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行为魅力——以《第九个寡妇》中王葡萄为例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行为魅力

——以《第九个寡妇》中王葡萄为例

摘要:《第九个寡妇》讲述了中原地区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本文分别从王葡萄的处事不惊,情感冲突以及母性的伟大、雌性的狂野、人性的包容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在传统道德主张下女性行为的无限魅力以及民间大地的真正胸怀和本性。

关键词:严歌苓;《第九个寡妇》;王葡萄;传统道德;行为魅力

严歌苓是我特别欣赏的女作家之一。严歌苓生于上海,在安徽马鞍山长大。父亲和爷爷是作家,母亲是演员。在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下,从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12岁便参加解放军,成为文工团中的一名舞蹈演员,随后在越南自卫反击战中做战地记者,生活阅历十分丰富,前期作品一开始发表就体现出了强烈的反战情绪,进而作品涉及社会生活更加广泛,并慢慢形成了严歌苓如今的写作风格。她写出了《一个女人的史诗》、《天浴》、《扶桑》、《第九个寡妇》、《白蛇》、《小姨多鹤》等几乎每部都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的作品,并多次在国内外高校和文学研讨会上演讲。她写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荧屏,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第九个寡妇》讲述了中原地区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时间跨越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并不是很大,但是严歌苓却让我从她的视角里看到了一个从无比混乱到慢慢井井有条的市井农村的变化,也看到了严歌苓的文学角度看待女性行为的魅力所在。严歌苓在小说中展现出她独具一格的写作方式,仅仅是简单的表述,不渲染,不故弄玄虚。严歌苓曾经这样说:“我就是一门心思地过自己的生活,读书、写作,生活比较单纯,没有什么杂念,欲望也不大。”[1]严歌苓笔下王葡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对中国近当代最低层,最平凡,最真实的女性人物的描述,并没有过分程度的忠孝褒贬,情绪发泄,政治蛊惑,技巧渲染。正如陈思和所言:“从少女小

渔到扶桑,再到这第九个寡妇王葡萄,这系列女性形象的艺术内涵并没有引起评论界认真的关注,但是随着严歌苓创作的不断进步,这一形象的独特性却越来越鲜明,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厚和饱满,如果说,少女小渔还仅仅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新移民形象,扶桑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中国名妓多少感染一些东方主义痕迹的话,那么,王葡萄则完整地体现了一种来自中国民间大地的民族的内在生命能量和艺术美的标准。”[2]我认为这也是这部作品最大魅力之所在。

一、处乱不惊的女性形象

(一)时代的风云骤变

《第九个寡妇》的故事背景是近现代各种矛盾激化,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的时期,天下之势不断处在错综复杂和风云突变的境地,就连最低层的市井农村都受到了这场持续蔓延百年之久的政治战争硝烟的肆虐。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许多没有权利与地位的人都长期处于一个苟且偷生的境地,变得趋炎附势,人情冷漠,甚至六亲不认。严歌苓在塑造王葡萄这一女性形象时,刻意从正面回避了这个尖锐的政治话题,但是在进行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的叙写的时候,又从侧面将这些尖锐的矛盾体悉数呈现出来。

看完这部作品,我被王葡萄的性格倔强,处事不惊,大智若愚深深感动,有谁会想到还是一个大闺女的王葡萄被公爹孙怀清叫去收账与欠账的人周旋,竟让人刮目相看?“她公公看中她死心眼,人不还账她决不饶人,往人家窑院墙上一扒,下面窑院里的人推磨、生火、做饭,她就眼巴巴看着。有时从早到晚,窑院里开过三顿饭了,她还在那儿扒着。假如人家说:‘下来喝碗汤吧。’她便回答:‘俺爹说,吃人嘴短,账就要不回来了。’”[3]1-2也因为这一手,公爹孙怀清便把要账的差事交给葡萄了。王葡萄是天生的性格倔强,她把一切事情都看得简单,但是她晓得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子。对赊大烟的长衫们,她也丝毫不给面子。“一听要赊账,她马上把称一撂说:没钱别买。若是回她:你公公都赊账。他是他,我不赊账…买得起,买,买不起,饿着。光想肚皮不受罪,不想想脸皮多受罪。”[4]3无论食客何等难缠,费劲心机,她也绝不买账,似乎是她的性格倔强成了她与世无争的原因。

