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髋关节异常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婴幼儿髋关节异常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为什么要进行髋关节筛查

髋关节位于臀部位置,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儿童最为常见的骨关节畸形。未经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异常会造成关节灵活性下降、关节疼痛、步态异常、肢体不等长、骨性关节炎等。

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女婴多于男婴,发病比例为5:1。所谓髋关节脱位,就是股骨头不在髋骨臼里,或在髋骨臼里面但极易从里面滑出来。若能尽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若延误治疗,将导致不可逆的骨关节炎和不同程度残疾。

婴幼儿髋关节异常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出生后一个月内治疗,治愈的概率在95%左右。但据最近的调查发现,在还未进行髋关节筛查地区,90%的患者错失了治疗良机。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一种与出生缺陷有关的肢体发育缺陷性疾病,包含了从轻微的髋关节不稳定到髋关节脱位的一系列病变过程。该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超声髋关节诊断技术具有无损伤、可重复的优点,是目前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超声髋关节检查时,婴儿取侧卧位,下肢曲髋、屈膝,检查过程中使婴儿保持安静。采用高频阵探头,将超声探头置于股骨头长轴处并与肢体长轴平行,对股骨头、髋臼的冠状面进行扫描,Graf法标准图像能准确显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以髂骨最低点、盂唇、髂骨平面为标志。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髋发育不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髋发育不全 本病简称CDH(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isplasia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其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Hipkocsates早在公元前就描述了本病,之后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率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活习惯、民族等,其发病率相关很大,在意大利北部、法国和德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Mckeown等1960年报道英国伯明翰发病率为0.7%,而瑞典为1%,在日本和美洲印第安部落发病率也较高。而Hodgson 认为我们中国的发病率很低,他主要是指中国南方地区,因为带小孩的习惯是二髋分开;膝关节屈曲,因这种婴儿体位能纠正髋

关节脱位,而实际上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病率也不一致,但缺乏完整统计资料。但发病率也不会太低。而在非洲地区,发病率为世界上最低地区。 我国资料大致是:存活儿童发病率为1%。左侧多于右侧约为10∶1,双侧脱位者以右侧为重。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6。头胎特别是臀位产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约有16%的臀位产儿并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同,中国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华北地区的发病率为3.8%,华东地区为1.1%,华南地区为0.7%。 病因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当然,多发性畸形附有髋关节脱位应属于先天性畸形。总的说来,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这说是说有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一)遗传因素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

先天髋关节脱位和治疗

DDH即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国内有学者将DDH翻译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等等。DDH的概念是指因某种因素导致患儿出生时或在发育过程中髋臼陡浅或股骨头脱出髋臼之外的现象。 CDH即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近十年来,国外学者注意到,有患儿在出生时髋关节是正常的,但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出现髋臼发育不良或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因此,1991年美国骨科学会(AAOS)和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OSNA)建议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它包括患儿出生时就已存在的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也包含了生长发育逐渐出现髋臼发育不良或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 由CDH变为DDH,反映了人们对DDH的病理改变、自然史的认识更加深入。由于DDH的名称尚未列入WHO的“疾病分类”中,仍有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将其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rowe分类法即根据X线片测量股骨头移位距离与股骨头及骨盆高度的比例将其分为四型: Ⅰ型:股骨头移位占股骨头高度不到50%,或骨盆高度不到10%; Ⅱ型:股骨头移位占股骨头高度的50%~75%,或骨盆高度的10%~15%; Ⅲ型:股骨头移位占股骨头高度的75%~100%,或骨盆高度的15%~20%; Ⅳ型:股骨头移位超过股骨头高度的100%,或骨盆高度的2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第七届全国小儿骨科学术会议2009年4月15日-18日) (张建立、杨建平)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DDH可造成患儿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DDH治疗的目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一)出生~6个月 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金时段,方法简便易行,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1、临床表现与体征:大腿皮纹和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和下肢不等长等。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Ortolani/Balow征阳性。肢体不等长,Allis(Galleazzi)征阳性等。 2、影像学检查:≤4个月患儿首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月患儿可拍X线双髋正位片,常用指标为Perkin方格、髋臼指数(AL)、中心边缘角(CEA)、Shenton线、泪滴(Teradrop)征。 3、治疗:首选Pavlik 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24小时维持。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衣服)。定期B超检查,1次/1~2 周。若3周后B超提示取得同心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月。然后使用外展支具直至髋臼指数(AL)<25°,中心边缘角(CEA)>20°。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示未取得复位,则停用Pavik 吊带,改用其他治疗方法。否则后脱位的股骨头持续压迫髋臼壁可致吊带病(髋臼后壁发育不良)。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支具(固定体位同吊带)或直接采用闭合石膏固定,禁忌非麻醉下复位、穿戴极度(蛙式)外展支具,以避免损伤股骨头软骨和AVN。 (二)7个月~18个月 随年龄的增加,体重与活动量加大,使用吊带的依从性和疗效下降。 1、临床表现和体征:除上述表现外,查体可见双臀外观不对称,会阴宽,大转子高位,望远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Graf法分型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Graf法分型 Graf法将婴儿髋关节声像结果定性、定量描述分为Ⅰ~Ⅳ型。Ⅰ型(α>60°、β<77°);髋关节在临床和声像上都是成熟的。臼顶骨轮廓优良,骨顶外缘锐利成角(Ⅰα,β<55°)或轻度变钝(Ⅰb,55°<β<77°).臼顶软骨狭窄呈三角形,对股骨头有良好覆盖。 Ⅱ型:该型髋的骨性髋臼外上缘缺少钙化,骨顶轮廓发育缺陷的部分由软骨顶增宽充填,覆盖在股骨头上.分为4种类型. (1)Ⅱa:指出生12周以内婴儿(α角为50°~59°)。根据Graf标尺规定,如α角在50°~59°,但大于周龄标尺所示最小值,则为Ⅱa(+),否则为Ⅱa(—)。例如,生后3周婴儿α角55°,大于标尺的53。5°刻度时,该髋为Ⅱa(+),如为52°,则为Ⅱa(-)。 (2)Ⅱb:指12周以上婴儿髋(α角50°~59°,β角<55°),称骨化延迟型。 (3)Ⅱc(α角43°~49°,β角<77°):与Ⅱb相比,反映骨性髋臼发育的口角减小,而软骨顶角度增大,股骨头主要由软骨顶覆盖,很不稳定,称为临界髋。 (4)Ⅱd:Ⅱc髋中的日角继续增大(>77°)。股骨头将偏离由软骨顶和骨顶共同组成的髋臼弧心轨迹,软骨顶和盂唇向上外侧移位,声像上称为偏轨髋。

