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XXXXXX—2005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〇〇五年八月

前言

制定本规范诣在指导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满足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平台总体设计的要求,确保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并满足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牵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院四维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仪公司等单位参加。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晓波、戴爱德、徐枫、张子平、王国复、宦茂盛、徐宝龙、朱新周、胡昌振、许承东、常青、曹存根等。

I

目次

前言.............................................................................................................................................................................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写词 (2)

5总体要求 (3)

5.1总体要求 (3)

5.2建设原则 (3)

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 (4)

6技术平台 (4)

6.1互联网接入环境 (4)

6.2局域网基本环境 (5)

6.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5)

6.4数据库平台 (5)

6.5数据服务基础平台 (5)

6.6信息安全设施 (6)

6.7机房及电源设备 (6)

7数据资源 (6)

7.1科学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规划 (6)

7.2科学数据的汇集与处理 (6)

7.3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运行维护 (7)

7.4科学数据产品的加工 (7)

7.5科学数据的质量保证 (8)

7.6科学数据的元数据 (9)

8数据共享与服务 (9)

8.1数据共享的分级分类 (9)

8.2目录服务 (9)

8.3内容服务 (10)

8.4功能服务 (10)

9信息安全 (10)

9.1基础设施安全 (10)

9.2软件安全 (11)

9.3数据安全 (11)

9.4非技术防护措施 (11)

1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XXXXXX—2005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则、内容、程序、技术措施、信息安全等要求,适用于参加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各类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试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l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令第20号,1995年1月6日)

l信息检索应用协议(Z39.50协议)

l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l BMZZ1-2000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

l GB50173-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l GB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l GB/T 8567 -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l 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National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platform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组成部分。由国家科学技术部牵头,依托国家相关部门、行业系统和科研教育系统等科学数据或信息管理机构,基于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科学数据资源,形成科学数据共享网络服务体系,面向政府部门、科技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的网络共享平台。

3.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National scientific data center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组成部分,是以国家部门、行业系统为基础,按不同科学技术领域建立的社会公益型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国家长期布局的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的汇交、管理、交换与共享服务。根据工作需要,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可下设分中心。

1

3.3科学数据资源Scientific data resources

特指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主体的、具有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在观测、监测、调查、试验、实验以及研究等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数据,以及按照不同科技活动需求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

3.4主体数据库Core database

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分类体系构建的二级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科学数据集,并基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库。

3.5数据集dataset

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

3.6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

3.7核心元数据Core metadata

特指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描述科学数据集基本属性的必选元数据元素。

3.8扩展元数据Expand metadata

特指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描述科学数据集特殊属性的可选元数据元素(即:核心元数据之外的元素)。

3.9科学数据共享服务Scientific data shared services

为提供科学数据共享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信息发布、数据检索、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及数据产品分发等。

3.10数据服务基础平台Infrastructure for data services

用于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功能的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Internet服务(DNS服务、Email服务、WEB 服务、FTP服务等)、数据库服务、GIS服务等各类服务,以及访问控制、信息安全等软硬件基础平台的总称。

3.11Web service

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平台,是一套技术标准,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

Web service 平台需要一套协议来实现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创建。

4缩写词

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bGIS 基于因特网的地理信息系统

HTML 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SGML 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 for General Markup Language)。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因特网WWW服务程序上用于指定信息位置的表示方法。

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Web service平台中表示数据的基本格式,除易于建立与分析外,XML

2

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既平台、厂商无关。

XSD W3C制定用于专门解决XML数据表示问题的一套标准。它定义了一套标准的数据类型,并给出了一种语言来扩展这套数据类型。Web service平台就是用XSD来作为其数据类型系

统的。

C/S 客户/服务器(Client / Server)结构。

B/S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 / Server )结构。

5总体要求

5.1总体要求

针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国家部门、行业主管的科学数据资源为基础,建立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要求:

(1)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科技,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加强顶层

设计,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互联互通、功能强大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

(2)应以国家部门、行业领域信息中心或专业信息机构为依托,汇集、建立国家某一部门或行业的科

学数据共享资源。

(3)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科学数据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出发确定重点建设内

容,在科学数据共享应用方面下工夫,切忌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工程。

(4)坚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先进成熟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

开放性。

(5)遵循系统工程建设的规律,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总体设计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加强项目过程

