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8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8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第九章力与运动

第十章

第1课时二力平衡(一)

课堂作业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说这两个力相互,简称.

2.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并且作用在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3.悬挂着静止不动的电灯,受到的重力是 4 N,则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N,方向.

4.用50 N的力水平向右拉一重为200 N的物体,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拉力相平衡的力是力,其大小为N,方向.

5.如图所示,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一对力是( )

6.如图所示,在水平课桌上放一本书.下列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

A.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的重力

B.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7.(2008·南通)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D.减速行驶的机车

8.(2008·常州)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木块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

课后作业

9.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为G,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在这三个力中,互为平衡力的是,相互作用的力是.

10.重50 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用5 N的水平力向右推它,但没有推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如果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加到10 N,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1.吊车以2 m/s的速度将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N.若吊车改为4 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拉力的大小是N,方向是.

12.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A.一定是平衡力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

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组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B.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14.(2008·芜湖)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15.一只气球只受到竖直方向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气球( ) A.一定静止B.一定匀速向上运动

C.可能加速向下运动D.可能匀速向右运动

16.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经常转播一些重要的象棋和围棋比赛.在复盘讲解时,棋子被

吸附在竖直放臵的磁性棋盘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此时棋子

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它的重力

B.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它的重力

C.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大于它的重力

D.方向竖直向下,大小大于它的重力

17.重为100 N的小车受到30 N的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在图中画出小车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18.(2008·桂林)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

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

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第2课时二力平衡(二)

课堂作业

1.如图所示,物体A重30 N,用F1等于50 N的力垂直压在墙

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N;物体B重

30 N,受到F2等于20 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

的摩擦力是N.

2.起重机吊着一个物体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拉力分别为F1和F2,比较F1、F2,有F1(>/=/<)F1,这两种状态都是状态.

3.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重500 N的王力同学匀速向上爬时,杆对手的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防止摩擦力太小而滑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4.下面各图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 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5.如图所示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玻璃杯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 )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B.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C.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

6.在一弹簧力计的两端用绳子各挂10 N的重物各处于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零;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③每根绳子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是20 N;④两重物受到的两个重力是平衡的;⑤弹簧测力计受到的两个拉力是平衡的.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②③

7.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杆子B.垂直于杆子

C.竖直向上D沿杆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

8.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课后作业

9.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滑雪板与人总重力的0.02倍,滑雪板与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在水平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N,鹿的拉力大小为N.(g取10 N/kg)

10.如图所示,用6 N的力握住总重为1.5 N的水杯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 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变大/不变/变小).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 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N.

11.(2008〃广州)如图所示,升降机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为50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

B.升降机以1.5 m/s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 N

C.升降机以2 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 N

D.升降机以1 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

12.(2008〃枣庄)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若将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它匀速向上运动,则F为( ) A.mg B.2mg C.0 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力的方向是下图中的( )

14.(2008〃哈尔滨)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用力推箱子没有推动,请画出箱子的受力示意图.

15.小明在预习好平衡力的知识后,动手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他将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重物A、B相连,木块两边的细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桌面平行,如图所示.当木块静止在桌面上时,发现GA>GB,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可以不等.

(1)他得到的结论是否有误?如果存在错误,错在哪里?

(2)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帮他改进实验.

第3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一)

课堂作业

1.一切物体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B.单纯的推理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D.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3.一个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某一时刻同时撤消它所受到的一切外力,则该物体将( )

A.立即停下来B.速度逐渐减小

C.仍保持原来的速度做曲线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以下说法

A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分别滑下三次,在不同材料表面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所示.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大小的;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在面最长,面最短,原因是

(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4)从实验结论并结合推理的科学方法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课后作业

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总保持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7.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假如从某一时刻起,细绳断裂,且小球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小球将( )

A.做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运动C.运动越来越慢D.仍做圆周运动

8.在广场上游玩时,小明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系于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并将玩具小汽车放臵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无风时细绳处于竖直方向,如图,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气球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可能被拉离地面B.氢气球仍处于静止状态

C.小车一定沿地面滑动D.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

9.(2008〃苏州)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设计了探究方案,用相同的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做了两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可得结论:;(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还能得出结论:.10.(2008〃北京)小娅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撤消这个力,物体的运动就会立刻停止.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娅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第4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二)

课堂作业

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

状态的性质,我们将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

2.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当身体突然向右倾斜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上述现象说明.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才具有惯性

4.(2008〃南宁)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

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 )

A.不受到力的作用B.具有惯性

C.没有惯性D.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5.(2008〃苏州)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6.车辆的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 A.系安全带B.保持车距C.限速行驶D.靠右行驶

7.小明同学看到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容易摔倒,他在解释这个现象时用以下四句话说明: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②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要向前运动;③人向车行驶的方向摔倒;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原来与车以相同速度前进.要把这个现象解释清楚,这四句话的合理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8.如图所示,李爷爷的斧头松了,他把斧柄的一端在树墩上撞击几

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仿照上题的合

理顺序用四句话解释清楚)

课后作业

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用惯性的知识分析,这样规定的道理是

,为了避免这类由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伤害,人们在交通行为中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请写出一条:.10.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的水面的状

态分别如图(c)和(d)所示.

