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衍变

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衍变
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衍变

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

衍变

摘要:《龙船调》是土家族优秀民歌的代表,也是土家民族文化精华在音乐上的集中展现。本文根据实地采风和主要的相关史料,对《龙船调》这首民歌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衍变作一些深入的探究。论文关键词:龙船调,竹枝词,五句子,种瓜调

悠久的历史产生了众多的民歌,众多的民歌中又出现了《龙船调》这支民歌奇葩。究其渊源是由于土家族地区的音乐活动历史悠久,根据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地区的考古发现,发掘的战国至东汉时期古代巴人的军乐器虎钮錞于,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正是土家族地区音乐发展中的一个历史见证。土家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同样源远流长,土家族的祖先巴人在音乐上的天赋和创造力是令人惊讶的。西汉刘向编辑《楚辞》,收录《宋玉对楚王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其中记述巴人之歌在楚国郢都竟然有数千人能够和而歌之!《华阳国志.巴志》云:“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歌舞以凌,殷人前途倒戈”。这里可以看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家族的祖先巴人的歌声就曾在当时音乐高度发达的楚国都城流行,并且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歌舞还在武王伐纣战争中使用过,无疑巴人的歌声鼓舞了士气,震慑了敌人,这场正义的战争最终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唐宋时期,巴人其中的一支逐步由蛮夷向土家族过渡。这一时期,巴人的歌曲大致还有两类在

流传:一类是竹枝歌(竹枝曲);一类是五句子。可能因为竹枝歌特别优雅,适合诗人吟咏的缘故,它后来竟被刘禹锡,顾况,白居易等中国大名鼎鼎的文人看重,由他们发端,蔚然成风,在诗坛上形成了一种广为流传的诗歌——竹枝词。

竹枝词这种诗歌形式在早年属巴国境内的土家族聚居区利川也无人不知。据1981年民歌普查,利川全境共收集到各种民歌1420余首。仔细分析这些民歌,我们发现其中有两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群类,其一是《龙船调》群类;其二是《五句子·穿歌尾子》群类。民歌文化在人民群众中默默地传承和发展,认真研读文献,把今存利川民歌中之《龙船调》群类和《五句子·穿歌尾子》群类与唐代之《竹枝歌》、《五句子》进行比较,它们不仅仅是一脉相承,而且几乎难辨同异!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龙船调》群类和唐代《竹枝词》的关系。第一,它们产生和流行的地区相同。唐代白居易作《竹枝词》四首在忠州(今重庆忠县),刘禹锡作《竹枝词》九首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今利川地方三面与重庆之黔江、彭水、石柱、万州、云阳、奉节相连。春秋时期属巴地。汉、唐时期,不仅与朐忍、忠州、夔州等地相连,而且很大一部分本身就属于朐忍、忠州、夔州。第二,歌唱者的族属和形式相同。顾况说“巴人夜唱《竹枝》后”,白居易说“蛮儿巴女齐声唱”,刘禹锡说“余来建平(实为夔州)”,“里中儿联袂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以曲多者为贤”,其歌唱者的族属显然是土家族的先民巴人。其形式是夜唱、齐唱、联袂。伴奏乐器是吹短笛和击鼓。其时令是赴节。这与利川今存之《龙船调》群类多在年节时齐唱、

夜唱,敲锣打鼓,相互竞赛而其歌唱者又多为土家族儿

女的情况几乎完全一样;第三,歌曲的调式和风格相同或相近。刘禹锡说:“《竹枝歌》聆其

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利川今存之《龙船调》群类,无半音,全为五声音阶。曲调悠扬宛转,“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这与古书上所载《竹枝歌》的旋律,调式和风格极为相符;第四,歌词结构和和声衬词在歌词中的位置相同。胡震亨《唐音癸签》指出:《竹枝歌》有和声,每句七字,破四字和以“竹枝”,破三字和以“女儿”。今存利川《龙船调》灯歌群类,如“太阳出来(花花花儿扇)四山黄(红花对牡丹),打把扇子(一把红扇子)送情郎(绣球花儿圆)”;“双手扒着(嗯嗯)妹娃肩(姐哟喂),有句话儿(耶啊耶)不好言(哪啊喂)”等等。除和声衬词不是“竹枝”、“女儿”字样,而有所发展变化外,其结构位置也完全相同。第五,《旧唐书、刘禹锡传》载:禹锡“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据调查,利川今存《龙船调》群类至今仍在端公“花园戏”中保存,其传唱载体也与古代相同。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五句子、穿歌尾子》群类和古代五句子的关系。《五句子·穿歌尾子》群类大量存留于薅草锣鼓和山歌之中。五句子的歌词为五句,如“清早起来把门开,一股凉风吹进来。头上青丝风吹散,脚下罗裙风吹开。凉风调戏小乖乖!”前四句尾尾叙述,第五句异峰突起,画龙点晴,十分生动。四六句穿歌尾子是五句子的变化和发展。其歌词为两组,一组六句,一组四句。“六句”又名“梗子”,