管理,规范技术文档,对重要信息系统必须保留完整的源代码。

5.2建设原则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是:国家部门、行业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及其数据服务系统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网络及软硬件基础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建设。在技术上应坚持以下建设

5.2.1规范化

为保证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优先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制定相关标准,使科学数据信息便于各类用户使用。

5.2.2网络化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是基于因特网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采用因特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发布。

3

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科学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需要,系统要提供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智能化、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数据备份、系统扩展等功能,同时具有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级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

5.2.4可扩展性

应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增加的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对外共享与分发服务的需要,充分考虑各行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系统使用带来困难,保证具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

5.2.5安全性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数据系统安全和访问安全的技术措施。

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

5.3.1总体结构

(1)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总体结构:科学数据中心以及根据需要下设的若干分中心,应基于因特网互联。

(2)数据资源管理结构: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各科学数据库原则上由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管理维护,数据可集中存储在主中心,也可分布存储在分中心。

(3)数据服务结构:数据服务包括在线服务和离线服务。离线服务由主中心和各分中心基于相应的数据库提供分发服务;在线服务由主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发现服务,各分中心提供元数据和数据访问服务。

5.3.2运行模式

(1)网络运行: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

(2)数据流程:数据收集、规范化整理、加工、建库、发布。

(3)服务流程:用户注册、认证、数据目录、元数据查询、数据访问、专题服务等。

6技术平台

6.1 互联网接入环境

6.1.1链路和带宽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用于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因特网链路。其中:

(1)接入链路应优先选用光纤接入,链路带宽应不低于10Mbit/s,同时应具有另一条备用链路,带宽不低于2Mbit/s;

(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如下设分中心,则也必须具备因特网接入链路,带宽不低于1Mbit/s。

6.1.2接入设备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各局域网外网出口(即:互联网链路接入端)应该安装已经过国家公安部认证的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接入设备。

4

互联网接入采用TCP/IP协议。

6.1.4域名规划

(1)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域名(即:主中心域名)采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952602807.html, 下的三级域名,即:https://www.360docs.net/doc/952602807.html,, 由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办公室统一管理并授权使用。

(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域名,采用本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域名下的四级域名,即:https://www.360docs.net/doc/952602807.html,。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其分中心域名,并向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办公室备案。

6.2 局域网基本环境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与互联网连通的局域网,其基本环境要求:

(1)网络结构:基于网络安全考虑,网络至少应具备与防火墙相对应的三个区域(外部区、中立区、

内部区)。其中,外部区是与互联网直接连通的区域;中立区是放置互联网服务器组,并允许互联网用户访问的区域;内部区是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内部工作区,不允许互联网用户访问。

(2)网络协议:应支持TCP/IP协议、以太网及快速以太网协议

(3)传输速率:不低于100Mbit/s。

(4)网络设备功能:网络交换设备应具备或扩展后具备三层交换、VLAN功能,以及文字、图形、图

象、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功能。

6.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均应配置专用服务器(包括互联网应用、数据库、数据库备份等服务器),必要的海量数据存贮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同时应逐步建立异地备份。

6.4 数据库平台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平台应采用大型通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数据库,建议优先采用支持GIS的关系型数据库平台。

6.5 数据服务基础平台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具备数据服务基础平台,主要包括:

(1)Internet服务:WWW、FTP、DNS、Email、搜索引擎服务等。

(2)WEB服务应集成动态网页发布和制作技术,支持本网站的全文检索,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信息资源

查询服务。

(3)对于有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的中心,WEB服务应集成Web GIS 管理平台,以方便空间数据的管理、

维护和发布。

(4)搜索引擎服务支持网络上的各种查询检索(包括模糊检索),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查询检索服务。

5

6.6 信息安全设施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具备性能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设施,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用户识别等信息安全软硬件系统。

6.7机房及电源设备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GB 9361-88)的计算机房及电源设备环境。

7数据资源

科学数据资源是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存在的基础,数据资源的建设重点是主体数据库和数据集元数据库。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科学数据资源调查与规划、汇集和处理、存储与运行、数据产品加工、数据质量保证,以及元数据建设等。

7.1 科学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规划

7.1.1 科学数据资源调查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采用多种方式调查,并基本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状况,调查范围包括:n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主体的、具有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在观测、监测、调查、试验、实验以及研究等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数据集,以及对原始性数据集加工整理生

成的二次数据集。

n科学数据资源的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文字、地图、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类数据。

n科学数据资源调查内容的项目至少应满足《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核心元数据内容》所涵盖的范围。

