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英语语言是世界现代经济社会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英语语言课程在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相当重要,无疑是他们就业时的敲门砖,也是其继续深造的基石。

实用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英语课程。本课程注重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这五大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多元的文化氛围和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从而使英语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实践、语言的应用以及英语文化的体验得到有机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另外,山西省已经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山西将获得各项政策的“先行先试”权。这是某种意义上的新特区,借此东风,山西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转型发展提速有望。外资、外贸企业会不断增加,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外语能力的人才,因此,我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外语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实用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课时设置为180-240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和开发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根本任务,努力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

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实施开放式、交互型、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事业发展和社会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根据《全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学生入学时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000-1600个,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经过系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语言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前修课程是初、高中英语,即要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为实用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其后修课程是专业英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经过180-24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材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而且,通过能力目标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即素质能力,并为其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总之,学生在入校时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入校后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而另一方面,“够用性”是相对的,发展的。在校期间,学生掌握既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既为够用,参加工作后,其“够用性”会随着需要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众所周知,语言既是交流媒介,但同时其内容又是极为庞杂的知识体系,要想在语言教学上做到精益求精是非常困难的。但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体现教学目标,并且服务于教学目标。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几大技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同时又相互裨益。因此,在处理英语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兼顾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

2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自身专业,认知400个左右专业英语词汇。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能听懂在日常生活和涉外业务活动中所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4)口语: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5)阅读: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6)写作: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7)翻译: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

我院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目前设置为三个学期,每周4课时,教学实际总学时大约:

176课时,大致分配如下:

3

英语课程各单元课时分配: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的基本技能,并传授掌握这些技能所必须的语言和语法知识):4课时;阅读、翻译、及写作技能练习:2课时;听说:2课时。

建议:根据专业需要,第四学期开设周二或周四课时的专业英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专业英语说明:1.我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而基础英语是学专业英语的前提条件,因此,应该保证基础英语课时量的设置。

2. 我院有近20个专业,基础英语里包含一些专业英语词汇或一两篇相关专业的科普读物不能叫做专业英语,也满足不了众多的专业英语的深度需求。

3. 基础英语满足的是学生一般的和共同的需要,同时也是在直接为专业英语服务。基础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涉及一些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以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4. 就专业英语而言,一般是由专业教师使用双语教学来完成。专业教师在授课中用英语穿插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比基础英语教师专门上专业英语课的做法更加切合我院的实际,也更加有效果。

重点与难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推进的。搞好英语的理论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使其有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我们一方面应花力气搞好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应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英语语言的实践实训活动,使他们在英语语言运用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现阶段英语教学中,重点、难点经常盘杂在一起,需要多方位地、突出地、反复地讲、练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使理论教学能够达到最佳

4

效果。一般来说,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词汇;时态;语态;语气;从句;主谓一致;简单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听力及对话;基本阅读技巧;基本写作技巧及一般翻译技巧,等。

难点: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听力及对话技能;基本写作技巧及一般应用文写作技巧;基本英汉互译技巧,等。

四、课程实施

目前,英语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加练习的形式。语言心理学家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监控、检查各个加工过程,最终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过程。外语学习有其特殊性。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帮助。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英语角、英语竞赛及涉及英语实践的各种活动。建议学院建立英语口语训练网络平台,使学生能有机会更好地练习口语。

英语教学中,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实用性,为教学设计各种语言场景,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身临其境地学练,在练的过程中得以熟练掌握各种英语语言能力。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师生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勇于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其内在的价值。

对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在英语学习中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充分利用所学材料解决问题,发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加言语活动。启发学生心智,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5

提问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启发手段。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在讲授新材料之前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预习了解新材料的内容和重点等。在讲授新课程过程中,提问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了解其对学习的理解情况,从而提高讲授效果。在讲授新内容之后,多用提问检查理解,并推动学生运用所学材料积极参加语言实践。在实践训练中多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更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除了提问,课堂讨论也是启发教学的有效方式。通过对所学材料的有关内容设定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并通过口头表述出来。

