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

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
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

目录

引言-------------------------------------------------------------(3)

一、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思想背景-----------------------------(3)

(一)关于单向度的定义-----------------------------------------(3)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3)

1.历史渊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2.当代反思----------------------------------------------------(3)

3.自身条件----------------------------------------------------(4)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摆脱途径----------------(4)

(一)单向度理论的主要内涵------------------------------------(4)

1.主要内涵--------------------------------------------------- (4)

2.单向度的表现形式---------------------------------------------(4)

(二)摆脱单向度的途径--------------------------------------(6) 1.技术异化的扬弃----------------------------------------------(6)

2.爱欲解放论--------------------------------------------------(7)

3.革命新理论--------------------------------------------------(8)

三、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8)

(一)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理论价值-----------------------------(8)8

1.单向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8)

2.单向度理论与弗洛伊德的文明观-----------------------------------(9)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其反思-----------------(9)四.结语---------------------------------------------------------(10)参考文献-------------------------------------------------------(10)致谢------------------------------------------------------------(10)

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

哲学专业:陈丹指导老师:颜中军

摘要: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理性统治进行深刻的批判,指出了技术对人的异化。他把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爱欲解放理论,寻求摆脱技术理性的统治。笔者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进行了相关解读,尝试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彰显其其厚重的学术价值,并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度;爱欲解放理论;异化

On Marcuse's theory of one-dimension

Major Chen Dan Supervisor YAN Zhong-jun

Abstract:Marcuse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20th century Western Marxist Frankfurt School,in his book, one-dimensional-man,he profoundly criticized the technological reason rule in developed capitalist society,and pointed out that technology leaded to alienation on human.He combined Freud's theory of Libido with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and came up with Eros Liberation theory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technological reason rule.Through unscrambling Marcuse's one dimension theory,I try to tap the deep thought and show the heavy academic value,and to explore the critical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

Key words:Marcuse; one dimension; Eros liberation theory;alienation

引言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 1898—1979)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为重要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许多著作和思想在当今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如《单向度的人》、《爱欲与解放》、《反革命与造反》等等。

《单向度的人》写于1964年,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该书主要阐述的思想是:当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或者说是技术理性统治下的社会,它成功地压制了社会中的反对意见和反对派,压抑了人本应该具有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实现了一体化、同一化,从而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了单向度的社会,相应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因此,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揭露,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理论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的爱欲解放理论,寻求摆脱发达工业社会的方法。他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正在处于社会转型的中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他的理论我们应该批判性的吸收。

一、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思想背景

(一)关于单向度的定义

“向度”(dimension)的意思是方面、维度,“单向度”(one—dimension)则是指一个方面或一个维度,它是马尔库塞表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使用的专门术语,“单向度的人,即是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1马尔库塞认为,正常社会生活的人应该是具有两个维度、向度的人,既具有肯定的维度,又具有否定的维度,而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生存境遇下的人就只是具有单向度,相应地,社会也是单向度的社会。

(二)单向度理论的形成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构建,既吸收了前人的优秀哲学思想,又和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分不开,此外,马尔库塞的自身经历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1.历史渊源

马尔库塞吸收了很多学派的优秀理论成果,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单向度理论。首先,他批判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早在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的当年,马尔库塞就写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读与阐述,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同时,马尔库塞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极力弘扬人的批判精神,宣称要利用人的实践活动摆脱人受劳动异化、受奴役的状态。马尔库塞继承了这种精髓,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异化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其次,他批判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思想。启蒙辩证法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技术理性批判的经典表述,意思是说在近代以来,所有宣称技术和理性至上,宣称人的自由和人对自然的统治与征服的启蒙在最终走向了反面,走向理性的自我灭亡,并揭示了技术理性对人的统治与异化。马尔库塞吸收了“启蒙辩证法”的部分思想,并对技术理性统治下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进一步的批判;最后,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也进行了改造,提出了自己的爱欲解放理论。以上所提出的历史渊源是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最主要历史渊源,除了以上这些,还有许多优秀理论也是其思想背景,如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他曾师学于海德格尔,做他的高级助手,竭力把海德格尔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糅合在一起。

2.时代反思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还来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反思。马尔库塞生活在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年代,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人们开始对现实生存状态忧心忡忡,对神圣的宗教权威产生了怀疑,主宰西方人思想上千年的宗教信仰基础发生了动摇。但另一方面,新的精神支柱却又没有立即形成,西方社陷入了空前的信仰危机之中。与此同时,随着战后欧洲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科学技术的空前发达,技术成为社会控制的新形势,人日益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被技术所异化。

