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理论重点.

军理理论重点.
军理理论重点.

军事科学: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解答:

军事科学的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的原则和方法。战争的性质主要指他的社会政治性质,战争规律是战争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对上述因素和它们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可以找出战争的内在规律。

军事科学的性质: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一方面,军事科学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有自己的内涵与规律,所以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敌对双方力量的总较量,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有关知识,还需要哲学所阐明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先应用于均是。所以军事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首先,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

是战争,而战争又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关系整个社会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所以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其次,战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它又是通过进行战争的敌对双方的人多活动表现出来的,人们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也不尽相同,所以军事科学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再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国家的军事科学研究都必要要遵从本国的政治并为其服务,必然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1.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2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3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基本方法: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2研究战例,借鉴历史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及去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主要回答战争是什么,即战争的基本性质和人们对战争所应采取的态度等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根本问题。人民战争: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正义性和群众性。

积极防御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

简答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特征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结合的产物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5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1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2人民军队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5国防建设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2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3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2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3人名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4兵民是胜利之本5人是人民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2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3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作用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5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6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1充分准备2后发制人3攻防结合4持久胜敌

侦察监视技术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伪装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隐身技术减弱目标自身的反射和辐射特征信号,使其难以呗探测发现的技术

简答:

影响侦察的基本因素1目标的特征信息2地形地物3气象条件

高技术侦查特点1空间上的立体化2速度上的实时化3手段上的综合化4侦查与攻击一体化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1电子侦察技术2光电侦察技术3雷达侦查技术4传感器侦察技术

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1地面侦察2海上侦察3航空侦察4航天侦察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军事航天技术是吧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是军事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航天器在外层空间沿一定轨道运行并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等任务的飞行器。

军用卫星用于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

侦察卫星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

军事通信卫星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

军事导航卫星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等导航定位信息的卫星。

测地卫星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其任务是测量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

气象卫星用于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

简答:

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极大地增强了军事侦察能力和军事指挥控制能力。2有效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3对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发挥关键作用。4促使战场进一步向空间延伸。

十二

国际战略格局:国际社会中国际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力量:在国际关系中能独立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简答:

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多元交叉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和过程1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决定这种格局的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改变。2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发展过程。

十三

周边安全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威胁分析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简答:

中国地源环境的基本情况1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2中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3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4中国位于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接处,既受其他大国关系的影响,又影响其他大国关系。

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后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威胁加大5非传统安全威胁值得重视

十四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识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简答: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1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2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3战场空间的多维一体化4信息系统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5制信息权成为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6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7.软杀伤与硬摧毁有机结合成为作战普遍法则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1战场空间透明化2作战行动实时化3打击目标精确化4力量运用高效化5作战手段智能化6制胜机理发生变革7网络将成为战略级战争样式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1必须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2必须将国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中3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4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5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

十五

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简答:

国防的基本要素1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2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国防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3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

一、领土完整和安全。4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

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活动。

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保持忧患意识是国防巩固发展的前提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十七

国防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采取非常措施将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有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及其他相关活动。

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战争动员。

局部动员国家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国家将军队或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国民经济动员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

科学技术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施战争或应对其他军事危机,统一组织科学技术力量从事科学技术开发活动。

人民防空动员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

政治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施战争或应对其他军事危机,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紧急行动。

简答:

国防动员的意义1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2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3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现代国防动员的要求1动员速度要快2动员数量要充分3动员质量要高4动员的范围要广5动员要力求隐蔽安全

国防动员的原则1统一领导2全民参与3长期准备4重点建设5统筹兼顾6有序高效

动员的准备(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动员的思想基础

(2)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动员的物质基础

(3)搞好后备兵员储备,打牢兵员动员的基础

(4)健全和完善动员体制,打牢动员的组织领导基础。

动员的实施(1)动员实施的时机:正确把握动员时机,一是加强预测;二是加强战略侦察,做到知己知彼;三是综合分析,果断决策。

(2)动员实施的程序:

a.发布动员令

b.调整和加强动员机构:

一是要加强动员机构的力量;

二是要赋予较高的指挥职权;

