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基坑监测点布设方案资料-共16页

工程基坑监测点布设方案资料-共16页
工程基坑监测点布设方案资料-共16页

第五章监测点布置和埋设

5.1监测点布设原则

1.以设计提供的《主体围护结构监测平面图》为参考。

2.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循规范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3.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

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

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3)基坑围护结构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单位的合理要求。

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程提供数据信息。

4.区间隧道监测点布置每10环在管顶和管底各设置一个,盾构始发井和接受井部位各设置一个断面。收敛监测布置间隔同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

5.2围护结构体系观察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期内,与仪器监测频率相对应,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形成书面巡视报表。

巡视检查内容主要针对四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和监测设施。

一般现场巡视内容汇总表

现场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每日由专人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其他相关单位。5.4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结构将产生一定水平位移,为掌握围护结构顶部位移信息,布设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值亦可作为测斜自管口向下计算时的管口位移修正值。

测点布置与围护结构测斜孔位置一一对应。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直接布设在顶圈梁上,依据测点布设时机相对圈梁浇筑混凝土时间,可区分为先埋和后埋两种方式。

“先埋”即在围护体顶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如圈梁钢筋笼绑扎过程中,在方案设计位置,将钢筋标杆预先竖直牢靠绑扎(或焊接)在钢筋笼上,预埋钢筋标杆顶部(带“十”字)应高出设计圈梁顶部1~2cm以上,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钢筋标杆即牢靠固定在圈梁中或在圈梁混凝土浇筑后12h内,将专用道钉按入测点设计位置,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测点亦牢靠固定在圈梁中。

“后埋”即围护结构顶部结构施工完成后,用冲击钻于测点设计位置用膨胀螺栓把强制对中盘固定,监测时放上小棱镜即可。

基坑冠梁

水平位移点位埋设示意图

5.7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因开挖引起基坑围护结构向坑内的变形及坑底隆起等原因,会导致坑外土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会对影响范围内道路以及地面造成影响,如道路变形过大,将导致道路不能正常、安全使用,故需对基坑周边地表进行沉降监测。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道路及沉降测点标志采用窖井测点形式,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

道路、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实样图

5.8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因开挖引起基坑围护体向坑内的变形及坑底隆起等原因,会导致坑外土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会对影响范围内建筑物造成影响,如建筑物变形过大,将导致该建筑物不能正常、安全使用,故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

建筑物垂直位移测点可利用射钉枪进行布设或使用冲击钻进行“L”形测标布设。需确保测点与建筑物连结紧密,不能有松动。

测点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基坑施工监测控制标准

以上各项监测的报警指标根据设计施工蓝图确定,应在方案评审会上确认。

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加强监测和巡视:

雨季:加强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必要时增设监测点。小雨时监测工作正常进行,中雨以上雨量时光学监测工作停测,但测斜监测、轴力监测、等科目仍应正常进行,数据异常时需进行加测。

围护渗漏:渗漏处加强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

地面裂缝:加强对裂缝处沉降监测、裂缝附近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

监测数据持续报警:加密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监测预警:

巡视预警:施工过程中通过巡视,发现一般安全隐患或不安全状态应予以预警。若风险点在扩大,则应在报表中注明,并予以巡视预警。

综合预警: 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参与各方的监测、巡视信息,并通过核查、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及时综合判定出工程风险不安全状态而进行的预警。

施工过程中当判断为综合预警状态时,在信息报送的同时,应及时组织分析,加强监测、巡视,进行先期风险处置。

第六章 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

6.1沉降测量

6.1.1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埋设

基准点布设于隧道及基坑开挖影响区外,一般为开挖边界100米之外不受干扰的地方,在土质地区,应埋设水泥桩,优先考虑设立在基础好,沉降稳定,便于施测,便于保存,稳固的永久性建筑物上,也可以埋设于在变形影响区域外的原状土层上。工作点的选取应适观测点与基岩基准点的距离而定,初步确定为每个基准点联测3个工作点。基准点埋设方式如下图所示。

水准点

请勿碰动

墙角精密水准点埋设示意图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如采用标准地表桩,必须将其埋入原状土,并做好井圈和井盖。在坚硬的道面上埋设地表桩,应凿出道面和路基,将地表桩埋入原状土或钻孔打入1米以上的螺纹钢筋做地表观测桩,并同时打入保护钢管套。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可适现场情况使用第三方交桩控制点或其他已有的精密