7.1.2科学数据资源建设规划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编制本网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建设规划与实施计划,基本要求:

n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以国家部门、行业领域进行科学数据资源建设,至少应基本涵盖本部门、行业领域能够对外提供共享服务的、有科学价值的专业基础数据集。

n科学数据资源建设规划包括:用户需求、总体目标、科学意义及应用领域、数据集及数据子集框架体系、数据来源、更新周期、分阶段建设实施计划、数据质量保障、数据产品等。

n已由其它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数据网负责建设的科学数据资源,原则上不应再重复规划建设;考虑到本数据中心所属领域的数据资源完整性时,可采用网络链接指向处理。

7.2 科学数据的汇集与处理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建立科学数据汇集与处理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和实施细则,按照工作流程和规范,对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汇集和处理:

6

7.2.1元数据的建立、更新维护与汇集

(1)元数据(包括核心元数据和扩展元数据)由数据库生产者按统一要求分别建立、维护更新、具备分中心条件的可直接发布;

(2)核心元数据由主中心负责定期或不定期从各分中心、或数据库生产者处汇集,并在门户网站集中发布。

7.2.2主体数据库建设要求

(1)主体数据库应具备详细设计及技术文档、元数据;

(2)数据收录范围可包括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文献数据、多媒体数据等。

(3)应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加载与更新。

(4)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库,应尽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GIS数据格式和平台建设。

(5)应支持XML数据交换格式。

(6)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数据更新。

7.3 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运行维护

7.3.1数据存储与管理策略

(1)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策略是基于网络的、以分布式数据存储为主,集中式数据存储为辅的数据存储模式。其中,核心元数据集以及更新周期较长的数据库以集中式存储为主,其他数据库原则上采用分布式存储。

(2)科学数据资源的更新、数据质量保证等管理,由数据库建库单位负责。

7.3.2存储系统技术要求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应运行在具备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平台上,同时具有可靠的后备系统。

7.3.3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1)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必须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及恢复计划,定期对数据库和日志文件进行备份,以便发生故障时利用备份将数据库恢复到备份时状态,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2)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逐步建立异地备份,以防不可抗拒力和灾害造成的数据存储介质破坏。

7.3.4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根据用户需求、共享分级分类规定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并应根据应用环境变化,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条件变化,对数据库操作权限做及时修正。

7.3.5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监测系统性能参数的工具得到系统运行过程中一系列性能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调整某些参数来进一步改进数据库性能。

7.4 科学数据产品的加工

7.4.1数据产品加工

(1)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建立科学数据产品的加工流程,包括数据集制作、数据集审核、数据集汇总、

7

数据集验收和归档等。

(2)数据集制作包括数据集实体、元数据、数据集说明文件、数据集汇总等制作。数据集实体制作过程又包括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数据集组织及命名等;在数据集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确立数据集的存储介质、数据集存储目录结构、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和数据集存储介质外标签内容等规定。

(3)确定数据集审核方案,并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集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可读性、文件格式的规范性、文件的齐全性、说明文件内容和数据集实体的一致性检查等。数据集的审核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重复多次,直到数据的正确性和唯一性得到保证。

7.4.2数据产品定制

应建立数据客户化定制机制,以便满足客户提出的特定数据服务,包括:制作符合客户特定要求的数据产品,数据产品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因不同客户而不同。

7.4.3软件系统绑定

对于需基础应用系统(例如:GIS数据系统)支持才能使用的科学数据,应绑定相应的应用系统,并结合应用模型生产共享数据产品。

7.5 科学数据的质量保证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建立科学数据资源的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对所汇集的科学数据进行数据质量评价与保证,包括数据的规范性、正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完整性、精确性、适用性,其中:

(1)数据规范性(standardization)

数据内容的表达应符合国际、国内和行业中的标准术语(包括缩写)。暂无标准的,应尽量按照行业习惯给出准确名称;如术语是外文翻译的,应给出原文信息(包括语种和外文名),以便将来术语标准化后,对数据库的更新。

(2)数据正确性(correctness)

n数据内容正确性:指数据对事实的真实反映。

n数据内容的词法、句法的正确性:科学数据库中不应出现错别字(符)和不符合句法的语句。

(3)数据一致性(consistency)

n同一数据集的科学数据必须保证其一致性,即科学数据之间不能出现矛盾;

n因科学发展中存在不同的基础理论,因此有些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对这类数据,应该标明数据产生的依据,并且标注“行业不一致”或“学科不一致”。