三是调整扩大动员机构。

c.修订战时动员计划

d.落实动员计划

论述题:分析解决应用问题

1.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观方法论

1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

答: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这一定义不仅科学地提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特征。(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直接理论来源。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里如何组织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升华。

(3)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毛泽东不是简单地袭取古兵法的只言片语,而是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多方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古代兵家的权谋韬略互相印证与发明,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是基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而进行的理论创造。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是某一种学派理论或个人学说,而是我军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只是这一思想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2如何理解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

a.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本质,集中反映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人类社会集团有组织的谋利活动,只不过政治是整体的、综合的、一般意义的谋利活动,而战争是一种以暴力方式而进行的特殊的谋利行为,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b.毛泽东在其军事思想中也充分肯定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合理命题,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真理。在理论上,他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其次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与政治又有差别性;最后,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2)战争与经济: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因而也是战争的基础。战争与经济之间有着深刻的本质联系。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经济条件,战争就无法进行。实践证明,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战略战术,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质,战争规模的大小,以及战争时间的长短等,都依赖于国家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特别

是现代条件下的战争,经济实力有更大的意义,进行战争,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可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增加经济力量,在经济的竞赛中力争主动。

3为什么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1)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首先是从研究战争规律入手的。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战争规律与其他事情的规律相比较,有其特殊性。战争规律的客观性及可知性,决定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方法论的核心,就是探索和运用战争规律。人们完全可以透过战争的某些征兆、端倪、现象去探寻潜藏于内部的本质即规律性,进而给战争以正确指导,多打胜仗。

4为什么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和发展?

(1)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只有处理好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指导战争。一般战争规律,是从各种具体战争的运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内在本质联系。它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都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在任何战争中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特殊战争规律,指的是某种或某一具体战争所特有的规律。它是对某一具体战争特殊本质的抽象,其规律的内容因具体战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也只在具体的战争中起作用。

(2)认识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着眼特点和着眼发展是统一的,战争的特点是在其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没有发展,没有变化,就谈不上特点,因此要想认识和把握特殊战争的规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战争这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抓住其特殊的本质。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5为什么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答: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有着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之分,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战争,是战争指导最高层次的制胜之道。

(1)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战争全局统帅、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二者的关系表现在全局决定局部的地位和作用,全局决定局部的任务和行动;全局的主动或被动从根本上决定局部的主动或被动、全局的胜负最终决定着局部的胜负。只有全局在胸,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妥善照顾战争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把战争的各个局部组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力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沉重打击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

(2)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所谓关节,是指战争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局胜负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局部虽然为全局所支配,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总是以自己的运动及效果影响全局的发展,局部对全局是有反作用的,特别是关键性局部,对全局的胜负会产生决定决定性的影响。要从两点把握关节:一是要从全局出发去把握关节;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去把握关节。

6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指导实行人民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领导,靠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正确领导和组织上的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

(2)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动员群众,就是对广大人们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宣传鼓动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明了战争的政治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政治纲领。组织群众,建设把全体军民投入战争的力量,通过科学组合而形成人民战争的整体力量。武装群众,就是根据战争的实际需要,把凡能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公民都编组在对敌斗争的武装力量中,形成一个时时处处都能打击敌人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3)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人民军队是在战场上战胜强大敌人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人民军队是人民战争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的军事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军事实力,主要是由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来具体承担组织实施的。

(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三种武装组

织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是指在实行人民战争时,要采取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为主与其他各种斗争相配合。

(5)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和重要依托,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持自己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

(6)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战略战术上的灵活机动,是指把唯物辩证法用于作战指导,依据敌我双方变化着的实际情况确定制敌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指挥打仗,做到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这六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基本经验和毛泽东关于指导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理论。

2.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一二必出一题、三很可能是简答)

1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并举例。

(1)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格局本质上就是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决定这种格局的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改变;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2)例子: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打破(展开,力量演变、格局演变,构成要素,即战略力量-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史实)

2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和本质?你认为我国如何在国际战略舞台上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1)国际战略格局作为国际斗争的直接产物和国际战略运用的必然结果,其构成要素是国际战略力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国际战略力量,是指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当

