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精)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精)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精)

文章编号:1004-

1656(201101-0001-08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佳阳1,乐学义

1,2*

(1.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2

收稿日期:2010-07-12;修回日期:2010-10-10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项目(2009B010100001

联系人简介:乐学义(1961-,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

Email :lexyfu@https://www.360docs.net/doc/9618001599.html,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且来源丰富的可再生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化学、

物理和酶催化三种方法对壳聚糖的改性。同时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农药、化肥和果蔬保鲜剂等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壳聚糖;改性;植物调节剂;农药;果蔬保鲜中图分类号:O636.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HEN Jia-yang 1,LE Xue-yi

1,2*

(1.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College of Scienc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

2.Institute for Biomateri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Chitosan is a kind of reproducible and green polymer material with various excellent qualities and abundant sourc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aper was to deptict methods of chemical ,physical and enzymatic of chitosan to modify

chitosan.Moreovre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reviewed ,such as plant growth regulator ,pesticide ,fertilizer and fresh-keep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Key words :chitosan ;modificatio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grochemicals ;fresh-keep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甲壳素(Chitin 存在于虾、蟹、昆虫等的外壳

中以及菌类、藻类低等植物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产量排列第二的多糖类物质[1]

。在温度为120?C

时,对甲壳素进行碱性水解1-3h 可制得壳聚糖[2]。一般把脱乙酰度>70%的甲壳素称为壳聚糖

[3]

。壳聚糖(Chitosan 又称脱乙酰几丁质、聚氨

基葡萄糖和可溶性甲壳素,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阳离子碱性多糖,其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8-壳聚糖,结构与纤维素相似,无毒害、无味、易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且有良好的吸附性、成膜性、吸湿性等

优点

[4]

。在倡导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等领域中。

1壳聚糖衍生物

由于壳聚糖的结构单元为壳二糖,是由氨基

葡萄糖缩合而成,

在整个大分子链上有较高密度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之不溶于水

[5]

也不溶于

碱溶液,只溶于稀盐酸、硝酸和醋酸等部分有机酸,

不溶于稀硫酸和磷酸,这导致它在应用上受到极大限制。基于壳聚糖分子中存在大量羟基和氨

化学研究与应用第23卷

基等官能团结构,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引入一些化学基团来改善壳聚糖的理化性质,从而大大拓展了壳聚糖的应用领域。目前壳聚糖衍生物种类

繁多,

主要有对其进行降解得到壳寡糖、或接入其它基团,如烷基化、酰化、交联化、氧化、羧烷基化、

接枝共聚、季铵盐化等。改性方法主要有化学方

法、物理方法和酶催化方法,近年来用微波辐射的方法来制备壳聚糖衍生物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化学

工作者的青睐[6]

图1甲壳素及壳聚糖结构

Fig.1

Structures of chitin and chitosan

1.1化学方法制备壳聚糖衍生物

用化学方法制备壳聚糖衍生物是目前研究得

最多和应用最广的改性方法,

主要特点是所需设备简单。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应用化学方法制备的壳聚糖衍生物。1.1.1

壳聚糖季铵化改性

壳聚糖之所以能抑

菌,大多学者认为可能是C-2上氨基在pH =6以下质子化后带了正电荷,

与细菌表面作用使细菌死亡。而季铵盐本身具有广谱和强的抗菌性,在壳聚糖氨基上接枝上低分子季铵盐或直接使糖单元上原有的氨基季铵化

[7]

,有利于克服壳聚糖在

碱性环境中的不溶性的缺点。

为了避免壳聚糖氨基失去聚阳离子性,导致壳聚糖天然抑菌活性被屏蔽,刘新

[8]

等通过苯甲醛与壳聚糖反应成壳聚糖Schiff 碱,

保护C 2上的氨基,进而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 反应在C 6羟基上接枝季铵盐,再在稀盐酸乙醇溶液中脱保护,合成水溶性O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O -HACC 。研究表明,此季铵盐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 为改性前壳聚糖的1/4,且发现季铵盐取代度越高,抑菌能力越强。1.1.2

壳聚糖胍化改性

壳聚糖胍盐衍生物是

近年来研究得较多的壳聚糖衍生物。胍基化可发

生在羟基上,也可发生在氨基上,有单胍盐也有双胍盐化。壳聚糖胍盐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制备条件温和。展义臻

[9]

用壳聚糖和双氰胺成功

合成了一种壳聚糖双胍盐酸盐(CGH ,并用其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CGH 可以有效提高羊毛织物吸湿性和褶皱加复性,还可提高活性染料对织物的上染率,且处理后的羊毛织物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略有提高。Hu Y.[10]

等人以三氧化

硫脲为胍化试剂,成功制备了取代度为0.3的壳

聚糖单胍硫酸盐。1.1.3

壳聚糖羧化改性

将壳聚糖羧基化是增

加其水溶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氯化烷酸或乙醛酸可以与壳聚糖上的羟基或氨基进行反应,得到相应的羧基化壳聚糖衍生物

[11]

。壳聚糖的羧基

化可发生在羟基上或氨基上,也有同时发生在羟基和氨基上。羧甲基壳聚糖具有良好水溶性、成膜性和极强的重金属螯合能力,并可用作组织工程材料

[12]

。本课题组王彩霞[13]等人对壳聚糖进

行羧甲基化改性并成功合成以壳聚糖衍生物为第一配体,

Cu (Ⅱ为中心金属离子,分别以2-(2-吡啶苯并咪唑(hpb 、2-(4’-噻唑基苯并咪唑(tbz 、2,2’-联二吡啶(bpy 、咪唑(im 、1,10-邻菲咯啉(phen 为第二配体合成壳聚糖衍生物铜三

2

第1期陈佳阳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元配合物。目前为止,对羧甲基壳聚糖制备的报道较多,同时也有学者对壳聚糖进行羧乙基化修饰。如宋庆平[14]

等人在碱性条件下,将壳聚糖与丙烯酸反应,制备出取代度高达0.76的羧乙基壳聚糖。1.1.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改性

利用原子转

移自由基聚合(APRT 对壳聚糖进行改性是一种较新颖的方法,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常彩萍

[15]

等人以壳聚糖接枝2-溴丙酰溴形成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 为催化体系,单体为氯甲基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季铵盐(DMC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水溶性新材料P (CS-Br-DMC 。研究表明,该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可达到小于0.41mg /mL 。1.1.5

壳聚糖其它改性

壳寡糖是壳聚糖的一

种重要衍后物。通过对壳聚糖进行降解而获得的2-10个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叫做壳寡糖

[16]

。常用的化学降解壳聚糖方

法主要有:酸水解法,

酸-亚硝盐降解法,超临界流体法,氧化降解法,配位降解法,糖转移法

[17、18]

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基团携带有一对孤对电子,易于与卤代烷反应可得到相应的N -烷基化产物。该壳聚糖衍生物溶于水、甲醇、丙三醇等

[19]

羧甲基壳聚糖因改性而破坏了壳聚糖原有的半结晶性,削弱了分子间氢键强度,易于进行其它化学反应。黄爱宾

[20]

等人制备了一种胶原-磺化

羧甲基壳聚糖/硅橡胶皮肤再生材料,其中的磺化羧甲基壳聚糖并未用传统的SO 3-DMF 法制备,而是用98%硫酸低温处理法成功制备了磺化O -羧甲基壳聚糖,且该法有利于产物分离纯化的优点(图2

图2

磺化O -羧甲基壳聚糖

Fig.2

Sulfonated O -carboxymethyl chitosan

葛亚芳

[21]

等人用反相悬浮法制备甲醛希夫碱壳聚糖微球,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固载β-环糊精(图3,制得一种具有良好抗酸碱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微球,

且其对硝基酚有强的吸咐效果

。图3β-环糊精壳聚糖Fig.3

β-

cyclodextrin chitosan 磷酸化壳聚糖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基团结构,有良好的生物特性,仿生材料,药物运载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田金花

[22]

