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韩国语第六册 第6课 最后一课

第六课最后一课

─某个阿尔萨斯少年的故事─

1、作品介绍

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出生在法国南部尼姆,在一所初中担任监学时,创作了《恋人们》,并以此初登文坛。《小弟弗罗蒙和长兄黎斯雷》荣获法兰西学术院奖,《我的风车里寄来的信》通过描写普法战争的经过,感受战争的惨状,还有《月曜日的故事》等作品。《小东西》(1868),《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富豪》(1988),《努马•卢梅斯当》(1881),《传教士》(1883),《萨福》(1884),

(1888),《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85)等,随想集《巴黎的30年》

《一个作家的回忆》(1889)等,1872年创作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因比才为其谱曲而一举成名。

2、作品欣赏

这部小说让我们了解在德意志兰茨贝格,战败的法兰西国民们和那个地区的学生们是在怎样的处境下生活的,这是一部讲述拥有国家独立和自己国家语言是多么宝贵的作品。

3、试思考问题

①试思考通过这部小说作家创作的主题是什么?

②试思考这部小说所给的最后场面的意义?

③想像一下,当受到外部势力控制的情况时,小说里主人公会是什么样的立场?

偏偏我在艾梅尔教授说将就分词提问的那天早上竟然迟到了。对于分词一无所知的我来说,害怕挨骂,所以非常担心。想着干脆不去学校去爬山算了,虽然这么想,但却不能那么做。

天气晴和日丽,树林里的斑鸫鸣叫,从木材加工厂后的草地传来普鲁士军人们的口令声。这些口令声比分词的规则更好听、更具诱惑力。但是,我还是战胜了这一诱惑,竭尽全力地向着学校的方向猛跑。

经过乡政府前面时,看到在公告牌的前面聚集着很多人,从7年前开始,所有不好的消息,即战败、征用,普鲁士军司令部的命令等等都刊登在这个地方。我边跑边想着:“又发生什么事了?”

我正要通过广场时,正和学徒工一起在那个地方阅读公告牌的铁匠铺华希特爷爷对我喊道:

“孩子,没必要那么赶路,反正也不会迟到!”

我想爷爷是在戏弄我呢,气喘吁吁地跑进艾梅尔老师的小校园。

要是在平时这个时候,上课开始后,在街上都会听到传来的喧闹声。开书桌声,关书桌声,每个人要想好好背诵和读书时,必须用手把耳朵堵住。老师用大尺子敲着讲台,大声地说“请稍微安静一点!”闹哄哄的犹如进到一条大路一样。而我趁着混乱,瞒着老师悄悄地坐到我自己的位子上。

可是,那天很奇怪,像周日早上一样,非常的安静。透过敞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学生都已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艾梅尔老师腋下夹着可怕的铁尺走来走去的样子。

我不得不打开门,在那可怕的寂静中迫不得己走进教室。那一瞬间,我不知道有多丢脸和害怕啊。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艾梅尔老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用温柔的语气对我说道:

“小弗朗斯,赶快到位子上坐好,已经开始上课了,我差点把你漏掉了。”

我赶快走到我的座位上坐好,恐惧感稍微减缓后,我才注意到老师居然穿着正装。如果不是奖学官来的日子和颁发奖状的日子,老师是不会穿帅气的草绿色风衣。风衣胸口上缀满了褶皱和蕾丝装饰,戴着漂亮的刺绣、无檐、黑色天鹅绒帽子,再加上教室有点寂静,气氛仿佛有点凝重。

让我吃惊的是,总是空着的教室后面的长凳上,安静地坐着村里的人们。戴着三角帽子的오제老人,已经退下来的面长和邮递员大叔,除了他们还有别的很多的人坐在那里,他们的脸上始终带着悲伤的表情。特别是오제老人将破旧、卷了边的法语语法书摊开放在大腿上,书上放着一副巨大的眼镜。