由图(a)、(b)或图(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的性质.

11.(2008〃烟台)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斜

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1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13.如图所示,木块A立在小车上,小车与木块间无摩擦,小车与木块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将向前倾斜

B.木块A将向后倾斜

C.木块A将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D.木块A立即静止

14.在军事演习中水平飞行的飞机投下了一枚炸弹(如图所示),请用虚线在图中画出该炸弹在空中运动的大致路径.

15.乘客在公交车上常听到“车辆启动,请您拉好扶手”的语言提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样提醒的道理.

第5课时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堂作业

1.如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是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b)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改变.

2.如图所示,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加速滑下来,是由于它受到力的作用;在水平面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归纳起来,说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弹回;③用力捏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状态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下列各情形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运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C.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D.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5.(2008〃南京)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

A.小明正确B.小华正确C.都正确D.都不正确

6.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

B.物体能保持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7.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 ) 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课后作业

8.用手拿住拴着钢球的绳子,使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手还

必须不断地用力牵引着绳子,此过程中钢球受(平衡/非平衡)力作用,绳子对球的拉力的作用是.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则钢球将做运动.9.机车牵引车厢的力是2×105N,如果列车匀速直线行驶,它受到的阻力(大于/等于/小于)2×105N;如果列车的速度在增大,它受到的阻力(大于/等于/小于)2×105N;如果列车的速度在减小,它受到的阻力(大于/等于/小于)2×105N.10.(2008〃盐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空军奉命执行任务.某空降兵和降落伞总重为800 N.刚跳下时,降落伞未打开,空降兵和降落伞做(加速/减速)运动;当降落伞打开后匀速下落时,空降兵和降落伞所受阻力为N.11.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描述错误的是( )

12.人们常在春节期间燃放双响炮,如图所示,把双响炮用橡皮条系在一根竖直插入地里的竹杆上,悬在半空中,点燃后,双响炮“砰”一声竖直升上高空,“啪”一响而炸裂.关于双响炮第一响后竖直上升的运动情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直做加速运动B.一直做减速运动

C.先加速后减速运动D.一直做匀速运动

13.某同学为了观察一个塑料小球下落的运动情况,他将小球上端连接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如图(a)所示,让小球自由下落,打出的纸带由A到E,如图(b)所示,关于小球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E段小球是匀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等于向上的阻力

B.AC段小球是减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小于向上的阻力

C.CE段小球是匀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等于向上的阻力

D.CE段小球是匀速运动,球和纸带的重力小于向上的阻力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火箭加速升空的力是火箭对空气的强大推力

B.高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牵引力一定大于阻力

C.汽车刹车后还会继续前行是因为受到向前的冲力

D.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第6课时“力与运动”复习

知识梳理

课堂作业

1.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篮球.(不计空气阻力)

2.(2008〃宜昌)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运动.

3.如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

;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

4.(2008〃襄樊)一辆重为1.5×104N的“东风日产”品牌小汽车,当它以60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2000N,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为N;当它停在水平路面上时,它受到的支持力为N.

5.小明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当他站在电梯上从一楼匀速上到二楼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小明受到个力的作用,他的运动状态(改变/不改变).

6.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B.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D.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8.(2008〃广东)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

(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9.在下列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

A.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如图(a) ]

B.汽车启动后加速运动[如图(b)]

C.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如图(c)]

D.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如图(d)]

10.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

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11.(2008〃鸡西)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因为它是静止的,所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因为它受到摩擦力,所以静止在桌面上

12.一个重为G的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降时,若前阶段匀速下降,后阶段下降时速度逐渐减小,空气对其阻力在前阶段中为f1,在后阶段中为f2,则气球在前、后两阶段中的受力情况是( )

A.f1>G,f2>G B.f1=G,f2=G C.f1=G,f2>G D.f1=G,f2

课后作业

13.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向前滑行,这是由于,滑行一段距离后,汽车会停下来,这是因为.14.(2008〃厦门)小宇用50 N的水平力把重15 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不变/变小),木块将做(加速/匀速/减速)运动.15.“旋蛋实验”可以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快速旋转该鸡蛋,用手制动后立即释放,如果鸡蛋又“自动”转起来,那么这个鸡蛋一定是鸡蛋,这是因为。1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一袋重500N的大米静止放到

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

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米袋在滑

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

到的摩擦力大小是N.

1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8.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19.(2008〃南京)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20.(2008〃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1.(2008〃株洲)如图(a)所示,纸带穿过打点针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图(b)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 ) A.F1v2D.F1>F2,v1>v2

22.小刚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图(a)],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b)].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二者都是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二者都是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

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3.(2008〃黄冈)作出吸附在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的棋子所受力的示意图.24.(2008〃昆明)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

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0有关,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钩码若干.

(1)实验中应控制和不变.

(2)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同学的.

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钩码的质量.