(4)数据时效性(time-dependent)

对于具有时效性的科学数据,应该明确标注出哪些数据随时间变化,以及变化的频度信息(如一年一变或一年多变等)。

(5)数据完整性(integrality)

n在数据库中,应完整地给出一个对象的相关数据。

n某些对象的某些方面可能暂时没有数据的,应标明“暂缺”。

n某些对象的某些方面数据没有定义或意义,应标明“不适用”(N/A)。

n时效性数据,必须完整地给出其有效时间范围。

8

(6)数据适用性

指数据适用的范围。

7.6 科学数据的元数据

元数据建设是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7.6.1元数据库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根据《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核心元数据内容》建立本节点数据资源的元数据库,元数据库应包括核心元数据元素、学科领域或专业元数据元素。

7.6.2元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应采用统一标准的元数据工具进行元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以保证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门户网站对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元数据集核心元数据的自动汇总。统一的元数据工具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元数据建立、删除、备份、修复、更新、一致性验证、内容正确性验证、导入、导出,以及元数据库的访问控制、用户管理、本地或远程的维护管理等。

8数据共享与服务

8.1数据共享的分级分类

基于国家、部门关于科学数据的公益性、保密性等要求以及用户群等因素,对科学数据共享性质(公益性数据、战略性数据和商业性数据)、共享范围(面向公众共享、国家内部共享、机构内部共享和限制条件共享数据)和共享方式进行科学分类,其中包括:

(1)按科学数据共享性质可分为:公益性数据、战略性数据和商业性数据。

(2)按科学数据共享范围可分为:面向公众共享、国家内部共享、机构内部共享和限制条件共享数据。

(3)按科学数据共享方式可分为:无偿共享(包括免费共享、收取数据加工费和收取数据服务费)、有

偿共享(包括非营利性有偿共享和营利性有偿共享)。

在科学数据的共享分类基础上,以本领域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以共享需求为出发点,以科学数据为对象,在深入分析科学数据的自身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着重从科学数据的社会需求、数据性质和加工状况,进行共享分级。科学数据共享分级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科学数据共享等级划分、科学数据分类分级共享措施、用户分类分级和科学数据分级共享方式等。

8.2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特指科学数据集元数据的服务,以便于用户快速定位了解数据集背景信息。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具备元数据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元数据库检索提供对科学数据资源的发现和网络位置指向。元数据服务系统应具有元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发布功能。元数据服务系统由元数据发布系统、元数据发布管理系统、元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用户界面系统组成。

9

8.3内容服务

内容服务特指数据内容的服务。其基于Web Service服务、WebGIS服务(涉及与地理空间信息相关联的科学数据时)和元数据系统服务等技术提供在线和离线方式提供服务。内容服务主要包括两种:

(1)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ng):

数据分发服务应采用分布式服务体系结构,包括:

n支持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n支持数据的多线程处理;

(2)数据发现服务(Data searching):

n元数据检索服务: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元数据查询模式,检索所需的科学数据资源、浏览相关数据样本等。

n科学数据集导航服务:为用户提供在许可权限下通过搜索引擎导航到数据实体的网络储存位置,以便索取数据。

n科学数据的在线浏览与下载服务。

对于数据量较大的部分科学数据集(如:时间序列数据、地球物理数据、遥感数据等),不便于直接网络在线服务的,可先通过网络在线发布数据目录,数据集本身则采用其他介质(光盘、磁带等)提供共享。

8.4 功能服务

(1)数据转换:侧重在空间数据转换服务

(2)数据分析:基于统计、预测、评估、决策模型等数字化模型、方法、知识的服务

(3)科学论坛:侧重科学学术讨论交流

(4)数据表达:基于科学数据集的其他方式表达服务

9信息安全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必须遵循国家已经颁布的标准规范或条例,建立信息安全技术框架,通过系统的技术防护措施和非技术防护措施(网络各成员必须承担的安全义务和责任)来实现信息安全。

9.1 基础设施安全

(1)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具备性能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设施,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病

毒防范、用户识别等信息安全软硬件系统,并设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监控与更新;

(2)各类服务器均应放置在具有防火墙保护的独立网段(中立区),以确保服务器安全;

(3)关键设备应有冗余后备系统;

(4)信息基础设备应应安置在专用的机房,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电源要有良好的接地,并具

