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形象分析1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1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1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摘要:堂吉诃德是欧洲长篇小说的先驱一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是十六世纪西班牙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达者和实践者,是西班牙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塞万提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着力塑造的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他是西班牙文学乃至欧洲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形象之一。堂吉诃德形象之所以不朽,是由于他的高贵的美好的精神,本文首先对堂吉诃德精神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堂吉诃德形象的基本特征作了概括和总结,这些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履行我扶弱锄强的誓愿”;“坚持真理,不惜以性命来挥卫”;“幸福的世纪”;“人是天生自由的”;“这位游侠骑士什么都懂”等方面。最后文章对堂吉诃德形象作了全新的定位与深入的分析:“他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一个智者”;体现出双面魔镜:可笑又可敬的二重性形象。这一切都使堂吉诃德作为一个卓越的文学形象具有“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艺术形象分析

诞生于17世纪初期西班牙的堂吉诃德,已经走过4个世纪的历史时空,生气勃勃地进入了现代世界,并且他的生命力不见衰弱,反而更富有活力,其精神愈加光辉,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因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读者对堂吉诃德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本文尝试对这一文学形象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一、堂吉诃德精神

堂吉诃德本是西班牙一个偏僻乡村拉·曼却的一个年约50岁的穷乡神,瘦高身材,穿着祖传的破旧盔甲,拿着长矛,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幻想做一名“游侠骑士“去漫游世界,探奇冒险。就这样,他走出了西班牙,穿过漫漫漠漠的历史,跨入整个环宇。今天看,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形象,反反复复出现在绘画、舞蹈、音乐、影视、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堂吉诃德已经世界闻名的艺术形象,人们不仅仅知道他,熟悉他,而且呼唤他,赞美他。法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政治活动家罗杰·加洛蒂的一间屋子里,单独放着一幅他最珍爱的名画,即手持长矛盾牌、骑着瘦马的堂吉诃德画像,并将此画印在他的《人的诺言》一书封面上。显然,加洛蒂不仅喜爱崇拜堂吉诃德,并且呼吁着世人学习堂吉诃德精神。

堂吉诃德形象之所以不朽,是由于他的高贵的美好的精神。他,单枪匹马坚持不懈、勇敢顽强地反对一切“妖魔鬼怪”与不合理的东西,并坚决同它们斗争;他至死在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而与假丑恶进行拼搏,尽管以他的愚狂而失败,但却是一种勇士的失败。正如同高尔基在《鹰之歌》中所赞扬的:“你固然死了……可是在勇敢、坚强的人的歌声中你永远是一个活的榜样,一个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骄傲的号召!我们歌颂勇士的奋起!”堂吉诃德形象已经摆脱了作者的束缚与局限,超越了当时的写作语境,走向了未来的大世界。他之所以为后代读者所接受,是因为他蕴含着与后代人共通的东西。小说中存在着一些“未定点”和“空白”,允许读者在阅读中去予以填充。笔者认为,《堂吉诃德》的永垂不朽i,主要在于它创造了一成功地创造了堂吉诃德的形象。

二、堂吉诃德形象的基本特征

堂吉诃德诞生在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个时代的巨人的突出特征是人本主义精神。让我们拨开堂吉诃德的滑稽可笑的表象,分析其复杂矛盾的性格,从他的思想、品性和行为来审视,理出他的基本性格。

1、“履行我扶弱锄强的誓愿”

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情况是不太平的。坏人横行,是非颠倒,民不聊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世。在堂吉诃德看来,“这年头,懒惰压倒了勤快,闲散压倒了工作,罪恶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因此,他认为“天叫我生在这个铁的时代,是要我恢复金子的时代,一般人所谓的黄金时代”。于是,他要以济贫救困、扶弱锄强为己任,肩负着扫除暴

行、申雪冤屈、改革弊端的义务,这就是他当游侠骑士的动机与目的。并且,他不光有思想,还以一腔热情与愚勇去行动。首次出马,他解救了一个被财主鞭打的牧童。见一伙人护送一辆马车,内坐一位妇女,堂吉诃德以为是一伙强盗抢了一位公主,立即上前拦截:“你们这些妖魔鬼怪的族类,马上放了“高贵的公主”,否则要对你们的“横行霸道,予以处罚”。途中,他遇到一队被押送去服苦役的犯人,听了他们的陈述后说道:“老天爷特意叫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实施我信奉的骑士道,履行我扶弱锄强的誓愿”。先是恳求押送者放了犯人,继之以武力行事,从而解救了所有苦役犯。当神圣友爱团为此要逮捕堂吉诃德时,他义正严词地讲道:“让戴锁链者以自由,释放囚犯,扶弱济贫,帮助受难者,你们竟把这称作拦路抢劫?虽然每一次侠举给他带来的是失败、伤痛,可他的追求是执着的,真诚的,无论其精神与行为,都是为着社会之公理,民众之甘苦。堂吉诃德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行动和言行一致。

2、“坚持真理,不惜以性命来挥卫”

堂吉诃德扮演的是“游侠骑士”的角色,他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发表了许多有关“骑士”、“骑士书”以及“游侠学”等见解,十分有意思,在他看来,“骑士”“是上帝派到世上来的使者,是为上帝维护正义的胳臂”。这个使命是神圣的,而且不同于其他圣徒的。骑士不是宣扬上帝主旨的说教者,而是维护正义的有力的“胳臂”,即惩治坏人坏事。作为一名真正的骑士,他须“得受晒、受冻,风里雨里、日日夜夜、或步行或骑马,一脚一个印地踏遍世界”。堂吉诃德不仅如此说,并如此这样做了。他所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受苦。他十分强调骑士个人的修养,认为骑士“应该温文有礼,和气勤谨,不骄横,不傲慢,不背后议论人,最要紧的是居心仁厚”。这哪里是什么“骑士”,完全是仁人君子,人类中的优秀分子。

3、“幸福的世纪”

堂吉诃德第一次出游,途中碰到一群牧羊人,他们一起共餐后,他高兴地说道:“古人所谓黄金时代真是幸福的年代、幸福的世纪。这不是因为我们黑铁时代视为至宝的黄金,在那个幸运的时代能不劳而获,只为那时候的人还不懂‘你的’和‘我的’之分。在那个太古盛世,东西全归公有。茁壮的橡树上,甜熟的果实累累满树……那时一片和平友爱,到处融融恰恰……表达爱情的语言简单朴素……真诚还没有和欺诈刁恶搀杂在一起,公道还有它自己的领域……”这是一种古朴的理想主义,曾是西方几代先贤哲人憧憬的社会景象,是他们对私有制、尔虞我诈、邪恶横行等现象的烟雾谴责的表现。自然,昔日那种原始“共产”观念与简朴的社会生活方式,是永远过去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复活”。但是“黄金时代”中大公、和平、真诚、开诚布公等,却是人类所应有的美好品性,也是千百年来许多西方有识之士宣扬、歌颂、追求、奋斗的东西,至今这些东西并未过时,并没有失去诱人的光彩。可见,堂吉诃德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代表着人类共同信仰的希望者。

