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和萃取课题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和

萃取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新授

授课时

课标依据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粗盐的提纯”复习了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在复习的基础之上又介绍了

蒸馏和萃取两种分离和提纯的新方法,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

学情分析

[来源:学科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储备量不足,对于初中所学知识有遗忘,但课堂

比较积极,学习氛围较好[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目标 1.学会蒸馏的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学会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知道萃取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

步的认识

2.知道化学实验采取不同方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

1.蒸馏的操作注意事项。

2.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3.萃取的操作、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萃取的操作、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纯。这个事实可以看到,科学家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更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提取出我们需要物质,下面进入今天的主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蒸馏和萃取

【探究任务一】如何从海水中

制取蒸馏水?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迈克夫妇的荒岛求生经验,引出蒸馏。向学生展示实验室模拟海水淡化的装置,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对照导学案整理学案上面的问题。

提问:我们根据装置图来看,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并对问题

进行思考。

学生:蒸馏烧

瓶要垫石棉

网、要加沸

石、冷凝水下

进上出、温度

计水银球要

放在蒸馏烧

瓶支管口处。

学会蒸馏

的操作原

理和注意

事项。

通过实验

操作和实

验安全问

题的分

析。让学

生对实验

探究有进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

水淡化。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

引出蒸馏的原理: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沸点不同来进行的分离。

生活中除了海水淡化应用了蒸馏原理,还有很多,比如说在酒类生产中,为了确保酒的品质,需要使用简单的蒸馏的方法来提高酒精浓度,中国的蒸馏酒就是白酒。再比如,家中做饭时打开锅盖,上面有很多水珠,这些水珠就是通过蒸发又冷凝到了锅盖。【探究任务二】探索如何从海带获得固体碘?

海洋提供给我们的资源非常多,除了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海水晒盐这些以外我们还可以获得碘元素。海水中碘的浓度很小,人们经常在海带中提取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体会学生回答:酒

观看PPT并记

录。

学生认真倾听

思考。

一步的认

识。

将化学与

生活联系

在一起。

知道化学

实验采取

不同方法

的意义。

也要具有创新精神。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1.酒精是家里的常备药,75%的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如

果想要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得到纯净的酒精,主要玻

璃仪器除蒸馏烧瓶外,下列仪器还需要用到()

2.如果你家里的使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

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做一个家庭实验:水煮西红柿加油和不加油的情况下有

什么区别,并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原理。

板书设计

蒸馏和萃取

一、蒸馏

注意:1.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

2.防止暴沸

3.下进上出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于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提升的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萃取分液”实验学生未曾做过,欠缺创新和严谨的思维,所以本节课“蒸馏和萃取”,重点在仪器的选择、连接顺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萃取和蒸馏》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以教师引导的实验探究为主的新授课,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从开始到结束,都精心设计,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师生配合融洽,是一节质量比较高的课。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掌握蒸馏原理,并可以进行运用,设计互溶混合物的分离方

法,基本达成。

2、根据海带提碘,引出来的萃取以及分液,学生在操作中体会

并掌握要领,达成效果也很好。

3、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

生的探知欲,体会化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从课题的引入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上,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动手组装,各个小组积极主动的探究,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善于思考,勇于质疑。通过本节的探究和学习,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加强,课堂效果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一章那个《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建议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

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作业

1、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A.灼烧 B.过滤 C.分液 D.蒸馏

2、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1.26g/mL,沸点约290℃,分离水和甘油最合理的方法是()

A. 蒸馏

B. 蒸发

C. 过滤

D. 分液

3、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热稳定)杂质的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是()

A. 重结晶

B. 蒸馏

C. 过滤

D. 分液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

..的是()

A. 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伸入蒸馏烧瓶液面下测液体温度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

6、己知丙酮(C3H6O)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沸点约为56℃,要从水域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 蒸馏

