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机器人设计参考

六足机器人设计参考
六足机器人设计参考

摘要

六足机器人有强大的运动能力,采用类似生物的爬行机构进行运动,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提供给运动学、仿生学原理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本设计中六足机器人系统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六足昆虫的机械结构,通过控制18个舵机,采用三角步态和定点转弯等步态,实现六足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系统使用

RF24L01射频模块进行遥控。为提高响应速度和动作连贯性,六足机器人的驱动芯片采用ARM Cortex M4芯片,基于μC/OS-II操作系统,遥控器部分采用ARM9处理器S3C2440,基于Linux系统。通过建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模型,运用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对机器人进行分析,验证机器人步态的可靠性。

关键字:六足机器人,Linux,ARM,NRF24L01,运动学

Abstract

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 has a strong ability of movement, the use of similar creatures crawling mechanism movement,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can be provided to the kinematics, the principle of bionics research provides powerful tool. Six feet in the design of this robot system based on bionics principle,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six-legged insect, through 18 steering gear control, use the gait, such as triangle gait and turning point to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six-legged robot. Remote control system use RF24L01 rf modul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and motion consistency, six-legged robot driver chip USES the ARM architecture (M4 chip, based on mu C/OS - II operation system, remote control part adopts ARM9 processor

S3C2440, based on Linux system. By establishing a six-legged robot motion model, using forward kinematics and invers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robot,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obot gait.

KEYWORD: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Linux,ARM,NRF24L01;Kinematics

目录

1. 绪论

2. 六足机器人的硬件搭建

3. 操作系统的搭建

4. 六足机器人的步态分析与实现

5. 总结与展望

1. 绪论

1.1 多足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目前,用于在人类不宜、不便或不能进入的地域进行独立探测的机器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由轮子驱动的轮行机器人,另一种是基于仿生学的步行机器人。轮行机器人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未知的复杂自然地形,其适应能力很差,而步行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自然地形中较为容易的完成探测任务。因此多足步行机器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军事侦察、矿山开采、核能工业、星球探测、消防及营救、建筑业等领域。在步行机器人中,多足机器人是最容易实现稳定行走的。在众多步行机器人中,模仿昆虫以及其他节肢动物们的肢体结构和运动控制策略而创造出的六足机器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六足机器人与两足和四足步行机器人相比,具有控制结构相对简单、行走平稳、肢体冗余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六足机器人更能胜任野外侦查、水下搜寻以及太空探测等对独立性、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国内外对六足机器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在已有70多种六足机器人问世,由于六足仿生机器人多工作在非结构化、不确定的环境内,人们希望其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并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同时六足仿生机器人肢体较多,运动过程中需要实现各肢体之间的协调工作,如何方便可靠的实现这种协调,也是六足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研究的一个热点。

1.2 多足机器人的机构类型

一般来说,腿的构造形式可分为昆虫类和哺乳动物类两种不同形式。昆虫类生物其腿的数目较多,一般在四足以上;其腿分布于身体的两侧,身体重心低,稳定性好,且运动灵活,但过低的重心不利于昆虫的越障能力;喃乳动物的行走腿则通常为两足或四足,且腿多分布于身体下方,重心高,便于快速奔跑和越

障,但在转向等需要灵活性的场合不如昆虫类有优势。无论是昆虫类亦或哺乳动物类的腿的构造方式,在机器人机构中的具体实现形式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2.1 单连杆式

出于简易灵活、价格低廉的角度考虑,一些功能单一、以娱乐性为主机器人的六条腿采用单连杆机构设计,并以较少的自由度实现了基本的步行功能,减少了执行电机,简化了设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爬虫玩具,如图所示为常见的单杆式腿结构的机器人。但是,过于简单的腿部结构以及较少的自由度导致此类机器人难以完成复杂的动作,实用性较差。不过这类机器人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完成倒退、转弯等功能,只是无法实现精确定位。

1.2.2 关节式

出于简易灵活、价格低廉的角度考虑,一些功能单一、以娱乐性为主机器人的六条腿采用单连杆机构设计,并以较少的自由度实现了基本的步行功能,减少了执行电机,简化了设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爬虫玩具,如图2一1所示为常见的单杆式腿结构的机器人。但是,过于简单的腿部结构以及较少的自由度导致此类机器人难以完成复杂的动作,实用性较差。不过这类机器人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完成倒退、转弯等功能,只是无法实现精确定位。

1.3 多足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通俗地说,步态是行走系统抬腿和放腿的顺序。从1899年Muybridge用连续摄影法研究动物的行走开始,人们对步行行走机构的步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关于步态研究的重要成果不断涌现。下面介绍的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多足机构行走方式。

1.3.1 三角步态

三角步态也称交替三角步态,是“六足纲”昆虫最常使用的一种步态,也被誉为最快速有效的静态稳定步态。大部分六足机器人都是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使用这一步态。昆虫三角步态的移动模式较简单,非常适合步行架构的机器人的直线行走,行进速度也比较快。本论文也采用这种步态实现机器人的直线行走,该步态的具体方式将会在后文中具体给出。

1.3.2 跟导步态

通常,三角步态的研究通常都局限在平坦地面,并且假设对于不平地面也是合理的。然而随着1974年Sun首先提出了跟导步态的概念,并于1983年由Tsai 成功地把这种步态应用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电动六足机器人中,这些为跟导步态的研究和发展,为提高机器人在不平地面上的行走速度奠定了基础。

对于六足机器人来说,跟导步态的重点是选择前两足下一步的落点,而一对中足和一对后足的下一步落点由当前前足和中足的立足点决定。跟导步态每次只需要选择前两足的立足点,因而具有控制简单,稳定性较好,越沟能力强等特点,所以特别适合多足步行机在不平地面行走时采用。

1.3.3交替步态

与跟导步态类似,为了充分发挥六足机器人相对于轮式机器人在复杂地形的行走优势,交替步态成为新兴的六足机器人研究的重点。这种单腿交替行走步态,也被称为五角步态。

在交替步态中,各腿的运动可分为抬升和前进两个部分。当某腿的相邻各腿均已触地时,该腿开始运动,并给其相邻各腿发出信号。同样,在该腿触地时,也会给相邻各腿发出触地信号。这样,一旦整个六足系统进入行走状态,

这种顺次的步态运行状态就可以一直维持下去。由于各腿等待其相邻腿触地的时间取决于其相邻腿的动作及其触地位置,因而,对于崎岖不平的地面而言,这种步态本身是不可预测的。然而,对于理想的平整地面而言,各腿的运动周期应该是一致的,故而此时的交替步态实质上等同于三角步态。