Ⅲ型(α<43°,β>77°):Graf将此型分为Ⅲa和Ⅲb。两类髋中股骨头均向上外方脱位,但Ⅲa软骨顶为无回声结构,是透明软骨成分,INb的软骨顶可见有程度不同回声。说明透明软骨可能发生了纤维化或变性改变. Ⅳ型:该型髋的声学特点是股骨头脱位,表面只有薄层关节囊覆盖,髋臼唇盂和软骨顶也向原始髋臼的内下方移位.通常在单一冠状声像上,脱位的股骨头和髋臼不能同时完整显现,参考测量点难以辨认,所以,对Ⅳ髋不进行角度定量测量。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 (第七届全国???科学术会议2009年4?15?-18?)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发育不良。DDH可造成患?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性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DDH治疗的?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圆复位,避免股?头缺?性坏死(AVN)。早诊断、早治疗是提?疗效的关键。 (?)出?~6个? 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时段,?法简便易?,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1、临床表现与体征:?腿?纹和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和下肢不等长等。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 Ortolani/Balow征阳性。肢体不等长,Allis(Galleazzi)征阳性等。 2、影像学检查: ≤4个?患??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患?可拍X线双髋正位?,常?指标为Perkin?格、髋?指数(AL)、中?边缘?(CEA)、Shenton线、泪滴(Teradrop)征。 3、治疗:?选Pavlik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24?时维持。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服)。定期B超检查,1次/1~2周 。若3周后B超提?取得同?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然后使?外展?具直?髋?指数(AL)<25°,中?边缘?(CEA)>20°。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未取得复位,则停? Pavik吊带,改?其他治疗?法。否则后脱位的股?头持续压迫髋?壁可致吊带病(髋?后壁发育不良)。其他治疗?法包括?具(固定体位同吊带)或直接采?闭合?膏固定,禁忌??醉下复位、穿戴极度(蛙式)外展?具,以避免损伤股?头软?和AVN。 (?)7个?~18个? 随年龄的增加,体重与活动量加?,使?吊带的依从性和疗效下降。 1、临床表现和体征:除上述表现外,查体可见双臀外观不对称,会阴宽,?转??位,望远镜征(telescope征)、Allis征阳性。 2、治疗:?选?醉下闭合复位、?类位?膏管型固定。复位应在全?下施?,闭合复位前,应切开或经?切断内收长肌,必要时同时切断髂腰肌肌腱,以轻柔的Ortolani?法复位。观察指标为安全区(safe zone)>20°。建议使?欧乃佩克?关节造影。若造影显?股?头软?缘于髋?内壁间隙>4mm,提?头?间有软组织嵌顿,阻碍复位。放弃闭合复位,改?经内侧?路(Ludolff、Ferguson)或前外侧?路(Bikini、S-P)?切开复位。术前可??牵引1-2周,或持续数周达到复位。 复位后?类位?膏管型固定髋关节屈曲100°、外展40-50°、旋转中?位共3个?,然后更换?膏,继续外展位?膏管型或?具固定3-6个?。 以上治疗结束后,病?有以下?种情况: ①头?同?圆复位,观察;每半年拍??次; ②头?复位,但残余髋?发育不良,表现在髋?陡直,AI>24°,但Shenton线连续,穿戴外展?具,尤其是夜间佩戴;每4个?拍??次,观察髋?包容(AI、CEA)改善情况,或是否有半脱位出现; ③残余半脱位,表现在Shenton?线不连续,通常伴有髋?发育不良。可穿戴外展?具,每3个?复查?次,共观察6~12个?。拍?尤其是站?位负重下的?盆正位,如显?有持续存在的半脱位(Shenton?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超声科一、检查方法 ? 1、经前囟检查: 先做冠状切面,然后,探头旋转 90 度,获得矢状切面和其他旁正中切面。 ? 2、经颞窗检查: 获得横切面上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颅内的血流分布。 ? 3、通过后囟侧方的声窗观察后颅窝影像(也叫做乳突囟)。 很少使用二、探头的选择 ? 经前囟检查时,足月儿通常选 5MHZ 的探头 ? 早产儿选 7.5MHZ 探头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频或低频高穿透力的探头三、常见切面: 6 冠状切+5 矢状切+1 后颅窝池切面一般情况下我们留取6 个或更多的典型冠状切面。 第一个切面常常是通过侧脑室前角前方的额叶切面,第六个切面是侧脑室三角形后角后方的枕叶切面。 至少获取 5 个矢状切面。 第一个矢状切面是正中切面。 理想的正中矢状切面需要清晰地显示小脑蚓部和胼胝体。 然后,向左或向右逐渐偏转探头获得每侧 2 个或 3 个旁正中矢状切面,从尾状核头一直到 Sylvian裂。 通过乳突囟门单独获得左侧和右侧经后颅窝切面。 1 / 4