3.自身条件

马尔库塞自身的经历也是促进其自身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马尔库塞出生在德国柏林的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认识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所长霍克海默,应霍克海默的邀请,他加入了法兰克福学派,而该学派就是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加入后马尔库塞倾全力构建他自己的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理论,而单向度理论就是他自己理论成果,尤其是法西斯主义希特勒的上台,法西斯极权社会在德国等欧洲国家肆虐,更加促使其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摆脱途径

(一)单向度理论的主要内涵

1.主要内涵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高度发达,技术成了社会控制的新形式,并作为系统和结构来发生作用,而不是作为脱离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的单纯使用工具来发挥作用。“技术作为一种生

产方式,作为工具、装置和器械的总体性,标志着机器时代,它同时也是组织和维持(或改变)社会

关系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主导性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是控制和支配的工具。”2以前社会主要是靠

施行恐怖和暴力来维持社会的统治,而现代发达社会是利用技术理性来制服社会的离心力量。正是在

技术的高度压抑、控制下社会成为了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成了“没有反对派的社会”,同时生活在

该社会的人,极度享受现在的富裕社会,满足于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失去了“大拒绝”的精神,

放弃了人本身具有的进行“历史替代性选择”的能力,一味盲从于现有的社会。技术理性成为了一种

统治社会、控制社会的意识形态,在他那里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人的管理

机器。技术已经成为了异化或者物化的新形式,而在现代这个社会,人们满足于科学技术所带来繁华

世界,这种异化是人的自愿的、带有享乐性质的异化活动,繁华的表面遮盖住了隐藏在技术背后的统

治与整合。同时在马尔库塞看来,物质财富越丰富,人类的精神和本质就会越受到压抑,技术理性统

治就会越深刻,他提出:“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的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即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扩展。”3

2.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社会表现形式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社会的单向度表现在各个方向,马尔库塞从政治、生活与消费领域、文化、思想四个方面分析了当代极权资本主义社会,即他所说的“病态社会”。

(1)从政治领域上,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成为了没有反对派的极权主义的单向度政治。他认

为在当今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财富,因而社会整合包容能力显著增强,可以调和社会的

各种反对力量,使社会不同阶级的立场趋于同化、一体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人阶级的一体化,在传

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眼中,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是具有反抗、革命力量的一支群众

队伍、组织,可是在发达工业社会这里,工人阶级成为了“顺民”,放弃了暴力夺取政权的主张,丧

失了本应该有的批判能力,与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融为一体了。对于在现存世界中工人阶级的单向度生

成过程,马尔库塞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在发达工业社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日益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得生产过程得到

了改善,这样工人阶级体力劳动的强度和数量大大降低。在前期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穷得一无所

有只有劳动力,他们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勉强维持生活,而资本家就是靠着对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残酷剥削与压榨而得以发家致富,维持生产。在这种雇佣劳动下,无产者过着非人的生活。但是

在现代马尔库塞所说的“富裕社会”里,虽然还存在着剥削,但是发达资本主义越来越完备的机械化

在改变着工人阶级的态度与地位,日益顺从于现有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正在实现一体化。在这样的

2Herbert Marcuse,“Some Social Implic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in Technology,War and Fasciam,by Douglas Keller,London and New York,1998 P41

社会里,“技术不仅支配他的身体,而且支配他的大脑甚至灵魂”。4②职业上的同化趋势在逐渐增强。同化趋势使得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越来越少,处于管理层的白领越来越多,蓝领工人逐渐白领化,具有参加参加非生产性的管理的机会,觉得自己似乎就是真正的管理者,改变了以前被剥削的地位,地位的突然转变使得工人阶级不会否定现有的社会。③劳动的特点使得工人对待生产体系的态度和意识发生变化。生产过程的一体化,使得人们的需要、欲望、闲暇活动和政见逐渐同化。同时自动化使得他们正在与工厂形成紧密的依存关系,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反抗力量。工人阶级开始觉得现有社会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一些技术最发达的企业中,工人们甚至夸耀他们在企业中得到的既定利益”。5以上整合的过程的后果就是发达工业社会的工人失去了否定性、超越性、批判性,成为所谓的“受抬举的奴隶”,与资产阶级融为一体。

