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专题精讲计数

小学奥数专题精讲计数
小学奥数专题精讲计数

目录

第 1 讲枚举法和加乘原理 (2)

第 2 讲排列组合 (12)

第 3 讲计数综合提高 (22)

第一讲枚举法和加乘原理

知识总结归纳

一.枚举法:

(1)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去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

(2)分类:把一个复杂问题拆分成几个简单问题的思想。

(3)树形图:记录分类和顺序思考过程的工具。

(4)“有顺序”和“无顺序”问题:例如把10个相同的小球分成3堆和把10个相同的小球分给甲、乙、丙三个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二.加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可以分成几类方法,每一类又包含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将所有类中的方法数累加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

三.加法原理的关键:

(1)分类的思想;

(2)分类的原则:不重复不遗漏

四.乘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可以分成几个步骤,每一步又包含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将所有步骤中的方法数连乘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

五.乘法原理的关键:

(1)分步的思想

(2)分步的原则:前不影响后。前面采取什么样的步骤,不会影响到后面的方法数。

每层的分叉数必须一样多。

(3)对于染色问题、排数字问题、排队问题等较复杂的乘法原理问题,在分步的时候要优先考虑选择情况少的步骤,必须让前面步骤的结果不影响后面步骤选择的方法数。

六.标数法:

(1)标数法是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综合应用

(2)主要用于解决路径问题和某些图形计数问题。

枚举法

例题111个相同的小球分成第1堆、第2堆、第3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例题211个相同的小球分成3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例题3商店里有12种不同的签字笔,价格分别是1,2,3,4,5,,11,12元.琪琪准备买3支不同价格的签字笔,并且希望恰好花掉15元.请问:小悦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

例题4小梦买了一些大福娃和小福娃,一共不到10个,且两种福娃的个数不一样多.请问:两种福

娃的个数可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例题5一个三位数,百位比十位小,十位比个位小,个位不大于5,那么这样的三位数一共有几个?

例题6甲、乙、丙三个人传球.第一次传球是由甲开始,将球传给乙或丙,……,经过4次传球后,球正好回到甲手中.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传球方式?

加乘原理

发的那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3班,飞机有2班.任意选择其中一个班次,有多少种选择方法?

(2)大雄一家人外出旅游,需要先做火车,再乘汽车,最后坐飞机.经过网上查询,途中的火车有4班,汽车有3班,飞机有2班.每种交通工具任意选择其中一个班次,有多少种选择方法?

例题8(1)每个数位可以是1~4中的一个数字(可以重复),这样的三位数有多少个?

(2)每个数位可以是0~4中的一个数字(可以重复),这样的三位数有多少个?

(3)每个数位可以是0~4中的一个数字(可以重复),这样的三位偶数有多少个?

例题9(1)用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用0、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3)用0、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奇数?

例题10“IMO”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缩写,要求把这三个字母涂上不同的颜色,且每个字母只能涂一种颜色.现有五种不同颜色的笔,按要求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如果要求相邻字母不能同色,有多少种方法?

综合提高

例题11商店里有三类笔,铅笔、钢笔和圆珠笔.铅笔有4种颜色,钢笔有3种颜色,圆珠笔有2种颜色.

(1)要买任意一支笔,有多少种买法?

(2)要从三类笔中各买一支,有多少种买法?

(3)要买两支不同类的笔,有多少种买法?

例题12如右图所示,要用红、黄、蓝三色给这个图形的5个区域进行染色,每个区域染一种颜色,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如果相邻区域不得同色,那么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例题13某省的地图如图,共有A、B、C、D、E、F、G七个区县,用5种颜色给地图染色,要求相邻区县的颜色不能相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例题14 下图是一个阶梯形方格表,

在方格中放入五枚相同的棋子,使得每行、每列中都只有一枚棋子,这样的放法共有多少种?

例题15 (1)如图,在一个4行4列的方格表内放入4枚相同的棋子,要求每列

至多有1枚棋子,每行也至多有1枚棋子,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2)同上图,在这个4行4列的方格表内放入4枚相同的棋子,要求每列至多有1枚棋子,每行不作限制,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3)同上图,在这个4行4列的方格表内放入4枚互不相同的棋子,要求每列至多有1枚棋子,每行也至多有1枚棋子,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4)同上图,在这个4行4列的方格表内放入4枚互不相同的棋子,要求每列至多有1枚棋子,每行不作限制,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标数法

例题16 按右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行走,从A 点走到B 点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例题17 如右图,从A 地沿网格线走到B 地,规定只能朝右或朝上走.

(1)如果每次只能走一步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如果每次只能走一步且不能通过黑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3)如果每次可以走一步或两步(不能转弯),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思维飞跃

例题18 如图,在一个34 的方格表内放入4枚相同的棋子,要求每列至多有1枚棋子,一共有多少

B B

A B

A

B

A

法?