等人以甲磺酸

为溶剂,P 2O 5为酯化剂,通过正交设计,得出制备壳聚糖磷酸酯(图4的优化条件。

3

化学研究与应用第23

图4磷酸酯化壳聚糖Fig.4Phosphate chitosan

壳聚糖本身具有吸附性,与具有优异的离子选择性识别性能的杯芳烃聚合物接枝,能制备出既有吸附能力又有优良离子选择性的聚合物。陈希磊[23]等人以

DMF/H2O为溶剂,将羧基酰基化的杯[4]芳烃四乙酸衍生物与壳聚糖反应10h得到兼具吸附能力与离子选择性的杯芳烃-壳聚糖聚合物,该材料在离子交换与吸附、离子萃取与分离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除上述以外,人们还研制了许多功能各异的壳聚糖衍生物,如叶酸接枝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24]、歧化松香胺-壳聚糖缀合物[25]、丝氨酸改性的壳聚糖树脂[26]等。无论壳聚糖衍生物结构多么复杂,基本上都是通过壳聚糖上的羟基和氨基进行改性的。

1.2物理方法制备壳聚糖衍生物

物理方法中的辐射法制备低分子量壳聚糖在近几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重视,该方法所用时间短,产率高,加热均匀,操作简单,环保节能。舒红英[27]等人采用微波辐射,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反应介质,仅用了25min制得取代度为0.57马来酸酐酰化壳聚糖,相比于常规的化学加热法时间大大地缩短了。Zhao X.[28]等人用微波辐射

制备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极大缩短了传统化学方法反应所需时间。Wasikiewicz

J.M.[29]等人分别用超声波、紫外照射和γ-射线三种方法降解大分子量壳聚糖,经过比较,总结出三种方法中γ-射线对壳聚糖的降解是最有效的。蔡红[30]等人用γ-辐射技术引发壳聚糖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成功制备了接枝率高达62%、具有良好温度和pH敏感的水凝胶。文献还指出采用辐射技术接枝一般不需要催化剂、引发剂,并且接枝产物纯度高,后处理简单,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反应,无污染。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化学-辐射连用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方法[31],如Elkholy S.S.[32]采用辐射法结合K2S2O8和NaHSO3作为引发剂,以二氧六烷为溶剂,在壳聚糖上接枝了4-马来酰亚胺基苯甲酸。

1.3酶催化法制备壳聚糖衍生物

陈勉[33]等在pH为6-7时,用水解粗酶降解壳聚糖,30?C水浴24h制得聚合度为6-8的壳寡糖,并且该方法制得的壳寡糖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刘羿君[34]等人用特种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大分子量壳聚糖,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聚合度为2-12的壳寡糖,其中聚合度为5-10的壳寡糖含量为60%左右,回收率为88%。Sang L.Y.[35]等人利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明胶共聚抗菌共聚物。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它与一般催化剂相比,稳定性差,易失活,价格昂贵,使它在推广应用方面受到比较大的限制。目前在酶催化制备壳聚糖衍生物方面的实例并不多。

2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来自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原料来源广泛,无毒无污染,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随着对壳聚糖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杀菌、杀虫、抗病原真菌[36]和易成膜[37]等特殊功能,且其对植物根系生长、种子发芽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还能改善土壤,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它们的涂漠对果蔬也有良好的保鲜作用。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农业及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形势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1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壳聚糖本身是一种来自于动植物的多糖,对

4

第1期陈佳阳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作物无毒害,对人和动物无伤害,不污染环境。用壳聚糖处理作物种子,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作物幼苗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增加苗重,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率,改善作物品质,因而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如El-Sawy N.M.[38]等人用100ppm壳寡糖溶液处理豆类种子,经测试,被处理过的豆类种子发芽率,幼苗高,生夹率,豆产量都大大增加。陆长民[39]等人用市售甲壳丰(含30%壳聚糖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番茄种子进行浸润,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在浓度为0.1%时,番茄种子发芽率增加,出苗整齐,主根长度有所增加,根系活力显著增加。Zeng D. F.[40]等人制备了特殊的壳聚糖种衣剂凝胶,该凝胶克服了以往种衣剂在水中易破损而导致膜里重要有效成分流失的缺点,并在凝胶中加入聚乙烯醇、赤霉素、谷氨酸、萘乙酸和微量化肥等有助于种子生长的成份。通过测试,证明这种特殊的壳聚糖种衣剂成膜后有大量微孔,透气性和水渗透性良好,并能持续不断地释放营养物质。壳聚糖分子内的交联作用,也使种衣剂在水稻种子表面形成的膜受水影响小,不至于破坏了膜。孙海燕[41]等人用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0.10%溶液对小白菜种子浸泡24h,并让这些种子在次室温(15?1?C下萌发,经测试,种子发芽势头好,活力指数比空白对照高,芽长、根长都有所提高。崔健[42]等人在苹果幼苗的营养液中加入甲壳素,实验发现幼苗叶片光合参数、活性氧、叶绿素含量及脯氨酸含量都明显增加,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王学君[43]等用稀土元素钕、微量元素和壳寡糖的混合溶液喷洒菠菜苗,60天后对菠菜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溶液处理的菠菜苗不仅产量提高,而且其中对人体有害的硝态氮和草酸含量显著降低。用羟丙基壳聚糖处理过的小麦幼苗,碳氮代谢、抗性和光合作用明显加强了,但羟丙基壳聚糖能否作为麦类作物的生长调节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44]。

本课题组刘正华等人应用壳聚糖Cu、Mn[45]、Fe、Zn[46]配合物处理玉米种子和玉米幼苗,发现这些配合物均有利于提高玉米幼苗叶片中SOD酶活性,降低由盐害胁迫引起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胁迫,特别是在壳聚糖-Cu配合物作用下,玉米幼苗中脯氨酸含量由空白时的1684μg/g降低至913μg/g,表明该配合物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盐性。

另有报道用甲壳素膜涂布于树皮创伤处,树伤口愈合速度比原来提高到4倍[47]。这种作用归于甲壳素从植物伤口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激发苯丙氨酸脱氨酶,并使木质素在伤口处加快形成,从而促进了伤口的康复。

2.2作为农用药物

多年来农业上对处理病虫害的手段主要以施用化学农药为主,这不仅造成植物本身抗病能力的减退,更破坏了生态环境。而壳聚糖能通过激活植物抗性基因表达起到防虫害作用,提高植物自身的抵抗力,在解决化学农药不足方面有重大意义。

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处理作物种子可提高其幼苗抗病酶活性,有效增强了植物从发芽到幼苗生长过程中对病害的抵御能力,提高作物成活率。据报导,壳聚糖能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而增强自身抗病性,提高植物甲壳素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产生植保素,在伤口处合成木质素,加厚细胞壁,阻碍病菌穿透[48]。扈学文[49]等人用平均分子量为3000、5000和10000的0.3%壳聚糖溶液处理黑麦种子,并对其幼苗中过氧化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几种跟植物抗病毒有关的酶在幼苗体内都显著提高了,而且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也相应提高。张宓[50]等人实验证明壳低聚糖对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立枯病、芦笋茎枯病、梨黑斑病、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以及黄瓜炭疽病和油菜菌核病等多种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不仅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某些害虫也同样有杀灭作用。据报道,壳聚糖对鳞翅目、同翅目害虫、菜蛾科、夜蛾科和小型害虫(蚜虫均有一定杀

虫活性。虽然其活性不如传统农药,但可部分代替杀虫剂或作为杀虫剂的增效物质[51]。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壳聚糖研究的深入,以壳聚糖作为农药微胶囊剂壁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52]。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很少有对这一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