“四句”又名“叶子”,六句梗子实际上由五句变化而来。如梗子“太阳当午又当中,打把剪子学裁缝。学起裁缝那些好?三茶三饭有人供。有人请,有人供,十八女儿陪裁缝”。叶子“太阳大得很,荫凉树脚等,短命死的冤家,说话无定准。”《五句子·穿歌尾子》又名喊歌,其唱法十分奇特,发音高吭激越,好像一株植物叶子长在梗子上,互相穿插、应和,依次不断递进翻高。它是古老的土家族民歌合声。“白帝城头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若何?”这是唐代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五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它七言五句,句句押韵,与今存之《五句子·穿歌尾子》大同小异。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龙船调》的形成是和《五句子·穿歌尾子》群类与古代巴人的《竹枝歌》、《五句子》土家民歌文化紧密相关。现存《龙船调》、《五句子·穿歌尾子》群类是对古代巴人巴歌《竹枝歌》和《五句子》的继承和发展。

二.从各时期的演唱看《龙船调》的发展和衍变

椐当地艺人介绍,这首民歌是解放前,一位名叫王竹清的退役军人,回到柏杨坝后随口哼出了几句歌词,后经谭代伟、周立品、肖九畴等人重新谱曲填词,由王七斤装花旦,周立品饰小生,吴庆业扮丑角及瞿廷生、王竹清等伴唱才将这璀璨明珠呈送世人面前。这就是柏杨坝《种瓜调》的原型。《龙船调》(即《种瓜调》)原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开始人们叫它灯调或灯歌。歌词首句就唱到“正月是新年”,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在当时物质

经济条件都十分落后的年代,这首民歌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又因为歌词内容主要是叙述的农民种瓜,所以,人们又叫它种瓜调或瓜子仁调。在歌唱间还常常有打击乐器伴奏。后来这首民歌一直在土家族聚居的利川柏杨坝等地广为流传。其歌词共有十段:

(正歌)正月是新年(咿哟喂),瓜子才进园(哟喂)。二月起春风(咿哟喂),瓜子才定根(哟喂)。三月是清明(咿哟喂),瓜苗成了林(哟喂)。四月是立夏(咿哟喂),瓜儿上了架(哟喂)。五月是端阳(咿哟喂),瓜儿把新尝(哟喂)。六月三伏热(咿哟喂),瓜儿正吃得(哟喂)。七月秋风凉(咿哟喂),瓜儿皮色黄(哟喂)。八月中秋节(咿哟喂),要把瓜儿摘(哟喂)。九月是重阳(咿哟喂),瓜子已下场(哟喂)。十月瓜完了(咿哟喂),瓜种要留到(哟喂)。

(副歌)今哪银儿梭,明哪银儿梭,阳雀叫啊抱着恩哪哥,那个抱着恩哪哥。妹娃要过河啊

那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罗,妹娃儿你坐稳船哪,喂呀左喂呀左,我将妹娃儿推过河哟嗬喂。

土家族风俗歌及音乐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1196992.html, 土家族风俗歌及音乐艺术赏析 作者:徐燕琴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2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和民歌。土家族是居住在我国湘西地区的一个民族,土家族的人们能歌善舞,土家民族歌曲、风俗歌等也是我国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针对土家族的风俗歌、民歌进行分析,欣赏土家族歌曲中的音乐艺术。 关键词:土家族;风俗歌;民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72-01 土家族民歌通俗易懂,呈现的故事生动有趣,从其民歌中就可以看出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本文针对土家族的民歌特色和音乐艺术特征进行欣赏。 一、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其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总的来说土家民歌是在土家族人们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土家族在劳动、结婚、祭祀等活动中,都会载歌载舞,土家族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中很多的民歌,我们可以将土家族的民歌分为5个类别。 (1)风俗歌曲。 土家族民歌的产生大多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有关,著名的音乐家巴托克曾经说过,每一首民间音乐中都含有一定的任务,和其产生地区的风俗、生活习惯等有关系。百姓在生活、劳动中歌唱和演奏,成为音乐的支配者,这就是所谓风俗,是传统的,民间的、民族的。土家族的风俗歌曲在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事件中有不同的风俗歌曲,结婚有哭嫁歌曲,丧事有哭丧歌曲、过节有庆祝节日的歌曲等等,其中在土家歌曲中最有名的有哭嫁歌曲,其中讲述了土家族的婚俗史,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一定要唱一唱哭嫁歌曲,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进行表达。 (2)号子。 号子也算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种类,号子分为很多种,例如船工号子、拉木号子等,每一种号子都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土家族的民歌中号子非常的丰富,在众多的号子中船工号子最具有特色。号子产生在土家族儿女劳作间和拉纤活动中,主要是对各项劳动进行鼓励和协调,将劳作中的疲劳进行消除,鼓励士气,抒发人在劳作中的感情,这些感情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号子的声音,非常有穿透力,给人鼓励。

改编与创作的民歌民乐

改编与创作的民歌民乐 教学目标: 1、感受在现代艺术中民族音乐所处的不可缺少的地位,重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2、通过欣赏与对比的教学方法,对我国传统独奏民族乐曲与改编和创作的民乐有一个比较与认识,提高独立欣赏的能力。 3、学生通过改编与创作为单旋律加入伴奏,感受有伴奏的乐曲 教学内容:歌曲《彩云追月》,民乐合奏《彩云追月》,二胡加伴奏《赛马》琵琶曲《送你一只玫瑰花》 教学重点:学生感受通过自己改编后,旋律的改编,做出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通俗歌曲《彩云追月》 思考: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曲? 2.这首歌曲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它加入了一些民族音乐的元素。这是一首根据我国传统的广东音乐《彩云追月》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通俗歌曲) 二.民族乐器的认识 2011年10月11-14日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开展了国际音乐博览会 介绍民乐馆中的民族乐器(实物展示) 1.葫芦丝 2.陶笛 3.竹笛 4.二胡 5.古筝 二、由上面的欣赏引出本节课题——改编与创作的民歌民乐 1、欣赏与思考:民族管弦乐团演奏的《彩云追月》 (1)听辩这首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2)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团与西洋管弦乐团在乐器的组成和分类上有什么异同?