(2)从生活和消费领域上,马尔库塞区分了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所谓的虚假需要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6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利用大众传媒无孔不入地传播、灌输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宣传大量的“虚假需要”,被动的大众按照新闻媒介和广告所要求的生活方式组织自己的生活,而更可悲的是大众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一直把这些社会需要当做自己的“真实需要”,大众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了对社会控制否定性和反抗性,成了“单向度的人”。工人和老板看同样的节目,游玩同样的旅游景点,打字员和雇主的女孩打扮得一样漂亮,黑人也同老板一样拥有高级汽车,与老板阅读同样的报纸,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生活方式渐渐地同化,同样分享着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实惠与好处,这样以往那些在自由平等的名义下提出抗议的生活消费基础也就渐渐缺失,这样工人阶级也就不提出反抗,欣然接受自己的生存处境。

(3)从文化领域上,在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技术合理性的进步正在消解高层文化中的超越性和对立性因素。在马尔库塞看来,在过去,高层文化和现实是对立的两个领域,是格格不入、矛盾的,高层文化是对现实的超越,只有极少数人享受高层文化带来的乐趣,它描绘和表达超越现实的理想和真理,同时现实又“极少受到理想和真理的妨碍”,高层文化与现实想脱离疏远,保持与现实不同的另一个向度。但在目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高层文化具有了“俗化”和“反升华”的性质,具有了商业性质,高层文化与现实的差距已经消除,文化中心也成了商业中心。高层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把艺术、政治、宗教、哲学同商业和谐地统一了起来,成功地消除了文化中的异己力量。“今天的新奇之处是通过消除高层文化中的对立、异己和超越性的因素—它们借助高层文化而构成现实的另一种向

4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6页。

5同上,第26页。

度—来消除文化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对立。”7这样表达理想的高层文化便不再能够提供与现实根本不同的抉择,与现实实现了同一。

(4)从思想领域上,马尔库塞认为理智地消除和推翻既定事实是现代哲学的历史任务,哲学必须使思想摆脱已确立的话语政治,哲学作为意识形态,必须发挥它的意识形态作用,必须按照现实的实际面目显示事实,甚至显示事实不允许存在的东西,而现在盛行的的实证哲学和语言分析哲学却把语言的意义同经验事实和具体的操作等同起来,从而把既定事实不加批判地接受下来,其哲学是单向度的,失去了“否定性思维”,“肯定性思维”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二)单向度的摆脱途径

1.技术异化的扬弃

马尔库塞认为要摆脱技术理性所带来的异化,就必须对技术异化进行扬弃,把价值理性、艺术理性与技术理性结合起来。“马尔库塞断言,要消除技术理性的操纵统治功能,扬弃技术异化,最根本的途径是把价值整合到科学中,使科学向形而上学倒转,并且同艺术相结合,形成科学、技术、艺术和价值相结合的新理性。”8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社会,肯定性的思维取代否定性的思维,是现在技术理性异化的根本原因,要摆脱这种情况,他认为我们必须在技术理性中加入价值理性,把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起来,并使价值理性成为新理性的灵魂,起统领作用,协调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同时,把技术理性与艺术理性相结合。马尔库塞认为,同价值因素直接相关的是艺术,艺术在新的理性中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合理性不是使科学理性和艺术理性分离开来,就是把艺术结合进统治领域从而否证艺术理性。”9艺术发生了异化,它创造特定的形象,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广告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使现实变得美好,让人可以容忍。马尔库塞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把价值理性和艺术都统一到科学技术理性之中,把它们作为科学和艺术的内在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扬弃技术的异化,形成新的理性。在这一点上,体现着他对现代西方美学救世思想的改造。在西方的美学传统思想中,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似乎都把感性因素作为美的根本属性,他们为了解决感性与理性、道德与本能的对抗,都把把审美本体化,以感性作为人类的希望,以审美为中介弥补感性和理性的裂痕。马尔库塞提出对技术异化的扬弃,一定程度上体现其对西方美学救世思想的继承。

2.爱欲解放论

由于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主要是受到技术理性的统治与压制,所以变得失去否定性、超越性,在马尔库塞看来,爱欲就是人的本质,要实现人的自由,就要实现人的