2.3作为农用肥料

现在市售壳聚糖叶面肥,利用壳聚糖的成膜

5

6 化学研究与应用第 23 卷[61 ]性让其附着在作物叶面,让植物通过叶片较快持[53 ]续地吸收营养,来提高作物产量。任娜对生长期中的烟草喷洒壳聚糖叶面肥,再与未施壳聚糖烟草总产量增加,并且一级烟叶面肥的烟草对比,的产量比例增加,而三级烟草产量比例明显减少,表明壳聚糖叶面肥能改良烟草经济性状。 El用壳聚糖、氮肥和普通有机肥混合后施用于种植蕃茄的田地中,结果发现添加了这种 Tantawy E. M. 混合肥后,蕃茄产量明显增加且病虫害减少。肥料多为水溶性,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分解或固定,使得养分利用率大大降低,不仅造成经济上不小的损失,也使宝贵的水质资源污染。因此,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摆在各国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缓释 / 控释肥料研究便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开发缓释肥料的研究中,壳聚糖被视为具有开发潜能的原料之一。壳可控制肥聚糖可作为具有一定孔径的包膜材料,料的释放,同时本身完全降解的同时也释放出大[56 N ],量的 C 、促进土壤有益菌群生长,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陈强等人以壳聚糖、聚乙烯醇、淀粉为基本原料,配合交联剂甲醛,增塑剂甘通过交联反应制备了具有油以及稳定剂氯化铵,很好缓释效果的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肥料包膜材[59 ]料。吴文祥以壳聚糖为材料包埋磷酸氢二钠,通过研究微球对磷元素的缓释规律,证明该微球基本符合缓释肥料的制作标准。 2. 4 作为果蔬保鲜剂果蔬摘采后由于生理成熟作用影响,其质地,,,会软化导致硬度下降给运输带来困难品质、

营养价值下降,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也随之减弱。因此,怎样对果蔬进行保鲜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壳聚糖具有成膜性,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具有生理[60 ]保健作用,其对果蔬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将壳聚糖覆盖于果蔬表面,可减少果蔬蒸腾作用,而且对气体有一定的选择渗透作用,能阻挡外界 O2 进入膜内,提高果蔬组织内 CO2 含量和减少乙烯逸出,从而降低了果蔬呼吸代谢强参考文献:[ 1] Sajomsang W. Synthet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containing pyridylemethy mity and its quaternized derivatives: A revies

[ J]. Carbohydr. Polym., 2010, 80( 3): 631647.[ 2] Majeti N V, Kumar R. React. A review of chitin and chitosan [57 ][58 ][ 55 ]

[54 ]度,减缓果蔬熟化,达到保鲜目的。如侯怀恩等人用壳聚糖与水杨酸反应生成的接枝物制成 1. 5% 的醋酸溶液对草莓果实进行涂抹处理,结果该壳聚糖接枝物明显使草莓腐烂指数、失重表明,率降低,并保持了果实中维生素 C 的含量。用碘化壳聚糖淀粉复合膜处理芒果,透明性好,能使[62 ][63 ] 6 天左右。王和才用羧芒果保质期延长 4甲基壳聚糖结合丙二醇、聚乙烯醇和尼伯金丙酯制成一种 HCF 保鲜剂,对橘子进行涂膜,自然状态橘子的失重率、维生素 C 、果汁率、下贮藏 3 个月,总酸度和腐烂率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常规贮藏。用壳聚糖稀土复合物涂膜黄瓜,复合膜对黄瓜不仅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外,而且对毒死蜱农药降解率可达 73% 以上[64 ]。另外,壳聚糖具有抗菌性,

[64 ] Ba 因而对果蔬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Bautista[65 ] nos S. 等人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分别配合番木瓜叶及其种子提取液,浸泡南美洲番荔枝叶、 7 天后发注射了蔬菜炭疽病原菌的番木瓜并风干,现浓度为 2. 5% 和 3. 0% 的壳聚糖溶液能完全抑制住炭疽病菌的生长,且在储藏中不会对木瓜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李成华分别以壳聚糖季 N羧甲基壳聚糖、取代羧甲基壳聚糖为膜主铵盐、剂,配合其它成膜助剂对双孢蘑菇进行涂膜,通过测试和对比,发现三种壳聚糖衍生物对蘑菇有良好的保鲜作用,且 N取代羧甲基壳聚糖的涂膜效果最佳。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大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未规模化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以下几:( 1 )个方面的研究在进行壳聚糖改性时,要努力简化操作程序、减少反应时间、提高产率、降

低其生产成本;( 2 )以揭示其作用机制作为突破口,优化以壳聚糖为基的杀虫剂及抗菌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而提高其活性;( 3 )加强以壳聚糖为基的农作物肥料、植物生长抗逆剂的植物生理学研究,以探索作用机理,进而优化其组成和结构。[66 ] applications [ J]. Funct. Polym., 2000, 46( 1): 127.[ 3]李浙江,王金信,连玉朱,等.壳聚糖在农药领域中的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 ,26 ( 6 ):应用和前景[ 2832.

第1 期陈佳阳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7 [ 4]周天韋華,文琼,沈青.壳聚糖改性技术的新进展Ⅱ J].交联化、季铵盐化、羧基化改性及其低聚糖衍生物[ 2008 ,( 12 ): 5466.高分子通报,[ 5]胡巧开.微波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垃圾渗滤液的 J].上海化工, 2008 , 33 ( 5 ):912.处理研究[[ 6]赵雪,乔真真.微波在抗菌性壳聚糖衍生物合成中的J].国际纺织导报, 2009 ,( 10 ): 3543.研究[[ 7]Sajomsang W,Tantayanon S,Tangpasuthadol V,et al. Synthesis of methylated chitosan containing aromatic moieJ]. ties: Chemoselectivity and effect on molecular weight

[ Carbohydr. Polym., 2008 , 72 ( 4 ): 740750.[ 8]刘新,陈海相,陈维国. O季铵盐壳聚糖的合成、表征 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 ,26 ( 5 ):及抗菌性研究[ 677681.[ 9]展义臻,赵雪,乔真真.壳聚糖双胍盐酸盐的合成及 J].现代纺织技术,其在羊毛织物染色上的应用

[ 2010 ,( 1 ): 813.[ 10]周天韋華,唐文琼,沈青.壳聚糖改性技术的新进展 J].高分子通报,Ⅰ.烷基化、酰化以及接枝化改性[ 2008 ,

( 11 ): 5465.[ 11]张惠欣,尹静,周宏勇,等.壳聚糖的化学改性研究J].工业水处理, 2008 , 28 ( 8 ): 59.及应用[[ 12]王峰,赵士贵,王旭波,等.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 J].现代生物医学进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2007 , 7 ( 9 ): 14051407.展,[ 13]王彩霞,乐学义.羧甲基壳聚糖铜(Ⅱ)多吡啶型 SOD 模拟物的制备及其对玉米幼苗抗盐害作用的影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 26 ( 15 ): 227232.响[[ 14]宋庆平,王崇侠,丁纯梅.羧乙基壳聚糖的合成及表 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0 , 22

( 6 ): 774776.征[[ 15]常彩萍,宋玉民,栾尼娜,等.原子转移自由基

聚合 J].化学研究与应法改性壳聚糖及其抑菌性研究[ 2010 , 22 ( 3 ):306310.用,[ 16]娄予强,叶燕萍,申章佑,等.壳寡糖及低聚壳聚糖J].科技创新导报,2009 ,在农业上应用研究综述[( 22 ): 12.[ 17]刘幸海,李正名,王宝雷.壳寡糖的制备工艺最新研 J].天津化工, 2006 ,20 ( 1 ): 16.究进展[[ 18]马镝,吴元华,赵秀香.壳寡糖的制备、分离分析方 J].现代农药,2007 ,6 ( 2 ):法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 15.[ 19] Hu Y,Du Y M,Yang J H,et al.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guanidinylated chiJ]. Carbohydr. Polym., 2007 , 67 ( 12 ): 6672. tosan [[ 20]黄爱宾,郭瑞,徐少骏,等.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 / 硅橡胶皮肤再生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小型猪烫伤创 J].高分子学报,2009 ,面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研究[ 117.( 2 ): 111[ 21]葛亚芳,李明春,辛梅华,等.壳聚糖固载环糊精微 J].化工进展,2010 ,29 球的制备及吸附硝基酚[( 2 ): 233237.[ 22]田金花,杨华,迟光伟,等.壳聚糖和壳寡糖的磷酸 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0 , 22 ( 5 ):化研究

