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 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臵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臵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臵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臵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5.8温育:臵37℃温育30min。

5.9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10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臵30min。

5.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测定各孔OD 值(用单波长测定时,需用空白对照调零),并记录结果。

6结果判定与分析

临界值(C.O.)的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OD平均值*2.1;阴性对照OD均值小于0.05时以0.05计算。

结果判定: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g阳性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g阴性

阴性对照均值>0.1或阳性对照均值<0.4时,实验无效,应重新试验。

7质量控制

每次试验用HBsAg的质控血清同步检测,S/CO值应在控制范围内;如失控,检查试剂校期、储藏温度、试验温度是否正常、操作步骤是否正确,直至从新试验使其在控。

8参考范围阴性

9临床意义

在血清或血浆中HbsAg的存在表明有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或为无症状携带者。

10操作性能灵敏度为ng/ml,特异性高

11方法的局限性

11.1此方法仅适用于个体的血清或血浆样本的检测,不适合与混合血清或血浆样本及其他体液样本。

11.2该方法仅作为定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1.3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不能作为灵敏度的考核指标,阳性对照仅用于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时,验证试剂盒中的组分是否有效。

11.4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本实验结果仅作为判断疾病的一项依据,如需对患者进行确诊,建议施于其它检验手段予以确认。

12注意事项

12.1试验前请详细阅读试剂说明书,任何违反试剂说明书的使用或操作行为,都可能得到不准确的结果。

12.2所有样本、试剂和各种废弃物应按传染物处理,严格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健全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于含有传染病和怀疑含有传染源的物质,应有合适的生物安全保证制度,下列为有关注意事项,但不仅限于此:1)戴手套处理样本和试剂;

2)不要用嘴吸样;

3)不可在处理这些物品时吸烟、进食、喝饮料、美容和处理隐形眼镜等;

4)用消毒剂对溅出的样本和试剂进行消毒;

5)按科室有关条列来消毒和处理所有样本、试剂和潜在的污染物。

12.3加试剂前应先将试剂瓶翻转数次,使液体混匀。建议使用加液器进行加液,并经常对加液器进行校准。加液时注意勿使加液枪头接触孔内液体,避免液体间相互污染。仔细操作,避免加样时在孔中产生气泡。

12.4每板设阴、阳性对照各两孔,设空白对照1孔,空白对照不加样本和酶标抗体、其余各步相同。

12.5避免在孵育和保存过程中试剂被阳光暴晒和接触次氯酸等强氧化

性物质。

12.6孵育温度要保持在37℃+-1℃,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7封模板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可能导致污染。 12.8洗板机在使用结束后要使用新鲜蒸馏水或高品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防止管路堵塞和腐蚀。洗涤时各孔军需加满但不溢出,防止孔内有残留物未能洗净。

12.9每次洗涤结束请尽早进行后续加液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而引起错误结果。

12.10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时,封板和洗版后扣干步骤可以省略。但需要注意保证洗涤液的加液量,保证洗涤后将微孔板孔中的洗液充分吸干,以免对实验造成错误的结果。 12.11确保反应孔板的底清洁干燥,在读板前要确保孔中液体没有气泡。

12.12终止后尽早用酶标仪进行读数测量(建议在10min内完成读值),避免放臵过长时间而引起的错误结果。

12.13检测结果用酶标仪进行读数测量。样本的检测读数与样本中抗原的浓度不一定呈正相关。

12.14检测结果呈阴性的样本,不能绝对保证样本中没有低浓度抗原的存在,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的可能。

12.15该免疫测试不能绝对排除非特异性反应的存在,如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用相应的确认试剂或方法对检测样本进行结果确认。