我正感到诧异时,艾梅尔老师走下讲台,像是迎接我一样,用温柔而严肃的语气说道:

“各位,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柏林命令,从现在开始阿尔萨斯和洛林周围的学校,只能教德语。明天,新的老师就要来了,今天是最后一节法语课,无论如何请努力听课。”

听到这几句话,我的精神恍惚起来,天啊!面事务所的公告牌上说的就是这件事啊。最后一课啊!我现在好不容易能写字了,难道现在却永远地不能学法语了吗!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为了寻找新的巢穴,为了在萨尔河溜冰而逃课,回首那一刻,现在不知道有多么后悔虚度了那段时光啊。刚才还感觉是那么沉重、无聊的语法书和圣书,现在却像是交往以久、难舍难离的朋友一样,感觉很亲切。还有艾梅尔老师也是一样,现在如果离开的话,可能再也见不到艾梅尔老师,一想起这些,过去受到过的惩罚、挨过的钢尺等往事都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

可怜的老师!

艾梅尔老师为了这最后一堂课特意穿上礼服。

我这才知道村里的老人们为什么坐在教室后面,他们好像全都对没有常来学校而感到懊悔似的,同时也像是对为我们服务40年的老师表示感谢,对于行将消失的祖国尽自己的义务似的来坐在这里。

我正陷入沉思时,听到呼唤我的名字,轮到我背诵了。我多么希望我可以大声地、清晰地、一个都不错地、流畅地背诵分词规则啊,但是,从第一句就开始磕磕巴巴,我不敢抬头,只能站在那扭动着身体,艾梅尔老师对我说道:

“我不想责怪你,小弗朗斯,你现在已经充分地受到惩罚了,结果已经这样了。我们总是这样想:“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不就行了吗?”可是,结果呢,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啊!总是把教育推迟到明天,这是我们阿尔萨斯最大的不幸啊。现在普鲁士人会对我们这样说:“什么呀,还说是法兰西人呢?,却连法语既不会读也不会写。”但是,小弗朗斯啊,那不是你的错,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要反省自己。你们的父母们没有用心地让你们努力学习,为了多赚几个钱,就想让你们去旱田或纺纱厂干活。还有,我自己难道就没有要反省的事了吗?有时候我不是也让正在学习的你们替我去院子浇水吗?我想去钓松鱼的话,一点都不犹豫地就让你们休息吗。”

然后,艾梅尔老师又讲解了许多有关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分明、最优秀的语言。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保存那个语言,绝不能忘记。一个民族即使沦为奴隶,只要守护好自己国家的语言,那无异于抓住一把能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样,等等……。

然后,老师翻开语法书,读了一遍我们正在学的部分,我非常惊讶我居然很容易地理解了,老师说的那些我马上就明白

了,我几乎从来也没有像那样集中精力地认真听过课。感觉可怜的老师好像要在离开前,把所有知道的全部教给我们似的,想一下了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一样。

语法课结束后,开始写字课,那天,艾梅尔老师准备了新的字帖,我们看到那美丽的字体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书桌上,就像教室到处飘扬着的小旗子一样。

那时,所有人都那么努力地写着,多么安静啊,只能听到笔尖在纸上写字的摩擦声。一会儿,有几只金龟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嗡嗡叫着,却没有一个人分神,就连来的小朋友,也在专心致志地写着,用勇气和信念,聚精会神地按照法兰西文字的笔划模仿着。

学校的屋顶上,传来鸽子小声的鸣叫,咕咕咕咕,我听到那个声音,想到:

“他们是不是连鸽子鸣叫都要强迫用德语啊?”

