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

前件知识: 基本电路知识

与、或、非、异或、与非、或非等如下表所示: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组成原理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

根据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摩尔定律:记住价格与时间成反比。 2.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

字长(处理机字长)是指计算机处理器一次能够完成的二进制位数(16,32,64)。 MIPS 是指计算机处理器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

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分为五级以下图所示:

第二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补码的真值公式:将所有位上的数按基数2(n 为数所在的位置)相乘后求出和,这个和的结果就是补码的真值。计算某个数大于或小于某个值得条件。

例:[X]补=(01101)2,[Y]补=(11101)2。则X 与Y 的十进制数是多少。 X=-0×24+1×23+1×22+0×21+1×20=8+4+1=(+13)10 Y=-1×24+1×23+1×22+0×21+1×20=-8+4+1=(-1)10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就省略了。 3.BCD 和ASCLL 码

BCD :俗称8421码。使用4位二进数才表现一位十进制数。(4位) ASCLL 码:用于表示字符。(用一个字节八位来表示,只使用了七位。最前后一位始终为0).记住特殊的字符的ASCLL 码值:

4.校验码:奇偶校验

奇偶校验(含校验码的个数)110101 数

奇校验奇数个1 110101 1

偶校验偶数个1 110101 0

奇偶校验提供奇数个错误检测,无法检测偶数个错误,更无法识别错误信息的位置。

5.变形补码与溢出

判断溢出方法:

(1)双符号位两个符号位异号,用异或门实现

变形补码是判断溢出的一种检测方法。采用变形补码后,任何正数,两个符号位都是“0”,任何负数,两个符号后都是“1”。如果两个数相加后,在符号位中出现了“10”或“01”则说明溢出。参考下表判断是否溢出。

(2)单符号位最高位的进位和符号位进位异号。

6.运算器

(1)运算器是中央处理器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完成计算机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运算器的组成部件有: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数据缓冲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多路转换器和数据总线等逻辑构件。

(2)提高运算器高速性采用的措施:

●先行进位

●阵列乘除法

●流水线

(3)74181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4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支持16种逻辑运算、16种算术运算组内先行进位

(4)74182CLA(先行进位发生器)先行进位部件,可以实现多组74181ALU的组间先行进位

组合形式

(5)ALU的设计:片内先行进位,片间串行进位。16位ALU和32位ALU的设计。

(6)编址:字节编址与字编址

字节编址:

某计算机内存按字节编址,内存地址区域从44000H到6BFFFH,共有___(11)___K字节。若采用16K×4bit 的SRAM芯片,构成该内存区域共需___(12)___片。

算法为6BFFFH-44000H+1H=28000H=163840/1024=160K (1+F=16 逢十六进一,所以6BFFFH+1H=6C000H)

内存按字节编址,这163839应该是Byte。内存160K,8bit,采用16K×4bit的SRAM芯片,需要160/16×8/4=20片

字编址:给出容量、字长,计算寻址范围

例:字长32位,存储容量64KB,寻址范围64KB/32=64K*8/32=16K

按字编址的寻址范围是:0~64M。也即0000000~3FFFFFFH

计算步骤:256M字节=256*1024*1024*8位,按计算机按32位字长单字编址。

则单字的位数为32位,范围为(256*1024*1024*8位)/32位=64M。

此外若计算机按32位字长半字编址。则半字的位数为16位,范围为(256*1024*1024*8位)/16位=128M 计算机按32位字长双字编址。则双字的位数为64位,范围为(256*1024*1024*8位)/64位=32M

第三章多层次的存储器

1.存储器的层次

因为对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要要求,在一个存储器中要求同时兼顾这三方法是不容易的。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即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来解决这个矛盾。CPU 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储器

(主存储器和cache),而不能直接访问外存储器(磁盘和光盘)。

3.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

DRAM)的。

4.DRAM的两种刷新方式

DRAM刷新方式: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

集中式刷新:每隔一段时间连接刷新所有行。

分散式刷新: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行。

5.主存的性能指标

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以存放内容的存储单元总数。

存取时间:一次读/写的时间。

存储周期: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存取的信息量(b/s,B/s做量度)。

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三个概念反映了主存的速度指标。

6.存储器扩展

存储器容量的扩充主要有字长位数扩展和字存储容量扩展。

(1)字长位数扩展

d=设计要求的存储器容量/已知芯片存储容量

例:利用1MX4位的SRAM芯片,设计一个存储容量为1MX8位的SRAM存放器。d=(1MX8)/(1MX4)=2(片)