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

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第九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2008·天津)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定律没有实际意义

C.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具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牛顿一个人的成果

3.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

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4.惯性有时要利用,有时要防止其危害,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

5.(2008·潍坊)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 )

A.匀速运动B.减速运动C.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

6.下列物体中,正在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人造卫星[如图(a)] B.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如图(b)]

C.自由下落的小球[如图(c)] D.用力推出去的铅球[如图(d)]

7.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导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减小为原来的吉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

8.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9.小刚同学喜欢荡秋千,当他荡到右边最高点时,从手中丢下一枝圆珠笔,圆珠笔将( ) A.竖直下落到最高点的正下方

B.先竖直向上,再竖直下落在最高点的正下方

C.向右下方做曲线运动

D.向左下方做曲线运动

10.一个人用3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重500N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 ) A.小车受到的阻力是500 N B.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30 N

C.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30 N D.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500 N

11.(2008·安徽)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12.(2008·南京二模)如图所示,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A.货物加速上升时一定是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是FG

C.只有当货物静止时是F=G

D.匀速下降时和加速下降时都是F

13.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放在水

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

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以2v的速度向左做匀

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滑轮与

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 )

A.G B.2G C.3G D.4G

14.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图(a)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b)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图(c)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A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5.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16.李老师骑电动车行驶在一段平直的路上,断开电源不刹车,车由于继续前进,最后停下

来就是由于受到力改变运动状态.

17.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象棋评论员讲评棋局时,棋子静止在竖直放臵的磁性棋盘上,棋盘上每一枚棋子受到对平衡力的作用,其中重力与力是一对平衡力.

18.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将向运动,这是由于.最终物体又落回地面,这是因为. 19.一个跳伞运动员,总重为500N.在高空下落时,速度逐渐增大,则此时空气阻力(大于/等于/小于)500N.若跳伞运动员以5m/s速度匀速下落时,空气阻力(大于/等于/小于)500N.若他快要到地面时,调整降落伞,使伞和运动员开始减速,此时空气阻力(大于/等于/小于)500 N.

20.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 N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不变).如图为高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时,驾驶员头部撞碎玻璃的情景,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你的建议是.

21.(2008〃金坛模拟)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的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2.如图所示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 N,当物体B重为2 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当托盘着地后,物体A做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N.

三、作图与实验题(第23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4分,第26题5分,共20分) 23.(2008〃河南) (1)如图(a)所示,一小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便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对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b),物体M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M所受力的示意图.

24.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强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1)在实验中“同样条件”是指同、同、同;

(2)“不同条件”是指;

(3)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

(4)根据此实验现象,可以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25.小丽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观察卡片在什么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

(1)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后,小丽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卡片受到

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不能保持平衡,她这样做

是为了说明不在 上的两个力不平衡.

(2)该实验中,为了说明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也不平衡,小丽可以怎么做?

答:

(3)事实上,小丽的实验并不是十分严谨的,因为小卡片本身还有重力.这对小丽的实验结论 (有/没有)影响,因为 .

26.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

一个2N 的钩码.钩码的运动状态与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1)由①②可知,钩码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钩码重力;

由③⑥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

由④⑤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

(2)一个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可看成先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据(1)中结论可知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是 ( )

A .一直减小,但最后等于体重

B .一直增加,但最后等于体重

C .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等于体重

D .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等于体重

四、解答题(第27、28题各4分,第29题6分,第30题4分,共18分)

27.在公交车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车未停稳,请勿下车”,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地分析其中的道理.

28.(2008〃宁夏)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限速限载的标牌,还有提醒司机“保持车距”的警示标牌,如图所示.

(1)请你说明为什么要保持车距?它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2)请你再举一个利用这一知识的实例.

29.(2008〃南京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1个、4个、9个叠放在一起的相同小纸杯,由不同高度

分别自由落下,当落进竖直墙壁的区域内(砖的厚度相同),

用频闪摄影的方式记录小纸杯的位臵(认为叠放一起纸杯的

体积跟一个纸杯的体积相同).

(1)从图中可以看出,杯子在落到竖直墙壁的区域内做什么

运动?简要说明理由.

(2)从图中可以看出,杯子在落到竖直墙壁的区域内受到的

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什么关系?哪一组杯子受到的空气阻力最

大?

(3)分析此图,可以得出物体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

度的定性关系是什么?

30.(2008〃宁德)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落体运动观

运动是万物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谚语:“对运动的无知,也就是对大自然的无知.”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运动,自古就引人注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即物体越重就一定下落得越快,那么将一个重物体和一个轻物体拴在一起让它们下落,应比它们单独下落得更快.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教学楼上做了以下实验:先后让三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后都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经过多次侧量,得到了下表数据: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方法,他的观点是

.

(2)由上面的实验,选取第次和第次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是错误的.(填实验序号)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第1课时压强(一)

课堂作业

1.物理学中把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于物体表面指向被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

2.请在下列所示的各图中,作出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在实验中,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图中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

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的.