在这一切面上,正常可以看到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以及小脑延髓池。 对于颅内血管系统的显示多是经过前囟和颞窗(前外侧囟,蝶囟)。 需要观察血流的显著程度以及阻力信息。 常规测量指标包括: 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阻力指数。 冠状切面 1 ? 大脑间裂(IF) ? 额叶(FL) ? 眼眶(OC) 冠状切面 3 ? 脑膜结构(PM) ? 胼胝体(CC) ? FM Monro 孔 ? 脑桥 (P) ? 颞叶(TL) ? 尾状核(C) ? 丘脑(T)冠状切面 4 ? 四叠体(Q) ? 小脑半球(CB) ? 小脑延髓(CM)侧脑室脉络丛(CP) ? 丘脑(T) ? 小脑幕(圆点标冠状切面 5 ? 侧脑室(LV) ? 脉络丛(CP)冠切面 6 ? 大脑半球裂(IF) ? 枕叶(OL)正中矢状切面 ? 胼胝体膝部(G) ? 体部(B) ? 压部(S) ? 嘴部(R) ? 高回声的扣带回(CS) ? 脑桥(P) ? 高回声弯曲的豆状核(CM) ? 枕骨(O) ? 低回声的中脑(MB) ? 圆点标示的是第三、四脑室矢状旁切面(左右各一) ? ? 尾状核(C) ? 丘脑(T) ? 颞叶(TL) ? 圆点标示的是逗号形的脑室内脉络丛。 旁矢状切面(声束经过侧脑室,左右各 1 ) ? 脉络丛(CP) ? Sylvian 裂(SF) ? 额叶(FL) ? 颞叶(TL) ? 顶叶(PL)旁矢状切面超声显像:

得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何治疗

得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何治疗 髋关节脱位一般为高能量暴力损伤造成的脱位,多发生于青少年,既往无下肢跛行等情况。由于遗传、臀位产、捆腿等因素造成单侧或双侧髋关节不稳定,股骨头与髋臼对位不良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骨病。 1、根据病变程度及年龄决定处理方式,争取尽早而又不间断的治疗,早期手法复位或牵引后复位,如有困难,应考虑手术开放复位。 2、6个月以内婴儿行经皮内收肌切断,然后采取髋外展即可复位,并使用外展尿枕、夹板或支具保持外展位9~12个月。应注意髋关节屈曲90°、外展外旋不超过60°。 3、稍长幼儿宜全麻下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3个月更换一次,可逐渐改为下肢外展内旋位固定。如效果良好,可改用外展支具维持位置。 4、非手术疗法失败或3岁以上小儿可考虑手术,手术包括开放复位、髂骨截骨术(Salter 截骨术、Pemberten截骨术、Chiari内移截骨术等),并根据前倾角改变同时或分期作股骨旋转截骨。 5、4~8岁儿童应常规进行软组织松解和骨牵引术,将股骨头拉至髋臼水平再切开复位及行上述截骨术稳定关节或行髋臼加盖、Steele三联截骨。 6、对年龄大不能复位,因髋部不稳,可作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晚期病例发生严重的骨关节炎,疼痛跛行明显时,可作全髋关节置换。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根据股骨头头脱位程度分为四度详细如下: 第一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第二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第三度: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对于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传统方法是采用截骨术或关节融合术,但是这些方式术后关节功能差。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去除患者的疼痛、改善跛行,此外,会减缓因脊柱的代偿性侧突引起的下腰痛。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会发生肢体长度,股骨髓腔形态和前倾角,髋臼形态结构,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改变,这些改变随脱位程度增加而加大,高度脱位患者的THA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手术,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髋臼重建,臀中肌延长,特殊假体等处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检查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检查 临床检查是诊断的第一步,它只能说明髋关节有问题,但最后作出诊断需用X线摄片。婴儿出生后2~3月内,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X线检查乃依靠股骨颈的干近侧端与臼关系来测量。骨化中心出现后,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的骨盆片可以确定诊断,摄片时将双下肢并拢,将患肢上推和下拉住各摄一片对比测量,则变化更明显可靠。测量方法有以下几 种: (一)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垂线(称Perkin线或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应在其内下区,若位于其它地区,则为脱位。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图5)。 图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测量 YY′=Y线Hilgenreiner线;EP、E′P′=Perkin线;虚线=Shenton线(健侧相连续)(二)髋臼指数自Y形软骨中心至髋臼边缘作连线,此线与Hilgenreiner线间夹角称髋臼指数,此角说明髋臼之斜度亦是髋臼发育程度(图6)。出生时髋臼指数为25.8~29.4°,6个月婴儿在19.4°~23.4°(Caffey 1956)。2岁以上者在20°以内。多数学者认为超过25°即为不正常,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如超过30°则有明显脱位趋向。近年来对于正常新生儿的髋臼指数发现高达35~40°,而绝大多数以后转化为正常髋关节。因此在诊断上下不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但大于正常值者说明臼顶倾斜度增加,为髋臼发育不良。

图6 髋臼指数测量法 (三)骨骺外移测定自股骨头骨骺中心至耻骨联合中央垂线之间距离称为旁氏中心距,两侧比较,有距离增宽表明股骨头向外移位。常用于髋关节半脱位,此法在测量轻度半脱位时很有价值,骨骺出现前,同样可用股骨颈内侧缘为点作测量。 (四)Von Rosen线双侧大腿外展45~50°并内旋,摄包括双侧股骨上端至骨盆正位片。作双侧股骨中轴线,并向近侧延长即Von Rosen线。正常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上角;脱位时通过髂前上棘。在股骨头骨化中心未出现前,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图7)。 图7 Von Rosen线 左侧正常:股骨干轴线经过髋臼外上缘 右侧脱位:股骨干轴线经过髂前上棘 (五)兴登(Shenton)线正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之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之弧形可以连成一条完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线。凡有髋脱位,半脱位病例中,此线完整性消失。 此线在任何脱位中都消失,因此不能区别炎症、外伤、先天性等情况。但是仍不失为最 简单的诊断方法这一。 (六)股骨颈前侧角摄片偶尔需要X光摄片进一步明确前倾角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患儿平卧,髋部向上作骨盆正位摄片。同样,将大腿完全内旋再作骨盆正位摄片,将两片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好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世界各地区有较明显差别,我国并没有完全整的统计资料,就上海某些产院调查的约为0.91‰,北京地区为3.8‰,沈阳某院为1.75‰,香港为0.07‰,这些资料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反映我国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沈阳某院新生儿普查家族遗传为1/14,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226例中只有4例有遗传史;遗传因素并非为先髋脱位发病的重要因素。先髋脱位发病率以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之比为1:4.75. 地区与种族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发生率低,如南非、中非一些地区,爱斯基摩人,朝鲜族人和广东、香港地区;喜欢用捆绑方法的民族,使新生儿髋关节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北意大利,北美印地安人,德国和北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我国汉族的习惯。冬季出生的婴儿,其发生率明显增高。臀位产发病率较高,国外约23%,上海26%,沈阳28.5%,正常生产中只占5%;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上海统计占30%,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剖腹产中体重重的婴儿发病率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 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 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先髋脱位的分型: 1、单纯性先天性髋脱位 (1)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 (2)髋关节半脱位: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髋关节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肌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 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Ⅲ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 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诊疗指南发布机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骨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COA, Chi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小儿创伤矫形学组 指南的设计和制定步骤依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指南的使用者和应用的目标人群:本指南供临床医生特别是小儿骨科医生、新生儿医生及护理工作者、妇幼保健医生、超声科医生使用及参考。本指南仅作为治疗参考,具体治疗需个性化分析。 临床问题的遴选和推荐意见的形成:本指南通过系统检索及专家调查,确定了0~2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的争议问题共22项,制定专家问卷。于第二届DDH高峰论坛暨指南启动会期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别于第三届DDH高峰论坛和2016年COA小儿创伤矫形学组会议中进行了问卷反馈和再收集,通过德尔菲法,获得了专家共识,

