子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不是开智,而是涵养妇德,但是在藩学(士族 子弟教育机构)和寺子屋中,通过近1100种“往来物” (幕府时代专门用于初等教育、尤其是寺子屋教育的教科书的总称)②,至幕末已有15%的女子能识字(男子识字率为45%)。 尽管日本教育的普及程度与同时期其他东方国家相比是较高的,但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就低多了。教育内容、教育体制及学校数量不仅跟不上“文明开化”的潮流,而且远远不能适应“富国强兵”这一明治维新总目标的要求。因此,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改革,借以改造本国的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1870年即开始着手建立小学至大学的近代学校体系。1872年8月,颁布《学制》,要求国民本着“四民平等”的精神,所有的人都要就学受教育,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这样,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兴办近代教育起,只用了40年左右的时间,就普及了初等教育,同时,中、高等教育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至1910年,日本小学、初中、高中 的在学人口指数虽不及英国,但已超过了美国。 ③近代教育的普及是与女子教育的普及相辅相成的。明治维新后,由于文明开化运动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人们认识到进行女子教育、提高母亲素质的重要性。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津田梅子、永井繁子等5名少女随岩仓使节团同时赴美国留 1 8近代日本女性观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摘要:二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分别在大学课程、研究生教育、大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立法、调整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对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战争结束时,日本的经济已经全部崩溃,生产水平严重下降,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学校瘫痪。日本在战争中留下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地恢复经济,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振兴,原因很多,其中对教育的一贯重视是最基本原因,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概述 战后日本大力恢复和发展教育。为了保证教育的正常进行,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特殊的保护措施。即使是在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日本仍然不放松对教育的投资,这一点正反映了日本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和改进工作,其中规模较大的改革有三次。! (一)第一次教育改革———“新制大学”体制的形成 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1947年开始的。这次改革在学制和教学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年由美国政府派出的教育使节团与“日本教育刷新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一个纲领性教育文件———《教育基本法》。这一文件奠定了日本教育的一般原则,规定战后日本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日本教育法律体系,对日本教育的影响很大。《学校教育法》是另一部重要的教育法律。它对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它的要点在于按照每个模式建立起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制度。 这两个法令制定之后,战后日本大学制度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它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成立“新制大学”,即将战前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一种类型的大学。在高等教育机构合并、调整过程中,为了地区上的合理分布,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府县一大学”的指导方针。经过5年左右的合并、调整507所旧制高等教育机构组成了226所新制大学,其中国立大学72所,公立大学34所,私立大学120所。国立大学与公立、私立大学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是因为许多新制公立、私立大学是由战前的单科性专门学校升格而来的。 以上的226所新制大学均为四年制(医科大学为六年)本科大学,他们构成了战后日本高等教育体制的主要部分。但对于一些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不能合并改组的专门学校,由一种新机构代替———短期大学应运而生了。1995年是日本短期大学的元年,这一年成立并开始招生的短期大学共149所。这类大学一般以私立为主,偏重于文科教学,女学生的比例较大,在60年代超过了男学生的比例。 除了上面提到的成立新制本科大学与短期大学的体制改革之外,大学课程改革是战后大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将“一般教育”引入大学课程,并使其具有与专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文部省在1956年制定的《大学课程标准》中对大学课程作了如下规定:大学课程由一般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外国教育课程、保健体育课程和专门教育课程四大类组成,各类课程所占比例依次为29%(36学分)、6.5%(8学分)、3.2%(4学分)和61.3%(76学分)。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二·二分段”课程模式(大学四年分为前两年的一般教育和后两年的专门教育),在战后日本大学实施了近4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模式才受到新的挑战。 第一次教育改革奠定了以法治理教育的基础,成功地在量的方面大大地发展了教育。经过这次教育革命,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体制。 (二)第二次教育改革———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的发展 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进行了第二次的教育改革。 1971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的咨询报告,提出了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对战后以来执意追求实惠的价值观进行反思。教育中反映的问题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性质和水平有关,和日本社会、文化性质及其演变有关。可以认为这次改革,是从对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社会的优点和弊端加以深刻分析的立场出发,确立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完美个性的人才,在时间系列上把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的目标。

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

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 文章从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出发,分析了当今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直扮演着贤妻良母角色的日本女性女权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女性地位均有或多或少的提高,她们以努力与自信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标签:日本女性;地位;现状;原因 一、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 早期的日本社会以女权制度为基础,曾出现八位女帝执政,并且平安时代从小接受文化教育的传统造就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例如清少纳言、和泉式部、紫式部……到了武士称雄的幕府时代初期,贱视妇女的观念开始产生。江户时代,中国儒家伦理纲常深入日本社会,加之社会分工的变化,女性地位彻底沦落。明治维新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明开化运动带来了家庭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政府提倡男女要受到一样的教育,实现共同的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民主改革,劳动力资源短缺,妇女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当今日本女性地位现状 1、社会地位 1946年4月10日,是日本历史上妇女获得参政权后首次行使投票权的日子,66.97%的有选举权的妇女参加了投票。在这次选举中,产生了为数39人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代妇女众议院议员。这次选举促进了日本妇女的政治觉醒,象征着妇女解放的历史开端。在1946年11月颁布的《日本国宪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全体国民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和“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男女在法律上实现了平等。二战之后,日本女性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990年以后女性入学率的增长也比男性快,1994年,高等教育入学者占适龄青年人口的比率,女性为65%,超过男性的59%。由此可见,日本高等教育女性数量规模的扩大。从接受高等教育的院校类型来看,1990年以前短大和专修教育比率增长较快,而之后则是大学占主导,1990至1994年5年间增长了10%。然而,接受精英教育的比率,即进入名牌大学的人数非常少。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女生总数占总学生人数的7%和8%。 女性在商品社会被看做是一种商品。漫画、杂志、娱乐节目里,可以经常看到身着性感服装,摆出媚人姿势的女明星。日语中所谓的“援助交际”,指的是女高中生为了金钱从事卖淫行为,是令日本社会头疼的问题。1993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女高中生将自己的制服、内衣内裤卖掉,以此得些零用钱,这是女高中生开始卖春的萌芽。如果更进一步,女中学生们可以给色情杂志拍一些裸体照片,或为音像制品商拍摄一些色情表演的录像出卖。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女孩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