4、“人是天生自由的”

堂吉诃德之所以要解救苦役犯,正如他向押送人讲明的:“我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显然,他的行为并不是猛撞的、胡闹的。在他看来,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应受到尊重,这正是当时盛行的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桑丘上任海岛总督前,堂吉诃德对他的一番告诫十分精彩。其中说道:“桑丘,你不妨夸说你的贫贱出身,你说自己世世代代是庄稼人,不会低了身份。人家瞧你不引以为耻,就不会来侮辱你。你宁可夸耀自己是贫贱的好人,不是富贵的坏人。贫穷出身升做教皇或大皇帝的不知多少……”这在当时是多么可贵的思想!他还要桑丘处理案件时,“不能只听富人的声音,还该眼看穷人的眼泪”。

在爱情婚姻和男女关系方面,堂吉诃德本人是规矩和严肃的,他忠诚于自己理想中的“情人”杜尔西内娅。无论是客店女佣的错遇,还是公爵府中的阿尔迪西多拉的主动“求爱”,我们这位骑士决不动心。正如他所唱:“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已经占领了我的心,她的倩影磨灭不了……就为品德可贵,始终不渝,一片坚贞。”他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主张

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爱情自由。他支持玛塞拉个人的选择,制止众人迫害她;他还帮助巴西琉从财主手中获得自己心爱的人季德丽亚,阻挡了卡嘛丘一伙报复巴西琉的行为。

5、“这位游侠骑士什么都懂”

堂吉诃德形象的光辉,不单表现在惩恶扬善的行为方面,而且还闪耀于他的学识渊博方面。他不仅是一个骑士、武夫,还是一个学者、诗人。小说中,堂吉诃德针对不同的人们、事物、情况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议论。在桑丘就任海岛总督之际,他训诫桑丘如何治理政务,如何注意个人的身心修养:“首先得畏惧上帝,‘畏惧上帝,智慧自主’。有智慧就不会做错事。”“第二,你得观察自己,求自知之明;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心向往美德,以品行高尚为荣”;千万防止“随意判决案件”,“富人许愿送礼也罢,穷人的哭求哀告也罢,你总得尽力查明真相”;“审判案件,自己别动感情,弄得是非不明”等等。这一切,正如桑丘所说,“都是金玉良言”。

谁不说堂吉诃德“见识高明,志趣高尚”呢?他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的发表许多如何做人的道理,涉及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爱情婚姻等。例如他十分看重“德性”,视作为人处世的一条重要准则:“品德恶劣的贵人就是大贱人”,“高贵以美德为准。好人尽管地位低,比地位高的坏人可敬可佩”等。这位骑士还谈到文艺,认为“戏剧是人生的镜子;我们自己的面貌和模范人物的形象,只有在戏里表现得最生动逼真。编剧和演戏的人把这面镜子随时供我们照鉴,这对国家大有好处”。他不仅喜爱和关心文学艺术,而且还作诗弹唱,颇有才华。

三、堂吉诃德形象的定位与分析

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矛盾性和多重性的立体层构,作为一种典型,它蕴含和揭示了许多本质的东西,而这本质的东西是穿透历史的,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他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一个智者”,耽于幻想,脱离实际已成为堂吉诃德的代名词而被世人所称颂。本文试就他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方面来论证他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1、“他活着是个疯子”

堂吉诃德是拉·曼却村庄一个五十开外的穷绅士,原名叫吉哈诺,穷困潦倒,闲暇无事,就钻进骑士小说中去,弄得神魂颠倒,着了迷决计要做名垂千古的游侠骑士,把忠君、护教、行侠、尚武作为信条。于是,他翻出曾祖传下的一付残缺不全的盔甲,用纸和浆糊将它修补一番,拿出一杆生锈的长矛,找来一匹毛病百出的老瘦马,选了邻村一位养猪姑娘作为自己献身的“意中人”,给她取名“达辛妮娅公主”,给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一切准备就绪,就选在烈日炎炎的十月的一个早晨。为冒大险、成大业、立奇功而外出行侠。荡游第一天的傍晚,人困马乏之时他来到了一家旅店,在他眼里旅店俨然是一座城堡,店老板就是领主,硬请老板封他为骑士。受封后他心花怒放,迫不及待走出旅店。在路上,他救了一个遭主人毒打的牧童,自认为这是骑士生涯的第一功,可是他一走,主人把牧童打了比先前要重十倍的鞭子。不久,他遇见一对商人,他要商人承认普天下只有达辛妮娅才是美女,结果被商人们打得趴在地上动弹不得,还是邻居把他像一具干尸一般横在驴背上送回家去。他的好朋友神父和理发师看得出他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便把他家中的骑士小说给烧了,并骗他“书被魔术师的法术摄走了”,这就激起了他重新出游与“魔术师”作对,扫除天下不平的欲望。这一次,他找了村里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他“侍从”,便在一个晚上偷偷离家开始第二次游侠。在郊野,眼前出现了几十架风车,他把风车当中巨人,举起长枪刺去,结果连人带马旋转到半空中,又被摔倒在地而动弹不得。他把羊群当作军队,挥动长枪向羊群冲杀,结果被牧羊人打掉了门牙,打断了肋骨。他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术师的头盔抢了过来。他打倒解差犯人,又让犯人去向达辛妮娅报告他的功业,反被犯人殴打,并抢去衣物。在客店里,他把盛红酒的皮袋当作巨人的头,挥剑乱砍,弄得红酒遍地流淌,最后,他的好朋友用计抓住了他,把他关在大笼子里押送回家,这才结束了他的第二次游侠。养病一个月后,他

又外出进行第三次冒险,见到一辆装着两头猛狮的车子,便令车夫打开狮子笼的门,他要和猛狮较量。后来,他被同村的学士参孙扮成的“白月骑士”打败,只好回到家中不再外出冒险。回到家中,他忧郁成疾,卧病不起。临死时神智清醒了,说:“现在知道那些书中写的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他对骑士小说深恶痛绝,并立下遗嘱:不许他唯一的亲人、外甥女嫁给骑士,也不能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不能继承他的遗产。

