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 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 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 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作为一家总资产超百亿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沈鼓集团盈利能力很低,其201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仅有2.4%,还不如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5月4日,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预先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沈鼓集团的净利润近两年出现明显下滑,2013

年的净利润较上一年下降近五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资产收益率仅有2.4%,还不及央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与此同时,同为透平式压缩机企业,沈鼓集团与上市公司陕鼓动力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相差甚远。

此外,公司还存在费用攀升吞噬利润,应收账款和库存商品大幅上升等问题。

为求证上述疑问,通过沈鼓集团招股书中所披露的联系电话,《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了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李顺。记者询问是否可以解答关于沈鼓集团的几个问题,李顺随即答应。但当《投资者报》记者提到第一个问题(即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两者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差距的原因)后,李顺称电话座机有毛病,记者所问问题无法听清,让记者将问题发到招股书中所披露的联系邮箱。记者随后将采访提纲发至上述邮箱,但截至发稿时,对方一直未给予回复。

经营业绩连续大幅下滑

沈鼓集团的业务涵盖通用机械制造业的风机、压缩机和泵三个子行业,主要为石油、石化、煤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提供透平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和泵等通用机械重大技术装备。2013年,在沈鼓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中,透平式压缩机占比71%,服务及配件占比11%,往复式压缩机占比9%,其他透平机械占比5%,泵类占比4%。

其中,在透平式压缩机领域,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风机制造商之

一,近三年来,沈鼓集团的离心压缩机产品在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市场占有率达85%,在煤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达60%左右。在往复式压缩机领域,沈鼓集团自主研发的1500kN大推力往复式压缩机已经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够设计制造1500kN大推力往复式压缩机的企业。在核电用泵市场上,沈鼓集团是国内唯一拥有AP1000核主泵技术的企业。

然而,强大的研发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却无法阻止沈鼓集团利润大幅下滑。2011年~2013年,沈鼓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6亿元、69.9亿元、6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亿元、2.4亿元、1.2亿元。2012年~2013年,沈鼓集团的净利润的增长率分别为-21.3%、

-49.2%,其中,2013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五成。

2014年一季度,沈鼓集团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0.96亿元,去年同期为9.43亿元,增长16.18%;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4万元,2013年同期为-1525万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对于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沈鼓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本公司2013年经营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受到核电用泵整改事项的影响造成泵类产品收入大幅下滑,以及本公司为加大科技投入和新市场开拓造成期间费用上升的影响。”

净资产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

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表明其盈利能力不足。从反映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中,也可以看到沈鼓集团创利能力较低,其201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竟抵不过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3年,沈鼓集团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6%、7.5%、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称“扣非后ROE”)为11.6%、5.5%、2.4%。

同期,其可比上市公司陕鼓动力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6.9%、19.1%、16%,分别是沈鼓集团的1.3倍、2.5倍、4.4倍;扣非后ROE为14.5%、16.4%、13.3%,是沈鼓集团的1.2倍、3.0倍、5.5倍。

值得一提的是,沈鼓集团2013年扣非后ROE仅有2.4%,这还不

如央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而各大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较央行的基准利率还要高,其中工农中建交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各大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含义是强调经营者通过净资产赚取利润的结果,说明经营者在经营期间利用单位净资产为公司新创造的利润的多少。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作为同行业的公司,沈鼓集团创利的能力与陕鼓动力相比,相差很大。同时,沈鼓集团2013年盈利水平过低,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创造的净利润,还不如直接把净资产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高。

沈鼓集团与陕鼓动力的主要产品均为透平式压缩机,其中沈鼓集团专注于离心压缩机,主要应用于石油、石化、煤化工等领域,陕鼓动力主要生产轴流压缩机,主要应用于冶金等领域。

在另一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资产收益率ROA上,沈鼓集团也不如陕鼓动力。2011年~2013年,沈鼓集团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2%、2.3%、1.2%。而同行业上市公司陕鼓动力的资产收益率为6.3%、7.1%、6.3%,分别是同期沈鼓集团资产收益率的2.0倍、3.1倍、5.2倍。