偶尔抬眼看书,会看到艾梅尔老师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凝视着周围的物品,好像要将学校的所有东西都放在眼睛里似的。

艾梅尔老师在度过的40年间,常常在运动场的坐位上观看,唯一有所改变的是使用太久,现在已经破旧的不能再破的书桌和长凳,以及忽然长高的核桃树,老师亲自种植的槐树伸展的树叶现在已经遮住窗户和屋顶。

都要和这些告别了,听到上层房里正在忙着打包行李的妹妹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可怜的老师该有多么伤心啊?老师和他的妹妹明天就要彻底离开这个地方了。

就算那样,老师还坚持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写字课后接下来学习历史,然后,小朋友们一起拼读“pa•pei•pi•bo•pu”。

教室后面오제老人戴着眼镜,两只手捧着《아베세读本》,

和孩子们一起一字一字慢慢地读着,他那很用功的样子,颤抖的声音真的令人感动。听到他那非常滑稽的声音,我们不知道是应该笑还是应该哭。

啊!我真的难以忘怀这平生的最后一课。

恰在此时,教会的挂钟响起了正午的报时声。

알젤뤼스(早晨、中午、晚上、祈祷时)的报时声,和那报时声同时响起的还有结束训练返回的普鲁士士兵的军号声,也在窗户下回荡。

艾梅尔老师脸色苍白地从讲台上站起来,那一刻老师看上去从未有过的那么高大。

“各位。”

老师开口说道:

“各位,我……,我……”

老师喉咙哽咽的说不下去了,转身到黑板边抓起一根粉笔,使尽全身的力气在黑板上写下:

“法兰西万岁!”

然后,将头靠在墙壁上许久,就这么站立着一言不发,只是对我们挥手,“现在都结束了……都请回去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知识详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知识详解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知识积累 1.宛转:同“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普鲁士:18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最强的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3.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4.征发:政府向人们征调人力或财物。 5.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6.喧闹:喧哗热闹。 7.捂(wǔ):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8.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9.踱(duó)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10.纵(zòng)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11.督(dū)学: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12.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13.干脆:直截了当;爽快。 14.祈祷(qí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15.哽(gěng):声音阻塞。 16.柏(bó)林17.要挟(xié)18.郝叟(hǎosǒu)19.懊(ào)悔 20.惩(chéng)罚21.糊涂(hútu)22.钥匙(yàoshi)23.强迫(qiǎngpò)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周慧斌,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这偌大的城市最后一堂课讲的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最后一课》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最后一课》阅读原文 (1)1914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2)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里,老校长怀着异常沉痛的心情,主持着紧急而简短的校务会议。他噙着眼泪,用颤抖的声音向到会的教室宣布:“据来自报社的最新消息说,今天早上日本兵占领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日本兵正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开进租界。”老校长低沉的语调抑不住心头的愤懑,“······课照常进行,但是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校长室里一片沉寂,教师们个个神色黯然。文学院院长,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更是紧蹙浓眉,他的眼里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芒,忧愤,悲切,伤痛,仇恨······复杂而难以言喻。 (3)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本,鸦雀无声地准备(líng)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穆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地抽(yè)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停课。” (4)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的格外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wù),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用功起来。 (5)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隆隆的车鸣声从远处清晰地传来,车轮沉重地滚动着,仿佛碾压在暨南大学所有师生的心头,

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1练习

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1:第一课练习 연습 1. 다음보기와같이쓰십시오.请仿照例子填空。 [보기] 2. 다음보기와같이문장을만드십시오. 请仿照例子造句。[보기]한국사람-한국사람입니다. 1) 미국사람 2) 일본사람3) 사전 4) 아이스크림5) 친구 6) 연세대학교 3. 다음보기와같이문장을만드십시오请仿照例子造句。 [보기] 책-책입니까? 1) 연필 2) 공책 3) 중국사람 4) 영국사람