从堂吉诃德叙述的三次游侠的生活事件,我们看出他是个满脑子装着骑士小说离奇古怪的东西。怀着对骑士的狂热,他处处模仿骑士,以骑士为准,对现实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在他的眼里处处都有妖魔鬼怪,时时都是他仗义行侠、建功立业的机会。结果呢,无论什么事物到了他的脑子中都失去了原来的面目而变得离奇古怪:旅店变成了城堡,羊群变成了军队,风车变成了巨人,了法师的铜盆变成了魔术师的头盔,苦役犯变成了受害的骑士,小店主变成了长官,妓女变成了贵夫人。不顾一切地提着长矛乱刺乱砍,自以为救世救民,其实害人害己。人们认为碰上了堂吉诃德就是灾难临头。当他第二次见到被他从地主的皮鞭下“解放”牧童时,小牧童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我多么倒霉,总不如受您帮忙倒霉得厉害。但愿上帝诅咒您,诅咒世界上所有的游侠骑士!”他的种种游侠举动,居民们都祷告上天,对堂吉诃德等等一切骑士都要给以惩罚,不能给他们任何恩典。这对于他的荒唐举动不能不是极大的讽刺。堂吉诃德生活在十六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西班牙,却执行十二、十三世纪英、法、德等封建制度全盛时期的盛行的骑士道,误以为游侠骑士生活可以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堂吉诃德对于自己的错误还应付出严重的代价,因为他以为漫游的骑士是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同样的可以并存的,结果遭到了惩罚。”

2、“死了是一个智者”

堂吉诃德一出世便要在火枪盛行的时代里恢复骑士制度,这必然使他变成一个富有喜剧性格的滑稽可笑的角色。但这个形象绝不是古代封建骑士的简单再现,也不仅是一个夸张滑稽的闹剧角色,而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具有为理想而奋斗精神的智者和战士。他善良、温顺、正直、勇敢,富有理想和牺牲精神。他学识渊博,辩才宏大,思路清晰,能洞察社会的苦难,是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文主义战士,是一个十分可敬可爱的人物。他生活在一个“可恶的年代”,看不惯“世道人心,一年不如一年”的社会现实。他一贫如洗,没有任何私有财务,在年过半百之时仍自愿担负起除暴安良的重任。他所理想的社会是“人还不懂‘你的’和‘我的’之分,东西全归公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和睦相处的“黄金时代”。他向往自由平等,反对等级特权,同情被压迫人民。他认为“自由是天赋给人的许多最可贵的宝物之一,地下河海里所藏的一切宝贝都不能和它相比”。他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因此,他解救牧童,释放苦役犯。他要求和桑丘·潘沙不分主子和侍从,同吃同住,不分你我,认为人的贵贱不取决于出身和血统,而取决于品德。他嘱咐桑丘去当“总督”之后,要关心穷人的疾苦,执法要公正仁慈,不要偏袒富人和接受贿赂,要亲自“视察监狱、屠场和菜市”。他对社会、战争、法律、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都表现全新的认识。他把当今的法律与远古“黄金时代”的法律相比,反对形式的法制,暗示了只有政治清明法律才有公正的见解。他主张文官廉洁,武官勇敢。在婚姻问题上,他尊重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势力对妇女的欺凌和侮辱。他认为骑士应该是既“懂得公平交易原则”的法学家,又是神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医学家,“会钉马蹄铁和修理鞍髻”,既勇敢、文雅,又有“坚持真理,不惜以性命捍卫”的美德。“为了自由,正像为了荣誉一样可以而且应当牺牲生命”,所以他以铲除人间的不自由不平等为己任,锄强扶弱,济世救人,打抱不平,以冒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他以为是跟坏人作斗争时决不顾惜生命,不怕打击,不怕讥讽,被打掉牙齿,摔断肋骨,削掉耳朵,关在笼子里,有时被人打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也不丧气,从不动摇,不以为苦,反以为荣,“胜败乃士兵家常事”,“干我们这一行,灾难都是免不了的”。不怕苦,不怕死,坚定不移为实

现理想而奋斗。这些正是他身上展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堂吉诃德是十六世纪西班牙人文主义理想的表达者和实践者,是西班牙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之一。

3、双面魔镜:可笑又可敬的二重性形象

堂吉诃德是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一般都认为他是个复杂的、矛盾的、具有二重性格的人物。因为他“疯疯癫癫,滑稽可笑”。可又“具有崇高理想和渊博学识”的两个极端。塞万提斯开始时的意图是想把堂吉诃德写成一个滑稽可笑的、脱离实际的游侠骑士,但是,堂吉诃德一产生出来,就逐渐摆脱作者的控制,如同孩子长大起来离开父母走自己的路一样,他在广阔的历史天地里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思想行为,并逐渐成长起来,变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可爱可敬了。

塞万提斯生活的年代正是西班牙发生剧变的大动荡时期,军事失利和国内暴政导致了西班牙的衰落,也引起了社会心理的变化,塞万提斯就一再声明,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要扫除它们的流毒。塞万提斯起笔之初,确实是以讽刺的手法刻画人物的。作者时时都用现实的真实情境去映照堂吉诃德心目中骑士游侠世界的想象,冷静地比较,在堂吉诃德昏昏然自以为是的时候,事实的真相就像位故装严肃的小丑,时不时地揭开堂吉诃德盖头巾的一角,让读者看到里面关于事实的观念是多么荒谬,突出了其行为的滑稽可笑,撕破了堂吉诃德复兴骑士道的梦想,让人看到了这种狂热念头的荒唐,从而产生喜剧性的效果,使人发出压抑不住的笑声。

但是,小说出版后的实际效果,超越了作者所声明的写作目的。随着读者对堂吉诃德这一文学形象理解的深入,尤其小说第二部的发表,堂吉诃德不再仅仅是可笑的角色。虽然堂吉诃德刻意要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成为封建时代的骑士,但作者塞万提斯并不把堂吉诃德当作一个封建骑士来刻画。如果我们把对他那些荒唐行动的嘲笑稍微压一压,暂时不去留意这个方面,我们就会为堂吉诃德那可贵的理想无一实现,为他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竟不能换回一丝半点积极的成果而感到遗憾,感到痛惜,悲剧性也就由此产生了。堂吉诃德的悲剧在于一个骑士游侠已成陈迹的时代试图复兴他的骑士道梦想,他找不到合适的时代和合适的方式;塞万提斯的悲剧在于在宗教裁判所火刑炽烈的西班牙及至欧洲看不到人文主义理想喷薄而出的曙光,堂吉诃德的悲剧也正是塞万提斯的悲剧的曲折表达。这一点,无意或有意地超越了作者当初的创作声明。于是,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同集于堂吉诃德身上。堂吉诃德这一形象也就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悲剧性审美感受和喜剧性审美感受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每一种审美效果的产生都须靠对方存在作为条件。

如果没有喜剧的一面,即没有那些荒唐可笑的行为,人们就会看不到堂吉诃德的抱负、理想的幻灭,不能产生出痛感,审美感受就停留,只体会到堂吉诃德精神的崇高。反过来,如果堂吉诃德身上没有悲剧的因素即理想成分,那么堂吉诃德的发疯胡闹也就失去了动力,他也就不会把风车看成巨人,也就不会有去刺杀的心思,喜剧效果无从产生;而且不把堂吉诃德的发疯胡闹提高到为理想奋斗这一永久的主题高度,读者就会很快厌倦他的胡闹,也就不能保证喜剧的生命力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始终。