今国际战略舞台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最本质的是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因此,国际战略格局本质上就是一种国家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

(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作为未来多极格局中的一极,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

a.政治方面,中国要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外交上,要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始终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一边,得到世界绝大数国家的信任的支持;

b.经济方面,要起示范作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

c.文化方面,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军事方面,努力进行军事建设,增加国防军事力量,提高综合国力;

e.科技方面,应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完善和发展科学技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科技各方面自己展开)

3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条件下的战略力量对比关系。在同一时代条件下,格局的外在形态可能不同,但其内在的本质则是一样的。

(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国际经济格局是指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世界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世界经济体系基础上的国际战略格局,可以说是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领域的集中反映。

(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国际秩序主要是指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并要求各国共同遵循的国际准则。国际秩序与国际战略格局,同属于国际关系范畴,两者有着直接的关联和影响。

(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按其范围大小,也可区分为世界格局和地区格局。这两个层次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关联性。国际战略格局包含着地区战略格局,并在总体上决定着地区的发展走向,地区战略格局则是全球性矛盾斗争在地区的必然反映,同时又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或转换产生影响。

学习小结

1.对本课的认识

2.通过学习的收获

3.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

(请结合自我的认识加以阐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收获、对今后学习工作的帮助与启示:

通过平日课程上的影音资料及其课程辩论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习军事理论对我们学习生活及其他各方面的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学习军事理论课使我依法履行了公民义务。在就学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我们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

2学习军事理论课程提高了我的国防意识。学习军事理论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国防意识,使我意识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使我了解了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也使我对我国的周边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看到了祖国在军事方面的实力;总之,学习军事理论课程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国防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强了我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忠诚;使我更好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4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将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5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开阔了我的眼界,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使我了解了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学在军事科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有效地促进了我的专业学习。

6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拓展了我的思维领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

7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使我更有勇气去克服今后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军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5*4’=20’) 1.军事科学: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 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3.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 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同时也多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5.监视侦察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6.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7.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8.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9.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 件的总和。 10.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 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1.国防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采取非常措施将社会诸领域 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及其他相关活动。 12.人民防空动员: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 二.简答题(5*6’=30’)简答基本观点即可(可不必简要说明) 1.简述军事科学的任务 ①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 ②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 ③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2.简述军事科学的功能 ①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③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④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3.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体系) ①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②人民军队思想 ③人民战争思想 ④人民战争的战术战略思想 ⑤国防建设思想 4.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特征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军事理论课考试重点

1两岸关系中最大威胁是什么? 台独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国防的要素p7 (一)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二)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三)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军事。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这是因为:⑴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⑶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2、政治。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义。 3、经济。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4、外交。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为军事外交。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寓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它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除上述诸因素外,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 4什么叫军事思想p56 5军队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是在军队指挥机构中,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收集与处理军事指挥、控制所需信息,并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军事情报的应用系统。 6精确制导技术p121 7印度、俄罗斯、欧盟、美国安全战略 8中国国家安全观是什么 9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那几部代表性的军事著作p58 10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74 11什么叫信息化战争p154 12国防动员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8 13中国的二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是指什么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从空战战略远程核轰炸,核打击。从海洋潜射导弹实施远程战略核打击。从陆地发射远程战略导弹。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从空战战略远程核轰炸,核打击。从海洋潜射导弹实施远程战略核打击。从陆地发射远程战略导弹。) 14有哪些伪装技术p129-130 15什么叫电子战p141参考 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 或者:电子战就是电磁频谱的斗争。其作战方式主要表现为:利用电子装备与器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目的在于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

大一军事理论重点

第一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一,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1)国防的基本类型(1):㈠扩张型㈡联盟型㈢自卫型㈣中立型 第二节国防法规 一,国防法规的特性(10)㈠调整对象的军事性㈡司法适用的优先性㈢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二,国防法规体系(11)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和国防动员法三,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17)㈠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中获得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㈡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义务、保护国防设施义务、保护国防密码义务、协助国防活动义务。 第三节国防建设 一,国防政策(23)㈠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行动准则。二,武装力量(25)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第四节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31)㈠人民武装动员㈡国民经济动员 1