5) 학생 6) 우유 7) 숙제 4. 다음단어를이용하여대화를완성하십시오. 用下列单词完成对话。 [보기] 버스가: 버스입니까? 나: 예, 버스입니다. 1) 남자가: 남자입니까? 나: 예, 2) 의자가: 의사입니까? 나: 아니요, 3) 교과서가: 교과서입니까? 나: 예, 4) 사과가: 가방입니까? 나: 아니요, 5. 다음질문을만드십시오.请设计问句。 1)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예, 책상입니다. 2)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예, 문입니다. 3)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아니요, 창문이아닙니다. 4)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아니요, 의자가아닙니다. 5)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아니요, 잡지가아닙니다. 6)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예, 사전입니다. 7)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예, 학생입니다. 8) 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나: 아니요, 선생님이아닙니다. 6. 다음보기와같이대답하십시오. 请仿照例子回答问题。 [보기] 가: 이름이무엇입니까? 나: 김영수입니다. 1)아버지이름이무엇입니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어머니이름이무엇입니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동생이름이무엇입니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친구이름이무엇입니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선생님이름이무엇입니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맞는것에 0표를하십시오. 请用0标出正确的选项。 1) 책상(이, 자) 있습니다. 2) 이것(이, 가) 사전입니다. 3) 학교(이, 가) 아닙니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ào( )悔祈 ( )dǎo chà( ) 异chéng()罚 duó( )步gěng( )住钥 ( )shi wú()着 2、选词填空。 (细心耐心用心关心专心分心) ①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学习。 ②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 ③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听讲过。 ④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解过。 ⑤个个都那么(),教室里那么安静。 ⑥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修辞基本相同,可任选一题作答。 ①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灌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 ②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答: 二、翻开课文《最后一课》,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断一: 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我站在坐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

片断二: 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1、“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说说小弗朗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答: 2、“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小弗朗茨从鸽子的叫声中所产生的联想,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3、找出文中体现小弗朗茨心情、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说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答: *三、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茨还是哈墨尔?存在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与同学探讨探讨。 答: ⊙发展空间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张进 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那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 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课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qīngqú()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

大学韩国语第六册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韩国语》第6册练习参考答案 ?1??? 1. 1) ① 2)② 3) ① 4) ④ 5) ③ 2.1)② 2)① 3.1)④ 2)① 4. 1) ① 2) ?????? /?????? /?????? 5. 1) ② 2) ????, ????? 6. 1) ① 2) ② 3) ③ 7. ③ 8. 1)③ 2)④ 9. 1)②2)???3)(1) ???????????. (2) ????????????. / ??????????????. (????????????????. ?, (2) ?????????????) 10. 1) ③ 2) ② 11. (1) ?????????????????????????. ?????????????????????????????????????????????????????????????????????????????????????????????. ?????????????????????????????????????. ???????????????????????????????????????. ??????????????, ???, ????????????????????????????????????????????. (2)美国的经济学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为了孩子们的协商教育而写了一个名为《战争与和平》的童话。这个童话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海边堆沙城而出现的领土纷争为开端。两个人争执不下,出现了第三个孩子,他提出了三种协商方法。一种是两个人都不能使用领土的败-败方案,一种是一方不让步,需要进行战争的胜-败方案,最后一种是两个人共同使用领土的胜-胜方案。两个孩子结果接受了胜-胜得游戏规则,重新成为了好朋友。试图进行胜-胜游戏的人们是懂得创造和协助的人们。该让步的时候让步,该得到的时候得到,以这种方式了进行协商。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不会出现只固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现象。即使他们的想法不同,他们也会为了对自己都有益的事情而走到一起。 ?2??? 1. 1) ② 2) ③ 3) ③ 4) ② 5) ② 2. 1) ???→??? 2) ?????→?????, ????????, ??????, ???? 3) ??????→??????, ?????????, ?????, ?????? 3. 1) ③ 2) ② 4. 1) ??? 2) ④ 5. 1)② 2)① 6. 1) ③ 2) ④ 7. 1) ④ 2) ① 3) ③ 4) 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文本解读

《最后一课》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文题诠释 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3.主旨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的悲哀和对母语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4.内容解读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作品,常期被选入我国语文教材,作品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小弗郎士出场,有一段自然景色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最关键的两个词是,暖和与晴朗。暖和写人的心理感觉,而晴朗则是视觉认识。如此描写,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 《最后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知识链接 一. 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的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