(2)字存储容量扩展

例:利用1MX8位的DRAM芯片,设计2MX8位的DRAM存储器。

d=(2MX8)/(1MX8)=2(片)

7.地址线与数据线

一个512K×16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条数

地址线:512K=512*1024=29*210=219,所以地址线为19。

数据线:16就是数据线。

8.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掩模ROM,可编程ROM(EPROM和E2PROM);

闪速存储器:Flash存储器。

EPROM:光擦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E2PROM:电擦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9.提高存储器访问速度的方法:

●双端口存储: 两套相互独立的读写电路

●交叉存储:同时读写,顺序传送(流水)

●Cache: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采用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存储器空间,并能进行自动管理。

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系统由哪两级存储器组成? 主存——辅存 第四章 指令系统 1.指令

计算机程序:由一系统机器指令组成。

机器指令:被称为指令,由操作码字段(操作性质)与地址码字段(操作数,地址,结果等)组成。介于微指令与宏指令之间。每一条指令可以完成一个独立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操作。 从操作数的物理位置来说,可将指令归结为三种类型: 寄存器—寄存器型(RR )、寄存器—存储器型(RS )、存储器—存储器型(SS )

答:程序控制指令用于程序执行流程的控制。程序控制指令又称转移指令,主要是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 5.汇编语言特性:硬件相关、编制难度大、执行速度快。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 )的作用: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数据加工。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构成。 CPU 中的主要寄存器有:程序计数器(PC )、指令寄存器(IR )、地址寄存器(AR )、缓冲寄存器(DR

),通用寄存器(R 0~R 3)、。状态条件寄存器(PSW )。

3.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是指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5.并行处理技术

并行性:并发性是指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一个m段流水线处理器提高的效率

计算:第一条指令m,其他指令1,若有n条指令则m+(n-1),效率mn/[m+n-1] 若n很大,则mn/[m+n-1]约等于mn/n,即m

第六章总线系统

1.系统总线

从信息流的传送效率来看,单总线系统工作效率最低。

4.同步通信比异步通信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的原因

原因:用一个公共的时钟信号(统一时序信号)进行同步

第七章外存与I/O设备

2.磁盘驱动器向盘片磁层记录数据时,采用的写入方式是串行的还是并行的?答采用的是并行。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

2.DMA控制器与CPU分时使用内存时,通常采用那几种方法?

答:停止CPU访问、周期挪用、DMA和CPU交替访存。

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要占用一个存储周期的时间。

计算题:

1、负整数原码表示,反码表示,补码表示和移码表示(用8位二进制表示,并设最高位为符号位,真值为7位)。例如:-12

解题思路:

原码:先将十进制数换算成二进制表示。将其使用八位二进制进行表示,并将最高位设置为符号位,如正数是0表示,负数为1。这样表示出来的是原码。

反码:正数的反码为原码。负数为原码除符号以外其余位取反(原来为1的,反码中则为0,否则为1)。补码:正数的补码为原码。负数为反码+1。注意溢出的判断(参考上面的解释)。

移码:正数与负数的移码都为补码符号位取反之后表示。

根据上述求解过程得出:

[-12]原=10001100;[-12]反=11110011;[-12]补=111110100;[-12]移=01110100;

2、已知X=(1100)2,Y=(-1101)2,用变形补码计算X+Y、X-Y,并指出是否溢出。

解题思路:

先把X,Y原码,补码求出。并在在补码中使用两来来表示符号位进位情况。使用两个数进行相加结果两位符号进位中出现”01”和”10”则出现溢出情况。01为正溢,10为负溢。减法中,可以把减数当成负数进行计算,则X-Y=X+(-Y)。

根据上述计算规则,结果:

[X]原=[X]补=001100;

[Y]原=11101;[Y]补=110010;[-Y]补=001101;

X+Y=[X]补+[Y]补。

[X]补001100

+[Y]补110010

---------------------------------

[X+Y]补111110

两个符号位出现了“11”,没有溢出。

X-Y=[X]补+[-Y]补。

[X]补001100

+[-Y]补001101

---------------------------------

[X+Y]补011001

两个符号位出现了“01”,表示正溢出。

3、用原码阵列乘法器计算X×Y,X为0011,Y为-1101。

解题思路:先求出[X]原、[Y]原。再求出|X|和|Y|。|X|X|Y|。

[X]原=0011;

[Y]=11101,[Y]原=11101;

|X|=11;|Y|=1101;

|Y| X |X| = 1101

X 11

------------------------

1101

1101

-------------------------

100111

固[XXY]原=1 100111.