当然,对于堂吉诃德这一形象的感染力的感受,不同的读者会获得性质、程度不同的审美观感,偏重现实的看到喜剧成分多些,如出版时西班牙的读者,人们对堂吉诃德报以笑声;偏重理想的看到悲剧成分重些,如海涅曾为堂吉诃德的种种失败而伤心流泪。这就像是一块八面玲珑的钻石,不同的视察角度,会发出不同的光彩。又如一面有魔力的双面镜,在这一面看到令人笑声一片的表演时,你却透过镜子看到另一面满脸忧戚的潜影;绕过背面,正视理想,以忧时伤时的眼光看过去,你又似乎看到了在找不到恰当的实现方式时不合时宜的狂热使一切变得荒唐滑稽。喜剧性,增强了这一文学形象的可读性、吸引力,完成了作者的浅层面的创作使命。悲剧性,标志着《堂吉诃德》对社会生活揭示的历史深度,概括出那

个时代的历史特征。这正是堂吉诃德形象的生命所在,堂吉诃德仍将凭着它性格的矛盾性,美感的奇妙的多重性而永久的葆有其艺术魅力。

时代对读者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同时代的社会现实、社会思潮、普遍的社会心理影响左右着读者对堂吉诃德的认识态度,促成不同时代堂吉诃德批评潮流的形成。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当需要正视现实的时候,读者会以现实的眼光来审视堂吉诃德,拿是否合乎实际、顺应历史这条标准来衡量他的行为,在他身上更多看到的就是滑稽荒谬、不合实际的特点;当时代需要理想,需要重新确立价值标准的时候,读者又会拿理想的尺度来衡量堂吉诃德,更多地把他作为一个代表着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崇高悲剧英雄。这表明,堂吉诃德性格明显的二重性始终能给人启示,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性格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趣的堂吉诃德形象多义接受现象始终存在。他永远会被人嘲笑,也永远受人同情赞扬,他属于所有的时代!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析知识讲解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 析

题目:请分析“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并结合你自己说说他对你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巨作《堂吉诃德》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堂吉诃德。他本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年逾五旬的穷乡绅,因受到骑士小说的影响,决定外出游侠。一方面,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可笑的疯子,把自己幻想成骑士,以个人游侠的方式欲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这一时代错误使他成为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理想者,正义善良,热情忠厚,拥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决心锄强扶弱,替天行道,扫尽人间不平,却屡屡碰壁徒劳无功,这一切又使他成为了悲剧人物。总之,堂吉诃德宁愿牺牲自己,一心要求实现现实世界所不容实现的理想,所以他可笑又可悲,担忧令人尊敬。 他反对专横残暴,痛恨专制,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上前;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甚至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但是,堂吉诃德的荒唐行为中也潜藏着高贵理性的因素,他对自由、对平等、对爱情、对司法制度,甚至对文学艺术都有新的见解,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理性有道德的绅士。 在屠格涅夫的理解中,堂吉可德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定地相信,超越他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须一片赤诚地努力争取方能得到。堂吉诃德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辞劳苦,甚至牺牲生命。而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论文)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 ——之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8级汉语言文学(1)班 指导教师: 摘要:《堂吉诃德》是反映西班牙社会文艺复兴后现状的一部百科全书,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和揭露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但堂吉诃德的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堂吉诃德;骑士;疯子;理想; 目录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象 (1)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2) 三、堂吉诃德的悲剧形象 (3) 四、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 五、瘦弱英雄的伟大背影 (5) 六、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7) 塞万提斯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的眼里看来是可笑的,但他身上所显示的是顽强的奋斗精神,是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化身。在他的身上散发出的光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在堂吉诃德的喜剧姿态中寻找伟大的背影。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像 堂吉诃德有五个名字:骑士,疯子,小丑,英雄,堂吉诃德。千百年来这个著名文学形象之所以被津津乐道就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堂吉诃德是一个内在情感丰富、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像武夫一样勇猛顽强,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更像婴儿一样天真纯洁。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堂吉诃德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脱离实际,整日耽于幻想,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感受。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在他眼里,到处都是魔法、妖怪、巨人,到处都是他行侠仗义的奇景险境。他把蒙帖艾尔平原上巨大的风车看成是作恶多端的巨人,不顾一切杀将过去,结果被风车巨大的扇叶刮断了长矛,连人带马扫了出去;他把绵羊当军队,奋勇杀去,被放羊人拾起石块当武器,打掉了门牙,打断了肋骨;他认为“人应当是天生自由的”而解救了苦役犯,却命令他们去拜见他的杜尔西内娅,报告他的功绩,结果被犯人们打伤,剥去衣服,狼狈不堪;他模仿传奇中的骑士,单枪匹马到处冲杀。虽然他维护正义,除强扶弱,把消除世界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而且见义勇为,从不怯懦,为主持正义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有时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如搭救被地主毒打的牧童,反使牧童遭到更凶残的毒打。被他当魔鬼打下马来摔断腿的教士说:“你打抱不平,反而害得我一辈子站不平,你为了除害,却叫我终身受害。”他自己也常被讪笑戏弄,断牙断骨,丢了耳朵,削去指头。他纯粹以幻想取代现实的想法,形成了他荒诞无知,偏执顽固,疯癫莽撞的性格特点,着实滑稽可笑。即使这样,他还执迷不悟,认为这种失败是骑士难免的失败,是创立骑士伟业应付的代价,表现了明显的精神胜利法。这时,他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梦想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疯子。 最令我们为堂吉诃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爱情梦幻。《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左右——他成功时梦到她,失意时想到她,寂寞时想到她,热闹时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怀疑;他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9021204 张丽筱一套滑稽的装扮,一匹瘦弱的老马,一个脱离现实的人物,一条不向现实妥协、追求理想的悲情之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笑又可怜,拥有理想,为理想奋斗却又悲情收场的游侠骑士。 一、滑稽可笑的疯癫骑士 这是一个有着滑稽外表,可笑行为的骑士,这也是一个装满幻想,脱离现实的疯子。 一个五十开外的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整日沉迷于骑士文学,决计要做名垂千古的游侠骑士,穿着祖上传下的衣服,戴着残缺不全的盔甲,握着一柄生了锈的长矛,骑着一批瘦弱的老马,开始了自己游侠之旅。他,就是堂吉诃德。 这样的描述,显然和印象中英俊强壮、盖世无双的骑士形象相差甚远,在火枪盛行的时代,他的行为和他的这身装扮一样,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他雇佣了一个名叫桑丘·潘沙的农民做他的侍从,选了邻村一位养猪姑娘作为自己献身的“意中人”,取名叫“杜尔西内亚”。开始游行之后,他又闹出了一系列笑话:他将乡村的小客店当做了一座城堡,认为老板就是这里的国王,让老板加封他为骑士,结果被店老板捉弄;自以为受到骑士封赏后,他将正在旋转的风车看作是一个巨人,冲上前去进行了一次惨烈的战斗,结果满身是伤;他将羊群看作一列军队,冲上去展开厮杀,结果让放羊的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打落了牙齿……堂吉诃德的这些荒唐行为是世人所无法理解的,因而他总是受世人的嘲弄。 这些滑稽可笑的行为源自于他对骑士小说的迷恋,在他的脑海里,装满了骑士幻想,这让他成为了一个脱离现实,没有现实感觉的疯子。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处处模仿骑士,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妖魔鬼怪,到处都有他行侠仗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无论什么事物到了他脑子里都失去了原来的面目而变得离奇古怪,他总是对着想象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一顿乱劈乱刺。结果,他出于真诚善良动机的行为却让人们认为碰上他就是灾难临头。正如他第二次见牧童时,牧童说的“我多么倒霉,总不如受您帮忙倒霉得厉害。但愿上帝诅咒您,诅咒世界上所有的游侠骑士”。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资料报告