最终形成了本指南。 一、概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使DDH的定义涵盖了更大的范围:未成熟的髋关节、轻度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不稳定(可脱位或可半脱位)的髋关节、半脱位的髋关节和完全脱位的髋关节。DDH诊断敏感性提高的同时,也给诊疗带来了困惑。本指南集中讨论2岁以下DDH患儿的诊断和治疗。 1992年北美骨科年会将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更名为DDH,更准确地表明了该病的特点。一方面,出生时发现的髋关节发育轻微“异常”可能在出生后几周内逐渐趋于正常;另一方面,出生时“正常”的髋关节也可能逐渐发展为DDH。这种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使DDH的诊断更加复杂。出生后髋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1%,髋关节脱位为1‰-2‰,地域之间略有差异。 DDH的确切病因不明,但发病有其内在诱因和外在诱因。内在诱因包括:关节韧带松弛、女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9倍)、基因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及精神状况。 2、患儿髋关节活动度、步态及双侧腹股沟皮纹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术前 8-12 小时禁食,6-8 小时禁水。 (2)患儿心理护理: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加病房环境的亲切感,使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做好骨牵引的护理:骨盆截骨术前须行股骨髁上牵引,牵引过程中保持牵引装置的稳定、安全、有效。要注意若牵引针与周围皮肤有红肿、皮疹,予以 75%酒精消毒针孔处,2 次/天。 (二)术后护理 1、了解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肢端温度、感觉、血运情况及活动。 3、观察伤口处渗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做好石膏固定的护理: (1)应妥善保护好患肢,制动体位,禁止患肢屈曲。 (2)石膏松紧应适宜,与皮肤容纳一个手指空隙即可。 (3)在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以防大小便污

染。 (4)密切观察被固定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石膏干后,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防止患肢肿胀。 5、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 6、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严重时遵医嘱予以镇静止痛药。 7、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 8、加强功能锻炼 (1)早期锻炼: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足趾的活动,帮助患儿按摩肌肉,忌旋转。 (2)后期锻炼:拆除石膏后,帮助患儿进行屈髋、屈膝、坐起练习,再循序渐进指导患儿练习外展、内收、内旋直到下蹲运动,使髋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石膏固定时应经常检查松紧度,密切观察末端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 2、指导患儿及家属配合维持有效牵引。 四、注意事项: 1、加床栏保护,防止患儿坠床 2、注意防止再脱位或半脱位。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Graf法分型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Graf法分型 Graf法将婴儿髋关节声像结果定性、定量描述分为Ⅰ~Ⅳ型。Ⅰ型(α>60°、β<77°);髋关节在临床和声像上都是成熟的。臼顶骨轮廓优良,骨顶外缘锐利成角(Ⅰα,β<55°)或轻度变钝(Ⅰb,55°<β<77°)。臼顶软骨狭窄呈三角形,对股骨头有良好覆盖。 Ⅱ型:该型髋的骨性髋臼外上缘缺少钙化,骨顶轮廓发育缺陷的部分由软骨顶增宽充填,覆盖在股骨头上.分为4种类型。 (1)Ⅱa:指出生12周以内婴儿(α角为50°~59°)。根据Graf标尺规定,如α角在50°~59°,但大于周龄标尺所示最小值,则为Ⅱa(+),否则为Ⅱa(—)。例如,生后3周婴儿α角55°,大于标尺的53.5°刻度时,该髋为Ⅱa(+),如为52°,则为Ⅱa(—)。 (2)Ⅱb:指12周以上婴儿髋(α角50°~59°,β角<55°),称骨化延迟型。 (3)Ⅱc(α角43°~49°,β角<77°):与Ⅱb相比,反映骨性髋臼发育的口角减小,而软骨顶角度增大,股骨头主要由软骨顶覆盖,很不稳定,称为临界髋。 (4)Ⅱd:Ⅱc髋中的日角继续增大(>77°)。股骨头将偏离由软骨顶和骨顶共同组成的髋臼弧心轨迹,软骨顶和盂唇向