简答题:

1.一个定点补码整数[N]补=X n X n-1……X0,写出补码的真值公式。

解:[N]补的真值:-X n*2n-1+X n-1*2n-2+….+X0*2n-n;

例:[X]补=011101;[Y]补=111101;求其补码真值;

[X]补补码值为0*25+1*24+1*23+1*22+0*21+1*20=0+16+8+4+0+1=29

[Y]补补码值为-1*25++1*24+1*23+1*22+0*21+1*20=-32+16+8+4+0+1=-3

2. 利用定点小数的补码真值公式,解决问题,例P62的第2题

例P62的第2题:

设[x]补=a7.a6a5….a0,其中ai取0或1,若要x>-0.5,求a0,a1,a2,…,a6的取值。

当a7=0时,无论a6~0取什么值,[x]补的真值都>-0.5;

当a7=1时,a6=1,a5~0之间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x]补的真值会>-0.5;

例:[x]补=1.1110000,其真值为;

[x]补=-1*20+1*2-1+1*2-2+1*-3+0*2-4+0*2-5+0*2-6+1*2-7=-1+0.5+0.25+0.125+0+0+0+0=-0.125;

3. 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从时间上讲,取指令事件发生在“取指周期”;取数据事件发生在“执行周期”。

从空间上讲,从内存读出的指令流向控制器(指令寄存器);从内存读出数据流流向运算器(通用寄存器)。

4. 提高存储器速度可采用哪些措施,请说出至少五种措施。

①采用高速器件②采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③采用多体交叉存储器

④采用双端口存储器⑤加长存储器的字长

5. 请说明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之间的关系。

指令周期是指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指令周期常常用若干个CPU周期数来表示,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而一个CPU周期又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也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

6. RISC指令系统的三个重要特点是什么?

(1)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很有用但不复杂的指令。

(2)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3)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之间进行。

应用题

应用题

1、8K*8位EPROM芯片组成16K*16位的只读存储器,试问:

(1)数据寄存器多少位? 16

(2)地址寄存器多少位? 14

(3)共需要多少个EPROM芯片? 16K*16/(8K*8)=4

(4)画出此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图。

解题过程:(下同)

(1)数据寄存器位数就是就是扩充后的数据位数即16K*16位中的后一个16。

(2)即16K=214中14。

(3)D=设计要求的存储器容量/已知芯片存储容量

(4)图如上所示。

8K*8位EPROM芯片组成32K*16位的只读存储器,试问?

(1)数据寄存器多少位? 16

(2)地址寄存器多少位? 15

(3)共需要多少个EPROM芯片? 32K*16/(8K*8)=8

(4)画出此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图。

2、指令格式如下所示,OP为操作码字段,试分析指令格式特点。

(1)单字长还是双字长,单地址还是多地址

(2)OP操作码字段最多指定多少种操作

(3)寻址方式、

RS、SS、RR中的何种,寄存器个数,寻址方式个数

参考书上的例子。P121

3. 画出微程序控制器组成框图。P158,图5.23

4.请画出中断处理过程流程图。

5. 解释流水线中都有哪些主要问题,其中数据相关有哪几种,举一例说明。 写出流水线中的三类数据相关,并判断以下指令各存在哪种类型的数据相关。 P171-P172

解:要使用流水线具有良好的性能,必须使流水线畅通流动,不发生断流。但由于流水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三种相关冲突,实现流水线的不断流是困难的,这三种相关是资源相关、数据相关和控制相关。

三类数据相关:写后读(RAW)相关;读后写(WAR)相关;写后写(WAW)相关。

指出存在那些数据相关。参考P172。

6. 用时空图法证明流水计算机比非流水计算机具有更高的吞吐率。

指令流水线有取指(IF)、译码(ID)、执行(EX)、写回寄存器堆(WB)4个过程段

P170 图5.31 b c

P170 图5.31

(1)若有30条指令连续输入此流水线,画出流水处理的时空图。

C的右侧加上

(2)假设时钟周期为50ns, 求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单位时间里执行完毕的指令数)。P184 13题指令数目/指令执行时间30/[(4+29)*50*10-9]= 1.82*107条/秒

