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压力监测

腹腔内压力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杜铁民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

腹腔内压力的决定因素:

?腹腔器官的体积(细胞、细胞外液)?占据空间的其他物质(腹水、血液、肿瘤)

?腹壁顺应性

?间接

直接法

?在腹腔内放置一导管或粗针头,利用水压计或压力传感器来测定lAP。

?用腹腔镜气腹机或自动电子充气装置持续测量IAP。

?采用充气气囊置入腹腔测定压力变化。

间接法

?膀胱内压力(最常用,目前认为间接法中的金标准)

?胃内压力

?直肠内压力

?静脉内压力

bladder pressure, UBP)?测量方法:插入Forly’s 尿管,每次测量UBP 前确定尿管通畅,排空膀胱后向膀胱

内注入生理盐水50mL ,保证尿管与压力测量管相通。病人取平卧位,取耻骨联合顶点为零点,于呼气末读取压力数值。

bladder pressure, UBP)?原理:当膀胱容量小于100 ml 时,膀胱仅为一被动储存库,具有较高的顺应性, 类似一个被动的膈肌,可以传递腹腔内压力而不附加任何一点来自其自己肌肉的压力

UBP与IAP的相关性

?病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方法:自动电子充气仪连续注气测压,腹内压由0 增至25mmHg, 同时测相应的膀胱压并记录

UBP与IAP的相关性

r = 0. 939

?开腹术后:5~15mmHg

IAP升高的原因

?急性因素:空腔脏器的高度扩张,腹腔内脏器(如肠管、胰腺)的水肿、渗出, 腹水,腹腔内出血,腹内填塞物的使用等?慢性因素:妊娠, 缓慢生长的肿瘤

IAP升高的分级

分级范围(mmHg) Ⅰ级10~14

Ⅱ级15~24

Ⅲ级25~35

Ⅳ级> 35

Saggi BH ,Segrman HJ , Ivatury RR ,et al.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J Trama ,1998 ,45 (3) :597-609.

IAP升高对循环的影响

?下腔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减少,前负荷降低。

?直接压迫心脏,使心室舒张末期容量降低?压迫腹腔血管床,使后负荷显著增加------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IAP升高对呼吸的影响

?肺总容量降低

?功能性残气量降低

?顺应性降低

?吸气峰值压力升高

------表现为高通气阻力、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易与ARDS、肺部感染混淆

IAP升高对肾脏的影响

?肾实质和肾血管直接受压

?肾血流量下降

?肾血管阻力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补充血容量、使用多巴胺、利尿剂也不能改善肾血液循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IAP升高对胃肠道的影响?肠系膜血管的血流受阻

?肠道缺血

?肠黏膜屏障受碍,容易发生细菌、内毒素易位

------肠源性感染,诱发SIRS及MODS

IAP升高对胃肠道的影响

《腹内高压对兔肠道通透性及内毒素细菌移位的影响》

程君涛,等。中华烧伤杂志,2003,8,19(4):229?实验动物:新西兰兔

?试验压力:IAP 10,20,30mmHg

?观察指标:测量门静脉血中的异硫氢酸荧光素葡聚糖( FITC-D) ,辣根过氧化酶Ⅱ型(HRP-Ⅱ),内毒素?测量时间点:维持同一压力1,2,4小时

IAP升高对胃肠道的影响

检测指标对照组IAP(mm Hg)

10 20 30

FITC-D 4.87×10-4 6.41×10-4*23.3×10-4 *34.3×10-4 *HRP-Ⅱ 3. 70 4. 07 *10. 19 *16. 11 *

*:p﹤0.05

IAP升高对胃肠道的影响

IAP升高的后果

?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 IAH )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是IAP 升高引起生理紊乱的两个不同阶段,IAH 快速发展将导致ACS。IAH可以分级,ACS不能分级。ACS更倾向于器官功能障碍