12.16试剂盒各组分在正确处理和保存的情况下至效期都保持稳定,不能使用过期的试剂,以免造成错误结果。

12.17不同厂商,不同品名、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的 ELISA 法定量分析 方法学验证 姓名 Z P 学号 0925400072 班级 09 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 指导老师 沈 富 兵 二〇一三年四月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作者:ZP(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610500) 【摘要】目的用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对乙肝表面 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验证,以判断是否能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方法运用ELLISA法定量测定乙 肝表面抗原,应用试剂盒HBsAg标准从浓度为8ng/ml 的2 倍稀释的6个浓度梯度,根据OD值绘制标准 曲线再计算相对回收率和板内和板间精密度,通过资料数据综合分析。结果HBsAg 线性较好,其准确度、精密度、LOD值均在正常范内。结论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 毒复制情况,可以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方法学验证标准曲线精密度ELLISA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普通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接近60%,约占世界HBV携带者的1/3。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酶免分析法HBV—EIA是HBV抗原和抗体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其方法简便、价廉,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它常用聚苯乙烯为固相载体,使其与待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加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再加底物显色,最后根据色泽深浅来推算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此方法特异性高,有效测定范围可达到20500 ng/ml,且酶免疫法有标记的试剂比较稳定并且无放射线危害等优点。 我们采用对已知抗体浓度的样品进行E LISA的定量检测,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来验证ELISA法最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衡量其实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盒 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 1.1.2 仪器及酶标板 酶标仪:Bio-Rad680;洗板机:Bio-Rad1575;超纯水系统:Millipore Elix;电热恒温培养箱(DNP-905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1.3 溶液配制 ⑴0.01M pH7.4的PBS 缓冲液: 称取8g NaCl、0.2g KCl、1.44g Na2HPO4和0.24g KH2PO4, 溶于800ml 蒸馏水中,用HCl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L即可。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结果解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结果解释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酶免测定试剂盒的正式推向临床以及近两年在北京、四川、浙江、河南、深圳、海南等近百家医院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联合应用,充分显示了该试剂在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前S1抗原(Pre-S1Ag)检测是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e抗原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两者符合,前S1抗原仅在HBV-DNA阳性血清中检出。前S1蛋白随HBeAg消失而消失,且与阴转时间呈正相关,这样,前S1抗原可作为病毒清除与病毒转阴的指标。前S1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比前S1抗原阴性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危险性更大,因而说明前S1抗原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如果前S1抗原持续阳性,指示AHB向慢性转变。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HBsAg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前S1蛋白,前S1抗原阴转愈早,AHB患者的疗程愈短,预后也愈好。说明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数据预后的良好指标。 前S1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乙肝病毒(HBV)的基因结构HBV为嗜肝DNA病毒,由一个不完全双链DNA组成,约3200个氨基酸。长链L含4个开放读码框架,为病毒蛋白的编码区:S区、C区、P区、X区。短链S相当于长链的50%-100%,其不固定端可被内原性DNA多聚酶延长,使病毒成为完整的双链。2.HBV基因组编码HBV抗原,所有四个功能性读码框架位于DNA负链,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C基因编码HbcAg。S 基因编码S抗原,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X基因编码X产物。

