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比较图书馆学研究现状

国内外比较图书馆学研究现状
国内外比较图书馆学研究现状

国内外比较图书馆学

的研究现状

姓名:苏成龙

学号:104052011043

指导老师:洪秋兰

福建师范大学11信管

[摘要]:本文就图书馆学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这将有利于指导国内图书馆学领域有效开展原创性与跟踪性研究,推动事业沿着理性、健康的轨迹顺利发展。介绍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新动态,指出目前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泛化,实践基础更加广阔,技术研究成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热点;概述

1.导论

最近几年,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信息以指数形式增长,人类几乎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形成,表现出各个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以及对信息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与重视,从而使得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学科得到发展和壮大,各种与信息相关的研究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图书馆学学科,在此方面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首先是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学学科的巨大促进作用,另外即表现出在信息管理大的发展环境下,图书馆研究获得新的发展机遇。web2.0、社会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理念在全社会迅速推进,引发了图书情报事业的深刻变革,涌现了一大批学科研究热点。

2.研究意义

对国内外图书馆学学科热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同时有利于了解国内外图书馆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研究项目与研究方向。相关研究迹象表明,国外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国内图书学研究与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图书馆学研究总体上仍滞后于国外的发展,但在局部领域也不乏一些具有自身价值和优势的研究成果。如何理性看待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对国内研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如何?对这些问题予以明确并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利于指导国内图书馆学领域有效开展原创性与跟踪性研究,推动事业沿着理性、健康的轨迹顺利发展。

3.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分别下载了图书馆学领域核心期刊10年间(2000-2009)所发表文章的题录数据,通过关键词/标题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5种(如表1所示),英文期刊14种(如表2所示)。

为深入分析研究主题,本文以关键词为分析单元,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揭示研究领域现状。由于部分英文期刊未提供关键词,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本文抽取出英文文章的标题词作为关键词。

表1 15种中文核心期刊列表及所包括记录数

序号刊名记录数统计词类型

1中国图书馆学报1509 关键词

2图书情报工作5432 关键词

3情报学报1460 关键词

4大学图书馆学报1730 关键词

5图书馆杂志3312 关键词

6图书馆论坛3832 关键词

7图书馆2309 关键词

8情报科学4073 关键词

9图书馆建设3464 关键词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3007 关键词

11图书情报知识1734 关键词

12情报资料工作2616 关键词

13情报理论与实践2174 关键词

14情报杂志5986 关键词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456 关键词

表2 14种英文期刊列表及所包括记录数

序号刊名记录数统计词类型

1JASIST 1543 关键词

2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776 关键词

3Information Sciences 2018 关键词

4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466 标题词

5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737 关键词

6Scientometrics 1150 标题词

7Information & Management 592 关键词

8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85 标题词

9Library journal 1247 关键词

10Library trends 483 标题词

11Library Quarterly 558 关键词

12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739 关键词

13R&D Management 540 标题词

14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785 标题词

本文数据集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图书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为保持数据量的可比性,本文从国外期刊中选择了排名较高的14种期刊。虽然这种数据源选择方法可能会忽略一些研究主题,但由于所选择的这些期刊都是在国际上具有高影响力的期刊,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反映国外图书馆学领域的主流研究。

关键词或标题词是研究内容的直接体现,因此本文将其作为分析单元以便在更小粒度上分析研究领域的现状。本文分别采用了词频统计、共词分析及可视化的方法对图书馆学领域的热点进行分析。

4.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通过词频统计的方法能够简单且直观地反映出10年间(2000-2009年)图书馆学领域的热点主题。排在前20位的中文关键词如表3所示(表中去掉了排在第1位的“图书馆”一词)。

表3 排名前20位的中文关键词及词频

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

1 数字图书馆2063 11 网络554

2 高校图书馆1751 12 情报学546

3 信息服务1228 13 数据库498

4 知识管理1099 14 图书馆管理438

5 信息资源812 15 搜索引擎438

6 网络环境695 16 中国422

7 公共图书馆678 17 资源共享413

8 信息检索618 18 元数据366

9 图书馆学606 19 电子商务339

10 竞争情报582 20 本体332

频次最高的前10位的关键词依次为“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环境”、“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图书馆学”、“竞争情报”。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2000-2009年间的国内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中,图书馆学研究占有多数,而且多以不同类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核心仍为服务(“信息服务”),其它主题包括信息资源(“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和网络(“网络环境”、“网络”)等;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搜索引擎”)仍是情报学领域的关注重点;其它主题还包括竞争情报、信息组织(“数据库”、“元数据”、“本体”)和电子商务等。