腹腔置管的护理查房

腹腔置管及腹水引流的护理查房 患者周亮,男,50岁,于2014年2月25日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诉右上腹疼痛2月伴纳差、嗳气、乏力,腹部彩超示肝脏占位,后上级医院确诊“肝癌”。近一周腹胀纳差加重,入我科继续治疗。2月27日腹胀加重,腹部CT示腹腔积液,医嘱予局麻下行腹腔置管术,术程顺利未诉不适。后续治疗中对腹腔置管有如下护理措施: 一、置管方法 病人取半卧体位,以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之中点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之外1/3处或麦氏点作为穿刺点,局部皮肤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3 ml~4 ml局部麻醉,常规置管,置管长度为15 cm左右。用3M敷贴复盖固定导管,另一敷贴将导管呈S型再性固定。末端接三通再接引流袋,再行妥善固定。 二、置管的护理 1、置管前的护理 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胸腔或腹腔置管的优势、目的、方法及并发症及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消除疑虑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准备好置管用品(一次性穿刺包、中心静脉导管包、三通、3L透明敷贴、一次性引流袋、2%盐酸利多卡因1支),取舒适卧位。 2、置管中的护理 置管时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手术进行。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随时了解病人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置管后的护理 (1)穿刺点的护理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菌透明贴膜覆盖。24 h 后更换1次,以后每周更换2次,贴膜若被污染、潮湿或脱落应及时更换。更换贴膜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观察导管出口处有无液体渗出、红肿、硬结、渗血等。每日测量体温2次,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导管穿刺点有分泌物应及时做分泌物培养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因腹水量大,腹水渗出,经适量放腹水后进行穿刺处消毒后加压处理。 (2)导管的护理每次引流腹水后,用20 ml生理盐水正压冲洗导管,若遇导管有阻力或不通,调整病人体位或导管位置,不能强行推注,以免导管破裂。使用导管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管(袋)不能高于穿刺点,以防逆行感染。注意不要牵拉引流管,避免导管脱落。 三、腹腔引流的护理 根据病情引流腹水量,在腹水引流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特别是中心静脉管、三通、无菌引流袋之间的连接处的消毒;控制流速,第1天引流量一般不要超过3 000 ml,引流速度过快,可造成腹压骤降引起休克;密切观察在放腹水过程中病人有无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等休克症状,若发现后及时通知医师;为防止腹压骤降,可以在放腹水的同时以腹带包扎。在引流过程中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期鼓励病人多下床活动,每日定时测量腹围并记录,观察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部体征。 (1)卧床休息 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放液后,需平卧4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后可适当进行运

腹腔引流管护理的操作流程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 腹腔引流管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的硅胶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病人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 因为腹腔引流管可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所以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大流程】 核对评估---准备用物—更换引流袋--整理记录 【小流程】 编操作要点备分号步骤注数1核对双人核对医嘱和执行单,准确无误。 医嘱 2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合作程度、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情况,了解手术解释方式,管道留置的时间、长度、是否通畅,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引流液的量、色、性状, 2、向患者解释引流管护理的目的,取得配合。 3、环境安全、光线充足适于操作。 3准备治疗车: 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手套1副、无菌纱布2块、无菌引流袋1个、用物 防水垫1块、洗手液、口罩弯盘、止血钳、胶带、安全别针、治疗盘、黄色垃圾筒、量筒

4洗手、戴口罩 戴口罩再次携用物至病房,核对患者姓名,做好解释。 核对 更换 1、协助患者半卧位或xx位动引流 2、充分暴露引流管,将防水垫置于引流管下方,放置弯盘、戴手套画袋 3、止血钳夹闭引流管近端,取出新引流袋备用 4、在无菌纱布的保护下分离引流袋与引流管 5、消毒棉签沿引流管内口由内向外消毒2遍 6、在无菌纱布的保护下将新的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 7、取下止血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8、将换下引流袋中的引流液倒入量筒里,计量。引流袋弃于黄色垃圾筒。脱手套 固定 1、将引流管用胶带“S”型固定于皮肤,防止滑脱, 2、连接管用安全别针固定于衣服或床单上 整理 1、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记录 2、洗手、正确记录引流液色、质、量。 健康

常见腹腔镜手术记录学习资料

一.LA术 术中所见:阑尾明显充血,轻度水肿,阑尾腔内张力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长约8cm,直径约0.8cm,探查其他脏器未见异常 1.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戳孔选择:第1戳孔于脐旁左侧纵行切开皮肤约1.0cm,形成气腹15mmHg后置入10mm 套管,放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在腹腔镜直视下在左髂前上棘内侧2cm处做5mm戳孔为主操作孔;在耻骨联合上2.0cm处做5mm戳孔为副操作孔。 3.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左侧倾斜位,用无齿抓钳将回肠推向左中上腹部,充分显露阑尾,可见阑尾表面明显充血,轻度水肿,阑尾腔内张力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探查其他脏器未见异常,术中证实原诊断。 4.用电凝钩凝切部分阑尾系膜,于根部系膜无血管区戳孔,生物夹钳夹后,剪断系膜,距盲肠0.5cm及1.0cm处各用生物夹及钛夹钳夹阑尾,在两夹间剪断阑尾,残端粘膜烧灼后碘伏消毒不做包埋,将阑尾减压抽出脓液后移出腹腔。 5沾拭腹腔,见无明显出血点及渗液,拔出Trocar,缝合各戳孔,术毕。 6.术中病人麻醉满意,操作顺利,术后标本送病理,安返病室。 二.LC术 手术经过: 1、平卧,气管全麻,消毒铺巾。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如术中所见。 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刺,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5、术中所见: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胆囊大小约4cmx8cm,壁厚约 0.5cm,充血水肿,腔内张力较高,胆囊三角清晰,胆总管未见增粗,其他正常 6、改头高脚底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胆囊管近端上1个可吸收夹,其远端近胆囊颈以钛夹夹闭,切断胆囊管。 7、游离胆囊动脉,近端用可吸收夹夹闭,远端钛夹夹闭后切断。 用电凝钩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在完全剥离前冲洗胆囊床并止血。