373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及肝脏酶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73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及肝脏 酶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诊断乙型肝炎和评价病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7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定量、HBeAg 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实验室诊断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HBV-DNA定量与HBeAg具有相关性(P 0.05)。结论(1)HBeAg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HBV-DNA定量是评价体内病毒复制更直接的指标。(2)HBV-DNA定量结果与肝功能受损情况相关,高病毒载量是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quantitative HBV-DNA and HBeAg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and in the evaluation of disease.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three case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HBV-DNA quantitative, HBeAg, ALT, AST and GGT laboratory diagnostic indicator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sults (1)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HBV-DNA quantitative and HBeAg (P 0.05). Conclusion (1)HBeAg reflects the replication of the virus in the body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HBV-DNA quantitative is a more direct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viral replication in vivo. (2)HBV-DNA quantitative relates to the 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and high viral load is a risk factor for 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Key words] Hepatitis B; Laboratory diagnosis; HBV-DNA; HBeAg; ALT; AST; GGT 乙型病毒性肝炎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直接或间接导致约100万人死亡[1]。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2]。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血清学标志物也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发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技术日益成熟,并逐渐推广,目前也已成为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准[4]。此外,在临床诊断时,肝功能酶学指标也常同时检测,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笔者收集了37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对HBV-DNA定量、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等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讨这些指标在疾病诊断及判断患者病情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73例乙型肝炎患者数据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282例,女性91例,年龄13~77岁,平均39.5岁。 1.2 方法 1.2.1 样本入选及剔除入选的样本均同时检测了HBV-DNA、HBeAg、ALT、AST、GGT等项目;并排除了肝癌、血液病等其他疾病对肝功能的影响。1.2.2 HBV-DNA定量检测采用ABI公司7500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试剂由深圳凯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1、原理:采用抗-HBs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样本,经孵育后,加入抗-HBs-HRP,当样本中存在HBsAg时,该HBsAg与包被抗-HBs结合并与抗- HBs-HRP结合形成抗-HBs-HBsAg-抗-HBs-HRP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准备:对于体检对象抽血前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采血前应禁食4-6小时。 2.2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因此影响测定水平。故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采血管:一般采用血清做检验,可以用一般洁净的塑料管或玻璃试管作为容器。 2.4标本处理:血清:采血后,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在于3000转每分钟离心15分钟,吸出血清待用。血浆:采血后,样本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6-8次后,充分离心,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后,吸出血浆待用。 2.5标本接收:接收标本时应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要求密封、无溶血、无杂物)、所用试管是否正确、试管是否填写完整、并问讯采血日期,对不合格标本应退回重采,并填写记录。

2.6标本储存:一般该标本应随到随做,血清和血浆标本在2-8o c 保存。如需长期保存,可在-20℃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 3、试剂与仪器: 3.1测定试剂: 3.1.1生产厂商: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3.1.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 3.1.3包装:48T×1、96T×1 3.1.3试剂配置: 25倍浓缩稀释液 40ml×1瓶 HBsAg微孔反应板 96孔 HBsAg酶结合物 6.2 ml×1瓶 HBsAg阳性对照 1.0 ml×1瓶 HBsAg阴性对照 1.0 ml×1瓶 显色液A、B液各8.0 ml×1瓶 终止液 7 ml×1瓶 封板纸 5片 说明书 1份3.2测定仪器: 3.2.1酶标仪:上海安泰 MODEL MT-858 3.2.2洗扳机: ANALYTECH828 4、操作步骤: 4.1配液:配制工作浓度洗涤液(以纯化水做25倍稀释)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 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置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5.8温育:置37℃温育30min。 5.9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10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置30min。 5.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 作业指导书 1.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定性检测标 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免疫实验室。 3.规程: 3.1标本的收集与准备: 3.2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抽血管抽取静脉血2ml。 3.3 标本完全凝固后才能离心,并分离血清。 3.4如试验8小时内不能完成,血清标本放2~8℃保存。 3..5标本拒收标准:严重脂血、溶血、黄疸。 4、测定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将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单项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检测条组装成联合检测卡。样品加到检测卡各项加样孔后,再借助毛细作用移行至层析区,于检测区和对照区,胶体金标记颗粒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富聚,形成或不形成肉眼可见的胶体金颗粒反应带,从而实现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并作出存在与否的判定。 HBsAg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抗HBs(鼠单抗)与样品中的HBsAg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借助毛细作用复合物沿层析条向前移行,与检测线区预包被的抗HBs(鼠单抗)形成“Au-抗HBs(鼠单抗)-HBsAg-抗HBs(鼠单抗)-固相材料”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胶体金标记抗HBs(鼠单抗)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鼠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结果于30分钟内判定。 抗HBs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HBsAg与样品中的抗HBs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借助毛细作用复合物沿层析条向前移行,与检测线区预包被的HBsAg形成“Au-HBsAg-抗HBs-HBsAg-固相材料”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胶体金标记HBsAg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HBs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结果于30分钟内判定。 HBeAg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抗HBe(鼠单抗)与样品中的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是确诊和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 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其中乙肝两对半检查中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是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一、乙肝两对半(包括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HBV(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产生的蛋白释放入血导致相应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三对,即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 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 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但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 1、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的简要临床意义 2、乙肝五项各指标的常见变化与简要临床意义: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仍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3、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以及部分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对策 (1)乙肝大三阳(乙肝五项135阳性)--是指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大三阳,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都可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就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碗筷等餐具可单独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 ★ 专家对策:患者应到专科医院就诊采用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症降酶保肝措施。建议做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如果都正常,不要乱治疗,定期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可以服用中草药,比较安全有效,服用中草药调节肝脏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肝的抵抗力,阻止肝脏纤维化。抗HBV-免疫疗法辩证治疗“大三阳”>>> (2)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是指在乙肝(又称B型肝炎)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乙肝小三阳通常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 专家对策: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应检查HBV-DNA及肝功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HBV-DNA(+)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