2011年~2013年,沈鼓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3.0亿元、2.4亿元、1.2亿元,三年的净利润之和为6.6亿元,同期陕鼓动力的净利润为8.3亿元、10.3亿元、9.2亿元,三年净利润之和高达27.8亿元,是同期沈鼓集团的4倍。

三大费用飙升吞噬利润

从营收水平来看,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几乎相当,2013年均为60亿元,且沈鼓集团稍高,但为何两者最终创造的利润却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此外,2012年~2013年,沈鼓集团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5.0%、-0.3%,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2.2%、-32.9%。沈鼓集团在销售收入变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下,为何营业利润大幅下滑?

《投资者报》记者研究发现,2011年~2013年,沈鼓集团的期间费用有较快增长,过高的期间费用吞噬了其大部分利润。

期间费用一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沈鼓集团2011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为9.2亿元,两年后即2013年,这一数字跃升为13.3亿元,增幅高达43.7%,年均增长19.9%,而同期营业收入年均增长仅为2.3%,两大费用的增长率远超营业收入增长率。

与之相比,陕鼓动力2011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9.6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为10.0亿元,两年仅增长4.1%,年均增长2.0%。而这两年的时间里,陕鼓动力营业收入增长22.1%,年均增长10.5%。其营业收入的增长远超两大费用的增长。

此外,2011年,沈鼓集团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9%,两年后即2013年,这一数字跃升为19.0%。与之相比,2011年,陕鼓动力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6%,两年后即2013年,这一数字降为15.9%。

在沈鼓集团的销售费用中,有两项增长最为突出。其中,“职工薪酬及附加”一项自2011年的8432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17亿元,两年增长39.0%;“业务经费”一项自2011年的7475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29亿元,两年增长72.6%。对此,沈鼓集团在招股书中称,“主要是由于本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销售团队的数量及待遇有所提高,职工薪酬及附加分别同比增加12.79%和23.20%;为稳定主要市场份额并进行新市场开拓,2013年业务经费较2012年度有较大增长。”

对于管理费用的增长,沈鼓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管理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管理人员薪酬及附加2012年度较2011年度增长36.2%,2013年度和2012年度基本持平;近年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技术开发费用有一定的增长,2012年度较2011年度增长32.7%,2013年度较2012年度增长64.4%;管理规模的扩大,折旧费用和税费等也有一定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2013年,沈鼓集团员工月平均薪酬分别为7179元、8266元、8891元,年均增长11.3%。而2012年风机行业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4958元,沈鼓集团所在沈阳市在岗员工月平均工资为4158元。员工薪酬的高企和快速增长,与沈鼓集团营

业收入的微增和营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财务费用方面,沈鼓集团2011年的财务费用为8674万元,2013年财务费用为1.30亿,两年增长49.8%,年均增长22.4%。而2011年,陕鼓动力的财务费用为-1.15亿元,2013年财务费用为-1.07亿元。

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应收账款库存商品迅速上升

此外,沈鼓集团还存在应收账款和库存商品大幅攀升的问题。

2011年末~2013年末,沈鼓集团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35.6亿元、43.6亿元、52.8亿元,两年增长48.4%,年均增长21.8%,占资产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29.2%提升到2013年的33.7%。而同期,沈鼓集团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仅为2.3%,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11年的193天迅速提高到2013年的285天。

对于应收账款的快速增长的原因,沈鼓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累计的验收款和质保金部分也逐渐增加,使得应收账款规模逐渐增大;公司主要客户石油、石化、煤化工、电力和冶金行业等大中型企业,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自身资金压力有所加大,部分客户延迟支付货款,导致应收账款增加较多。”