腹内压测定

腹内压测定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腹腔内在的压力,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正常成人IAP0-5mmHg典型ICU病人 5-7mmHg,剖腹术后病人10-15 mmHg脓毒性休克病人15-25mmHg急腹症病人 25-40mmHg监测腹内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在ICU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可准确预测腹腔高压症患者病情变化,及早防治腹腔间室综合症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腹内高压:是指腹内压持续或反复的病理性升高≧12 mmHg 根据腹内压力不同,IAH可分为四级 I级12-15 mmHg II 级16-20 mmHg III级21-25 mmHg IV级>25 mmHg 适应症 各类腹腔间室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包括原发ACS、继发ACS、复发ACS。腹腔间室综合症是描述腹内压增高后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以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原发ACS是指原发于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通常需要外科或放射介入干预。 继发ACS是指非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复发ACS是指原发/继发的ACS,经外科或内科处理缓解后重新发展而来的ACS。 腹内高压的常见原因: 1)、创伤和腹腔出血; 2) 腹部手术; 3)、后腹腔出血; 4)、腹膜炎,通常为继发性或复发性(如胰腺炎、复发脓肿); 5)、腹腔镜和气腹; 6)、巨大切口疝修复; 7)、为预防术后切口疝而用尼龙腹带腹部包扎; 8)、需用大量液体复苏时,通常液体量>5升/24小时; 9)、麻痹性、机械性或假性肠梗阻、病情危重的患者,如休克、心肺复苏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高血压及外科手术后。 腹内压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

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操作流程腹内压的监测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即通过腹腔引流管或穿刺针连接传感器进行测压,测量值准确,但为有创,且大多数患者腹腔情况复杂,故临床上少用。 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量腹腔内脏器(如胃、膀胱、直肠、空肠、子宫等)内的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其中膀胱压相关性好,最简单,重复性最好,也最为常用。(文献表明:在0-70mmHg的范围内,膀胱压与腹内压有良好的相关性。) 如下是膀胱压(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测量流程。 1、护士仪表:仪表端庄、衣服鞋袜清洁整齐、无各种饰品; 2、核对医嘱:双人核对医嘱单与执行单,核对无误,双签字; 3、查看病例:查看患者病情,是否有膀胱病史、腹部外伤史等,了解患者是否可用UBP代替IAP; 4、评估(病房)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和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置管情况; 3)评估有无影响UBP值测量的其他干扰因素,如烦躁不安、机械通气、使用 胸腹带、棉被过重等; 4)取得患者配合; 5)评估有无压力测量模块和连接导线; 6)准备加温NS装置,将50mlNS置入加热,同时准备一个小尿垫在床旁备 用; 7)环境评估: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是否有隐私保护设施 等。 5、(治疗室)洗手,戴口罩 6、准备用物: 精密尿袋1、输血器1、三通1、无菌剪刀1、无菌手套1、20ml空针1、压力传感器1、100mlNS 1、标识1、纱布1 7、操作(病房): 1)携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患者身份(采用两种方式); 2)向患者做好解释,隔帘遮挡,保护隐私,; 3)摆放体位,暴露尿管,并在尿管与尿袋连接处下垫小尿垫; 4)进行快速手消毒; 5)制作“测压尿袋装置”:打开精密尿袋外包装,建立无菌区将三通、输血