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试剂盒使用方法

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试剂盒使用方法 检测范围:96T 2 IU/L -48 IU/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含量。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再与HRP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浓度。 试剂盒组成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医学检验-微生物-肝炎病毒测试题

第29章 肝炎病毒测试题 一.概念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3.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二. 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 、 ;由血液 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 、 ;属于DNA病毒的 有 ;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 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 3.HBV的外衣壳由 、 和 蛋白组成,构成HBV的 ;内衣壳由 组成;核心由 和 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 和 ,猩猩和猿猴作为传 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 ,而表示既往感 染的抗体是 .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 即小球形颗粒和 以及 。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 和 . 1.HAV,HBV,HCV,HDV,HEV。 2.HAV、HEV, HBV,HCV,HDV, HBV, HDV, HAV,HBV, HAV。 3.S、pre-S1、pre-S2,HBsAg;HBcAg;双股非闭合环状DNA,DNA多聚 酶。 4.甲型肝炎的患者和隐性(亚临床)感染者。 5.潜伏期未期,急性期早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研究新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研究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01-06T13:35:26.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作者:张华清1 尹华发2(审校) [导读] 血清HBsAg水平分析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参数,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sAg水平可帮助确定疗程优化和管理。(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在全球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病因。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检测是非侵入性的血清诊断参数,临床上可以监测H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进程,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优化和管理。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核苷(酸)类似物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005-01 【Abstract】Hepatitis B virus is the cause of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worldwide. Detection of 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evel is a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serum paramet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can monitor HBV infection and related disease process, improve the nucleoside (acid) treatment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alogs antiviral therapy. 【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Nucleoside (acid) analogue 1.前言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相当于世界人口的5%,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rcinoma,HCC),约 40%亚裔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最终死于HBV-LC并发症或HCC[1]。 2.乙肝病毒HBsAg的合成和检测 2.1 乙肝病毒HBsAg的合成 HBV基因组包含S、C、P、和X四个重叠的开放阅读编码区,S区基因由S基因、Pre S1基因和Pre S2基因组成,编码相应蛋白,HBV的表面蛋白有三种,乙肝病毒大蛋白(LHBs),包括HBsAg、Pre S2和Pre S1;中S蛋白(MHBs),包括HBsAg和 Pre S2;小S(SHBs)即HBsAg[2]。 2.2 检测 HBsAg已被用于诊断HBV感染,其动态监测在病程和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2种HBsAg定量检测试剂,即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法和雅培公司的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于脂血、黄疸和溶血等干扰物,抗干扰能力相同,检测限均为0.05 IU/mL,对于高浓度超过线性的标本,通过稀释都可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方面具有良好的相关性[4]。 2.3 HBsAg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2017年EASL定义治疗CHB目标是HBsAg消失,伴或不伴有血清学转换,和持续HBV DNA的长期抑制,其与疾病的自然过程有着密切相关,以及与患者良好的生存与防止HBV相关的LC和HCC等并发症及预防密切相关。达到HBsAg消失所需的关键环节是持续的病毒免疫控制[4]。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CHB有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和5种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cid analog,NA)。HBsAg水平可以监测HBV感染的临床不同阶段及相关肝脏疾病的进程,以及预测抗病毒治疗效果,其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和HBsAg的清除率。血清HBsAg水平分析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参数,以预测HBV抗病毒治疗中的效果。不同病程阶段的HBV感染状态下,HBsAg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应结合临床相关不同指标的动态变化合理调整[4]。NA治疗能够持久抑制病毒可以改善肝脏组织学,CHB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5年是安全有效的,HBV长期的抑制甚至可以逆转肝硬化和肝纤维化,患者如果对NA治疗有效,且没有耐药性发生,使用NA的长期治疗还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生率[6]。临床上使用NA治疗效果多数是不确定的,NA治疗抗HBe血清转换12个月后停药也可能复发,且症状隐匿。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NA治疗的患者HBsAg的下降幅度较低,但NA治疗的患者有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其原因在于NA的作用机制,NA治疗影响的病毒基因组RNA的反转录,但不影响其与HBsAg水平相关联的cccDNA和亚基因组RNA的转录。PEG-IFN联合应用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酯(TDF)治疗更有利于CHB患者的HBsAg水平下降、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持续病毒学反应率:PEG-IFN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48周,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在治疗后2年后HBsAg水平的下降率分别为11%和17%,表明在HBeAg阴性患者中,低基线HBsAg水平是HBsAg消失的强预测因子[7]。