军事理论重点1~2 章 ㈢人民防空动员㈣交通战备动员㈤政治动员 第五节人民防空 一,防空袭的方法(39)㈠识别:防空警报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预先警报鸣36 秒,停24 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 3 分钟。空袭警报鸣 6 秒,停 6 秒,反复15 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 分钟。解除警报是连续鸣3 分钟。㈡防护:疏散防护、隐蔽防护、伪装防护。㈢消除防空后果。二,“新”三打三防(4 2)㈠三打: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㈡三防:放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 第二章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47)㈠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48)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㈡《孙子兵法》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将帅修养标准。(50)㈢《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组成。(49)㈣《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54):①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③ 以谋利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④ “文物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⑤ 朴素唯物

今年军理考试答案

今年军理考试答案快转啊!!!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 单选题共22题 1.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道存亡之理不可不察也。语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 2.以“天命观”为战争指导思想是发生在夏商周时期。 3.中法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是名将冯子材。 4.西方军事思想《战争论》作者是克劳塞维茨 5.海权论提出者是马汉,先发制人战略提出者是乔治.W布什(小布什) 6.淮海战役中中共方面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刘伯承。他发布的只认衣服不认人的命令符合简单的军事原则。 7.目前世界上战争的主要形态是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 8.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作为军队最根本建设(即我军政工作的中心)。 9.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核电磁脉冲。 10.当今的指挥体系呈现扁平网络化的格局(扁平型“网状”的指挥体系)。 11.靠抑制自身电磁辐射实现隐身的隐身技术属于电子隐身技术。 12.使用微光夜视仪的侦查技术属于可见光侦查技术。 13.航天技术的组成: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 14.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15.三种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和粒子束武器。 16.动能武器的弹头速度需达到五马赫以上。 17.军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 18.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指美利坚共和国。 19.当防空警报长鸣三分钟意味着警报解除。 20.和天宫一号对接的载人航天飞船是神州九号 21.电子计算机是构成指挥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22.与战争行动在多维化战场空间同时展开的是信息化战争。 多选题共10题 1.公民依法履行服兵役义务的形式有:服现役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 2.定向能武器包括: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 3.现代化战争中电子对抗采用的手段有: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水声对抗。 4.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要素)有:军事技术革新、体制编制革新、作战方法革新和军事思想革新。 5.非线式、非接触和非对称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形式。 6.精确制导技术类型:自主式制导。遥控式制导寻的式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和复合式制导。 7.航天技术组成:运载器技术、航天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 8.防化作战中常用消毒方法有:机械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 9.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皮肤接触。 (以上内容根据老师所画重点整理,并非一定是考试内容。最后发现有两处重复。还少了一题。所以建议大家带上去年的答案)

一、军事理论概述

一、军事科学概论 1、军事科学的定义: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知道战争的准备和实施的科学。 军事科学是在战争实践中形成起来的,并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出现战争之后,人们便以不同的方式总结战争经验,探索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知道战争,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特定范畴、内容丰富的军事科学。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或政治集团都有为其自身利益服务的军事科学。军事科学对于赢得战争和遏制战争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战争 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战争作为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暴力冲突,是人类战争的初始形态。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便成为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势,对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乃至人类自身的安危,都有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人们总是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从事战争的研究,这就产生了军事科学。在人类战争之初,以生产工具为武器,参战者既是平时的生产者。随着战争发展,人们开始制造专门的兵器,修筑城堡,建立军事扈从对。随着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常备军,军队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军事成为国家事务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条件下,军事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用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实现特定目的的军事手段逐渐增多,军事的范围和内容随之拓展。诸如武装力量的组织、训练和作战行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战略战术的研究和应用,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建设,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与军事设施的规划和建造,后备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建设,以及裁军、军备控制、维护国家稳定的各种军事活动等,都属于军事范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战争与和平时交替出现的,但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军事活动总是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而战争始终是军事活动的中心。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军事活动的不断发展,是你军事科学的源泉和动力。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战争,就必然有军事科学。3、军事科学的任务: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及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是指他的社会政治性质,如正义的、进步的战争,或非正义的、反动的战争;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或反民的战争。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如世界战争和局部战争,持久战争和速决战争、核战争或常规战争,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等。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战争规律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而实现的,是可以认识的。只要对上述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可以找出战争的内在规律。根据战争的内在规律,就可以对未来战争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根据不同的战争性质和规律,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战争指导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和实施。 4、军事科学的性质: 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一方面,军事科学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有自己的内涵和规律,如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术的规律,等等。所以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另一方面,战争又是及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敌对双方力量总较量,战争的准备于实施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先应