6.1.2测量方法

基准点采用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时可以只观测单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观测顺序:往测:后、前、前、后,返测:前、后、后、前。

根据使用仪器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的精度是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为0.3mm ,同时考虑本工程监测点是按照三等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进行观测,其视线长度≤50m ,一般附合路线线路长约1km 左右,则在该路线上的测站数为:

105021000=?==线线S S n 站

各测站高程中误差为:

04.0103.0===n m m 偶站mm

在本线路中最弱点将是第5站,即n=5,其单向观测最高程中误差为: 09.023.204.05)(=?=?=站单向最弱点m m mm

当采用往返观测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06.0204.02)(===最弱点(单向)往返最弱点m m mm

可以看出,采用该仪器按本观测方案可以达到垂直变形监测要求。

观测注意事项如下:①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②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③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电子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④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⑤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⑥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⑦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⑧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6.1.3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记录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进行,观测完成后形成原始电子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①应使用稳定的基准点为起算,并检核独立闭合差及与2个以上的基准点相互附合差满足精度要求条件,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②使用商用华星测量控制网平差软件,平差前应检核观测数据,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检

核合格后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③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

通过变形观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

(2)变形数据分析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①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②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③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①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预警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预警值而小于报警值则为预警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报警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报警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②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③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

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水准观测仪器及主要技术指标

6.2水平位移测量

现场监测基准点采用强制归心的水泥观测墩,顶面长宽各0.4米,地下部分埋深大于1.2米,地面部分高1.0米;监测点埋设时先在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用冲击钻钻出深约10cm 的孔,再把强制归心监测标志放入孔内,缝隙用锚固剂填充。埋设形式如下图。

监测基点实景图 监测点实景图

5.2.1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标志埋设时应注意保证与测点间的通视,保证强制对中标志顶面的水平,测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

监测点标志使用预制强制归心标志,可与桩顶沉降点制作成同一标识。

5.2.2观测方法

(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观测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情况,水平位移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点组成附合、闭合导线或导线网,参考下图观测方案。水平位移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必须使用强制对中装置。

监测点

工作基点

基准点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布置示意图

基准网测量采用2″级全站仪,测距精度2mm+2ppm 。可按下式估算导线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1t u m S T m m S βρ?=±

???

??=±??? (1-1) 其中S 为导线平均边长,m β为测角中误差(″),1T 为测距相对中误差(mm )。

取导线平均边长60米,测角中误差1.41”,测距中误差使用TC1800进行6测回观测,可达0.5毫米,于是得到导线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ij M 为0.64毫米。 mm M M M U T IJ 64.022=+±= (1-2)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的测量选用Ⅰ级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方法,按国标“精密工程测量规范”的四等三角测量技术要求施测。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①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6测回观测,方向数多于3个时应归零。方向数为2个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左角、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差值不大于±4.88″。

②半测回归零数≤±4″;一测回中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8″;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4″;

③观测时为了减少望远镜调焦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每一方向的读数正倒镜不调焦完成;

④方位角闭合差≤±2.5″*n (n 为测站数);

⑤测距应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并进行温度、气压、投影改正。

根据场地的稳定条件,应定期对基准网进行检核,一般每3个月检查1次,发现工作基点相对关系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基准网复测。

5.2.3监测点观测

由于施工场地内环境条件一般较差,考虑现场情况,监测点水平位移观测一般采用极坐标法,使用工作基点为起算点,采用极坐标法测定各监测点坐标,计算围护桩顶测点的变形量。

极坐标法进行监测点观测,测量方法与导线测量相同,在选定的工作基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瞄准另一个工作基点作为起始方向,并用其它工作

基点作检核,按测回法依次测定各监测点与测站连线的角度、距离,计算监测点坐标,根据各测次与初始值的坐标,计算桩顶水平位移矢量。

极坐标法进行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中误差为:

mm

M

m

ij

8.0

22±

=

±

=

,满足

精度要求。

5.2.4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记录采用全站仪多测回测角测量记录程序进行,观测时可完成各项限差指标控制,观测完成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坐标。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①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相邻控制点间的夹角、距离进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②使用华星测量控制网平差软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③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

通过各期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方向的矢量位移,并计算各期阶段变形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等数据。

(2)变形数据分析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①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②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③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①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预警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

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预警值而小于报警值则为预警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报警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报警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②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③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有关各方。