“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听力、口语练习。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口语水平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语言环境。大学生能够练习口语的唯一机会是课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时间等问题又忽视口语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只会读、不会说的情况。为了克服翻译、语法教学法造成的“哑吧英语”的状况,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应对授课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做一些调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听说。内容上做到丰富,逼真,有趣,力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组织学生欣赏现代诗歌、名人演讲、电影对白、英文歌曲等。

“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写作训练。英语写作也是学生的较薄弱环节之一。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强化英语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己经是势在必行。

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外语教学的宗旨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如果忽略了文化差异这一因素,势必造成双方交流的障碍。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结合课文向学生讲授跨文化交流的礼仪、注意事项、日常用语、体态语等。这种文化因素的导入,有利于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的大学外语教学体系。

2).情景式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式教学指的是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感到最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

6

后,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补充。在许多中外结合的家庭中,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讲两种语言的事例有很多,这证明了诸如兴趣、环境、亲情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正是运用了将视、听、说融为一体的这一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把学生注意力、兴趣引导到学习对象上,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并易于巩固。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认真钻研教材中的情景因素;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语音室及网络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作用。

3)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在英语教学环节中主要体现为pair work, group discussion, debate等形式。在交互式教学的开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他要更多地、更具体地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逐渐更多地引导学生来使用这些策略,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直到他们能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这体现了教学控制由教师向学生的动态转变,对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互式教学方法是通过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态度、动机和学习策略的调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效率。一篇看似枯燥、难懂的文章在交互式教学方法的介入后,可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自学和参与热情,又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中使学生逐渐掌握语言和语言文化的学习方法。

4)反馈式教学

反馈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展开单元教学前以问卷的形式获知学生对教学的期

7

待,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和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实时问卷及时做出教学设计的调整和改进,使教学设计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贯彻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服务于学生”的理念。

反馈式教学方法有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教学期待分析阶段。这是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阶段,教师根据单元内容、语言点、文章结构、背景知识以及希望以何种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等项目详细设计问卷,发给学生,作为学生自学预习阶段的任务单,每个学生需要认真完成并在该单元学习前反馈给教师。(2)教学目标与策略设计阶段。反馈的问卷作为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策略的重要参考。在备课阶段,教师通过筛选、分析、总结学生的问卷,精心设计本单元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3)教学过程补充阶段。教师根据学生问卷设计的教案开展单元教学,这是问卷式教学方法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根据经验对设计好的策略进行微调,那么在调整之后需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调查,也就是对教学效果的评判和反馈。

反馈式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当然,这种实时沟通和反馈如果能借助网络开展,将更好地体现其时效性。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其设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也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反馈式教学方法有助于互动协商机制的建立,这种针对学生问卷设计教学目标,并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后来的教学活动和设计提供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可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协商机制,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厢情愿”的局面。

5)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为目标,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大胆练习,增强学生语言的“输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教师重新审定自己的课堂角色和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把听力练习、小组相互交流和讨论结合起来的方法,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加以必要的

8

分析讲解使实践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五、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评估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估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估,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评估都依赖于终结性评估方式,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尽管终结性评估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无法评价教学过程这一重要环节,而形成性评估则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形成性评估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不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在外语环境里,口语能力要通过大量听、读输入提高,形成性评估常见的形式包括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估形式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教学内容逐渐理解的过程。

课堂评估: 课堂评估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施形成性评估的主要场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

自我评估表: 教师可根据评价的目的制定自我评估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对英语教学效果的改进也是不容忽视的。

书面测试与作业: 测试与作业也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估。测试与作业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教师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学生的测试与作业,确定学生现在所处的学习阶段,从而提供具体、对症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9

建立学习档案: 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并作为自我评估的根据。学生学习档案包括一个时期内所有与学生学习有关的资料。他们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的发展和进步。它们不是简单的成绩记录,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为他们能够学会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座谈会: 在形成性评估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被评估对象,他们也是评估的参与者。通过学生座谈会,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助于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形成性评估中,学生既是被评者,又是评估者。形成性评估作为教学手段和课堂评估手段,能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在多种形式、多种类别的评估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得到从学生那儿反馈来的信息,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可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估能力,成为策略型的学习者。