2000-2009年间国外期刊关键词词频排序(前20位)如表4所示。词频最高的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是:“information retrieval”、“Internet”、“knowledge management”、“digital libraries”、“information science”、“information technology”、“World Wide Web”、“innovation”、“Libraries”、“evaluation”。与图内相似,国外图书情报领域也非常关注网络与信息技术(“Internet”、“World Wide Web”、“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国内研究不同的则是: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中情报学研究要多一些,而且研究重点是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Search Engines”)而图书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ies”)。通过国外的关键词列表我们还可以发现,国外图书馆情报领域比较关注创新研究(“Innovation”)、评价研究(“Evaluation”)、用户研究(“User Studies”)。其它主题还包括信息管理(“Information System”、“Electronic Commerce”、“Information Management”)、信息组织(“Classification”、“Text Categorization”)、信息分析(“Data Mining”、“Text Mining”)和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

表4 前20位英文关键词及词频

序号关键词/标题词频次序号关键词/标题词频次

1 information retrieval 258 11 Search engines 38

2 Internet 88 12 user studies 38

3 knowledge management 72 13 information systems 37

4 digital libraries 56 14 Electronic commerce 35

5 information science 55 15 Data mining 33

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54 16 classification 30

7 World Wide Web 52 17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9

8 innovation 46 18 Information services 29

9 Libraries 43 19 Text categorization 29

10 evaluation 43 20 text mining 29

虽然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可以实现国内外研究内容的比较,但因为时间范围(10年)过大,可能无法体现那些相对较弱的研究主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共词分析方法,从词间关系角度展示研究主题分布。

5.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主题的比较

在本部分的研究中,本文选取了频次最高的前100个中文关键词和频次大于等于11的92个英文关键词分别构建共词矩阵。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方法描述国内外图书馆学领域

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对比分析。

国内图书馆学领域研究重点是围绕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数字技术、以及图书馆相关的其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知识管理(A)、文献计量学(B)、信息组织与检索(C)、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研究(E)。孤立节点表明这些关键词与其它关键词间的联系相对较弱。

而国外图书馆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分为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科学计量学、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图书馆学相关研究等5个领域。

将10年间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主题领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研究中一些宏观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1)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以及信息组织与检索三个领域是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2)国内外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国内,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虽然同属一个大的学科领域,但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两个学科的研究有很大的交叉,具有共同的研究领域,如数字图书馆研究、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同时又有各自的研究关注点。图书馆学更强调以图书馆为核心的相关子领域,如图书馆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资源建设、图书馆管理等,而竞争情报、电子商务则属于情报学的研究范畴。但是从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来看,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重,相对来说,情报学研究文章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小。国外却与之相反,在已发表的文章中,信息检索与信息查找、科学计量学等情报学研究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图书馆学的研究则相对要少一些。

(3)在国外,信息检索作为情报学传统的研究热点仍然受到极大的关注,而从国内的期刊反映出的情况来看,对信息检索的研究相对较弱(“信息检索”在图1中是一个孤立节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两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国内情报学研究的技术化趋势使该学科的发展与计算机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呈现融合之势,表现在期刊上,信息检索与查询行为等研究性的文章更多地发表在了计算机科学的期刊中;另一情况则是国内对信息检索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快速增长期而进入稳定期,信息检索研究需要重大突破或探索新的研究领域。

(4)研究主题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在国外的研究中,计量分析研究成为图书情报学领域一个重要分支,并且拥有《Scientometrics》等国际知名的核心期刊,但是从国内来看,计量学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中所占比重还很小。

(5)从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国内的研究非常重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学”)的探讨,大量的文章也发表于不同的期刊上。这与国外注重实用的传统是不同的。应该说,关注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探讨是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大特色。