[ 554558.[ 23]陈希磊,杨发福,蔡秀琴,等.杯芳烃壳聚糖聚合物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 ,16 的合成与吸附性能[( 3 ):371372.[ 24]陶凤,席隆一,邓胜伟,等.叶酸接枝聚乙二醇化壳 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 ,22 聚糖衍生物的合成[( 2 ): 182185.[ 25]周龙昌,段文贵,申长茂.等.歧化松香胺壳聚糖缀 J].化学研究与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药控缓释行为[ 2009 , 21 ( 6 ): 833838.应用,[ 26]王彩霞,刘云海,黄德娟,等.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的 J].化学研究与应用,合成及其对铀的吸附研究[ 2009 , 21 ( 10 ): 13611364.[ 27]舒红英,唐星华,童永芬,等.微波合成马酸酐酰化 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8 ,22 ( 1 ):壳聚糖[ 6366.[ 28] Zhao X, He J X, Zhan Y Z.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 under microwave

J]. Polym. J., 2009, 41( 12): 10301035. irradiation [[ 29]Wasikiewicz J M, Yoshii F, Nagasawa N, et al. Degradation of chitosan and sodium alginate by gamma radiation, sonochemical and ultraviolet methods

[ J]. Phys. Chem., 2005, 73( 5): 287295.[ 30]蔡红,张政朴,孙平川,等.聚糖与 N异丙基丙烯酰 J].高分子胺接枝共聚凝胶的辐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05 ,( 5 ): 709713.学报,[ 31]Chmielewski A G,Migdal W,Swietoslawski J,et al. Chemicalradiation degradation of natural oligoaminopoJ]. Radiat. lysacchardes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 Phys. Chem., 2007 , 76 ( 1112 ): 18401842.[ 32] Elkholy S S. Chemical and radiation -induced grafting of phenyl maleimide onto chitosan

[ J]. pcarboxy NPolym. Plast Technol Eng., 2008 , 47 ( 3 ),299306.[ 33] 8 的壳寡糖陈勉,朱希强,李志明,等.聚合度为 6J].食品与药品, 2008 , 10 ( 3 ): 1416.的制备[[ 34]刘羿君,蒋英,封云芳,等.特种纤维素酶催化水解 J].功能高分子学报,壳聚糖及壳寡糖的制备研究[ 2005 , 18 ( 2 ): 325328.[ 35] Sang L Y,Zhou X H,Yun F,et

al. Enzymatic synthesis

8 化学研究与应用 of chitosangelatin antimicrobial copolymer and its charJ]. J. Sci. Food. Agric.,2010 , 90 ( 1 ): acterisation

[ 5864.第 23 卷 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3 ,30 抑菌活性研究[( 4 ): 1316.[ 51]郑磊,崔慧斐.壳聚糖抗微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J].山东农业科学. 2008 , 10 ( 11 ): 5862.研究近况[[ 52]李伟路,福绥,陈甜甜,等.微胶囊技术在农药中应 J].中国农药, 2009 ,( 8 ):2528.用研究进展[[ 53] J].农任娜.壳聚糖叶面肥在烟草上的试验与应用[ 2008 ,( 10 ): 5556.业科技通讯,[ 54] ElTantawy E

M. Pak. Behavior of tomato plants as affected by spraying with chitosan and aminofort as natural stimulator substances under application of soil organic amendments [ J]. J. Biol. Sci., 2009, 12( 17): 11671173.[ 55]何海斌,王海斌,陈祥旭,等.壳聚糖包膜缓释钾肥的初 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 2( 3): 194197.步研究[[ 56]刘金凤.壳聚糖对蔬菜产量品质、根系生长及土壤理 D].华中农业大学, 2006.化性状的影响[[ 57]陈强,张文清,吕伟娇,等.可生物降角的壳聚糖肥 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料包膜

材料的研究[ 2005 , 21 ( 3 ): 291293.[ 58]吴文祥,王海斌,曾聪明,等壳聚糖缓释元素的初步 J].农产品加工 ·学刊,2007 ,( 10 ): 38研究[ 40 , 52.[ 59] J].食品夏文水,谭丽.壳聚糖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2007 , 23 ( 6 ): 711.与机械,[ 60]侯怀恩,侯益民,李雪菊.壳聚糖接枝水杨酸对草莓的[ J].河南科学, 2009, 27( 12): 15331535.保鲜作用[ 61]薛琼,向贤伟,黄曦平.碘化壳聚糖淀粉复合膜对芒 J].包装工程,2009 ,( 2 ):果保鲜效果的研究[ 1218.[ 62]王和才.羧甲基壳聚糖涂膜保鲜对橘子品质的影响[ J].湖北农业科学, 2009 , 48 ( 4 ):946948.[ 63]吴昊,汪东风,张宾,等.壳聚糖稀土复合物涂膜对 J].中国海洋大学学黄瓜保鲜及降农残的效果研究[ 2006 , 36 : 5156.报,[ 64]辛颖,陈复生,杨宏顺.壳聚糖涂膜对果蔬质地影响 J].食品科技, 2009 ,34 ( 12 ): 283286.的研究进展[[ 65] BautistaBa n osa S,

HernándezLópeza M, BosquezMolinab E,et al. Effects of chitosan and plant extracts on growth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anthracnose levels and quality of papaya fruit [ J]. Crop. Prot., 2003 , 22 ( 9 ): 10871092.[ 66]李成华,张永丹,刘吟,等. 3 种壳聚糖衍生物涂膜 J].中国食用菌,2009 ,28 保鲜双孢蘑菇的研究[( 4 ): 5457.[ 36]Zheng L Y,Zhu J

F. Study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J]. Carbohydr. chitosan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 Polym., 2003, 54( 1): 527530.[ 37] G Cárdenas J, Díaz V M,F Meléndrez C,et al. Colloidal Cu nanoparticles / chitosan composite film obtained by J]. microwave heating for food package applications

[ Polym. Bull., 2009, 62( 4): 511524.[ 38]Naeem M ElSawy,Hassan A Abd ElRehim,Ahmed M Elbarbary, et al. Radiationinduced degradation of chitosan for possible use as a growth promoter in agricultural purposes

[ J]. Carbohydr. Polym., 2010, 79( 3): 555562.[ 39]陆长民,樊颖伦,吕山花,等.壳聚糖对蕃茄种子萌 J].北方园艺,2009 ,( 5 ):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7980.[ 40]Zeng D F,Shi Y 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organic seed coating for rice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应用

海洋科学学年论文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应用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 专业:海洋科学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20010 年12 月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应用 姓名

