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乃以怒勝喜。

3.驚恐療法一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

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乙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莊知其將癒,慰之。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所以以恐勝喜只

是權宜之計,中病即止。反之則要「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或則採用喜樂療法,使氣機復而渙散。

張子和《儒門事親》:驚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惟習可以治驚。例:衛德新之妻,旅中宿於樓上,夜值盜劫人燒舍,驚墜床下。自後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家人輩攝足而行,莫敢冒觸有聲,歲餘不痊。諸醫作心病治之, 人蔘珍珠及定心丸,皆無效。張子和診治時,乃命二侍女執其手,按高椅之上,前置一小几。張說:「娘子當視此」,一木猛擊之,其婦大驚。張說:「我以木擊几,何以驚乎?」少定,又擊之,驚也緩;又連擊三五次,同時暗中遣人以杖擊門和擊背后之窗。婦徐徐驚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張子和說;「驚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見之必無驚。」是夜復使人去擊其門窗,自夕達曙,無驚狀,不藥而癒。嗣後,雖聞雷亦不驚。係通過用驚恐的方法進行練習,使病人明白自己受驚的原因,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心理。

4 .悲哀療法一怒傷肝者,以悲治之

以「隱惻死亡之言」或傷感悲泣之語,感化患者的狂亂喜樂狀態,使之趨於正常或銳減,使患者意志消沉、思緒悲哀、表情傷感、行為孤僻,而使狂言止,嘻笑休、妄想斷、多動除;或使思慮解、結氣消、內鬱除,是一種逆反性心理治療,因此可以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治療因素,適用於狂症中某些症狀與前述合拍者。鬱症與癲症患者禁用。

翁承壽指出:肝為木臟,欲散而苦急。經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又曰:「怒則氣上」。夫以將軍之官,至剛之臟,復以嗔怒而助其氣,是急也,非散也故曰傷也。若夫悲者,有所哀痛而然也。經曰:「悲則氣消」,則當氣逆之時,適以此消氣者值之,謂之曰勝,誰曰不然。怒為肝志,何獨非肺志之憂勝之,而云「悲勝怒」乎?蓋喜怒憂思悲恐驚,其情有七,而五臟止有五志,故遣去悲與驚二者,以悲與憂相類,皆屬不遂其心也;驚與恐相類,皆有所怯也,惟悲之情較急於憂,故其勝怒為更切耳。由此觀之,即謂之憂勝怒,亦何不可。《吳醫匯講》

憂極不表現為悲,便表現為怒,因而怒與憂固其一也。所以在治療上,治怒既可用悲勝,也可以喜制。

例:項關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常好叫呼怒罵,欲殺左右,惡言不輟。眾醫處藥,半載無功,求治於張子和。張診之曰:「此難以藥治。」乃使二娼,各塗丹粉,作伶人狀,其婦大笑。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常以兩個能食之婦,誇其食美,其婦亦索其食而為一嘗之。不數日,怒減食增,不藥而癒,后得一子。《儒門事親》

例:明代農民李大諫,世為農家,突然考中了舉人,其父聞之,以喜故,失聲大笑,笑不合口;第二年春天,李大諫又考中了進士,其父笑彌甚,歷十年…遂

成痼疾,初猶間發,後宵旦不能休,大諫甚憂之,從容與某太醫相商,因得所授。令家人紿乃父云:「大諫已歿」。李父得悉後,哭得死去活來,十分悲傷,慟絕幾殞,如是者十日,病漸瘳。接著又寄信告訴李父說:「大夫治大諫,絕而復甦」。李父聽後,不再悲傷,歷時十年的狂笑病,不藥而癒。乃以悲勝喜之案例。

5.思慮療法一恐傷腎者,以思解之

就是通過醫務人員懇切的的語言或循環漸進的如實表演,使患者心境回復到驚恐產生的根源中去,使之重新認識、認真學習、復反思考,并對有關事物或事情引起的病加以思慮,消除致病因素,以解脫和對抗恐懼的病態情緒使精神緊張、思想慌恐、情態畏懼之症減輕或消除。這主要因「思則氣結」,使驚恐懼怕所耗散之神氣,得以上行而存于脾、歸於心神統領,使理智恢復,主要適用於癲症。