同样国内学者也报道[8],长期被NA完全抑制HBeAg阴性CHB患者加用PEG-IFN可以有效提高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含量降低明显。 3.总结与展望 HBV是导致LC和HCC的主要病因,目前临床完全治愈慢性HBV感染是需解决难题。血清HBsAg水平分析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参数,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sAg水平可帮助确定疗程优化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魏来,李兰娟,侯金林,等.2014 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科普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 Glebe D,Bremer C M.The molecular vir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J].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2013, 33(2):103. [3]盛欢,胡晓波,许洁.两种方法检测HBsAg定量结果的临床互认研究[J].检验医学,2013,28(09):828-834. [4] Lampertico P,Agarwal K,Berg T,et al.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7,67(2):370-398. [5]陈仁,廖金瑶,罗晓丹,等.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与HBV-DNA相关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08):856-859. [6]丁荣蓉,施光峰,张占卿,等.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的荟萃分析[J].肝脏,2017,22(5):400-403. [7]余佳平,侯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5):476-481. [8]范彩仙,李小芳,詹一飞,等.长期被核苷酸类似物完全抑制e抗原阴性CHB患者加用干扰素α-2b的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11):983-988.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 作业指导书 1.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定性检测 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免疫实验室。 3.规程: 3.1标本的收集与准备: 3.2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抽血管抽取静脉血2ml。 3.3标本完全凝固后才能离心,并分离血清。 3.4如试验8小时内不能完成,血清标本放2~8℃保存。 3..5标本拒收标准:严重脂血、溶血、黄疸。 4、测定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将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单项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检测条组装成联合检测卡。样品加到检测卡各项加样孔后,再借助毛细作用移行至层析区,于检测区和对照区,胶体金标记颗粒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富聚,形成或不形成肉眼可见的胶体金颗粒反应带,从而实现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并作出存在与否的判定。 HBsAg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抗HBs(鼠单抗)与样品中的HBsAg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借助毛细作用复合物沿层析条向前移行,与检测线区预包被的抗HBs(鼠单抗)形成“Au-抗HBs(鼠单抗)-HBsAg-抗HBs(鼠单抗)-固相材料”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胶体金标记抗HBs(鼠单抗)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鼠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结果于30分钟内判定。 抗HBs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HBsAg与样品中的抗HBs 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借助毛细作用复合物沿层析条向前移行,与检测线区预包被的HBsAg形成“Au-HBsAg-抗HBs-HBsAg-固相材料”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胶体金标记HBsAg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HBs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结果于30分钟内判定。 HBeAg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抗HBe(鼠单抗)与样品中的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乙肝表面抗原的ELISA法定量分析 方法学验证 姓名 Z P 学号 0925400072 班级 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 指导老师沈富兵 二〇一三年四月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作者:ZP(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610500) 【摘要】目的用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对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验证,以判断是否能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方法运用ELLISA法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应用试剂盒HBsAg标准从浓度为8ng/ml的2倍稀释的6个浓度梯度,根据OD值绘制标准曲线再计算相对回收率和板内和板间精密度,通过资料数据综合分析。结果HBsAg线性较好,其准确度、精密度、LOD值均在正常范内。结论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可以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方法学验证标准曲线精密度ELLISA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普通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接近60%,约占世界HBV携带者的1/3。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酶免分析法HBV—EIA是HBV抗原和抗体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其方法简便、价廉,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它常用聚苯乙烯为固相载体,使其与待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加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再加底物显色,最后根据色泽深浅来推算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此方法特异性高,有效测定范围可达到20500 ng/ml,且酶免疫法有标记的试剂比较稳定并且无放射线危害等优点。 我们采用对已知抗体浓度的样品进行ELISA的定量检测,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来验证ELISA法最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衡量其实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盒 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 1.1.2 仪器及酶标板 酶标仪:Bio-Rad 680;洗板机:Bio-Rad 1575;超纯水系统:Millipore Elix; 电热恒温培养箱(DNP-905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1.3 溶液配制 ⑴0.01M pH7.4的PBS缓冲液: 称取8g NaCl、0.2g KCl、1.44g Na2HPO4和0.24g KH2PO4, 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HCl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L即可。 ⑵质控品: 用PBS缓冲液将标准品配制成6、3、1.5ng/ml三个质控品,每质控品1ml。