2 六足机器人的硬件搭建

2.1 机器人部分

2.1.1 主控芯片

机器人主控芯片采用先进的ARM Cortex M4架构的STM32F407芯片。具有浮点型运算能力,增强型的DSP处理指令,主频高达168MHz,拥有高达1M字节的片上内存。本设计所选用封装为LQFP100封装,有多达80个IO口,9个通用定时器,20路以上的PWM输出通道,因此有足够的硬件资源满足本系统的设计需要。

2.1.2 结构设计

六足机器人每条腿有三个自由度,前两个自由度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后两个自由度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分别由三个独立的舵机驱动。根据所需扭力和成本,选择辉盛MG995舵机。

2.2 遥控器部分

遥控器部分使用基于ARM920T核心的S3C2440A微处理器,主频可达

400MHz,并且包含MMU内存管理单元提供了对Linux,Windows CE等操作系统的支持。

2.3 RF射频通信部分

nRF24L01是一款工作在2.4~2.5GHz世界通用ISM频段的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无线收发器包括:频率发生器、增强型SchockBurstTM模式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解调器。输出功率、频道选择和协议的设置可以通过SPI接口进行设置。

3 操作系统的搭建

3.1 μc/OSII系统的移植与搭建

μC/OS-II,作为一个优秀的实时系统,不仅代码短小精悍,在实时性

方面也非常优秀。μC/OS-II的各种服务都以任务的形式来出现的。在μ

C/OS-II中,每个任务都有一个唯一的优先级。它是基于优先级可剥夺型内核,适合应用在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地方。

现在介绍各个方框内的部分。从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应用程序在整个μ

C/OS-II的构架的最上方。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因为μC/OS-II作为一个很优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最基础的功能就在底层驱动支持下屏蔽硬件的差异性,来为用户提供一个不需要考虑硬件的多任务平台。因此和其他的操作系统一样用户程序都是建立在μC/OS-II内核基础之上的。这样非常方便应用程序的编写。

中间层左边方框内的这些代码是与处理器及其他硬件都无关的代码。可以看到,这些代码占了整个μC/OS-II的绝大部分。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易于移植是一个优秀操作系统必不可少的特性之一。为了使μC/OS-II易于移植,它的创始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力求与硬件相关的代码部分占整个系统内核的比例降到最小。其中OS_CORE.C是内核文件,OS_FLAG.C是与事件标志管理相关的内容,OS_MBOX.C是负责消息邮箱管理的内容,OS_MEM.C负责内存管理,OS_MUTEX.C负责互斥信号量的管理,OS_Q.C负责消息队列的管理,

OS_SEM.C负责信号量集的管理,OS_TASK.C负责任务管理等。

中间层右边方框里列出的实际上是两个头文件。OS_CFG.H是为了实现μ

C/OS-II内核功能的裁剪。通过配置这个头文件,μC/OS-II可以方便的实现裁剪,以适应不同的嵌入式系统。而INCLUDES.H 则包含了所有的头文件,这样在应用程序包含头文件时只需将此头文件包括进去就能包含μC/OS-II所有的头文

件了。

最下面的一个方框列出的是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这部分是系统移植的主角。在OS_CPU.H中,主要声明了一些与微处理器相关的常量、宏和typedef。宏定义了进出临界代码区的语句,并且定义栈的生长方向等。

与处理器相关的汇编代码是OS_CPU_A.ASM,其中有5个与处理器相关的函数,OS_CPU_SR_Save()函数作用是保存当前的状态寄存器然后关闭中断,也

就是进入临界区的汇编实现,代码如下

OS_CPU_SR_Save

MRS R0,PRIMASK ;加载中断屏蔽寄存器的值到R0

CPSID I ;关中断

BX LR ;函数返回

OS_CPU_SR_Restore()函数作用是将状态寄存器的值从R0恢复PRIMASK

以开启中断,并跳转回去,实现代码如下

OS_CPU_SR_Restore

MSR PRIMASK, R0;恢复R0的值到PRIMASK,以开启中断

BX LR ;函数返回

OSStartHighRdy()函数的作用是(1)设置PendSV优先级为最低优先级;(2)设置堆栈指针到0;(3)设置OSRunning = TRUE,以表明系统正在运行;(4)触发一次PendSV,打开中断等待第一次任务的切换;(5)开中断。

OSCtxSw()和OSIntCtxSw()函数的内容一样,作用都是完成一次任务的上下文切换,不过OSIntCtxSw()只在OSIntExit()中被调S用。

OS_CPU_C.C函数中编写了六个简单的C函数,唯一必要的函数是OSTaskStkInit(),初始化堆栈,其它五个函数必须得声明但没必要包含代码。

3.2 Linux系统开发

在Linux系统中一个完善的设备驱动既要有硬件的支持,同时也要符合硬件设计的驱动模块。结合NRF24L01芯片的特点以及Linux系统下设备类型的不同,可以把它认为是字符设备驱动的一种。本次设计中使用的是2.6.30的内核,根据

Linux字符驱动的特定架构,本系统中设计的NRF24101芯片驱动由init、exit、open、close、read等函数结构组成,以完成不同的功能。

本系统板载2M NOR FLASH和256M NAND FLASH,掉电非易失,NOR FLASH已经烧写BIOS,可用来引导内核文件和系统文件的装载。系统启动时是从NAND FLASH开始。

驱动程序设计完成以后,首先在内核源代码以及字符驱动的目录下,修改Makefile文件,做好编译前的配置工作,然后将驱动.h文件和.c文件移至字符驱动目录下,分别执行“make clean”,“make modules”命令后,将生成名为nRF24L01.ko的目标文件,最后将该文件从宿主机移至目标机上执行“insmodnRF24L01.ko”命令即完成驱动模块的加载,同时也可执行“rmmod nRF24L01”命令来卸载模块。

也可以将驱动程序编译到内核中去,配置Linux 2.6可采用make menuconfig,再修改对应目录下的Makefile和Kconfig即可完成配置,最后在内核根目录下运行make即可完成编译。在Linux中,NRF24L01被看做为字符设备,因此我们需要在文件系统的dev目录下新建NRF24L01的设备节点,通过“mknod nrf24l01 c 3375 0”来完成,其中c代表字符型设备,3375和0代表主、次设备号。

应用程序的编写比较简单,包括按键的中断检测和NRF24L01的发送。程序中通过检测按键中断,发送对应的编码,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本系统中采用的是ARM-Linux-gcc编译器,这样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才能在板子上运行。

5. 六足机器人的步态分析与实现

5.1 步态的相关定义

步态:是指机器人的每条腿按一定的顺序和轨迹的运动过程,正是因为这一运动过程实现了机器人的步行运动。

步态周期:步态周期是指多足机器人完成一个步态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所有腿轮番完成一次“提起-摆动-放下”的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机器人机体也完成过渡过程。本系统的步态周期参数可调,经过实际测试,最小步态周期是300ms,这个参数受限于舵机的性能。