2013年末,在沈鼓集团的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大客户中,中石油物资公司以欠款6.63亿元排在第一位,其中1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为9485万元。由此可以推算出,中石油所欠应收账款中1年以内的余额为5.69亿元。而2013年,沈鼓集团的前五大销售客户中,中石油物资公司以6.07亿元同样排在第一位。可见,沈鼓集团在对中石油物资公司的销售中,2013年当年回款率仅为6.4%。

在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中,沈鼓集团1年以内(含1年)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1年~2年为10%,2年~3年为20%,3年~4年为30%,4年~5年为50%,5年以上为100%。与之不同的是,陕鼓动力2年~3年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30%,3年以上为100%。2013年末,沈鼓集团两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高达11.5亿元,占

总账面余额的比例为19.2%。

此外,在存货中,“库存商品”这一项在2012年末的账面价值为4.8亿元,2013年末为6.9亿元,增长42.4%。对此,沈鼓集团在招股书中称,“2013年本公司透平式压缩机订单签订情况较好,本公司根据订单要求的交货期安排生产,库存商品等存货的规模有一定增长。”

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张雨豹曾在2014年3月对外表示,通用机械行业一些用户延期提货的现象很严重,通用机械很多产品实际上是不通用的,它不是标准产品,都是以销定产,如果客户不提货,只能增加库存。

------------最新【精品】范文

沈鼓集团云制造平台建设

沈鼓集团云制造平台建设 摘要“十二五”期间,沈鼓集团信息化工作重点是建立沈鼓集团的“云制造”平台。本文对该平台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及建设意义等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沈鼓;云制造;平台 0 引言 沈鼓集团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云制造平台为契机,加强企业信息建设,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沈鼓集团信息化工作重点是建立沈鼓集团的“云制造”平台,为沈鼓集团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沈鼓集团创造明天新的辉煌。 沈鼓的“云制造平台”是在沈鼓两化融合成果和企业IT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以沈鼓中心机房、网络、硬件平台、ERP等标准管理系统和专业应用软件为基础条件,建立以沈鼓下属的北方电脑公司为主体,集合社会专家知识、经验优势的沈鼓云制造平台。 沈鼓集团云制造平台的应用,将快速有效地整合各子公司当前的信息化难题,使之成为沈鼓集团技术研发创新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先进的平台,不断地促进管理流程的完善和优化,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提升全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苏总提出的“用计算机语言统一全集团”,保证企业今后乃至未来信息化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开展。 该项目建成后,在总结沈鼓云制造的运行经验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为建设沈阳市两化融合服务中心及云制造服务平台提供可用的经验。 1 建设背景 沈鼓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推动子公司信息化发展更上一层楼,集团软硬件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形成云资源,提高安全性,节能环保。 1.1 沈鼓集团发展子公司信息化的需要 目前沈鼓集团各子公司信息化应用和推广并未完全到位,个别子公司应用存在很大差距,直接导致沈鼓子公司信息化重复投资,低水平运行。所以,“十二五”期间沈鼓将结合各子公司的需求开发云制造平台。 1.2 沈鼓集团软硬件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通过沈鼓云制造平台,将解决各子公司各自为战的信息化局面,会使集团软硬件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以“服务即产品的理念”形成新商业模式,为沈鼓更好的发展凝聚优势。 1.3 形成云资源,提高安全性,节能环保 通过云制造平台,可改造和扩充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跨地域,跨服务器。目前沈鼓集团应用系统跑在多台服务器上,要时刻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安全的问题,一旦中断将造成停产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通过打造云制造平台后,不用考虑数据在哪个服务器上,即使某个出现故障,也可使数据在云中飘移,既减少大量了硬件投入,又将所有资源切实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大的云资源。云制造平台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减少重复投资及低水平建设,保证集团整体全面一致的管理思路及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2 建设目标 沈鼓集团云制造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将集团内部的设计研发、工程应用、经