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 忾的爱国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短篇小说的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自主学习 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 闹 ---------(chà) 异 --------(ào)悔 ------------- (qídǎo) ----------( gěng) 住钥匙()气氛()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1-30)

第十三课 课文: (一) ??:?????? ???????. ???:?????? ????????. ??:????????????? ???:?,???????. ???????????? ??:?, ?????????. (二) ???:?????? ????. ???:?????? ????. ??????????? ???:?, ?????????. ???:????????????. ?????????. (三) ???:?????? ????????. ??:??????? ???????. ????????. ???:????????. ??:??????????? ???:????. ?????????. ?????????? ??:?, ????????. 单词: 发音: 补充单词:

2.主语:动作发出者 谓语:动作 宾语:被作用的对象. (例题:胡娜喝水. 胡娜是主语,喝是谓语,水是宾语) 代词包括有你,我,他,他们,它等等 状语有时间状语,地点状语 比如: 在5点钟,胡娜喝水. 在5点钟是时间状语 词尾=词的结尾 语法: 1、“主语+宾语+动词” 记法:我吃饭在韩国=我饭吃 例:?(我)??(报纸)??(读) 2、韩语中,体词后接助词,谓词后接词尾。 例:?(?) ??(?) ???(?+???) 3、“~???, ~???”是陈述式终结词尾(表肯定)。用于谓词词干后面,表示尊敬语。 (动词、形容词都以“?”结尾,“?”前面部分称为词干)。词干为开音节时用“~???”,词干为闭音节时用“~???”(此语法可以说成是把词语改装句子的一种手段) 例:??:?+???= ???(去) ??:?+???= ????(吃) PS:闭音节就是下面有收音的,开音节就是没有收音的!!! 例: 4、“~???, ~???”是疑问式终结词尾(表疑问),词干开音节时用“~???”,闭音节时用“~???”例:??:?+???? = ????(去吗?) ??:?+???? = ?????(吃吗?) 例: ?:???? ?:?, ???.(去吗?是的,去。) ?:????? ?:?,????. (好吗?是的,好。) ?:??????? ?:?, ??????. (有趣吗?是的,有趣。)

韩语学习书本、网站

韩语入门学习书籍 NO.1《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1》 韩国延世大学在韩国是排行前三的综合性名牌大学,而他们出版的韩国语课程也一直深受外国人的喜爱。这套书籍从发音开始,书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韩语发音的窍门以及方法,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教你入门发音以及韩语的一些变音规则,配合音频中老师的标准发音,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因为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所以不会让零基础的同学们觉得速度太快,难以消化而抹灭了学习韩语的兴趣。整套书籍不仅在词汇、语法以及练习等非常实用,不会让人觉得整本书籍很老,好多语言现在的韩国人都不经常用,相反整套书籍里面的对话都很生活化,非常实用。而这本书也是韩国各大语言班教授外国学生的首选书籍。 NO.2《标准韩国语》>>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5所高校联合编制的这本教材可谓是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楷模”。整个课程内容从问候、学校、生活到打电话、问路等无一不都是很生活性的知识,所以说对零基础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不求整个教材里的了、内容有多难,对于初级学习者更多的是把发音发好,基础打扎实了,生活上的语句能够运用了。可以说整本书籍在课程的安排上很合理,也相信有很多初级者都在学习这套书籍。

《新标准韩国语》 但是问题来了,相信很多朋友也听过《新标准韩国语》这套书籍,那么和《标准韩国语》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新标准韩国语》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虽然出版社不同,但其实里面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现在国内的话主要是以《标准韩国语》为主,而在韩的留学生则以《新标准韩国语》为主,选择《标准韩国语》还是《新标准韩国语》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NO.3《轻松学韩语初级1》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轻松学韩语初级1》一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很舒服,轻轻松松学韩语,让人不觉得有对乏味。 这本书主要是以在韩的中国人学习为主,这样就显得整本书更实用性,我们学外语学了不是来看的,更重要的是来说,要有实用性,那么这本书就显得尤为适合零基础的同学们来学习了。 本册为初级第一册,以韩国语语音、基本句型为讲授重点,共25课。每课分课文、生词、语法、练习等部分。本书语言鲜活纯正,内容生动充实,为方便自学者,课文及例句均附有汉语译文,练习附有参考答案。 初级听力宝典《韩语听力教程初级1》