B. 升华

C. 过滤

D. 蒸发

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 过滤

B. 萃取

C. 分液

D. 蒸馏

8、下列关于萃取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溴水中提取溴,可加入酒精作萃取剂

B. 萃取时,所加入的溶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溶质相互间不反应

C. 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静置分液后,“水层”应在上层

D. 萃取操作完成后,静置分液,上、下层液体均从下口放出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0、下图所示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对应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蒸发、过滤、蒸馏、分液

B. 蒸馏、分液、蒸发、过滤

C. 蒸馏、过滤、蒸发、分液

D. 蒸发、分液、蒸馏、过滤...

11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mL)水中的溶解性

甲-98 37.5 0.93 可溶

乙-48 95 0.90 可溶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萃取

12、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A.分离Na2CO3溶液和苯,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13、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蒸发 C.结晶 D.过滤 E.蒸馏 F.分液

(1)除去氢氧化钙溶液中悬浮的氢氧化钙颗粒______.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

(3)提取溴水中的溴______.

(4)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______.

(5)分离柴油和水的混合物______.

(6)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_

14、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A.萃取B.分液C.过滤D.升华E.蒸馏F.洗气G.蒸发H.加热分解I.渗析J.重结晶,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选用的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序号)

(1)除去水中的泥沙。

(2)从碘水中提取碘。

(3)分离碘和铁屑。

(4)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5)用海水晒盐。

(6)海水淡化。

(7)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

(8)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

(9)分离植物油和水。

(10)分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

课后反思

首先本节课整体感觉比较流畅,学生的配合度很高,自己的准备也比较充足,自己的导入以比较新颖,紧扣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

我觉得学生其实并不笨,只不过由于有些知识点过于集中,在呈现方式上也是沿用过去的方式——先介绍概念、理论,再学习、实验。如果我们能将教材稍作处理,分解难点,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应相信学生,其实学生最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获得主动权,他们希望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趣。当然给学生主动权,也不是“天高任鸟飞”。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这方面的习题。

课标分析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

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XX中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XX中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XX中学目前有XX个教学班,初一X个,初二X个,初三XX个,学生XX 人。多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我校以培养“XXXX”的合格中学生为教育目标,扎实推进“成人、成才”的教育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被评为区“XXX”、“XXX”等荣誉称号。 一、学校目前的教学质量现状 由于每个年级情况不同,因此教学质量也不尽相同。 初三年级,从几次考试来看,我校的毕业年级喜忧参半。某些班保持区生均总分前几名,应该说问题不大,如果去掉实行等级考核的文综,优势会更明显些。某些班的趋势是每次考试都有所进步,但中考毕竟迫在眉睫,想使这些班有很大的提高已不太现实,但是学校仍努力在提高这些班的成绩。 初二年级,和其他年级相比,是状态最好的级部,虽然本学期我们还没有机会和其他学校进行成绩对照,但从以往的成绩,以及目前的教师工作状态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来看,这个级部应该说是成绩不错的。上周我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初二学生的作业给所有检查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书写规范,作业干净整齐,各种试卷装订整齐,保存完好;分组教学启动早,教师课改积极性高,从平时的观察和听课来看,学生总体情况平稳,成绩优良。但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心事,在这里不得不提,初一招生时,有多个乡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被允许照顾借读,学籍仍在其他学校,这些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好,很多排在了班内前10名,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现在评价老师和班级都含有这些学生,一旦这些学生回到学籍所在学校,将对成绩产生极大的打击,如何让付出心血的老师不寒心,有干劲,是各级领导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初一年级是我校比较担忧的一个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其一,从教师层面看,初一普通班整体师资水平薄弱,该级部领导力量精力有限,教师课改意识不强,课堂效率低,学校要求他们必须改变教学行为和方式,但大部分教师只是被动的参与,教改热情与积极主动性差,致使教学质量较难提高。面对变化了的学情束手无策,畏难发愁。