腹腔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腹腔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腹腔内压力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生理学参数之一。各种因素引起腹腔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腹腔高压症,继而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危及病人生命。腹腔内压的监测是临床诊断可靠的依据,在ICU进行腹内压的监测,可以准确预测IAH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预防ACS的发生,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 正常人体腹腔内压力与大气压接近,但有个体差异,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压力都小于10cmH2O,任何引起的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IAP。那么腹内压可以分四级:10~14cmH2O为Ⅰ级,15~24cmH2O为Ⅱ级,25~34 cmH2O为Ⅲ级,>34mH2O为Ⅳ级,其中Ⅰ、Ⅱ级对机体的危害较小,通常将腹内压大于20mH2O称为腹腔高压征,大于25mH2O,患者出现少尿,气道高压,低氧血症,心输出量减少,甚至低血容量休克等临床表现的一项或多项即为ACS。近年来,腹腔内压监测在危重患者中得到高度的重视,IAP的增高通常见于创伤后或腹部疾病的病人,我们对这类患者进行腹内压的监测,能更好的进行病情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腹内压的监测有好多方法,总的可以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法就是通过腹腔引流管或者穿刺针连接换能器进行测压,但因为是有创的,临床很少做。间接测量法是通过腹腔内的脏器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间接测压法有通过食道胃,直肠等监测,但临床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膀胱内压测量法,该方法既可以客观的反映IAP,用于ACS的诊断,又可以评估IAP 上升时对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影响程度,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又小。我们科室就是采用该方法进行测量的,测量的方法:患者仰卧位,排空膀胱,通过三通将换能器与导尿管连接,换能器与导联线连接通过模块将数字显示在监护仪上,每次测量时通过三通向膀胱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将换能器置于耻骨联合水平面,测得的数据即为膀胱内压。当然腹腔内压的测量也有影响因素,有患者本身体重指数,腹部手术史,有无并发症的存在,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屏气,烦躁不安等,我们是通过膀胱测量,那么膀胱本身的疾病也会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另外还有外界的因素如被褥太紧,腹带太紧,机械通气,注入的盐水太热或太冷,注射速度过快刺激膀胱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我们监护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虽然是不可避免的。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教科书上没有介绍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我也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得护理 ●腹腔引流定义 腹腔引流就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得一种外引流术、 ●腹腔引流目得 1)及时将手术创面、手术区域内得积血、积液以及渗出液等引 流出来,以防止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伤口得愈合 2)排除腹腔脓液与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4)便于观察盆腔、腹腔内有无出血或渗液。 5)用于日后得腹腔化疗。 ●腹腔引流得适应证 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 缩小而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与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腹腔引流得并发症 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 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与并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 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 周围组织与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与拔管困难:因术中引管固定不牢,多在病 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为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 症。 腹腔引流管得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与引流袋 1)病人卧床时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必要时在皮肤戳 口处缝合固定。 2)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 3)腹腔引流袋固定得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逆 流引起腹腔感染.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引流管得作用与重要性,防止病人自 身疏忽使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 1)注意患者体位,尽量取与引流管同侧卧位,并使引流管处于身体较低或最低位置。使引流液充分流出.

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操作流程 腹内压的监测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即通过腹腔引流管或穿刺针连接传感器进行测压,测量值准确,但为有创,且大多数患者腹腔情况复杂,故临床上少用。 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量腹腔内脏器(如胃、膀胱、直肠、空肠、子宫等)内的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其中膀胱压相关性好,最简单,重复性最好,也最为常用。(文献表明:在0-70mmHg的范围内,膀胱压与腹内压有良好的相关性。) 如下是膀胱压(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测量流程。 1、护士仪表:仪表端庄、衣服鞋袜清洁整齐、无各种饰品; 2、核对医嘱:双人核对医嘱单与执行单,核对无误,双签字; 3、查看病例:查看患者病情,是否有膀胱病史、腹部外伤史等,了解患者是否可用UBP代替IAP; 4、评估(病房)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和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置管情况; 3)评估有无影响UBP值测量的其他干扰因素,如烦躁不安、机械通气、使用胸 腹带、棉被过重等; 4)取得患者配合; 5)评估有无压力测量模块和连接导线; 6)准备加温NS装置,将50mlNS置入加热,同时准备一个小尿垫在床旁备用; 7)环境评估: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是否有隐私保护设施等。 5、(治疗室)洗手,戴口罩 6、准备用物: 精密尿袋1、输血器1、三通1、无菌剪刀1、无菌手套1、20ml空针1、压力传感器1、100mlNS 1、标识1、纱布1 7、操作(病房): 1)携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患者身份(采用两种方式); 2)向患者做好解释,隔帘遮挡,保护隐私,; 3)摆放体位,暴露尿管,并在尿管与尿袋连接处下垫小尿垫; 4)进行快速手消毒; 5)制作“测压尿袋装置”:打开精密尿袋外包装,建立无菌区→将三通、输血 器、无菌剪刀以无菌技术置入无菌区→带无菌手套→在无菌区内操作:取下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正常情况下腹膜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几千毫升的液体。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的意义在于: 1.避免渗液、血液积聚而发生感染。 2.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 3.为腹腔感染性疾病提供治疗途经。 4.为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提供治疗途经。 【并发症】出血 【发生原因】 1.患者术前营养差,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 2.术后切口小血管结扎不严密。 3. 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体位的突然改变牵拉脏器。 4.患者剧烈咳嗽时腹内压突然增加,手术切口的崩裂出血。 【临床表现】 腹部敷料有大量鲜红色渗液,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鲜红、每小时超过100ml,24小时超过500ml,此时触摸引流管时可感觉引流液温热感。 【预防及处理】 1.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1、氨甲环酸、血凝酶等。 2.输血,改善贫血,监测血常规。 3.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4、给予腹带应用,咳嗽时双手保护伤口,减轻腹内压。 【并发症】感染 【发生原因】 1.引流袋更换不及时。 2.引流液返流。

