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英语)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

第一章中学英语课程基础

第一节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第二节中学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第二章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英语教学方法

第二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

第三章中学英语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节语音、词汇、语法及句型教学

第二节听力教学

第三节口语教学

第四节阅读教学

第五节写作教学

第六节中学英语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章英语语法知识

第一节名词

第二节动词

第三节代词

第四节形容词和副词

第五节冠词和数词

第六节介词

第七节构词法

第八节各种从句

第九节倒装、祈使、强调和省略

第十节主谓一致

第十一节被动语态

第十二节虚拟语气

第二章英语阅读与写作

第一节英语阅读

第二节英语写作

第三章英语翻译

第一节翻译的标志与方法

第二节常用翻译技巧

第四章英语语言学基础

第一节音系学、词形学和句法学知识

第二节语义学与语用学知识

第三节语言学知识

第一节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第二节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异同

第一节英国文学

第二节美国文学

第一节英语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

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节中学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解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英语成为十分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自中国加入WTO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运动,并在2001年推出了新的课程标准。目前,该课程标准已在全国38个地区进行实验,计划2005年在全国推开。在我们泰顺地区,为了响应温州整体计划,还要将此提前,并计划在2004年上学期全面推开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如果不能把握住我国课程改革的动态,对新课标缺乏了解的话,就无法适应现在的英语教学,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因此有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标准。

一、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在语言知识方面,新标准提出了五种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前面四种知识在近几年的大纲建设中都有提及,而惟一不同的是该标准增设了话题类知识。这就拓宽了知识学习的视野,把语言学习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进行,避免了语言成分、语言结构、语言功能的分立式方式。在语言内容的组织上,我们就不会以语法为纲、以结构为纲或以功能安排教学内容,而是通过话题设计来组织各种活动,来体现语言的运用。

在语言的技能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目标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因为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所必备的四种基本语言技能,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培养用英语来获取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保持社交接触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那种重输入(听、读)轻输出(说、写)的技

能训练模式以及四种技能分别培养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把听与说、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学习策略方面,新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既考虑到了策略的使用目的,又考虑到了使用策略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模仿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如何学习语言关心的不够,这是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转换周期在不断地加快,今天所教的内容很可能在明天就已经显得过时了,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比关注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少教或不教,而不为了了给学生教得更多更细。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撑或支架,在必要的时候教师需要淡出教学。我们只有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才能摆脱教师的束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终身学习者。

在情感态度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首次把情感态度融入到英语课程和教学之中,而不是把它列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其实,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通过语言来交流情感、培养兴趣、确立信心、加强合作、拓宽视野。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是全人教育所不可忽视的。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认知目标都有详细的要求,惟独缺乏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求,其结果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其情感人格却发生了扭曲,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在文化意识方面,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必须通过文化的传递才能学会,而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得以长久保留。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尽量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解。通过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异国文化、风俗习惯,了解语言文化的背景,体会文化的内涵,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最终达到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融。

二、内容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提出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就初中英语来说,语言技能的内容标准涉及三、四、五级,而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只涉及五级。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技能看作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都是围绕着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的运用来谈语言学习,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1、语言技能

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听、说、读、写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生成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通过听读,学生可能使外部语言内化,借助说写,学生可以使其内部语言外化,从而达到了习得语言、表达思想的目的。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粗输入),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使用语言的机会(输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两手抓”的精神,双管齐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才能得以形成。此外,新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听、说、读、写技能的一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高速和细化,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听的方面,尤其需要关注语调、重音、语群、节奏、韵律与意义的关系,要使学生能逐步听懂熟悉话题的语段、谈话、故事和记叙文,了解人物、事件、情节及其因果关系,并能对所听内容做出反应,提取观点,记录信息,完成任务。在说的方面,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与交流,包括提供信息,描述事件和经历,讲述故事,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协商意义。在这此中语活动中,要求学生的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自然、语气恰当。在读的方面,要求学生能正确、连贯、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运用简单的工具书进行阅读学习,能读懂信件、图表、简单的故事和文章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上下文推测意义,找出主题,理解情节,得出结论。新课标准还要求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并提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通过简单的图表、卡片、书信等形式传递信息、编写故事、起草文章和修改短文。

而所有的这些要求都必须放在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大背景下进行。此外,语言学习并不是一种新时期训练,而是需要把四种技能整合在一起,因为没有听哪来说,没有读何来写,反之亦然。当然,在教学的某个阶段,教师对技能的训练可以有所侧重,但一定要避免非此则彼的做法。