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1-2课语法

?2???????????? 学习很有意思。 1 ?? ???????????????????. ??: ??????????? ???: ??????? ??: ???????????? ???: ???????. ?????. ??: ?????. ???: ?????. ?? ??食堂??什么地方,哪儿??那儿(远称)???图书馆???在那后面??一起???没关系 ?? 1. -? 助词。用于表示地点的体词后。 1) 表示主体存在的处所。相当于汉语的“在”。构成处所状语。 ?????????.

英秀在家。 ???????????. 父母在老家。 ??????????. 市场里有很多东西。 2) 表示主体的行动所到达的地点、目的地。这时它往往与表示去向和到达的动词如“??”、“??”、“???”、“????”等搭配使用,构成处所状语。 ??????????. 每天去图书馆。 ???????? 您去哪儿? ??????????. 明天来我家吧。 *表示存在处所的助词–?加上动词??,构成-???的句型,表示“xx在xx(某处)”。?????????. ???????????? ??????????. ???????????. ??????????. 2. ??, ??, ?? 处所代词。离说话者近的地方用??,离听者近而离说话者远的地方,或者前面已经提过的地方用??,离说话者和听话者都远的地方用??。 ????????? ????????. ??????????? ??????????. ????????. 3. –??? 尊敬阶命令式终结词尾,表示说话人请听话人做某种行为。和尊称词尾-?/??共同组成。动词词干末音节是开音节时用-???,闭音节时用-????.

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课语法精选版

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课 语法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1? 课文语法 1 第一课你的名字叫什么 1 . . : . : , : . : . 快来老师坐谢谢 1. 终结词尾 *用于谓词词干后,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构成终结谓语,表示一句句子的终结的词尾叫终结词尾。终结词尾表示式、阶称和法。有五种式:陈述、疑问、命令、共动、感叹。阶称:表示说话者对听者的尊卑、亲疏、庄重或随便等态度,主要有对上、对等、对下阶称。还有直说法和回想法。

. . 名词补助词动词词干终结词尾主语谓语 *根据终结词尾的不同,韩国语的句子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表示尊敬的终结词尾有尊敬阶终结词尾和准敬阶终结词尾,尊敬阶终结词尾用于正式场合,准敬阶终结词尾在表示尊敬的同时,带有亲切柔和的语气,多用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的私人对话。 2./ 陈述式尊敬阶称终结词尾,用于谓词词干和体词谓词形后,表示陈述。用于开音节词干后,用于闭音节词干后。 : +--. 去。 : +. 吃。 -. 看。 -. 来。 -. 见。 -. 做。

-. 听。 -. 读。 -. 好。 -. 有趣。 3.终结词尾:/ 疑问式尊敬阶称终结词尾,用于谓词词干和体词谓词形后,表示疑问。用于开音节后,用于闭音节后。 去,走 +- 来 +- 有 +- 读 +- *使用/的一般疑问句,结尾时用升调,但是当句子中有疑问词(谁、什么、什么时候、为什么、怎么)时,结尾时用平调或降调。

2 : : . : : , . 名字什么是(用于体词后,表示谓语)美国人是,对 3. () *助词,用于体词后,表示主语,有指定的意思。 *开音节时用-,闭音节时用-。 ①疑问代词作主语(或主语前有表示疑问的词定语)时,通常主语由“()”表示,回答时一般也用“()”。 “哪儿痛”“头痛。” “哪一位是校长”“这一位是校长。”