例题19如图,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八面体的棱行进,要求恰好经过每个顶点各一次,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E

作业

1. 妈妈买来7个鸡蛋,每天至少吃2个,吃完为止.如果天数不限,可能的吃法一共有多少种?

2. 用0、1、2、3、4、5可以组成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3. 把1分、2分、5分、1角的硬币各一枚排成一排,其中1分硬币不在两边,共有_______种排硬币

的方法.

4. 如图,把A、B、C、D、E这五部分用4种不同的颜色染色,且相邻的部分不能使用同一种颜色.那

么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A

B

C

D

E

5. 在右图的道路上按照箭头所示的方向行进,从甲地到乙地共有_______条不同的路线.

6. 在5×5的方格纸中放入两枚相同的棋子,要求这两枚棋子既不同行也不同列,

不考虑旋转,一共有_______种放法.

7. 如图,用红、蓝两种颜色来给图中的小圆圈染色,每个小圆圈只能染一种颜色.请问:

(1)如果每个小圆圈可以随意染色,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法?

(2)如果要求关于中间那条竖线左右对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法?

8. 王老师家装修新房,需要2个木匠和2个电工.现有木匠3人、电工3人,另有1人既能做木匠也

能做电工.要从这7人中挑选出4人完成这项工作,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第二讲 排列组合

知识总结归纳

一. 排列的概念: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m n A .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 组合的概念:

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m n C .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1)][(1)1]m m m n n m C A A n n n m m m =÷=?-??-+÷?-??………… 例如:333553543(321)10C A A =÷=??÷??=

三. 组合重要公式:

n m m n m -=C C

四. 排列、组合以及和乘法原理的联系:

1. 排列是乘法原理的延续,是乘法原理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2. 组合和排列的对应关系:排列+除法原理=组合

五. 遇到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时,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分步思想、分类思想以及排列组合公式。解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1. 首先这个计数问题看成某一个要完成的事情,仔细思考这个事情如何去完成,弄

清是先分类还是先分步;

2. 每一步或每一类再根据加乘原理或者排列组合公式计算。有可能这些问题还需要

继续拆成几个更简单的问题。

3. 最后根据前面的步骤列出总的算式计算.

m

n A n =

基础训练

例题1 计算:(1)24A ; (2)3

7A ; (3)2646A A -

例题2 有5面不同颜色的小旗,任取3面排成一行表示一种信号,用这5面小旗一共可以表示出多少

种不同的信号?

例题3 用1,2,3,4,5这五个数码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将这些四位数从小到大

排列起来,4125是第几个?

例题5学校十佳歌手大赛的10名获奖选手中,每3人都要照一张合影.问:需要拍多少张照片?

例题6如图所示,在一个圆周上有8个点,以这些点为顶点或端点,一共可以画出多少条线段?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四边形?

例题7有13个队参加篮球比赛,比赛分两个组,第一组七个队,第二组六个队.各组先进行单循环赛(即每队都要与组内其它各队比赛一场),然后由各组的前两名共四个队再进行单循环赛决定冠

综合提高

例题8周末大扫除,老师要从第一组的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中选出5人留下打扫卫生.请问:(1)如果老师随意选择,一共有多少种选择方法?

(2)如果老师决定选出2名男生和3名女生,一共有多少种选择方法?

例题9(1)用两个1,三个2可以组成多少个五位数?

(2)用两个1,三个2,4个3可以组成多少个九位数?

(3)用两个0,三个2,4个3可以组成多少个九位数?

(4)用三个1和0、2、3、4各一个,可以组成多少个七位数?

例题10从1、3、5、7中任取两个数字,再从2、4、6、8中任取两个数字,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例题11从1、3、5、7中任取两个数字,再从0、2、4、6、8中任取两个数字,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捆绑法和插空法

例题12学校乒乓球队一共有4名男生和3名女生.某次比赛后他们站成一排照相,请问:(1)如果要求男生不能相邻,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2)如果要求女生都站在一起,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例题133名男生、2名女生和2名教练排成一排照相,请问:

(1)如果要求教练员站在一起,一共有多少种站法?

(2)如果要求教练员不能站在一起,那么又有多少种照法?

(3)如果要求任意两名男生都不能相互站在一起,那又有多少种照法?

思维飞跃

例题14四年级三班举行六一儿童节联欢活动.整个活动由2个舞蹈、2个演唱和3个小品组成.请问:(1)如果要求同类型的节目连续演出,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出场顺序?

(2)如果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节目不能是小品,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出场顺序?

例题15篮球队共有8人,其中有2个中锋、3个后卫和3个前锋,排成一排准备照合影:若中锋必须彼此相邻,前锋两两不相邻,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例题16用1,2,3,4这四个数字组成四位数,至多允许有1个数字重复两次.例如1234,1233和2414是满足条件的,而1212,3334和3333都不满足条件.请问:一共能组成多少个满足条件的四位数?