乙型肝炎抗原

乙型肝炎抗原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目的 乙肝表面抗原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2、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3、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 4、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5、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仍然有传染性。(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内容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乙型肝炎病原体的试验。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注意事项 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2周后复查1次,同时查血清转氨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及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如转氨酶明显增高者应住院治疗。无转氨酸增高而其它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阳性时应请医生对自己的转归和传染性作出初步评价。必要时应配合医生做肝活检,了解肝脏是否存在病理变化,有病理阳性发现者应按现症乙型肝炎处理。 查出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复查1次。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e 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6个月至1年复查1次。因为表面抗原阳性者转变为肝炎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好几倍。

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发表时间:2009-08-01T09:39:42.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谭耀武 [导读]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谭耀武 (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疾控中心黑龙江宝清 156600)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7-0242-0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病毒族,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HBV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感染人类最小的DNA病毒。电镜下乙肝患者血清中可发现三种形态的病毒颗粒,即直径为42nm的Dane颗粒;直径22nm的圆形颗粒,以及直径22nm,长度为50~230nm不等的管形颗粒;以球形颗粒含量最高,Dane颗粒最少。Dane颗粒即完整的病毒颗粒,有双层脂蛋白外膜包裹核心。核心由核壳蛋白包裹双链DNA分子。球形和管形颗粒则只含病毒外壳蛋白,无病毒核心成分。Dane颗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其外壳部分称HBsAg;核心部分称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由众多小球形颗粒集合而成,只含表面抗原,不具有感染性的核心部分,故能诱发对乙型肝炎感染有保护作用的抗表面抗原的抗体(Anti-HBs),核心抗原能产生抗核心抗原的抗体(Anti-HBc),此种抗体可存在于体内多年,检出此抗体,提示病毒尚在复制或曾受感染而已康复。此外,还有e抗原(HBeAg)和e抗体(Anti-Hbe)。HBeAg阳性血清常伴有DNA多聚酶升高,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指标。E抗原持续阳性者,病程呈慢性化,肝脏受损越重,传染性较强,e抗体阳性者,肝脏病变较轻,预后较好,无传染性或传染性很小。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 HBsAg为乙肝患者血清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可作为乙肝早期诊断和普查项目。