2、语言知识

毫无疑问,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具体体现在“知”和“会”的关系上,“知”是“会”的基础,但“会”比“知”更为复杂。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语言知识只提出第五级要求。在语音方面,要求学生了解话语中的语音意义,了解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知识,能理解语音所表达的不同意图和态度。

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熟悉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和语境中的含义,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的固定搭配。在语法方面,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人、物、事件、行为、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在功能方面,要求学生能恰当地理解和表达上学生活中的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话题方面,学生务必熟悉个人、家庭、学校、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话题。在语言知识的要求方面,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的明显差异在于前者首次把话题纳入到语言知识系统中。因此,教师的教学安排就应该尽量避免以语法为纲、结构为纲或功能意念为纲,而应该以话题为主线,通过话题来组织语言学习任务,设计语音、语法、词汇、结构与功能。这是一项新的内容,也是教师以及教材编者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一句话,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成功与否是与话题的设计休戚相关的。

3、情感态度

众所周知,情感态度主要涉及态度、动机、个性、焦虑、移情、自信心等,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关注的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大纲建设在情感方面存在着两个误区。第一,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发展,以至于出现“情感空白”;其后果是使学生人际关系淡薄、精神方面不健全,身心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第二,忽视情感和认知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过分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或不会产生实际效果。因此,关注认知目标也关注情感目标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威莉斯(Willis,1996)就曾对把情感动机作为语言学习的基本条件。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学习只提出了第五级要求。具体表现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交流,在于用语言做事;要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各种语言活动;不要害怕犯错误,大胆用英语进行交际,通过交际学会交际;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语言互动实现情感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能充分了解祖国文化、本土文化和校园文化,乐于接触和尊重异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即关注情感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因此,教师务必要使情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融情感教育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内在动机),以使他们能够树立自信心,克服焦虑,建立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

4、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是帮助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沟通的操作系统,而且会随学生对学习目标期望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要学会学习,就得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对教师来讲,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他们的学习过程,把握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独立学习的人,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新课程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这基本符合语言学习的特点。其中“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在认知策略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集中注意力,善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复习,认真整理,合理归纳,发现规律,联想记忆,了解主题,把握大意;在调控策略方面,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把握主要内容,反思学习,探究方法,交流体验,参与活动;在交际策略方面,强调交流与对话,善于把握机会,注意非语言手段在交际中的作用,主动用英语进行意义交流,积极寻求帮助,努力克服困难,完满完成交际任务;在资源策略方面,注意租用音像资料、工具书、图书馆、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分享资源,感悟语言5、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对“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的认识。我们都知道,语言即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单靠语言知识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比较不同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文化意识的要求是,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熟悉各种不同的称谓、穿着习俗、饮食习惯;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气候特点、历史、了解自然现象、动植物的文化含义,了解传统的文娱活动、重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并对此做出反应;此外,还要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因为它是文化理解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就很难谈得上用它去和异国文化教育进行比较,很难进行文

化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把外语学好。

第三节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可由教师制定,也可由师生合作制定。

2.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3.目标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或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要始终紧扣目标进行。

三、教学内容

1.根据英语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整合。另外,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英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组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教法灵活得当,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安排适当。

4.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语言实践为目的,为语言教学实践服务。

5.提倡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素质

1.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教学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的情感交流。

2.课堂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英语语音语调标准、流畅。

3.板书规范,字体美观,纲目清楚,设计合理。

4.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效果

1.学生的活动态度。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2.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范围广、过程长、程度深。

3.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空间大,思考时间充分,思维状态活跃,效果良好。

4.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既有近效,也有远效。

说明: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不限制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而且鼓励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比如:设计与众不同而且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文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课件制作精美,运用得当,等等。

评课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公正,强化导向。

二、整体把握,分项衡量。

三、以学论教,重在实效。

初中生英语学习评价改革初探

04级外语本科班泉州班张柒玲

关键词:

新课标新要求学习评价评价方法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学习评价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新的课程标准。因此,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对学习评价进行改革十分必要,这三个因素也是进行新的学习评价研究的主要依据。在对以上几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评价的方法,并进行细化和量化,力求这一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探索意义。在评价中,注重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负责,以鼓励和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同广学之士进行探讨,也就一些很难量化的评价参数进行了一定的原则性的说明。