(3)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物理学中,把物体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公式是,单位是.将一张《现代快报》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 Pa,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马戏团里一头重为6×104N的大象,它每只脚掌面积为6×102cm2,当四脚站立不动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N,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

6.如图所示,用100 N的水平力将重9 N的物体A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A与墙壁的接触面

积为1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为N,压强为Pa.

7.如图所示,茶壶的质量是0.2kg,底面积是4×10-3m2,内盛0.6 kg的开水,把它放在面积为0.8

m2水平桌面的中央.试计算:(g取10 N/kg)

(1)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课后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仔细做七年级数学作业本习题,学会洒脱;撒进奋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一) 垂线(1) [知识梳理] 1、直角垂足 2、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课堂作业] 1、D 2、1+2=90 3、在同=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略 5、(1)因为OAOB,OCOD, 所以AOB=COD=90. 所以AOB - COB = COD -COB. 所以AOC= BOD (2)因为AOB=90,BOD- 32,AOE+AOB+BOD= 180, 所以AOE-=58 [课后作业] 6、D 7、B 8、C 9、OEAB

10、70 11、因为OE CD,OFAB, 所以DOE=BOF=90, 所以DOE+BOF= 180, 因为BOD与ACC是对顶角, 所以BOD= AOC= 30. 又因为DOE+BOF=EOF+BOD, 所以EOF=DOE+BOF-BOD= 180-30=150 12、存在OEAB. 理由:因为AOC= 45,所以AOD= 180- ACC=180-45=135. 因为AOD=3DOE,所以135=3DOE.所以DOE=45, 所以EOA=180=AOC-DOE= 90,所以OEAB. 13、由OE平分BOC,可知COE=BOE. 而BOD:BOE=2:3,可设BOD= 2x, 则BOE= COE=3x,由COE+ BOE+ BOD=180, 可得3x+3x+2x-=180.解得x= 22.5, 则BOD=45.所以AOC=BOD= 45.由OFCD,可得COF=90. 所以AOF=COF-AOC=90-45=4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二) 垂线(2) [知识梳理] 1、垂线段 2、垂线段 [课堂作业]1、C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5 B. C. D.以上皆不对 二、填空题 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 三、综合提高题 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 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若+有意义,则=_______. 4.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 A.0 B.1 C.2 D.无数 5.已知a、b为实数,且+2=b+4,求a、b的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A 2.D 3.B 二、1.(a≥0) 2. 3.没有 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1,解答:x=. 2.依题意得:, ∴当x>-且x≠0时,+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 4.B 5.a=5,b=-4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0 C.a<0 D.a=0 二、填空题 1.(-)2=________.

2.已知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2(2)-()2(3)()2(4)(-3)2 (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3)(4)x(x≥0) 3.已知+=0,求x y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 (2)x4-9 3x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1.3 2.非负数 三、1.(1)()2=9 (2)-()2=-3 (3)()2=×6= (4)(-3)2=9×=6 (5)-6 2.(1)5=()2(2)=()2 (3)=()2(4)x=()2(x≥0) 3. x y=34=81 4.(1)x2-2=(x+)(x-) (2)x4-9=(x2+3)(x2-3)=(x2+3)(x+)(x-) (3)略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的值是(). A.0 B. C.4 D.以上都不对 2.a≥0时,、、-,比较它们的结果,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________. 2.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a+(1-a)=1; 乙的解答为:原式=a+=a+(a-1)=2a-1=17.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题(2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题 第1单元 负 数 第1课时 认识负数 课时作业 一、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 1. 某水果店本月盈利5000元,上月亏损2000元 2. 王阿姨收人300元,支出200元 二、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3 -34 4.12 -1 136 0 -248 第2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数 课时作业 一、填一填。 1. 用( )和( )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 直线上表示一7的点在0的( )边,在一12的( )边,在3的( )边。 3. 在直线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 点,A 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 点,B 点表示的数是( )。 4.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出发走了+30 m ,又走了-20 m ,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m 。 二、写出A ,B ,C 所表示的数,并将2 5,-2,4表示在直线上。