6.国内图书馆学领域热点主题的变化分析

表5是2001-2002、2004-2005、2008-2009三个时间段中词频最高的前10位关键词,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的10年一直关注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研究,但具体来说,在研究主题上还是经历了一些变化。首先,信息服务研究在2001-2002、2004-2005两个时间段出现频次排在第三位,而在2008-2009年则下降了两位,近年来对信息服务研究的热度有所降低。“知识管理”在2001-2002年还没有进入频次最高的前10位,而在2004-2005年排名第4位、2008-2009年排在第3位,出现频次不断提高。这表明知识管理研究在10年当中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热度不断提高。

表5 2001-2002、2004-2005、2008-2009年词频最高的前10个中文关键词

2001-2002 2004-2005 2008-2009

序号关键词序号关键词序号关键词

1 高校图书馆 1 数字图书馆 1 高校图书馆

2 数字图书馆 2 高校图书馆 2 数字图书馆

3 信息服务 3 信息服务 3 知识管理

4 网络环境 4 知识管理 4 公共图书馆

5 信息资源 5 信息资源 5 信息服务

6 网络 6 信息检索 6 竞争情报

7 知识经济7 网络环境7 情报学

8 数据库8 网络8 本体

9 因特网9 情报学9 信息资源

10 中国10 公共图书馆10 图书馆学

本文通过共词分析,分别对三个时间段中国内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进行了分析。2001-2002年间,国内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相关问题展开,由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学领域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围绕网络环境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成为热点。围绕“网络”一词,2001-2002年间国内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信息资源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研究、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研究、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等。这些热点主题中,信息资源研究成为2001-2002年一个重要的热点,涉及到图书馆传统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电子出版物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图书馆知识组织等研究内容;此时的知识管理研究刚刚兴起,主要同信息资源管理联系到一起;信息检索的研究也更加关注适应网络环境的检索技术,搜索引擎的研究受到重视;此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更多是与信息资源研究结合在一起,探讨在网络环境中资源建设转变的情况下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方法,在信息服务研究中,还有一个受到关注的主题为信息服务业与信息产业的研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则主要针对新的网络环境,探讨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国内图书学界在2004-2005年研究热点主要有信息资源研究、数字图书馆研究、知识管理研究、信息服务研究和信息检索研究。信息资源研究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电子政务、资源共享的评价,以及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子主题;围绕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的研究进一步开展,研究内容主要为数字资源的整合、信息组织等;知识管理研究中比较热门的研究主题为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等;信息检索研究方面主要的研究内容仍然为搜索引擎研究;在2004-2005年间信息服务研究占了很大比重,研究文章主要关注虚拟参考咨询、知识服务和个性化信息服务等研究;在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中,2004-2005年间的研究热点为图书馆精神研究。计量学研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2008-2009年间国内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涉及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A)、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B、C)、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D)、对图书馆服务、资源管理等的评价研究(E)、文献计量学研究(F)等热点主题(图3)。近两年间对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与信息需求、信息服务模式、学科馆员研究、信息共享空间与信息素养、web2.0及图书馆2.0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近两年来的研究除了图书馆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研究热点还包括开放存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知识创新。国内有关竞争情报的研究文章数量也比较多,但是其研究更多的关注竞争情报理论层面的研究,以及竞争情报的核心价值和人际网络分析。国内图书馆学情

报学近两年的一个研究热点是评价研究,评价对象涉及资源建设、资源共享、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计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引文分析、h指数研究和期刊评价,并且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图书馆学领域进行分析的文章不断增加。此外,2008-2009年间的研究热点还包括图书馆的危机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信息组织及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的研究也出现在研究热点中。纵观我国图书情报领域10年间研究主题的变化,可以发现,我国的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中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等几大研究主题还是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但同时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其中信息资源研究经历从传统资源的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再到开放存取的热潮、以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研究的兴起,在不同的时期研究内容出现更替和热点的转变;信息服务研究经历了从兴起到受到极大关注再到逐步稳定的一个过程;数字图书馆研究和知识管理研究经历了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到不断地深化的过程。同时,一些新的研究热点经历了增长的过程,如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文献比重不断增加,近两年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相反地,信息检索研究则呈现了衰退的趋势。

7.研究热点

1.数字图书馆研究

进入2007 年,国外围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主要涉及数字图书馆整体性研究、数字图书馆系统、数字图书馆服务以及数字图书馆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普及与深入,以面向特定领域的数字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如对儿童数字图书馆、音乐数字图书馆、医学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为了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院校对数字图书馆相关课程的设置开始进入有关学者的研究视野。