上外侧移位,声像上称为偏轨髋。

Ⅲ型(α<43°,β>77°):Graf将此型分为Ⅲa和Ⅲb。两类髋中股骨头均向上外方脱位,但Ⅲa软骨顶为无回声结构,是透明软骨成分,INb的软骨顶可见有程度不同回声。说明透明软骨可能发生了纤维化或变性改变。 Ⅳ型:该型髋的声学特点是股骨头脱位,表面只有薄层关节囊覆盖,髋臼唇盂和软骨顶也向原始髋臼的内下方移位。通常在单一冠状声像上,脱位的股骨头和髋臼不能同时完整显现,参考测量点难以辨认,所以,对Ⅳ髋不进行角度定量测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诊疗方法研究进展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诊疗方法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07T13:41:06.8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宋薇 [导读] 常采用Graf超声检查方法和临床查体筛查患儿,对存在问题的患儿应早期干预,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婴幼儿骨骼系统常见疾病,其主要诊断方法包括超声诊断和临床查体,其早发现早治疗对减轻晚期患儿畸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DDH的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异常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是出生前及出生后股骨头和髋臼发育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所导致的一系列髋关节病变的统称,是新生儿和小婴儿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由于新生儿出生时体征较隐匿,早期不易被医生和家长发现,患儿学步或行走时出现异常姿势,家长才陪同患儿到医院诊治,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家长大部分最后选择手术治疗,而术后又常出现再脱位、关节活动受限和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其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减轻晚期病例畸形程度,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DDH的发病因素 DDH的病理改变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从出生到1.5岁的小儿受自身发育及机能影响并不具备自主行走能力。因此,对于髋关节造成的负重相对较小,不会出现增加负担而对病情造成影响。髋关节会出现髋关节囊、韧带松弛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患儿则会出现脱出于髋臼的情况;部分患者则并不会出现完全脱出髋臼的情况,且髋臼、股骨头关节软骨发育相对正常。如果患儿在生长过程中并无软骨变形或脱落现象,则说明股骨头骨骺的属于正常发育。但如果患儿在生长过程中,出现髋臼指数增大、股骨颈前倾角、髋臼内异常软组织增多等情况,则说明关节囊、圆韧带发育不正常[2]。 人类出生时髋臼较浅,股骨头表面平滑,出生后不久髋关节逐渐加深稳定,这需要髋关节软组织及股骨头的相互作用才能达到。DDH 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软组织和骨骼两方面的变化[3]。目前导致髋脱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DDH的髋关节内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这已得到普遍认同[4]。关节的软骨组织是关节最重要的组织之一,该结构的损伤将直接引发关节疾病发生及进展,并会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2诊断方法 2.1 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 体位:受检婴儿侧卧于凹槽式记忆海绵床垫内,获得良好的舒适感,进一步稳定体位。待检髋稍内旋、屈曲。扫查方式:由金属连杆装置固定探头保证其垂直向下,检查者右手握持探头,将探头放置于髋部股骨大粗隆处,在金属连杆装置的帮助下通过前后平移获得髋关节冠状切面。获取髋臼窝内髂骨下缘点、平直的髂骨、盂唇。 婴儿髋关节主要由软骨构成,股骨头尚未骨化,超声可以很好地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及股骨头与髋臼的相对位置,可以量化评估髋臼发育情况;超声检查无创、无辐射[5]。Graf法超声检查法具有标准化、可重复性好及参考指标客观性等优点。 2.2临床查体 儿保医生在髋关节的发育异常的筛查中起这主要作用,对于疑似有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儿童,需仔细查体和辅以超声检查[6]。临床查体常用方法如下[7]:a.观察大腿内侧皮纹或臀纹是否对称或是否方臀,肢体是否等长,活动是否自如;b.Al Lis征阳性,小儿仰卧屈髋屈膝,两足平放床上,双踝靠拢可见双膝高低不等,低者为脱位侧;c.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小儿平卧,屈膝屈髋各90°,检查者两手握住膝关节同时外展外旋,正常小儿双膝外侧面可触及床面,如不能触及床面说明内收肌紧张,称外展试验阳性。当外展至一定程度突然弹跳,则外展可达90°,称为Ortolani 征阳性;d.Barlow试验阳性,仰卧位,小儿双髋双膝各屈曲90°,检查者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处加压,向外上方推压股骨头,感到股骨头从髋臼内滑出髋臼外的弹跳,当去掉拇指的压力,则股骨头又自然弹回髋臼内,称为Barlow实验阳性。 3.治疗方法 3.1早期干预 对于诊断为GrafⅡa的小儿采用早期干预的方法。小儿仰卧,屈髋屈膝90°,家长握住宝宝膝关节双手均外展外旋,保持髋关节外展110°~130°。在外展姿势上,沿股骨长轴方向向内加压,并轻微旋转,使股骨头在髋臼中旋转对位,每天2~3次,每次10~15min,辅以音乐疗法安抚患儿情绪。指导家长平时怀抱小儿时使其双下肢保持外展姿势,睡眠时应用宽尿布,使小儿双下肢处于屈膝屈髋外展体位。干预治疗当长期进行,直到髋关节发育成熟,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3.2 Pavlik吊带治疗及随访 对于诊断为GrafⅡb的小儿,采用 Pavlik吊带进行早期治疗。维持小儿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双下肢保持腾空姿势,早期使小儿仰卧,尽量减少怀抱[8]。每1~2周复查一次(超声检测至患儿6个月,6个月后改换X线骨盆平片)。 5.总结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婴幼儿骨骼系统常见疾病,其表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其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减轻晚期患儿畸形有重要意义。常采用Graf超声检查方法和临床查体筛查患儿,对存在问题的患儿应早期干预,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Hui Wang .Increasing expression of substance P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synovial tissue and fluid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 of arthritis in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J].Arthritis Research& Therapy.(2015)17:4 [2]陈凯,蔡俊丰,秦玉星,等.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旋转中心原位固定与上移的比较研究 [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14,8:56-59. [3]Delaney LR,Karmazyn B.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3 the hip: background and the utility of ultrasound[J]Semin Ul trasoundCT MR,2011,32( 2) : 151-156. [4]Rosenstein AD,Diaz RJ.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 total hiparth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sequelae o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四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患儿出生前及出生后也包括出生过程中发生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和(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的一系列髋关节病症。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我国小儿跛行、双下肢致残的常见原因。 【护理常规】 1.术前 (1)了解患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类型及严重情况,评估患儿步态及自理情况。指导步态异常患儿勿跑、跳,注意防止跌倒。 (2)行皮牵引患儿抬高床尾10~15cm,保持力线一致及有效的牵引力与反牵引力,预防压疮及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术前应清洁患儿石膏固定范围内的皮肤,训练患儿学会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 2.术后 (1)按石膏固定的护理常规,教会其家长正确的给患儿接尿、便,防止尿、便污染石膏,刺激皮肤和污染伤口。 (2)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污染敷料。 (3)饮食与营养:手术当天饮食宜清淡,术后第1天患儿可恢复普食,可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嘱患儿多饮水,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4)体位:术后去枕平卧双下肢抬高,醒后枕枕头,术后3d可