中国风机设备厂商名单

附件附件二二 国内风力发电设备整机厂商风力发电设备整机厂商名单名单名单 序号 名称 成熟机 型 国家 技术来源 备注 机型 1.5MW 引进Fuhrlander 公司技术 3.0MW 奥地利Windtec 联合设计 1 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5.0MW 中国 引进技术 奥地利Windtec 联合设计 双馈 2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引进技术 引进Repower 公司技术 双馈 600KW 引进技术 引进Repower 公司技术 定浆定 速 750KW 引进技术 引进Jacobs 公司技术 定浆定速 3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引进技术 引进Vensy 公司技术 直驱 750KW 引进技术 引进Repower 公司技术 定浆定 速 800KW 技术改进 变浆定速 4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自主设计 英国GH 公司联合设计 双馈 5 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 1.0MW 中国 引进技术 引进Fuhrlander 公司技术 双馈 1.0MW 6 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自主设计 引进沈阳工业大学技术 双馈 7 江苏新誉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引进技术 引进沈阳工业大学技术 双馈

2.0MW 自主设计 德国萨尔兰应用技术大学 联合设计 直驱 1.25MW 引进技术 引进Dewind公司技术 双馈 8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2.0MW 中国 联合设计 德国Areodyn联合设计 双馈 2.0MW 9 南通锴炼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联合设计 清华大学 双馈 10 北京国晶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1.3MW 中国 自主设计 双馈 11 哈尔滨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2MW 中国 自主设计 直驱 12 广州英格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750KW 中国 自主设计 定浆定 速 13 内蒙古汇全环保动力有限公司 750KW 中国 自主设计 永磁高速 定浆定 速 14 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联合设计 德国Areodyn联合设计 双馈 15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2.0MW 中国 引进技术 引进Dewind公司技术 双馈 16 南车株洲时代 1.65MW 中国 联合设计 奥地利Windtec联合设计 双馈 17 国电联合动力 1.5MW 中国 联合设计 德国Areodyn联合设计 双馈 2.0MW 联合设计 德国Areodyn联合设计 18 中船重工海装风电有限公司 850KW 中国 引进技术 德国Frisia公司 双馈 19 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自主设计 半直驱 1.0MW 引进瑞典Delta公司技术 (双叶片) 定浆定速 20 武汉国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引进技术 引进沈阳工业大学技术 双馈

《大国重器》各集概要

《大国重器》各集概要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2007年11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他们管理团队又拿下了工程未来的管理项目。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他们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 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目前,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这将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集:《国之砝码》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2009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目前,其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从50吨到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在不断超越。不久前,徐工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三年后,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际竞争力的砝码将徐工高高托起。 第三集:《赶超之路》 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唐山客车厂制造了清末第一辆火车和新中国的毛泽东号机车。如今的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已经能够接受西门子发来的订单,制造难度更大的宽体客车,他们制造的CRH3动车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 北京第一机床厂已成为数控铣床的领跑企业。通过成功的并购,它极大缩短了技术创新的时间,并以“独门绝活”保持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领域。 沪东中华集团早在10年前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在造船业公认的三颗“明珠”之一的LNG 船,登上造船极端制造赶超的顶峰。而沪东人当时对LNG船的制造技术完全陌生。一份图纸,给沪东带来了机会,获得机会的沪东人抱着必死信念研发LNG船,摘下了世界造船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第四集:《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打入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山推借助研制成功巨无霸的900吨大马力推土机,正在向产品的全产业链进军。