(它们都是由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这几大类组成的) 2、欣赏与了解不同风格特点的传统民乐 (1)打击乐合奏《喜庆锣鼓》片段 (2)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片段 (3)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片段 (4)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片段 三、由传统民乐团的民乐演奏谈及到新民乐的演奏与创作: (一)欣赏:女子十二乐坊作品《阿拉木汗》 思考: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乐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它的音乐里面加入了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是一种民乐的改编与再创作;而且在舞台的布置,灯光音响的使用与处理上也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在演奏方法上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传统民乐是坐着演奏的,而新民乐是站着的,并带有很多的身体语言的表演;在乐队组成上新民乐除了有传统民乐外还加入了现代的一些乐器如:架子鼓、吉他、电吉他等。) (二)欣赏女子十二乐坊作品《新古典主义》 思考:这首作品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这首作品是由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中的一些名段改编而成的,它带有很浓郁的西方音乐的特点,却以中国民乐演奏的方式呈现,所以很特别。) 四、民乐在电影艺术领域中的运用 (一)欣赏电影:《十面埋伏》片段 思考:1、电影中的背景音乐是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琵琶) 2、背景音乐选自哪首曲子?(《十面埋伏》) 3、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描写了重重的杀机和埋伏,是一种在战场上的场面) (二)介绍琵琶曲的分类: 琵琶曲分为文曲与武曲两种,文曲曲风以抒情为主,武曲曲风以为主。

恩施民俗文化

恩施州民俗文化 一、恩施民歌 特点: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全面,与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清新凄艳、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 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 首优秀民歌之一。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柑 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 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 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二、土家民族舞蹈 1、摆手舞 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物 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特点: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是以手的动作带动身体转动,左右摆动,双手自然屈伸,舞姿粗犷健美。 2、撒尔嗬,又名跳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 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把死亡看成登入极乐世界, 表现了土家民族最质朴的生命观。 3、板凳龙舞是苗族请番薯神保佑番薯收成好的一种舞蹈形式。男女表演者排成长蛇阵,手握板凳腿转着火堆舞动,就像龙在腾飞。 4、傩戏一一本意是满足人们的一种愿望,驱逐疫鬼,消灾纳福,多为喜庆场合演岀。表演形式丰富,融法事和戏剧于一 体。唱腔音乐丰富多彩。获奖剧目《姜女下池》《禾多多》《剃那比》。 三、土家风俗、节日 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 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岀嫁的女儿, 端午节一一土家人过端午节有吃粽子、门上插艾蒿、饮雄黄酒、戴香包、划龙舟等多种习俗。 生的庆典——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岀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 爱的庆典―― 哭嫁土家族女儿岀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死的庆典―― 跳丧详细介绍见土家民族舞蹈中(撒尔嗬) 四、土家饮食文化 土腊肉一一高山地带的农家习惯将猪肉俺盐后上炕烘干,猪肉多年不变质,长期储存。 合渣一一最为着名的为宣恩县张关一带的肉末合渣。将合渣冷冻成坨,并掺入肉末与鸡蛋,其色橙黄鲜艳,特别可口。 酢辣椒一一土家人的一种咸菜品种,香鲜而焦黄,常与腊肉一并混炒,油厚而不腻。 利川柏杨——豆腐干恩施――地牯牛 近四年已考过内容:08 年:家乡的桥;09年实践:写民歌、讲故事、谈习俗;10 年实践:旅游景区、广 告词、导游词、建议;11 年作文《家乡的名片》,说明文阅读“桥隧博物馆-宜万铁路”。

民歌教案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设计王邦宇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有兴趣欣赏并了解我国民歌。 2.对比欣赏民歌作品,了解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风格差异。 3.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 教学难点:有兴趣欣赏民歌并学习民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方言 2.音乐的起源——语言说 先有语言后有音乐。最早的音乐(歌声)就是以语言为基础而发展的。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 二、新课 (一)西北民歌 1.常见的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观看劳动号子视频)2.聆听《刨洋芋》, ①找一找:有哪些字的发音具有地方特色?生回答。 ②歌曲表现内容 ③旋律有什么特点?一、二、三句开头相同,第四句与说话语气相近。 3.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 说一说:音乐给你什么感觉?速度、旋律、演唱方法 4.西北民歌小结 ①区域: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②类型:花儿、信天游。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二)南方民歌 1.聆听《弥渡山歌》P34 ①说说这首歌与西北民歌有什么不同?语言、速度、节奏 ②歌曲内容、风格 ③找出重复最多的节奏型,学生打节奏,师表演云南花灯。 2.南方民歌小结 歌词含蓄、内在,旋律流畅、抒情 (三)民歌 1.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判断。 2.什么是民歌?群众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三、拓展