高中化学必修一蒸馏和萃取

一、选择题 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 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①溴水易挥发,污染环境;②利用铜丝可节省原料;③酸碱中和,避免污染。 答案: D 2.将体积比为1∶2的四氯化碳和碘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解析: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则四氯化碳与碘水按体积比为1∶2充分混合后,四氯化碳层在试管下层。 答案: D 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解析: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错误。 答案: C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解析: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本着方便易操作的原则,可用分液法分离。 答案: B 5.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蒸馏操作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等 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面下 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解析: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答案: B 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解析:水的密度比CCl4小,水层在上层,应从漏斗上口倒出,碘的CCl4溶液在下层,应从下口流出。 答案: D 7.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 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解析:各取五种溶液少量,观察颜色,蓝色溶液为Cu(NO3)2溶液,然后分别将其他四种无色 溶液与之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的为NaOH溶液,再用NaOH溶液检出MgSO4溶液,用MgSO4溶液检出Ba(NO3)2溶液和KNO3溶液。 答案: C 8.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液,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 m-3) 溶解性 甲-68 115 0.93 易溶于乙 乙-84 77 0.90 易溶于甲[来源学* 科*网Z*X*X*K] 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A.过滤法B.蒸发法 C.萃取法D.蒸馏法 解析:对于两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宜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方法分离。 答案: D 9.现有三组溶液: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的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原子质量,书上给出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绝对质量,并指出它们数值太小,不便于记忆、书写和计算,只能使用相对质量。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效果分析

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播放原子结构发现史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过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提高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图片和课本上的表格,使得学生学会从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逐渐认识原子的构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第一节《原子结构》。本节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入手,在原子水平上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在这基础上,又认识了构成原子核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通过分析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关数据总结出了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引入了质量数这个概念,并介绍了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旨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原子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子结构》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这节内容的要求: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内容标准】

《蒸馏和萃取》教案

《蒸馏和萃取》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①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②掌握蒸馏和萃取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③掌握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④掌握冷凝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学会对混合物采取合理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教具课件、课本、习题资料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可得到比较纯 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成淡水,该怎么做呢?看过电影《少年派》的举个手,派在海上漂泊的时候是怎么获得可饮用的淡水的呢?当年郑和下西洋,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 【展示】用课件放照片,加深了解。 【提问】在做汤的时候,大家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同,这水珠什么成分呢?为什么会有水珠呢? 【学生】这是因为汤沸腾之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讲解】那么这是个什么过程呢?这个过程在化学上我们称为蒸馏,是一种分离 混合物的方法,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物质呢? 【学生】分离沸点不一样的混合物。 【过渡】是的,所以蒸馏是一种分离提纯的方法,上节课学过过滤和蒸发两种分 离提纯的方法,本节课将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提纯的方法:蒸馏和萃取。 1.蒸馏的原理 【讲解】蒸馏原理: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加热使沸点低的液体组份汽化,再冷 凝为液体加以收集,以分离液体混合物。 【提问】那蒸馏和蒸发一样的吗,有哪些地地方不同呢? 【学生】蒸馏需要将蒸发出来的液体冷凝,蒸发是物理现象,蒸馏是物质提纯的 方法。 【讲解】是的,蒸发和蒸馏有本质性的区别,(放映ppt)通过这个表格来了解 它们的区别: 蒸发蒸馏 实 验 装 置 图 原理液体汽化的过程 利用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汽化,在冷凝成液 体收集 本质物理现象物质提纯方法 目的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为了收集蒸汽的冷凝液体

一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一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为了及时总结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对教学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做好期末教学质量保证,现对本次教学质量检测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考试分析 本次测试,我们采用的是多人协商精选,共同完成的语文试卷,从拼音到字词,从句子到阅读、看图写话有五大题型,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选择试题时在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增加试题的难度,目的是引起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为顺利完成下半学期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一年级组共有5个教学班的230名学生参加考试。总体平均成绩是84.71分。及格人数是220 人,及格率是94.2% ,优秀人数是135人,优秀率是50.66%,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13分。 这次考试的目的是在学期中期对学生的学情做一个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在整个检测过程中都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从检测结果看学生的学习质量,从学习质量反思教学。拿到测试的结果,我们共同分析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求对策,希望能对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教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结合我段小专题研究,本学期我组在教研中把新课标学习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先行课研讨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思考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识字、写字作为本册教学重点,始终把拼音、生字,词语的掌握放在训练的首位,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平时积累,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巩固,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引导激励学生多认字,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培养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从试卷看,绝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听题,理解题意,答题正确,卷面干净,书写规范,较好地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但是,综观各班的期中质量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 1.拼音的掌握不够牢固。