当然,由于个人水平的局限和经验上的不足,文中难免有所缺失,还望批评指正。

正文

学习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由此可见,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是评价体系改革的大趋势。结合以上精神和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及初中生的特点,对初中英语的学生学习评价的要求、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见解。

一、新课标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标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要求,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1、改重少数学生的评价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评价。传统评价往往侧重对部分“好生”的评价,忽视对“差生”的评价,这有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原则,但事实上“差生”对教师的教学同样具有发言权,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素质是每个老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和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对教学与课程的要求如此,对评价的要求更应该如此。

2、改单一的评价目标为多维评价目标。传统教学评价侧重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的评价,往往忽视对学生素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这往往造成高分低能或“多分少德”的现象,新课标要求在既要重视认知,同时也要重视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与提高。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也要对素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指标进行一定的评价。

3、改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实施主体单一,整个评价几乎都是由老师包办的,这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误解

与偏差,另外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在评价中也难免造成疏漏,因此,采用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4、改以独立学习能力为主的评价为既重独立学习能力也重合作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上,新课标要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以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主的评价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孤独症”,而在评价中既重独立学习能力也重合作学习能力将会使那些“孤独”的人通过与他人合作求知体验学习生活的快乐,也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健康成长。

5、改注重结果评价为同时注重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只注重对学习结果即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

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了严重的学习功利主义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致了严重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学习功利主义,以一场考试定终身,单纯以分数定水平和能力,这也造成了某些学生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获得好的分数和前途,不利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察和培养。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总之,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互助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参与和体验,强调信息的交流与情感

的激发。由此可见,英语学习的评价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下功夫,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

二、英语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提出的要求。

英语科是一门当前十分重要的学科,其自身的特点对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蕴含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离不开对英语学科特殊性的分析与了解。

对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基本功能是听与说,其基本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听与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英语学习注重理解体验与对情境的感受能力,要求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语言的具体含义,因此通过评价了解学生体验与感受的能力并促进学生提高体验与感受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学习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此外,听与说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参与意识往往成为能否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通过科学的评价了解和促进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取决于其对英语的兴趣、学习情境设置的新颖性以及其是否有成功与进步的体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学习评价还应该体现学生的兴趣保持程度,对情境的体验能力和进步程度等几个要素。

从初中英语教育本身来看,初中英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总之,从英语学科的特点来看,有几个指标必须纳入英语学习评价体系之中,那就是听与说的注意力与参与频率、对情境的感受与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的衰减程度、学习进步的程度等指标。

三、英语学科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从文本的角度来讲,有表格评价法、短文评价法,从评价的主体角度来讲有自评法、互评法,从评价的时间角度来讲有短期密集评价法与长期跟踪评价法,从评价的范围来说有共性评价法与个性评价法,从评价的程度来讲有定性评价法与定量评价法。但从学生长期发展来看,坚决不能采取过于单一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的评价。只有如此才能科学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基于以上理念,我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学生学习评价量

注:1、单元格的大小只具有象征意义,不代表实际大小。

2、其它方法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评价表,在此不再一并列出。

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英语教学评价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一切违背这一原则的评价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为辅。评价中要注意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思、对学习态度的反思,促使学生自我纠错、自我改进、自我激励与进步。不能由老师全部包办,这样会使学生养成学习依赖,成长依赖。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是学习的两大法宝,应好好加以培养和利用。

第二、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评价

共性化评价是指对某一教育群体或其中的个人或个体,实现或达到统一的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教学水平,人才规格、标准和素质等要求的状况、程度、结果等的评价。其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简单,容易促成培养的人缺乏个性,同类学校缺乏特色。个性化的教育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的个人、个体现象的个性化特征或学校的特色做出价值判断。

由于身体素质、智力发育程度、后天的经验、家庭环境以及对自身的了解与认知程度的不同,学生在学习方面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必然现象。因此,在进行学习评价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成长与进步的标准也要和学生的基础相结合,多和学生自身想比较,不能要求学生全部向第一名“看齐”。应该充

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对评价内容的保密,保护学生的隐私,更不能对那些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的同学另眼相看。评价中也应多以激发兴趣、激励信心为主。要知道,学生学好英语的第一基础是兴趣,第二心理基础是信心,最大的评价失败就是使学生厌学英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当作“惊喜”与学生一起分享。这是英语教学评价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应该特别加以重视。