(3)求流水线的加速比。

非流水线执行时间/流水线执行时间30*4/[4+29]=3.63

《计算机组成原理A》形考作业二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A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运行的只能是_______程序。 A.机器语言B.汇编语言C.高级语言D.VHDL 答:A 2.指令中用到的数据可以来自_______(可多选)。 A.通用寄存器B.微程序存储器C.输入输出接口D.指令寄存器 E. 内存单元 F. 磁盘 答:A、C、E 3.汇编语言要经过_______的翻译才能在计算机中执行。 A.编译程序B.数据库管理程序C.汇编程序D.文字处理程序 答:C 4.在设计指令操作码时要做到_______(可多选)。 A.能区别一套指令系统中的所有指令 B.能表明操作数的地址 C.长度随意确定 D.长度适当规范统一 答:A、B、D 5.控制器的功能是_______。 A.向计算机各部件提供控制信号B.执行语言翻译 C.支持汇编程序D.完成数据运算 答:A 6.从资源利用率和性能价格比考虑,指令流水线方案_______,多指令周期方案_______,单指令周期方案_______。 A.最好B.次之C.最不可取D.都差不多 答:A、B、C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变址寻址需要在指令中提供一个寄存器编号和一个数值。√ 2.计算机的指令越多,功能越强越好。× 3.程序计数器PC主要用于解决指令的执行次序。√ 4.微程序控制器的运行速度一般要比硬连线控制器更快。× 三、简答题: 1.一条指令通常由哪两个部分组成?指令的操作码一般有哪几种组织方式?各自应用在什么场合?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成。 指令的操作码一般有定长的操作码、变长的操作码两种组织方式。 定长操作码的组织方式应用在当前多数的计算机中;变长的操作码组织方式一般用在小型及以上的计算机当中。 定长操作码的组织方式对于简化计算机硬件设计,提高指令译码和识别速度有利。 变长的操作码组织方式可以在比较短的指令字中,既能表示出比较多的指令条数,又能尽量满足给出相应的操作数地址的要求。 2.如何在指令中表示操作数的地址?通常使用哪些基本寻址方式? 答:是通过寻址方式来表示操作数的地址。 通常使用的基本寻址方式有:立即数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间接寻址、堆栈寻址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计算机的硬件是由有形的电子器件等构成的,它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适配器、输入输出设备。早起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CPU(中央处理器)。目前的CPU包含了存储器,因此称为中央处理器。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这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是CPU自动工作的关键。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有硬件、软件组成的多级层次结构,它通常由微程序级、一般程序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组成,每一级上都能进行程序设计,且得到下面各级的支持。 习题: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那些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主要组成部分有: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 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单元地址。如果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如果某字为一条指令,称为指令字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每一个基本操作称为一条指令,而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按 对阶操作。 直接使用西文标准键盘输入汉字,进行处理,并显示打印汉字,是一项重大成就。为此要解决汉字的输入编码、汉字内码、子模码等三种不同用途的编码。 1第三章内部存储器 CPU能直接访问内存(cache、主 存) 双端口存储器和多模块交叉存储器属于并行存储器结构。 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硬件技术,并且发展为多级cache体系,指令cache与数据cache分设体 系。要求cache的命中率接近于1 适度地兼顾了二者的优点又尽量避免其缺点,从灵活性、命中率、硬件投资来说较为理想,因而得到了普遍采用。 习题: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 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 城市的形成 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 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 1955年规定市、县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 2000,非农人口超过 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 2000,在 1000以上,非农超过 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 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 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罗马帝国盛期,罗马人在其统辖地区大量建造营寨城,平面相当规。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至今保存最完整。伦敦,巴黎都可以在古城部位找到罗马营寨的遗迹。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外开人工水渠,架设吊桥。完全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平面模式:斯卡莫奇理想平面 Scamozzi 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反映。中国古代城市,统治阶级宫城居中并占地很大。商都的“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居住聚落(邑),居民多为奴隶主和部分自由民,各邑之间空地多为农业用地。居住聚落外围散布手工业作坊,也有居穴,居穴可能是手工业奴隶栖息之所,再外圈疏松的环布居邑,以务农为主,居住下等自由民和农业奴隶,还有小部分奴隶主。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它的操作数来自____C__。 A.立即数和栈顶; B.暂存器; C.栈顶和次栈顶; D.累加器。 2.___C___可区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是指令还是数据。 A.存储器; B.运算器; C.控制器; D.用户。 3.所谓三总线结构的计算机是指_B_____。 A.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三组传输线。 B.I/O总线、主存总统和DMA总线三组传输线; C.I/O总线、主存总线和系统总线三组传输线; D.设备总线、主存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组传输线.。 4.某计算机字长是32位,它的存储容量是256KB,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B_。 A.128K; B.64K; C.64KB; D.128KB。 5.主机与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___A___,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程序查询方式;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 6.在整数定点机中,下述第___B___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原码和反码不能表示-1,补码可以表示-1; B.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 C.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且三种机器数的表示范围相同; D.三种机器数均不可表示-1。 7.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___C___。 A.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以上都不对。 8.向量中断是___C___。 A.外设提出中断; B.由硬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由硬件形成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就是生产发展与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就是伴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城镇就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就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就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就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就是防御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与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她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就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 欧洲就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 中国的城市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始终未