占地系数:占地系数是指每条腿接触地面的时间和整个步态周期的比值。当占地系数等于0.5时,机器人是用两组腿交替摆动,这种步态称为小跑步态;当占地系数小于0.5时,机器人任何瞬间只有不足三条腿支撑地面,称为跳跃步态,当占地系数大于0.5时,机器人轮番有三条腿以上支撑地面,这种步态俗称慢爬行步态

步幅:机器人的重心在一个步态周期中的平移为步幅。本系统中步幅为

6cm。系统步幅参数也是可调的。

静态稳定性:步态的生成策略则取决于机器人的步行稳定性,即在步态生成时必须进行稳定性分析。对于多足机器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足够多的腿立足于地面支撑机器人机体,才能确保它静态稳定地步行。通常,至少需要三条这样的腿,并且由这三条腿的立足点构成的三角形必须包围机器人的重心垂直投影,机器人步行时,虽然这个三角形区域是不停变化的,但只要机器人重心投影始终在这个交替变化的区域内,则机器人的步行就是稳定的。

5.2 运动学分析

5.2.1 机器人结构分析

根据Grubler 公式,机器人机体的运动自由度0(1)i f n j f λ=--+∑,其中n 代

表连杆数,j 代表关节数,i f 代表第i 个关节的自由度数,λ=6代表运动参数。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点可看为球关节,其余关节为旋转关节。所以运动自由度06(20241)361186f =?--+?+?=。因此任何时候机器人的机动性不仅包括三维平动还包括三维转动。

5.2.1 机器人站力腿正运动学分析

上图给出了多足爬行机器人站立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 A 代表站立腿的立

足点,i B 代表机器人机体上臀关节的连接点,i l 代表第j 个连杆的长度,其中1l 、2l 、3l 属于平面连杆机构,i ?、i φ和i χ代表驱动关节的位置(角度),而i ε、i δ和i θ代表被动关节的位置,o ∑代表固定在地面上的参考坐标系,而i B ∑代表固

定在臀关节i B 上并使旋转轴线和z 轴重合的相对坐标系,Ai p 和Bi p 为i A 和i B 在参

考坐标系的位置矢量,脚关节模型化为三个相互正交的旋转关节以及两个连杆4l 和5l ,一般而言,4l 和5l 都等于0。

脚上各连杆、机器人机体和地面间几何关系的数学描述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关系是通过坐标系来建立的。齐次变换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因为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可以通过齐次变化矩阵来描述。以c p 和c R 代表坐标系c

的原点位置和坐标系旋转矩阵即

原点位置c c c c x p y z ????=?????? ,坐标系旋转矩阵c c

c c R x y z ??=?? ,

其中c p 中c x 、c y 和c z 代表c ∑的原点位置在o ∑中的三维坐标,c R 中c x 、c y 和c z 代表相对于o ∑中X 、Y 和Z 轴的方向余弦构成。于是,齐次变换c T 可表

示为01c c c R p T ??=????

。 事实上,齐次变换矩阵可以通过平动齐次变换和旋转齐次变换导出,即 01c c c R p T ??=???? =3301c I p ??????? 001c R ??????

,其中33I ?为33?阶单位矩阵,进而,平动和旋转变换分别由()c trans p 和(,)rot k θ表示,即

()c trans p =3301c I p ??????? ,(,)rot k θ=(,)001R k θ?????

?,其中(,)R k θ为旋转算子,代表坐标系绕k 轴旋转θ角度后得到的新坐标系的方位矩阵。

现在,对机器人站立状态的3号脚进行分析,首先令i B ∑和o ∑重合,然后从i A 到i B 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通过下述齐次变换得到i B ∑最后的位置和方向:

54(,,)(,)(0,0,)(,0,0)Bi Ai Ai Ai i T trans x y z rot z trans l trans l θ=

32(,)(0,0,)(,)(0,0,)(,)i i i rot y trans l rot y trans l rot y εχ??

1(0,0,)(,)(,)2i trans l rot y rot z π

φ?-

上式为站力腿的正运动学解,即臀关节i B ∑的位置和姿态是由给定的关节

角度确定的,由于臀关节轴是固定在机体上的,因此上式实际上给出了机器人机体的位置和姿态。

5.2.1 机器人站力腿逆运动学分析

逆运动学指的是根据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计算机器人的驱动关节的变量值。已知Bi p 、Bi R 和Ai p ,而驱动关节变量未知,根据矢量与坐标的变换关系,

可得Ai

b Bi Bi Ai p p R p =+ , 腿的连杆平面与i B ∑中xy 平面是垂直的,设腿在i B ∑中xy 平面和z 轴上的

伸展长度为i L 和i H ,有22

tan()b b i Ai Ai b i Ai b b i Ai Ai L x y H z y x πφ?=+??=-??-=??

,根据几何关系容易得到 12323cos cos()sin sin()i i i i i i i i L l l l H l l ??χ??χ=+++??=++?联立这两个方程组可得1231

23sin cos sin cos i i i i i i i i i i a a a b b b ??ρρ+=??+=? 其中1i a 、2i a 、3i a 和1i b 、2i b 、3i b 均为已知常量,令1tan(2)i t ?=及2tan(2)i t ρ=得

1t 与2t 的值。最终得到1212arctan 2arctan 2arctan i i

t t t ?χ=??=-?。 5.3 本系统步态实现

5.3.1 三角步态

三角步态是占地系数为0.5的波形步态,运动时候三条腿交替支撑前迈,“六足纲”昆虫运动时,是将三对足分成两组,以三角形支架结构交替前行。如图1、

3、5为一组,2、

4、6为一组。当一组三角形支架中所有的足提起时,另一组三角形支架的三只足原地不懂,以支撑身体,并以中足为支点,拉动身体向前,同时机器人的重心落在另一组“三角形支架”的三足上,然后重复前一组的动作,相互轮换周而复始。这种步态可以让机器人随时停下来,因为重心总是落在三角形支架内。

5.3.2 定点转弯步态

以定点左转步态为例,设1、3、5为A组腿,2、4、5为B组腿,首先机器人做姿态调整,六条腿站立撑地,立足点不变。接着B组腿摆动,A组腿支撑。机器人做姿态调整,六条腿站立支撑,立足点不变,机身转动。接着A组腿摆动,B组腿支撑,依次循环。由于定点转弯步态的稳定性容易满足,机器人最大转角主要由机械机构来决定,本系统的默认转角是7度。