(二)处乱不惊展现女性魅力

王葡萄的不变并不体现得那么明显,可以用动中有静来描述,表面上看似已

经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但实质上却任何改变。当蔡琥珀向葡萄提起公爹孙怀清即将要被人民政府枪毙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应,甚至看都不看蔡琥珀一眼,也只是无比正常地说了两个字:“毙呗”。即便是被看做现实版的“喜儿”,能够得到大多人的同情,甚至有机会摆脱“奸细寡妇”的恶名,从此高人一等,可是这些对于王葡萄来说还不如看一场戏来得实在。在别人看来王葡萄是“政治觉悟太低”,但他们不明白葡萄眼睛里从来也揉不进沙子,让公爹难受,就是跟她王葡萄过不去,孙怀清也因此临走时特意交待葡萄一些事情,不让葡萄闲着,也是怕这死心眼的媳妇闹出事情来,火上浇油,吃了大亏。但是,王葡萄再一次让列位看官摸不着头脑,即便是巧合地参与到公爹孙怀清的批斗会中,她也只是个看客,她只看批斗会后面的戏。不巧淘米儿的“奸细媳妇”四个字一出,戳到了关乎于葡萄的最敏感的神经,与“英雄寡妇”们干起架来,对付这一帮知根知底的寡妇,葡萄是得心应手的。与其我们把葡萄的行为看做是自我的反抗,倒不如看做是帮公爹出一口恶气。这是王葡萄在土改过程中唯一的躁动,却变成了理所应当又让人更加同情的保全自己的有力砝码。王葡萄是聪明的,虽然很没有“政治觉悟”,虽然仍然被当作“奸细寡妇”差点也成为批斗的对象,但是王葡萄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她,以静制动,完成自我的保全。王葡萄的这一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哲学也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施展,凭着这一点在动荡年代的污秽下层农村中如鱼得水,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三)女性行为在时代悲剧中的强大力量

在严歌苓笔下的土改,文革,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里摸爬滚打的人几乎丧失了一切人性的本色,只有王葡萄没变,她是养猪能手,是省级劳模,有地委丁书记的特殊照顾,大作家朴同志还把王葡萄的写进了他的书里。在别人看来,王葡萄可是成了史屯的骄傲,可是葡萄不骄傲啊,她明白指不上这些虚荣的东西活下去,更指不上这些虚荣喂饱自己,说不定哪天墙外又起风下雨,又挑几个人出来开大会,戴高帽子。她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圈在在了自己的地盘中,一声不吭,全当眼前的虚荣和口号是空气,甚至连政府的面子都不给,不去参加劳模大会。别人就说她犟得像头驴,在我看来,她是活在童话里的人。在这一段非常的历史时期,很多人为了在骤风暴雨的运动狂潮里不至于被掀翻,不得不多次蜕变以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得以苟活,出卖良知不说,甚至不择手段。史春喜当上

公社书记慢慢变得趋炎附势,蔡琥珀从一“英雄寡妇”摇身一变成了县里的领导,开始了她在史屯的欺压活动,朴同志从一红遍大江南北的大作家变成了反革命分子......只有葡萄没变,仍然反应迟钝,仍然没有政治觉悟,活的自由自在。不得不说,葡萄在乱世中的行为堪称一种生存与生活的行为艺术。严歌苓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思维逻辑成就了王葡萄行为魅力的无限力量,将大时代背景下的下层普通女性的的行为魅力在《第九个寡妇》中完美呈现。

二、情感主体下女性行为魅力的完美展现

(一)传统道德下的现代女性形象

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嫁鸡随鸡,嫁叟随叟”的男女婚姻的传统,爱与情事高度统一的,古人认为,嫁出去的女人应当恪守妇道,相夫教子,一生只能有一个男人,而失去男人的女人就形成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单身现状——寡妇。中国式寡妇很容易受生活的影响,她们无法通过自己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并且情感孤寂,而选择改嫁,诞生在抗战的大时代背景下的“英雄寡妇”们很快找到了归宿。王葡萄在铁脑死后也动过和二哥孙少勇好念头,但始终没有跨出那一步,孙少勇离家之后,葡萄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寡妇,但毕竟葡萄是一个女人,她心底的情哥哥孙少勇也成了别人的丈夫,不跟她亲了。葡萄也不再是哪个传统的女孩子,哪能一辈子陪着孙怀清,孙怀清也是明白人,葡萄早晚是要嫁出去的,也劝她,给她相对象,结果葡萄不知不觉地跟唱戏的琴师朱梅好上了,葡萄甚至幻想和朱梅结婚,无奈朱梅胆小体弱,在辗转中丢掉了性命。葡萄没有为几个人哭过,朱梅算是一个,这个让她爱不释手的男人,对她哪能有更多的想法,和她在麦秸秆堆中欢快之后,葡萄提出要朱梅上门提亲,这个男人的胆小怕事不靠谱展露无遗。朱梅是葡萄的第三个男人,也真实因为这个男人,葡萄变得不那么咄咄逼人,对于身边的男人,给的身体是真的,感情是却是假的,只要身体舒畅了,就管谁是谁了。但是,有一个人是绝对例外的,那就是葡萄心底的情哥哥孙少勇。葡萄的多情最终战胜的世代传统,这个女人也要为自己的感情搏一搏,什么债都可以欠下,唯独自己的感情不能欠。