单位 摘要:综述了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关键词: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生产应用 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化学名称为(1, 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聚糖,是一种来自于甲壳类动物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界的分布较为广泛,是目前市场中唯一商品化的碱性多糖[1]。与多数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相比,甲壳素具有无毒、无味、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被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食品填充剂、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脱色剂、调味剂、香味增补剂等使用[2-4]。 甲壳素脱去分子中的乙酞氨基可以转化为可溶性甲壳素或称壳聚糖。壳聚糖的应用范围比甲壳素更为广阔,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1.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产 1.1 化学方法[5] 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是将甲壳干燥后粉碎,将微粉末置于0. 4~3. 0 mol·L-1的盐酸溶液中,常温处理10~25 h后水洗、过滤、千燥,得到粗甲壳素。 壳聚糖的制法由下列工序组成:将上述方法制得的甲壳素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在80~100℃下浸2~12 h,得到粗壳聚糖;将该粗壳聚糖过滤,水洗,去离子水中浸渍,过滤后在水与有机溶剂的棍合液中浸渍,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得甲壳素。 1.2 酶制备法 酶法制备壳聚糖是利用专一性酶对甲壳素进行脱乙酞基反应。这里介绍一种用黑曲霉电解法从菌丝体中提取甲壳素和碱法制备甲壳素的工艺,其工艺条件是:使用黑曲霉的最佳培养液YEPD培养菌体,最佳培养时间42 h,最终培养量0. 942 g干菌体,最终残糖质量浓度0. 627 mg·mL-1。黑曲霉湿菌体经质量分数为5%NaOH, 100℃处理6h。然后用45%NaOH溶液126℃处理2~ 3 h,用质量分数10%醋酸,95~100℃处理3 h, NaOH滴定,析出甲壳素。1.3微生物法 微生物培养法生产壳聚糖的研究比较活跃。其土要原理还是利用微生物本身存在的酶进行自身催化,从而脱去乙酞基。陈忻等用丝状真菌提取的壳聚糖的脱乙酞化度为85%~90%,用它制成的食品保鲜剂抗菌能力比从虾壳来源的壳聚糖高1 ~2倍。 2.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2.1在染整行业的应用 壳聚糖是一种多糖高聚物,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和氨基,当涤纶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壳聚糖薄膜后,涤纶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就得到了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整理效果,通常还得在整理液中加入交联整理剂和添加剂[6]。 2.2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纺织行业主要用在纤维制造、机织物的上浆或制成无纺织物等方面利用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抗菌性和成纤性,可将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制成甲壳素纤维、壳聚糖纤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_杨晋青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Vol.24, No.10 1079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杨晋青,叶盛权,郭祀远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由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很多优良的应用特性。本文着重综述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介绍其在生物医学,食品工程和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 并展望其研究和开发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磁性壳聚糖微球;改性;医学;食品工程;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Q333.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673-9078(2008)10-1079-04 Review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YANG Jin-qing, YE Sheng-quan, GUO Si-yuan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made from novel polymer materials showed outstanding applied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wer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in biomedical, food engineering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also introduced and their bright futures were prospect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modification; medicine; food enginee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新型的高分子微球材料因其具有很多优良特性为而被广为应用。如粒径小、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可通过共聚、表面改性赋予其多种功能性基团(如-OH 、-COOH 、-CHO 、-NH2、-SH 等),进而可结合各种物质,使高分子微球具有多种功能。对于磁性高分子微球,由于其具有磁响应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很方便地分离、回收。因此,在许多领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1,2]。 壳聚糖(CTS)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碱性多糖,可由蟹、虾壳中的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而制得。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易于化学修饰、生物可相容性和可再生性等功能。它的胺基极易形成四级胺正离子,有弱碱性阴离子交换作用。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会溶解,稳定性差[3,4]。将壳聚糖进行交联制成磁性壳聚糖(MCS )微球[5,6],不但可提高其稳定性及机械强度,而且使其易与介质分离,利于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化工等领域[7]。本文通过对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方法及其在生物医药,食品工程和废水处理方面应用的综述,介绍磁性 收稿日期:2008-04-27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50561014) 作者简介:杨晋青(1983-),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类分离提纯新方法新技术 通讯作者:郭祀远,教授 壳聚糖微球有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其发展 的前景。 1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1.1 乳化交联法 常用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有乳化交联法[8]。将磁性Fe 3O 4粒子加到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中,经均质分散,再在适当的温度,pH 和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含有乳化剂的水相中,产生乳液,在常压下自由挥发或用真空抽提使溶剂挥发,通过洗涤、过滤和干燥等过程即可制得磁性壳聚糖微球[9,10]。 1.2 包埋法 1.2.1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运用机械搅拌、超声分散等方法将磁性粒子分散于高分子溶液中,通过雾化、絮凝、沉积、蒸发等过程得到内部包有磁性粒子的高分子微球,常用的包埋材料有壳聚糖、纤维素、尼龙、磷脂、聚酰胺、聚丙烯酰胺等。徐慧显利用葡聚糖制备了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磁性葡聚糖微球[11],董聿生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技术合成了多分散性的磁性葡聚糖微球[12]。 1.2.2 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以(NH 4)2Fe(SO 4)2·6H 2O 、NH 4Fe(SO 4)2·12H 2O 和壳聚糖为原料,经羟丙基化、胺基化,采用一步包埋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13]。此方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08.10.005

壳聚糖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点击数:271 发布时间:2013年2月22日来源: 【摘要】在常规水处理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絮凝剂是铝盐和铁盐,在已处理过的水中残留的铝盐会危害人体健康,残留的铁盐会影响水的色度等;在大多数废水处理中,难以克服污泥产生量.... 在常规水处理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絮凝剂是铝盐和铁盐,在已处理过的水中残留的铝盐会危害人体健康,残留的铁盐会影响水的色度等;在大多数废水处理中,难以克服污泥产生量大、污泥难以处置等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的天然产品来代替铝盐和铁盐絮凝剂,是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选择性好、用量小、安全无毒、可以完全生物降解,故而在众多絮凝剂中备受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性能、用途不同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其中淀粉类、木质素类、壳聚糖类和植物胶类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1、壳聚糖性质 壳聚糖(chitosan)结构式见图1,是一种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的片状固体,难溶于水但溶于酸,为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一般而言,甲壳素中的N-乙酰基脱去55%以上就可称之为壳聚糖。甲壳素是动物、昆虫的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存在的数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天然有机化合物。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具有天然、无毒、可降解的性质。壳聚糖的大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羟基、氨基及一些N-乙酰氨基,可在酸性溶液中形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电解质,也可借助氢键或离子键来形成类似网状结构的笼形分子,从而络合去除许多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不仅在纺织、印染、造纸、医药、食品、化工、生物和农业等众多领域具有许多应用价值,而且在水处理方面,可用作吸附剂、絮凝剂、杀菌剂、离子交换剂、膜制剂等。由于其在给水应用和水处理中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美国环保局已批准壳聚糖作为饮用水的净化剂。 2、壳聚糖的制备 2.1、传统工艺制备壳聚糖 传统制备壳聚糖的一般方法是:虾、蟹壳漂洗——脱钙及无机盐——脱蛋白质及脂——脱碱、漂洗——水洗、烘干——甲壳素产品——浓碱处理——水洗、烘干——壳聚糖粗产品——提纯——壳聚糖产品。此法较为繁琐,且生产的壳聚糖产品存在灰分含量高和氨基含量高的缺点。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 一、甲壳素的由来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壳多糖,壳蛋白,是法国科学家布拉克诺(Braconno)1811年首先从蘑菇中提取到一种类似于植物纤维的六碳糖聚合体,把它命名为Fungine(蕈素)。1823年,法国科学家欧吉尔(Odier)在甲壳动物外壳中也提取了这种物质,并命名为chitoin (几丁质),chitoin希腊语原意为"外壳"、"信封"的意思。 1.1 甲壳素的分布 自然界中,甲壳素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蝇蛆和昆虫的外壳,贝类、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外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其每年生物合成的资源量高达100亿吨,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生物资源,其中海洋生物的生成量在10亿吨以上,可以说是一种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甲壳素经自然界中的甲壳素酶、溶菌酶、壳聚糖酶等的完全生物降解后,参与生态体系的碳和氮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1.2甲壳素的化学结构 经结构分析,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直链氨基多糖,学名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单体之间以β(1→4)甙键连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论含氮量6.9%。其分子结构特点为:氧原子将每个碳原子的糖环连接到下一个糖环上,侧基团"挂"在这些环上。甲壳素分子化学结构与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纤维素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若把组成纤维素的单个分子棗葡萄糖分子第二个碳原子上的羟基(OH)换成乙酰氨基(NHCOH3),这样纤维素就变成了甲壳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壳素可以说是动物性纤维。 1.3 甲壳素的化学性质 甲壳素有α,β,γ三种晶型。α棗甲壳素的存在最丰富,也最稳定。由于大分子间强的氢键作用,导致甲壳素成为保护生物的一种结构物质,结晶构造坚固,一般不熔化,也不

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的研究进展

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的研究进 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凌沛学荣晓花张天民 论文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经降解和化学修饰后的壳聚糖,在某些方面具有比壳聚糖更好的生物活性。壳聚糖及其降解物和修饰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多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一直是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最新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壳聚糖(chitosan)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学名聚氨基葡糖,是由N-乙酰-D-氨基葡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

接起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r)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目前已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微生物、增强免疫、调节血脂、抑制肿瘤等药理活性[1]。另外,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因此在药物传递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药理活性和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两部分,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 1.1抗菌活性 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放线菌和热带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和多种因素有关。壳聚糖只有在酸性溶液中才具有抑菌活性,并且溶液的pH值越低抑菌活性越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也受到其脱乙酰度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抑菌活性越强。不同Mr的壳聚糖对于细菌的抑制活性不同,整体上抑菌活性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Seyfarth等[1]最近对一系列不同Mr的壳聚糖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随着Mr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功能团掩蔽质子化的氨基而增强。陈威等[2]最近提出,不同Mr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引起钾离