评估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旨在反映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学生在评估中思考、总结学过的知识,加强了对学习任务的理解,也在评估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形式多样的形成性评估策略给学习者提供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机会,课堂上充满了多向的互动,而丰富的互动又促进了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注意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学生经常性的鼓励,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形成性评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是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水平和自我提高的途径,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成为更好的自主学习者。

六、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

10

(一)硬件条件

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语音室硬、软件系统设施、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设施以及校园英语文化广播设施,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

(二)师资条件

进一步加强我校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特别是到英语国家的实地英语学习与培训,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同时拓展英语教师的专业英语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引进外教参与,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与兴趣。

(三)推荐教材

适合我院学生实际需要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高职高专实用类英语教材及专业英语教材。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为英语教学建立英语口语训练网络平台、英语话题自主讨论平台、英语名篇美文欣赏平台、英语名歌与电影欣赏交流平台、英语文化背景学习网络平台、英语教学意见反馈网络平台、英语学习档案网络平台,等。

七、参考文献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标准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英语设置标准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高职英语设置标准

八、其他说明

目前,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支持平台,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解语言点、课文内容和知识结构不再是教师备课阶段的主要的、唯一的目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结合单元主题,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新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

11

英语教学中建立英语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教材、课件,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动、形象、反复训练、自主评价等诸多优点,并以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全身心投入,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另外,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英语文化氛围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以及英语应用能力,比如,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引进外教,英语角,英语板报,英语节目表演,英语竞赛,英语广播等。

12

中高职对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 6203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药学类全日制高职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药剂专业应届中专毕业生,学制二年。 四、职业面向 各级医院(药学部、药剂科)、医药公司(市场部、销售部、质量部、采购部、储运部、零售门店)、制药公司(生产车间、质量部、检验中心、销售部、技术开发部)等,从事医院处方调剂与静脉输液配制、医药公司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制药厂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等目标岗位群工作。 五、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岗位技能熟练,从事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药品销售与客户服务、药房调剂与药学服务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六、培养规格 以药学行业制药、销售、服务三大职业领域目标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通过二年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职业态度。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 2、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3、掌握相关医学基本知识、较系统的药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规范、熟练的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分析检验等基本操作技能;熟悉GMP规范;能够从事制药企业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QA、QC等岗位工作,有分析和解决常见质量问题的能力。

5、熟悉医药市场状况和GSP规范,能够在医药经营企业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客户服务、药品销售、用药指导、药品采购、仓库保管和库存维护等岗位工作。 6、熟悉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标准,能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从事药品供应保障、药房处方调剂、静脉输液配置、合理用药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 七、课程设置 1、公共与人文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 2、基础课程:基础医学概要、医用化学、药学导论; 3、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 4、专业拓展与职业能力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临床医学概要、医院药学、医药市场营销、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 八、课程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1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17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3、体育 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通过学习了解、熟悉体育运动的基本分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学习、工作、生活建立基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英语课程标准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基础模块1) 黄陂职校英语教研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教学时数为128~144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4~72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学校根据所在地区、学制、专业等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要求的层次,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达到较高要求。 1. 基本要求 (1)听 能根据简单课堂教学用语做出反应; 能利用关键词捕捉简单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职业等); 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 (2)说 能给出简单的要求和指令; 能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日常会话; 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 能运用附件二“交际功能项目表”中不标*号的功能进行简单交际。 (3)读 能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找出细节信息; 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请柬、通知及表格等; 能读懂附件三“话题项目表”范围内常见题材的简短阅读材料。 (4)写 能填写简单的表格(如:个人信息、问卷等); 能写简单的个人介绍; 能用简单句描述事物、表达看法。 (5)语音 能朗读句子和短文,节奏、重音基本正确; 能借助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读新单词; 能在交流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达意。 (6)词汇 学习1 700个左右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200个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7)语法 能理解附件四“语法项目表”中不带*号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并使用。 2. 较高要求 (1)听 能根据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多步骤指令做出相应反应; 能理解所听日常交际对话的大意; 能借助图片、图像等听懂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活动安排和会话。 (2)说 能给出多步骤的指令; 能通过询问解决交际中的疑惑; 能就日常生活及相关职业话题进行简单交谈;