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形考作业答案

— 计算机组成原理A 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机器数_____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 B.补码 C.移码 D.反码 答案:B 2.某计算机字长16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15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_____,最小负小数为_____。 A.B. [ C. D. 答案:C 3.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_____。 A.提高加法器的速度B.快速传递进位信号 C.优化加法器结构 D.增强加法器功能 答案:B 4.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多个部件,但下面所列_____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A.状态寄存器 B.数据总线 ) C.ALU D.地址寄存器 答案: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ASCII编码是一种汉字字符编码;×是西文7位编码 2.一般采用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来实现定点二进制数加减法的运算;× 3.在浮点数表示法中,阶码的位数越多,能表达的数值精度越高;× 4.只有定点数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 三、简答题: ^ 1.简述奇偶校验码和海明校验码的实现原理。 答:奇偶校验码原理:通常是为一个字节补充一个二进制位,称为校验位,通过设置校验位的值为0或1的方式,使字节自身的8位和该校验位含有1值的位数一定为奇数或偶数。在接收方,检查接收到的码字是否还满足取值为1的总的位数的奇偶关系,来决定数据是否出错。 海明校验码原理:是在k个数据位之外加上r个校验位,从而形成一个k+r位的新的码字,使新的码字的码距比较均匀地拉大。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不同的偶校验位的组合中,当某一位出现错误,就会引起相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错误,还可以指出哪一位出错,为进一步纠错提供了依据。 2.简述教材中给出的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 答: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运算器的首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由其内部的一个被称之为算术与逻辑运算部件(英文缩写为ALU)承担;运算器的第二项功能,是暂存将参加运算的数据和中间结果, 由其内部的一组寄存器承担;为了用硬件线路完成乘除指令运算, 运算器内一般还有一个能自行左右移位的专用寄存器, 通称乘商寄存器。这些部件通过几组多路选通器电路实现相互连接和数据传送;运算器要与计算机其它几个功能部件连接在一起协同运行, 还必须有接受外部数据输入和送出运算结果的逻辑电路。 3.浮点运算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它的操作数来自______。 A.立即数和栈顶; B.暂存器; C.栈顶和次栈顶; D.累加器。 2.______可区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是指令还是数据。 A.存储器; B.运算器; C.控制器; D.用户。 3.所谓三总线结构的计算机是指______。 A.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三组传输线。 B.I/O总线、主存总统和DMA总线三组传输线; C.I/O总线、主存总线和系统总线三组传输线; D.设备总线、主存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组传输线.。 4.某计算机字长是32位,它的存储容量是256KB,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_。 A.128K; B.64K; C.64KB; D.128KB。 5.主机与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______,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程序查询方式;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 6.在整数定点机中,下述第______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原码和反码不能表示-1,补码可以表示-1; B.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 C.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且三种机器数的表示范围相 同; D.三种机器数均不可表示-1。 7.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______。 A.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以上都不对。 8.向量中断是______。 A.外设提出中断; B.由硬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由硬件形成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D.以上都不对。 9.一个节拍信号的宽度是指______。 A.指令周期; B.机器周期; C.时钟周期; D.存储周期。 10.将微程序存储在EPROM中的控制器是______控制器。 A.静态微程序; B.毫微程序; C.动态微程序; D.微程序。 11.隐指令是指______。 A.操作数隐含在操作码中的指令; B.在一个机器周期里完成全部操作的指令; C.指令系统中已有的指令;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纯手打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 1、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指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指商品交换产生的 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交换和争夺、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4、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 5、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的结果 城市产生的定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聚集的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聚集,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当前所获得的共识: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乡村的基本特征: 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 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 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直接来源于土地 4、社会结构较单一 5、能源使用多样 6、如同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之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聚集规模差异 2、生产效率差异 3、生产力结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1、他们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仍是一个统一体,不存在截然的界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复习题.docx