高中化学_化学键(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媒体选择 1.3—1让学生欣赏物质世界的神奇多彩,播放网上下载录像。创设情境,欣赏审美,陶冶情操,引发动机,在教学中使用方式:播放——提问——讨论; 1.3—2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概念,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播放来自网络动画(NaCl形成过程)以及离子键形成的录像,在教学中的作用: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使用方式:播放——讨论——归纳总结。 1.3—3拓宽学生视野,大概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播放来自网上的动画,氯化钠的晶体结构,在教学中作用展示事例,开阔视野,使用方式:设疑——播放——讲解; 1.3—4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电子式规范书写注意事项,播放自制的页网内容,媒体的作

用,归纳总结,使用方式:练习——讨论——播放——总结四、教学程序

五、课堂评价建议 (一)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纸笔测验的方式来检查。 (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评价过程中来检验。 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 【学情分析】

《蒸馏和萃取》教案

《蒸馏和萃取》教学教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课时2 教学目标①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②掌握蒸馏和萃取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③掌握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④掌握冷凝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学会对混合物采取合理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教具课件、课本、习题资料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可得到比较纯 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成淡水,该怎么做呢?看过电影《少年派》的举个手,派在海上漂泊的时候是怎么获得可饮用的淡水的呢?当年郑和下西洋,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 【展示】用课件放照片,加深了解。 【提问】在做汤的时候,大家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同,这水珠什么成分呢?为什么会有水珠呢? 【学生】这是因为汤沸腾之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讲解】那么这是个什么过程呢?这个过程在化学上我们称为蒸馏,是一种分离 混合物的方法,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物质呢? 【学生】分离沸点不一样的混合物。 【过渡】是的,所以蒸馏是一种分离提纯的方法,上节课学过过滤和蒸发两种分 离提纯的方法,本节课将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提纯的方法:蒸馏和萃取。 1.蒸馏的原理 【讲解】蒸馏原理: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加热使沸点低的液体组份汽化,再冷 凝为液体加以收集,以分离液体混合物。 【提问】那蒸馏和蒸发一样的吗,有哪些地地方不同呢? 【学生】蒸馏需要将蒸发出来的液体冷凝,蒸发是物理现象,蒸馏是物质提纯的 方法。 【讲解】是的,蒸发和蒸馏有本质性的区别,(放映ppt)通过这个表格来了解 它们的区别: 蒸发蒸馏 实 验 装 置 图 原理液体汽化的过程 利用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汽化,在冷凝成液 体收集 本质物理现象物质提纯方法 目的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为了收集蒸汽的冷凝液体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一)数学(1—6 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 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本套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材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材体现我国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套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广大一线教材的经验,力求较全面地体现这些实践经验,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需求。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发展习题的层次性、思考性、有趣性、生活性。教材突破 - 1 -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情教情分析报告

七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年度报告 太岳中学徐锋 一、班级基本概况 我在上学年任教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大都是来自农村,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尤其是班中有几位学生作业难以独立完成,还有5-6名学生从一开始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太好,也比较难以独立完成作业。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100%达标的不到一半,还有3 人只达到课标要求的40%,2 人只达到40%甚至以下。全面超标的学生只有1个,超过课标要求1/3的也只有5人。因此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

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先前学习经验 通过近一年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种类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如认真预习,认真完成各种作业,认真复习,做读书笔记等。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特差,如上课不发言,回家不预习,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要教师再三催促才交作业。 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