作业

1. 用5,6,7,8,9这五个数码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将这些四位数从小到大排列

起来,7598是第几个

2. 如图所示,从端点O 出发的射线共有7条,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锐角?

3. 在新学期的班会上,大家要从11名候选人中选出班干部.请问:

(1)选出三人组成班委会,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2)从剩下的候选人中,选出三人分别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的课代表,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4. 从1、3、5、7中任取一个数字,再从0、2、4、6、8中任取两个数字,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

数字的三位数?

P 1

P 7

P 2 P 5 P 6 P 3 P 4 O

三年级奥数精讲与测试方阵问题

三年级奥数精讲与测试方阵问题 【基本知识点】 概念: 横着的排叫行;竖着的排叫列。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叫方队,也叫方阵。 特点: 1、方阵无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 边上的人数就少 2. 2、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 ×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3、整个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例题】 1、有一个正方形操场,每边都载17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多少棵? 答案: 642、某校四年级的同学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为80人,问最外一层每边上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四年级学生多少人? 答案:441 3、妈妈用围棋子围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6个,妈妈摆这个方阵共用了多少个围棋子?答案;156

4、一堆围棋子,排成一个实心方阵,后来又添进21只棋子,使横竖各增加一排,成为一个新的实心方阵,求原来实心方阵用了多少只棋子? 答案:100 5、有一堆棋子排成实心方阵多余3只,如果纵、横各增加一排,则缺8只,问一共有棋子多少? 答案: ;8 【练习】 1、用棋子排成一个正方形,共排成9排,每排9个,排成这个正方形共用__81枚棋子。 2、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一棵树,如果每边栽6棵,四边一共栽20__课树。 3、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1棵树,四边一共栽24棵树,每边栽_7_棵树。 4、在大楼的正方形场地的四边竖电线杆,四个角上都是一根,一共竖28根,则场地的每边竖8__根。 5、方阵每边的实物数量_相等_,相邻两层每边实物数量相差_2_,相邻两层实物数量相差_8_。 6、小明用棋子排成一个五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有15个棋子,这个空心方阵用有棋子__个。200 7、向阳小学有576名学生,进行列队训练,若排成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 阵的最外层有__人。51 8、新华小学四年级学生排成一个实心方阵,还多9人,如果横竖各增加一排,成为大一点的实心方阵,又差24人,求四年级学生共有多少人?256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题型一: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 【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题型二: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题型。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一份数量=份数

【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例】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 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题型三: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例】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直接套用公式——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题型四:和倍问题

高斯小学奥数五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12讲_几何计数

第十二讲几何计数 漫画,共一格一群古代的人在田地中劳作,田地中阡陌交错。旁边文字描述: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分割田地大概有 3 条横线、 4 条竖线左右,可适当增减。人的耕作情况要符合西周时的实际情况, 比如不能有拖拉机,不能有牛耕。 后面给出问题:在图中,有多少个“井”字?

几何计数,同学们一看这一讲的名字就知道了,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专门数几何图形的 个数.可能会有同学觉得这类问题很简单,数数嘛,一个一个数就能数清楚了,而且图都画好了,一边看图一边数,肯定不会数错的.真的是这么简单吗?数图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学完这一讲后,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三角形应该是很简单的几何图形了,我们先从三角形数起吧. 例题1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对于一般的几何计数问题,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法是枚举法,但注意枚举不是漫无 目的的举例,一定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枚举, 并注意寻找规律?那么,本题应该按照怎 样的顺序去枚举呢? 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题2 ?右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对于这道题目,我们也首先想到枚举法. 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去枚举呢?你能发现 其中的规律吗? 练习2:.请数出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下面我们来学习数正方形和长方形,同学们要学会在观察、思考、分析中总结归纳出解 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例题3.下列图形中,分别有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同上一题,在枚举的时候要注意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围棋棋盘是由19条横线和19条竖线组成的正方形方阵,其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例题4.在右图中(下列各小题中,长方形均包括正方形) (1 )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2)包含“★”的长方形共多少个? (3)包含“☆”的长方形共多少个? (4)两个五角星都包含的长方形共多少个? (5)至少包含一个五角星的长方形共多少个? (6)两个五角星都不包含的长方形共多少个?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试题专项练习

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试题专项练习(一) 一、填空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 _________.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__分.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__.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 _________.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 ______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__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_ 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86,92,100,106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__分. 二、解答题

奥数精讲与测试 三年级 逆推问题

奥数精讲与测试三年级逆推问题 例题: 1、某数如果先加上3,再乘以2,然后除以3,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 多少? 2、小明从家到学校去,先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学校 还有1千米,问小明家到学校共多少千米? 3、做一道整数加法题时,一个学生把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 果得出和为123,问正确的和是多少? 4、学生做纸花,第一天做了总数的一半多10朵,第二天又做了余下的一半多10 朵,还有25朵没有做,问这批纸花一共有多少朵? 5、某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运进苹果是原有苹果的一半,原有的西瓜卖掉一半以后, 恰好与现有的苹果一样多。已知原有苹果有800千克,问原有西瓜多少千克? 6、小丽用4元钱买了一本《好儿童》,又用剩下钱的一半买了一本《儿童画报》,买 钢笔又用去剩下钱的一半多一元,最后还剩4元钱,问小丽原来有多少钱?