1?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B )最大的是(C) A.(1010011)2 B.(42)8 C. (10101000)BCD D.(25)16 2.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D) A.(101001)2 B.(52)8 C. (OOlllOOl)BCD D..(2C)16 3?两个补码数相加,只有在最高位/符号位相同时会有可能产生溢出,在最高位/符号位不同时(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4..两个补码数相减,只有在符号位不同时会有可能 产生溢出,在符号位相同时(一定不会产生溢出)5.定点数补码加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符号位(与 数值位一起参与运算);二是相加后最髙位上的进位(要舍去)。 6.定点运算器是用来进行定点运算。 7.为了便于检查加减运算是否发生溢出,定点运算器采用双符号位的数值表示,在寄存器和主存中是采用(单符号位)的数值表示。 &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2种浮点数,假设前者阶码长、尾数短,后者阶码短、尾数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它们可农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为(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但精度低,后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小但精度髙)。 9.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减法运算一般通过(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来实现。 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加法运算一般通过(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來实现。 10?某机字长32位,采用定点整数表示,符号位为1 位,尾数为31位,则原码表示法可表示的最大正整数为一域小负整数为(A ) A.+ (231-1), -(231-1) B. (231-1), - (232-1) 0+(230-1). -(230-1) D.+(231-l), -(1-2-31)11.某机字长32位,采用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 位,尾数为31位,则原码表示法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一域小负小数(C) A+(232-l),—(1—2—31)B.+(231-lh—(1—2—32) C.+(l-2—31),一(1—2—31) D_+(231— 1L—(1-2-31) 12在定点运算器中,无论采用双符号位还是采用单符号位都必须要有溢出判断电路,它--般用(C )来实现A.与非门B.或非门C.异或门D.与或非门13?在定点运算器中,必须要冇溢出判断电路,它一般用(C)來实现 A.与非门 B.或非门C异或门D与或非门 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提高加法器的速度14.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运行的只能是(机器语斉)程序。 15.汇编语言要经过(汇编程序)的翻译才能在计算机中执行。 16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 17.堆栈寻址的原则是(后进先出)。 18.组成组合逻辑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PC、IR )。 19.运算器[tlALU完成运算后,除了运算结果外, 下血所列(D)不是运算器给出的结果特征信息。 A是否溢出B有无进位C结果足否为零D时钟信号 20.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 释执行)。 21.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取决于(存储器的容量), 指令寄存器IR的位数取决于(指令字长)。 22.RAM芯片串联的目的是(增加存储单元数量), 并联的目的是(增加存储器字长)° 23?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 (不同的地址和指令代码)来区分的. 19?输入输出指令的功能是(进行CPU和I/O设备之 间的数据传送)。 24.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不 同的指令或不同的控制信号)来区分的。 25?在统一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指 令中的(不同的地址)来区分的。 22. CPU通过指令访问主存所用的程序地址叫做(逻 辑地址)。 26相对寻址方式中求有效地址使用(D )加上偏移量 A.妹址寄存器内容B栈指示器内容 C.变址寄存器内容 D.程序计数器内容 27.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冇效地址等于(C)。 A.基址寄存器内容如上形式地址 B.堆钱指豆武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2&基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冇效地址等于(A )。 A.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B-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29?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是(D) A.降低指令译码的难度 B.提高指令读取的速度 C.实现程序控制 D.缩短指令字长,扩大寻址空间,捉高编程灵活性 30.关于操作数的來源和去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第一个来源利去处是CPU内部的通用寄存器 B.第二个来源和去处是外设中的帘存器 C.第三个來源和去处毘内存中的存储单元 D.第四个来源和去处是外存储器 31.寄存黠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在(C)中 A.通用寄存器 B.堆栈 C.主存单元 D.外存储器 32.在CPU与主存之间加入Cache,能够提爲CPU 访问存储器的速率,一般情况下Cache的容鱼______ 命中率____ ,因此Cache容量_____ ° (C ) A.越大,越高,与主存越接近越好 B.越小,越高,与主存越差异大越好 C.越大,越高,只要几十或几百K就可达90%以.上 D.越小,越髙,只要几K就可达90%以上 33.在CPU与主存Z间加入Cache,能够(解决CPU 和 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34.CPU中的通用寄存器(可以存放数据和地址) 35.在采用DMA方式高速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B A.在总线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B在DMA控制器本身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C.由CPU执行的程序完成的 D.由CPU响应硬中断处理完成的 36.每一条指令执行时通常有①读取指令、②执行指 令、③分柝指令等几个步骤,他们的执行顺序应该是 (B)。 A.①读取指令、②执行指令、③分析指令 B.①读取指令、③分析指令、②执行指令 C.③分析指令、②执行指令、①读取指令 D.②执行指令、①读取指令、③分析指令 37.若主存每个存储单元为8位,贝IJ(C)O A.其地址线也为8位 B.其地址线为16位 C. 其地址线 与8无关D.其地址线与8有关 38.虚拟存储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原 理,因此虚存的目的是为了给每个用户提供比主存容 帚(B )编程空间。 A.小得多的逻辑 B.大得多的逻辑 C.小得多的物理 D.大 得多的物理 31. 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 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C )。 A并行技术B.通信技术C缓冲技术D虚存技术 39.中断允许触发器用来(D )。 A.衷示外设是否提出了中断请求 B.CPU是否响应了中断谙求 C.CPU是否正在进行中 断处理D.开放或关闭可屏蔽硬中断 40?在控制器中,部件(指令寄存器IR )用于接收并 保存从内存读出的指令内容,在执行本条指令的过程 中提供本条指令的主要信息。 41.在控制器中,部件(程序计数器PC)用于存放下 一条指令的地址。 42.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 解释执行)。 43每一*指令执行时通常有①分析指令②读取扌旨令 ③执行指令等几个步票,执行顺序应该是(D )° A.①分析指令、②读取指令、③执行指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试题