课时作业 一、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 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收入200元。() 2. 如果+10分表示提前10分钟到校,那么-5分表示晚5分钟到校。() 3. 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二、选择。 1. 低于正常水位0.16 m记为一0.16 m,高于正常水位0.02 m记为(A )ma A. +0.02 B. -0.02 C. +0.18 D. -0.14 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m,又走了-3m,这时明明在直线上的()处。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3. 在同一条直线上,-12在-18的()边。 A. 左 B. 右 C. 北 D.无法确定 三、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第1课时折扣 课时作业 解决问题。 1. 一件T恤衫原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 2. 有一款手机,原价1000元,按九折出售的价格是多少元? 3. 一辆自行车原价1500元,如果七五折买下,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4. 小佳到超市购物,她看中了一个玩具,如果她用会员卡买,可以享受会员八折优惠,这样可以节约9.6元这个玩具的原价是多少?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 ∠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 【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3.15cm 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AEB≌△CFD,2.3个;△ABC,△ABD,△ACD;∠ADC;∠DAC,∠C;AD,DC;AC∴AE=CF3.15cm,15cm,5cm 4.16或176.AB=BC.理由如下:作AM ⊥l5.如图,答案不唯一,图中点 C1,C2,C3均可2于 M,BN ⊥l3于 N,则△ABM ≌△BCN,得AB=BC6.(1)略(2)CF=15cm7.AP 平分∠BAC.理由如下:由 AP 是中线,得 BP=复习题PC.又AB=AC,AP=AP,得△ABP≌△ACP(SSS).1.50 2.(1)∠4(2)∠3(3)∠1∴∠BAP=∠CAP(第5题) 3.(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2)∠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BCD,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70°,70°(2)100°,40° 2.3,90°,50° 3.略4.(1)90°(2)60°4.∠B=40°,∠C=40°,∠BAD=50°,∠CAD=50° 5.40°或70°5.AB∥CD.理由:如图,由∠1+∠3=180°,得6.BD=CE.理由:由AB=AC,得∠ABC=∠ACB.(第又∵∠3=72°=∠25题) ∠BDC=∠CEB=90°,BC=CB,∴△BDC≌△CEB(AAS).∴

课时作业本数学

勾股定理复习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熟练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反思本单元知识结构的过程,理解和领会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勾股定理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 关键:在应用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中,应首先确定出一个三角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学生准备:做一份本单元的小结,完成课本P86“数学活动”.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在完成勾股定理、勾股逆定理学习,积累一定的基础上,?提升本单元知识. 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采用回顾交流、师生互动、研训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合作学习 【活动方略】 活动设计: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小结,并结合课本P87?的小结进行反思,教师巡视,并且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复习轨道.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时可借助投影仪,要求学生上台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问题探究1】(投影显示)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小明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小明头顶5000米,问:飞机飞行了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 右图,图中△ABC?中的∠C=90°,AC=4000米,AB=5000米, ?要求出飞机这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时 间里飞行的路程,也就是图中的BC长,在这个问题中,?斜 边和一直角边是已知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计 算出BC的长.(3000千米)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请两位学 生上台演示,然后讲评.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知识梳理] 1、平行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课堂作业] 1、D 2、D 3、108° 4、∵AB⊥BC,EF⊥BC, ∴AB//EF(垂直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又∵∠1=∠2,∴∠EF//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宜线也互相平行) 5、直线BF与DC平行理由: ∵ BF、DG分别平分∠ABD、∠CDE, ∴ ∠FBE=1/2∠ABD,∠GDE=1/2∠CDE. 又∵ ∠ABD=∠CDE,∴∠FBE=∠GDE. ∴BF//D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课后作业] 6、D 7、C 8、115° 9、68° 10、 AB与CD平行

∵ BE平分∠ABD,DE平分∠CDB, ∴∠ABD-=2∠1,∠CDB=2∠2、 ∴∠ABD+∠CDB=2∠1+2∠2=2(∠1+∠2) ∴∠1与∠2互余,∴∠1+∠2= 90°, ∴∠ABD+∠CDB=2×90°=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合理理由:过点E作∠AEC的平分线EF, 则∠AEF=∠CEF.又∵ ∠AEC=120°, ∴ ∠AEF=∠CEF= 60°∴∠BAE= 120° ∴∠AEF+ ∠BAE=60°+120°=180°. ∵ 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理可得EF//CD. ∴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1)当a=15°时,图②中的AB'//CD理由: 因为∠B'AC'=45°,所以∠B'AC=∠B'AC' =∠α=30°.又因为∠C=30°,所以∠B'AC=∠C.所以AB' //CD. (2)当α=45°时,B'C'//AD 当α=150°时,AC'//CD

八年级数学下册 计算题专项训练 课时作业本 苏科版

计算专项训练 一、不等式(组)计算 1、 8223-<+x x 2、x x 4923+≥- 3、)1(5)32(2+<+x x 4、3 1 222+≥+x x 5、223125+<-+x x 6、12 1 5312≤+--x x 7、?????+>-<-.3342,121 x x x x 8、??????>-<-32 2,352x x x x 9、532(1)31 4(2) 2 x x x -≥?? ?-

11、不等式组? ??+>+<+1, 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方程组? ??-=++=+②① m y x m y x 12,312的解满足x +y <0,求m 的取值范围. 13、关于x 的不等式组? ??->-≥-123, 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a 的取值范围. 二、分式的加减乘除计算 1、32b a - 32a a 2、x x y ++y y x + 3、32ab +214a 4、21a -+21 (1)a - 5、2129m -+23m -+23 m + 6、222x x x +--2144x x x --+ 7、21 x x --x-1 8、先化简,再求值:3a a --263a a a +-+3a ,其中a =32 .