军理考试重点及答案

中国国防 1.国防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 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基本职能: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具体表现:(1)捍卫国家的主权 (2)保卫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维护国家的安全 3.国防手段:为了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军事手段 (2)政治手段 (3)经济手段 (4)外交手段 4.我国国防类型:自卫型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5.我国现行国防政策:(1)维护安全统一,保卫核心利益 (2)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巩固国防 (3)积极防御,防御与反击相结合 (4)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国防法规 1.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2.公民的国防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 军事活动,依法服兵役 3.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1)服现役 (2)服预备役 (3)学生军事训练 4.兵役制度有关规定:书22页 5.国防教育日: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6.学生军训的意义:(1)学生军事训练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2)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 (3)学生军事训练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国防动员 1.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 重要措施。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常规战争、

成都医学院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1.开设军事理论,既是国家法律规定,也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客观要求。 2.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包括7个门类:军事思想,军事学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测绘、气象。 3.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强烈的时代性和明显的继承性。 4.军事思想的定义:是对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5.世界兵书的鼻祖:《孙子兵法》 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和国防建设实际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提出的思想: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指挥枪的重要建军原则;为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根据“中共九月来信”的精神,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并作政治报告。 8.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1)战争是阶段战争的最高形式(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3)战争是经济的竞赛(4)用正义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9.人民军队思想:(1)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新型人民军队,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0.人民军队的宗旨: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建军宗旨。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建立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指出了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绝不容许枪指挥党;建立强有力的的革命政治工作。 11.毛泽东为我军规定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1)官兵一致原则(2)军民一致原则(3)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12.人民战争的两个基本属性:正义性、群众性 13.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 14.战争的直接军事目的: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15.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一是充分准备,二是后发制人,三是攻防结合,四是持久胜敌。 1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形成,即: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7.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1)判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丰富了分析国际形势的科学方法(2)指出战争的可避免性和危险性同时存在,揭示了战争运动发展的新趋势(3)指出了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根源的理论(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灭的理论。 18.邓小平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其中一个就是国防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关键。 19.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根本出发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3)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4)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保证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5)适应新情况,把整个后勤管好。 20.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个人创造与集体智慧融为一体,把毛泽东思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问答形式_有题有答案~)

一,中国国防 1.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倒,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基本类型 A按社会形态:奴隶制国防、封建制国防、资本主义制国防、社会主义国防。 B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防御型国防、扩张型国防。 C按国防力量构成方式:联盟型国防、独立自主型国防、中立型国防。 3.国防的历史启示 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③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1998年组建的。 补: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二,国防法规 5.什么是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依据。 6.国防法规体系纵向层次 第一是法律;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规章;第四是地方性法规 7.公民的国防义务 ①兵役义务; 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④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 ⑤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8.我过的兵役制度是什么? ①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②民兵与预备役结合 9.学生军训的意义 补:什么是兵役法? 是规定国家兵役制度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依法服兵役的法律依据 三,中国武装力量 10.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 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11.什么是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陈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

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国防动员按规模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产生于战争实践,并随着战争实践的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条件和情况,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及基本态势。 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利用目标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并将武器直接引导至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的技术。 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军队在多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进行的,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争。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本质区别的新型武器。 简答 1、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国防) 2、国防的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3、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国防法规的特性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厦门大学出版社)