1.刷新存储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是它的带宽。若显示工作方式采用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深度24位,帧频(刷新速度)为72Hz,求: 1)刷新存储器的容量是多少 2)刷新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 1)刷新存储器的容量= 1024*768 * 24bit= 2)帧频(刷新速度)为72Hz指的是:每秒钟读72次, 所以,刷新存储器的带宽=1024*768 * 24bit *72 次/秒=162MB/s 2.试推导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要的总时间 读写一块总时间TB=平均找道时间Ts+平均等待时间Tw +读写传输时间Tt 读写一块总时间TB=平均找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读写传输时间=Ts+Tw+Tt 1)Tw 设磁盘每秒r转,每条磁道N个字,则数据传输率=rN个字/秒 转一周的时间=1/r,所以 Tw =1/2*(1/r)=1/(2r) 2)Tt 又设每块的字数是n,一旦读写头定位在该块,则Tt≈n/(rN)秒 所以TB=Ts+ 1/(2r)+ n/(rN) 秒 3.采用串行接口进行7位ASCII码传送,带有一位奇偶校验位、一位起始位和一位停止位,当波特9600波特时,字符传送率是 9600波特=9600bit/秒 =9600 bit*(1字符/10bit)/秒 =960字符/秒 4.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8个字节的信息,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总线时钟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70MHz,求总线带宽 Dr=8字节/T秒=8*70*10^6≈420MB/秒 5.某机器CPU中有16个寄存器,运行某中断处理程序时,仅用到其中的2个寄存器,请问响应中断而进入该中断处理程序时是否将通用寄存器内容保存到主存中去需保存几个寄存器 要将通用寄存器内容保存到主存中去。 只要保存中断处理程序用到的那2个寄存器的内容。 1.已知cache的存储周期是40ns,主存存储周期200ns, cache/主存系统平均50ns,求cache的命中率访问n个字,设命中率为H 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 =命中cache的时间+不命中cache的主存访问时间 =H*Tc+(1-H)*Tm =H*40+(1-H)*200 =50

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题目1 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B. (42)8 选择一项: A. (1010011)2 B. (42)8 C. (10011000)BCD D. (5A)16 题目2 某计算机字长16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15位,则可表示的 最大正小数为_____,最小负小数为_____。 选择一项: A. B. C. D. 题目3 两个补码数相加,在符号位相同时有可能产生溢出,符号位不同时。D. 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选择一项: A. 会产生溢出 B. 也有可能产生溢出 C. 不一定会产生溢出 D. 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题目4 已知[X]原=010100,[X]反= 。A. 010100 选择一项: A. 010100 B. 001011

C. 101011 D. 101100 题目5 已知[X]原=110100,[X]补= 。D. 101100 选择一项: A. 110100 B. 001011 C. 101011 D. 101100 题目6 已知[X]原=110100,[X]移= 。B. 001100 选择一项: A. 101100 B. 001100 C. 101011 D. 011011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题目7 机器数中,零的表示形式不唯一的是_____。A. 原码C. 移码D. 反码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原码 B. 补码 C. 移码 D. 反码 题目8 ASCII编码_____。B. 是7位的编码C. 共有128个字符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是8位的编码 B. 是7位的编码