6 作品展望

多足机器人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是因为他能够适应非结构环境,能够在崎岖不平的的恶劣路面上行走,这是他优于轮式和履带机器人的关键之处。显然,如何设计多足机器人的腿(脚),使其能够适应复杂地面状况的运动,这是目前众多研究人员仍在研究的目标。本作品因为没有安装足部的接触传感器,所以,并不能实现非平坦地面的行走,这是需要继续改善的一个方面。

为本系统建立友好的人机界面。通过人机交互能够实时显示六足机器人的所有状态,并方便用户传达控制命令。

为各个部件建立即插即用的功能,并能够自动识别在步行机器人构型中的位置和功能,使机器人具有可重构性,即在不改变软硬件的情况下实现机器人的重新构型,这就要求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识别。使系统具有即插即用的可靠性即容错能力。

引入操作系统,增加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随着开发的深入,机器人可能需要增加一些特别的能力,比如视觉模块,GPS(全球定位系统)模块等等。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六足步行机器人 学院(系):里仁学院 年级专业:机械电子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步行机器人,简称步行机 ,是一种智能型机器人 , 它是涉及到生物科学 , 仿生学 , 机构学 , 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高科技 . 在崎岖路面上 ,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以及较好的机动性 , 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 ,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 ,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 , 海底探测 , 矿山开采 , 星球探测 , 残疾人的轮椅 , 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 ,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机械电子》等期刊发布国内研究成果如下: 闰尚彬,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1]针对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其步态轨迹规划和关节控制量计算都较为复杂的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与MSC.ADAMS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与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三角步态的适用性和所选择的三次样条曲线作为机器人足端点轨迹曲线方案的可行性. 韩宝玲王秋丽罗庆生在文献[2]基于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机构学特性的研究,采用数值分析法求解了机器人步行足的足端工作空间,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计算了机器人的灵活度,从两方面综合衡量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并以六足步行机器人各腿节比例关系的确定为例,介绍了六足步行机器人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 苏军陈学东田文罡在文献[3]研究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行走步态,分析其静态稳定性;规划了典型直线行走步态和定点转弯步态,确定了直线行走步态最大跨步和定点转弯步态最大转角;进行了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及实地步行实验。 王绍治郭伟于海涛李满天在文献[4]根据CPG双层网络的特点,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架构研究制了一种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其基于FPGA的星型总线,在保证通信速率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在单足控制器中嵌入双NIOS完成CPG网络解算和电机运动控制. 郭少晶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5]针对采用电池供电的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其工作时间受限的情况,提出了将动态电源管理、实时任务调度和运动策略规划等方法,综合运用于其控制系统,且更为全面地考虑了机器人系统的能耗等级.这种方法对于降低机器人的系统能耗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其整体思路与技术途径可为降低其它类似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系统能耗, 陈甫臧希喆赵杰闫继宏在文献[6]从机械结构、运动模式和步态控制3个方面, 对六足步行机器人的仿生机制进行了分析. 提出一种灵活度评价函数, 基于该函数对六足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推导了步态模式与步行速度关系的数学表达; 构建了分布式局部规则网络, 可自适应地调整错乱的腿间相序,生成静态稳定的自由步态.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仿生机制的有效性。

仿生六足机器人中期报告

编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一年度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名称:仿生六足机器人 项目负责人:学号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制表 填表日期:2014 年 6 月28 日

一、项目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按顺序) 二、指导教师意见 三、项目专家组意见

四、研究背景 1.研究现状 4.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使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进入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发展阶段。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为1993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出有缆的八足步行机器人DANTE,图1所示,用于对南极的埃里伯斯火山进行了考察,其结构由2个独立的框架构成。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机器人的运动机构的设计、机器人的步态生成与规划及传统的控制方法在机器人行走运动控制过程的应用。Boston Dynamics公司的Big Dog四足机器人用于为军队运输装备,其高3英尺,重165磅,可以以3.3英里的速度行进,其采用汽油动力。 图1 Adaptive Suspension Vehicle 图2 Odex1步行机器人 图3 MIT腿部实验室的四足和双足机器人图4 DANTE步行机器人 由于新的材料的发现、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对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高效建模方法的提出以及生物学知识的增长促使了步行机器人向模仿生物的方向发展。 4.2国外研究现状 我国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开始较晚,真正开始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平行四边形和凸轮机构研制出一台八足螃蟹式步行机,主要用于海底探测

六足机器人设计参考解析

摘要 六足机器人有强大的运动能力,采用类似生物的爬行机构进行运动,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提供给运动学、仿生学原理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本设计中六足机器人系统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六足昆虫的机械结构,通过控制18个舵机,采用三角步态和定点转弯等步态,实现六足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系统使用 RF24L01射频模块进行遥控。为提高响应速度和动作连贯性,六足机器人的驱动芯片采用ARM Cortex M4芯片,基于μC/OS-II操作系统,遥控器部分采用ARM9处理器S3C2440,基于Linux系统。通过建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模型,运用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对机器人进行分析,验证机器人步态的可靠性。 关键字:六足机器人,Linux,ARM,NRF24L01,运动学 Abstract 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 has a strong ability of movement, the use of similar creatures crawling mechanism movement,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can be provided to the kinematics, the principle of bionics research provides powerful tool. Six feet in the design of this robot system based on bionics principle,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six-legged insect, through 18 steering gear control, use the gait, such as triangle gait and turning point to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six-legged robot. Remote control system use RF24L01 rf modul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and motion consistency, six-legged robot driver chip USES the ARM architecture (M4 chip, based on mu C/OS - II operation system, remote control part adopts ARM9 processor S3C2440, based on Linux system. By establishing a six-legged robot motion model, using forward kinematics and invers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robot,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obot gait. KEYWORD: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Linux,ARM,NRF24L01;Kinematics

l六足昆虫机器人机械原理

l六足昆虫机器人机械原理 一、基本原理 本项目的机器人,传动系统还是继续利用“摆动曲柄滑块机构”原理,把减速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腿迈步的往复摆动运动,再结合简单的连杆结构,协调六条腿按照昆虫的步态规律实现爬行运动。 1、运动方式 本项目机器人是模仿拥有六条腿的昆虫的爬行运动。昆虫爬行想必大家都是见过的,但是由于昆虫的六条腿还是多了些,而且一般昆虫的动作都比较迅速,观察起来有点眼花缭乱,所以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昆虫爬行时这六条腿是如何协调动作的。而要做好六足爬行机器人,就要清晰的了解这六条腿的每个阶段的步伐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步态”。 实际上,一般六条腿的昆虫,是以三条腿为一组、共两组交叉进行协调运动的。同一时间内,有一组也就是三条腿着地,另外一组的三条腿是离开地面的,然后两组交替切换往前爬行。我们都知道,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即三条腿可以保证整个身体的平衡,这也许就是很多昆虫都是长了六条腿的主要原因吧。 以下是六足昆虫爬行步态的分解,以前进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1、静止时六条腿都是同时着地; 2、前进时,先迈出第1组三条腿(左前、右中、左后),第2组三条腿着地(右前、左中、右后); 3、第1组三条腿(左前、右中、左后)往前迈出着地后保持不动,然后换第2 组三条腿(右前、左中、右后)往前迈出; 4、第2组三条腿(右前、左中、右后)往前迈出着地后保持不动,再换第1组……