大学英语说课课件

大学英语说课课件 大学英语说课课件 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那么大学英语如何学习? 教学教材: 《新视野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是当前国内一套全方位立体式教材系列.该套教材与传统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读写教程,听说教程以及快速阅读练习册等纸质教材外,还提供了教学光盘,网络课程,试题库和语料库.课文题材和体裁广泛,词汇量大,词汇分布呈渐进式,词汇在课文中复现率高.课后练习以主观题为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指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即一至二年级四个学期.其目的是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考能力和表述,

研讨,争辩,应答等语言运用能力.挖掘课本中富有“内涵意 义”的语言内容,注重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教学内容: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A部分:跨国婚姻. A部分为整个单元的精讲部分,起导入,语言学习的作用. 教学对象: 08级化学系本科班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节至第二节:导入,听说活动 第三节至第四节:A课文《跨国婚姻》分析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学习第三单元A部分内容,能够做到了解对于世 界各地不同文化中对于婚姻的传统看法. 思考相关话题: 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结为夫妻,这样的婚姻将有怎样的优 点和缺点理解课文篇章结构以及如何使用论证法来写作. 掌握A部分词汇及语言点. (通过达成以上教学目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A《跨 国婚姻》的内容,以及在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盖尔的父母反对她的跨国婚姻 )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70741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学分9 总学时148 适用专业药学 制定人殷俊才制定时间2012年7月 审核人朱蓓审核时间2012年8月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3-2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 (2)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或医生的诊断熟练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桂东一中政治组胡建新 提纲: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2)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2、《文化生活》课标解读 (1)课标呈现方式解读 (2)《文化生活》教学容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文化生活》教材的呈现方式及主要容 3)《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二、《文化生活》处理建议 1、课程性质与理念 2、《文化生活》基本的教学原则 3、《文化生活》处理策略 4、教学案例分析 5、如何应对《文化生活》对教师的挑战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P24 P2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容。 (2)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文化生活》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 (201 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总目标 (5) 二、分级目标 (6) 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8) 一、语言技能 (8) 二、语言知识 (12) 三、情感态度 (14)

四、学习策略 (16) 五、文化意识 (17)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8) 一、教学建议 (18) 二、评价建议 (22) 三、教材编写童议 (24) 附录 (26)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26) 附录2语法项目表 (26) 附录3 词汇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

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晦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刨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 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 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 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

英语课程标准英文版

1.The Nature of the New Curriculum 2.Basic Principles of the New Curriculum 1The curriculum promotes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2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re holistic and flexible. 3Students are put at the centre of the curriculum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respected 4The curriculum promotes activity-based methods, experiential and participatory learning 5The curriculum recogn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promoting student’ development 6The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combine formative with summative assessment. 7The curriculum expands the range of learning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Part 2: Introduction to The General Objectives The fundamental aim of the new curriculum is to develop students’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Thi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five general objective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diagram: Diagram 3: Comparison of the Old and New Curriculums ●Language skills and knowledge form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The students’attitudes to learning strongly influence thei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uccessful learning strategie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Cultural awareness ensures students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The overall descriptors for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i.e. a combination of all five general objectives) for