1.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民歌? 2.欣赏《月光光》、《月光光照羊城》 四、总结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差异在各方面都很大,而这也导致民歌在音乐风格上的多姿多彩。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势峥嵘,蓝天下是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有着严峻和深沉。南方地区降雨丰沛,植物茂盛,依山傍水,民歌也较为婉转、细腻。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xx级09音教1xx 学号 姓名xx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摘要: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 扎恩达勒,xx,xx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 (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xx” “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哈库麦勒”是以女子为主的群众娱乐舞蹈,带有很强的竞技竞智性,是一种有歌有舞,边歌边舞的形式。每逢佳节、丰收、亲人团聚、庆祝活动,酒足饭饱之后便在家中跳起“哈库麦勒”。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举行大型的“敖包会”“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男子也参加进来,发展成为室外的群众性活动。这也说明“哈库麦勒”在不断的发展中。 “哈库麦勒”歌曲音调明快、平稳、节奏鲜明、节拍规整、衬词多样、可舞性强。目前,有些“哈库麦勒”歌曲已脱离舞蹈,单独在群众中流行。 “哈库麦勒”的表演形式在程序上可分为“比歌”“赛舞”“打斗”三大段。 压腕、摆胯、拖步构成了“哈库麦勒”舞蹈动作的三大要素,也是“哈库麦勒”最为鲜明的艺术特征。压腕优美舒展、落落大方;摆胯时腰姿稳健加之左右摇摆,

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

第27卷第3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V ol.27,N o.3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2006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 Ξ 石雯丽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 要:湘西土家情歌是湘西主要的民间文学样式,它通俗质朴、风趣含蓄、富有韵律、形象生动,具有着浓厚的 艺术氛围。 关键词:湘西;土家情歌;语言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7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6)03-0082-03 作者简介:石雯丽(1968-),女,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湘西土家情歌是民间文学中最早产生,又一直伴随土家人由远古走向今天的主要民间文学样式。“土司地处万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声为奸淫之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1](P170)湘西土家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自古成习。要想成就一段姻缘,唱歌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彼此用歌声表情达意互诉衷肠。“好水洗衣不用槌,好姐连歌不用媒,阵阵山歌架起桥,情哥情姐桥上会。”[2](P50)只要遇到自己心仪的异性,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在特定节日里(如土家社巴节)都会敞开歌喉,尽情表达爱慕之意,思念之情。“青山田园美如画,吊脚楼住毕兹卡,郎如青山妹似花,歌声恋情传佳话。”[2](P51)湘西土家情歌种类繁多,依据男女的相恋过程,可分为动心歌、试探歌、赞美歌、挑逗歌、初恋歌、迷恋歌、相思歌、反抗歌等等种类。湘西土家情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措辞、真挚微妙的情感、富有音乐性的声韵等,展现出独特的生活情景及文化风情,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下面 从其语言运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俗质朴 湘西土家情歌的语言,多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结晶,既通俗,又雅致,既质朴,又清新。因此,“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平淡中见新奇,浅显里寓深意,质朴中含清新,清新里显质朴。不论是对唱、叙述、还是描写一件事、吟唱一个人,虽然用的都是通俗的口语,却如泥土般纯朴,绿叶上滚动露珠儿般清新感人,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平易自然、质朴生动。如: 松柏生在大山坡,常年四季叶不落,一根青藤缠上树,扭来扭去解不脱。[3](P61) 我想阿妹想得呆,粪桶当作水桶抬,菜园当作内房进,衣柜当作大门开。[3](P60) 这些情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风花雪月的描写,有的是湘西土家山区人民常见常听的口语, Ξ收稿日期:2006-04-24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流行只是一种趋势,只是说明了某个特定的时代、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所广为传唱的歌曲。 具体到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说高山流水、广陵散这类古曲是绝对民族的音乐,也在当时的皇室以及群众中非常流行。 再看近点的,比如红灯记、沙家浜这些样板戏都是戏曲形式吧?纯种的民歌,也曾经是纯种的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文化渐渐丰富起来,不断融入了各种文化的元素,比如美国的黑人音乐、乡村音乐,南美的拉丁风情,非洲原著民的手鼓等等,我们的流行歌曲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单一的丝竹或者戏曲。 80年代末在广东福建一带最先流行起来的一种通俗歌曲叫做岭南乐派,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虽然融入了欧美文化的一些配乐方法,但是只要是中国人便能理解,因为其中最大的元素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再看看如今,周杰伦、陶哲、王力宏等一批年轻的音乐人,更是认识到了歌曲民族性的重要,即时是一些说唱、摇滚之类的形式,内容却还是有民族特征的。 因此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民歌只是一种被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而现在的社会,只有在民族的东西里融入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

素,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音乐也是有强烈时代特征的艺术。 一、流行歌曲:一种新的声乐文化 1.美声、民族与流行声乐的区别 流行歌曲的形态风格极其多样,但音乐形式简单,内容贴近时代和世俗生活,演唱生活化,有着强烈的参与性,应该是大多数流行歌曲都具有的特点。 对歌曲美声、民族、流行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所以同样一首歌曲,配器也大致相同,却可以是不同形态之间游走。比如《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宋小明词),刘欢演唱的版本可划分在流行歌曲里,戴玉强版又成了美声歌曲。其他如多明戈等大歌唱家都曾用美声风格演绎过流行歌曲。 美声歌曲注重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如同歌唱家所穿的礼服,在全世界都有大致相同的样式,有着高度的规范。它追求嗓音的丰美,即便表达痛不欲生,也是一种优美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已经器乐化,对嗓音的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运用混声,音域宽广,声区统一;有高、中、低声部的划分(这是美声唱法最大的个性区别所在);讲究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纯净、富含金属质感,声音丰满,高音通透,低音结实;为了声音融合、远距离传播而