第三、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学生是立体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多元考察。以往的评价方式往往单纯重视分数与纪律,有时候甚至采取“一票否决”的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会导致课程标准的基本无法落实。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内容再到评价方法都应该多元化,注重立体的相对动态考察,反对单一的静态考察。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四、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更能促进教

很多人认为,英语学习评价只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没什么关系,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事实上,在评价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多元考察,而且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动态多元考察。教师教学效果受身体状况、情绪、备课准备的充分程度、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学的耐心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对整个课堂的驾驭能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价中加入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实现教与学的“同步”进步。因此我在上面的评价量表中加入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具体内容见上表),因为这些第一手的信息确实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五、不能忽视对评价的分析与反思

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学习评价的内容能够及时反映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具体状况。事实上,从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是我们进行学习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有些教师在搞了教学评价之后,不分析或分析不深刻,都极大地影响了评价的总体质量。

在教学评价评价中,不仅要注重量的分析,而且要注重质的分析;不仅要重视对新成果和新发现的分析,而且要注重对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要注重对分析结果的整理总结与纪录;注重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反思必须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不仅要分析内在的原因,也要注意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和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给初中英语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习评价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互助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参与和体验,强调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激发,听与说的注意力与参与频率、对情境的感受与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的衰减程度、学习进步的程度等指标必须纳入英语学习评价体系之中。评价过程中应该讲求方式与方法。并不断对评价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深刻的分析与反思,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双重进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英语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一、古诗名句积累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数学

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数学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目录

菁优网 第一部分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函数 1.(函数)若函数??? ??<->=0)(log 0log )(2 1 2x x x x x f ,,,若f(a)>f(-a),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1。 【解析】 当a>0时,由f(a)>f(-a)得log2a>log1/2a,即log2a>-log2a,可 得:a>1; 当a<0时,同样得log1/2(-a)>log2(-a),即-log2(-a )>log2(-a).可得:-11. 二、数列 2.(数列)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n 和Bn ,且An/Bn=(7n+45)/(n+3),则使得An/Bn 为整数的正整数3的个数是 5 。 【解析】 an/bn=(7n+21+24)/(n+3) =(7n+21)/(n+3)+24/(n+3) =7+24/(n+3) 所以24/(n+3)是整数 所以n+3=1,2,3,4,6,8,12,24 且n>=1 所以n=1,3,5,9,21 有5个 3.(数列)等比数列{a n }中,a1=2,a8=4,函数f(x)=x(x-a1)(x-a2)…(x-a8),则f(0)=0 【解析】因为里面有一个因式x ,x 等于0,所以f(x)=0

4. (数列)(2010江西)等比数列{an}中,a1=2,a8=4,函数f(x)=x(x-a1)(x-a2)…(x-a8),则f′(0)=(C) A.26B.29C.212 D.215 【考点】导数的运算;等比数列的性质. 【分析】对函数进行求导发现f’(0)在含有x项均取0,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析】考虑到求导中f’(0),含有x项均取0, 得:f’(0)=a1a2a3…a8=(a 1a 8 )4=21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公式,重点考查学生创新意识,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三、三角函数 5. (三角函数)θ=2π/ 3 是tanθ=2cos(π/ 2+θ)的什么条件 【解析】当θ=2π/3时, tanθ=tan(2π/3)=tan(-π/3)=-tan(π/3)= - 根号3 2cos(π/2+θ)=2cos(π/2+2π/3)= - 2sin(2π/3)= - 2sin(π/3)= - 根号3 所以tanθ=2cos(π/2+θ) 但当θ=2π/3+2π时,显然tanθ=2cos(π/2+θ)也成立,所以θ=2π/3 是tanθ=2cos(π/2+θ)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6. (三角函数)在三角形OAB中,O为坐标原点,A(1,cosθ),B(sinθ,1), θ∈(0,π/2],则当三角形OAB的面积达最大值时,θ=π/2 【考点】正弦定理. 【专题】综合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题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单位圆O,单位圆O与x轴交于M, 与y轴交于N,过M,N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交于P,角θ如图所示,所以三角形AOB的面积就等于正方形OMPN的面积减去三角形OAM的面积减去三角形OBN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APB的面积,分别求出各自的面积,利用 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得到一个角的正弦函数,根据正弦函 数的值域及角度的范围即可得到三角形面积最大时θ所取的 值. 【解析】如图单位圆O与x轴交于M,与y轴交于N, 过M,N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交于P, 则S △OAB =S 正方形OMPN -S △OMA -S △ONB -S △ABP =1 - 2 1 (sinθ×1)- 2 1 (cosθ×1)- 2 1 (1-sin θ)(1-cosθ)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计算机应用中,CA1是指()。 A.计算机辅助制造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决策 2、手机上广泛使用的手写输入技术,主要用到了()。 A.字符识别技术 B.数据库技术 C.网格技术 D.通信技术 3、一幅未经压缩的800×600像素的256色BMP图像,其文件存储容量大小约为()。A.156KB B.469KB C.469MB D.236KB 4、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当输人a、b的值分别为7、9,该算法的输出结果为()。 A.16 B.9 C.7 D.2 5、在保持纵横比的情况下,将一幅1024×768像素的图像宽度调整为50%,则调整后图像的宽度、高度的像素值分别为()。 A.512、768 B.1024、384 C.512、384 D.384、512 6、小张在制作一个Photoshop作品时图层面板如下图所示,他发现“文字图层”中的文字