新视野大学英语说课稿

大学英语教学方案设计(说课材料) 教学内容:新视野大学英语2 第3单元Marriage Across Nations (导入及课文内容学习) 时间分配:2节 一,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加大课堂中语言的输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进行语言输出. 二,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这一教材包含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视听说教程》以及《快速阅读》,并带有书后光盘和强大的网络资源,是一套立体化的英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也有利于启发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处理《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每单元8学时.话题讨论1学时,section A 3学时,Section B 2学时,听说练习2学时. 本课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三单元的第1,2节课,重点内容为话题导入和课文理解.本单元话题围绕着跨文化/ 跨种族婚姻(mixed marriages)这一话题展开.爱情和婚姻是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而跨文化因素使得这一话题更加有趣.处理本单元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必不可少.而课文理解部分,教师不宜直接进行课文讲解,而是提出课文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大意,这种任务型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创造师生口语交流机会. 四,教学方案设计 Teaching Plan 教学对象Teaching Subjects non- English major freshmen 教学内容Lesson Content Lead-in activities 导入--- 45' Text study 课文学习--- 45' 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1. Talk about love, marriage and mixed marriages in class; 2.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 of Section A 3. learn device for developing a paragraph which starts with a correction of one idea and goes on to present another idea. 4. conduct a series of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theme of the unit 教学方法Methodology 1. Communicative Method 2. Task-driving 3. Audio-visual Approach 4.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难点及对策Potential Difficulties & Solutions 1. Using the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learnt to talk about personal views on intercultural marriages. --- More examples should be given in class. 2. Mastering the device for developing a paragraph which starts with a correction of one idea and goes on to present another idea. --- writing practice 教具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equipments 教学过程设计Teaching Procedure: 步骤1 Step 1 导入Lead-in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一.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表 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二.目标总体描述 级别目标内容 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社曰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曰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五级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曰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

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 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 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三.语言技能分级描述 级别技能目标描述 三级听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 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 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说 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107013841 2. 课程中文名称:英美概况 3. 课程英文名称: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 an Introduction 4. 课程总学时数:32 5. 课程学分数:2 6. 授课对象: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以英语为媒介,比较系统地向学生阐述世界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它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专业其它语言基础课和在高年级阶段学习英语文学和翻译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掌握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修修养,加深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英美两个典型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除掌握有关英美两国的社会基本构成、文化传统、经济科技发展等基本知识外,同时也提高自身对英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优

职业英语课程标准新

《职业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职业英语》是面向我院大二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的公共必修课程,广泛意义上指适用于任何职业的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职业技能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该课程不仅是英语基础课程的语言能力提升,更是英语与商务职场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商务职场环境下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适用于职场中人或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课程紧密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在必备的英语知识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英语》,后续课程有《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和《商务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目标 1.2.1总目标 本课程通过情景交流、听力、阅读、、翻译、写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给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职场交流,掌握职场环境中常见的英语词汇、术语,能解决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读懂和翻译与专业相关英文资料等,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职业人才。 1.2.2 分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阅读与商务职场相关的文章后,丰富必备的商务职场知识,掌握职业场景中应正确使用的词汇、句子、语气、方法及礼仪,掌握常规业务交际信函的基本格式,正确填写常见英文表单、模拟套写基本的英语应用文,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社交环境和职场环境下,用英语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完成各种商务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相应的商务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与翻译应用题材的文字材料:如,产品与厂家介绍、单据填写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交流、合作、对比、总结等进行团队协作、共同进取的综合素质,在英语的阅读和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⑴岗位分析 《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 《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课程地位 《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疾病概要》是检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辅助学科,是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基本内容,使学生能达到初步的诊断及治疗疾病的能力。 ⑷课程作用

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药学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 二0一0年六月

目录 《物理》课程标准 (1)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4)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11)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18)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26) 《人际沟通》课程标准 (34) 《天然药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38)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46)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60)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70) 《药理学》课程标准 (82)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94) 《药剂学》课程标准 (114)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121)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128)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标准 (134) 《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140) 《药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标准 (150) 《常见病及用药指导》课程标准 (156)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 (161) 《医院与药店药品管理技能》课程标准 (166) 《临床药理学》课程标准 (171)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标准 (178)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183) 《医药物流》课程标准 (189) 《药品营销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195)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202) 《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213)

《物理》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理》是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获取职业资格以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并能胜任实际技术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以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门课程面向药学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总学时54,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10学时,一学期开设。在执行本课程标准时,教学时数可适当增加。 2.物理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