音乐鉴赏民谣

音乐鉴赏民谣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国民谣 概述: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1、民谣的起源 在民谣传播研究中涉及民谣起源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在何群着的《民谣语》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正是这样的一段话被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文学艺术的起源,也认为这是语言的鼻祖。《民谣语》一书中运用分析引论,合理清晰的呈现出“杭育杭育”这个叫道,确为民谣的起源,同时她认为劳动与民谣的产生有很大关系。 2、民谣的界定 有学者把民谣定义为“歌谣”、“顺口溜”、或是“民谚”;“牢骚语”。古书上说:“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合曲曰歌”。可见,谣是一种没有配曲更不用乐器伴奏的供人们随口说唱或吟诵的语言形式。它与民歌,民谚,俚语之间是存在区别的。吕肖奂在搜集整理考察了大量古代民谣之后,首次将民谣从民歌、谚语中剥离出来。上述民谣的定义引用得比较广泛,也比较具有权威性。 3、民谣的分类 按照民谣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类: (1)时政民谣,又名政治民谣,诉说的是中国历代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变革,或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或揭露历史社会的黑暗政治,抨击腐败现象,或是谴责历代昏君奸佞,或是颂扬历代圣者先贤,仁人志士,或是赞美和平,进步,文明等,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政治

湘西的歌

湘西伢儿的歌 授课年级:四年级 执教者: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小李密 教学目标: 1、欣赏湘西民间音乐,激发学生对湘西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2、能自信地用湘西方言唱土家族民歌《》,从中体验用方言 学唱民歌的乐趣。 3、能积极地参与《》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教学设想: 湘西是歌舞的海洋,打击乐的世界。浩如烟海、独特优美的民间音乐舞蹈绚丽多彩,灿若星辰,赏心悦目,且源远流长。为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传承湘西民间音乐与歌舞,展现极其丰富的湘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得到别开生面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这是我们设计这课的目的。在学习《湘西伢儿的歌》这课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湘西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感受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再通过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并参与表演,体验土家人欢歌劲舞的火热情景,从中理解探究、互动、合作教学理念的真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目的。 重点: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 难点:分小组学习原生态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舞步,舂碓的基本动作,

围着碓坑欢乐歌舞的场景。 教学准备:钢琴、自制的土家族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6分钟) 1、师生伴随着浓郁的土家族音乐《调年酒歌》,欢快地跳着摆手 舞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 学生:―――― 老师:用土家语、普通话向同学们问好,用苗语、普通话向与会教师问好。 学生:向老师问好。 3、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我的家乡湘西。在坐的 有谁去过湘西?是否能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湘西呢? 学生:――――(师表扬) 4、出示课题《湘西伢儿的歌》(课件一) 5、简介湘西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课件二) 老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地道,(今天我们就学习《湘西伢儿的歌》。)咱们湘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湖南省地图),一共有八个县市, 最南边的是苗族聚集的凤凰县,最北边的是土家族聚集的龙山 县(湘西地图)。咱们湘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呀山美、 水美、人更美,今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呢(湘西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乌江缩影古思

达斡尔族民歌与黑龙江流域其它民歌之比较

摘要:达斡尔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题材为人们书写了一幅有声的历史画卷,并真实地记载了迭斡尔族发展历史、民族风俗,再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心声。本文从达斡尔族概况、民歌的特点、达斡尔族民歌与黑龙江流域各族民歌体裁的异同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迭斡尔族民歌与黑龙江流域其它民歌体裁的异同。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歌题材;民歌比较 本文是2009年度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达斡尔族歌曲的创作与研究》论文,课题编号090041 一、达斡尔族概况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我国历史文献中曾出现过几种不同音译的名称,如打虎儿、达呼尔、达瑚里、打呼里、达乌尔等等。“达斡尔”意为“开拓者”,是契丹族的后裔。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明,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人。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目前己搜集到的用满文拼写的达斡尔语手抄本中,有清代达斡尔文人阿拉布丹的《四季歌》《蝴蝶花的荷包》《戒酒歌》等数十篇优秀作品。叙事诗和民间歌舞真实地反映了达斡尔族的生产和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由于达斡尔族多居住在祖国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还有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演变,从而形成了他们社会和文化多元的特征。达斡尔族文化体现了农、牧、渔、猎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都表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上。其中宗教习俗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达斡尔族大部分人信仰萨满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喇嘛教。达斡尔族崇拜自然界,每年阳历五月都要屯众宰杀猪或牛以祭拜天、地、山、川等诸神。达斡尔家庭都有一个专司祭祀的萨满,除祈祷、祭鄂博外,还以巫术治病,届时要宰杀牛、羊,奉送如奶皮、奶油及各种糕点等食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种祭祀活动已不多见。 达斡尔族民间美术、剪纸、刺绣、玩具等,是妇女们的手工艺品,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世代相传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传统的曲棍球运动盛行,该地区享有“曲棍球之乡”的声誉。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达斡尔族民歌体现了达斡尔族各种民俗习惯,一些民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反映这些民俗的民歌还依然在达斡尔族民间中流传。如祭祀活动中的“雅德根”歌曲,哄孩子睡觉的摇篮曲,以及游戏活动中的游戏歌等等。 达斡尔族知识的传授主要依赖于口头,民歌也是如此。因其易于流传,而成为民间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民歌主要出现在“哈库麦勒”中。 达斡尔族民歌基本上使用五声音阶的宫、羽、商、徵4种调式。大部分具有短小精悍,句逗分明,结构方整等特点,一段多为4旬,其中两句构成的民歌常常重复下旬,并且重复语句中多用衬词,演唱时普遍习用慢颤音。特别是在乐句末尾的长音上,颤音由慢起而不断加快,曲调的收束常用下滑音。口弦、抓鼓、腰铃、四胡、三弦等乐器都是达斡尔族常用的民间乐器。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达斡尔人称山歌为“扎恩达勒”,是指通常在野外生产劳动休息或赶