HBsAg阳性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诊断HBsAg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以及与HBV有关的肝硬化或肝癌。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乙型肝炎。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可能是不同亚型重复感染,即原先存在的抗-HBs不能对另一型HBsAg起中和作用。无论急慢性肝炎和HBsAg携带者,只要在血中和其他体液中含有Dane颗粒,且有密切接触就有传染的可能性。如果单个HBsAg阳性者,则无传染性。抗-HBs阳性提示急性感染后康复,在发病后抗-HBs转为阳性或效价显著升高,亦有诊断乙型肝炎价值。临床上一般认为,抗-HBs是一种免疫保护性抗体,少数抗-HBs阳性感染者可以形成免疫复合物,但伴有高滴度抗-HBs者,不能排除肝脏有持续性HBV感染的可能。在接受抗-HBs阳性血液的受血者可出现短暂的抗-HBs阳性。接受HBV疫苗接种后,血中可检出抗-HBs阳性,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能否检出抗-HBs,也是衡量乙肝疫苗质量的主要指标。抗-HBs和HBsAg同时阳性可见于暴发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此类病人为免疫功能低下或异亚型感染,如同时抗-HBc阳性则应注意预后和发展。 2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核心抗体 HBcAg存在于肝细胞核内,血清中一般不能检出。HBcAg在HBV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反映血清中Dane颗粒的存在及肝内HBV 的复制,并可与其他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起互相配合和互相补充的作用。核心抗体包括IgM和IgG两种,目前常指的抗-HBc为总抗体(包括IgG,IgM),感染HBV后,继血清中HBsAg阳转后,早期出现的标志物即为抗-HBc,抗-HBc常出现于症状未暴露前,且在肝炎的早期呈高滴度,但是使用某些免疫抑制剂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也有测不出抗-HBc,高滴度的抗-HBc具有传染性。正常人HBcAg阴性,S<2.1N(SPRIA);抗-HBc血清阴性,S<0.5N(SPRIA)。 HBcAg阳性可以作为乙肝传染性活动性病变的标志,HBsAg,HBcAg,抗-HBc等指标是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间接标志,而HBcAg则是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血清HBcAg更能反映乙肝病毒的存在。血清HBcAg与HBV复制标志HBV-DNA呈正相关,可以反映HBV活动的复制程度。同时阳性结果也提示,HBcAg感染的肝细胞是细胞免疫效应攻击的靶细胞,肝细胞溶解后HBcAg可直接释放入血,故能直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情进展的程度。同时该项目检测也可以反映药物的疗效。抗-HBc检测提高了HBV感染的检出率,在成人的HBV感染中,70%呈自限性感染,表现为一过性HBsAg阳性,23%未检出HBsAg,但可以出现原发性抗-HBs和抗-HBc,抗-HBc高滴度为肝内HBV复制指标,低滴度为既往感染。抗-HBc是急性乙型肝炎的唯一标志,此时称为“窗口期”或“核心窗口”,高滴度的抗-HBc对乙肝的诊断极有诊断意义。对献血员的筛选,单纯测HBsAg是不够的,只有和抗-HBc同时检测,才能更好地筛选献血员。 3 乙型肝炎e抗原和e抗体 乙型肝炎e抗原是一种可溶性球蛋白,多存在于HBsAg阳性血清中,HBsAg阴性的标本中,很少有HBeAg阳性。体机在HBeAg刺激下产生e抗体,存在于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可长期存在。正常人:HBeAg血清为阴性,S<2.1N(SPRIA),e抗体:血清为阴性,S<0.5N(SPRIA)。 HBeAg阳性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HBsAg滴度愈高,HBeAg检出率也愈高。HBeAg和HBV复制成正比,也和肝脏损伤成正比,HBeAg DNA聚合酶和血中Dane颗粒三者之间也极有明显的平行关系,与HBV-DNA有显著相关性。HBeAg消失和抗-Hbe出现提示肝炎病情好转,抗-Hbe阳性可显示病情好转,但不能作为无传染性标志。近年研究表明,抗-Hbe阳性血清中也有一定比例的HBV-DNA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