【练习】 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加上7,除以8 ,减去9,再用4乘,恰好等于100,这个数是__。 2、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年,张老师说:“把我的年龄乘以4后减去17,再乘以10后加上7,正好等于1997.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今年几岁?”张老师今年__岁。 3、百货商店出售彩色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又3台,下午售出余下的一半又7台, 还剩4台,商店里原来有电视机__台。 4、芳芳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5错写成了6,又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 8错写成1,最后得到的和是472,这题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5、一桶油,第一次用去全部的一半,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2千克。这桶油原来 重__千克。 6、三只金鱼缸里共有15条金鱼,如果从第一只缸中取出2条金鱼放入第二缸,再从从第 二缸中取出3条金鱼放入第三缸中,那么三只金鱼缸里的金鱼条数一样多。原来第一只缸有金鱼__条,第二只缸有金鱼__条,第三只缸有金鱼__条。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备选题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 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 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 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1】(1)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有4名学生参加争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冠军,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将3封不同的信投入4个不同的邮筒,则有多少种不同投法? 【解析】:(1)43(2)34(3)34 【例2】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解析】:完成此事共分6步,第一步;将第一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有7种不同方案, 第二步:将第二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也有7种不同方案,依次类推,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67种不同方案. 【例3】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性有()A、38 B、83 C、38A D、3 8 C 【解析】:冠军不能重复,但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项冠军,把8名学生看作8家“店”,3项冠军看作3个“客”,他们都可能住进任意一家“店”,每个“客”有8种可能,因此共有38种不同的结果。所以选A 二.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解析】:把,A B视为一人,且B固定在A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 424 A 种【例2】(2009四川卷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

小学奥数 几何计数 专题

1.掌握计数常用方法; 2.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一、几何计数 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 2 1223(2)2 n n n ++++= ++……个部分;n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 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成3n(n-1)+2部分;n 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几何计数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题精讲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共用了多少根小 棍?(4级) 【例 2】用3根等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拼合成一个更大的等边三 角形.如果这个大等边三角形的每边由20根火柴组成,那么一共要用多少根火柴?(4级) 【巩固】用三根火柴可拼成一个小“△”,若用108根火柴拼成如图所示形状的大三角形,请你数一数共有多

小学奥数计数问题之递推法例题讲解【三篇】

小学奥数计数问题之递推法例题讲解【三篇】 分析与解答: 这道题我们可以采用分别求出每个数的立方是多少,再求和的方法来解答。但是,这样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 【第三篇】 例题:2000个学生排成一行,依次从左到右编上1~2000号,然后从左到右按一、二报数,报一的离开队伍,剩下的人继续按一、二报数,报一的离开队伍,…… 按这个规律如此下去,直至当队伍只剩下一人为止。问:这时一共报了多少次?最后留下的这个人原来的号码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难的不会想简单的,数大的不会想数小的。我们先从这2000名同学中选出20人代替2000人进行分析,试着找出规律,然后再用这个规律来解题。 这20人第一次报数后共留下10人,因为20÷2=10 ,这10人开始时的编号依次是:2、4、6、8、10、12、14、16、18、20,都是2的倍数。 第二次报数后共留下5人,因为10÷2=5 ,这5人开始时的编号依次是:4、8、12、16、20,都是4的倍数,也就是2×2的倍数。 第三次报数后共留下2人,因为5÷2=2 ……1 ,这2人开始时的

编号依次是:8、16,都是8的倍数,也就是2×2×2的倍数。 第四次报数后共留下1人,因为2÷2=1 ,这1人开始时的编号是:16,都是8的倍数,也就是2×2×2×2的倍数。 由此可以发现,第n次报数后,留下的人的编号就是n个2的连乘积,这是一个规律。 2000名同学,报几次数后才能只留下一个同学呢? 第一次:2000÷2=1000 第二次:1000÷2=500 第三次:500÷2=250 第四次:250÷2=125 第五次:125÷2=62 ……1 第六次:62÷2=31 第七次:31÷2=15 ......1 第八次:15÷2=7 (1) 第九次:7÷2=3 ......1 第十次:3÷2=1 (1) 所以共需报10次数。 那么,最后留下的同学在一开始时的编号应是: 2×2×2×…×2=1024(号)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14讲 数学趣味题含答案