壳聚糖的应用及发展

壳聚糖的应用及发展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姓名:代奎学号;s20085311019 摘要:高分子缓控释材料因其原材料来源广泛药剂应用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因素多而成为调节药物释放载体材料的研究重点,极具发展前景分类祥述了壳聚糖的性质,生物活性,抗菌性,衍生物以及它们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并简明介绍了壳聚糖的研究价值与动向。 关键词:壳聚糖;降解;抗菌性;缓释材料;衍生物 壳聚糖(chitosan)又名β-1,4聚葡萄糖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天然碱性多糖,具有良好成膜性、安全性、生物降解性,在化工、食品、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医用生物材料虾蟹类作为壳聚糖的原料,在我国具有分布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从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1)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材料不仅无毒无污染,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壳聚糖的研究,以开发更多的产品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制备体内降解过程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等方面。 一、壳聚糖的生物活性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无毒可生物降解的化合物,与机体之间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壳聚糖的研究进展物活性有:(1)壳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在弱酸溶中结合一个质子,生成阳离子聚合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絮凝剂(2)带有正电荷的壳聚糖与带有负电荷的粘多糖蛋白多糖等相互发生静电作用,这一特性是相当有意义的,因为大量的细胞浆和生长因子的移动都和粘多糖有关,特别是对于肝磷脂和类肝素硫酸盐,包含有壳聚糖和粘多糖的支架借助于细胞繁殖可以维持和促进生长因子分泌(3)壳聚糖可以做成不同的几何结构,例如容易形成多孔结构,多孔支架可用于体内细胞生长和骨重建(4)壳聚糖具有抗菌性,研究表明它可以减缓实验白兔金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感染壳聚糖在细菌细胞膜表面可以抑制生物合成,破坏穿过细菌细胞膜的能量传输,加快细菌的死亡此外,壳聚糖还可作为药物释放载体,如与羟基磷灰石等复合能够持续释放万古霉素和磷霉素,在骨科感染疗程中发挥作用2) 二、壳聚糖的抗菌性 壳聚糖具有广泛抗菌性, 对几十种细菌和霉菌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分子壳聚糖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吸附在细胞表面, 破坏细胞壁原有结构,造成细胞代谢混乱,从而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小分子壳聚糖通过渗透进入细胞内, 与带有阴离子的生物大分子发生絮凝!的作用,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物功能, 改变核酸代谢,阻断DN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此外,甲壳素能诱导微生物产生甲壳素酶, 促使细胞分解, 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促进凝血和伤口愈合 壳聚糖是一种新型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兼容性好且可降解吸收, 有促进创 面愈合的作用。壳聚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可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止血材料。壳聚糖还具有抗菌、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腹膜粘连等一系列作用, 可用于伤口填料物质,具有灭菌、促进伤口愈合、吸收伤口渗出物、不易脱水收缩等作用。 2、作为药物的缓释基质 壳聚糖能被生物体内的溶菌酶降解生成天然的代谢物,具有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的特点, 因此用它作药物缓释剂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国际上已有以壳聚糖作

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甲壳素(chitin)在自然不仅含量十分丰富,而且可生物降解,是环境友好产品,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虾蟹壳为原料,可生产出甲壳素,变废为宝,净化环境。甲壳素经浓碱处理去掉乙酰其后得壳聚糖(chitosan),分子结构如下: O O CH2OH OH NH2n O 壳聚糖经化学改性可得系列的衍生物,如:羧甲基壳聚糖、低聚壳聚糖等。这些系列产品在许多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如在医学方面可作为抗癌制剂、手术缝线、人造皮肤、药物载体等;在轻工业上可作为化妆品填料、增白剂、固发剂或增强纸张的光洁度;在环保方面可作为絮凝剂、吸附剂,用于污水处理,还可用作饮料的澄清剂、无毒包装材料等;在农业方面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诱导植物的广谱抗病性,还可用于生产生物农药,用于果蔬保鲜。因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有很好的潜在需求和市场前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概况; 2.学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3.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变废为宝; 4.制备2~5g的产品。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强碱制备壳聚糖; 2.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三、实验原理

甲壳素是酰胺类多糖,壳聚糖的制备过程,就是酰胺的水解过程。酰胺有如下几种结构: 酰胺可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水解,对于低分子的酰胺,水解可以进行得比较 完全,但对于多糖来说,强酸更容易水解糖苷键,所以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一般 情况下不采用强酸水解;相对说来,强碱造成糖苷键的断裂不像强酸那么严重, 所以都用强碱来脱乙酰基。 酸碱滴定法的原理是壳聚糖的自由氨基呈碱性,可与酸定量地发生质子化反应,形成壳聚糖地胶体溶液: 溶液中游离的H+用碱反滴定,这样,从用于溶解壳聚糖的酸量与滴定用去的碱量 之差,即可推算出壳聚糖自由氨基结合酸的量,从而计算出壳聚糖中自由氨基的 含量。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设备与仪器 水浴锅,电炉,烧杯,三角瓶,碱式滴定管,电子天平。 2.实验材料与试剂 甲壳素,NaOH,HCl,甲基橙指示剂,乙醇、丙酮。 五、实验步骤 1.壳聚糖的制备 (1)取三个烧杯,编号1﹟、2﹟、3﹟,于每个烧杯中加入甲壳素5g,于1﹟ 烧杯中加入40%NaOH 100mL,2﹟烧杯中加入50%NaOH 100mL, 3﹟烧杯中加入 60%NaOH 100mL,100℃煮沸2h,脱乙酰基。 (2)反应完毕取出,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乙醇、丙酮洗涤后,干燥,即得 白色壳聚糖。 2.脱乙酰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上述方法制备的三种壳聚糖各0.5g,分别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

