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房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房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1.房间隔缺损是在胚胎时期房间隔的发育异常,左、右心房间残留未闭的房间孔,造成心房之间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分为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两种类型。以后者居多,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左右。

2.加重心脏负担。早期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适量控制饮水,禁烟酒。

3.用药指导讲解常用强心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术前心脏明显增大,有心力衰竭表现患者,术后需强心、利尿治疗3个月以上。

4.心理指导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5.康复指导术后3个月内给予胸带外固定,避免上肢做扩胸运动及提拉重物。

6.复诊须知

①术后3~6个月门诊复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②服药期间,出现心率、血压异常或切口出现渗血、渗液、疼痛、发热等不适,随时就诊。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内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张,预防肺不张。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

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范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脑梗死(中风)教学查房记录

附录10 教学查房记录 姓名:钟衍全科别:内一科床号:1112-33 住院号:17-00809 时间:2017年2月8日15:00 主持人:欧阳声远副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欧阳声远副主任医师,刘德频主任医师,卓菁主任医师,王俊副主任医师,张支 金主治医师,卓龙主治医师,曹贤溪住院医师,陈宏淡住院医师及规培生、实(见)习生等 查房过程讨论记录:记录学生提问、教师答疑及教学查房小结,包括中医(病因、病机、中 医诊断、鉴别诊断、方药、调护)和西医(诊断依据、诊断重点、鉴别诊断、进展)两部分。 一、病房内 1.顺序进入病房 2.听取实习生汇报病历:患者,钟衍全,男,75岁,以"右侧肢体无力4小时余"为主诉 于2017年01月22日18:28由门诊拟"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收入院。缘于入院前4小时余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行走拖步,持筷不稳,伴头晕,恶心欲 吐,上症逐渐加重,为明确诊治,遂今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拟"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 收住入院。入院查体:BP: 169/86mmHg,神志清楚,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滑,语声低微,定向、理解力正常,额纹存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 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 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右侧肢体针刺痛觉减弱,触觉、位置觉正常。巴氏征、奥氏征均阴性。小脑征、脑膜征阴性,无吞咽困难。入院查核磁共振:左 侧丘脑、颞枕叶急性脑梗死,双侧额顶叶缺血灶,脑白质变性,脑萎缩,鼻窦炎症,鼻 中隔偏曲;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符合颈动脉硬化声像改变),右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颅外段未见明显异常;并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卓菁主任医 师、王俊副主任医师同时详细检阅病历。 3.曹贤溪住院医师补充入院后治疗:患者入院后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薄膜衣片抗血小板 凝聚;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清除氧自由基;注射用泮托拉 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瑞巴派特胶囊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中医 诊断:中风病(风痰阻络证)。西医诊断:1.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2.高胆固醇血症 3.高血压3级(极高危)4.肝功能异常 5.肺部感染 6.一度房室传导阻滞7.主动脉及冠脉硬化8.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右侧颈动脉斑块形成,9.肝内胆管结石,10.胆囊壁囊肿,11.双肾结石,12.前列腺增生伴结石,1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4.脑萎缩,15.鼻窦炎,16.鼻中隔偏曲. 4.卓菁主任医师、王俊主治医师进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并告知体检手法和顺序; 5.返回医生办公室进行查房分析讨论讲解总结。 二、办公室 (一)就坐,解释查房目的 通过查房,使所有临床医师掌握脑栓塞的重点查体方法、临床表现和特点,以及中西 医相关诊疗常规。 (二)查房方面 1、讲解重点体检方法。 (1)什么是脑栓塞的“重点查体”? 【解释】在诊断明确和已知,在已经进行过全面查体的基础上,为了迅速了解患者状态、