2.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存储数字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以网络为传播媒介、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传播方式的动态性、信息源复杂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特别是学术期刊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信息资源在我们地社会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到它的合理利用,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优化。

3.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研究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图书情报机构在“订购—访问”占主流的资源建设模式下保障信息服务持续、稳固开展的长效措施。随着数字信息的激增、数字化环境的形成,广大用户日益依赖数字资源和网络化服务。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日益受到重视,是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应用性部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200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对于推动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问题是标准问题、管理问题、数字资源存储介质的选择问题、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技术问题、数字信息的安全问题等。数字媒介的高渗透性、高倍增性、高创新性与高带动性具有无比的能量,是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与时俱进的激活剂。它不断地向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提出新问题,刻不容缓地迫使我们思考与变

革。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对其关键问题进行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理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959876620.html,整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掌握国际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及信息源,促进我国相关领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意识的提高及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的开展。

4.虚拟参考咨询发展现状与策略

所谓虚拟咨询服务(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s,VRS),是指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以图书馆或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电子邮件或实时聊天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组织形式包括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时交互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和网络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三种。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目前美国各大学咨询专家们借用跨国公司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系统,将商业软件改进以服务于图书馆用户,它通过国际数字网络为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服务。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不间断的提供全球化的参考咨询服务。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我国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不仅已经具备了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条件,而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5.图书馆学教育理论及创新

在教育理念方面,有人提出了“大图书馆”的教育理念,即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交流、积累、创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要求把传统的“权利控制型组织”改造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型社会,使每个人都能积极为知识创新、知识积累、知识服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图书馆学教育要以这种教育理念为基础,确立教育目标和培训模式,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构建新观念机制、新的学校管理组织机制、新的技术机制以及新的环境与激励机制。同时,图书馆学教育要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图书馆为中心,改变围绕学科体系来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做法,而以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的图书馆实际出发来培养人才,充分体现教育观念的市场化。

6.情报分析方法及应用

情报分析方法是从文献中提取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形成有效情报的重要方法,是制定信息战略、增强竞争优势、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定量、定性、拟定量三种类型入手,讨论了专利情报分析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了各方法的主要功能、作用及结果表现形式。由于分析方法与内容错综复杂,应用目的不尽相同,多数情况下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选择以上各模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内容丰富且灵活多变,根据不同分析目的和分析对象的不同特点,可在实际运用中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及其不同组合,分析结果也可以多种形式加以反映。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对专利情报分析的新需求也在不断涌现和深入,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仍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当前,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专利情报分析方法正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情报分析结果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

7. Web 信息检索研究进展

Web上大量、分布、动态的信息造成了“信息过载”,如何在传统信息检索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针对Web的检索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繁多的Web信息检索系统和各种模糊的概念给用户的选择和研究人员的讨论带来了不便。同时,有关Web信息检索最新技术的比较完整的分析又十分缺乏。Web信息检索系统作为用户层和Web信息层之间的中间层,包含了搜索引擎与目录、元搜索引擎、信息检索agent等多个层次。这些系统在传统信息检索的基础上采用了针对Web特点的各种技术以提高检索效果,有些系统兼备了若干个层次的特点,并将多种技术融合起来。随着Web上用户群体、信息量的迅猛发展,现有Web 信息检索系统在信息的收集、分类、可视化等方面仍缺乏良好的可扩充性,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和分布式处理等技术来提高Web信息检索的可扩充性将是Web信息检索

在未来几年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8.结语

本文对2000-2009年间国内外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且对2001-2002、2004-2005、2008-2009三个时间段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数字图书馆研究、知识管理研究、科学计量学等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研究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都具有不同的研究热点。虽然在数据集构建以及分析方法选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造成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本文认为这种误差对比较结果的影响是有限的。本文期望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学领域研究内容的描述以及比较分析,可以为研究人员了解领域现状发现国内外研究之差异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邱均平,侯婕.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47-52.

[2]李金建,贡金涛.基于JASIST的情报学研究前沿及趋势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0(3):2-6.

[3]廖胜娇.基于TDA的情报学研究前沿知识图谱的绘制及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1):98-101.

[4]禇金涛.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的文献计量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6(5):65-68.