年湘西州中考艺术试题卷

2018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艺术试题卷 姓名: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在试题卷、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答题完成后,请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收回。 4.本卷共三大题,满分为40分。音乐、美术同堂考试,两科时量共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题为音乐,21-40题为美术,每小题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是八分音符的是 2.《保卫黄河》的曲作者是 A.聂耳B.郑律成C.洗星海D.贺绿汀 3.在五线谱中第二线唱“5”,下加一线唱 A.3B.2C.4D.1 4.《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 A.陕西歌民B.青海歌民C.云南歌民D.贵州歌民 5.《春节序曲》的曲作者是 A.刘炽B.郑律成C.李焕之D.聂耳 6.《二泉映月》是 A.古筝曲B.琵琶曲C.笛子曲D.二胡曲 7.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 A.强、次强、弱B.强、弱、次强C.强、弱、弱D.强、弱、强 8.下列选项是德国作曲家的是 A.莫扎特B.比才C.柴可夫斯基D.贝多芬 9.有“音乐神童”之称的是 A.舒曼B.圣一桑C.莫扎特D.格里格 10.下列不是西洋乐器的是 A.小提琴B.古筝C.长笛D.小号 11.“秦腔”又称陕西梆子,主要伴奏乐器是 A.板胡B.三弦C.琵琶D.锣 12.全班同学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歌曲形式是 A.对唱B.齐唱C.合唱D.重唱 13.下列属于吹管乐器的是

A.笛子B.古筝C.定音鼓D.小板 14.下列属于铜管乐器的是 A.钢琴B.小提琴C.大号D.电子琴 15.下列不属于人声分类的是 A.男声B.女声C.美声D.童声 16.下列力度记号表示中强的是 A.mpB.fC.mfD.ff 17.C大调音阶的基本音级有 A.5个B.7个C.6个D.8个 18.下列属于拉弦乐器的是 A.京胡B.唢呐C.笛子D.锣 19.下列属于民歌体裁的是 A.山歌B.颂歌C.进行曲D.抒情歌曲 20.下列是歌唱家的是 A.徐沛东B.刘炽C.宋祖英D.孟卫东 21.彩虹是红、橙、黄、绿、()、蓝、紫七色组成 A.白B.青C.粉D.黑 22.图案表现技法的元素是 A.刻、画、裱B.画、剪、贴C.点、线、画D.都不是 23.《向日葵》的作者凡·高是()人 A.荷兰B.美国C.中国D.英国 24.色彩的三要素指的是明度、纯度、() A.灰度B.色相C.暗度D.亮度 25.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最早的画在()上的绘画 A.纸B.丝C.竹D.皮 26.书法结构的基本原则是 A.飞扬B.不对称C.通透D.平稳 27.中国画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是 A.梅、兰、竹、菊B.梅、竹、桃、菊 C.兰、荷、梅、菊D.梅、兰、松、菊 28.《狼牙山五壮士》是一幅()作品 A.油画B.板画C.水粉画D.水彩画 29.“三大面、五大调”是()的表现手法 A.国画B.速写C.素描D.油画 30.印象派是根据一幅油画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这幅画的作者是