如此循环往复,同一时间都保证有一组三条腿着地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并不断往前进。 2、驱动机理 本项目机器人是采用六足爬行的方式运动,对于六足的驱动力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所 以与前几个仿生类机器人项目一样都是借助减速电机所具有的“低转速、高扭矩”的特性来实现的。 与PVC-Robot 11号、PVC-Robot 12号机器人驱动双臂以及与PVC-Robot 13号驱动双足类似,本项目机器人六足中的中间两足是主动足,是由减速电机直接驱动的,而采用的减速电机同样也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 1、拥有足够的动力,能够支撑双足行走; 2、减速电机左右两侧同轴输出。 为此,需要利用“蜗杆传动机构”对现有减速电机进行改造,相关方案在前面的项目中也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重复,具体可以点击这里:PVC-Robot 11号——减速机构 本项目机器人实现六足爬行机械结构,其实是和PVC-Robot 12号、PVC- Robot13号类似的“连杆机构”——“摆动曲柄滑块机构”,只不过说这个在PVC-Robot 15号中这个连杆机构驱动六足的中间两足,然后再通过连杆带动其他四足 联动的。相关资料请参考:PVC-Robot 12号——驱动机理、PVC-Robot 13号——驱动机理。

仿生机械蜘蛛设计与仿真

vvv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仿生机械蜘蛛设计与仿真 学生姓名 vvv 专业 机制 班级 0912 指导教师 vvv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设计一种步行仿生机械蜘蛛,要求: 1、绘制仿生机械蜘蛛零部件三维图型和装配图; 2、绘制仿生机械蜘蛛零部件工程图; 3、对仿生机械蜘蛛进行运动仿真; 4、设计仿生机械蜘蛛运动控制方案。 二、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孙立宁,王鹏飞,黄博. 四足仿生机器人嵌入式多关节伺服控制器的研究[J]. 机 器人,2005,06:517-520. [2] 许宏岩 , 付宜利 , 王树国 , 刘建国 .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 [J]. 机器 人,2004,03:283-288. [3]徐小云,颜国正,丁国清. 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及其三角步态的研究[J]. 光学精 密工程,2002,04:392-396. [4]马光.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进展[J]. 机器人,2001,05:463-466. [5]迟冬祥,颜国正.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状况及其未来发展[J]. 机器 人,2001,05:476-480. [6]徐小云,颜国正,丁国清,刘华,付轩,吴岩. 六足移动式微型仿生机器人的研究[J]. 机器人,2002,05:427-431. [7]刘鹏,郑浩峻,关旭. 基于并联腿机构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开发[J]. 微计算机信 息,2007,No.19205:226-227+264. [8]漆向军,陈霖,刘明丹. 控制六足仿生机器人三角步态的研究[J]. 计算机仿

真,2007,04:158-161. [9]张争艳,刘彦飞,冯敏,杨艳芳.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六足仿生机器人设计与仿 真[J]. 装备制造技术,2007,No.15410:35+43. [10]王丽慧,周华.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06:58-62. [11]赵涓涓,李强,任美荣,郭晓东,李晓飞. 六足仿生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08,v.37?No.20112:44-45+76+106. [12]王鹏飞,黄博,孙立宁. 四足仿生机器人稳定性判定方法[J].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报,2008,07:1063-1066. [13] 孙立宁 , 胡海燕 , 李满天 . 连续型机器人研究综述 [J]. 机器 人,2010,v.3205:688-694. [14]谭云福,党培. 一种四足仿生机器人步态协调控制的策略[J]. 微计算机信 息,2010,v.26?No.34132:152-154. [15]姜铭,李鹭扬. 混联仿生机器狗构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2012,v.4801:19-24. 三、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及要求 1、1~3周阅读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4~10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指定工作; 3、11~13周撰写毕业论文; 4、14周毕业答辩 5、要求每周至少向指导教师汇报一次工作进度。

毕业设计(论文)机器人行走机构 文献综述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汽车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系主任 时间

评阅老师签字:

机器人行走机构 吴俊 摘要: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行走机构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 和腿式的等,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各种移动机构。本 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着手,介绍了行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还介绍了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字:机器人行走机构发展现状应用 Keyword:robot travell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current situation application 一,前言 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首先,要考虑移动方式,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和腿式的等;其次,必须考虑 驱动器的控制,以使机器人达到期望的行为;第三,必须考虑导航或路径规划。因此,行走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的综合系统。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形式的选型和设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在机器 人机构方面,应当结合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及各种场合的应用,开展丰富而富有创造性 的工作。对于行走机器人,研究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 各种移动机构。当前,对足式步行机器人、履带式和特种机器人研究较多,但大多数 仍处于实验阶段,而轮式移动机器人由于其控制简单,运动稳定和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正在向实用化迅速发展,从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月球车到美国最近推出的NASA 行星漫游计划中的六轮采样车,从西方各国正在加紧研制的战场巡逻机器人、侦察车 到新近研制的管道清洗检测机器人,都有力地显示出行走机器人正在以其使用价值和 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课题国内外现状 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 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 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 阶段: 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研究主要成果 国内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果[1]: 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1]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JTUWM-III是模仿马等四足哺乳动物的腿外形制成,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由直流伺服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