高中化学_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钠) 解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高一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能力较弱,因此要体现高一化学的学习特点,通过实验与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能从中爱上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把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协作精神;

教学设计过程 【引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 究对象的方法 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 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 (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 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 逻辑方法。(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 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主要 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板书】钠 试验探究1:【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 本章、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理念。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了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节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离子的检验 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本章、节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全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末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已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少量可溶性杂质,而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有的学校实验条件较好,有的学校实验条件可能较差,因此学生的实验水平参差不齐。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新教材内容的衔接分析及处理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复习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法与学法设计 1.强调实验室规则,严格规范实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多采用演示、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3.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学会选择物质检验和分离的方法

六年级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六年级一班数学学情报告 教师:马玉霞六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我认为在教学中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行、兴趣、动机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也必不可少。 一、班级情况: (1)学生情况:六年级一班开学共50人,本班学生部分都是从大河乡下属的各个农村小学转入进来的学生,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2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本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2)学生成绩:由于留守儿童比例较大,课外学习几乎无人督促,而学生又缺少自制力,因此在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存在,及格率很难突破50%。 (3)学习习惯:有近十位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如刘佩兵,马国强,陈伟,李龙,马小云,马玉明十人等)。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如马金龙,赵宝奎,马阿哥,李宁,杨小虎近三十人等)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浮躁、好动,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有一颗不能安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这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早上来了,学生自己安排时间时,看书的不多,讲话聊天的多,跑动的多;上课的时候,心静不下来,总是想法子和周围同学说话,做小动作,更不说有很多课上爱说话、做小动作之类太多了;听到下课铃声响了,你可能还在说最后一句话,就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看着外面了,说明铃声响之前人家都已经做好准备了,或许已经忍耐了半天了。仿佛这四十分钟的忍耐就是为了这一会的激情。 2、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检查。对学习完全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差的作业在老师三令五申要求补齐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了,就一个字……抄。 3、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去背诵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例如平时做作业、该识记的公式、基本性质等,老师不检查,他就不做不记,做也少题减题,你明天检查,他可能明天一早来看同学的,而且效果不佳。就是基础好点的同学,作业中也存在着敷衍,遇到思考题,随随便便肤浅写几句,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写,这个成普遍现象,对自己学习有较高要求的人不多。 4、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后进生不光是基础差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又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是语文、数学老师补差争抢的对象,在校时间特别紧俏,对老师来说,补差压力巨大 三、今后采取措施: 教学方面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

《蒸馏和萃取》知识总结教学提纲

《蒸馏和萃取》知识 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 知识点一:蒸馏 1.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 实验仪器 ①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 蒸馏烧瓶与普通烧瓶不同的地方,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是专门用来蒸馏液体的容器。蒸馏烧瓶有减压蒸馏烧瓶及常压蒸馏烧瓶2类。常压蒸榴烧瓶也分支管在瓶颈上都、中部和下部的3种,蒸馏沸点较高的液体,选用支管在瓶颈下部的蒸馏烧瓶,沸点较低的则用支管在上都的蒸馏烧瓶。而支管位于瓶颈中部者,常用来蒸馏一般沸点的液体。 蒸馏烧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别,常用为150mL和250mL 2种。 ②冷凝器:冷凝器又叫冷凝管,是用来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仪器。 冷凝器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有多种结构不同的类型。内管有直型(如图1-3中所示)、蛇形和球形3种。直型冷凝器构造简单,常用于冷凝沸点较高的液体,蛇形冷凝管特别适用于沸点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蒸馏回收。而球形者两种情况都适用。 冷凝管的规格以外套管长度表示,常用为200 mm、300 mm、400 mm、500 mm和600 mm等几种。 直形冷凝器使用时,既可倾斜安装,又可直立使用,而球形或蛇形冷凝器只能直立使用,否则因球内积液或冷凝液形成断续液柱而造成局部液封,致使冷凝液不能从下口流出。 ③应接管:也叫尾接管或称接受器又名牛角管。它与冷凝器配套使用,将蒸馏液导入承接容器。 应接管的弯角约为105°,便于和蒸馏烧瓶支管75"角相配,安装后二者保持平行。