6《最后一课》知识梳理

最后一课 【原文】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大学韩国语第六册 第9课 孔乙己

第9课孔乙己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著名的小说家、思想家,20世纪20年代是帝国主义侵略,共产主义进入中国的过渡期,他是改变中国错误的传统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看准了中国社会的矛盾,想通过新的文化运动进行改变的改革家。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野草》和《呐喊》等。 2、作品欣赏 1923年8月,出版了短篇小说《呐喊》,这部小说集收录了从1918年至1922年之间写的14篇小说,《孔乙己》是其中的一篇。通过描述晚清时一位饱经科举制度、落魄的知识分子形象,讽刺披着君子伪善外套和吃人的封建、玄学,在封建制度下肉体和精神都遭受到严重的迫害,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最终也没有觉醒,结束了悲惨的一生,这样内容的一个作品。鲁迅在这个作品中,对他的不幸和悲惨命运送上深深同情的同时,没有寄予任何希望。 3、试思考问题 ①试思考以第一人称的视点写这部小说的理由是什么? ②试比较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今天知识分子的生活? ③试思考作家通过这一作品传达什么样的意图? 在鲁镇,小酒馆的格局和别的地方不同,大致是向着路边有一个曲尺模样的大酒台,酒台里面煮着热水,随时准备着可以加热酒。打零工的人午饭时或傍晚时结束了手头的活后,立即来到酒馆,掏出4文钱买酒,──这是20年前的事了,现在

一杯酒已经涨到10文钱。──靠着酒台站着,喝着热腾腾的酒,休息着。倘若再多花一文钱的话,还可以吃到一碟煮竹笋或茴香豆。倘若再拿出10文钱,还可以吃着一碟荤菜。可是,到这家店来的大部分人,是一群穿的衣服不太体面的人,大概不会有那样阔绰的开销。只有穿着长衫的人,踱着步进到酒台隔壁,点酒和下酒菜,并坐着慢慢喝。 我从12岁开始,在鲁镇镇口的咸亨酒家当听差,掌柜的嫌我太笨拙,担心不能伺候好老主顾,所以安排我在外面做事。在外面,招待穿着破旧的客人更容易些,可他们中间挑剔的客人也不少,他们时常会直接到院子里监视你从缸里取黄酒,查看瓶子底部有没有水,还有加热酒时只有亲眼看到酒瓶放到热水中,才能放心。在这样严厉的监视下,冲泡这样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过几天掌柜的还要说我干不了这个活。幸亏我的介绍人相当有面子,万幸我才没有被赶走,安排我只负责热酒,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无聊、枯燥的事。 从那以后,我一天到晚就在酒台里,负责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误,但因为这活相当枯燥和乏味,对于我来说没有兴趣,无聊的很。掌柜的一副严厉可怕的面孔,老主顾没有好气的样子,常常让我发憷。只有孔乙己到店里来,才能有一些笑声,这些我都还记忆犹新。 孔乙己是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他的个子修长,苍白枯皱的脸上总是会有未愈合的伤痕,下巴上留着蓬松斑白的胡须,穿的衣服也就那么一件脏兮兮、破破烂烂的长衫,看上去至少有10年以上没有缝补和洗过。他一开口说话,满口的文言文,让人们似懂非懂。他姓孔,人们在写习字本上时有“上大人孔乙己”,于是,在不得要领的情况下,索性给他取了一个绰

首尔大学韩国语第三册

首尔大学韩国语第三册第一课 1???????????????? 不知道假期会这么快结束 ???:???????,????.???????????? 芭芭拉:迈克尔,好久不见了.假期怎么过的啊? ???:?????????.??????????????. 迈克尔:去旅行了.不过假期好象太短了 ???:???.???????????????.??????????????….. 芭芭拉:是啊,不知道假期会这么快结束.本来假期想做很多事情……. ???:?,2???????? 3?????????? 迈克尔:对了.2级班的同学都上3级班了吗 ? ???:?????????????? 芭芭拉:除了亨利,都升级了 ???:???????????? 迈克尔:亨利怎么了? ???:????????????????. 芭芭拉:听说他因为有事回巴黎了 首尔大学韩国语第三册第二课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首尔大学韩国语第三册第三课 3????????????? ??: ?, ????????. ???: ?????????. ?????????. ??: ????????????? ??????? ???: ??, ????????. ??????????????. ??: ????????. ? 30?????? ???: ??, ??????? 33????????.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