3、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4、术前胆道有炎症发生。 5、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 6.腹腔手术术后有瘘的发生。 【临床表现】 腹腔引流液颜色由清亮淡红或黄色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粘稠液体,体温超过38.5℃,考虑为腹腔感染。 【预防及处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造成引流不畅或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 4.每天更换引流袋,及时倾倒,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无论在床上或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和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液返流。 6.注意体温的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留取血培养,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发症】肠瘘 【发生原因】 1.手术吻合口裂开导致肠管血运不良造成吻合口瘘。 2.引流管位置不当或其它异物的刺激而形成肠瘘。 3、腹腔感染、恶性肿瘤、化疗以及肠道炎症等均可导致肠瘘。 【临床表现】 肠外瘘早期一般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局部腹壁压痛反跳痛等。在瘘管形成、肠液溢出体外以后,则主要表现为:瘘口形成与肠内容物漏出、感染、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引流量相对较小,引流液较粘稠伴臭味。 【预防及处理】

腹腔压力监测

腹腔压力监测在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动态监测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病人腹腔压力的变化,探讨腹腔内高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6~2006.6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性病变转入ICU的286例患者,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UBP)测量值分为两组,UBP≥20mmHg为腹腔间隙综合症组,UBP<20mmHg为对照组,分析腹腔间隙综合征与APACH 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腹内高压组APACH EⅡ评分,MODS 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监测腹腔压力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关键词】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症尿道膀胱内压力危重患者腹内压(IAP)是指膀胱周围腹腔的压力。传统测量腹围可粗略了解患者腹腔压力的变化[1]。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利用膀胱内的压力监测腹内压的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可及时发现腹腔脏器充血、水肿、出血等因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腹腔间隙综合症,避免机体各组织器官因灌注压降低而导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从2005.6至2006.6对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症收入我院ICU的286例患者,进行了尿道膀胱压力监测,以探讨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APACH 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5.6~2006.6收住于我院ICU的腹部手术及腹

部急症病变患者286例,其中,男133例,女,153例。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力(UBP)测量值不同分为两组,UBP≥20mmHg为腹内高压组,UBP<20mmHg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连续动态观察了解UBP与APACH E Ⅱ、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1.2测量方法采用Kron等[2]报道的膀胱测压法。方法是使用留置的18号Foley’s导尿管,患者仰卧,将引流管与Foley’s导尿管相连接,排空膀胱后,向膀胱内注入50ml灭菌生理盐水,然后通过三通活栓连接水压计,以耻骨联合为0平面,于呼气末读取水压计的压力,即为腹腔内压力,按下列公式转换为mmHg(1cmH2O=0.735mmHg),应用机械通气及呼气末正压的病人于水柱不再继续下降时,停用呼吸机片刻再读UBP值,以排除正压通气及呼气末正压对腹腔压力的影响。 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每位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 E)Ⅱ的评分[3],根据1992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4],观察记录是否发生MODS以及28d观察期的预后(存活或死亡)。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腹内高压组与对照组患者APACH EⅡ评分,MODS发生率及病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目的:腹腔引流管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的硅胶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病人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腹腔引流管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1、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强调每次观察时都需挤捏引流管,防止术后凝血块、脱落的组织碎屑堵塞引流管。 2、确保引流管固定有效: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旁,床上翻身活动时避免牵拉、折叠;平躺时固定高度不超过腋中线;离床活动时,固定于衣服下角,不超过引流口处;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家属24h陪护,防止患者因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或睡梦中将引流管当异物无意识的拔出体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加强护理观察:根据引流管在腹腔的位置或作用不同,在引流管上做清楚标识,更清楚的了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关系。如:腹腔引流液出现金黄色或黑绿色提示胆漏;腹腔引流液出现稀薄的肠内容物或粪便类的臭味或渗出物提示肠漏;放置胰周的引流管出现透明、

清凉或大米汤样液体提示胰漏;术后48h内观察出血情况,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ml/h或12h出血量>3000ml,如无引流物引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速度快或多,并观察脉搏细速提示有出血现象。观察出现以上现象均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准备。.4、定时更换引流袋:腹腔引流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以每周更换1次为宜。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引流袋更换原则;检查引流袋有效期、有无漏气,将引流袋接头处保护帽取下,检查引流袋接头处是否通畅(因出厂质量问题出现过接头处里面是死心的情况),连接无菌引流袋,更换完毕再次挤捏引流管,使引流液能够顺利通过接头处流入引流袋标示引流管有效。 5、拔管后护理:拔管24h内应指导患者健侧卧位,注意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出血、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置。 腹腔引流是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放置的管路,相当于放置在患者腹腔内的眼睛可以随时发现腹腔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保持通畅、固定牢固、防止脱落、注意更换引流管细节、防止感染和消除非正常堵管可能、加强引流管观察,从而达到有效的腹腔引流管护理的目的。