应接管的规格以上口外径和长度表示,常用为18×l50mm、25×180mm和30×200mm 3种)。 使用时,应接管的上口通过单孔橡胶塞与冷凝器的下端管口相连。应接管的下口直接伸入承接容器内。 ④温度计: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仪器。其种类很多,有数码式温度计,热敏式温度计等。而实验室中常用为玻璃液体温度计,简称温度计。 温度计可根据用途和测量精度分为标准温度计和实用温度计2类。标准温度汁的精度高,它主要用于校正其它温度计。实用温度计是指所供实际测温用的温度计,主要有实验用温度计、工业温度计、气象温度计、医用温度计等。中学常用棒式工业温度汁。其中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C,水银温度计有量程为200°C和量程为360°C两种规格。 使用时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温度计。禁止用温度汁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用完后应擦拭干净,装入纸套内,远离热源存放。 ⑤锥形瓶:充当承接容器,由于口径较小,能减少液体挥发,比烧杯适合作承接容器。也有人把锥形瓶与应接管的组合称为接收器。 【要点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至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蒸馏烧瓶配置温度计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要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之均匀受热。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走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如图1-3所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千万不能将进水口与出水口接反(注意:冷水的流向要与蒸气流向的方向相反)。 ④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得接触容器壁。测蒸汽温度时液泡应在液面以上。测蒸馏馏分温度时,液泡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1-3所示)。

高中化学学情分析及辅导思想和计划

高中化学学情分析及辅导思想和计划 新高一:这一部分同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初中相比高中有着完全不同的知识体 系、学习方法、考察方向。对于已经适应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同学来说,突然接触高中学习会出现极大的不适应,与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相比更难适应的是新的知识体系、新的考察方向、寻找新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会持续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那么,同学们就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当我们感觉适应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会发现由于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适应”上,导致知识的学习落下了好多好多…… 所以,初升高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提前接触和了解高中学习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提前进入角色,提前适应高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再者,老师和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当然比在课堂上六十多个同学分享一个老师更能事半功倍。即使以后不参加辅导但是初升高必须衔接! 高考不是从高三开始的,而是从踏进初升高考试考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辅导计划: 《必修一》 第一章: 第1节《走进化学》和第2节《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课时 第3节《物质的量》4课时 章末检测 第二章: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课时 第2节《电解质》2课时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3课时 章末检测 阶段验收 第三章: 第1节《碳的多样性》1课时 第2节《氮的循环》1.5课时 第3节《硫的转化》1.5课时 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1课时 章末检测 第四章: 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0.5课时 第2节《铝金属材料》1.5课时 第3节《复合材料》指导自学 章末检测 阶段验收 《必修二》视情况而定