甲壳素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前景

药081-1班 XX 20082350XXXX 甲壳质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前景1.概述 甲壳素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唯一一种带阳离子的糖类聚合物,能够被生物降解,产量仅次于纤维素。其脱乙酰化的产物称为壳聚糖,壳聚糖经结构修饰又可得到一系列适合不同需要的性能优良的衍生物,研究证明,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都被公认为很有前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很重要的药用辅料。其中壳聚糖已被载入英国药典,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来源和分类 (1)甲壳质 甲壳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甲壳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被科学界誉之为"第六生命要素"!因此被欧美中日政府认定为机能性免疫物质。在灵芝、冬虫夏草等植物中也含有微量"几丁聚糖",但含量只在2%-7%之间。 (2) 壳聚糖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分为高密度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和专用壳聚糖。 3.性质 甲壳质的性质:甲壳质是一种白色,无臭,无定性粉末或半透明片状物,它不溶于水,稀酸碱溶液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溶于无水甲酸,浓无机酸。它还具有以下性质: (1)可被酶分解而吸收。甲壳质是食物纤维素不易被消化吸收。若甲壳质和蔬菜、植物性食品、牛奶和鸡蛋一起食用可以被吸收。在植物和肠内细菌中含有壳糖胺酶、去乙酰酶、体内存在的溶菌酶以及牛奶、鸡蛋中含有卵磷脂等共同作用下可将甲壳质分解成低分子量的寡聚糖而被吸收。当分解到六分子葡萄糖胺时其生理活性最强。吸收部位主要在大肠。(2)溶于酸性溶液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基团。甲壳质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性,在胃酸的反应下可生成铵盐,可使肠内PH值移向碱性侧,改善酸性体质。反应中生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基团,这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带正电荷可食性食物纤维。(3)对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进入人体内甲壳质被分解成基本单位时就是人体内的成分,壳糖胺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人体内存在的;而甲壳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它是体内透明质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甲壳质对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4)溶解后的几丁聚糖呈凝胶状态,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甲壳质分子中含有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吸湿性很强,可用做化妆品保湿剂。(5)甲壳质是天然纤维素(动物性食物纤维),没有毒性和副作用,其安全性和砂糖近似。(6)可螯合重金属离子,作为体内重金属离子的排泄剂。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进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7月第4卷第7期 甲壳素(chitin)是N-乙酰基-D-葡萄糖胺以β-l,4键结合而成的多糖,是蟹、虾等甲壳类、甲虫等的外骨骼及蘑菇等菌类的细胞壁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的产物,安全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与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无免疫原性,具有抗癌和抗肿瘤的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其特有生物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具有广谱抗菌的功能,在口腔抗微生物方面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壳聚糖的抗菌活性 1.1壳聚糖对细菌的抗菌作用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壳聚糖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气单胞菌属及某些真菌等的生长[1]。 邓婧等[2]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法,在pH6.5时对不同浓度壳聚糖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其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2%壳聚糖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1.5%、1.0%、0.5%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研究发现,在pH5.5时,1.0%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8.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强抑制作用[3]。 由于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和独特的抗菌性,它能有效抑制2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卟啉菌的生长。Ikinci等[4]将壳聚糖凝胶或膜与洗必泰联用,证明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避免洗必泰的不良反应,既可延长其作用时间,也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生长。壳聚糖对促进血链球菌生物膜脱落有显著作用,且小分子量壳聚糖的作用效果最佳。壳聚糖对几种常见口腔致病菌不仅有抑制作用,而且经高温处理后其作用也很稳定,所以在治疗口腔感染方面壳聚糖将是有效药物[2]。1.2壳聚糖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壳聚糖还具有抗真菌活性。壳聚糖可有效抑制皮肤浅表真菌的生长。刘晓等[5]研究壳聚糖凝胶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壳聚糖凝胶剂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抑菌质量浓度为2.5~5g/L。Rhoades等[1]使用脱乙酰度为89%、质量浓度为1g/L的天然壳聚糖对念珠菌和白色隐球菌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其对2log cfu/mL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白色隐球菌却无抑制作用。Muhannad 等[6]在pH5.0条件下,使用0.5%壳聚糖(脱乙酰度92%)的乳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进行观察,发现24h后能使白色念珠菌数量减少达99%、黑曲霉菌减少达90%。可见壳聚糖对真菌也有很广泛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效果与抗细菌作用类似。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沈阳110001 通讯作者:于静涛,电子信箱:Yjtao555@https://www.360docs.net/doc/9618001599.html, 综述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刘扬,于静涛,孙莹莹,宋雪莲 文章编号:1674-1595(2011)07-0437-03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志码:A 提要:壳聚糖由天然多糖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而成,是生物相容性和水解性较好的低聚糖,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性。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性是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抗菌性;抗菌机制 Research on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chitosan and chitosan derivatives.LIU Yang,YU Jing-tao,SUN Ying-ying,SONG Xue-lian.Department of Endodontics,School of Stomatology,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Summary:Chitosan,made by dehydration of natural polysaccharide chitin,is a biocompatible and soluble oligosaccha?ride and a good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In recent years,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s of special interes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health,food and cosmetics,etc.This paper is a review on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Keywords:chitosan;chitosan derivatives;antibacterial action;antibacterial mechanism 437

壳聚糖衍生物的抗菌性质

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的抑菌作用 摘要:壳聚糖是一类有着广谱抑菌活性的天然多糖,其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无毒,因而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抑菌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壳聚糖来源、性质、壳聚糖衍生物的化学改性的方法和抑菌作用的分析,并对今后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为研制和开发新型的高抑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机理 引言 壳聚糖是无毒、无污染,具有可再生、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良好的天然氨基多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1-2]、农业[3]、食品[4-5]等领域,并成为最近生物新材料研究的热点[6-7]。壳聚糖具有抗菌活性,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均抑制作用[8]。但由于其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只溶于稀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壳聚糖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官能团的壳聚糖衍生物。与壳聚糖相比,这些衍生物的性能往往有较明显的改善。对于壳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较多的有壳聚糖的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醛亚胺基化、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季铵化等,其中季铵化、羧甲基化和硫酸酯化的产物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备受重视[9]。有关壳聚糖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10],因此,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壳聚糖的来源和性质 1.1壳聚糖的来源 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天然多糖,壳聚糖的历史得追随到19世纪,当时Rouget 在甲壳素的天然聚合物中发现了其脱乙酰化的形式[11]。壳聚糖是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由于其原料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其分子量也有所不同,可以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甲壳素在浓碱中加热处理后,就可以脱去部分乙酰基,得到壳聚糖,反应路线如下。

甲壳素_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

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 郭建民1,徐晓军2,李林1 (1.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浙江宁波315010; 2.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甲壳素/壳聚糖是一种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简介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及 常见的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功能化甲壳素/壳聚糖近期的研究状况;综述了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展望了我国甲壳素/壳聚糖资源的开发利用趋势。[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制备;功能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Q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78(2004)07-0126-03 甲壳素(chitin )学名为无水-N -乙酰基-D -氨基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通常分子量为几百万,是多糖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聚氨基葡萄糖。甲壳素因主要来源于节肢动物如虾、蟹等的甲壳而得名。它也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如真菌、藻类的细胞壁中。据统计,自然界中每年甲壳素的生物合成量在1000kt 以上,可见其自然界储量之丰富。 壳聚糖(chitosan )是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一种生物高分子。由于壳聚糖分子中有大量游离氨的存在,其溶解性大大优于甲壳素,兼具有甲壳素的天然、无毒、生物相容性好与易于降解等优点,所以壳聚糖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应用价值。人们对壳聚糖的研究十分活跃,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我国有着丰富的甲壳素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区域优势,加强对甲壳素的开发研究及产业化是我国甲壳素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甲壳素的提取 目前,甲壳素主要还是从工业废弃的虾、蟹壳中 提取。把甲壳中的甲壳素,蛋白质和无机物质分离开,最后再进行脱色,获得纯净的甲壳素,其工艺流程为:虾蟹壳—水洗—酸浸(6%HCl )—碱煮(10% NaOH )—脱色(KMnO 4)—干燥—甲壳素成品。可见甲壳素的制备过程主要由简单的酸碱处理 工艺组成,技术难度不大。但是以这种传统的工艺制得的甲壳素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溶解度不高,溶液过滤性差等。近年来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使传统工艺得到了改进。如采用浓度递减,循环酸浸以及脱蛋白质交叉工艺制取的甲壳素可以获得较高的粘度。但是在甲壳素的制取过程中,对于动物壳中 的蛋白质和有机肥料的综合利用程度低及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大等缺点,仍然是甲壳素制备工艺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此外,从蚕蛹壳、蝉和蝇蛹中提取甲壳素都有过系统的报道。 由于壳聚糖还是真菌细胞壁的常见组成部分,因此以微生物发酵来制取壳聚糖也有着巨大的环保意义。陈忻等采用生物发酵放射毛霉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250r/min ,p H 为7.4~7.6,培养时间为45h 的条件下,壳聚糖对菌丝体产率为15.68%,脱乙酰度85%~90%。谭天伟等提出了以发酵工业废菌丝体为原料生产壳聚糖的新工艺。该工艺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可观。 2 甲壳素的功能化改性 活性侧基的存在,赋予甲壳素较之其他多糖更强的功能性,而通过化学修饰在高聚物骨架上引入其他基团,从而改变高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其新的功能,即高分子的功能化。它已经成为甲壳素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甲壳素/壳聚糖的功能化主要是利用分子结构中的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通过对其进行酰化、酯化、交联、醚化等反应来完成。功能化后的甲壳素/壳聚糖的物化性质得到了改善而具有优异的功能。2.1 交联反应 为了使壳聚糖得到很好的应用,需要把它制成[收稿日期]2003-12-18;[修订日期]2004-02-12 [作者简介]郭建民(1977— )男,河北省宣化市人,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保药剂的开发与三废处理技术研究。 ? 621?2004年第24卷 化 工 环 保 ENV IRONMEN TAL PRO 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 Y