本文的设计为六足爬虫机器人,机器人以交流-直流开关电源作为动力源,单片机为控制元件,伺服电机为执行部件,机器人采用三足着地进行运动,通过单片机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前进、后退等运动方式,三足着地运动方式保证了机器人能够平稳运行。伺服电机具有力量大,扭矩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单片机产生20ms 的PWM 波形,通过软件改写脉冲的占空比,从而达到改变伺服电机角度的目的。 1 机器人运动分析 1.1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方案比较 方案一:六足爬虫式机器人的每条腿都能单独完成抬腿、前进、后退运动。 此方案的特点: 每条腿都能自由活动,每条腿都能单独进行二自由度的运动。每条腿的灵活性好,更容易进行仿生运动,六足爬虫机器人可以完成除要求外的很多动作,运动的视觉效果更好。由于每条腿能单独完成二自由度的运动,所以每条腿上要安装两个舵机,舵机使用数量大,舵机的安装难度加大,机械结构部分的制作相对复杂,又由于每个舵机都要有单独的信号控制,电路控制部分变得复杂了,控制程序也相应的变得复杂。 方案二:六足爬虫式机器人采取三腿为一组的运动模式,且同一侧的前腿、后腿的前后转动由同一侧的中腿进行驱动。采用三腿为一组(一侧的前足、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的运动方式,各条腿能够协调的进行运动,机器人的运动相对平稳。 此方案特点:相比上述方案,个腿能够协调运动,在满足运动要求的情况下,舵机使用数量少,节约成本。机器人运动平稳,控制、驱动部分都得到相应的简化,控制简单。选择此方案,机器人还可进行横向运动。 两方案相比,选择方案二更合适。 1.2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状态分析 1.2.1 机器人运动步态分析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的行走是以三条腿为一组进行的,即一侧的前、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当这三条腿放在地面并

仿生蜘蛛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仿生蜘蛛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姓名:寇艳虎 学号: 专业: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系别: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指导教师:孔繁征 2021年4月

摘要 本文总结了背景和目标,仿生蜘蛛机器人的简单介绍。通过研究机器人的六足仿生的运动,这种设计已确定脚结构,使用3自由度的分析实现向前运动,把运动的机器人。想象的组件和装配映射仿生蜘蛛机器人以与相关部件的检查,确保机械设计的可行性都包含在总设计。 关键词:仿生;机器人;机构

ABSTRACT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background and the goal of its topic and has made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bionic hexapod robo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motion of the six feet of the robot, This design has determined the foot structure,using the analysis of 3 degrees of freedom realizes the forward motion and turning motion of the robot . Picturing of the component and assembly mapping of the bionic hexapod robot as well as the inspection of related parts which ensu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achinery design are both included in the total design. KEYWORDS:bionics ;hexapod robot ;machinery

八足机器人任务书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系列表格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 课题名称 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设计 指导教师梁冬泰 学院理工学院专业11机械设计 制造及其自 动化班级11机械三 班 学生姓名刘圣斌学号114174330开题日期2014.12.4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普通轮式机器人虽然速度快,效率高,噪声低,但是越障能力和地形适应差,转弯效率低,不适合在复杂环境下工作。在自然界中,蜘蛛因其独特的爬行机制可以在垂直的墙壁甚至倒立在天花板上行走,在复杂的环境中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工作。本课题设计一种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通过模拟蜘蛛这种多足动物的步态实现各种机动动作,具有轮式机器不能比拟的机动性,本设计通过设计计算,实现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主要是运用仿生学原理设计制作的。基于这种机器人功能和结构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机械结构。目前该机器人已经可以在平地上进行快速爬行和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完成各种人力所不能及的各种运动和危险环境下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更加灵活多用的大型爬形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基础测试平台。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1.1.撰写开题报告,说明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基本内容和主要问题。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2.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作为参考文献(中文8篇,英文8篇)。综述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综述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结构设计的的原理和组成元件。将2篇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 1.3.查找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相关资料,明确大型仿生爬行机器人的大

最新六足爬虫机器人

本文的设计为六足爬虫机器人,机器人以锂电池为动力源,单片机为控制元件,伺服电机为执行部件,机器人采用三足着地进行运动,通过单片机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前进、后退等运动方式,三足着地运动方式保证了机器人能够平稳运行。伺服电机具有力量大,扭矩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单片机产生20ms 的PWM 波形,通过软件改写脉冲的占空比,从而达到改变伺服电机角度的目的。 1 机器人运动分析 1.1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方案比较 方案一:六足爬虫式机器人的每条腿都能单独完成抬腿、前进、后退运动。 此方案的特点: 每条腿都能自由活动,每条腿都能单独进行二自由度的运动。每条腿的灵活性好,更容易进行仿生运动,六足爬虫机器人可以完成除要求外的很多动作,运动的视觉效果更好。由于每条腿能单独完成二自由度的运动,所以每条腿上要安装两个舵机,舵机使用数量大,舵机的安装难度加大,机械结构部分的制作相对复杂,又由于每个舵机都要有单独的信号控制,电路控制部分变得复杂了,控制程序也相应的变得复杂。 方案二:六足爬虫式机器人采取三腿为一组的运动模式,且同一侧的前腿、后腿的前后转动由同一侧的中腿进行驱动。采用三腿为一组(一侧的前足、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的运动方式,各条腿能够协调的进行运动,机器人的运动相对平稳。 此方案特点:相比上述方案,个腿能够协调运动,在满足运动要求的情况下,舵机使用数量少,节约成本。机器人运动平稳,控制、驱动部分都得到相应的简化,控制简单。选择此方案,机器人还可进行横向运动。 两方案相比,选择方案二更合适。 1.2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状态分析 1.2.1 机器人运动步态分析

六足仿生机器人实验室开放项目结项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
总结报告
基于 STC12C5A60S2 单片机的六足机器人

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韩润 陆家双
负 责 人:
小组成员: 史浩东 史良东 张莹莹 指导老师: 方 振 康强强 国

一 、项目重述
1.1 项目名称:智能六足机器人 1.2 项目背景及意义:
背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单片机的的运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 角落,也似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足迹。智能仪表、医疗器械,导弹的 导航装置, 智能监控、通讯与数据传输 ,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 , 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 IC 卡, 汽车的安全保障系统, 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 , 数码像 机、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电话机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 离不开单片机。 意义: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提高 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智能 化控制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科技越发达,智能化的东西就越多。学习单片机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我们现代高级技工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1.3 项目内容:
以 51 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核心, 利用单片机内部中断产生 PWM 波控制舵机。 利用开环函数组成的动作组使六足做仿生动作,制作出了动作灵活、价格低廉以 及模块化结构的六足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严格按三角步态进行行走,实现诸如 直线、转弯、躲避障碍物和追踪物体等行走功能。

二、方案简介
本项目可细分为控制部分、机械部分、恒流源部分、超声波检测部分。 控制部分采用 STC12C5A60S2 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通过 PWM 波使舵机 转动,机械部分采取合理的机械构造,实现机器人在行走的情况下的平稳。恒流 源部分采取 LM7805 稳压芯片为单片机和舵机供电, 由于舵机在运转的过程中会 有较大的电流波动。 因此采用恒流电路进行恒流。超声波壁障采用超声波遇故障 反射的原理。实现对物体识别和规避。