有防尘、防磁、防静电保护,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

10

9.2 软件安全

(1)系统和应用软件要有访问控制功能:用户登录访问控制、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文件属性

安全控制。

(2)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应定期进行完全备份,系统软件的配置修改

和应用软件的改动都要及时备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文档。

(3)及时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厂家公布的软件漏洞,并立即进行更新修正。

(4)应用软件的开发要有完整的技术文档,源代码要有详尽的注释。

9.3数据安全

(1)所有汇集的科学数据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最终入库资料)要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分类存档。

(2)所有入库的科学数据资料都要按照预定备份策略进行备份,包括异地备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数

据都不丢失。

(3)对外提供的科学数据资料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用户级别及权限”的规定来授权

用户对资料的访问,防止越权访问。

(4)应具备访问科学数据的用户识别系统。

9.4 非技术防护措施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建立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11

讯猴百度文库批量上传下载全能助手(cookie 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952602807.html,/c0i2kby58x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日常用品的评价和改进 活动背景: 科技教育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创造工程、农业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技术、家用电器维护与维修等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且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开展一项比较系统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且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对日常用品做出评价和改进,贴近生活,难度适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涉及对象及人数: 此方案可以与通用技术课同步进行,高一年级学生均可参与。 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2.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

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培养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促使学生熟悉专利申请过程 活动内容及步骤: 一.教师示范活动过程 教师选取生活中使用的任意物品,就 其展开活动。 1.组织学生就其实用性、外观、可 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发表自 己的看法,并分类记录下来。以学 生正在使用的课桌为例,学生可根 据自己的体验自由发表见解,教师 安排专人记录,并整理、分类。 2.搜集具有相同功用的不同物品, 对其进行直观比较,激发学生的思 路和兴趣。搜集过程由老师和学生 共同完成。以课桌为例,老师可以 从网上搜索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 的课桌,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见过 的不同课桌。对它们进行比较,开

阔学生的思路。 3.组织头脑风暴活动,学生对物品的可改进部分及功能扩展自由提出设想,鼓励创新。 4.组织学生对物品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或查阅使用手册得到该物品与第1、3步讨论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对课桌,如在第1、3步的讨论中,学生提出课桌桌面太小或存储空间太小,则需组织学生测量桌面的尺寸及桌斗的高度,计算其有效使用面积及存储容量等。 5.利用测量所得数据,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科学知识对物品在第1、3步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必要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及进行社会调查。对于课桌,学生可以需要分析课桌什么高度最适宜,这需要调查本校学生的平均身高,然后才能确定一个合适值。要分析课桌的稳定性,需要用力学的知识计算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20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发布根据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2020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1号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八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下列中国公民: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关于下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期实施情况 部门调查表 部门: (单位公章)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 联系人邮箱: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二零一三年一月

填写说明 一、调查目的。本调查表为了解《科技规划纲要》自2006年以来在各行业部门的实施情况而设计。 二、适用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安监总局、林业局、旅游局、地震局、气象局、粮食局、能源局、烟草专卖局、海洋局、测绘局、民航局、邮政局、文物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管理局、煤矿安监局 三、报送日期。请各部门科技主管司局抓紧组织填报,于2013年3月6日前,报送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四、填报要求: 1.该表为样表,电子版可从科技部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52602807.html,)“通知公告”栏下载。填报打印后,盖章报送,并附电子版光盘。 2.填报时要实事求是,据实填报,不得虚报、瞒报、谎报相关数据和内容。 3.调查表内栏目不得空缺,涉及到2012年的部分数据若未统计,可填写估计值,并注明。如果某项内容或数据没有,请填“无”。 4.填报内容要求文字精练,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明。若部分内容字数较多,可另附页。

一、本部门贯彻执行《科技规划纲要》的总体情况 1. 本部门2006年以来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情况:(如发展思路、战略布局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06年以来,本部门出台的对行业/领域科技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规划、政策、意见、办法等重要文件: 序号文号文件名称颁布部门颁布时间1 2 … 3. 2006年以来,本部门科技工作的重大举措:(如采取的重大科技行动/工程/专项,组织的与科技相关的重大活动等) 序号时间举措名称工作内容主要成效 1 2 … 4. 本部门组织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的方式/途径:(可多选) A. 参照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制定了本部门(行业/领域)科技发展规划; B. 制定实施本部门科技发展规划时,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请说明:。 C. 实施本部门科技发展规划时,有明确的实施机制和途径; 请说明:。 D. 对本部门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