摇高床头,直至可以坐。 (5)功能锻炼:术后初期主要为足趾背伸,趾曲活动;术后3d 进行坐卧练习;进行侧卧翻身练习;术后1~2个月去石膏后不能负重活动;术后3个月取克氏针后可负重活动。 【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术后患儿应长期避免以双下肢剧烈活动为主的运动。 2.饮食指导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骨骼愈合。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防止尿、便污染。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给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开放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应继续坚持功能锻炼,注意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 6.复诊须知定期门诊复查,闭合复位后应根据复位情况决定继续更换石膏或外固定支架。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 超声科 一、检查方法 ?1、经前囟检查:先做冠状切面,然后,探头旋转90度,获得矢状切面和其他旁正中切面。 ?2、经颞窗检查:获得横切面上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颅内的血流分布。 ?3、通过后囟侧方的声窗观察后颅窝影像(也叫做乳突囟)。很少使用二、探头的选择 ?经前囟检查时,足月儿通常选5MHZ的探头 ?早产儿选7.5MHZ探头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频或低频高穿透力的探头

三、常见切面:6冠状切+5矢状切+1后颅窝池切面 一般情况下我们留取6个或更多的典型冠状切面。第一个切面常常是通过侧脑室前角前方的额叶切面,第六个切面是侧脑室三角形后角后方的枕叶切面。至少获取5个矢状切面。第一个矢状切面是正中切面。理想的正中矢状切面需要清晰地显示小脑蚓部和胼胝体。然后,向左或向右逐渐偏转探头获得每侧2个或3个旁正中矢状切面,从尾状核头一直到Sylvian裂。通过乳突囟门单独获得左侧和右侧经后颅窝切面。在这一切面上,正常可以看到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以及小脑延髓池。对于颅内血管系统的显示多是经过前囟和颞窗(前外侧囟,蝶囟)。需要观察血流的显著程度以及阻力信息。常规测量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阻力指数。 冠状切面1 ?大脑间裂(IF) ?额叶(FL) ?眼眶(OC) 冠状切面3 ?脑膜结构(PM) ?胼胝体(CC) ?FM Monro孔

?脑桥(P) ?颞叶(TL) ?尾状核(C) ?丘脑(T) 冠状切面4 ?四叠体(Q) ?小脑半球(CB) ?小脑延髓(CM)侧脑室脉络丛(CP)?丘脑(T) ?小脑幕(圆点标 冠状切面5 ?侧脑室(LV)

右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形成什么并发症

右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形成什么并发症在生活中髋关节是经常发生疾病的部位,但有些患者的髋关节疾病是先天形成的,也有后天不良因素引起关节发育不良就是经常出现的疾病类型,根据髋关节的部位可分为左右两边,身体所出现的疾病症状都是相同的,只是发病部位有异常,患者要留意髋关节的来适症诊断,防止可怕且严重的并发症,那么右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形成什么并发症呢?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此系医源性并发症,主要是机械性压力致动脉缺血所致。Salter提出5条诊断标准: (1)复位后1年,股骨头骨骺核仍不出现。 (2)复位后1年,现存骨骺核生长停滞。 (3)复位后1年,股骨颈部变宽。 (4)股骨头变扁,密度增加或出现碎裂现象。 (5)股骨头残余畸形,包括头变扁变大、扁平髋、髋内翻、股骨颈短宽等。