资料为本人收集的《军事理论教程》中的相关知识要点,仅作为复习参考使用。 该资料不一定与军事理论考试题库高度契合,故不用作考试备考资料。因不当使 用(比如将它作为备考资料)而引发的考试不及格等事故概不负责。2009 一.军事科学概论序篇 二.军事思想篇 三.军事科技篇 四.战略环境篇 五.中国国防篇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序篇 1.什么是军事科学?它的对象是什么?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2.军事科学的任务是什么?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3.军事科学的性质是什么? 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4.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5.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基本方法? 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研究战例,借鉴历史;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6.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7.什么是军事思想,什么是军事学术? ①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军理重点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于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于2010年2月26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二十五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9.公民国防义务:①兵役义务(形式:服兵役、服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10.公民国防权利:①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②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完整word版)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考试专用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

军事理论重点 1.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军用卫星包括哪几类? 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4.传统伪装措施有哪些? 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光与音响伪装。 5.隐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并简单阐述 主要有以下几种:(1)新材料技术:a.多频谱隐身材料、b.纳米材料、c.智能型隐身材料;(2)等离子体技术;(3)应用仿生技术。 6.谈谈你对人民战争基本属性的认识? (1)正义性战争的政治目的是符合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根本利益的,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战争有了正义性才会有群众性,失去了正义性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性。 (2)群众性人民战争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更广泛,更深入,由于人民战争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是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能够形成比一般战争的声势要大得多的,群众自觉投入战争活动的动人场面,群众会表现出较高的参军,参战,支前等热情。 7.我国和印度存在了12.5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面积,印度侵占9.2万平方公里,占争议面积74% 8.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 9. 我国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10.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后发制人。 11. 现代伪装技术包括电子伪装和信息伪装。 12.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我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13. 国家地缘环境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14.电子伪装是指依托电磁波的信息特征,采取相应电子技术方法实现军事伪装的目的。 15. 隐身技术又称作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或使敌方探测系统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 16. 我国国防动员法规定,国防动员的协调机构是指国防动员委员会。

军事理论课复习资料总汇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 4.质量建设的道路; 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八、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形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军事理论重点

大一军事理论课论文几天的军事理论课下来让我认识到了国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战争制胜的手段根据本人的学习和认识我更加意识到古往今来军事家所说“天时地利人和”的含义将其对应起来我总结为天时——制胜之法军事思想策略地利——战争利器高新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人和——人力之重后备生力军青年对国防的重要作用。 一、军事思想策略一>古代军事思想与现代战争孙子是我国古代兵家之大成者其所著《孙子兵法》家喻户晓名扬海外。《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故争的最一般规律在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舍事而言理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它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与国外的一些军事理论著作相比它不仅成书时间要早学术性要强而且有其独特新颖的思想体系。它几乎涉及了军事学中理论科学的各个门类各个分支学科。它在军事学本上的理论意义不仅跨出了奴隶制时代也跨出了封建时代。《孙子兵法》传到国外以后对世界各国军事学术思想产生了极其积极的影响受到很高评价和赞誉。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西方的战略家竟把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请到今天这个核时代的世界上来对《孙子兵法》作了新的解释制定出了所谓“孙子的核战略”。二>毛泽东思想与现代战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源于它的指导。军事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两个核心内容人本思想。政治上强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军事上强调依靠人民进行战争战术上着重保存已方实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把“人”放在战争的首要位置上。运动战。红军使用这种战法击败了国民党的强大军队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弱者的选择是在没有强大的火力进行阵地攻防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事实上 无论实力强弱这种战法都显得更为灵活机动战术的应用更加多样化只要不是坚守不可丢失的战略要地运动战都是一种好的选择。这些特点使得毛泽东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现代战争。2军事辩证法学说。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概括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高层次。它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精髓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是用以研究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战争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要用辩证的观点而不一定是径情直遂的方式处理战争指导上的军事与政治、军事与经济、战争与和平、物质与精神、进攻与防御、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内线与外线、持久与速决等等矛盾关系。可以说从军事辩证法概念的提出到这一学说的完整建立都是毛泽东的首创。二、新技术与军事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