高二: 60分以下:学校课堂效率极低,以45分钟计课堂效率不足十五分钟。基础知识 漏洞非常多,无法形成知识体系,课下无法完成或者说无法独立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然后就几乎会放弃学习。 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重拾信心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信心哪里来?这个不是说说就会有的,从哪里摔倒的再从哪里爬起来!利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方法的掌握、基本题型的解决,让学生自己领悟不是学不会,而是没好好学!只有想学我也可以很行!其次,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拾信心必然会在学习中实现自我,品味到成功的甘甜和喜悦,兴趣水到渠成! 辅导计划: 约需15课时的时间对高一所学知识复习强化(期间章末检测七次,阶段验收四次) 高二预习: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课时 第2节《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电解》1.5课时 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2课时 章末检测 第二章: 第1节《化学反应方向》0.5课时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2课时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2课时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0.5课时 章末检测 第三章: 第1节《水溶液》1课时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4课时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1课时 第4节《离子反应》0.5课时 章末检测 阶段验收 60——70分:学校课堂效率一般,以45分钟计课堂效率也就二十分钟。基本知 识能知道但漏洞较多,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或者想学无从下手,谈不上什么学习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显得比较重要。首先,查找学生基础上的漏洞,建立知识架构,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建立会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困难,然后,通过知识的完善达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 辅导计划: 约需10课时的时间对高一所学知识复习强化(期间章末检测七次,阶段验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一)数学(1—6 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 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 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本套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材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材体现我国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套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广大一线教材的经验,力求较全面地体现这些实践经验,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需求。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高中化学_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①掌握氨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 ②掌握氨水的成分及主要性质 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氨的实验室制法、喷泉实验 教学难点: 氨的实验室制法、喷泉实验 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掌握了物质结构理论(分子极性与相似相溶原理等),氧化还原理论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了某些基本实验技能,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效果分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 思考,在思考中找到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积极 主动的思想去研究去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 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 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隶属课标中的“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本节的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很好的巩固了前面所学内容。而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紧扣本章主题。氨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节既是对本章的总结也是对初中所学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延伸,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 .氨水呈碱性 C .氨气和盐酸相遇能产生白烟 D 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氨水是弱碱 2.下列反应中,NH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 A .NH3+HCl===NH4Cl B .4NH3+5O2=====Pt △4NO +6H2O C .3CuO +2NH33Cu +N2+3H2O D .8NH3+3Cl26NH4Cl +N2 3.(2008年高考上海卷)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 .NH3(H2O 含酚酞)/红色喷泉 C .Cl2(NaOH 溶液)/无色喷泉 D .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讨论:如图甲所示,在锥形瓶中加入下列物质,哪一项无法引发喷泉()

学情教情分析报告3

学情教情分析报告3 平陆县西街小学 2010-2011学年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西街小学始建于1992年。经过几届领导及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具有31个教学班,1888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办学凸显特色,质量有所提升,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课改”成效显著,“竹林育人文化”芳香四溢。 一、学情、教情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人数1888人,教师人数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市县骨干教师及相关荣誉获得者162人次,小学高级教师39人,大学本科学历42人。教师年龄结构以中年偏大为主,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有25人,占总数的19%,30-40岁的教师有79人,约占总数的59%。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22%。教师团队稳定。 二、存在优势。 1、学校教师主体为中年偏大的年龄结构,教育思想和行为比较固定,由于学校实行课改2年多,教师也具备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2、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改教学模式,在新旧理念和课改过程中,学校成绩有所提高,验证了学校课改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3、发挥文化对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力,学校着力构建了 “竹林育人文化”简称“竹林文化”。把教学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内化成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名曰“翰墨竹林”教学文化品牌。 三、存在不足。 1、学生群体性质决定尖子生缺乏,加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同组成的学生群体,缺少系统的家庭教育。

2、教师结构稳定造成的思想行为保守,缺少新人刺激,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缺乏。很难产生“鲶鱼效应”,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拉动和提升。 四、发展机遇。 1、教育局领导倡导课堂教学改革,以陈玉红为校长的新一任领导班子积极实践深入开展课改工作,给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2、随着城区改造不断深入,学区内陆续新建锦绣华庭、莱茵河畔、运河3号等高档小区,学苗质量不断提高。 3、学校新课改教学模式逐渐完善,艺术教育成果显著被评为沈阳市艺术教育示范校,正是学校打造“竹林文化”的最佳时期,并通过文化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 五、发展目标及重要举措。 发展目标: 1、第一年,对教师进行新教学理念的培训,让新教学 理念深入人心、贯穿课堂教学、充盈到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初步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课改”教学模式。 2、第两年,进一步探索、完善“课改”教学模式,使课改经验和做法形成完备体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3、第三年,以具有本土特色的课改成果带动学校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文化,化育风骨,丰富“竹林文化”,形成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使学校跻身区内名校行列。 重要举措: 1、着力打造竹林环境文化。 学校打造环境文化,确立以“善”为核心,通过“静逸求道”、“谦和养德”、“博爱润慈”、“感恩扬善”四种主题价值取向引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