内容不能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文字图层”未被选定 B.“文字图层”被隐藏 C.“文字图层”被锁定 D.“文字图层”被“图层1”挡住 7、小明用GoldWave软件截取一段背景音乐如下图所示,当前选定部分的音频长度为()。 A.1:29.816 B.29.656 C.3:37.339 D.1:59.473 8、下图是小明用Word制作的电子报刊中的一页.他插入的背景图片所采用的版式是()。

A.四周型 B.嵌入型 C.衬于文字下方 D.浮于文字上方 9、图像文件“校园.bmp”的属性窗Vl如图所示: 该图像的存储容量约为()。 A.10MB B.4.5MB C.18MB D.2.25iMB 10、有一个用Access软件创建的数据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数学)

第一节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 (一)实数的组成 实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 零 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数轴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数轴上面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三)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四)绝对值 |a|=a(a>0) 0(a=0) -a(a<0) 1.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的倒数是1a(a≠0). 2.0没有倒数. 3.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 二、实数的运算★★ (一)加法 1.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得0. 3.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四)除法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一个数的倒数. 2.0不能作除数. (五)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六)开方 如果x2=a且x≥0,那么a=x;如果x3=a,那么3a=x. (七)混合顺序 在同一个式子里,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第二节代数式 一、代数式★ (一)代数式的概念 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单个的数字或单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二)代数式的值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三)代数式的分类 代数式有理式整式单项式 多项式 分式 无理式(二次根式) 二、整式★★★ (一)整式基本概念 1.整式 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含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式者,称为整式. 2.整式的分类 整式单项式(定义系数次数) 多项式(按同类项次数升或降幂排列) 3.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指数. 4.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多项式中的符号,看作各项的性质符号.一元n次多项式最多有n+1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

教师考编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20.数列{}n a ,{}n b 的每一项都是正数,8 1 =a , 16 1=b ,且n a ,n b ,1+n a 成等差数列,n b ,1+n a ,1 +n b 成等 比数列,1,2,3n =L 。 (1)求2a ,2b 的值; (2)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 7 2 11111121<-++-+-n a a a Λ。 20.(1)24,36;(2)2)1(4+=n b n ,)1(4+=n n a n ;(3)见解析 【解析】(1)由题意得1122b a a =+,可得211224a b a =-=。由2212 a b b =可得2 221 ==36a b b ;(2)因为且n a ,n b ,1+n a 成等差数列,所以1 =n n n b a a ++①,因为n b ,1+n a ,1+n b 成等比数列,所以211=n n n a b b ++,因为{}n a ,{}n b 的每一项都是正数,所以11n n n a b b ++当2n ≥时,1=n n n a b b -将②③代入①式,可得112=n n n b b b -+{}n b 是首项为4,公差为2()1=122n b b n d n -=+,于是()2 =41n b n +。由③式,可得当2n ≥时,()=41n a n n +,当=1n 时,1=8a ,满足上式,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41n a n n +;(3)由(2)可知,所证明的不 等式为 211112723474417 n n +++<+-L ,首先证明)111(7214412+-<-+n n n n ,即证n n n n 77214412 2+<-+,即证022 >-+n n ,即证 )2)(1(>+-n n ,所以当 2 n …时, 7 2217271)]111()3121[(72711441471231712=?+<+-++-+<-+++++n n n n ΛΛ。当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重点