[5]王英,马海群.美国情报学研究热点管窥—基于BASIST的词频统计.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9):125-128.

[6]蒋永新,詹华清.基于共现关键词统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研究的趋势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52(9):28-31.

[7]肖明,李国俊,杨楠.基于词频分析的国内情报学研究热点(1998~2007). 情报杂志,2009,28(8):21-25.

[8]郑俊生.2009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14-18.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湘潭市,411201) 1 引言 摘要: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研究现状,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原因,不断地创新探索。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对策 2正文 2.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一、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国已经建立2223个环境监测站,大概36万人在岗工作,占整个环保系统总人数的4%,高级技术人员有2350人,中级技术人员8400人,再者,其他行业中还有大概1万人参加环境监测事业,其中,环境监测机构约有2634个,在岗人员约为21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拥有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噪声、海洋、酸雨、地下水、生态以及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各个监测要素的监测站数量也初具规模了,多的已经达到了近1100个监测站,最少的也有30多个,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 已经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约有70个城市具配备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了5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部分省市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再者,在全国31个省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信系统。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目前已经有400多项,其中大部分的污染因子,已经有了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各类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全国共有专业和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约2200个,行业监测站约2600 个。共有10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13个酸雨监测站,135个水质监测站被国家控制。再者,国家还建立了噪声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络和区域监测网络等等。 二、国环境监测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英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英国零售业现状及发展特色 近年来,英国经济稳定而持续增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家庭收入的增加,这成为零售规模扩大、零售额增长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社会医疗、福利制度的完善,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大量资金转向消费市场。零售业的发展日益成为英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针对英国零售业现状,其发展呈六大特色: 1.业态发展多元化 传统上,英国的零售业态以小型零售店铺为主。经过19世纪、20世纪的几次流通革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这两种业态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多元化零售经营业态。英国零售业态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1)大型连锁超市 英国的连锁超市相当发达。赫赫有名的国际零售巨头TESCO就是以配送中心为基础的大型连锁超市,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零售销售总额英国排名第

一,世界零售业排名仅次于沃尔玛和家乐福,TESCO 成立于1919年,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雇员超过25万,年营业额700多亿美元。在英国,英国人每8英镑的消费中,至少有1英镑花在TESCO的连锁店中。大约60%的英国公众每月至少都会进TESCO一次。TESCO在全世界有2800多家门店。可以说连锁经营是TESCO成功的秘诀之一。 (2)大型百货商店 英国许多的百货商店有上百年的经营历史。虽然近些年各种新型零售业态对百货店造成巨大的冲击,但它们在风雨飘摇中稳稳地立足于市场中。例如,成立于1884年的Marks Spencer(马莎)百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明确市场定位,在商品结构上采用别具一格战略,提供优质但并不昂贵的商品,树立主力商品概念,这使其不断焕发青春。同样,具有近百年历史的百货店,以经营大众服装、鞋帽、家居用品为主,而John Lewis 和NEXT百货店面对高收入顾客。总之,不同的百货商店以特色经营在市场中站稳了脚。 (3)大型购物中心 英国20%以上的购物中心位于郊区。据统计,英国的购物中心已超过1400个,总建筑面积为2090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9876620.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商贸类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