第14讲数学趣味题 一、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妙趣横生、带有智力测试性质的问题,如:3个小朋友同时唱一首歌要3分钟,100个小朋友同时唱这首歌要几分钟?类似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较复杂的计算,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来解决,而常常需要用小朋友的灵感、技巧和机智获得答案。 对于趣味问题,首先要读懂题意,然后要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基础知识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每人步行的速度相同,2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3小时,那么6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多少小时? 练习1: 1、3个人同时唱3首歌用9分钟,9个人同时唱同样的3首歌用几分钟? 2、5只猫5天能捉5只老鼠,照这样计算,要在100天里捉100只老鼠要多少只猫? 3、6个人从甲地到乙地用4小时,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3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几小时? 【例题2】一条毛毛早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30天能长到20厘米。 问长到5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练习2: 1.有一个池塘中的睡莲,每天长大一倍,经过10天可以把整个池塘全部遮住。 问睡莲要遮住半个池塘需要多少天?

2.一条小青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20天能长到36厘米。问长到9厘米时要用几天? 3.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5天能长到4厘米。问要长到32厘米共要多少天? 【例题3】小猫要把15条鱼分成数量不相等的4堆,问最多的一堆中最多可放几条鱼? 练习3: 1.小明要把20颗珠子分成数量不等的5堆,问最多的一堆中最多可放几颗珠子? 2.老师为共有18人的舞蹈队设计队形,要求分成人数不等的5队,问最多的一队最多可排几人? 3.兔妈妈拿来1盘萝卜共25个,分给4只小兔,要使每只小兔分得的个数都不同。问分得最多的一只小兔至多分得几个? 【例题4】把100只桃子分装在7个篮子里,要求每个篮子里装的桃子的只数都带有6字。想一想,该怎样分? 练习4: 1.把100个鸡蛋分装在6个盒里,要求每个盒里装的鸡蛋的数目都带有6字,想想看,应该怎样分? 2.有人认为8是个吉祥数字,他们得到的东西的数量都要含有数字8。现在有200块糖要分给一些人,请你帮助设计一个吉祥的分糖方案。 3.7只箱子分别放有1只、2只、4只、8只、16只、32只、64只苹果,现在要从这7只箱子里取出87只苹果,但每只箱子内的苹果要么全部取走,要么不取。 你看该怎么取?

8 小学奥数——计数问题 试题及解析

小学奥数——计数问题 一.选择题(共44小题) 1.小明行李箱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8与5构成的三位数.某次旅行,小明忘记了密码,他最 少要试()次,才能确保打开箱子. A.9 B.8 C.7 D.6 2.一次乒乓球比赛,共有512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比赛.比赛采用淘汰制赛法,两个人赛一场, 失败者被淘汰,将不再参加比赛;获胜者进入下轮比赛,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决赛出第一名为止,这次乒乓球比赛一共要比赛()场. A.1024 B.511 C.256 D.174 3.由3,4,5,6排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从小到大排起来,6345是第() A.16个 B.17个 C.18个 D.19个 4.从城堡到幸福岛有()种不同的走法. A.2 B.3 C.4 5.从甲地到乙地有4条不同的路,从乙地到丙地有6条不同的路,那么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 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 A.10 B.24 C.4 D.6 6.有五对夫妇围成一圈,使每一对夫妇的夫妻二人都相邻的排法有() A.768种 B.32种 C.24种 D.2的10次方中 7.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不同的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不同的路可走,则从甲地经乙地 去丙地有()条不同的路可走. A.8 B.6 C.4 D.2 8.12月20日、21日、22日三天为期末考试时间,每天考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

五年级和六年级中的一个年级段.一共有()种考试时间安排. A.6 B.9 C.12 9.冬冬要把三个小球放入三个箱子,其中三个小球的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而三个 箱子的颜色也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如果这些箱子都可以空着不放球,那么有()种不同的放球方法. A.3 B.6 C.9 D.27 10.若把英语单词hello的字母顺序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共有() A.119种 B.36种 C.59种 D.48种 11.从1至10这10个整数中,至少取()个数,才能保证其中有两个数的和等于10. A.4 B.5 C.6 D.7 12.一个盒子里装有标号为124 的24张卡片,要从盒子里任意抽取卡片,至少要抽出( )张卡片,才能保证抽出的卡片中一定有两张卡片标号之差为4(大标号减去小标号,卡片9只看作9,不能看成6,同样,卡片6只看作6,不能看成9). A.3 B.13 C.14 D.15 13.一副扑克牌有54张,将大小王视为0点,A视为1点,J视为11点,Q视为12点,K 视为13点,任意抽出若干张牌,不计花色,如果要求每次抽出的牌中必定有2张牌的点数之和等于14,那么至少要取()张牌. A.26 B.27 C.28 D.29 14.红星小学礼堂共24排座位,每排30座位,全校650人到礼堂开会,那么,至少有( )排座位上坐的人数相同. A.3 B.4 C.5 D.6 15.盒中有形状、大小、质料相同的红、白、黑颜色的球各10个,摸出若干个,要保证摸出 的球中至少有3个球同色,摸出球的个数至多为()个. A.3 B.5 C.6 D.7 16.小孟有10张飞行系精灵、15张草系精灵和20张火系精灵的卡片,她把45张卡片放在袋 子里闭着眼睛向外摸卡片,那么他至少摸()张,才能保证摸出的卡片中同时有飞行系精灵和火系精灵的卡片. A.17 B.26 C.35 D.36 17.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同样大小的球各5个混在一起,至少要摸出()个才能保证摸 出2个红球.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