仪器型号:索佳SRX2、南方NTS-332R;

精度:±2″,±2mm+2ppm。

建筑施工手册: 基坑工程监测

6-2-11 基坑工程监测 6-2-11-1 支护结构监测 支护结构的设计,虽然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使用要求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但由于土层的复杂性和离散性,勘探提供的数据常难以代表土层的总体情况,土层取样时的扰动和试验误差亦会产生偏差;荷载和设计计算中的假定和简化会造成误差;挖土和支撑装拆等施工条件的改变,突发和偶然情况等随机困难等亦会造成误差。为此,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内力值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往往难以准确的一致。所以,在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使用期间,对较重要的支护结构需要进行监测。通过对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监测,能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变形情况,将观测值与设计计算值进行对比和分析,随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在不造成危害的条件下安全地进行施工。 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监测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和施工单位所认识,它作为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工作期间的一项技术,已被列入支护结构设计。 1.支护结构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基坑和支护结构的监测项目,根据支护结构的重要程度、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和施工的要求而定。要求严格则监测项目增多,否则可减之,表6-135所列之监测项目为重要的支护结构所需监测的项目,对其他支护结构可参照之增减。 支护结构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表6-135 2.支护结构监测常用仪器及其应用 支护结构的监测,主要分为应力监测与变形监测。应力监测主要用机械系统

和电气系统的仪器;变形监测主要用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和光学系统的仪器。 (1)变形监测仪器 变形监测仪器除常用的经纬仪、水准仪外,主要是测斜仪。 测斜仪是一种测量仪器轴线与沿垂线之间夹角的变化量,进行测量围护墙或土层各点水平位移的仪器(图6-196)。使用时,沿挡墙或土层深度方向埋设测斜管(导管),让测斜仪在测斜管内一定位置上滑动,就能测得该位置处的倾角,沿深度各个位置上滑动,就能测得围护墙或土层各标高位置处的水平位移。 图6-196 测斜仪 1-敏感部件;2-壳体;3-导向轮;4-引出电缆 测斜仪最常用者为伺服加速度式和电阻应变片式。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精度较高,但造价亦高;电阻应变片式测斜仪造价较低,精度亦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BC型电阻应变片式测斜仪的性能如表6-136所示。 BC型电阻应变片式测斜仪的性能表6-136 规格BC-5 BC-10 尺寸参数连杆直径(mm)36 36 标距(mm)500 500 总长(mm)650 650 量程±5°±10° 输出灵敏度(1/μν)≈±1000 ≈±1000 率定常数(1/με)≈9" ≈18" 线性误差(FS)≤±1%≤±1% 绝缘电阻(mΩ)≥100 ≥100 测斜管可用工程塑料、聚乙烯塑料或铝质圆管。内壁有两个对互成90°的导槽,如图6-197所示。

最新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基坑第三方监测的必要性

基坑监测的必要性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同时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2、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的定量化预测计算是否真正反映了工程实际情况,只有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才能获得最终的答案,其中现场监测是确定上述数据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场地地质条件不同、施工工艺不同和周边环境不同,设计计算中未曾计入的各种复杂因素,都可以通过对现场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加以局部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3、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化情况,以及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提供客观正确的数据,将监测数据与设计预估值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值,以确定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使得监测数据和成果成为现场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依据,成为工程决策机构的眼睛。 4、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和信息反馈,掌握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关系,及时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及时优化施工工序和调整施工措施,以确保施工效果,施工安全及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使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5、基坑施工第三方监测还起到检核和指导施工单位的基坑监测数据的作用,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监测的正常工作。 6、通过对基坑和周边(构)建筑物等的监测,及时了解它们的现状和变形情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当达到或超过警戒变形值时及时报警,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重要建(构)筑物的稳定与安全。 7、积累工程经验、监测数据,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数据,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8、为业主提供及时信息,以便业主对整个项目进行科学化管理。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XXXX城市广场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XXXX检测中心 2011年4月

目录 目录 (1) 1 监测依据 (2) 2 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2) 3 监测的具体措施 (7) 4 监测周期和频率 (9) 5 监测仪器设备、技术要求与精度要求 (11) 6 监测报警 (11) 8 资料成果提交 (13)