(二)爱与情的抉择

王葡萄与孙少勇的感情是作品中重要的故事线索,王葡萄多次与孙少勇离别和重逢,总是让我感动。葡萄对孙少勇可谓是用情至深,而又受到世俗的阻挡,

他们总是不能真正地成为夫妻,甚至只能在暗地里幽会。但是葡萄对爱情也是执着的,她渴望和孙少勇在一起,他是她理所应当的爱人。她对爱情的执着守候最终还是有机会修成正果,在孙怀清被执行枪决之后,不知道孙怀清被葡萄偷偷救起的实情的孙少勇回到史屯,要和只身一人的王葡萄成亲过日子,这是两个人共同的渴望,这一次他们可以站在史屯老少爷们的面前宣布这件事,即使会有人说三道四,这次孙少勇终于肯鼓起勇气来战胜世俗,来挽救这段感情,但事与愿违的事情再次降落在这对苦命鸳鸯的头上,葡萄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谋杀自己亲爹的幕后黑手,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个女人不再那样感性,她比任何人都要清醒,这个站在自己面前让自己朝思暮想的情哥哥竟是这样的无情,在爱情与养育之恩面前,王葡萄再次展现了强大的力量,这一次她终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审判这个从小就当作偶像而现在又爱又恨的情哥哥。王葡萄并没有说起公爹被枪毙的事情,只是强压自己心中的愤怒反复质问这个谋杀亲爹的二哥。“你叫他们枪毙咱爹的?葡萄看着这个慢慢不太像少勇的人。她眼里这个白净脸儿,带俩大黑眼圈的男人一点一点丢失了她所熟悉的孙家男儿模样。”“你叫他们枪毙咱爹的?葡萄还是想把这个慢慢成生人的人看明白。”[5]55她已经完全不能相信这个爱得深刻的男人,在爱情与大是大非面前,她并没有被爱情所击垮,毅然选择了舍弃这段艰难的爱情,独自来完成尽孝的任务。这是这部小说中最让我动情的情节,严歌苓将一个平凡的女性在面对爱情与亲情的抉择懂得内心冲突只通过只字片语

就毫无破绽地呈现在小说人物对白当中,引发的不只是读者强烈的情感风暴。更是对女性世界里最铿锵有力的情感来了一次大铺张。我情不自禁地要赞美严歌苓以独特的眼光和方式所塑造的这个代表着低层劳动女性的巨大魅力的王葡萄,即便是出现在现代知识时代,也必会如鱼得水,这个女人浑身上下全是正义的光辉。

(三)因尽孝而产生的情感升华

说到王葡萄在土改运动中勇救公爹孙怀清时,很多读者和评论家都将这一故事情节打上了“传奇”的烙印,这也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神经系统”。严歌苓将孙怀清这个人物埋在葡萄的故事当中,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销声匿迹,但是只要孙怀清一出现总会推动“传奇”的继续绽放光彩。说这段故事是传奇,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王葡萄将公爹孙怀清从河滩刑场上背下来到送走孙海清整整28年,在这28年的时间中,葡萄要随时应付随时都有可能上门视察的领导,也要待见

自己的情人们,甚至还有不孝子,自己的情哥哥孙少勇不期而至。可是一次又一次的不速之客都被她用大智若愚的行动,毫无破绽地一一化解。她把院子围起来,门前养了花狗,将公爹孙怀清藏进地下红薯窖,用最简单地方式来进行着自己长达28年的地下藏爹活动。更不简单的是她还要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让自己和孙怀清饿死,28年如一日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甚至推掉了数十次上门提亲的人,因为她知道,为了藏住公爹,她必须放弃这些,没有这个爹,就没有这个王葡萄。在这段时间里,她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寡妇,将河里腥臭让所有人嫌弃的鱼变成了公爹口中的美味;将自己的口粮让给了公爹,自己却吃着野菜面汤;她将潮湿的地下红薯窖修缮成舒服的地下寝宫;在公爹为了不加重自己的负担离家出走,她用了4年时间最终将公爹寻回。在王葡萄的潜意识中,从来就没有半途而废的概念,“死心眼”的王葡萄总能干出别人办不到的事情,这也许就是严歌苓塑造葡萄这一类女性形象时要最终实现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母性的伟大、雌性的狂野与人性的包容之美