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名师导航】 把几个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下面介绍求平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 1、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2、基数求法:利用公式“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的总和÷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例题精讲】 例1 工路队前4天平均每天筑路80米,增加工人后,第5天筑路100米,求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多少米? 分析:(1)先求出5天筑路的总长度80×4+100=420(米),再求出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2)从“补差”的角度考虑。由于前4天筑路的平均数小于第5天的筑路米数,所以把前4天的平均数80米看做是基数,然后把第5天多筑的(100-80)米平均分成“5份”,用4份补进到前4天的平均数中去,留1份在第5天,从而求出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 解法一(米) 解法二(米) 答: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84米。 例2笑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0分,音乐88分,体育84分,美术78分,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笑笑数学得了多少分? 分析:本题关键是求出五科平均分,依题意,我们可以先求出语文、音乐、体育、美术这四科的平均分是(分),根据条件“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知,前四科的平均分低于五科平均分,要把前四科的平均分提高到五科的平均分,从“补差”的角度思考,需要把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的6分补到前四科的每科平均分中去,平均每科补(分),所以,五科平均分是(分),那么数学成绩就是(分)。 解:(1)语文、音乐、体育、美术四科平均分: (2)五科平均分: (3)数学成绩: 答:笑笑数学得了90分。

小学奥数各种题型基本公式

一.和差: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二.和倍: 和÷(倍数和)=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三.差倍: 差÷(倍数差)=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互相给:和不变,给×2=差 四.年龄问题 几年前=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 几年后=(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小年龄 五.鸡兔同笼 普通鸡兔:腿数÷2-头数=兔子数 (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低价物(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高价物(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错题数

(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对题数(高价×总物±差的数)÷(高价+低价)=低价物(高价多就减,少就加) 六.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份数×每份数+盈=总数 份数×每份数-亏=总数 七.行程问题 路程=s 速度=v 时间=t 基本:v×t=s s÷v=t s÷t=v 比例关系:V×T=S 等号两边成正比,等号左边成反比相遇: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1=v2 追击: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2=v1 v1= S÷t- v2 多次相遇:

二次相遇共走三个全程, 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版:总时间=总路程÷总时间 分数版:V平=2÷(1/V平+1/V回) V回==1÷(2/V平-1/V去) 八.等差数列 (首项+尾项)×项数÷2=和 中间项×项数=和 (尾项-首项)÷公差+1=项数 首项+公差×(项数-1)=尾项 尾项-公差×(项数-1)=首项 九.方阵问题 实心方阵: 每边数×每边数=总数 (每边数-1)×4=每层数 每层数÷4+1=每边数 (半层数+1)÷2=外边长 (半层数-1)÷2=内边长 空心方阵: 大实心方阵数-小实心方阵数=总数

小学奥数奥数计数问题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n个步骤,其中,完成第一步有m1 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二步有m2 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例1 上海到天津每天有 2 班飞机,4 趟火车,6 班汽车,从天津到北京有 2 班汽车。假期小茗有一次长途旅游,他 从上海出发先到天津,然后到北京,共有多少种走法? 例2 “IMO”是国际奥林匹克的缩写,把这 3 个字母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笔来写,共有多少种写法? 【巩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装饭、菜的有餐碗和餐盘,用来吃饭的有餐勺、餐叉和餐筷。如果一种装饭菜的和一种吃饭的餐具配作一套,那么以上这些可以组成不重复的餐具多少套? 例3 小红、小明准备在5×5的方格中放黑、白棋子各一枚,要求两枚不同的棋子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共有多少种方法? 【巩固】右图中共有 16 个方格,要把 A、B、C、D 四个不同的棋子放在方格里,并使每行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例4 用数字0,1,2,3,4,组成三位数,符合下列条件的三位数各多少个? ①各个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②各个位上的数字不允许重复; 【巩固】由数字 0、1、2、3 组成三位数,问:①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②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拓展】由数字 1、2、3、4、5、6 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例5 把1~100 这100 个自然数分别写在100 张卡片上,从中任意选出两张,使他们的差为奇数的方法有多少种? 小结:应用乘法原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①做一件事要分成几个彼此互不影响的独立的步骤来完成; ②要一步接一步的完成所有步骤; ③每个步骤各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法。 加法原理: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 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 m1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 m2 种不同做法,…,第 k 类方法中有 mk 种不同的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k种不同的方法.例6 学校组织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书.小明到图书馆借书时,图书馆有不同的外语书150 本,不同的科技书200 本,不同的小说100 本.那么,小明借一本书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奥数精讲与测试 三年级 奥数 逆推问题