恩施民俗

恩施民俗 傩戏 傩戏,是主要流行于鹤峰全县及与之毗邻的恩施市红土、三岔一带,是当地群众藉以酬神还愿时演唱的戏,故称“傩愿戏”。其流传历史较古老,距今已有7代传人300多年历史。 傩戏演出班子称坛,班主称掌堂师,因表现形式是以祭祀仪式为载体,以酬神还愿为目的的表演,故表现剧目多是与所谓“天地水火”神相关联的历史故事或传奇故事。如《孟姜女寻夫》、《柳毅传书》等。其中,以孟姜女的故事最多,有“孟姜女不到不勾愿”之说,孟姜女也即成了傩戏中美丽的神灵。 傩戏音乐主要由正腔和小调两大类组成,有平调、怨调、神仙调等。正腔类唱腔粗犷朴实,小调类欢快流畅,民歌风味浓。演唱形式为锣鼓伴奏、人声接腔,音乐气氛十分热烈。 傩戏发展到近现代,用以酬神还愿的渐次稀少,而代之以傩戏剧团(业余)形式出现并参加舞台表演。音乐伴奏上加进了胡琴,演员上也出现女演员登台,傩戏逐步步入舞台化,因而也为现代观众乐于接受和喜爱。 哭嫁 女儿出嫁之前哭嫁,是恩施州土家族古老而独特的婚俗,因其哭嫁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故称之为“哭嫁歌”。 土家女儿从开始懂事之时起,就跟随母亲和祖母学唱“哭嫁歌”,有时在闺房中由母亲教唱,有时在火炉旁由祖母带唱。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孩儿们渐渐长大,“哭嫁歌”越唱越多,少则会唱百余首,多则会唱数百首,聪明的女孩还会自编自唱。为了在出嫁时“哭嫁歌”唱得多而且好听,女孩们平日里在山中砍柴、田间劳动、井里担水、溪边戏水、草场放牛时,都不断地练唱“哭嫁歌”,缠绵的歌声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声在山川中久久回荡,使人着迷。 女孩长大后,在出嫁前数日,半日甚至一月前开始哭嫁,或独自一人哭诉,或亲人围坐陪哭,有哭祖先、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的,有哭家乡、哭朋友的。其哭声时而低沉,时而悲切,时而高昂,时而欢欣。所唱“哭嫁歌”的歌词多是长短句,也有五言、七言句子的。如:“一更里哟哭悲声,爹娘为儿操碎心,小来愁的长不大,长大又愁定终生。二更里哟哭伤声,哥哥为妹费了神,孝敬父母抚弟妹,火把照路后人行。三更里哟哭泪声,小妹人乖靠姐引,吃个粑粑分两半,姐妹情深难离分。”又如:“我的爹,我的娘,你的不肖女儿,象香炉脚下的一堆纸灰,大风一吹纷纷起;象山上的鸟儿,长大离娘飞,一无歇枝,二无窝归,今日飞去何日回。”再如:“悖时媒婆娘,象根拄路棒,拄着过河去,甩在河坎上。”等。 出门前夜是哭嫁的高潮,从山寨里推出九个漂亮聪明的姑娘与即将出嫁的姑娘陪哭,称“陪十姊妹”。陪哭开始,一个姑娘领头唱起五句子开台歌:“石榴开花叶儿翠,当堂坐的十姊妹,大家劝我起歌头,开个口儿带姊妹。”接下来便正式陪哭,有独唱、对唱的,还有轮唱、伴唱、合唱的,简直象一场色彩缤纷的赛歌会。所唱的“哭嫁歌”主要有“十劝姐”、“闹五更”、“双逗趣”、“探姐歌”、“劝嫁歌”、“出嫁歌”。歌词多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的。如:“一劝姐,孝双亲,人人都是父母生,姐姐耶,养儿要报父母恩。怀胎十月才临盆,娘奔死来儿奔生。二劝姐,要勤快,吃穿要靠劳动来,姐姐耶,人勤地勤家生财。一个早工打捆柴,

土家歌曲《乃哟乃》教学设计

土家歌曲《乃哟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进一步了解土家文化,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过程与方法 1、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2、了解土家风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土家文化,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2、难点:歌词难记 三、教材分析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歌词中“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乃哟嗬”等衬词表达了热闹的场面和快乐的气氛。这首儿歌全曲由“do mi sol”三个音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四、导入新课

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这只“大公鸡”代表哪儿吗?(中国)那老师有几道问题想考考你们: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哪个民族人数最多?(汉族)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师总结:对了,我们55个少数民族中间的一个,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土家族。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北一带(指地图),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排起队伍,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向土家族出发!(随《乃哟乃》音乐做律动。) 五、新课教授 (一)、节奏练习 导语:土家族到了!咦?怎么没人来迎接我们呢?让我来看看!原来是土家族传说中的小歌仙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不过这可难不倒我们,对吗?谁来帮老师解开这条节奏密码呢? 1、节奏条:xx x | xx x | xx xx | xx x ‖1、先找学生试拍,教师纠正。 2、集体拍、分组拍(1、3小节一组,2、4小节一组)。 3、拍电报游戏:将学生分成组,按顺序每组拍一小节,依次类推。师:同学们拍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出密码,去拜访土家族吧!(二)、播放:土家族的风俗文化相关图片 1、图片内容:土家族的服饰、吊角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比较