翁壽承指出:思慮之志出於神,以思勝恐,亦即以土制水,論情論理,亦適合也。《吳醫匯講》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审批稿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例:《三国志˙华陀传》记载:有一郡守病,陀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陀。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恙纪甚,吐黑血数升而癒。 ? 例:张子和治一妇人失眠,认为是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医药无疗,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乎平。 ? 例:邱汝诚治一女子,恒笑不止。求诊,问生平所爱何衣?令着之,使母与对饮,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乃以怒胜喜。 ? 3. 惊恐疗法—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惊伤胆者,以恐解之 ? 翁寿承指出:「心有所乐谓之喜,何反谓伤心哉?凡人之气,以平为期,不及者病,过者亦病。经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试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乐之过而失其正也。当此乐以忘忧之际,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涣散乎?至於恐能胜喜,其义为何?盖喜为心志,恐为肾志,水能制火,既济之道也。抑更有显而易见者,人当极喜之时,适有恐惧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为忧者,惟以喜之情缓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是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会,而不知胜复之道本乎人情,实有深相印合者。」 ?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儒门事亲》:庄先生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癒,慰之。诘其故,庄引《素问》曰:「惧胜喜」。 ? 「惊」与「恐」是一组情志态势的渐进词,由见惊继而出现恐惧的心理效应,就是以恐惧死亡之言,忧愁悲哀之语,采用突然袭击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间内,神志惶恐,使患者当时处於心内空虚、思绪紧张、神态惊慌、表情恐惧,使神惮散而不藏之气闭郁而结塞,是一种应激保护性心理反应,使怒狂除、嘻笑停、歌乐休、躁忧宁,适用於精神亢奋、狂、躁、动、怒为特徵的狂症。《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所以以恐胜喜只是权宜之计,中病即止。反之则要「以恐胜之,以怒解之」,或则采用喜乐疗法,使气机复而涣散。 ? 张子和《儒门事亲》: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惟习可以治惊。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心—夏—阳中之阳,肺—秋—阳中之阴, 肝—春—阴中之阳,肾—冬—阴中之阴, 脾—长夏—阴中之至阴 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 2.用于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 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 四气: 寒、凉属阴;热、温属阳。 五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 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点一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余依此类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主讲人简介: 郝万山,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当前为负责人的在研课题是教育部名牌课程建设研究项目。 主编有《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 21 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辅导丛书 ?伤寒论》等 8 部著作,副主编或合编有《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解》、《伤寒论诠解》等 12 部著作,发表《论伤寒学科的确立及其内涵建设》、《伤寒论用方思路》、《伤寒论字词训释札记》、《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精神抑郁症》、《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等论文 60 余篇。 内容简介: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又为什么会有深深浅浅的年轮?一年四季的寒来暑往和生命体 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刚才所提出的几个疑问。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把它和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然而这种五行学说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说成是迷信?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中医学说还能发挥作用吗? 我们民间,我们很多人对五行,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许多误解。张仲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用五行生克的思想,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曾经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什么意思呢?你要见到肝病的话,那你就会知道,这个肝病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影响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给它补好了,肝病就不容易犯脾胃了,这个病就容易好,这都是运用的五行理论。五行大家都知道,是木火土金水。那么这五个字,是指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五种东西呢?还是另有所指?要我说,古人说得很清楚,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郝万山教授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天就是大自然,敷布了春季气的展放,夏季气的上升,长夏,就是夏季的末尾,这段时间,中医把它叫做长夏,长夏气的平稳,秋季气的内收,冬季气的潜降,大自然敷布了,气的五种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人有了五脏系统。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化育了肝心脾胃肾五脏,而五脏又分别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等五腑,而五脏又分配配合筋、脉、肉、皮毛、骨这五体。请听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千古中医故事系列节目中讲述张仲景之五行生克。 [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十四)《张仲景》五行生克(文稿)

中医康复学复习重点

1、中医康复: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①预防与康复结合(治未病);②长于功能康复;③注重利用自然;④外治与内治结合;⑤药疗与食治并举; ⑥提倡形神共养:指在中医康复中,不仅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健康、精神健旺,身体与精神得到均衡发展。 ⑦强调动静结合 3、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论、脏腑经络论、精气神论、情志论 4、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综合康复观、预防康复观 5、《内经》对康复医学的贡献:强调精气神为人生三宝、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创立了经络学说、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 6、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调和阴阳,以平为期;②重视阳气;③强调阴阳转化 7、《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抵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 8、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康复治疗协调脏腑,重在促进五脏之间的功能协调。五脏之中又以脾肾为本:①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发育