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主要历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 2、史学研究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理论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史学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考据法)(2)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方法、口述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生态史学方法、社会史学方 4、论证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以下内容: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要懂得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证据链方可成立,常常是史无定论 5、历史表述方法:长编法(创于北宋司马光)和类叙法(始于班固《汉书》) 1、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 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传统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教的流畅 (2)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学习﹔传统备课往往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出发以完成大纲相关内容为目标 (3)教学设计以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系统规划﹔传统备课往往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愿望进行安排,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较低。3、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 (1)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特征)和学习内容 (2)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方法:①制定历史学科教学目标前的准备,包括课程标准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社会形势需要分析、资源准备等②撰写教学目标(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表述的恰当性 (3)教学内容设计①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②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历史人物的教学设计:注意生动地讲述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褒贬功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设计【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弄清历史事件的结构,讲好历史事件的经过。历代典章制度的教学设计历史现象的教学设计历史概念、历史文献的教学设计)③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综合课及其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单一课及其结构:导言课、讲授新知识课:组织教学,讲授新知识,总结巩固、总结课:组织教学,总结概括知识,布置作业、复习课:组织教学,说明复习的目的和要求,对复习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进行概述或提问,作业练习、讲评课:组织教学,公布考查结果,对考查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4)教学策略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①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材②组织教学内容时必修考虑学生的因素③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要恰当④通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可以确定出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⑤掌握当今的主流史学观点,运用这些观点把握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对历史给出合理恰当的解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6.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历史教学资源。

教师招聘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得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得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与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性质与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与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得设计,选择恰当得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得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与组织学生得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得基本类型与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得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得基本线索与总体趋势,掌握重要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得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得基本规律与历史发展得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得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得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 3、了解多样性得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得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得历史信息进行辨析与阐释,运用可靠得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得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得编排体例与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得知识水平与学习经验,分析学生得学习需求。 3、能够恰当地确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并采取有效得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得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得教学过程及完整得教学环节。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 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学科专业知识梳理(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当今世界反对文化霸权、强权政治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多样性与传播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能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既要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时代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作用,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12.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13.数学思考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14.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5.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16.教师的“大气”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 3 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30 分 ) 26.参考答案 (1)人生来且始终都是平等的。 (2)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3)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天赋人权及主权在民。 27.参考答案 (1)概念:以“述”为主,重在交代史实。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2)特点:① 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能有效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掌握基本史实。 ② 历史讲述法比较适用于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 现象等。 ③ 在使用讲述法时,需要注意 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而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是内容繁复、彼此关联 的,应用讲述法时要正确,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 结构。 ④ 根 据各课不同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讲述法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结 合起来, 实行交互 策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参考答案 (1)历史通俗读物。历史通俗读物比较简单易懂,能将历史知识做到深入 浅出,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 (2)各类通史。通过各类通史的阅读,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 脉络,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史观的形成,如唯物史观和全球化史观 等。 (3)断代史、专门史书籍。阅读断代史、专门史书籍可以深入地去探索和 了解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专门史相关知识。 (4)史学研究论文。史学研究论文的研读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三、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48 分 ) 29.参考答案

(完整版)高中教资详细整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享、可存储、可加工处理。 2、信息技术概念? 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是能代替和延伸人的感官及大脑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安全概念? 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来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4、信息安全三要素?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5、获取信息的途径? (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6、信息获取的过程? (1)定位信息需要;(2)选择信息来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4)保存信息 7、信息获取的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录音设备、摄像机、计算机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互联网)概念?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 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 1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11、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课程目标;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1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选修、必修)?

学科知识

第一章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1.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 1)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 2)强化学生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倡导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高中化学课程包括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 3.2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6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4.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5.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知道、了解、说明、应用、理解、解决、检验、证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模仿、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感受、经历、养成、体会、合作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化学学科的特征 3)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 课程: 学科课程:传授间接经验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综合课程:多门学科组合成一门学科 7.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8.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9.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0.高中课程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11.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 12.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 第二章高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 第三章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教学方法 1.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1)元素观:从元素的视角看世界,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基本的思想方法。 2)实验观: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3)结构观:以物质(晶体、分子或原子)的结构为基础研究化学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 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是: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1)教育者:化学教师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学方法、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