第16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6 No.7 2007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 ul . 2007 159 文章编号:1008-8717(2007)07-0159-02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比较 李 蕴 (牡丹江大学艺术系,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对其传统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类歌曲、民间歌舞中的歌曲、民间说唱中的歌曲、“萨满”祭祀歌曲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民歌;山歌小调;民间歌舞;民间说唱 中图分类号:T642.2 文献标识码:A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在这里生活着古老民族三大体系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保卫了祖国的边疆,同时在民族的交流融合中也各自创立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现将这三个民族的传统民歌按其体裁形式进行说明比较。以便我们了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及特征,为繁荣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山歌小调类民间歌曲 山歌小调类歌曲在各自的民族中的称谓有所不同,如赫哲族把此类民间歌曲叫做“嫁令阔”,是除赫哲族民间歌曲以外所有民歌的泛称,占有赫哲族民歌的绝大部分,其曲调优美、抒情、流畅,歌词多即兴填词,较少固定。其音节形式多为五声音阶,其中“宫”“徵”调式最多,“羽”调式次之,“商”“角”调式较少。曲调的结构较为简单,节拍多为4/4,5/4,6/8,3/4,自由节拍歌曲几乎没有。“嫁令阔”的特性衬词即“赫尼娜”“啊啷赫尼娜”等的使用,既可以用于开头,又可以用于结尾,凸现赫哲族民间歌曲的民族特色。如我们所熟知的《乌苏里船歌》就是如此。 山歌小调类的民间歌曲在鄂伦春族称谓是“柬达仁”,这种体裁在鄂伦春族当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描绘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描写社会史实、生产生活、婚俗礼仪、民间故事等等。反映鄂伦春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游猎生活和独特的婚俗礼仪等都可以在“柬达仁”歌曲中找到。“柬达仁”的音阶形式也多为五声音阶,其中“羽”“宫” 调式最多,“徵”调次之,“商”“角”调较少。与赫哲族的调式极其相似。鄂伦春族传统生活是以渔猎、采集为主 要的生活方式,由于生活环境和习俗等原因形成了鄂伦春人豪爽、刚劲的性格,所以其民歌节奏以明快、乐观、刚劲较有规律的二拍、三拍节奏居多,与劳动生活相谐和,但和赫哲族比有抒情的散板节奏的应用。在鄂伦春语特性衬词“呢呀那耶”“呀斯纳耶”等应用下更显示出鄂伦春族民间歌曲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达斡尔族此类歌曲叫做“扎恩达勒”,通常是在田间劳作、草原放牧、伐木放排、骑马起车时唱的歌曲,其曲调悠长、粗犷、奔放。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类型,无词的是一种以衬词“讷咿呀”“呢咿呀”这种无实际意义的词即兴演唱,节奏变化较大,用以抒发其内心的情感或是对大自然的赞美等。有词的是在无词的基础上,填上具有具体内容的歌词,但词的变化性很大,同一曲调配以多种歌词的现象较为普遍。其音节形式为五声音阶,其中“宫”“羽”“徵”调较多,“商”调次之,“角”调式较少。曲式结构一样较为简单,大都具有明显的句逗结构方整,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节奏鲜明、节拍严整以二拍、四拍、六拍为多,在某些长音处有自由处理,没有像蒙古长调那样的自由拍。 二、民间歌舞中的歌曲 赫哲族的民间歌舞叫“哈康布力”,其中的歌唱部分被称为“哈康布力”歌曲。哈康布力即天鹅舞,是关于赫哲族民间的一个美丽传说,叙述了善良的贫家女“莎丽芳德”为了坚贞的爱情抗婚投江自尽,死后变成了一只洁白的天鹅,若干年后十分怀念家乡的父母和家乡的故土,每年春天飞回家乡一次。家乡的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编了“天鹅歌舞”欢迎天鹅姑娘的故事。虽是一个传说,但却说明赫哲族有过这样一种歌舞形式。但遗憾的是这种歌舞表演形式却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下面是 收稿日期:2007-03-10

恩施州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恩施州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恩施州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2-05-05 11:06:00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中小】评论:0条迈入“十二五”时期,两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开通所带来的后续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全州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州县两小时交通圈逐渐形成,国家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及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武陵山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相继开始建设。未来5年,既是恩施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凸显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困难挑战也前所未有。能否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使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是摆在全州380万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考验。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是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入围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素有“中国硒都”、“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等美誉。建州2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下,在历届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恩施州实现了由封闭走向开

放、由贫穷走向温饱并逐步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同时又受交通、地理等先天条件的制约,我州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与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武陵山周边地区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大多数也仅处于中间位次。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程度不高、发展的基础不牢、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历史欠账较多、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程度不够深、发展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转移承载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 一、我州现阶段所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 (一)交通大发展机遇。我州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长时间没有高速路和铁路,2.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近400万群众的出行主要靠318和209国道,山高路陡,出行极为不便,在很大程度阻碍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近年,在上级各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落户我州并相继贯通,制约我州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被彻底打破。同时,州委、州政府也深知,支撑恩施跨越式发展,恩施还需要修更多的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需要更快捷的农村公路网和连接核心景区的交通圈。现如今,恩施大地上宜巴高速公路巴东段、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建设正酣,利万、恩建高速公路如期开工。全州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11公里,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主战场。在建和开工的州级

越南语民歌

Ca “rao” zan zan Có khuy?t thì ph?i có khuy ??i còn c?ng qu? thì còn quan tham! - Cóc kêu trong b?i tre xanh Trách ?ng tham nh?ng ??p nhanh “c?a chùa”! - ???ng v? nhà Chef quanh quanh Nhà s?p ??p t?a nh? tranh ho??? Ai v? nhà s?p thì v? V? kh?ng quà cáp s?p x? chó ra! - Chim kêu m?i sáng trên non ?ánh cho tham nh?ng kh?ng còn cái r?ng ?? ?ánh thì ?ánh cho h?ng ?ánh cho tham nh?ng hàm r?ng kh?ng còn! Yêu anh m?y núi c?ng trèo M?y s?ng c?ng l?i th?y anh nghèo... l?i th?i Rau t?m n?u v?i ru?t b?u Ch?ng chan v? húp l?c ??u chê tanh Ta v? ta t?m ao ta Dù trong dù ??c v?n là cái ao Bình t?nh t? tin kh?ng cay cú ?m th?m ch?u ??ng tr? thù sau. Má ?i ??ng g? con xa G?con qua úc,Canada ???c r?i C??i ng??i ch? d?i c??i lau C??i h?t h?m tr??c h?m sau l?y gì c??i Lên chùa th?y b?t mu?n tu, V? nhà ngó v?, mu?n xù em ngay *** ?êm n?m ?d??i bóng tr?ng Th??ng cha nh? m? kh?ng b?ng nh? 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