1 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8、设计单位的要求 2 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监测的目的:受工程地质条件、临近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在开挖及维护期间,必须采用信息施工法进行施工。 根据相关规范和支护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如下: 1.基坑坑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测点布置:沿基坑坑顶设置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布点。 水平、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具体监测布置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使用基康BGK-2800-GSDM全球星位移测量系统。我们只需确定要监测的点,并且在测点上建立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尽量不受干扰,将接收器放置在不同测点记录观测前后的数值,对比算出水平及垂直位移量。测点数目不限。 建议测点建立标准观测墩,现浇混凝土桩或者钢管,安装基面>300mm直径的方台或者平台,量程不限。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镇江万达广场 十项新技术应用总结之11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二0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简况2 二、监测目的、依据、原则3 三、监测内容及代表照片4 四、监测实施5 五、测量精度6 六、仪器设备7 七、测量周期7 八、预警报告7 九、预防措施、应急措施以及质量安全措施8 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应用体会12 一、工程简况 镇江万达广场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地处庄泉路东侧,庄泉东路西侧,北府路北侧,黄山南路西。镇江万达广场地块总面积约为8万平方M,总建筑面积约38.88万平方M,地上面积约30万平方M,地下面积约8.88万平方M,分为写字楼、公寓、商业及酒店等。公寓由3栋酒店式公寓和商业用房组成,其中公寓31层,面积7.47万平方M,框剪结构;商业用房2—3层,面积4.17万平方M,结构埋深约4M;商务区由2栋写字楼及购物广场构成,2栋写字楼26层,面积5.07万平方M,均为框剪结构;裙房购物广场5层,面积8.57万

平方M,框架结构,结构埋深约10M。酒店区由五星级酒店及商务酒店和独立酒楼及裙房组成,五星级酒店主楼20层,主楼面积为2.14万平方M,酒店裙房为4层,面积1.41万平方,地下二层,商务酒楼为9层,0.78万平方M,独立酒楼为5层,面积为0.42万平方。整体地下室为两层,局部一层,面积约8.88万平方M。以上拟建工程基坑面积约为54840平方M左右,周长约为1173.8M。基坑开挖深度在4.5到13.7M之间不等,基坑南侧采用悬臂桩的支护形式,基坑北侧采用放坡土钉和支护桩加两层锚索相结合的支护桩形式,桩间挂网喷浆。两侧采用排桩加两层支撑的支护形式,两侧CD、CM、NO及PQ段采用自然放坡的支护形式,其余两段均采用放坡支护形式。 二、监测目的、依据、原则 2.1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围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周围道路动载力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会引起基坑的倒塌和对周围道路及管线的破坏。因此应对基坑在开挖期间进行必要的监测,及时提供基坑及周围附属物的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2.2监测依据

基坑监测施工规划方案报审版本.docx

.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测依据 ........................................- 1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 2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3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 4 -六.基坑沉降观测 ....................................- 5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 6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 7-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 9-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10-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 12-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 160米,南北长约 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 3~ 36F/5 栋,地下室 2层, 相对标高± 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17.60m;占地面积约 21284.13m2,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 ~12.80m。基坑周长约为 602m,基坑面积约为 24550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 +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 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工程名称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 建设单位东莞市奇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上海明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支护设计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基坑面积24550m2 基坑深度11.30~12.8m 挖土方量26 万 m3 安全等级一级 二.监测依据 (1)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 1 -

基坑监测方案资料

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3.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4.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提供的《宁波天元大厦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 5.《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 6.宁波市城乡建委专家组编写的宁波市行业标准《宁波市软土深基 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二、工程概况 宁波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位于中山西路的北侧,南临花池巷,东靠亨六巷,西到布政巷。基地面积为8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9916平方米。地上26层,地下2层,为剪力墙结构,采用孔灌注桩桩基础。 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8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9.5m,基坑开挖面积6645m2,基坑四周延米350m。地下室采用排桩加两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场地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勘察。结构部分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设计。 三、监测人员