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衰老取决于肾气的强弱。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居中焦,运化水谷精微,化生的物质无不来源于脾,故脾为气血化生之源 9、精气神论:人体三宝:精、气、神①先天之精:精是构成形体和形体赖以生存发育的物质。②后天之精:在脾胃的作用下化生为水谷之精,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官窍、筋骨肌肉,充养脑髓,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中医康复学以养精、益气、调神为原则 10、整体康复观(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达到人体形神统一的思想) ①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自然关系密切;重视因事因地而异的康复原则) ②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形与神关系密切;重视形神共养的康复原则) ③人与社会一体观(人与社会关系密切;重视社会康复的康复原则) 11、辨证康复观:辩证康复的原则:①全面分析病情;②掌握病症的病机要点;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2、功能康复观:(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和恒动观,重视神形合一,注重运动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以恢复患者脏腑组织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的思想)恢复脏腑组织功能、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功能补偿13、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康复疗法,使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康复治疗思想与方法) ①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doc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一 )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1.五行相生 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 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 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难经》称为母子关系。以木为例,由于土生木,而木又生火。 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为土之子。而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 母。 2.五行相克 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 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 克木。与五行相生一样,也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 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与“我克”两种关系。“克我”者为

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内。经》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为土的“所不胜”; 我克者是水,故水为土之“所胜”。 3.五行制化 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 的动态平衡关系。《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五行相生,助长、促进事物的发生与成长。相生太过,就必 须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以抑制、制约事物的过分亢盛 为害。这样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正常 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二 )五行的反常生克 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 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 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常见的有 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1.相生太过 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过,若无有效及时抑制,必定会亢盛 为害。例如水气盛,生木特旺,木偏亢,若为金气及时有效 制约,必导致过克与反克,也就是乘土侮金。同时,木气偏 旺,生火也偏亢,导致火气上炎。 2.相生不及

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

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 前言:晚间食饭,巧见文化中国:《养生之道》之七调好情绪成良医,颇感兴趣,亦欲从中聊慰吾心,遂搜罗整理,了然于心,并与之共阅。 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 中医情志分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为“七情”。 中医认为,适度的七情,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反之,七情失度,就会引生疾病,需要治疗。喜,在五行属火,在五脏属心; 怒,在五行属木,在五脏属肝; 忧、悲,在五行属金,在五脏属肺; 思,在五行属土,在五脏属脾; 恐、惊在五行属水,在五脏属肾。 心主喜,肺主忧,肝主怒,脾主思,肾主恐。 大喜伤心,多忧伤肺,大怒伤肝,多思伤脾,多恐伤肾。 依据中华传统中医五行图: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关系 金、木、土、水、火是相克的关系 所以情志上相生关系为喜生思、思生忧/悲、忧/悲生恐/惊、恐/惊生怒、怒生喜情志上相克关系为怒克思、思克恐/惊、恐/惊克喜、喜克忧/悲、忧/悲克怒下面分别以事例说明。 怒克思:愤怒可以克制思结。中医言:“思则气结”。思考某一问题而长期获得不到答案,气机就会结滞,引发疾病,轻则食欲减退,心情抑郁不畅,重则思考力下降,不堪思考。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病,请宁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但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了,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激怒齐王,齐王起身大骂文挚。经这一怒一骂,齐王的病也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为什么怒能克思呢?“大怒则气通血脉畅达也。”了知这个道理后,我们也不必非要用激怒的方法。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欲长期进行某种研究性思考,那么一定要天天安排出身体煅炼的时间,只有这些,才能将思考坚持下去。 出处:儒书言:齐王疾痟,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疾不可治也。王怒,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将往,不至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王怒。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悦,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论衡?道虚》) 释:赵简子病,扁鹊治,亦怒之。物理论曰:“大怒则气通血脉畅达也。”(《太平御览》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

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莊知其將癒,慰之。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素問˙舉痛論》:「驚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归纳 辨证法。早在约两千年前,阴阳学说就被引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国医学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了完整地理解我国医学的精华,有必要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之两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正反双方的概括。中医用这种正反两面 的观点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一般凡具有热的、动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无形的、轻的、在上的、在外的、向上的、增长的等等特性者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阴。例如人的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侧属阳,腹侧属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机能亢进属阳,机能