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 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发源地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基本特征:①思想上,主人公多无业游民,不幸命运,为生活所迫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及消极反抗情绪;②取材上,现实生活,市民平民生活;③结构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足迹经历生活安排场景。 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无名氏的《小赖子》(《托马斯和上的小拉撒路》)。主人公拉撒路。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现代小说之父。“雷邦托的独臂人”。 《堂吉诃德》西方长篇小说奠基之作。(堂:贵族标志)漫游的形式。 创作愿意:本意是看起来似乎是“要把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并且实现了。《堂吉诃德》大于作者原想法,他把对社会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欧洲第一个悲喜剧双重因素的形象,底色为喜剧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作者通过疯疯癫癫的堂吉诃德的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漫画像,告诉人们读骑士小说的可怕。这种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最直接含

义。与这种讽刺相对照的是,作者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好的感情。人们从荒唐事中可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他冲向羊群、戳破酒囊、与风车搏斗,是因为这些在他眼里是社会恶势力。他的骑士职责便是争取自由平等,并为理想去赴汤蹈火。这是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已不是中世纪的骑士,而是为了美好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勇敢斗士了。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有理的、铿锵有力的,对人类美好未来有着坚定地信念。从他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深沉含义。 桑丘:仆人和主人公相对应,外表和在都形成鲜明对比,又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不可分割。桑丘善良朴实、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在与堂吉诃德行侠中,受堂吉诃德感染,心胸渐宽阔。 艺术手法: ①巧妙运用一对对矛盾且紧密交织,是小说层次分明人物性格突出,这里更加深刻含蓄; ②对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提出新观念; ③全面揭示不确定性,这是对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 骑士文学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部出色的长篇小说,不仅对那以后的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出版近400年来仍有着不衰的艺术魅力。 小说中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捡曼查地区的一个年龄为五十岁左右的身材瘦高,面容清瘦的老式乡绅。他经济地位低下,朋友不多,生活单调。他整天沉浸在骑士小说里,梦想要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打尽世间不平。并且他亲身体验了骑士的生活,有了三次出行经历。虽然每次都是躺着回来,但也算是完了他的骑士梦。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另一方面他代表了最高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品德也越鲜明.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荒唐可笑的伪骑士 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这部小说是一部讽刺性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一个很荒唐的伪骑士。他准备了一副盔甲——头盔是硬纸板拼起来的;备了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叫驽马辛难得;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不愧骑士角色的名字:堂吉诃德;之后确定了一个村姑作意中人,称“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在第一部第七章里作者又让堂吉诃德补齐了骑士必不可少的侍从——“没有什么脑子”,体形矮胖的农夫,桑丘·潘沙。于是他的骑士轮廓出来了,游侠过程中,他的抱打不平的机会来了。只是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看来都是傻事,如他把风车当成巨人,并与之战斗,结果他连人带马被摔得遍体鳞伤;他把修士当成妖魔便直冲上去,吓得修士们落荒而逃;更可笑的是他把羊群当成了敌国的军队,冲进去乱刺一阵,当桑丘说那是羊群时,他反而说那是魔法师变的。这一切都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荒唐的主观主义者,他只注重事物表象而无视其实质。他把一切都想得很简单,他以为凭着单枪匹马就可以扫尽世间的丑恶与不平。他总是沉浸在幻想中.......从这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形象中荒唐,滑稽,可笑的一面,他是一个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疯子。 真骑士精神 塞万提斯曾说,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要扫除它们的流毒。他做到了,但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骑士的真正的精神,在堂吉诃德整体形象上展示出来的另一面,我称他为真正的骑士精神。是的,堂吉诃德在成为“骑士”的过程和他的三次出行都充满了荒唐的闹剧,但是在这些闹剧中,在他的一次次失败中我们却发现了他的真骑士精神。 他本性正直善良,嫉恶如仇。生活在十六、七世纪的西班牙,企图以中世纪骑士行侠的方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读《堂吉诃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 看过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不禁对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堂吉诃德的种种臆想,使他做出了很多可笑之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愚蠢和滑稽,而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和牺牲,又使我们自惭形秽。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塞万提斯的杰作《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堂吉诃德,其形象丰富而生动,复杂而矛盾。他一会儿以荒诞不经的梦想家面目出现,一会儿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觉得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又觉得他既庄严又崇高。所以说,堂吉诃德的性格是诙谐滑稽与庄严崇高的二重组合,蕴涵着喜剧和悲剧两种因素。 来看看这位骑士在自己臆想的世界中都干了些什么蠢事吧: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公主。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结果,他所做的一切不仅算不上功绩,谈不上是帮助被压迫者脱离苦难的高尚行为,相反地,他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让自己受尽的是苦头。 堂吉诃德是一个爱用幻想代替客观现实,并用幻想指导自己行动的喜剧典型。虽然心里很想锄强扶弱,维持正义,但是理想和现实脱节了,也就使得所作所为适得其反了,恰如一个拉着历史前进车轮却开着历史倒车的人物。他总是执迷不悟,硬把每次失败都归咎于魔法师的作对,而没有好好地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出错,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荒唐的行为。所以,人们都认为碰上堂吉诃德就是遇着“最大灾难”,居民都祈祷上苍:“对不论什么时候出现在这世上的一切骑士都加以惩罚,不给他们恩典。”于是,这位可怜的骑士,就一路上挨人毒打,受尽世人的揶揄和讽刺。由于他总是脱离现实,沉迷幻想,不自量力地一味蛮干,做出一连串可笑荒诞的行为,故他行侠仗义活动显得十分荒唐,滑稽可笑。 他虽然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他有着更加可贵的品质,有着无畏的精神、正直的心胸、对正义的笃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也许小说最大的亮点也是最令人无法释怀之处就在于此吧,有着旁人没有的高贵品德,却做着令人捧腹的可笑之事。“《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拜伦是这样评价他的。“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是啊,是他的正直善良、嫉恶如仇,是他的单纯无知,天真幼稚使他发了疯。那些对骑士精神的膜拜,那些独自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念头,那些对美好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令人捧腹的举动,那些执拗得有点可怜的坚持,皆是出自于堂吉诃德的正直和单纯。正直和单纯,无论是在怎样的时代,怎样的社会形态下,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但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了这两种品质,就注定他的一生不会平坦和顺利。因为正直,所以眼里容不得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狡诈。因为单纯,所以不能忍受那些受害者的沉默和旁观者的冷漠。他恨不得铲除人间丑恶,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甚至粉身碎骨。也许今天,似乎有很多人都能比堂吉诃德活的更加明白。他们一个个都是从加工厂定量批发出来的,相同的容貌,相同的嘴脸。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却不愿为这些公义付出自己的,哪怕一丁点的努力。他们活着仅仅是为了生存,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没有自己的性格,他们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不知为谁而活,在他们眼中,公义只不过是一个为自己生活的更好的一个借口和工具,只要不伤及到自己的利益,就可以置公义于一旁,甚至利用别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姓名:李杰超 学号: 学习中心:广西玉林市商业干部学校奥鹏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皮海兵 二〇〇九年五月