主要监测管理人员表

四、监测目的、内容、布设及要求 (一)监测目的 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施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对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和内部结构进行施工监测非常必要,监测还可以发现在设计中因地质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可能在施工中影响安全的状况为及时对局部进行加固调整施工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根据监测资料总结工程经验,为提高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 1、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基坑侧向变形观测是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监测中一项地下各处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常用测斜仪进行测量,它是一种可以精确测量垂直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侧向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本次工程布设9个水平位移测量监测孔。 2、环梁及立柱水平位移观测 基坑开挖工程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支护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的变化量,提供评价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技术数据, 本次工程布设了33个环梁和立柱水平位移监测点。 3、环梁及立柱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是通过精密水准仪以某一起始点为基准测量各点每次高程变化得到各相应点的沉降量(可以用国家水准控制网中的水准控制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层高,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正负零相对高程为,坑底高程为m~,基坑顶部高程约为,坑深~,放坡系数1:~1:,西区已做护坡基坑长约为,面积约为m2,边坡支护位于西区北南侧、西侧及北侧,采用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二、监测目的 . 通过临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基坑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测斜》、邻近建筑的位移等)及时反映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确保基坑护坡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边坡支护无坍塌安全事故发生,并做到文明施工。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3.0.1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者开挖深度小于5m但是现场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0.2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检测报警值等。 3.0.3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过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第三方监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的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监测单位拟定出监测方案后,提交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该遵照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讨论审定监测方案。当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有重要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人防工程以及文物等时,还应组织有相关主管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监测方案经协商一致后,监测工作方能正式开始。) 3.0.5 按监测需要收集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对象的原始资料和使用现状等资料。必要时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或进行必要的现场测试取得有关资料。 3.0.7 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1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2 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3 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4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5 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3.0.8 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当基坑工程设计或者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施。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启东市名仕豪庭 基坑围护工程监测方案 南通星辰测绘咨询有限公司 二00七年三月 东方银座大厦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彭东海 2019年3月10日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特点 1.2 地理状况 本地区属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施工场地位于启东市和平路和人民路交叉口,地势较平坦,为民房或工业厂房拆迁后整平地面,广泛分布块石。场地地面高程为1.1-2.1m,最大高差1m左右。 施工现场水电已引到现场,临时道路已修筑,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根据地质资料,地下水位较高,约在地面下0.8-1.0m。基坑围护面积狭长,基底土为粉土或粉砂层,东侧紧邻住宅小区,对基坑的开挖有一定的难度。 3.施工准备与施工部署 3.1工程定位测量 根据上海市测绘院提供的平面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TP1及启东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定位建筑物,做好控制轴线,并将高程引测至施工现场,做好高程控制点,对轴线控制桩及高程控 制点加以保护。挖土前根据测量定位放出挖土灰线。 3.2围护桩及冠梁锚杆施工 基坑开挖前围护桩施工完毕,圈梁强度达到80%,锚杆施工完成,基础支护结构全部完成,具备开挖条件。 6.技术措施 6.1基坑监测

由于本工程围护基坑开挖深度相对较大,形状狭长,且东侧紧临住宅小区,基坑开挖 对周围道路、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影响较大,若有疏忽,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确 保基坑安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基坑进行监测跟踪,及时了解基坑安全相关的情况,准 备好应急措施。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的特点及周边所处环境的条件,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内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周边道路及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支护结 构内外侧的地下水位监测。 各种监测措施的布置与具体的监测方法等见基坑监测方案。 1.2 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 该工程位于河南路和公园路路口交界处,东邻河南路,南邻公园路,北侧距离坑边 4.5~6.5m处有已使用的新建住宅2栋,西侧距离坑边 5.5m处有两栋正在使用的商住楼。 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闹市区,开挖基坑造成的地层位移影响范围内(1~3倍基坑深度)有重要的城市主干道(埋设有煤、电、水等管 线)和需保护的建筑物,且施工场地狭窄,环境特征复杂。 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砂、粉质粘土、粗砂,地下水埋深 12.31m(资料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评价 依据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支护 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19有关规定,该基坑工 程安全等级属于二级基坑工程,应按二级基坑工程实施监测。 2 监测目的、任务、依据和程序 2.1 监测目的 为基坑工程优化设计、指导基坑工程施工,确保基坑稳定和保护周边环境安全提供科 学依据。 2.2 监测任务 (1)基坑支护结构监测:包括挡土墙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 土体深部水平位移观测等; (2)周边环境监测:周围建筑物变形观测、周围地面沉降观测、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