腹腔压力监测

腹腔压力监测 【适应证】 1.脓毒症(seps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缺血再灌注损伤 (1)脓毒症且应用6L以上晶(胶)体液/24h,或8h输血制品﹥4U。 (2)急性重症胰腺炎。 (3)腹膜炎。 (4)肠麻痹、肠梗阻。 (5)肠系膜缺血/坏死。 2.内脏受压 (1)大量腹腔积液/腹膜透析。 (2)腹膜后/腹壁出血。 (3)巨大腹腔肿瘤。 (4)腹部手术应用张力缝线后。 (5)腹裂/脐膨出。 3.外科手术 (1)手术中液体平衡﹥6L。 (2)腹主动脉瘤修补术。 4.严重创伤 (1)休克液体复苏后(缺血-再灌注)。 (2)损伤控制剖腹术。 (3)腹部或非腹部的多发创伤液体复苏需6L以上晶(胶)体液,或8h输血制品>4U。 (4)大面积烧伤。 【禁忌证】 1.经膀胱测压法禁忌证 (1)膀胱损伤。 (2)神经性膀胱。 (3)膀胱挛缩。 2.经股静脉测压无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膀胱测压法 (1)放置三腔或双腔Foley尿管。 (2)测压前保证尿液引流通畅,排空膀胱后,夹闭尿管。 (3)通过18号针头(双腔)或连接 Y形管(三腔)连接测压管或传感器。 (4)病人取平卧位,以耻骨联合为零点。 (5)应用60ml注射器向膀胱内注人生理盐水50~100ml。 (6)关闭注射器连接阀,读取测压管中水柱读数,或通过传感器连接监护仪读取监护仪上压力读数,即为腹腔平均压力。 2.经股静脉置管测压 (1)通过股静脉(或下腔静脉)插管测定下腔静脉压力,其与腹内压力变化有较好

的相关性。 (2)放置股静脉插管,方法同深静脉置管操作。 (3)插管深度:导管尖端应达腹腔位置(30cm左右为宜)。 (4)通过三通连接股静脉插管并测压(同CVP监测)。 (5)测压管路连接及抗凝见中心静脉压监测。 【注意事项】 1.确保测压前尿管通畅并排空膀胱。 2.确保每次测量前膀胱内注人液体量相等。 3.应用机械通气病人应排除正压通气的影响,测压时可脱机片刻,或将PEEP降至0。 4.于呼气末读取压力读数。 5.膀胱测压回路无需肝素抗凝。 6.测压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7.腹腔压力需动态监测。

腹内压监测技术

中华护理学会 危重病护理文凭课程 成组计划 腹内压监测技术 指导老师:张春艳 组员:XX 四川省人民医院 XX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XX 青海省人民医院 XX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医院 2009年7月15日 内容 1、背景 2、简介 3、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4、腹内压监测相关问题 5、腹内压监测护理要点 6、意义 7、参考资料 一背景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重症监护病房已常规做腹内压(intra一.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李明岳等研究表明重

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情与腹内压的变化密切相关。梁群等研究表明腹内压监测可成为临床救治中判断严重多发伤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可靠的指标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但在护理界,腹内压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护理人员对腹内压相关概念、监测方法、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了解不多,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存在护士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不善于分析、机械地执行医嘱、不及时提供可靠的数据等问题。本组四位同学因同时对此问题都十分关注,通过朝阳医院RICU 老师的指导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将腹内压监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二简介 腹内压是腹腔内的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与大气压相等或略高于大气压,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腹腔内的压力。IAP增高常发生于创伤后或腹部手术后,如腹腔感染、术后腹腔内出血、复杂的复杂血管手术(如肝脏移植)、严重的腹腔外伤伴随脏器肿胀、腹腔内或腹膜后血肿形成、使用腹腔内填塞物止血或抗休克裤、腹腔镜操作中腹腔内充气、急性胰腺炎等。IAP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此时称之为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rnsion,IAH)。IAH持续一定时间,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称之为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后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腹胀、通气障碍、难治性高碳酸血症、肾功能障碍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病人很快就会死亡。 三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原理 腹腔是一个密闭的体腔,前壁由肌肉与软组织组成,后壁由脊椎及腰大肌等组成,上部是膈肌,下方是骨盆及盆底肌肉组织。因此,除前方腹壁有扩展空间外,腹腔容量的扩展性有限。当腹腔内有逐渐增多的积液、积血或肠内有积气、积液时,腹腔随之向外扩张,形成腹部膨出;当腹腔压力急骤增高时,腹壁不能随之迅速扩张,致使密闭腔内的压力增加,腹腔内与腹膜后的脏器、血管受压,同时膈肌向胸腔方向上抬,压缩了胸腔和纵膈的容积,心肺与大血管也都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出现许多症状。因此,腹腔压力的测定是发现ACS