房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房间隔缺损 ﹙一﹚定义 房间隔缺损指因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导致的、存在于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 ﹙二﹚临床表现: 1、原发孔缺损症状主要为轻度劳累后气急、心悸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的患者症状出现早而重,常发生在婴儿和儿童期,病程进展快,早期就出现明显的心脏扩大和严重的肺部充血等现象。 2、继发孔缺损在儿童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到青年期症状才开始表现,包括劳力性气促、心悸、乏力、心房颤动,肺循环血量增多时易发生右心衰竭和呼吸道感染。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活动无耐力与心脏疾病有关。 (2)有呼吸道感染的危险与肺部充血有关。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肺功能不全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遵医嘱吸氧。 (5)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维护左心功能,防止发生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 (3)房间隔缺损大者,左心发育较差,易出现急性左心衰,术后左心功能维护更突出。 (4)循环维持满意情况下:CVP小于8mmHg,LAP小于5mmHg,切忌输液过多,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入量。 (5)术前有肺动脉高压或反复肺感染者: ①增加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初期高浓度吸氧,适度过度通气。 ②有效镇静,吸痰操作轻柔。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3)根据病情指导适量运动。

2016年最新儿童房间隔缺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儿童房间隔缺损 (2016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总预防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小时。如皮试过敏者可调整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线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0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观察

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对比并观察患者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与临床观察的所有患者在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之后,都已康复并出院,治愈率为100.00%,没有患者产生感染。但是有3例患者在术前合并了肺动脉高血压,且心脏的彩超检查显示在术后获得了显著性改善。同时,存在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一定的观察意义。结论针对临床上需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而言,在术后实施精心式护理的措施具有较好效果,故在临床术后可进行有力的推广。 标签: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观察 ASD(房间隔缺损)在临床上主要是由于在胚胎期其左右心房间隔相关组织构成不健全的发育,因遗留缺损形成先天性的畸形,这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病变,它在先天性心脏病之中约占15%。临床上传统式手术的治疗方式,就是在患者胸部的前正中切口心内予以直视的修补。然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传统式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在术后减轻了疼痛。因此,本院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補术临床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且获取了较好的效果,其临床报告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患者作为观察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且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在1~35岁,平均年龄约为(6.23±0.95)岁。依照心脏彩超检查已经将其确诊是房间隔缺损,缺口的规格为:2 mm×4 mm~30 mm×35 mm。在40例患者之中没有临床表现的共有14例,自幼极易感冒的有26例,其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呼吸道的感染。 1.2方法 1.2.1手术令患者予以左侧卧位,在有外侧相应切口经过第三、第四肋间进入至胸内,并在膈神经的前房进行切開同时将心包悬吊,对全身实施肝素化,以此实施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相应插管与排气和接机以及转流,进而构建体外的循环和降温以及阻断其升主动脉。在根部予以灌注冷停搏液,并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切开其右房,对房间隔出现缺损的类型予以探查,依照缺口规格的大小实施直接的缝合以及补片的修补。在修补完之后进行复温,对升主动脉予以开放,而心脏自动的进行复跳,再一次对房缺没有残余分流予以观察。运用“5/0 Prolene”线连续性将右房切口缝合,对上、下腔静脉实施开放,同时予以循环。而后继续的进行复温,温度为37 ℃、稳定的循环、正常的心电图,随后停机,逐次将插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左右,早产儿为足月儿的2~3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护理常规如下: 1. 心理护理 关爱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要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接触,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检查及治疗。消除恐惧心理、乐观态度、坚持服药。 2. 一般护理 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内温、湿度适宜。床铺清洁、舒适,被褥、衣着合适。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儿作息,减少心脏负担、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与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大哭大闹,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动作宜轻、快,并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以避免多次扰动患儿。患儿烦躁不安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 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增强体质,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小儿喂养困难者要慢喂,宜少量多餐,避免吃奶时呛咳和加重呼吸困难。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防喂食过饱,人工喂养儿奶嘴出奶孔不可太细,以免增加吸吮时体力消耗,喂养过程中,应拔出奶嘴驱气后再喂,如出现发绀加重,应暂停喂养,并给予氧气吸入,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行喂养,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年长儿可鼓励集体进餐,以提高食欲。心功能不全时有水钠潴留,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饮食或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 病情观察,预防感染