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2.1. 监测目的 (4) 2.2.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3.1.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3.2. 基准点布设 (5) 3.3.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4.1.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4.2. 观测注意事项 (11)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4.4.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4.5.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4.6.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4.7.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4.8. 锚杆内力 (14) 4.9.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7.1. 监测报警 (17) 7.2.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8.1.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8.3.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9.1. 测试方法 (19) 9.2. 测试仪器 (19) 9.3. 监测点的保护 (19) 9.4.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项目名称:镇江新区姚桥安置房地下车库 基坑监测 施工方案 建设单位:镇江瑞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镇江振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常州市基础工程公司 施工单位:无锡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二○一三年四月六日 一、工程概况 镇江新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加快安置房建设,拟在镇江新区姚桥镇北侧、X105县道东侧、滨江路西侧兴建姚桥安置房住宅区项目。拟建场地内没有任何建构筑物。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表明场地内没有地下管线。拟建两地下车库,地库A和地库B,挖深 3.5M。总包单位为:镇江振兴建筑安装程有限公司。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在基坑桩基施工期间,须周期性对周边环境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道路、市政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类似本工程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工程,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监测计划。 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 (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 (3)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4)通过跟踪监测,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 三、设计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1)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1 基坑观测目的 深基坑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坑本身及邻近建筑物、基坑周边道路和邻近地下管线的安全,根据深基坑支护有关规范要求以及本工程项目特殊的社会影响。结构主体地下部分施工阶段必须对基坑支护系统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深基坑支护系统受到许多难以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平位移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系统及周围环境动态变化,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是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确保支护系统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2 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监测工程布设各监测点如下:基坑支护体系水平位移: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在支护结构坡顶埋设位移观测点,间距:20m。其中在基坑四面各设2~5个观测站,计12个测站,见图7-7-1 变形观测平面布置图。 3 监测基本方法 3.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计算坡顶位移对各测点进行观测前,首先通过观测基准点核对工作站基点位置;然后再进行对各测点的观测。 3.2监测周期及报告 3.2.1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初始读数。为保证起始数据的准确性,沉降观测和边坡位移首次均为双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每步土钉墙施工完毕监测一次,桩间喷锚期间3~5天监测一次,基坑开挖结束后每7~15天监测一次,在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大的情况或监测数据异常时加密观测次数。至主体结构出地面,回填完毕,所有监测工作结束。 3.2.2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①工程概况; ②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③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④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⑤监测结果评价。 3.3通过监测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随时掌握基坑支护体系的工作状态,遇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预警,将防治措施实施在事故发生之前,确保基坑支护体系的绝对安全。 感谢您的阅读!

深基坑施工中测量方法

深基坑施工中测量 基坑支护监测一般需要进行下列项目的测量:(1)监控点高程和平面位移的测量;(2)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的侧向位移测量;(3)基坑坑底隆起测量;(4)支护结构内外土压力测量;(5)支护结构内外孔隙水压力测量;(6)支护结构的内力测量;(7)地下水位变化的测量;(8)邻近基坑的建筑物和管线变形测量等。 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特点 1.1时效性 普通工程测量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降水和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测量结果是动态变化的,一天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直接的意义,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通常是1次/d,在测量对象变化快的关键时期,可能每天需进行数次。 基坑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对应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甚至适应夜晚或大雾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1.2高精度 普通工程测量中误差限值通常在数毫米,例如60m以下建筑物在测站上测定的高差中误差限值为 2.5mm,而正常情况下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变形速率可能在0.1mm/d以下,要测到这样的变形精度,普通测量方法和仪器部不能胜任,因此基坑施工中的测量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1.3等精度 基坑施工中的监测通常只要求测得相对变化值,而不要求测量绝对值。例如,普通测量要求将建筑物在地面定位,这是一个绝对量坐标及高程的测量,而在基坑边壁变形测量中,只要求测定边壁相对于原来基准位置的位移即可,而边壁原来的位置(坐标及高程)可能完全不需要知道。 由于这个鲜明的特点,使得深基坑施工监测有其自身规律。例如,普通水准测量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以清除地球曲率、大气折光、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等项误差,但在基坑监测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前后视距可能根本无法相等。这样的测量结果在普通测量中是不允许的,而在基坑监测中,只要每次测量位置保持一致,即使前后视距相差悬殊,结果仍然是完全可用的。 因此,基坑监测要求尽可能做到等精度。使用相同的仪器,在相同的位置上,由同一观测者按同一方案施测。