《最后一课》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依据高效课堂理念,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背景、小说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弗郎茨与哈默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及发展变化 教学设想: 高效课堂倡导:“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强调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从而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一组日本侵华暴行图片教师:画面中硝烟弥漫,中国人民流离失所,惨遭屠戮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占领我国的领土时,除了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外,还推行了另一套方案──让中国人学日语,让中国人彻底忘记自己的祖先,成为他们的奴隶师问:“小日本这样做,你们答不答应?”生答:“不答应!”“决不答应!”是啊!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语言不被玷污而牺牲了性命,其实,不仅是我们,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民也都是一样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法国的阿尔萨斯人,在即将失去说法语的权利时候的痛苦与悲愤吧!” 【设计意图】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教师慷慨激昂的导入语,师生之间的激情互动,营造了浓郁的爱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如果同学们认真完成了预习案,我想对课文内容已经很熟悉了下面,让我们放出能量,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立思考: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有哪些不同? 明确: 学生,老师,气氛 (二)跳读课文,合作探究 从气氛、学生、老师三个方面分组探究在最后一课上的不同之处五分钟后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明确 解决问题一:气氛不同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教师备案: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在我们一生中要遇到多少个“最后”呀!“最后”总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你们上课……这节课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感受到什么? 教师备案: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最后一课》读后感(6篇)

《最后一课》读后感(6篇) 《最后一课》读后感1 看完都德的《最后一课》,我想到了很多。 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富强,国力强盛。可这不代表每个人都在奋斗、在努力! 如今,有多少人真正在勤勤恳恳地努力着?大多数人都在不学无术,为自身利益着想!再想想20世纪初的*,遭受危机。当时是有一些卖*、汉奸,不以国家为重、民族为重,丧尽天良。但当时有那么多*人积极努力、热爱祖国!虽然没有现在的优越条件,但他们有着梅花般的骨气,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以国家为重,以人民幸福为重。为什么!难道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再比如说我,每次周末作业都一拖再拖,直到星期天才加紧地补,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一些写?可事已发生,只好熬夜加班。为什么!难道只有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懊悔? 难道你想和《最后一课》中的人们一样?难道你是等着*灭亡时发奋学*?难道你是想等着危难时刻再悔过? 《最后一课》读后感2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编的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一个顽皮不爱学*,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认识

到普鲁土军不仅占领他的家乡,还要剥夺他们学*本民族语言的权力实行奴化教育,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灵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震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有对自己的悔恨、有对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静。当韩麦尔先生翻开讲义又讲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对自己*时最厌烦的语法,居然“全都懂”,觉得韩麦尔老师“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读完这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小说,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来说,难道从这个故事中能不有启示吗?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包括阿尔萨斯小镇上的村民,都怀着极大的民族义愤来到课堂上,参与到这庄严而神圣的活动中来、使得课堂气氛凝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焦点上。韩麦尔先生面对这些*常不关心孩子学*的只顾自己干活村民们和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今后再没有权力学*自己语言的孩子们,激动的情绪就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虽然小说中没有详细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后一课的讲解是充满对法国、对法语的真挚的热爱之情,饱含着对民族语言深深的眷恋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他面对的严酷现实是他始料不及的,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花失去生养他的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个民族赖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纽带——本民族的语言。一种懊悔、愤恨、失落、茫然的复杂情绪,一股脑儿涌上他的心头。面对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现实,小弗郎士突然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

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