沈阳鼓风机集团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时间:2015年7月28日——8月3日 调查地点:沈阳鼓风机集团 调查方式:实地参观采访调查查阅资料 调查过程与结果: 在这个暑假,为了了解大中型企业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情况,了解干部、工人及城市居民的生活现状,我们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访调查。沈阳鼓风机集团是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其前身沈阳鼓风机厂始建于1934年,1952年国家投资170万元进行扩建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风机专业制造厂,2003年整体转制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5月,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按照省市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沈鼓集团凭借品牌和管理优势对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和重大技术改造,组建新的沈鼓集团。 沈鼓集团作为沈阳重工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精良、产品质量最佳、设计和制造技术始终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并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作为始建于1934年的老企业,沈鼓集团可以说是见证了并且缩影了沈阳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建成的沈鼓集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一进入园区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规整的道路与现代化的厂房。虽然是重工企业但是丝毫不见废物排放与环境污染,厂房周围布满绿化带。工厂内部干净整洁、机械化程度很高、分区明确分工合理、醒目的安全标语随处可见、工人们全都身穿统一制服,佩戴安全帽。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规范严格的操作流程让人深感沈鼓集团的实力拔群。 沈鼓集团是国内唯一具有核安全一、二、三级泵设计、制造资格的企业,也是唯一具有生产核安全一级泵(即核电主泵)产品业绩的企业。在今年的5月17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大会上,沈鼓集团捧取了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奖牌,是通用装备制造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我采访了一位从原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到沈鼓集团的一线工人李师傅,据他所说,2006年以前的老厂房许多技术都跟不上,管理也不尽规范。许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 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三大费用吞噬利润 作为一家总资产超百亿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沈鼓集团盈利能力很低,其201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仅有2.4%,还不如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5月4日,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预先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沈鼓集团的净利润近两年出现明显下滑,2013 年的净利润较上一年下降近五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资产收益率仅有2.4%,还不及央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与此同时,同为透平式压缩机企业,沈鼓集团与上市公司陕鼓动力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相差甚远。 此外,公司还存在费用攀升吞噬利润,应收账款和库存商品大幅上升等问题。 为求证上述疑问,通过沈鼓集团招股书中所披露的联系电话,《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了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李顺。记者询问是否可以解答关于沈鼓集团的几个问题,李顺随即答应。但当《投资者报》记者提到第一个问题(即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两者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差距的原因)后,李顺称电话座机有毛病,记者所问问题无法听清,让记者将问题发到招股书中所披露的联系邮箱。记者随后将采访提纲发至上述邮箱,但截至发稿时,对方一直未给予回复。 经营业绩连续大幅下滑 沈鼓集团的业务涵盖通用机械制造业的风机、压缩机和泵三个子行业,主要为石油、石化、煤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提供透平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和泵等通用机械重大技术装备。2013年,在沈鼓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中,透平式压缩机占比71%,服务及配件占比11%,往复式压缩机占比9%,其他透平机械占比5%,泵类占比4%。 其中,在透平式压缩机领域,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风机制造商之

沈阳鼓风机集团顺利通过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沈阳鼓风机集团顺利通过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审核 :沈阳鼓风机集团消息称,在各子公司、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该集团顺利通过北京华夏认证中心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根据沈阳鼓风机集团的计划安排,9月份共进行两次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现场审核:第一阶段审核日期为9月9日~10日,主要内容是文件审核;第二阶段审核日期为9月22日~25日,主要内容是现场最终审核. 在第一阶段审核的首次会议上,集团总经理孔跃龙、副总经理李晓峰热情接待来自北京华夏认证中心审核组的专家老师,表示欢迎专家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审核组的专家老师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集团各子公司、各个部门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 在第二阶段审核的末次会议上,北京华夏认证中心的审核老师陈建辉通报了本次审核情况,审核组共开具5个不符合项、89个观察项.他代表审核组宣布:沈鼓集团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体系现场审核顺利通过. 集团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李晓峰在第二阶段审核的末次会议上,对集团所有参会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虽然集团已经通过了审核,但我们仍要继续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完善体系建设. 二、对审核组开具的不符合项及问题项,安全环保部要牵头做好短期内的整改工作,并将整改结果向北京华夏认证中心汇报;各单位要针对所有问题项举一反三,继续查找存在的问题.