施瓦布

约瑟夫·施瓦布(JosephJ.schwab)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课程理论家,教育学家,曾经参与过“学科结构”运动,和布鲁纳一起被誉为“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由于其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建树也被人誉为科学教育家。受杜威科学教育思想的影响,他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从而推动了美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最终促成了探究教学在美国学校教育教学中话语主导权地位的确立,也深刻影 响了其他国家近年来学校科学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一、对科学探究本质的诠释 在施瓦布的科学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他提出的“稳定探究”(StableInquiry)和“流动探究”(FluidInquiry)概念在探究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稳定探究”是指研究者们直接继承和使用已有的概念原则进行的探究,他们把这些概念原则看做是事实,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研究工具。在稳定的科 学探究中,研究者关注的是通过探究“立即获得结论来填充知识的空白”[1] 。 由于现代科学以日新月异的知识为基础,不断有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注入科学研究领域,所谓的“稳定探究”模式是不能满足科学发展需要的,所以施瓦布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流动探究”模式, “它的目的是检文/谭帮换 [ 摘要]施瓦布的科学教育思想曾对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其科学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和概括,重点阐述了他的“科学探究”思想以及科学教师培养的方法。 [ 关键词]施瓦布科学探究 教师培养 *文章系全国“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探究教学的规范、失范与超越”(BHA080019) 的阶段性成果。 浅析施瓦布科学探究思想 及科学教师培养方法

国家科学数据管理办法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印发(附全文)2018年04月03日17:04 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 分享到: 9855 人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 手机免费看资讯 财富号入驻直达 中商情报网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显示,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学数据主要包括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产生的数据,以及通过观测监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

以下为《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学数据主要包括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产生的数据,以及通过观测监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 第三条政府预算资金支持开展的科学数据采集生产、加工整理、开放共享和管理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科学数据相关活动,符合本办法规定情形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科学数据管理遵循分级管理、安全可控、充分利用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科学数据采集生产、使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不得利用科学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二章职责 第六条科学数据管理工作实行国家统筹、各部门与各地区分工负责的体制。 第七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全国科学数据的宏观管理与综合协调,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研究制定国家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二)协调推动科学数据规范管理、开放共享及评价考核工作;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不仅是科技界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大事。为了让全所科技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个规划纲要的相关信息,特整理做专题解读。 问:纲要确定了那些发展目标? 答:规划纲要共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序言,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问:国家四大重大科研研究计划是什么? 答:根据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和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选择能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可促进我国持续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同时具有优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重点部署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这些方向的突破,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重点跨越。这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 问:五大人才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问:规划纲要中确定的11个重点领域是什么?

答: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为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 1.能源 2.水和矿产资源 3.环境 4.农业 5.制造业 6.交通运输业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8.人口与健康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10.公共安全 11.国防 问:规划纲要确定的68项有限主题如下: 答: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 (1)工业节能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7)综合节水 (8)海水淡化 (9)资源勘探增储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2)综合资源区划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运行服务实施方案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运行服务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二○一○年八月

目 录 第一章 目标与原则 (2) 一、目标 (2) 二、原则 (2)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3) 一、主管部门 (3) 二、理事会 (3) 三、专家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 (3) 四、人口健康平台管理中心 (4) 五、科学数据中心 (5) 第三章 任务与分工 (6) 一、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6) 二、标准规范的制修订与宣贯 (7) 三、数据资源管理 (7) 四、网络运行和资源站点管理 (9) 五、国际合作 (9) 第四章 共享服务 (10) 一、服务内容 (10) 二、服务方式 (12) 三、分级管理与分类服务 (13) 四、服务承诺 (14) 第五章 监督与评价 (15) 一、自我评价 (15) 二、网络监测 (15) 三、用户评价 (15) 四、综合考评 (15) 第六章 保障措施 (16) 一、政策与制度保障 (16) 二、设施与条件保障 (16) 三、人员保障 (17) 四、经费保障 (17)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运行服务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工作的通知》精神,保障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以下简称“人口健康平台”)持续稳定运行服务,充分发挥人口健康领域科技资源的作用,提升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面落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章 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资源规划和统一技术架构,实行“逻辑上高度统一,开放共享;物理上合理分布,分工合作”的运行服务机制。人口健康平台承担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重大公益专项等人口健康领域科学数据汇交、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共享服务的任务。服务于科技创新、政府管理决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和健康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原则 人口健康平台依托国家级科研院所,以需求为导向,以数据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共享服务为目的,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1.开放共享原则:凡是纳入人口健康平台的科学数据资源必须向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 义