【精品】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重点

一、简答题 1、试述浮点数规格化的目的和方法。 答:浮点的规格化是为了使浮点数尾数的最高数值位为有效数位。当尾数用补码表示时,若符号位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不相等,则被定义为已规格化的数,否则便是非规格化数。通过规格化,可以保证运算数据的精度。 方法:进行向左规格化,尾数左移一位,阶码减1,直到规格化完毕。 2、简述循环冗余码(CRC)的纠错原理。 答:CRC码是一种纠错能力较强的校验码。在进行校验时,先将被检数据码的多项式用 生成多项式G(X)来除,若余数为0,说明数据正确;若余数不为0,则说明被检数据有错。 只要正确选择多项式G(X),余数与CRC码出错位位置的对应关系是一定的,由此可以 用余数作为判断出错位置的依据而纠正出错的数据位。 3、DRAM存储器为什么要刷新?有几种刷新方式? DRAM存储元是通过栅极电容存储电荷来暂存信息。由于存储的信息电荷终究是有泄漏的,电荷数又不能像 SRAM存储元那样由电源经负载管来补充,时间一长,信息就会丢失。为此必须设法由外界按一定规律给栅 极充电,按需要补给栅极电容的信息电荷,此过程叫“刷新”。 ①集中式---正常读/写操作与刷新操作分开进行,刷新集中完成。 ②分散式---将一个存储系统周期分成两个时间片,分时进行正常读/写操作和刷新操作。 ③异步式---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保证在刷新周期内对整个存储器 刷新一遍。 4、CPU中有哪些主要寄存器?简述这些寄存器的功能。 (1)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2)程序计数器(PC):用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3)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4)缓冲寄存器(DR): <1>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中转站。 <2>补偿CPU和内存、外围设备之间在操作速度上的差别。 <3>在单累加器结构的运算器中,缓冲寄存器还可兼作为操作数寄存器。 (5)通用寄存器(AC):当运算器的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全部算术和逻辑运算时,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 (6)状态条件寄存器:保存由算术指令和逻辑指令运行或测试的结果建立的各种条件码内容。除此之外,还保存中断和系统工作状态等信息,以便使CPU和系统能及时了解机器运行状态和程序运行状态。 5、中断处理过程包括哪些操作步骤? 关闭中断标识,重要数据入栈, 处理中断服务功能, 数据出栈, 恢复中断标识, 开中断.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转变; ⑵产业结构的转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化: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市收缩: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点轴理论:这里的“点”是各级中心地, 即各级中心城(镇), 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也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轴”是由交通干线、通信干线、能源输送线和水源干线(廊道)连结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而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物质流和信息流对附近区域有空间扩散作用。 世界城市体系假设:认为各种跨国经济实体正在逐步取代国家的作用,使得国家权力空心化,全球出现了新的等级体系结构,分化为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地方级城市——即形成了“世界城市体系” 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慢城市:不仅仅是将快速城市的步调放慢,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人可以抗拒倚赖时钟与凡事求快的压力。 城市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多因素评价法。 和谐城市:就是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 上位规划:依法制定的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力大于下一层次规划,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一层次的规划为依据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配弟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梯度模式: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到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遵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 特征价格模式:公共项目产生的效益,会由该项目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使用者通过市场,以各种形式扩散出去,最终反映到地价上。这就是被称之为资本化的假说,根据这个假说,运用各个地区的地价数据,可以推算出各个地区因城市设施等的建设水平的不同而对地价产生的影响,进而可以测算出某公共项目因改变了原来的设施建设水平而带来的效益。 增长极模式: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周边的自然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TOD(交通导向模式):建立起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组织相匹配的关系 三规合一:是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三者进行充分协调的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

1.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这种转换是由接口电路中的___B___实现的。 选择一项: A. 锁存器 B. 移位寄存器 C. 数据寄存器 D. 状态寄存器 2.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_ _A____来区分的。 选择一项: A. 不同的地址和指令代码 B. 不同的数据和指令代码 C. 数据寄存器 D. 状态寄存器 3.随着CPU速度的不断提升,程序查询方式很少被采用的原因是__D____。 选择一项: A. 硬件结构复杂 B. 硬件结构简单

C. CPU与外设串行工作 D. 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4.中断允许触发器用来___D___。 选择一项: A. 表示外设是否提出了中断请求 B. CPU是否响应了中断请求 C. CPU是否正在进行中断处理 D. 开放或关闭可屏蔽硬中断 5.在采用DMA方式的I/O系统中,其基本思想是在__B__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路。选择一项: A. CPU与外设 B. 主存与外设 C. CPU与主存 D. 外设与外设 6.周期挪用方式常用于__A____的输入输出中。 选择一项: A.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B. 程序查询方式 C. 程序中断方式 D. I/O通道方式 7.主机和外设可以并行工作的方式是__BCD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程序查询方式 B. 程序中断方式 C.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D. I/O通道方式 8.计算机的总线接口中,串行总线的特点是__ABD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成本低 B. 线数少 C. 速度快 D. 传输距离长 9.按数据传送方式的不同,计算机的外部接口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两大类。(??对)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