商贸类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3 路志英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繁荣,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材编写和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就,商贸汉语教材的编写和研究也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与通用类教材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另外,在商贸类教材编写和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商贸类汉语教材的未来发展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商贸汉语;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6)05-0028-06 一、基本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年中国加入W TO之后,对外交流已经从官方扩展到民间的各个方面,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他们学习汉语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日常生活,而是有了更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商贸汉语教材作为专门用途的汉语教材在如今的经济时代也越来越受重视。 我国最早的商贸汉语教材当推华语教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外贸洽谈五百句》。笔者所收集到的迄今为止正式出版的商贸类教材达30余种,而通用汉语教材到21世纪正式出版的估计至少有400~500种,[1][p.182]与通用汉语教材相比,商贸汉语教材的编写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从教材种类来看,目前的通用教材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基本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教学需要,既有初、中、高各个阶段的教材,也有学历教材和非学历教材;既有综合技能训练教材也有分技能教材;既有语言知识类教材,也有文化知识类教材和特殊用途语言教材(其中包括商贸汉语);既有中长期的系列教材,也有短平快的速成教材;既有用于国内的教材也有用于国外的教材。这些教材以基础教材为主,“大致能够满足国内外汉语教学的需要。”[2]商贸类汉语教材基本上面向中级或者中级以上汉语水平的学生,初级阶段的教材则少之又少,其中有代表性的《经贸初级汉语口语》(1993)是为零起点的留学生编写的教材,其余教材基本定位于已完成基础汉语学习的留学生,而且主要面向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其中学历教育类教材较少,系列配套类教材则在近两年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经贸类本科系列教材。《商务口语教程》(1999)反应颇佳、2005年的《经理人汉语》(2005)也是较为成熟的系列教材。正在编写中的还有上海财经大学的三套近40本商务汉语系列教材。这其中,非学历教育类教材则占了绝大多数。大部分商贸类教材属综合教材,在为数不多的分技能教材中主要为口语类教材、综合类教材和写作教材,另有极少的阅读教材。在教材编写者的数量上,大陆的占相对优势,另有部分台湾教材和美国商学院编写的教材。 其次,从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来看,通用类汉语教材在教材及编写研究方面从1980至今已发表论文350篇以上,[1][p.183]关于商贸类汉语的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迄今可见论文22篇。其中,刊于《世界汉语教学》、 《汉语学习》的3篇,刊于各类学报的7篇,刊于《海外华文教育》的3篇,刊于院校论文集的3篇,刊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的6篇。可以找到的最早的商贸类汉语研究论文发表于1997年,距今不到10年。当然,上述数据不排除   2006年9月 第4卷第5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Sep.,2006 Vol.4No.5  3收稿日期:2006-02-22 作者简介:路志英(1971-),女,山西忻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CA I和对外汉语教学。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铁路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煤炭和矿石等大宗货物运量占有较大比重的国家发展尤为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铁路上的广泛应用,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也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铁路重载运输高新技术轨道机车 一、重载铁路运输的概念: 铁路重载运输定义: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运输量5000t以上,总重1~2万吨,轴重25t 以上,年运量2亿吨以上。重载铁路是一种效率甚高的运输方式。重载列车需着重研究的问题是运行管理、轨道的适应性,以及大宗散货的装卸等。 重载运输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加、俄、巴西、南非、澳大利亚领先,美国运煤列车长6500m,重44000t,500车辆、6台机车;南非矿石列车,长7200m,重71600m,660车辆;俄国重载列车长6500m,重43000t,400车辆,4台机车;澳大利亚2001年6月创新的世界记录,列车长7353m,总重99734t,682车辆,8台机车;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2002年实现1亿吨年运量设计能力,2004年实现1.5亿吨年运量,2005年实现2亿吨年运量,2006年实现2.5亿吨年运量,2007年实现3亿吨年运量,3亿吨创国际年运量最高记录。未来目标40000 t。 二、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历程: 世界各国重载铁路借助于采用高新技术,促使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不断增加。2001年6月21日澳大利亚西部的BHP铁矿集团公司在纽曼山—海德兰重载铁路上创造了重载列车牵引总重99734t的世界纪录。2004年巴西CVRD铁矿集团经营的卡拉齐重载铁路上,开行重载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已达39000t。南非铁矿重载线是窄轨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为25920t。美国最大的一级铁路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经营的铁路里程为54000km,其所有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已达14900t,一般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普遍达到2~3万t,其复线年货运量在2亿t以上。 2005年国际重载运输协会的巴西年会上已对重载运输的定义作了新的修订:重载列车牵引重量至少达到8000t;轴重(或计划轴重)为27t及以上;在至少150k上年运量m线路区段超过4000万t。 而随着重载运输推广范围日益扩大,欧洲已在客货混运干线上开行重载列车。 重载运输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广应用。不仅在幅员辽阔的大陆性国家重载铁路上大量开行重载列车,而目前在欧洲传统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运干线铁路上也开始开行重载列车。德国铁路从2003年开始在客货混运的既有线路上开行轴重25t、牵引重量6000t的重载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同时开行200~250km/h速度的旅客列车。2005年9月开始,法国南部铁路正式开行25t轴重的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作业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信管1401 韩斌 2015年11月10日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政治内部资料: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起,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3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978年以来,中国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实现了30年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成功地破除了传统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并在进一步加以完善。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2008 年达到30.067 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8.3%, 尤其是1978年以后30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83%, 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2010年的数据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方面, 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 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04倍。另外,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 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5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积弱积贫,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走向小康,到2000年总体上实现小康,并逐步向全面实现小康转变。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 元,2008年达到4761元,年均增长6.7%;1978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 元,2008 年增至15781 元,年均增长7.2%。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 我国居民消费是以吃、穿等基本