9、423 223423b a d c cd a b ? 10、m m m m m --?-+-32 4 962 2 11、22222x y x xy x y x y -+÷++ 12、2544 ()()()m n mn n m -?-÷- 13、)2(216322b a a bc a b -?÷ 14、3 592533522+?-÷-x x x x x 15、 三、分式方程 1、 2、

七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苏教版) 1、 =-0.5 =2 2、略 3、略 4、-1.50062×10^4 5、-0.00203 6、-1/(1+2a) -3/(2ab 2(x-y) 7、<-2.5 8、扩大5倍 选择题 ABC 12、 (1)=b/(a+b) (2)=3/(x-1) (3)=【(x-y)2/xy】× 【xy/(x+y)2】 = (x 2-2xy+y 2)/(x 2+2xy+y 2) (4)=(32x^7)/(9 y^3) 13、 x-12=2x+1 x=1 14、(1) x带入原式= (-2/5 – 2k)/-6/5k = 8/5 k=-5 (2)原式=x 2/(x 2+x) 当x=-1/2时,原式=-1 15、原式的倒数=3(x 2+1/x 2-1)=-9/4 16、原式=(a+ab+abc)÷(a+ab+abc)=1 17、设小李x,小王x+2。 60/(x+2)=48/x x=8 x+2=10 1、(1)右 4 下 5 下 5 右 4 点A′ 点B′ ∠C′ 线段B′C′ (2)相同距离

(3)相等相等相等 (4)形状 (5)距离 (6)略 2、图自己画啊 (1)一个定点这个定点 (2) 旋转中心相等相等相等 (3)大小形状 (4)略 3、图自己画 (1)180° 另一个图形两个图形这点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交点 (2)初始旋转中心旋转角0°<α<360° (3)180° 初始图形对称中心 (4)略 4、图自己画 (1)成轴对称直线 (2)相等相等相同不变 (3)两对对应点中点的垂线 (4)相互重合轴对称图形直线 (5)过圆心的直线无数边中点的中垂线 3 4 2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 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 ∠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 ∠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题全套

第1单元 负 数 第1课时 认识负数 课时作业 一、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 1. 某水果店本月盈利5000元,上月亏损2000元 2. 王阿姨收人300元,支出200元 二、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3 -34 4.12 -1 136 0 -248 第2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数 课时作业 一、填一填。 1. 用( )和( )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 直线上表示一7的点在0的( )边,在一12的( )边,在3的( )边。 3. 在直线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 点,A 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 点,B 点表示的数是( )。 4.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出发走了+30 m ,又走了-20 m ,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m 。 二、写出A ,B ,C 所表示的数,并将2 5,-2,4表示在直线上。

第3课时练习课 课时作业 一、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 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收入200元。() 2. 如果+10分表示提前10分钟到校,那么-5分表示晚5分钟到校。() 3. 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二、选择。 1. 低于正常水位0.16 m记为一0.16 m,高于正常水位0.02 m记为(A )ma A. +0.02 B. -0.02 C. +0.18 D. -0.14 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m,又走了-3m,这时明明在直线上的()处。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3. 在同一条直线上,-12在-18的()边。 A. 左 B. 右 C. 北 D.无法确定 三、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答案

一、学海探秘。(20分。每小题2分。) 1、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小数写作(),读作()。 2、9.954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4、已知小明在小红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那么小红在小明()偏()()度的方向上。 5、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30米=()千米10元3角4分=()元 3500千克=()吨8.04吨=( )吨( )千克 6、在〇里填上“>”、“<”或“=”。 5.072 〇5.27 5.8 〇5.800 2.06米○3.1米 6.007○6.07 7、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5.301 5.103 5.3 5.13 ( ) <( ) <( ) <( ) 。 8、在一个三角形中,∠1=72°,∠2=48°,∠3=();在一个等腰三角 形中,一个底角是36°,顶角是()。 9、游行队伍中的红旗方阵,横、竖每行都是10个旗手,它的最外围有()个旗手。 10把一根钢条锯成两段要用3分钟,如果锯成10段需要()分钟。 二、火眼金睛。对的在()里打“√”,错的打“ ×”。(5分) 1、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73和0.730的计数单位不同。() 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小数都小于整数。()

5、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三、慧眼识珠。把答案的番号填在()里。(5分) 1、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二位,这个小数()。 ①大小不变②扩大10倍③缩小10倍④扩大1000倍 2、98×101=98×100+98×1=9898,这是根据乘法()进行简便运算的。 ①分配律②交换律③结合律 3、下图中最有稳定性的图形是( )。 ①②③4、 4、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①2厘米、16厘米、17厘米②3厘米、8厘米、5厘米 ③5米、7米、9米 5、0.1和0.9之间有()个小数。 ①. 7 ②8 . ③9 ④.无数 四、神机妙算(36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0.35+0.45= 150×6= 0.72-0.28= 0.57+0.9= 3.8+0.12= 0.6-0.37= 10-0.09= 5÷1000= 0.5×100= 322-99 = 101×87= 1-0.01= 36×25= 10-6.5+3.5= 0′735?735= 15′3?15′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5分) 3.906+0.66 28.56-1 4.76 3、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 1.29+3.7+0.71+6.3 528×78+472×78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与∠GAD,∠B与∠DCF,∠D与∠HAB,∠D与∠ECB;内错角有∠B与∠BCE,∠B与∠HAB,∠D与∠GAD,∠D与∠DCF;同旁内角有 ∠B与∠DAB,∠B与∠DCB,∠D与∠DAB,∠D与∠D 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12∠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 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 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与CD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 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 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 7.略 【1.3(1)】1.D2.∠1=70°,∠2=70°,∠ 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课时作业