大学现代军事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预备役: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2.军事格局:指活跃于世界军事舞台的国家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4.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5.高技术战争:指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BBDBD CABCC 1.国防按性质和建设目标可以分为扩张型国防,中立型国防,()和自卫型国防。A、民主型国防B、联盟型国防C、和平型国防D、进攻型国防 2.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的()。A、基本原则B、根本目的C、大政方针D、基本要求 3.国防的基本功能有威慑功能,()和增值功能。A、防御功能B、进攻功能C、和平功能D、实战功能4.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是()。A、越南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 5.()公开提出“两国论”,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A、陈水扁B、连战C、宋楚瑜D、李登辉6.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还拥有()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A、200 B、

250 C、300 D、350 7.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是()。A、俄罗斯(前苏联)B、中国C、美国D、法国8.现代战争已经发展为“五维空间”的角逐。“五维”是指()。A、东南西北中B、海陆空天电C、上下左右中D、XYZtV 9.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由()颗卫星组成。A、2 B、6 C、24 D、32 10.以()的利用为中心的电子战手段,已成为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并覆盖整个战场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A、火力B、人才C、信息D、高技术武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高技术战争特点有哪些?(1)战争中使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2)作战时间短、危害时间长。(3)城市局部遭袭,但居民受到的危害却很广泛。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3.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5.国防教育的作用有哪些?(1)国防

军事理论资料

战争制胜因素与信息化战争要点 一丶战争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战争的制胜因素,是在战争中保障克敌制胜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地理条件和民族尚武传统、统帅才能、战争指导艺术等因素。概括起来,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大体上是三个方面,一是战争的政治目的与性质;二是战争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三是战争指导能力与艺术。 政治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内外政策、政治组织力、政治动员力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与性质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集中表现。政治决定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战争的政治目的和性质,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因为它决定着军民在战争中的政治情绪、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和战斗意志等,进而决定着战争力量和潜力的发挥程度。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的政治目的,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能广揽人心,得道多助,军民积极参战,能充分发挥战争力量和潜力,去夺取战争的胜利。反革命战争、侵略战争,政治目的反动,不得人心,失道寡助,难以取胜。如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和前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美国在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苏联在发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中,都未能征服弱小的朝鲜、越南和阿富汗,都以失败而告终。 军事因素,是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国家的武装力量、军事科学、国防建设、国防经济、战争准备、后方建设与战略物资储备、后备力量建设与兵员储备等。武装力量,是军事因素中的主体。国家武装力量的数量与质量,军队的科学编组与武器装备的数量、质量,部队的军政素质和纪律、作风建设,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水平,统帅才能和军官的组织、指挥能力等,这些因素的优劣,决定着战争的力度和强度的高低,直接地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其他的军事因素,都是为着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夺取战争胜利服务的。 经济因素,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体系、经济设施、经济实力和潜力。国家的面积大小、人口众寡、矿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在战争中发展战争力量、开发战争潜力的程度。国家经济因素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又受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的影响。基本的规律是,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正义战争的一方,比反动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非正义战争的一方更能发挥国家经济实力和潜力的作用。这一规律决定着敌对双方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教育卫生业、邮电通信业、建筑业等等经济部门为战争服务的程度。国家经济部门为战争服务的能量,又受国防工业体系和战备交通体系健全程度的影响。再富有的国家、有再强大的经济实力,若是没有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和战备交通体系,便不能为武装力量制造和输送所需的作战工具和作战物资。随着军队、武器的发展,战争强度不断提高,战争消耗随之增大,使战争对经济和国防经济的依赖越来越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在战争中生产飞机19万架、坦克9200辆、火炮l4万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在战争期间生产飞机76万架、坦克28万辆、火炮追击炮254万门,消耗弹药美军为690万吨,苏军为1000万吨,消耗油料美军为l8760万吨,苏军为1956万吨。美军在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中,仅航空弹药就消耗750万吨。在当今和未来,要打赢现代化的反侵略战争,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防工业,才能保障战争的胜利。 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先导条件,主要包括国家和军事领域的科研机构、科技队伍、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尖端技术,以及军民的文化素质等方面。这些因素,是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