腹内压

医学新知- 腹内高压和腹腔间室综合征研究进展 腹内高压和腹腔间室综合征研究进展 医学新知加入时间:2007-7-1 20:35:07点击:32 腹腔内压增高常继发于腹部创伤、腹部手术、肠梗阻、大面积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短期内需要大量液体复苏的病人。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腹内压增高(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将对心血管、呼吸、肾脏及机体代谢等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发生。由于临床医生对ACS缺乏认识,且这类病人通常原发疾病危重,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临床医生更多地关注原发疾病,IAH /ACS的发生常被忽视。病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错过时机最终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病人死亡。近10余年来,这一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拟就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历史、发展现状、特别是诊治方面的进展做一介绍。 一、历史背景[1,2] 19世纪末,腹内压力增高导致动物和人体的生理变化既有描述。Wendt in 1876描述了肾功能损害可能与腹内压升高有关. 1890年Heinricius动物实验发现当腹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27–46 cm H2O),导致猫和猪的死亡。1910年Emerson发现心血管及肾脏功能损害也与腹内高压相关。1951年,Baggot报道了手术时肠管高度扩张腹壁张力大而强行关腹的病人有较高的死亡率,预示腹内高压可产生严重的后果。1980年,Kron[3]和他的同事第一次使用了ACS这一术语,但意识到腹腔作为一个密闭的腔室、腹内压增高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近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对IAH /ACS的研究不断深入扩展,文献日渐增多,问题也不断出现,特别是有关IAH /ACS的概念定义诊断标准等方面较为混乱,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对IAH/ACS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展。有鉴于此,2004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召开世界腹腔间室综合征大会,这次大会规范和定义了相关概念,并成立了世界腹腔间室综合征学会(World Society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协调组织相关人员,致力于IAH/ACS的教育、基础与临床研究,共享研究信息成果,让病人得到规范化的治疗。降低减轻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IAH/ACS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相关概念定义 以下概念定义是WSACS在2004年腹腔间室综合征大会达成的共识。根据Surge[4]的文章及SACS的官方网站[5]加以整理。 1、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为密闭的腹腔内的压力,腹内压可随呼吸变化,正常腹内压大约 5 mmHg。IAP压力大小用mmHg表示(1 mmHg = 1.36 cmH2O),应在仰卧位呼气末、腹肌松弛状态下进行测量。测量零点与腋中线平行。以下3种方式被认为是IAP测压方法的金标准: 直接IAP测压:穿刺针直接穿入腹腔测得的压力(例如通过腹膜透析管或腹腔镜); 间接间歇IAP测压:通过测量膀胱内的压力获得; 间接连续IAP测压:通过置放于胃内气囊导管或通过膀胱灌洗连续监测IAP。 在WSACS网站上,间歇IAP参考测量标准是在膀胱最大灌注25ml生理盐水时,测得的

腹腔压力监测

腹腔压力监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腹腔压力监测 【适应证】 1.脓毒症(seps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缺血再灌注损伤 (1)脓毒症且应用6L以上晶(胶)体液/24h,或8h输血制品﹥4U。 (2)急性重症胰腺炎。 (3)腹膜炎。 (4)肠麻痹、肠梗阻。 (5)肠系膜缺血/坏死。 2.内脏受压 (1)大量腹腔积液/腹膜透析。 (2)腹膜后/腹壁出血。 (3)巨大腹腔肿瘤。 (4)腹部手术应用张力缝线后。 (5)腹裂/脐膨出。 3.外科手术 (1)手术中液体平衡﹥6L。 (2)腹主动脉瘤修补术。 4.严重创伤 (1)休克液体复苏后(缺血-再灌注)。 (2)损伤控制剖腹术。

(3)腹部或非腹部的多发创伤液体复苏需6L以上晶(胶)体液,或8h输血制品>4U。 (4)大面积烧伤。 【禁忌证】 1.经膀胱测压法禁忌证 (1)膀胱损伤。 (2)神经性膀胱。 (3)膀胱挛缩。 2.经股静脉测压无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膀胱测压法 (1)放置三腔或双腔Foley尿管。 (2)测压前保证尿液引流通畅,排空膀胱后,夹闭尿管。 (3)通过18号针头(双腔)或连接 Y形管(三腔)连接测压管或传感器。 (4)病人取平卧位,以耻骨联合为零点。 (5)应用60ml注射器向膀胱内注人生理盐水50~100ml。 (6)关闭注射器连接阀,读取测压管中水柱读数,或通过传感器连接监护仪读取监护仪上压力读数,即为腹腔平均压力。 2.经股静脉置管测压 (1)通过股静脉(或下腔静脉)插管测定下腔静脉压力,其与腹内压力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 (2)放置股静脉插管,方法同深静脉置管操作。