第一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涵义 思考题:你认为:什么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是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是世界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略)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框架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第二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第三节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第五章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节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节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第二节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第七章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幼儿科学游戏 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八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第九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 科学是什么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分别被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经验性的延伸 科学是过程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二〇〇六——二〇二〇年) (摘要) 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协调机制。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实施首购政策。对企业采购国产高新技术设备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形成技术标准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摘要) 四、政府采购 (二十二)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由科技部门会同综合经济部门按照公开、公正的程序对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认定,并向全社会公告。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获得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范围内,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加强预算控制,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统称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采购人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标明自主创新产品。财政部门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在采购支出项目已确定的情况下,优先安排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预算。发挥财政、审计与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督促采购人自觉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并明确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具体要求。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 (二十三)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在政府采购评审方法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

第一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涵义 思考题:你认为:什么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 ?科学是知识(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是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是世界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略)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框架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第二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第三节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第五章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节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节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第二节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第七章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幼儿科学游戏 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八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第九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 科学是什么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 ?科学是知识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分别被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经验性的延伸 科学是过程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 一般包括:观察和发现 假设和检验 推理和形成结论 解释和预测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知识的获得依赖于科学过程,过程的科学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 科学是世界观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科学世界观的内涵: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最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全文(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共5章38条,2020年10月修订,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八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下列中国公民: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或者对维护国家安全

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背景及做法: 制定新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 大明确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从2003 年6 月开始,组织各方面20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21 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十项原则和方法:1 充分认识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认真研究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要重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始终保持战略研究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 3 在研究工作中必须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 4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练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5 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6 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7 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之间要大力协同,同时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也要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8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新变化、新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科技的影响; 9 要坚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0 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队伍。 内容及特点: 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重大科技专项四个部分,分为20 个专题。其中第八专题是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纲要,研究重点分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领域、优先主题。 医药卫生领域重点: 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发展思路: 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4 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重大专项: 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 优先主题: 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XXXXXX—2005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〇〇五年八月

前言 制定本规范诣在指导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满足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平台总体设计的要求,确保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并满足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牵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院四维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仪公司等单位参加。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晓波、戴爱德、徐枫、张子平、王国复、宦茂盛、徐宝龙、朱新周、胡昌振、许承东、常青、曹存根等。 I

目次 前言.............................................................................................................................................................................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写词 (2) 5总体要求 (3) 5.1总体要求 (3) 5.2建设原则 (3) 5.3总体结构与运行服务模式 (4) 6技术平台 (4) 6.1互联网接入环境 (4) 6.2局域网基本环境 (5) 6.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5) 6.4数据库平台 (5) 6.5数据服务基础平台 (5) 6.6信息安全设施 (6) 6.7机房及电源设备 (6) 7数据资源 (6) 7.1科学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规划 (6) 7.2科学数据的汇集与处理 (6) 7.3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运行维护 (7) 7.4科学数据产品的加工 (7) 7.5科学数据的质量保证 (8) 7.6科学数据的元数据 (9) 8数据共享与服务 (9) 8.1数据共享的分级分类 (9) 8.2目录服务 (9) 8.3内容服务 (10) 8.4功能服务 (10) 9信息安全 (10) 9.1基础设施安全 (10) 9.2软件安全 (11) 9.3数据安全 (11) 9.4非技术防护措施 (11) 1