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六足步行机器人设计与仿真 燕山大学 2012年6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六足步行机器人设计与仿真 学院(系):里仁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生姓名:牛智 学号: 0811******** 指导教师:田行斌 答辩日期: 20012.6.17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摘要 基于仿生学原理,在分析六足昆虫运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了仿哺乳类的腿部结构,并针对这种腿部结构设计了六足的行走方式,通过对18个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采用三角步态,实现了六足机器人的直行功能。仿真证明,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维持六足机器人自身的平衡,并且对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六足机器人抬腿行走姿态及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针对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其步态轨迹规划和关节控制量计算都较为复杂的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与UG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与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三角步态的适用性。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步行;三角步态;运动学仿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A bionic leg structur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legs of mammals was used,and a hexapod walking mod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is structure.By controlling 18 step motors straight walking function of the hexapod robot has been implemented with tripod gait movement.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show that this structure can keep the hexapod robot balance better,providing high reference value to research the advantage and feasibility of leg raising walking gesture. As there are many joints in the 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 and the calculation of its walking track and joints control unit are comparatively comp- licated,the kinemat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odel of 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 have been done by using solidworks and UG.Through simulation,the applicability of designed tripod gait are validated. Keywords Hexapod robot;Walking;Tripod gait;Kinematics simulation

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说明

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

目录 前言 (3) (一)、机器人的大脑 (3) (二)、机器人的眼睛耳朵 (4) (三)、机器人的腿——驱动器与驱动轮 (4) (四)、机器人的手臂——机械传动专制 (5) (五)、机器人的心脏——电池 (5) 一、AT89S51单片机简介 (6) (一)、AT89S51主要功能列举如下: (6) (二)、AT89S51各引脚功能介绍: (6) 二、控制系统电路图 (9) 三、微型伺服马达原理与控制 (10) (一)、微型伺服马达内部结构 (10) (二)、微行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 (10) (三)、伺服马达的控制 (11) (四)、选用的伺服马达 (11) 四、红外遥控 (12) (一)、红外遥控系统 (12) (二)、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12) (三)、红外接收模块 (13) (四)、红外解码程序设计 (13) 五、控制程序 (14) 六、六足爬虫机器人结构设计图 (21)

前言 今年年初,学校为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组建了机器人制作小组。我积极参加,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比赛,也没有制作机器人的经验。可以说我们什么都是从零开始,边学习边制作。通过这半年多的制作过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最初,我们组建了机器人制作实验室。到五金机电市场购买了必要的工具和一些制作材料。然后开始制作实验机器人的身体——框架。 实验机器人的框架我们是使用轻型万能角钢制作的,这种角钢的两侧都有间隔均匀的孔槽,可以很方便的用螺栓进行连接。用不同长度的角钢组合后,就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立方体和长方体及多边形。机器人身体的框架就搭建好了。在它的上面将装上:机器人的大脑——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的眼睛耳朵——传感器、机器人的腿——驱动轮、机器人的手臂——机械传动专制、机器人的心脏——电池……之所以使用轻型万能角钢,主要是因为是在制作试验机型,而轻型万能角钢安装拆卸方便和便于修改长度,调整设计。 实验机器人定型后,就照其尺寸用不锈钢方管焊接制作机器人的身体。再在上面进行打孔等工作,后就可以将机器人的其它部分安装上去。这样一个机器人就制作好了。 下面我介绍一下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机器人的大脑 它可以有很多叫法,可以叫做:可编程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处理器或者计算器等,不过这都不要紧,通常微处理器是指一块芯片,而其它的是一整套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和一些别的元件。任何一个机器人大脑就必须要有这块芯片,不然就称不上机器人了。在选择微控制器的时候,主要要考虑:处理器的速度,要实现的功能,ROM和RAM的大小,I/O端口类型和数量,编程语言以及功耗等。 其主要类型有:单片机、PLC、工控机、PC机等。 单有这些硬件是不够的,机器人的大脑还无法运行。只有在程序的控制下,它才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工作。可以说程序就是机器人的灵魂了。而程序是由编程语言所编写的。 编程语言是一个控制器能够接受的语言类型,一般有C语言,汇编语言或者

六足仿生机器人

六足仿生机器人 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们完成各种工作。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近几十年,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使人类的许多梦想变为现实。随着机器人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复杂化,要求机器人具备有更高的运动灵活性和特殊位置环境的适应性,机器人简单的轮子和履带的移动机构已不能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要求。在仿生技术、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仿生机器人相继被研制出来,仿生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家族重要的成员。 仿生爬行机器人是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研制开发的新型足式机器人。与传统的轮式或者履带机器人相比,足式机器人自由度多,可变性大、结构发杂、控制繁琐,但其在运动特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首先是足式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对不平地面的适应能力十分突出,由于其立足点是离散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因而可以在可能达到的地面上选择最优支撑点,从而能够相对容易的通过松软地面以及跨过比较大的障碍;其次是足式机器人的运动系统可以实现主动隔振,允许机身运动轨迹与足轨迹解耦。尽管地面高

低不平,机身的运动仍可达到相对平稳。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一种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机械机构部分的设计和分析,围绕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前沿技术,主要仿生对象为蚂蚁,主要实现机器人前后左右移动,具有良好的仿生特性,研究具有抗冲击性以及地形适应能力的仿生机设计技术,六足仿生机器人系统模型;研究六足机器人适应不同地形环境的能力。研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等核心单元。研制高速、高负载力、对典型非结构化地形具有高适应能力的六足仿生机器人,并开展系统结构、地形适应能力以及对抗控制实验验证。本次设计的预期要达到的效果是可以实现灵活进退和转向,跨越障碍物,通过洼地和台阶并且保持平衡防止倾翻,能够实现实时避障,合理规划行走路线。 1、技术方案 一、机器人功能介绍: a)可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基本动作,加装传感器后对小障碍物越过、大障碍物绕开,具有遥控模式,可通过无线装置无线控制。 b)机器人机械机构: 舵机在仿生机器人中的应用:舵机有体积紧凑,便于安装,输出力矩大,稳定性好等优点。一个放上机器人,机器人各个关节都有一定的自由度数,而每个舵机正是实现其中一个个关节在一个自由度上的运动。

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

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 设计人: 日期:

目录 前言 (3) (一)、机器人的大脑 (3) (二)、机器人的眼睛耳朵 (3) (三)、机器人的腿——驱动器与驱动轮 (4) (四)、机器人的手臂——机械传动专制 (5) (五)、机器人的心脏——电池 (5) 一、AT89S51单片机简介 (6) (一)、A T89S51主要功能列举如下: (6) (二)、A T89S51各引脚功能介绍: (6) 二、控制系统电路图 (9) 三、微型伺服马达原理与控制 (10) (一)、微型伺服马达内部结构 (10) (二)、微行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 (10) (三)、伺服马达的控制 (11) (四)、选用的伺服马达 (11) 四、红外遥控 (12) (一)、红外遥控系统 (12) (二)、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12) (三)、红外接收模块 (13) (四)、红外解码程序设计 (13) 五、控制程序 (14) 六、六足爬虫机器人结构设计图 (20)