房间隔缺损病历

房间隔缺损病历 患儿XX,6岁,男童,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 1.患儿系学龄期儿童; 2.慢性病程,缓慢发作; 3.主要表现:患儿生后较同龄小儿少动,少活动后便气促、乏力,需停止活动休息,开始时患儿家长未予以重视,但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症状越来越明显,于5+天前患儿感冒后气促加重,伴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咳嗽等症状;在外口服感冒药治疗后无效;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1.房间隔缺损,2.支气管肺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病后神清、精神较差,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缓慢。 4.入院查体:T 36.5℃, P 100次/分,R 20次/分,W20kg,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神清,精神较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紫绀,咽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5.辅助检查:X线: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叶充血明显,可有肺门“舞蹈”,主动脉影缩小,心影略呈“梨形”。肺纹理增粗,双肺可见斑块状阴影。

初步诊断及依据: 1.房间隔缺损依据:患儿系学龄期儿童,慢性病程,缓慢发作;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症状:气促、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查体: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辅查支持;故诊断。 2.支气管肺炎依据: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其他先心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目录 (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1) (二)气胸护理护理常规 (2) (三)血胸护理护理常规 (4) (四)脓胸护理护理常规 (6) (五)肺大泡的护理常规 (8) (六)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11) (七)肺癌护理常规 (13) (八)食管癌护理常规 (17) (九)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21) (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24) (十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护理常规 (27)

(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概念】肺挫伤的发生是由于强大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 容积缩小,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水肿;外力消除后变形的胸廓回弹,在产生胸内负压的瞬间又导致原 损伤区附加损伤。 【评估】 1、肺挫伤的病因。 2、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 (3)、呼吸情况。 (4)、营养状况。 【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 2、观察病情,尤其要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肺 挫伤都有一定程度的呼吸道阻塞,特别要注意严重肺挫伤气管 内有血液、渗出液及分泌物等储留、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流量吸氧,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痰 液粘稠者可予拍背排痰。 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 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肺挫伤可导致严重的巨噬细胞、单核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故应使用有效的广 谱抗生素。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要点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要点 *导读:“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障碍所致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母亲妊娠最初3个月患有病素性感染;妊娠初期接受大量放射性照射;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四环素、镇静药、奎宁等,可导致小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障碍所致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母亲妊娠最初3个月患有病素性感染;妊娠初期接受大量放射性照射;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四环素、镇静药、奎宁等,可导致小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中,主要可分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活动或劳累后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浑身乏力,严重的可出现青紫。由于患儿的抵抗力低,易患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反复发作,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法乐氏四联症患儿在啼哭或活动后,常因脑缺氧而出现昏厥或抽搐,发作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护理要点 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应教育

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对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而导致血栓形成。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吸起窒息。 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保持大便通畅。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当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瓣膜(如肺动脉瓣狭窄)和血管,从而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 一、护理评估 1.病史有无发绀、呼吸道感染、心脏杂音、运动耐量减少等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实验室检查。 3.心理社会因素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残余分流、溶血、血栓与栓塞、出血、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脱落等。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凉感冒。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

等。 3.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清洁。 4.成人术前不需禁食,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胀气,避免过饱;患儿术前6小时禁食。 5.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伤口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穿刺者以1kg沙袋压迫6~8小时,12 小时制动,24小时下床活动;静脉穿刺者沙袋压迫4~6小时,6小时制动,12小时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循环等情况,并进行双侧对比。 3.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备好急救物品。 4.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治疗3~6个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5.术后行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器位置和残余分流情况。 四、健康指导 1.减少激烈活动,以防止封堵器脱落。 2.按时复查,术后1、3、6、12 个月来医院复查,注意休息,防止感冒。 3.按医嘱服用抗凝剂,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五、护理评价