EET国际教育三年级数学第十讲逆推问题 知识点,重点,难点 逆推问题还可称为还原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有后向前逆推计算。逆推问题还被称为逆推法,主要包含一下两层意思。 1.要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从最后一组数量关系逆推至第一组的数量关系,这就是逆推法中运算顺序的逆推含义。 2.原题相加,逆推用减;原题用减,逆推用加;原题相乘,逆推用除;原题用除,逆推用乘,这就是逆推法中计算方法的逆运算含义。 例1:某数如果先加上3,再乘以2,然后除以3,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 分析:我们用代替原数,则□经过一系列运算后是10,这一系列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1 观察图1可以发现,从最后结果10往回推,第个横线上的数应该是10+2=12, 第个横线上的数是12×3=36,第个横线上的数应该是36÷2=18,则就是18-3=15. 例2:小明从家到学校去,先走了全场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学校还有1千米,问小明家到学校共多少千米? 分析:如图2,采用倒退的方法,可以发现1千米是第一次剩下路程的一半,所以第一次剩下的路程就是1×2=2(千米),而第一次剩下路程2千米又是全程长的一半,所以全程长为2×2=4(千米)。 图2 例3:做一道整数加法题时,一个同学把个位上的数6看是9,把十位上的数8看作3,结果得出和为123,问正确的和是多少? 分析:学生把个位上的数6看是9,使和增加了9-6=3,把十位上的数8看作3,使和减少了80-30=50,将多增加的部分去掉,加上少加的部分,就能得出原来的和。 另外,根据题意可知原来的加数应为86,而这个学生误认为是39,所以只要将错误的和123减去错误的加数,得出原来的另一个加数,再重新加上正确的加数

小学奥数常见问题总结

行程问题 一【知识点导航】 行程问题从运动形式上分可以分为五大类: 二【典例解析】 1.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 只要涉及到速度和、路程和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一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追及; 而只要涉及到速度差、路程差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二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相遇。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某重点中学2007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其实里面暗藏了路程差的关系,就在条件"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句话中。 【变式】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例2】两名游泳运动员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某重点中学2006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相遇次数与两人的路程和有关.如下图所示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离A站有90千米,然后各自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出发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A站的距离占AB两站全长的65%。求AB两站的距离。 2.火车过人、过桥与错车问题 在火车问题中,速度和时间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是路程。因为此时的路程不仅与火车前进的距离有关,还与火车长、隧道长、桥长这些物体长度相关。就拿火车过桥来说,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过桥的整个过程,那么就应该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等于"车长桥长";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停留在桥上的过程,那就应该从"车尾上桥"到"车头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应该是"火车车长桥长".具体如下所示: 【例3】一列客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已知在客车的前方有一列行驶方向与它相同的货车,车身长为320米,速度每秒17米。求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所用的时间。(仁华学校2005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本题包含了两个基本类型的火车问题,一是火车过隧道问题,二是火车错车问题。而这两者之间最关键的是第一个过程的分析,分析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四大方法中的第三点——"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进行对比分析":250米的隧道比210米的隧道多40米,从而使得客车通过前者的时间比后者多了秒,由此即可得出客车的速度。有了客车速度,再求客车长度以及错车时间就非常容易了。 【变式】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3.多个对象间的行程问题 虽然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至少有三个,但在实际分析时不会同时分析三、四个对象,而是把这些对象两两进行对比。因此,求解这类行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与其它对象有关的结论。 【例4】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008"港澳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试题) 【解析】本题最关键的一段路程,就是甲、乙相遇之后6分钟内,甲、乙两人的路程和。这

小学奥数的七大模块

奥数的七大模块包括:计算、数论、几何、行程、应用题、计数和杂题 模块一:计算模块 1、速算与巧算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繁分数运算 3、循环小数化分数与混合运算 4、等差及等比数列 5、计算公式综合 6、分数计算技巧之裂项、换元、通项归纳 7、比较与估算 8、定义新运算 9、解方程 模块二:数论模块 1、质数与合数 2、因数与倍数 3、数的整除特征及整除性质 4、位值原理 5、余数的性质 6、同余问题 7、中国剩余定理(逐级满足法) 8、完全平方数 9、奇偶分析 10、不定方程 11、进制问题 12、最值问题 模块三:几何模块 (一)直线型 1、长度与角度 2、格点与割补 3、三角形等积变换与一半模型 4、勾股定理与弦图 5、五大模型 (二)曲线型 1、圆与扇形的周长与面积 2、图形旋转扫过的面积问题 (三)立体几何 1、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 2、平面图形旋转成的立体图形问题 3、平面展开图 4、液体浸物问题 模块四:行程模块 1、简单相遇与追及问题 2、环形跑道问题 3、流水行船问题