目录摘要 (1) 前言 (1) 一、堂吉诃德形象 (2) 二、堂吉诃德的典型特征 (4) 三、透过学者看堂吉诃德 (6) 结语 (7)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摘要 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会是荒诞不经的梦想家,一会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既伟大又崇高。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崇高性格与滑稽性格的二重组合。在非骑士的时代,堂吉诃德却以一个骑士的身份出现,注定了他性格中的滑稽因素。堂吉诃德虽然想维护正义,保护被压迫者,但他做出来的却是非正义的行为,反而使他所拯救的人受害。 关键词:二重性神智不清疯狂可笑 前言 《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堂吉诃德》的意义还在于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

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形象之比较

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形象之比较 摘要:欧洲在十四到十七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一时期的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以及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作为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他们是如此的不同,然而,他们的性格都是矛盾的集合体,集合着许多丰富的元素。这两个不朽的文学典型同时也是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两幅悲剧缩影,反应了同一时代悲剧的两个艺术典型。他们的形象有着深刻的可比性。 关键字: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形象比较 十六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最先在欧洲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了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艺术和天文学革命为表现形式,反对教会神学和各种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文学领域,人文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人文主义作家抛弃了中世纪以来著书立说所惯用的拉丁文,采用各自的民族语言进行写作,这既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民族的形式和民族的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又对近代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创作方法上,人文主义作家摈弃了中世纪文学象征、寓意、梦幻等表现方法,十分注重写实,他们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欧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代表。他们看似很遥远,却有着深刻的可比性。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品。本书着重刻画了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由于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而三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骑士业绩的人物形象。在堂吉诃德的身边还有一个讲际的贫穷的村夫桑丘。桑丘作为堂吉诃德的仆人,在书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堂吉诃德是一个没落的乡村绅士,本名叫吉哈那,年近50岁,身材瘦削,

荒唐的人,伟大的梦——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荒唐的人,伟大的梦——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荒唐的人,伟大的梦——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一中学郭柯一.导读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1)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明确堂吉诃德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二.导读教学重难点:1.理解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意义。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三.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四.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鉴赏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因此,本课拟以教师主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辨式思维能力。五.导读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视频、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完成导读教学。3.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400年前,1616年的4月23日,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塞万提斯,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人世。他的战友为他的逝去写了一首诗:“行人,旅者,塞万提斯葬在这里;泥土掩盖了他的肉体,但没有掩盖他的名字。他走完了他的路,但是他的名声没有死去,他的作品也没有死去。”这一天被后人定为了世界读书日。四百年过去了,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我们还常常看到堂吉诃德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塞万提斯,走近他的《堂吉诃德》。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阅读小说精彩章节,讨论交流1.请学生概述故事情节。2.“你眼中的堂吉诃德是怎么样的人”分组交流。(10分钟)要求:在阅读原著基础上,学生就印象深刻或感触最深的某一片断或章节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品读欣赏。(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解读。)3.展示交流赏析示例一:堂吉诃德游侠外貌特征。自己起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选个村姑作意中人,起名“杜尔西内娅”年龄外貌:年近50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体格还算强健。装束:祖传下来的一套已生锈发霉的破盔甲,拼揍了一只用硬纸做成面甲的头盔。坐骑:牵出家中一匹瘦得皮包骨头的马,却给它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叫“驽骍难得”。武器:拿着长枪,挎着盾牌赏析示例二: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的闹剧。他把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人猫大战”。堂吉诃德把田野里的三十四架风车当作是长臂巨人,认为魔法师把这些巨人变成了风车,唐吉诃德想同他们战斗。于是冲到大风车前,用他的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赏析示例三:堂吉诃德个性化的语言。比如:大战羊群失败后:“咱们经过的那些狂风暴雨,都是马上要天晴风定的征兆,表示时势就要好转。”解救犯人时: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该强迫他们做苦工,而锄强救苦正是游侠骑士的责任。赏析示例四: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行为的意义人物形象:(1)脱离实际,迂阔顽固,耽于幻想(可笑)(2)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可爱)(3)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他的志愿是:走遍世界各地,扫尽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难的人”,“谋求公众福利”人物形象的意义:(1)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即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2)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

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 论文题目: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 办学点: 学生类型:(助学班/独立本段) 2013 年9 月20 日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摘要:中国作家鲁迅的《阿Q正传》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两部著作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他们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感人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中外读者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赏;其塑造的文学典型阿Q和堂吉诃德更是世界文学殿堂里不朽的形象,他们具有丰富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民族意识,虽阶级出身、社会地、生存环境、教育程度、情感信念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典型中,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二人的经历和结局及其悲剧原因作了分析。 关键字:精神胜利法堂吉诃德阿Q 形象分析对比