论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及展望

论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6-12-07T14:00:57.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作者:郭献琪[导读] 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其展望。 舟山市普陀区环境监测站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及环境监测管理方式不断变化下,按照十三五期间的环境保护重点关注以及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向,对环境监测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其展望,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存在问题;发展措施环境污染是现代社会三大世界性问题之一,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有效地掌握准确的环境变化信息,从而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评价环境治理效果提供数据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对于环保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 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在线监测系统发展滞后 目前国内环境监测技术总体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基层环境监测仍以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式为主,少数地区已配置的环境质量在线和遥感监测系统还不够先进,主要问题表现为:(1)系统兼容性不强,每台监测设备均装备独立运行程序,一旦进行系统更改或升级,往往需要重置所有客户端程序。(2)使用成本较高,由于系统维护量大,需要处理大批应用程序,对用户工作站的硬件配置要求较高。(3)数据安全性较差,客户端中存在的操作程序可能受到攻击,导致服务器的数据泄漏、缺失或错用。此外由于系统层级较多,需要处理数据量十分庞大,也可能导致数据错误和失真。 1.2 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标准性 首先,对于特定行业产生的新型污染源,例如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微量元素污染物等,相关监测方法存在缺失。其次,环境监测的国家标准修改和制定工作滞后。一些污染源的排放参考标准年代久远,不符合当前各地区实际情况。部分监测分析方法没有实行统一标准,很难控制排放和指导监测。最后,一些环境因素监测还存在空白。例如 PM2.5 指数和光化学烟雾等城市空气监测分析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噪声监测技术及其影响分级评价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仅关注地表水污染,无法反映生态系统整体情况;近海及远洋环境监测发展缓慢,分析方法单一滞后等。 1.3 监测设备和数据的管理存在不足 在监测设备方面,一是常规监测设备落后老化,一些便携式、自动化、在线类、智能型的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数量有限。二是大型设备使用率较低,大多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设备的特色监测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设备检查、保养和维护管理松懈,造成设备的使用生命周期缩短。 在监测数据方面,一是在采样环节,监测人员受到现场干扰因素影响,或是样品选取方法不合规范等,导致数据缺乏代表性;二是在分析环节,由于计量工具和测试仪器没有检查校准,或是选择标准试剂失效等,导致数据出现较大偏差;三是在管理环节,由于数据信息的分类、保存、传输等存在管理混乱或责任缺失,导致数据发布出现遗漏或延迟,导致数据失去时效性;四是环境监测部门受到上级压力或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人为更改、修饰、编排或泄露监测数据,导致数据权威性受到质疑。 1.4 监测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环境监测人才数量不足。环境监测部门存在人才结构性失衡,实践技术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监测任务需要;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界定标准和薪酬分配制度,导致人才引进困难或人才流失严重。二是缺乏有效人才培训管理机制。培训方式未能实现系统性、强制性和专业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往往被迫采取自学方式,使得人才成长缓慢,无法达到实际监测需求。团队结构配置和人才素质能力滞后于监测技术需要。三是缺乏有效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员工收入与其绩效不能挂钩,无法针对不同阶层的员工产生激励效果,削弱了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主动性。 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措施 2.1 研发应用自动在线监测技术 在吸收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研发应用,扩大环境监测对象的覆盖范围,提高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和网络化程度,为环境控制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例如设计和实现基于 GIS/SMS/GPRS 无缝集成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 SMS/GPRS 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对数据的远程监控;利用 GIS可视化和窄间分析功能,实现对污染源地域监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分析决策。 2.2 监测分析方法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首先,针对新型行业产生的特征污染因子,在参考原有相关国内外标准监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开展监测分析方法改进和应用性验证。同时需要对特殊样品进行大量对比试验,尽量排除可能污染物的干扰。其次,修改和制定标准化的监测分析方法体系。环保部门应积极组织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探讨系统化和标准化监测方法的制定,论证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原有方法的采样、分析等测试流程。及时了解国外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提高研究成果向监测应用的转化率,扩大监测分析方法的适用领域。 2.3 优化监测设备和数据的管理 在监测设备方面,一要增加常规监测设备的投资与更新力度。例如提高自动采样器、污染源在线式监测仪、便携式应急监测仪等常规设备的采购。二要建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将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对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市场化环境监测服务。三要完善设备日常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要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管理、档案记录、检查维护、使用评估等。 在监测数据方面,通过污染源分类筛选、规范采样方法、加密采样频次等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通过提高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硬件和软件水平,硬件包括采用先进监测仪器、选择标准基准试剂、配备专门环境监测实验室等,软件则涉及技术人员操作、实验室管理、质量保证程度等,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引入质量资质认证和第三方监督等机制,来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2.4 增强监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 0709600103 李鑫洁 一、引言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 (一)历史渊源 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 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学术界乃至本学科内部对本学科的名称、性质、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名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学科的认识: 1.