(一)母性的伟大之美

严歌苓在她的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往往具有复杂的角色,身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中,很容易丧失人的本性,变得情感扭曲,本善缺失。但是《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却是一个例外,我们也从这部纯女性视角的作品中看到了严歌苓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以“最简单”的故事模式讲述了这个平凡的女人一生的传奇,王葡萄没有像同样是平凡女人蔡琥珀那样远大的政治抱负,她的希冀也仅仅是和二哥,公爹,挺有一个完整的家而已。但严歌苓笔下的女性总有一些不寻常而又震撼人心的故事的。在王葡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女人的勤劳勇敢,处事不惊,不变以应万变,但这个女人更让人佩服的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睿智与果敢。没有人知道挺到底是谁的孩子,只知道这个年轻的寡妇从来不缺少男人,甚至没有人在意到葡萄已经怀孕了。葡萄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生下了孙少勇的儿子,也是因为这个孩子,孙少勇回到了她的身边想要照顾这娘俩。可是王葡萄再一次放弃了这个机会,依旧将孙少勇赶走,硬说这孩子是他和其他男人生的,孙少勇怎么也不相信,他知道这就是他和葡萄的孩子,但是他猜到了结果却没能猜到原因,他怎么知道葡萄这是含着泪把他赶出来的,为了公爹不被发现,她是迫不得已的,这个女人的坚强在此时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叫王葡萄的女人,

无论你对她做了什么,她没有一句抱怨,一声怨恨,甚至是一句脏话,我们按照这样一想,这个女人未免太完美了,竟然也找不出一点瑕疵。不是的,令我十分痛心的是她在生下挺后,瞒着公爹和孙少勇将挺送给前来祭祀的侏儒夫妇抚养,无论孙少勇如何哀求,她也绝不松口孩子的去向,这位母亲也太狠心了一些。我想严歌苓在记叙这段故事的事情是不是也被自己的这样的写法深深震动了,一个母亲这这样随随便便地就将自己的骨肉送了出去。在作品中严歌苓并没有写太多葡萄送走儿子之前有着何等纠结和不舍的内心冲突,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交待自然环境,这样的交待其实已经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了,想必此时的作者也已经哽咽了。

虽然葡萄不动声色地将挺送走了,但她实在难掩她对儿子的思念,浓烈而又温柔的母性一次又一次地泛滥。每年他都会如期赶在侏儒们前来祭祀的时间为挺准备好衣物,帽子,鞋子,药物......然后像和侏儒们约好了时间一样,装着这些属于挺的东西的篮子准时出现在挺的面前,而这个母亲却还是要躲在远远的树林子后面,偷偷地看着她的挺。可是又有谁能够忍受孩子就在眼前却又不能相见的痛楚?只有这个叫王葡萄的寡妇母亲能办到,这个心碎得像玻璃一样的母亲在此刻扼住的其实是自己的咽喉,心痛得快要窒息,这也是我对这位母亲母性伟大的诠释了。她把自己的一切都赌在了私藏公爹孙怀清上,为了报恩,她不得不以送走自己的孩子为代价,实在很不容易。这个母亲将的立场站的十分坚定,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并且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在这里,我又看到了严歌苓笔下的女性爆发的无穷魅力,严歌苓将“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传统道德赋予了葡萄,纵观现代社会的种种怪象,足以让葡萄成为现代社会的女性道德楷模。严歌苓以王葡萄的鲜明形象告诉了我们她对母性的理解:母性是爱自己的子女与爱长辈亲人以及爱异性是高度统一的,而王葡萄确实已将自己的种种大爱行为转化为她与之俱来的母性了。

(二)雌性的狂野之美

在一定程度上讲,女性的母性与雌性又有十分明显的差距,在《第九个寡妇》这部小说中,严歌苓再次让王葡萄成为了雌性之美的代表。雌性较母性而言更加偏重与女性的自然属性,也是作为“女性实体”的本质属性。王葡萄生活在农村,却异常于其他同类女性,她更加丰满多汁,更加具备吸引异性的魅力,这样的女