目录标题《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前言:关于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在80年代就有学者采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想结合的方法,对阿Q和堂吉诃德德思想行为、美学品格方面的相似点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两位作家的世界观、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探讨了导致这些相似点的深层成因。但中国与西班牙分别属于东方和欧洲两个不同的文化圈,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阿Q和堂吉诃德放在一起加以研究,而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比较应从求其同出发,进而辩异,并深究其成因。只有通过寻根究源,得到两者的全貌,才能达到异质文化之间文化的互证、互补、互识。在这里,我们根据阿Q和堂吉诃德的生活经历和结局进行对比和分析。 1、《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背景分析 《堂吉诃德》小说全名《奇情异想的身世堂吉诃德·德·拉·曼却》,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其实小说,竟像古代其实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扎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做疯子遣送回家。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败,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诃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连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德台阶。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时是这样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堂吉诃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 堂吉诃德作为西方文学的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他又是塞万提斯笔下一位骑士的代表。塞万提斯所处的当时封建统治者欲用骑士精神鼓动贵族,并大力提倡骑士文学。而当时的统治者需要用骑士文学宣扬忠君护教维护统治,并抵制人文主义文学。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骑士文学风靡一时。塞万提斯憎恶骑士文学,所以试图创作一部以“骑士”为主人公的作品,达到讽刺骑士文学的目的,塞万提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模仿骑士小说写作《堂吉诃德》。将骑士道的有害性放大给人看,让读者在笑声中与骑士小说告别。 塞万提斯在小说前言说:“我的愿望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空了。”很显然作为西班牙绝后的一部骑士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姓名:万玉龙学号:130101061 年级专业:13级卓越语文 摘要:《堂吉诃德》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它塑造的堂吉诃德也是世界文学 史上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而这部小说之所以能被世人奉为经典,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对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典型,堂吉诃德的形象复杂而又多样,本文将从他的矛盾性格入手分析其人物形象。 关键词:堂吉诃德疯子智者骑士精神人文主义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同时它 也被别林斯基誉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作品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世界 文学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个典型,在西方,人们把他与哈姆莱特、浮士德并称为三 个最杰出的典型。对这一人物角色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杨绛就曾在《堂吉诃德》 的译本序中对堂吉诃德的形象有过这样的描述:“堂吉诃德究竟是怎样的人,并 不是大家都熟悉,更不是大家都能了解。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性格,各个时代、 各个国家的读者对他的理解都不相同”,从最初的“可笑的疯子”到之后的“悲 剧性的英雄人物”,堂吉诃德本身被赋予了许多时代的精神,于是他逐渐理想化, 也正因为如此,“堂吉诃德的性格不仅复杂,而且变得混杂了”。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位住在拉·曼却地区的五十来岁的身材瘦削, 面容清癯,体格很强健的老乡绅。他有个癖好,闲来无事就爱埋头看骑士小说, 完全沉浸在那些骑士故事中而不能自拔,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做个游侠骑士到世界 各处去猎奇冒险,扶危济困,消灭一切暴行。渐渐地,他失去了理性,深信小说 中那些荒诞的故事都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他要将梦想变为现实,准备充分后就 开始了自己的游侠骑士之行。书中总共写了他的三次出行经历,第一次单枪匹马, 从第二次开始,他带上了自己的邻居桑丘。三次出行,他都挥着长矛,挎着长剑, 梦想着他美丽的夫人,做了许许多多荒唐可笑的傻事。直到临终前,他才从对骑 士小说的疯狂和痴迷中醒悟过来,并立下遗嘱对骑士小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小 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十分荒诞,可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有血有肉、 复杂多变的堂吉诃德。 在未看这本书前,通过一些评论,我对堂吉诃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知道他 是位“可笑的疯子”。的确,他就是个疯子,可笑却也可悲,在他荒诞滑稽的种 种行为背后透出无尽的悲凉,他为骑士小说而疯狂,但是在这种疯狂背后却藏着 理性的种子。他近乎癫狂的行为惹人发笑,背后理想的思考却让人不得不慨叹。 可以说,堂吉诃德就是这么一种具有矛盾性和多重性的典型,他本身就蕴含并揭

堂吉诃德的形象浅析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堂吉诃德形象浅析 作者姓名:苏社平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__兰州大学_________ 准考证号: 262411100643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高霞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6年 10 月 8 日

论文标题堂吉诃德形象浅析 论文作者(苏社平)论文作者(susheping)

目录 一、堂吉诃德的喜剧性 (3) 二、堂吉诃德的悲剧性 (5) (一)性格与命运的冲突 (5) (二)行动与现实的冲突 (6) 三、结束语 (7) 四、参考文献 (7) 五、致谢 (7) 2

堂吉诃德形象浅析 苏社平 摘要:塞万提斯塑造的这个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堂吉诃德》之所以被世人评为世界最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巨大成功。他蕴含着和揭示了许多本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穿透历史的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关键词:堂吉诃德悲剧性格人文主义多于人 《堂吉诃德》我初看是喜剧,再看是悲剧。而书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本身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其性格也充斥着喜剧性与悲剧性。先从喜剧性来说,什么是喜剧性?“喜剧性”的美学内涵是:内在的不完美而又妄自标榜为完美。也可以说,思想行为不合乎现实的东西硬要冒充新的合理的东西。堂吉诃德正是这样一个丧失了现实感受能力的具有喜剧色彩的人。 一、堂吉诃德的喜剧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理解为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人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以笑为标志的重要审美就是喜剧性。外表形式中,有形体,言语,动作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喜剧性。形体上看,形体的夸张或扭曲常常引人发笑。他那可笑的装扮: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纸糊的头盔。从言语看,它的喜剧行表现在滑稽与幽默上,至于动作和行为,也常常以它们的荒谬性和滑稽性产生喜剧效果,真正的喜剧性,诞生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异比,扭曲。诞生于把异化的扭曲的人的本质力量加以夸张和炫耀,造成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谬性,矛盾百出,引人嘲笑和讽刺。 主人公堂吉诃德一直幻想自己是真正的骑士在游侠的过程中余勇可贾,结果笑料百出令人捧腹。进而给小说增添了喜剧性。 堂吉诃德游侠开始前布置好一切给马起名。给自己起名,还认为在一个骑士的时代里,一个骑士如果没有赢得一个美丽女人的爱情,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骑士;同样,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没有一个骑士不惜为了她的美丽一战,那她的美丽就是值得怀疑的。虽然《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牧猪女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式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式的人物形象[摘要]:《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了大约700个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富含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和执着于世俗利益的桑丘为两大典型人物作为代表,反映了塞万提斯式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带有反封建、反教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最终成为一部“即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也成为一部享誉后世的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关键词]: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桑丘 塞万提斯○1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他的创作既延续着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世俗人本观念,又在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汲取了宗教人本意识的养料,他对“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他深深地扎根于西班牙文学传统之中,在吸取了拉丁文古典小说、英雄史诗、西班牙民歌、田园小说、传奇小说、流浪汉小说和骑士小说的一些特点的基础上,他把对社会各阶层的描写同队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地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他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作家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但是,在他盛名的背后,历史也记载着他沧桑的一生,曾经的他,当过兵,打过仗,受过伤,还因为无妄之灾受尽牢狱之苦……生活贫困潦倒的他,曾经跟更是为了糊口,当过粮油站的税吏,写过诗歌、剧本和小说,然而,现实生活的一切不幸,却恰恰磨炼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他从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他的人格之高洁,也迎合了他的盛名。 《堂吉诃德》○1是塞万提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了大约700个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贵族、地主、商人、僧侣、农民、牧羊人、演员、士兵、强盗、囚犯、艺人、妓女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的现实。这部小说用宽广动人的画面来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可以说是塞万提斯的首创,并且体现了塞万提斯式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塞万提斯在作品中继承和发扬了骑士小说和流浪汉小说的长处,采用了矛盾对照的手法,对小说中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层次分明、寓意深长,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比较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比较 摘要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主要通过二者的精神特质、性格特征、心理特点、人文特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异同,以期对两个人物形象的人文特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有益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有更深入的体认。 关键词: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与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形象,也是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人物,在世界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声誉和极广的传播度。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无论从精神特质、性格特征还是从心理特点、人文情怀,都具有可资研究差异性和同一性的价值,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也有益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深入体悟。 一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精神特质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者,具有极高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污浊的社会现实都有过激烈的反应,为了捍卫自我尊严,面对恶俗势力,他们都表出了非常的勇气。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物都是追寻理想的孤独者,在现实社会中,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特立独行、格格不入的。哈姆雷特是一位孤独的王子,他所