甲壳素农业应用

绿色植保之星—甲壳素肥料知识问答 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近几年在农业及其他各生产生活领域中被大量推广应用。但对于甲壳素及其产品的有关知识人们了解的极少。为了帮助人们尤其是农业技术人员更好地使用甲壳素产品,我们请多年来一直从事甲壳素研究的专家李向群先生,撰写了有关甲壳素知识的系列问答,连载供读者参考。 问:甲壳素是什么物质,它在自然界以什么状态存在? 答:说起甲壳素,首先就要谈谈糖类物质,糖类物质是除蛋白质和核酸外的又一类非常重要的生命物质,糖类化学在生命科学、药物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用途,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有单糖葡萄糖和二糖果糖、蔗糖等。而甲壳素也是一种多糖,是目前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直链氨基多糖,也可以称做氨基葡萄糖,功能神奇。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含氨基的均态多糖,学名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分子式为 (C8H13NO5)n。甲壳素分子化学结构与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纤维素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若把组成纤维素的单个分子——葡萄糖分子第二个碳原子上的羟基(OH)换成乙酰氨基(NHCOH3)或者氨基(NH2),这样纤维素就变成了甲壳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壳素可以说是动物性纤维。甲壳素现在也是一种通称,包括各种类似结构的物质,作为一种多糖类物质甲壳素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甲壳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高等真菌类、节支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等生物体中。由于大分子间强的氢键作用,导致自然界存在的甲壳素结晶构造坚固,一般不熔化,也不溶于水、酸碱和一般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应用有限,只有经过加工后的甲壳素才能广泛应用。 甲壳素作为天然多糖,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非常大,自然界年合成量10亿吨以上,甲壳素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资源,有动物纤维素之称.。 问:甲壳素的主要用途及应用前景如何? 答: 农业: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改良剂、农用保鲜防腐剂、饲料添加剂等。 医用生物材料:人造皮肤、医用粘合剂、绷带、医用脱脂棉、缝合线等。 化妆品:洗发剂、洗涤剂、护肤品等。 医药原料:抗癌剂、胆固醇降低剂、驱虫剂、免疫功能复合剂、抗凝剂等。 工业领域:造纸、绘画、照相材料、废水处理剂、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 食品:保健饮料、机能性食品(保健食品)。 随着人们对甲壳素的关注,甲壳素的许多新功能正在不断被人们发现、开发和利用。甲壳素从被人遗弃的废物到被广泛开发利用成为受人追捧的第二大再生资源,由于物理学粉碎混合复配、辐射降解、化学降解接枝改性、生物学酶法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使甲壳素的开发应用扩展到各行各业,包罗万象,21世纪将是甲壳素的大研究、大开发、大应用时代,甲壳素的研究开发将是21世纪高新科技争夺的制高点之一,甲壳素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它的开发应用,将引发相关产业革命。人类社会离不开甲壳素,甲壳素是我们全人类共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护肤作用(综述文章)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护肤作用 何芷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072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甲壳素、壳聚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环保、食品工业、农业和医疗等行业。本文主要综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保湿护肤作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保湿护肤 1.引言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一种生物高分子。由于壳聚糖分子中有大量游离氨基的存在,其溶解性大大优于甲壳素,而且兼具有甲壳素的天然性、无免疫原性、无毒无味、生物相容性好与易于降解等优点,所以壳聚糖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应用价值,在食品、环保、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人们对壳聚糖的研究十分活跃,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溶于酸性溶液形成直链聚阳离子,成膜性好,可附于角蛋白与类脂质上,有一定的水分调节功能。配入化妆品中具有保湿、抑菌作用,又不引起任何的过敏刺激反应[3,4],是良好的护肤品原料之一。 2.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护肤原理 壳聚糖来源于生物体结构物质,与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可被体内的酶分解而吸收,对人体无毒性和副作用[5,6]。另外,虽然壳聚糖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许多氢键,使其分子比较僵硬和缠结在一起,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然而,对壳聚糖结构上的羟基、活泼的氨基等基团进行化学改性后得到的衍生物,由于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等易溶于水的基团,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提高[7],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湿性、纺丝性和成膜性。 此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细菌、霉菌生长的活性,是抗菌谱较广的天然抗菌物质,运用在护肤品上可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2.2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护肤品中的应用优势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优良的保湿增湿性能。壳聚糖本身具有成膜功能,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是一种强的吸湿剂与保湿剂,与传统的保湿增湿剂相比,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保湿增湿

壳聚糖制备

甲壳素的化学名称为(1,4)222乙酰胺基222脱 氧2β2D葡萄糖。当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基反应转变为壳聚糖时,由于游离胺基的产生,应用性大为增加。壳聚糖分子链上的胺基和羟基都是很好的配位基团,使其具有很多纤维素不具有的用途,它既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螯合剂,可与重金属离子如Hg2+、Cu2+、Ag+形成稳定的螯合物,用于提取回 收金属和从污水中去除有害的重金属离子[1,2] ,又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型絮凝剂,能使水中的悬浮 物凝聚而沉降,用于污水的净化处理[3] 。表征壳聚糖性能的主要参数有:脱乙酰度和分子量,它们都受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控制。因此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是基础性研究工作,虽然已有一些论文报道了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的研究结果[4] ,但尚不系统完全。另外由于壳聚糖的缩醛键结构,在H+ 的攻击下很容易水解,随着存贮时间的增长, 壳聚糖溶液的粘度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给应用带来影响。因此,对壳聚糖溶液存贮期间粘度变化的研究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1 实验部分 111 试剂及原料 所用试剂都是分析纯。甲壳素由青岛某生化公司提供。112 测定方法 脱乙酰度测定采用线性电位滴定法[5] ,溶液 粘度测定采用NDJ24型旋转粘度计测定 [6] 。 113 壳聚糖的制备 将甲壳素与氢氧化钠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在一定温度下回流一定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产物即为壳聚糖。114 壳聚糖的水解延缓将壳聚糖分别溶于醋酸水溶液,醋酸2乙醇水溶液,醋酸2甲醇水溶液,醋酸2丙酮水溶液,醋酸2丙酮2甲醇水溶液,常温下测定放置不同时间的上述各溶液的粘度。 2 结果和讨论 211 正交实验法确定反应条件 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需在浓碱介质中进行,加温可有效地加速乙酰化反应,提高碱液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也可以提高脱乙酰度。但是随着脱乙酰化反应条件的强化,甲壳素主链的降解也越来越严重,这又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碱液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都是主要影响因素。控制脱乙酰化反应条件,就可获得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目前,常采用高温短时间反应和低温长时 间反应的壳聚糖碱液制备方法。韩怀芬等[7] 研究在100~120℃下反应2~4小时制备壳聚糖,脱乙酰度达89.31%。本实验在低温段80~90℃下反应12~16小时。 本实验首先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 )正交实验,各因素和各水平见表1。实验结果见表2。对每个样品测其脱乙酰度。 表1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精)

文章编号:1004- 1656(201101-0001-08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佳阳1,乐学义 1,2* (1.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2 收稿日期:2010-07-12;修回日期:2010-10-10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项目(2009B010100001 联系人简介:乐学义(1961-,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 Email :lexyfu@https://www.360docs.net/doc/9618001599.html,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且来源丰富的可再生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化学、 物理和酶催化三种方法对壳聚糖的改性。同时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农药、化肥和果蔬保鲜剂等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壳聚糖;改性;植物调节剂;农药;果蔬保鲜中图分类号:O636.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HEN Jia-yang 1,LE Xue-yi 1,2*

(1.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College of Scienc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 2.Institute for Biomateri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Chitosan is a kind of reproducible and green polymer material with various excellent qualities and abundant sourc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aper was to deptict methods of chemical ,physical and enzymatic of chitosan to modify chitosan.Moreovre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reviewed ,such as plant growth regulator ,pesticide ,fertilizer and fresh-keep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Key words :chitosan ;modificatio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grochemicals ;fresh-keep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甲壳素(Chitin 存在于虾、蟹、昆虫等的外壳 中以及菌类、藻类低等植物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产量排列第二的多糖类物质[1] 。在温度为120?C 时,对甲壳素进行碱性水解1-3h 可制得壳聚糖[2]。一般把脱乙酰度>70%的甲壳素称为壳聚糖 [3] 。壳聚糖(Chitosan 又称脱乙酰几丁质、聚氨 基葡萄糖和可溶性甲壳素,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阳离子碱性多糖,其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8-壳聚糖,结构与纤维素相似,无毒害、无味、易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且有良好的吸附性、成膜性、吸湿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