STEM教育计划评价指标

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摘要STEM教育成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产生背景、课程设置,以期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STEM教育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缩写,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经常被成为META-DISCIPLINE,翻译叫做“后设学科”,即该学科的建立是基于与其他学科融合然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整体。这门跨领域的学科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这四门学科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种素养。 一、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 2006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公布一项重要计划——《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由此,美国在STEM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 美国州长协会是STEM教育变革的重要组织之一,该组织认为美国现行基础教育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STEM教育从而为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与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现有中小学核心课程的概念有些过时,缺乏严格的课程标准,学校培养目标与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的要求以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所以有必要加强STEM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实施。 2007年10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表《国家行动计划: 应对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系统的紧急需要》报告,提出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增强国家层面对K-12 阶段和本科阶段的STEM 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协调;二是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和增加相应的研究投入。这一报告显示了STEM 教育从本科阶段延伸到中小学教育阶段,希望从中小学就开始实施STEM 教育。 2009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以下简称委员会)代表NSF发布致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一封公开信,其主题是《改善所有美国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下简称STEM》教育》。明确指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安全要求美国保持科学和技术的世界领先和指导地位。大学前的STEM教育是建立领导地位的基础,而且应当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委员会敦促新政府抓住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并动员全国力量支持所有的美国学生发展高水平的STEM知识和技能。STEM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前的基础教育过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 策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 一、科技投入 (一)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使科技投入水平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要求相适应。 (二)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三)切实保障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的实施,要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等可行性论证,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合理安排科研机构正常运转、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条件建设等资金。重视公益性行业科研能力建设,建立对公益性行业科研的稳定支持机制。优化政府科技计划体系,明确支持方向,重点解决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创新投入机制,整合政府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要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竞争前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科学数据共享关键问题探索

第26卷第5期 2007年9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26,No.5Sept.,2007 收稿日期:2007-06;修订日期:2007-0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2006DKA32300)。 作者简介:刘润达,男(1980-),河南许昌人,博士生。研究方向:科学数据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等。 科学数据共享关键问题探索 ———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为例 刘润达1,2,诸云强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作为科学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可促进科技原始性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 能力。本文回顾我国近年推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工作,指出科学数据共享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 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共享理念、数据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探索科学数据共享今 后发展的重点和工作方法。具体结合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建设实践,提出搭建科学数据交换 平台,构建科学数据共享联盟;将科学数据共享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实行主动服务;建立强大的科 学数据搜索引擎;重视文档、信息服务等。 关键词:数据共享;科学数据;数据联盟;数据中介 1引言 科学数据作为现代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与科技创新是密不可分的[1]。为促进科学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换,许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开展了一系列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将长期积累的科学数据为本国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服务。例如世界数据中心(WDC,WorldDataCenter)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科学数据共享的工作[2,3];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群和数据共享服务网络[4 ̄6],如NASA主持的DAACs,全球变化数据和信息系统,全球变化主目录(GCMD)等。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在多个层面上推动科学数据的共享。1982年,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综合性的科学信息服务系统;1989年,中国科学院联合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组建了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WDC-D)和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99年,科技部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陆续启动了一批数据资源建设,同时还就数据共享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委托WDC-D开展研究;2001年,科技部主持完成了《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对我国目前科学数据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同年年底,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气象数据共享试点正式启动,从而在国家层面上,翻开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新的一页;2002年6月,科技部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建议,把建立科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部署,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发挥基础研究引领未来的作用,将增强基础研究综合实力纳入总体发展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必须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繁荣基础研究,为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基础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抉择。基础研究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我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就,依赖于基础研究必然孕育的优秀人才。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 “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工作必须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统筹部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基金工作,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牢牢把握有可能实现后来居上的机遇,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指导思想 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加强统筹部署,贯彻工作方针,切实发挥科学基金对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 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基础研究,着力为提高我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供支撑,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成果和人才储备;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家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的宽松环境;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战略引导。 加强科学基金统筹,就是要统筹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需求,既要支持以科学自身发展需要为动力的研究,也要支持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为动力的研究;统筹全面布局与重点部署,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EDS/T3—2005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thquake-related databases (试用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6年2月20日) 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 中国地震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地震科学数据》系列标准的第三项,该系列标准的结构为: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模式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元目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标准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光辉、顾左文、赵仲和、冯义钧、周克昌、黄志斌、吴敏、杨辉、赵宇彤、纪寿文、田丰。

目次 引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共享地震数据库体系结构 (6) 5 共享地震数据库建库原则 (7) 6 共享地震数据库管理系统配置 (7) 7共享地震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8) 8 共享地震数据库数据入库软件开发 (8) 9 共享地震数据库质量保证 (8) 10 共享地震数据库安全保障 (9) 11 共享地震数据库元数据编写 (9) 12共享地震数据库数据模式编写 (9) 13 共享地震数据库建库文档编写 (9)

引言 关于建立数据库的一般性要求和方法已在相关规程、规范和IT技术资料中有充分的论述,本标准不涉及建立数据库的一般性问题,只是根据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要求和地震数据的特点,对建立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所涉及的全局性问题做统一的规定,或提出基本要求和原则。 随着工程的实施,本标准的内容会进行修改和扩充,有些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