9.2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不等式1342->+x x 的解集是( ) A .5>x B .3>x C .5-x 的解集是3->x D .不等式10,d c =,则bd ac >;②若bc ac >,则b a >;③若b a >, 则22bc ac >;④若22bc ac >,则b a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不等式1)4(>-x a 的解集为41-a C .4+y 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m B .4-≥m C .4-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有序数对 知识梳理] 1、顺序 a,b 2、不同 [课堂作业] 1、A 2、B 3、A 4、5,6 10排 12号 5、-5,3 向西走2米,再向南走6米 6、图略得到的图形像一面旗 [课后作业] 7、C 8、B 9、2,1 4,2体育图书馆 10、-201,1/100 11、共有6种走法,分别是2,4→2,2→4,2; 2,4→2,3→3,3→3,2→4,2; 2,4→2,3→4,3→4,2; 2,4→3,4→3,2→4,2; 2,4→3,4→3,3→4,3→4,2; 2,4→4,4→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知识梳理] 1、垂直重合 x轴横轴向右 y轴纵轴向上原点 2、横坐标纵坐标 横坐标纵坐标 a,b 3、1纵横 0,0 2-,+ -,- +,- [课堂作业] 1、B 2、D 3、 B 4、 D B E、F 5、A3,2 B-3,-2 C0,2 D-3,0 E2,-1 F-2, 1 O0, 0 6、描点略 1A-3,0 2B0,-2 3C4,-4 4D2,3或D2,-3 [课后作业] 7、B 8、C 9、B 10、二一 11、1,0或5,0

12、1A2,1、B-1,-1、C5,-1 2略 3雨伞 13、图略 C-5,-1、D-5,-5或C3,-1、D3,-5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知识梳理] 1、坐标系原点 x轴、y轴 2、单位长度 3、坐标名称 [课堂作业] 1、D 2、C 3、2,1 4、0,200 0,-200 5、答案不唯一,如以学校大门为原点, 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x轴、y轴的正方向, 则可得学校大门0,0,办公楼0,-2,教学楼0,4,操场3,3,生物园-4,4,实验楼-3,7,宿舍3,7 [课后作业] 6、D 7、兽药厂 8 、400,400

八上数学课时作业本精编版

八上数学课时作业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及时消化新授课知识,把握每课时的重难点,才能扎扎实实地夯实双基,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精当的课时练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精心策划编写了《课时作业本》系列丛书,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全新的课时理念。本书作为课时练习类的配套教辅,我们首先注重了课时设置的全面性,即在设置新授课时及练习课时的基础上,增设了期末复习课时,使课时设置与教学进程保持一致;在课时划分方面,我们立足于教学参考书上的一般要求,同时又结合了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确保课时划分与教学实际相适应;每课时的作业编设则尽量与教材及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力求使每一个作业都是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完美诠释和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精准的作业设计。本书每个作业均设有“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两个栏目,每个栏目均立足于把握新授课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题量的设置上尽量与课堂教学及课后巩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每个栏目的功能落到实处;在题型与难易程度方面则确保与教材呈现的相关内容对应,不随意拔高难度;在编设题目时,则遵循原创与经典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其新颖性、适用性,力求使每道题目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3.完整的体例结构。本书不仅设有全面系统的课时作业,在每单元结束时,还配有单元自测卷及期中、期末时的自测卷,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自我提升。书末附设了较为详尽的参考答案.对较难的题目均列出解答过程,或予以必要的提示,以便于学生自查自纠,从而实现了平时练习与阶段性测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学习检测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期望,通过各位特、高级教师的精心编写,通过我们的反复审校,本书能成为同学们平时学习的“良师益友”“善事之器”,使广大师生用得顺心、省心、舒心。但限于时间及水平,本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以便我们再版时修订。 目录: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第2课时轴对称的性质(1) 第3课时轴对称的性质(2) 第4课时设计轴对称图案 第5课时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第6课时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 第7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第8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第9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第10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1) 第11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 第一章单元自测卷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1课时勾股定理(1) 第2课时勾股定理(2) 第3课时神秘的数组 第4课时平方根(1) 第5课时平方根(2)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一、精心选一选(请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A. 第四象限 B. 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 3、化简:a+b-2(a-b)的结果是() A.3b-a B.-a-b C.a+3b D.-a+b 4、如图,△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AE=3cm,△ADC?的周长为9cm,则△ABC的周长是()A.10cm B.12cm C.15cm D.17cm 5、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 –a2+b2 B. –a2-b2 C. a3-3a2+2a D. a2-2ab+b2-1 6、如图所示的扇形图是对某班学生知道父母生日情况的调查,A?表示只知道父亲生日,B表示只知道母亲生日,C表示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D表示都不知道.?若该班有40名学生,则知道母亲生日的人数有()