4、火车过桥问题 5、电梯问题 6、发车间隔问题 7、接送问题 8、时钟问题 9、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 10、多次相遇追及问题 11、方程与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模块五:应用题模块 1、列方程解应用题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比例应用题 4、工程问题 5、浓度问题 6、经济问题 7、牛吃草问题 模块六:计数模块 1、枚举法之分类枚举、标数法、树形图法 2、分类枚举之整体法、对应法、排除法 3、加乘原理 4、排列组合 5、容斥原理 6、抽屉原理 7、归纳与递推 8、几何计数 9、数论计数 模块七:杂题 1、从简单情况入手 2、对应与转化思想 3、从反面与从特殊情况入手思想 4、染色与覆盖 5、游戏与对策 6、体育比赛问题 7、逻辑推理问题 8、数字谜 9、数独

2017小学数学奥数精讲第一讲速算与巧算练习3-副本分析

加减法巧算练习3 练习题 1、99999+9999+999+99+9 2、574-397 3、483+254-183 4、83+82+78+79+80+81+78+79+77+84 5、356+(644-178) 6、4521-(627+521) 7、1847-386-414 水平测试1 A 卷 一、填空题 1. 773+368+227=____________ 2. 10000-8927=__________

3. 582-(82-14)=__________ 4. 4941-268+28=__________ 5. 125×19×8=___________ 6. 11500÷2300=__________ 7. (20+8)×125=_________ 8. 22500÷(100÷4)=______________ 9. 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都增加26,则和增加__________ 10. 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与减数都增加6,则差_________ 二、解答题 11. 计算:999+99+9+3 12. 计算:(24-15+37)+(26+63-35) 13. 计算:3572-675-325-472 14. 计算:56241×8÷24

15. 计算:125×16×25 16. 计算:375×823+177×375 17. 计算:1624÷29-1334÷29 B 卷 一、填空题 1. 34+47+53+66=___________ 2. 3000-99-9-999=__________ 3. 111000-(99998+9997)-996=__________ 4. 1028-(233-72)-67=______________ 5. 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增加53,另一个加数减少27,则和是___________ 6. 161÷23+92÷23+115÷23=____________ 7. 27^2-23^2=__________

小学奥数九大经典题型精讲

(一)行程问题三大类 1、倍数类(以“行”定比) 例: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去B 地。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 地还有54km 。当甲到达B 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求A 、B 两地的路程是( )km 。 解析:首先可以列出一个关系: 甲行一半( 2 1 ), 乙行 ? 甲行全程(1 ), 乙行 80% 由上、下来看,甲行全程是行一半的2倍,同理在相同时间内,乙行的路程也应该是2倍关系,可得?=80%÷2=40%,则剩1-40%=60%,全程为54÷60%=90km 。 2、行程问题正反比类(往返、相遇、追及) 例:王师傅用3.2 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 千米,返回时减速5 2 ,求他家到工厂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往返类问题属于路程不变,首先能确定时间与速度的反比关系,并且依据题目能得出:去和回的速度比为5:(5-2)=5:3,依据反比得出去和回的时间比为3份:5份。 路程 =速度×时间 去: 不变 5 3份 回: 不变 3 5份 1份=3.2÷(3+5)=0.4(时) 去的时间为:3×0.4=1.2(时) 路程:25×1.2=30(千米) 3、行程问题份数类(一个到,一个未到) 例:甲、乙两人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甲又用了3小时到达B 地,此时乙离A 地还有18千米。问: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甲5时乙5时 A B 乙3时甲3时 ①从后段路程来看,甲3时走的路程与乙5时走的路程一样,依据反比关系得甲速与乙速之比为5:3, ②再从整体考虑,当甲走完全程5份的路程时,乙走完3份的路程。则B离A地距离为5-3=2份,1份=18÷2=9km,全程为5×9=45km。 注:此类未变速问题可用一个小公式解决问题→路程=剩余路÷(大数-小数)×大数,如上题可直接列式为18÷(5-3)×5=45km,特别提醒,这种解法只限于未变速情况。 (二)盈亏问题三大类 盈亏问题有三类,分别是盈亏问题,假设法问题,牛吃草问题。三类问题本属独立问题,但解法大同小异,下面就三类问题的解题方式来区分异同,方便大家更好掌握三类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关系→找差量:说法相同用“-”,说法不同用“+” 1、盈亏问题 例:四年级二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①找2个差量:盈亏差=7+2=9块,分配差=5-4=1块 ②盈亏差÷分配差=每后面的字 9 ÷ 1 =9(人) ③以两句话算总量:一句:4×9+7=43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