中医情志疗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应用的探讨

中医情志疗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应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3-29T09:47:34.5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5月总第191期供稿作者:桂梦荔哈秀英王淑莲[导读] 第二次:摄入性会谈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及相关资料,梳理出问题的关键点桂梦荔哈秀英王淑莲 (宁夏宁安医院)【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1理论基础 情志疗法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采取以情胜情的疗法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达到治疗目的。 2具体办法 2.1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杰之”,遭遇不顺利的事情,大发脾气,烦躁生气,可以用难过、悲伤的事情引发他,让他哭泣,抒发压抑情感,金克木之法。 2.2喜可以治悲:“浪之言娱之。”遭遇生活事件后,比如失去亲人,得了重病。可以让其观赏小品、幽默剧等,有意引逗当事人大笑,使忧伤得散,气郁得胜,“忧则气结,喜则脉和缓”。水克火之法。 2.3恐可以胜喜:“以追逐死亡之言怖之,”过喜气缓,高兴过头也会发生昏厥,范进中举的故事乃为喜之过胜,可以用使之害怕,拍打身体,甚至死亡的语言恐之。水克火之法。 2.4怒可以治思:“以行辱欺罔语触之,”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可以用过激的语言治疗当时人(心理咨询中面质的技术),设定“骗局”引发当事人发怒。当然一定建立在良好关系后使用。木克土之法。 2.5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奇之,受到惊吓,比如黑夜出去受到意外惊吓,要由此及彼的推理方法讲解(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再加上缓缓接触,稍有害怕讲解并放松身体(脱敏疗法),直到当事人习以为常,消除恐惧。及土克水之法。 3案例 某女38岁公务员专科文化。因丈夫在外地做生意,不能时常回家,担心丈夫有外遇,思虑过度,失眠、烦躁,情绪低落,沉默少言,表情冷淡。血压75/110㎜Hg 心电图正常。 4治疗方法 第一次:约定咨询日期(每周一次,连续三周),签订收费协议,约定好的时间没到算放弃。简单了解情况此时测定HAMD总分17分,诊断抑郁情绪 第二次:摄入性会谈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及相关资料,梳理出问题的关键点第三次:建立咨询关系,“怒胜思”之法引入心理咨询中,直接面质当事人,直出自相矛盾之处,想让丈夫转钱又要每天陪着她,使她无法回答,非常生气地说:“自己上当了,花着钱被斥责”。把喝水的杯子砸在地上,此时头面微微出汗,手发抖,把心中的不满发泄。五天后再来,睡眠见好,饮食正常,不良情绪好转, 此时测定HAMD总分9分,无抑郁情绪, 5讨论 把中医七情相生相克的理论用运到心理咨询中,其一符合中国人文化习俗,道德标准,价值标准,人际标准;其二会更好的与心理咨询师建立咨询关系,达到共情,促进当事人更深一步探讨原因,改变思维,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等;其三使咨询过程顺利进行,有效达到咨询目标,值得咨询师借鉴。由于收集广度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

中医护理学论文

中医情志疗法 文献综述 题目中医情志疗法 姓名朱宇涵 学号 120401247 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秦慷 2014年5月29日

前言: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情志”二字并称,“情”有思想感情之意,而“志”则是指志向,意志等。合一而言,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情志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由来已久。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情志疗法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在西医学的领域里,有一门医学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了心理因素对于人类疾病的影响。实践已经证明了,心理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本质上,情志疗法和心理治疗法是相同的。 在新的时代里,在各门学科交叉融会的背景下,中医情志疗法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作为中医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发展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正文:情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它源远流长,有极其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科学基础,并且应用范围广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情志疗法的由来,治疗机理,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情志疗法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复杂的心理现象,以及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就有了许多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进而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防治情志疾病的经验,逐渐地形成了对情志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进行治疗的情志疗法。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产生于中国。比如,J.corille等在《变态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指出:“中国人首先

创‘信仰治疗’,‘转移兴趣’,‘改变环境’。”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关于情志治病的方法皆可在古代医学,民族医学以及民间医学中找到源头。 最早的情志疗法可能与远古人类的原始文化有一定联系。那个时代的“巫”,不同于后来的神汉巫婆,而是拥有一定知识,技能和从事一些精神调节活动的人,他们可以给人以心理疏导,安慰等。比如说。《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是由于“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祝由”作为远古时期的情志疗法之一,基本是被公认的。但是“祝由”有其历史的治疗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年代,该书的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后世的“祝由”虽然继承了上古祝由术的全部内容,终究因为历史与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成为骗术,走向其原本的反面。 二:情志疗法的治疗机理 情志疗法之所以传承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生机勃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的接受。正是由于它有其深邃的科学道理,值得挖掘和探讨。 情志极其两重性。人与其他的动物相比,有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在影响人。人生天地之间,既是自然地造化,同时又收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对于人而言,自身的内因和外在的条件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摘要: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等。 关键词:五行,五脏,养生,临床指导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一,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