前言 今年年初,学校为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组建了机器人制作小组。我积极参加,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比赛,也没有制作机器人的经验。可以说我们什么都是从零开始,边学习边制作。通过这半年多的制作过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最初,我们组建了机器人制作实验室。到五金机电市场购买了必要的工具和一些制作材料。然后开始制作实验机器人的身体——框架。 实验机器人的框架我们是使用轻型万能角钢制作的,这种角钢的两侧都有间隔均匀的孔槽,可以很方便的用螺栓进行连接。用不同长度的角钢组合后,就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立方体和长方体及多边形。机器人身体的框架就搭建好了。在它的上面将装上:机器人的大脑——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的眼睛耳朵——传感器、机器人的腿——驱动轮、机器人的手臂——机械传动专制、机器人的心脏——电池……之所以使用轻型万能角钢,主要是因为是在制作试验机型,而轻型万能角钢安装拆卸方便和便于修改长度,调整设计。 实验机器人定型后,就照其尺寸用不锈钢方管焊接制作机器人的身体。再在上面进行打孔等工作,后就可以将机器人的其它部分安装上去。这样一个机器人就制作好了。 下面我介绍一下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机器人的大脑 它可以有很多叫法,可以叫做:可编程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处理器或者计算器等,不过这都不要紧,通常微处理器是指一块芯片,而其它的是一整套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和一些别的元件。任何一个机器人大脑就必须要有这块芯片,不然就称不上机器人了。在选择微控制器的时候,主要要考虑:处理器的速度,要实现的功能,ROM和RAM的大小,I/O端口类型和数量,编程语言以及功耗等。 其主要类型有:单片机、PLC、工控机、PC机等。 单有这些硬件是不够的,机器人的大脑还无法运行。只有在程序的控制下,它才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工作。可以说程序就是机器人的灵魂了。而程序是由编程语言所编写的。 编程语言是一个控制器能够接受的语言类型,一般有C语言,汇编语言或者basic语言等,这些通常能被高级一点的控制器直接执行,因为在高级控制器里面内置了编译器能够直接把一些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码。微处理器将执行这些机器码,并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二)、机器人的眼睛耳朵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觉器官,是机器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纽带,使机器人

仿生蜘蛛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仿生蜘蛛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姓名:寇艳虎 学号: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系别: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指导教师:孔繁征

2020年6月

摘要 本文总结了背景和目标,仿生蜘蛛机器人的简单介绍。通过研究机器人的六足仿生的运动,这种设计已确定脚结构,使用3自由度的分析实现向前运动,把运动的机器人。想象的组件和装配映射仿生蜘蛛机器人以及相关部件的检查,确保机械设计的可行性都包含在总设计。 关键词:仿生;机器人;机构

ABSTRACT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background and the goal of its topic and has made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bionic hexapod robo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motion of the six feet of the robot, This design has determined the foot structure,using the analysis of 3 degrees of freedom realizes the forward motion and turning motion of the robot . Picturing of the component and assembly mapping of the bionic hexapod robot as well as the inspection of related parts which ensu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achinery design are both included in the total design. KEYWORDS:bionics ;hexapod robot ;machinery

六足爬行机器人设计--第2章 六足爬行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第2章六足爬行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2.1 总体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 自由度数:每条腿有3个,共有16个; 本体体重:≤6kg; 行走速度:≥20mm/s; 设计要求: 能够完成前进、倒退、转弯、摆头、避障等任务,并且便于人工控制。 工作要求: 1)机器人的重量控制在6公斤左右,但是这是设计的爬行机器人,为适应不同地形, 它的最大负重加20%。为1.2公斤; 2)机器人机体运动时离地最低为100mm; 3)机器人机步长不低于50mm; 4)为保证电机良好工作和不至于使电机在重负重下工作,机器人小腿和地的夹角不小 于10度,不大于40度,小腿往内倾斜; 多足爬行机器人的一般设计准则: 1) 能够实现机器人多种姿态间的灵活调整; 2) 机器人机体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 3) 机器人整体结构强度高、刚度好、负载能力达到要求; 4)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驱动及配套装置数量,简化控制的复杂性。

2.2六足爬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 步态设计是实现爬行的关键之一,也是系统控制难易的标志,为达到较为理想的爬行,考虑下列要求: 1)步行平稳、协调,进退自如,无明显的左右摇晃和前后冲击; 2)机体和关节间没有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当摆动腿着地时,与地面接触为软着陆; 3)机体保持与地面平行,且始终以等高运动,没有太大的上下波动; 4)摆动腿胯步迅速,腿部运动轨迹圆滑,关节速度与加速度轨迹无奇点; 5)占空系数β的合理取值。 根据占空系数β的大小可分为3种情况: 1)β=0.5,在摆动腿着地的同时,支撑腿立即抬起,即任意时刻同时只有支撑相 或摆动相; 2)β>0.5,机器人移动较慢时,摆动相与支撑相有一短暂的重叠过程,即机器人 有所有腿同时着地的状态; 3)β<0.5,机器人移动较快时,所有腿有同时为摆动相的时刻,即所有腿同时在 空中,处于腾空状态,因此在交替过程中要求机器人机构具有弹性和较快的速 度,否则难以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设计出β>0.5(β=0.55)的六足机器人步态为满足其平稳性的要求,六足机器人采用占空系数为0.55(即在运动过程中有六条腿同时着地)的三角步态。如图2.1(a)所示,机器人开始运动时,六条腿先同时着地,然后2、4、6三条腿抬起进行向前摆动的姿态准备,另外三条腿1、3、5处于支撑状态,支撑起机器人本体以确保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始终处于三条支腿所构成的三角形内,使机器人处于稳定状态而不至于摔倒,摆动腿2、4、6抬起向前跨步(如图2.1(b)所示),支撑腿1、3、5 一面支撑机器人本体,一面在动力的作用下驱动机器人机体向前运动半步长s(如图 2.1(c)所示)。在机器人机体移动结束后,摆动腿2、4、6立即放下,呈支撑态,使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处于2、4、6三腿支撑所构成的三角形稳定区内,同时原来的支撑腿1、3、5经短暂停留后抬起并准备向前跨步(如图2.1(d)所示),当摆动腿1、3、5向前跨步时(如图2.1(e)所示),支撑腿2、4、6此时一面支撑机器人,一面驱动机器人本体,使机器人机体向前行进半步长s(如图2-1(f)所示),如此不断循环往复,以实现机器人的向前运动,由于设计速度并不是非常精确,所以其行进轨迹并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