A.25% B.10 C.22 D.12 7、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A.y=2x2中,x取全体实数B.y= 中,x取x≠-1的实数 C.y= 中,x取x≥2的实数D.y= 中,x取x≥-3的实数8、观察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花纹,其中轴对称图形是()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B.80°或40°C.65°或80°D.50°或80° 10、如图(1)是饮水机的图片,饮水桶中的水由图(2)的位置下降到图(3)的位置 的过程中,如果水减少的体积是y,水位下降的高度是x,那么能够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得分阅卷人 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a2=b3 ,则的值为;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答案

一、填空(32分) 1、截止6月20日,地震已造成69180人遇难,374008人受伤,17406人失踪,请你统计一下,这次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大约是()万人 2、小明家这个月的收入2500元,记作+2500,在购买书籍方面支出200元,记作()元。 3、58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4、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长的(),每段长()米。 5、比2.5千克少20%是()千克,5千克比4千克多()%。 6、3.2:0.24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7、3时20分=()时;1002立方分米=( )立方米。 8、()÷6=6∶()==()% 9、6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0、一张地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是1:6000000。如果某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600千米,图上距离应是()厘米。 11、把4.05、0.4705、41%、25 、0.411从左到右依次按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四位的数是( )。 12、从下面的比中选出两个比组成一个比例是( ) 2:1 2.4:3 : 0.5:0.25 13、成人身高大约是脚长度的7倍,如果一个成人的脚长χ米,那么他的身高是()米。 14、4.3时()4小时30分8.999×99()899.9 π () 3.14 15、一批零件有500个,经检验有10个废品。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16、一个圆柱体木块,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04.8 )平方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立方厘米。 17、一组数据16、13、10、16、10、40、10、50、10、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 位数是(),众数是()。 18、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比例。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8分)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度,其余两个内角度数比是3: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2、甲数的23 等于乙数的15 ,甲数和乙数比较()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本 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含答案)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本 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一、选择题 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9 cm,则其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 A.2㎝ B. 3 cm C.7㎝ D.16 cm 2.以长为13cm、10cm、5c 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S△DEF=2,则S△ABC等于( ) A.16 B.14 C.12 D.10 4.如图,图中共有三角形()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5.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 ) 6.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A.2 B.3 C.6 D.不能确定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 A.21 B.22 C.23 D.24

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形所示,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则点C的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9.如图,A、P是直线m上的任意两个点,B、C是直线n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PC B.△ABC的面积等于△BCP的面积 C.AC=BP D.△ABC的周长等于△BCP的周长 10.已知△ABC的边长分别为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 A.2a B. 2b-2c C.2a+3b D. -2b 二、填空题 11.若三角形三边长为3、2a-1、8,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的两部分之差是3 cm,则它的腰长是 13.如图,D为△ABC的BC边上的任意一点,E为AD的中点,△BEC的面积为5,则△ABC的面积为. 1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9,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15.如图,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个.

数学九上课时作业本

第3课时圆的对称性(1) 知识梳理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它的对称中心。 2.(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 3.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课后作业 1.如图,在⊙O中,AB、CD为弦,且AB=CD,则AC BD(填“>””<”或“=”)。 2.已知⊙O的一条弦AB把圆的周长分成1:4的两部分,则弦AB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 B.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C.在同圆或等圆中,较长的弧所对的弦较长 D.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4.在⊙O中,弦AB等于圆的半径,则它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A.30° B.60° C.75° D.120° 5.如图,△ABC内接于⊙O,点A、B、C把⊙O的周长三等分。 (1)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AOB的度数。 课后作业 6.如图,AB和DE是⊙O的直径,弦AC∥DE。若弦BE=3,则弦CE= 7.如图,小华从一个圆形场地的A点出发,沿着与半径OA夹角为α的方向行走,走到场地边缘B后,再沿着与半径OB夹角为α的方向行走。按照这种方式,小华第五次走到场地边缘时处于弧AB上,此时∠AOE=56°,则α= 。 8.如图,在⊙O中,,则弦AB与2CD的数量关系是() A.AB>2CD B.AB=2CD C.AB<2CD D.AB≤2CD

9.如图,在⊙O 中⌒AB =⌒AC , 若∠B=75°,则∠A 的度数为 ( ) A.15° B.30° C.45° D.60° 10.如图,半圆O 直径AB=10cm ,弦AC =6cm ,AD 平分∠BAC ,则AD 的长为( ) A.cm 54 B. cm 53 C. cm 55 D. cm 4 11.如图,点O 在∠APB 的平分线PN 上,以点O 为圆心的⊙O 分别交直线PN 于点M 、N ,那么⌒AM 与⌒BM 相等吗?并说明理由。 1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交AB 于点M ,且OM=CM ,试确定⌒BD 与⌒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两点,且AC=CD 。 (1)求证:OC ∥BD ; (2)若BC 将四边形OBD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试确定四边形OBDC 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