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 二,五脏 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气)肝藏魂(血)脾藏意(肉)肾藏志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 《黄帝内经》对于肝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在古代,这一学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古人用其解释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农学、医学等许多领域。而其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当数其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因为在中医学里不仅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主要说理工具,而且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赋予其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自从在《内经》中广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医学理论后,在二千余年来,这一学说一方面经受着临床实际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临床实际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并直到现在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重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五行学说,废止之声时有所闻,有的则提出要打破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有的认为该学说有神秘性和模糊性两大弱点。所以对该学说的讨论关系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重大问题。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1、运用举例 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 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化气,阴成形”。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现把其内容举例如下:

(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医情志疗法

中医情志疗法 原文地址:中医情志疗法作者: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中国古代情志法主要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表述情绪之间相互 制约关系的经典提法,其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将人体归纳为五个体系并按五行配五脏五志,然后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心理疗法,即运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因此,它在心理治疗方法上独具特性。 五行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即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内经》具体论述了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基本程序: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1、喜伤心,恐胜喜。喜为心志,喜甚伤心气,可致喜笑不止或疯癫之症。治之以“祸起仓卒之言”或其他方法使之产生恐惧心理,抑其过喜而病愈。清代《冷卢医话》中记一江南书生因金榜题名考中状元,在京城过喜而发狂,大笑不止。名医徐洄溪就诊,佯称其病不可治,告之逾十日将亡。并吩咐他速回家,路过镇江时再找一位姓何的医生,或许能起死回生。书生一吓,果然病愈。但又因此郁郁寡欢往回走。至镇江,何医生就把徐洄溪早已送来的书信给书生一看,并解释其中的原由,于是书生经开释,病痊愈。 2、怒伤肝,悲胜怒。怒为肝的情志表达,但过怒因肝阳上亢,肝失疏泄而表现出肢体拘急,握持失常,高声呼叫等症状。治之以“恻怆苦楚之言”诱使病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有效地抑制过怒的病态心理。《景岳全书》中记燕姬因怒而厥,张景岳诊后便声言其危,假称要用灸法才能治好。燕姬知道灸法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会损毁面容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

肤。于是,继而转悲,悲则气消,将胸中的郁怒之气排解。这样就克制了愤怒的情绪,消除了愤怒引起的疾病。 3、思伤脾,怒胜思。正常的思虑为生理心理现象。但“过思则气结”,可使人神情怠倦,胸膈满闷,食纳不旺等脾气郁滞,运化失常。治之以“污辱斯罔之言”激病人盛怒以冲破郁思,使病人重新改变心理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续名医类案》中记有一女因思亡母过度,诸病缠身,百药不治。韩世良借此女平时信巫,便离间母女关系,假托母死因女命相克,母在阴司要报克命之仇,生为母女,死为仇敌。女闻后大怒,并骂:“我因母病,母反害我,何以思之!”遂不思,病果愈。 4、忧伤肺,喜胜忧。悲忧皆为肺志,太过则使人肺气耗散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 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按照2006 年 10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 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 1 / 5

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 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 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 1]。 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 8 种。 3 中药调理法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 如叶子[ 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 386 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 温茂兴[ 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 66 名患者。 服药平均 40d 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基础理论(全)

绪论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2.中医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整体医学模式。 3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病与证的区别) 6.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病 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各异,这叫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发生了相同的病理变化,出现了具有相同性质的证,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叫做“异病同治”;它们的判断依据是“证”的异同。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精气学说 1.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与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的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共同本源,也是推动宇宙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动力源泉。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运动是精气的基本属性;天地 精气化生为人。 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的特征: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可分性。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 相互转化。 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3.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注:色脉相符其病顺,反之,得克之脉则死,得生之脉则生。 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⑴五行的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金克木,木克 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根据相生规律可确定“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法,一般认为,疾病按相生规律转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较轻,反之,病情较重;根据相克规律可确定“抑强”与“扶弱”

中医五行养生 五行音乐 音乐与五行用药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

中医五行养生五行音乐音乐与五行用药中医五行音乐疗 法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而是用(音樂)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

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习题答案

第三节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就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就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就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就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就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就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就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就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瞧,其所指内容就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