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引流及引流管种类 2、如何正确评估管道 3、临床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1.1 常见管道分类 1 、输入性管道,如: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 2 、排出性管道,如: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尿管、各类外科手术引流管等。 3 、监测性管道,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 4、综合性管道,如:胃管。 1.2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 1、低危导管:普通吸氧管、普通胃管、导尿管。 2、中危导管:腹腔引流管、各类造瘘管、普通创口引流管、镇痛泵、三腔二囊管。 3、高危导管:T字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动脉置管、气管插管、脑室外引流管、胰腺引流管、透析管、鼻肠管漂浮导管。 2.1 正确评估管道 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 2、安全护理:看部位、看深度、看置管时间、看是否通畅。 2.2. 临床常见的引流管 1、胃肠减压管 2、胸腔闭式引流管 3、胆道T 管 4、腹腔引流管 5、留置导尿管 6、头部引流管 3.1引流管的共同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固定好引流管,明确标示,留足长度防止牵拉,防止引流管脱出。 2、引流通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反折、受压,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操作过程应加强无菌操作。 4、观察引流液: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3.2胃肠减压管 1、妥善固定:注意胃管的外露长度,防止胃管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保证持续负压吸引,定期冲洗胃管,防止堵塞,保证胃管在胃内。 3、防止感染:每日进行两次口腔护理,鼻贴每日更换,每日更换负压器。 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 5、拔管: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无腹胀,引流液减少,肠鸣音正常,即可考虑拔管。 危重病人插胃管时易误入气管内,应特别慎重应常规证实胃管不在气道在胃内 3.3胸腔闭式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气胸——排气减压 血胸——引流淤血、渗出液 有利于肺扩张,减轻呼吸困难 3.4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位置 1、气胸: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管端伸向胸腔顶部 2、血胸: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管端在肋膈角处 3、脓胸:脓液积聚最低位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目的:腹腔引流管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的硅胶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病人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腹腔引流管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1、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强调每次观察时都需挤捏引流管,防止术后凝血块、脱落的组织碎屑堵塞引流管。 2、确保引流管固定有效: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旁,床上翻身活动时避免牵拉、折叠;平躺时固定高度不超过腋中线;离床活动时,固定于衣服下角,不超过引流口处;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家属24h陪护,防止患者因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或睡梦中将引流管当异物无意识的拔出体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加强护理观察:根据引流管在腹腔的位置或作用不同,在引流管上做清楚标识,更清楚的了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关系。如:腹腔引流液出现金黄色或黑绿色提示胆漏;腹腔引流液出现稀薄的肠内容物或粪便类的臭味或渗出物提示肠漏;放置胰周的引流管出现透明、清凉或大米汤样液体提示胰漏;术后48h 内观察出血情况,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ml/h或12h出血量>3000ml,如无引流物引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速

度快或多,并观察脉搏细速提示有出血现象。观察出现以上现象均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准备。 .4、定时更换引流袋:腹腔引流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以每周更换1次为宜。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引流袋更换原则;检查引流袋有效期、有无漏气,将引流袋接头处保护帽取下,检查引流袋接头处是否通畅(因出厂质量问题出现过接头处里面是死心的情况),连接无菌引流袋,更换完毕再次挤捏引流管,使引流液能够顺利通过接头处流入引流袋标示引流管有效。 5、拔管后护理:拔管24h内应指导患者健侧卧位,注意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出血、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置。 腹腔引流是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放置的管路,相当于放置在患者腹腔内的眼睛可以随时发现腹腔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保持通畅、固定牢固、防止脱落、注意更换引流管细节、防止感染和消除非正常堵管可能、加强引流管观察,从而达到有效的腹腔引流管护理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测量腹内压

测量腹内压

————————————————————————————————作者:————————————————————————————————日期: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指腹腔内压力,正常情况下为零或接近零,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在0-10厘米水柱之间。应在仰卧位呼气末、腹肌松弛状态下进行测量。测量零点与腋中线平行。以下3种方式被认为是IAP测压方法的金标准: 直接IAP测压:穿刺针直接穿入腹腔测得的压力(例如通过腹膜透析管或腹腔镜); 间接间歇IAP测压:通过测量膀胱内的压力获得; 间接连续IAP测压:通过置放于胃内气囊导管或通过膀胱灌洗连续监测 1 由于膀胱内压与腹内压有较好的相关性,危重病人基本都留置尿管,操作简便,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 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三通,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 腹内压相关概念 腹内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2 测量注意事项 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2.2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100ml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内压[3]。 2.3 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PEEP、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 3 测量的意义 3.1 腹内压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各种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等因素均可影响肠功能恢复使腹内压增高,持续的腹内压增高可导致腹胀。通过监测腹内压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腹内压<15mmHg采取密切观察腹内压的变化,不进行特殊处理;腹内压15~25mmHg积极进行胃肠减压使腹内压逐渐恢复正常;腹内压25~35mmHg配合医生早诊断,尽早进行腹部减压术(剖腹探查术)避免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腹内压>35mmHg者,均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较差。 3.2 腹内压监测对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提倡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不适合的肠内营养,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本院通过监测腹内压发现,腹内压增高的病人,过早给予肠内营养极易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最后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糜烂而不得不被迫停止肠内营养的实施,因此,本院一般监测到腹内压>15mmHg,并出现胃肠功能不全时,暂停肠内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