性是更为敏感,更需要天性的满足和融化。在传统道德伦理面前,葡萄更加像狂躁的瀑布,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她的雌性冲击,她需要融进男人的血液里,在其中放肆地狂奔。作品这样写道:“她是唯一一个女人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被男人糟蹋的东西。她不管他,只管她自己动她的,快活她的。可她快活自己他就狂起来。最后他只想让她给毁掉。他觉得他毁在她肉里了。”[6]77-78但是雌性的本能在这个女人的身上体现了很强的选择性,和她有欢乐之事的男人都是鲜明的好男人,对她好,顺着她。春喜冬喜两兄弟的温柔给了葡萄极大的满足,朱梅的斯文让葡萄感觉到了希望,孙少勇的狂野满足了葡萄对爱情最基本的诉求。严歌苓同时又将女性的情愫和本性渴求展现在雌性的属性之中,而且慢慢放大,直到让人感到恐惧与不安。就像严歌苓在一次题为《性与文学》的讲话中曾引用一位美国女作家的话:“我希望我能写出性的氛围、气味、质感、触觉,总之除开性的本身,调动一切心灵或感官的触动来写性。”[7]在小说中葡萄行为的不仅仅体现身体的满足,更是渲染了女性内心的悲情与欢乐的冲撞,这是触动雌性最彻底的方式。严歌苓将由雌性本能的触觉落脚在王葡萄身上,让它流向她最脆弱的感情腹地。

(三)人性的包容之美

在王葡萄身上,我们再一次被这个女人的另一种特质所折服——包容。就如同陈思和说:“她的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正是这一典型艺术形象的两大特点。浑然不分表现为她的爱心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称得上真正的仁爱,正如大地沃土,无论如何遭受世上万物的蹂躏践踏,它总是会无比坚强地滋生出真正的营养,来哺育万物生命的成长。包容一切隐喻了一种自我完善的力量,不需要拯救,不需要怜悯,她能够凭着生命的自身能力,吸收各种各样的外来的营养,转腐朽为神奇。”[8]严歌苓将《第九个寡妇》的跨度拉的很大,几乎涵盖的抗战到共和国成立后最血雨腥风的时间段,因此她足以囊括王葡萄的一生,也足以让王葡萄包容她自己的一生。面对自己身边的一切她不顺眼的人她统统包容,她包容得势对自己及公爹诬蔑陷害妄自菲薄最后又落得悲惨下场的蔡琥珀,她甚至包容六亲不认,出卖亲爹的孙少勇。在这个女人那里是没有仇恨的根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她总是在最敏感的情绪下,将宽容作为路牌,不拖泥带水抚平一切仇恨。似乎我们在此见到的王葡萄不再是先前那个满身带刺的“女流氓”,顽固不化的硬石头,政治觉悟低的旧社会妇女,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比先前更加

让人尊重的王葡萄。时代是变化的,王葡萄是不变的,唯一不变的是世人看待葡萄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葡萄仍然是那个满身带刺的“女流氓”,顽固不化的硬石头,政治觉悟低的旧社会妇女,但是这个女人的不变,轻轻松松地应付了整个时代的变化,这个女人的宽容,让史屯重获新生。这就是这个女人用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的一场完美的人性光辉的塑造与自身魅力的彻底释放。

严歌苓小说对时代变迁的角度上刻画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无与伦比的,她对故事的叙写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写法,平素展现深度,层层剥开人性的善恶美丑,一针见血地反映政治社会对大众生活的直接影响,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极少数的女性行为的叙写反映出来了。《第九个寡妇》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严歌苓不动声色地反战情绪的营造,而是在于揭示了普通人群在接受时代变迁的时候,如何让自己在乱世之中不变得随波逐流,丧失人性的尊严。读严歌苓的小说就好比在看一场公益电影一般,总是带给我一些对人生的感悟。书里是王葡萄的世界,也是严歌苓的世界,也仿佛是我的世界。从严歌苓的小说中,我们足以看到她以女性敏感的视角丈量出人性的高度,这一点是尤其宝贵的经验财富。然而王葡萄行为魅力在现今社会的潮流下亦显得难能可贵,严歌苓正是用这种方式阐释传统女性道德在女性人生道途中的正能量,因此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严歌苓.我是这样一个女人[N].三晋都市报,2011.3.4

[2]陈思和.自己的书架: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J].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2008(05)

[3]严歌苓.少女小渔[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4]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5]严歌苓.性与文学,波西米亚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严歌苓.雌性的草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严歌苓.死了都要爱[J].南都周刊,2006(07).

[8]严歌苓.一个旁观者的的写作[J].新视听,2003(02).

[9]牛殿庆,王岩.严歌苓小说:女性生命和谐的赞歌——以《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为例[J],名作欣赏,2012(03).

[10]沈红芳.在苦难中升腾——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当代文坛,2008(05).

[11]庄园.女作家严歌苓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