基坑施工边坡支护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工程周边环境概况 (1) 3质量标准及编制依据 (1) 4监测工作实施细则 (1) 4.1监测目的 (1) 4.2监测项目 (2) 4.3测点布置 (2) 4.3.1水准标点 (2) 4.3.2沉降及水平观测点的布置及埋设要点 (3) 4.4监测方法 (5) 4.4.1 人工巡视 (5) 4.4.2位移和沉降观测 (5) 4.5监测频次及报警值 (5) 4.5.1监测频次 (5) 4.5.2报警值 (6) 4.6监测成果整理 (6) 4.7监测设施保护 (6) 4.8仪器配置 (6) 4.9工序管理及记录制度 (6) 5信息反馈 (7)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

1项目概况 ******小区位于市常浏路东侧,洲坝干休所,2层商业门面及幼儿园,框架结构,拟建地下室为1层,框剪结构;地下车库坑底高程为87.20~88.60m,基坑顶部高程为92.04~95.20m,坑深4.64~7.95m,基坑总周长为646.8m,面积约为13555.5m,拟建基坑支护结构使用年限为1年。边坡支护位于小区北侧及东侧,坡底标高93.4~94m,坡顶标高随地形变化,高程在96.3~102.33m,高2.5~8.4m,边坡长约241.0m,本工程除LN 段为永久性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LN段位于******小区的东段,长度为22m,高差为8.8m~11.3m。本段采用的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2工程周边环境概况 建筑红线围的建筑物已基本拆除,基坑围线北侧距离道路最近约为6.9m,南侧场地相对开阔,东侧基坑围线距离已建抗滑桩最近距离为4.8m,西侧基坑围线距离道路最近距离约为15.0m,拟建场区工程开挖围无地下管线,场区周边较开阔。 场区无地表水体。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生活用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地面向水力坡度低处渗透流失,水量不丰富。 3质量标准及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 (2)《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T159-201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 50330-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JGJ 8-2007) (6)《******东侧边坡支护设计图纸》 4监测工作实施细则 4.1监测目的 基坑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支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报审版)

—? 工程概况....................... -1 - 二.监测依据...................... -1 -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2 -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3 -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4 - 六.基坑沉降观测.................... -5 -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5 -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7 - 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8 - 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9 - 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11)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160米,南北长约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3?36F/5栋,地下室2层,相对标高土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60m;占地面积约21284.13m2,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12.80m。基坑周长约为602m 基坑面积约为24550n2。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监测依据 (1)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 ⑵《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 (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8) 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的有关规定。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报审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监测依据........................................ - 1 -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 2 -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 3 -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 4 - 六.基坑沉降观测.................................... - 5 -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 5 -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 7 - 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 8 - 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 9 - 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 11 -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160米,南北长约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3~36F/5栋,地下室2层,相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60m;占地面积约21284.13m2,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12.80m。基坑周长约为602m,基坑面积约为24550m2。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工程名称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 建设单位东莞市奇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上海明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支护设计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基坑面积24550m2 基坑深度11.30~12.8m 挖土方量26万m3 安全等级一级 二.监测依据 (1) 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8) 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的有关规定。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 4.1 一般规定 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 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续表4.2.1 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 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 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_secret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 1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依据 三、监测目的 四、监测项目 五、监测方法 六、监测点布置及埋设要求 七、监测点布置示意附图 八、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九、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十、监测仪器 十一、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及信息反馈. 十二、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 一、工程概况 (一)设计概况 按设计要求,***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安全等级为一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1%H,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0.14%H(H为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大于30mm。出入口及风亭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 工法桩,安全等级为二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2%H,围护结构

最大水平位移≤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围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及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图纸及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站区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1),岩性为杂填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密实程度差。本车站(含折返段)主体结构基底位于(⑥1)粉质粘土。出入口、风道结构基底位于(④ 5)淤泥质粉质粘土。 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主要为填土、粘性土、粉土及淤泥质土,土质松软,直立性差。 基坑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主体结构标准段及大小里程盾构井连续墙底插入⑦6粉土层以下的⑦5⑧1粉质粘性土中。风亭及出入口围护结构为SMW工法桩。 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勘测期间水位埋深1.3m~2.1m(高程-0.3m~0.4m),赋存于第Ⅱ陆相层及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 勘测期间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45m~2.2m(高程约-0.3m~0.5m)。 (三)现场条件 ***站(含折返线段)位于**市**区**道与**路交口以北、***道东侧,站址以西主要为**东里六层住宅(砖混结构),距基坑最近处约15m;站址东北边为**小区六层住宅,距基坑最近处约20m。车站范围内的地下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