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胎儿宫内环境因素、母体情况、遗传因素。 2、症状与体征:劳累后气促、心悸、呼吸道感染。 3、辅助检查:主要有心电图检查、胸部 X 线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 4、心理评估。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 1 天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测身高、体重并记录。 (2)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及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配合。 2、术后护理 (1)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保持气管插管在正确位置,定时抽血查动脉血气,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至顺利脱机拔管。 (2)保持呼吸道通畅,儿童更为重要,定时气管内吸痰及湿化,及时消除痰液。并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 (3)专人守护,直至各种引流管拔除为止。由于患儿对气管插管及其他插管的刺激耐受力差,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各种管道脱出。 (4)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每小时尿量不得<1 毫升/千克。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速度儿童<15 滴/分,成人<30 滴/分,特殊用药注意浓度、剂量准确,以微量泵注入为宜。 (6)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术后 2-3 天即可下床,3 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注意休息,适当的活动,2 个月后鼓励患儿过正常生活。 2、适当补充营养,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 3、认真遵医嘱吃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换药、停药。 4、定期复查。 四、注意事项 1、术后注意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的征象及病情变化。 2、对于学龄房缺患儿或是中年以上患者,注意监测心功能。 3、对于上腔型的患者,注意术中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做过成形术的小儿病例,注意发现术后是否有上腔回流受阻并持续加重的情况。 4、有肺动脉高压或已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术前注意休息、吸氧、减少刺激,术后初期充分镇静,吸痰前应给纯氧,防止躁动及缺氧诱发肺高压危象。 5、术后因左向右分流消除,应注意维持心功能。

房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房间隔缺损 (一)定义 房间隔缺损指因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导致的、存在于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 (二)临床表现: 1、原发孔缺损症状主要为轻度劳累后气急、心悸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的患者症状出现早而重,常发生在婴儿和儿童期,病程进展快,早期就出现明显的心脏扩大和严重的肺部充血等现象。 2、继发孔缺损在儿童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到青年期症状才开始表现,包括劳 力性气促、心悸、乏力、心房颤动,肺循环血量增多时易发生右心衰竭和呼吸道感染。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活动无耐力与心脏疾病有关。 (2)有呼吸道感染的危险与肺部充血有关。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咼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肺功能不全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遵医嘱吸氧。 (5)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维护左心功能,防止发生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 (3)房间隔缺损大者,左心发育较差,易出现急性左心衰,术后左心功能维护 更突出。 (4)循环维持满意情况下:CVP小于8mmHg,LA小于5mmHg切忌输液过多,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入量。 (5)术前有肺动脉高压或反复肺感染者: ①增加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初期高浓度吸氧,适度过度通气。 ②有效镇静,吸痰操作轻柔。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房间隔缺损病历

房间隔缺损病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房间隔缺损病历 患儿XX,6岁,男童,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 1.患儿系学龄期儿童; 2.慢性病程,缓慢发作; 3.主要表现:患儿生后较同龄小儿少动,少活动后便气促、乏力,需停止活动休息,开始时患儿家长未予以重视,但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症状越来越明显,于5+天前患儿感冒后气促加重,伴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咳嗽等症状;在外口服感冒药治疗后无效;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1.房间隔缺损,2.支气管肺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病后神清、精神较差,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缓慢。 4.入院查体:T 36.5℃, P 100次/分,R 20次/分,W 20kg,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神清,精神较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紫绀,咽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5.辅助检查:X线: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明

显突出,肺叶充血明显,可有肺门“舞蹈”,主动脉影缩小,心影略呈“梨形”。肺纹理增粗,双肺可见斑块状阴影。 初步诊断及依据: 1.房间隔缺损依据:患儿系学龄期儿童,慢性病程,缓慢发作;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症状:气促、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查体: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辅查支持;故诊断。 2.支气管肺炎依据: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其他先心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儿童房间隔缺损(2017)

儿童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不需要植入三尖瓣成形环的。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大便常规、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使用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菌素,术前0.5-2小时静脉注射。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

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