挚爱的母亲在父王死后便与他的叔叔迫不及待地上演了乱伦事件;他所热恋的奥菲莉娅也只不过是她家人、她父亲手中的棋子;他身边的朋友、周边的朝臣,也都是些见风使舵、真心难留的权谋争利之徒;即使有霍拉旭这样一位可以交谈的朋友,但也只能是可与之交谈、不可与之交心之人。哈姆雷特的孤独是现实与精神双重失落的孤独。相较之,堂吉诃德的孤独似乎更带有一种悲凉的意味。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不同,他的现实生活平静而友爱,他身边的人都是真心爱他,无论桑丘还是外甥女,无论神父还是参孙学士,无论管家婆还是尼古拉斯理发师,他们的爱是主仆之爱、亲情之爱、朋友之爱,独独缺乏了精神理解之爱,堂吉诃德周边的人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他的理想和追求,即使天天侍奉在旁的桑丘也无法触及堂吉诃德理想追求的高度,无法给予其精神的支持和鼓励,他们都是生活在世俗世界中的人。孤独成为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共有的精神特征,正因为如此,两位人物在精神追求深陷困窘时,都选择了关闭心门,不再试图通过各种努力与世俗世界沟通,而是以自我特立之精神、孤独地追求理想之路。而在外在表现上,他们也都呈现出了所谓“疯癫”“疯狂”的一面。哈姆雷特是装“疯癫”的,但是他自己明白,没有谁比他更清醒,更明了,“疯癫”是哈姆雷特被迫为自己伪装的保护面纱。而堂吉诃德,表面看来是因骑士小说而“疯”,实质是为追求他心中的骑士精神而“疯”,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析

题目: 请分析“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并结合你自己说说他对你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巨作《堂吉诃德》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堂吉诃德。他本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年逾五旬的穷乡绅,因受到骑士小说的影响,决定外出游侠。一方面,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可笑的疯子,把自己幻想成骑士,以个人游侠的方式欲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这一时代错误使他成为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理想者,正义善良,热情忠厚,拥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决心锄强扶弱,替天行道,扫尽人间不平,却屡屡碰壁徒劳无功,这一切又使他成为了悲剧人物。总之,堂吉诃德宁愿牺牲自己,一心要求实现现实世界所不容实现的理想,所以他可笑又可悲,担忧令人尊敬。 他反对专横残暴,痛恨专制,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上前;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甚至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 但是,堂吉诃德的荒唐行为中也潜藏着高贵理性的因素,他对自由、对平等、对爱情、对司法制度,甚至对文学艺术都有新的见解,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理性有道德的绅士。 在屠格涅夫的理解中,堂吉可德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定地相信,超越他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须一片赤诚地努力争取方能得到。堂吉诃德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辞劳苦,甚至牺牲生命。而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主义,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主义和理想而尽忠。问题回到了它的最原始的状态,那就是,理想是可以强求的吗?堂吉诃德告诉我,不能。可是,那么理想就能够放弃吗?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的人物,他爱读骑士小说,羡慕骑士作派,赞赏骑士精神,于是就想当骑士,在装备,服饰,举止,行动上,处处模仿骑士,亦步亦趋,完全沉浸在骑士小说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当中。固执的在被日常生活逻辑支配的现实世界中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行动。 堂吉诃德想恢复骑士道,通过行侠拯救世界,他的这种想法不仅脱离了现实也脱离了时代。说他脱离时代是因为在16、17世纪西班牙,就是塞万提斯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枪炮已 经被广泛运用在军事中,骑士逐渐的失去了他的作用,而且骑士精神已经式微。在这种局面之下,堂吉诃德仍然想提着一杆锈烂的铁枪去征战立功,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就此而言,堂吉诃德作为骑士的形象,就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 历史原因 骑士小说繁荣于15、16世纪的西班牙,但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这些 骑士小说不外乎是写骑士征战冒险、英雄救美这样的故事。在15、16世纪在其它欧洲国家 骑士小说已经衰落的情况下,独独在西班牙走向繁荣,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这主要是因为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通过连续的战争和殖民的征服,建立起了地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的强大的帝国一一西班牙帝国。欧洲的崛起是一系列的列强的崛起。最初是葡萄牙、西班牙,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走向衰落,然后是英国法国的崛起。西班牙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国力达到了顶点,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出现了繁荣强盛的局面,这样的一种帝国的出现,激发了一种国民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冒险扩张、建功立业的冲动。封建专制政权也乐于以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来迷惑人民,借此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描写骑士游侠冒险、包打天下的这种小说。正好迎合了统治者和民众的这样一种心态。但是西班牙国家强盛的快,发达的快、衰落得也快。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 当然这个打败不纯粹是英国海军有多么的强大,西班牙很多战舰是遭遇风暴之后自己倾覆的。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败为标志,西班牙急剧的走向衰落。这正是塞万提斯生活的时代。走向衰败之后,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仍然沉醉在盲目乐观自大的幻觉当中,而无视日益临近的危机。塞万提斯本人也曾经豪气干云想要创一番丰功伟绩。只是在经历了多次的打击之后,塞万提斯才清醒过来。他清醒过来之后,在他看来,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西班牙人就像受同样脱离实际的骑士小说毒害的人一样,是可笑的,是可悲的。于是塞万提斯就通过创造堂吉诃德的形象,通过他可笑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讽刺画,他讽刺骑士小说脱离实际。借此对西班牙人给于警示和棒喝,让他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清醒过来。这便是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特质,以及他这种特质意义所在。 复杂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的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他是一个可笑,荒唐的人物。他承担了作者对西班牙帝国衰落时代盲目自大,乐观的民族心态的一种讽刺。但另一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