2.术后再脱位术后再脱位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可发生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应尽力预防。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囊紧缩不理想,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前倾角过大而未给予矫正;还有头、臼不对称,处理不好等原因。应加强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早手术处理。 3.髋关节运动受限或僵硬此并发症较为常见,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脱位股骨头位置越高,髋关节周围挛缩越重,若未行矫正,极易发生髋关节运动受限或僵硬,特别是术后应用髋人字石膏固定者更易发生,应加强术后的早期关节功能锻炼,采取髋关节外展石膏支架固定,术后1周应坐起练习活动。也可不用石膏固定,术后采用持续性被动活动 (CPM)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右髋关节发育不良出现的并发症较多,最严重的就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经常出现的并发症则是术后再脱位与运动受到限制。此时患者的髋关节异常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患者前往医院检查即可确诊,在治疗时疾病本身的治疗是重要的,而并发症的医治也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患者不注意医治,病情会快速的发展。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分期

专科小词典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分期: 1S tahe li 病理分型(根据股骨头、髋臼的形态和相容性分为4型): 型:髋臼和股骨头均失去正常形态,但其大小和形态相符,包容良好。 !型:股骨头变宽变扁平,髋臼塑形能力差,仍保持球窝形。 ?型:球形相容,指正常发育的髋关节。 #型:球形不相容,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髋臼直径大于股骨头直径,髋臼外上缘应力过于集中。 2K arl Perner 分型:K arl P erner jian 将DDH 分为4度: 度:轻度,股骨头虽覆盖不全,但仍位于轻度发育不良髋臼的中心,CE 角介于11?~35?之间。 !度:中度,股骨头尚位于中心,CE 角在0?~10?之间。 ?度:重度,股骨头向上外侧脱位,病损髋臼相应浅变平,CE 角呈负角。 #度:完全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位于髋臼外缘,患肢明显短缩。 3OAH 分期:津山直一将DDH 继发OAH 分为4期: 前期:髋臼角异常增大,CE 角<20?,关节间隙正常,负重区硬化。 初期:髋关节间隙变窄,负重关节面硬化,骨刺形成,髋臼与股骨头匹配差。 进展期:关节面增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股骨头向外移位,负得区骨硬化、囊性变。 晚期:髋关节间隙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磨损、向外上移位,髋臼外侧缘明显增生、硬化。 4实用分型: 赵云鹤等以X 线表现为基础,结合髋关节的力学关系和技术特点,提出实用性形态分型,共分为两大类6个亚型:同心圆型:轻型:CE 角>10?或AH I %75% 中型: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全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全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DDH可造成患儿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DDH治疗的目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一)出生~6个月 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金时段,方法简便易行,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1、临床表现与体征: 大腿皮纹和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和下肢不等长等。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 Ortolani/Balow征阳性。肢体不等长,Allis(Galleazzi)征阳性等。 2、影像学检查: ≤4个月患儿首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月患儿可拍X线双髋正位片,常用指标为Perkin方格、髋臼指数(AL)、中心边缘角(CEA)、

Shenton线、泪滴(Tera)征。 3、治疗: 首选Pavlik 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24小时维持。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衣服)。定期B超检查,1次/1~2 周。若3周后B超提示取得同心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月。然后使用外展支具直至髋臼指数(AL)<25°,中心边缘角(CEA)>20°。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示未取得复位,则停用 Pavik 吊带,改用其他治疗方法。否则后脱位的股骨头持续压迫髋臼壁可致吊带病(髋臼后壁发育不良)。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支具(固定体位同吊带)或直接采用闭合石膏固定,禁忌非麻醉下复位、穿戴极度(蛙式)外展支具,以避免损伤股骨头软骨和AVN。 (二)7个月~18个月 随年龄的增加,体重与活动量加大,使用吊带的依从性和疗效下降。 1、临床表现和体征: 除上述表现外,查体可见双臀外观不对称,会阴宽,大转子高位,望远镜征(telescope 征)、Allis征阳性。 2、治疗: 首选麻醉下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管型固定。复位应在全麻下施行,闭合复位前,应切开或经皮切断内收长肌,必要时同时切断髂腰肌肌腱,以轻柔的Ortolani手法复位。观察指标为安全区(safe zone)>20°。建议使用欧乃佩克行关节造影。若造影显示股骨头软骨缘于髋臼内壁间隙>4mm,提示头臼间有软组织嵌顿,阻碍复位。放弃闭合复位,改用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