“对外汉语”:目前除了本科有对外汉语专业或对外汉语系外,少数学校已经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如北京语言大学把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研究基地叫做“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赵金铭教授的专论《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 2.“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但客观上说,由于有“教学”两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等学科中去。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浅析重载铁路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重载铁路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重载铁路因其多种优点而在世界范围内备受重视,也是我国目前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重载铁路技术兴起的较晚而且发展相对缓慢,应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优化重载铁路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重载铁路发展开创新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重载铁路技术的创新原理,探讨几项重载铁路的关键技术,进一步阐述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载铁路;技术创新;轴重 20世纪20年代重载铁路技术首次出现在美国,其因列车总重大、轴重大、行车密度及运量大等优点而引起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尤其是在运输大宗材料货物方面具有重大运输意义。我国在重载铁路运输方面起步晚,发展比较滞后而且还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国在重载铁路方面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还很大,会给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要想提高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利用铁路新技术对重载铁路进行创新和完善。 一、重载铁路技术的创新原理 (一)开放式原理 重载铁路的创新理念自20世纪20年开始出现后,就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并在随后的时间不断向前发展。重载铁路技术要想在社会不断进步中积极发展,就必须紧跟发展趋势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一般有关企业负责重载铁路方面的创新技术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各创新技术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而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之间也会出现较大的交叉状况,在现实因素作用下表现出很多的独特性,因此许多类型技术之间的联系较少。重载铁路技术发展的客观情况就要求,其必须在不断发展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吸取经验,必须有各种技术部门的相互协调合作,实现重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 (二)集成式创新 集成式创新方式注重将本来没有关系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的重新组合,使新系统具备新的功能。重载铁路是一项具有较高要求的技术,工程建设比较复杂,需要多种高难度技术的协助才能完成。这种情况就要求所依靠的企业必须实现自己的创新发展,充分利用集成式创新理念重新组合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与开发,提高重载铁路的技术发展。实际生产中,企业要想实现重载铁路技术的全面发展及改进,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必须获得企业之外各种资源的协助才能实现更快的发展。 二、实现重载铁路的关键技术 (一)径向转向架技术 为实现重载铁路的运输,燃料、电力等铁路运输机车都广泛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这项技术在国际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取得很大成就。在实际应用中,径向转向架能够缓冲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横向力,进而减小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程度,大大提高机车的运转效率,这项技术也可以辅助解决机车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加大车辆轴重 随着对重载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车辆的轴重已不能承载当前的负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进优化,提高机车的运输能力,满足重载铁路的发展需求。目前国外在车辆轴重方面发展较先进,那些先进国家已经实现30t的轴重数值,在特殊情况下轴重会达到40t,目前关于更大轴重的机车正处于研制开发中。而我国目前重载铁路使用的最大轴重是25t,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必须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准确、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对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3S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监测中应用广泛。同时,本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将向着以有机污染物作为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控介质范围扩大、监测分析精度痕量化、分析技术快速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应用广泛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技术;污染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bstract:Tod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is deepen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work to carry out. Using moder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pollutants accurately and time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3S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contaminants in water, air, soi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media.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t will be toward to regard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s the main monitoring targets, expand the scope of monitoring media, analyze to achieve mark quantization, analyze fast, and us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widely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chnology;Pollution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监测不仅是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政府及社会各界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