三、要将体系运行作为常态化工作,建立制度来保证体系正常运行,并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出现新的不符合项. 四、要继续对体系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做好体系文件培训、宣传工作,开展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工作. 最后,李晓峰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再次对北京华夏认证中心的审核组专家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体系审核顺利通过,标志着沈阳鼓风机集团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提高和保证产品的安全环保质量,提升企业知名度,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沈阳鼓风集团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简称沈鼓集团)是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其前身沈阳鼓风机厂始建于1934年,1952年国家投资170万元进行扩建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风机专业制造厂,2003年整体转制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5月,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按照省市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沈鼓集团凭借品牌和管理优势对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和重大技术改造,组建新的沈鼓集团。新建成的沈鼓集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5700余人,资产总额96亿元。 沈鼓集团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8个系列300个规格的风机类产品,高压给水泵、强制循环泵、核泵等51个系列579个品种的泵类产品,45个系列400个规格的往复式压缩机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空分、天然气输送、制药、制酸、国防、环保等领域。目前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精良、产品质量最佳、竞争力较强、经营效能较高、设计和制造技术始终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并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沈鼓集团生产的各类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远销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的离心压缩机占有率为85%,大型鼓风机占40%,锅炉给水泵占30%,冷凝泵占85%,高压注水泵占50%,输油管线泵占80%,加氢、除焦泵占80%,石化行业往复式压缩机占80%左右,化肥往复压缩机占60%,军工行业往复式压缩机占70%。截止到2006年底,沈鼓集团运用自己的专利技术累计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国产化大型离心压缩机1850台、大型水泵1059台、大型往复式压缩机885台,在多个技术领域打破外国公司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未来重点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中,有8项需要沈鼓集团的产品配套。 沈鼓集团始终坚持产品向“宽领域”扩展、单元技术向“高精尖”进军的科技发展战略,与国际先进技术比肩发展,每年以销售收入5%的资金投入用于技术开发。2000年,沈鼓集团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先后在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设立4个国家级技术分中心,从事沈鼓集团课题的研究开发;建立了辽宁省第一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布重点科研课题和风机前沿技术课题,使企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地区的技术创新体系。2000年,沈鼓集团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全国118个)。仅2001年—2006年间,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97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级新产品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市科技进步奖21项,省级优秀新产品奖12项,市级优秀新产品奖16项。沈鼓牌离心压缩机和离心式工业风机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集团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沈鼓集团简介

沈鼓集团简介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鼓集团)是中国通用机械行业中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的国有大型一档骨干重点企业。其前身沈阳鼓风机厂始建于1934年,1952年国家投资170万元进行扩建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风机专业制造厂,1963年更名为沈阳鼓风机厂,1999年成立沈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整体转制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5月,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按照省市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沈鼓集团凭借品牌和管理优势对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和重大技术改造,组建新的沈鼓集团。新建成的沈鼓集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70万m2,资产总额96亿元。 职工总数6228人,其中:在岗职工5991人,离退休人员2423人。 沈鼓集团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8个系列300个规格的风机类产品,高压给水泵、强制循环泵、核泵等51个系列579个品种的泵类产品,45个系列400个规格的往复式压缩机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空分、天然气输送、制药、制酸、国防、环保等领域。目前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精良、产品质量最佳、竞争力较强、经营效能较高、设计和制造技术始终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并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类企业。

50多年来,沈鼓集团生产的各类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远销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的离心压缩机占有率为85%,大型鼓风机占40%,锅炉给水泵占30%,冷凝泵占85%,高压注水泵占50%,输油管线泵占80%,加氢、除焦泵占80%,石化行业往复式压缩机占80%左右,化肥往复压缩机占60%,军工行业往复式压缩机占70%。截止到2006年底,沈鼓集团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国产化大型离心压缩机1850台、大型水泵1059台、大型往复式压缩机885台,在多个技术领域打破外国公司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未来重点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中,有8项需要沈鼓集团的产品配套。自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资产平均增长率54.39%。 面向未来,沈鼓集团将继续秉承“创新、图强、诚信、卓越”的企业精神,践行“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效益,为社会贡献财富”的经营宗旨,力争2010年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最大的通用机械制造基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