7同上,第47页。

8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第127页。

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论是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的性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而提出的。他区分了爱欲和性欲,“性欲仅仅是关于两性的欲望,而爱欲作为生命本能,则蕴含更多的内容,既包括性欲,也包括食欲、休息、消遣等其他生物欲望”。10他认为爱欲不管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对性欲的提高,在量上,爱欲的对象和范围也大大超出了性欲的范围,凡是能引起快感的任何物都可以成为爱欲对象;在质上,爱欲不是以生殖为目的,而是以自身的得到快乐和解放为目的。同时马尔库塞认为必须区分作为一般文明要求“现实原则”和作为特定文明形式的“操作原则”,必须区分“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如果是由于经济的贫困和克服这种贫困需要,所导致的对爱欲做一定限度的限制、克制或者延迟,这是一种“基本压抑”,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合理的。但如果是,外在物质强加于人的,而且是为了特定的统治利益,那么则是“操作原则”,对人的压抑则属于“额外压抑”。“基本压抑”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是不可逃避的,犹如人的生理需要,而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额外压抑”却是可以避免的,是社会统治或技术理性对人额外的压抑,是社会为了维持统治的需要对人的爱欲的压抑。本来在现代工业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可以把一切引起不快乐的工作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取消引起不快乐的工作,用机器加以取代人做不想做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消除匮乏对人的爱欲的压抑。然而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人类爱欲所受的压抑并没有消除,反而比以前的“前技术社会”所受压抑更加厉害,所以马尔库塞认为必须推翻现行的技术理性统治秩序,从而解放爱欲,使“力比多”得到解放和发泄。

在马尔库塞看来,劳动是最基本的爱欲;劳动占据了人的生命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时与其它爱欲活动不同,劳动这种爱欲活动不仅满足了人的爱欲发泄的需要,同时又创造了生活必需品。以上因素的综合,马尔库塞认为爱欲解放的核心是劳动的解放。

3.革命新理论

从整个世界范围上看,马尔库塞提出了革命新理论,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革命理论已经过时。他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与剥削已经基本消除,所以他不同意马克思的把摆脱贫困作为发生革命的原因。他认为现在革命主因是人类的爱欲受到压抑,是人的本质遭致异化所产生的革命,所以爱欲解放是革命的动因。由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不可能成为革命的主体,所以他认为“革命主体产生于工业社会势力范围之外,应置身于‘单向度的社会’那个大染缸之外的社会势力中寻找革命的力量......革命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第三世界的被压迫者和西方工业社会的‘新左派’肩上。”11第三世界的被压迫者他们既遭受本地统治阶级的压迫又受到外在殖民者的双重压迫,所以是个革命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左派”,他们隶属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端,即“不幸者”和“幸运儿”。前者包括两类人,一类由黑人等组成的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受排挤的“少数人”;另一类是由那些乍一看“没有一点政治气味的嬉皮士”、流

10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氓的无产者和“垮掉的一代”等组成。而后者也包括两类人,一是的中上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技师、工程师、专家和科学家等,马尔库塞认为他们能摆脱时常使他们失去革命斗志因素的干扰,最终成为革命力量的关键和核心;另一类是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他们既具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能真切的认识到自己的遭受摧残的处境。所以马尔库塞认为,在革命中,他们不但能够宣传和组织群众,还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周围的群众。

三、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一)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理论价值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既有弗洛伊德心理研究的烙印,又受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有着明显的观点混合时留下的疤痕。他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对弗洛伊德文明理论批判继承,单向度理论是其思想的闪光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压抑人的本能、性欲为基础的思想的深化,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劳动解放理论的发展,是其对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真实生活和生存状态的观察与思考,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的批判,体现了其人本主义情怀,他的批判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批判,体现他对人这个主体存在的关怀。

1.单向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也发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他用“异化理论”取代“剩余价值论”作为其批判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武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新的的理解,他看到了隐藏在资本主义太平盛世背后,人受剥削和压迫的处境。马克思主要从经济商品和社会制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来寻找人类克服异化和自我解放的道路,而马尔库塞主要从主要是从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入手,积极寻找人类解放的道路;同时,他把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论发展为以劳动解放论为核心的爱欲解放论,形成了了新的革命理论。

2,单向度理论与弗洛伊德的文明观

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对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根源的分析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爱欲解放论,论证了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弗洛伊德认为文明与爱欲是完全对立的,“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类的爱欲被压抑的历史”,他认为爱欲被压抑是有必然性的,本身具有反社会性,认为不是压抑爱欲,就是毁灭文明,认为在现代社会非压印性的文明是不可能建立的。但是马尔库塞认为,爱欲具有一种内在的约束力,“文明不再与爱欲发生冲突,相反,文明的发展为消除压抑创造了条件:科技的发展可以把一切不悦的工作降到最低限度,甚至予以取消;物质资料的丰富可以消除匮乏的威胁。”12虽然在工业社会匮乏等“基本压抑”没有了,但是隐藏在社会背后的是“额外压抑”却增加了,正是它对人的爱欲进行了摧残,从而马尔库塞提出了爱欲解放理论,认为在现在社会建立

文明社会是有可能性的。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其反思

首先, 它比较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为我们全面细致地剖析资本主义提供了一把手术刀, 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马尔库塞认为, 发达的资本主义虽然物质丰足、科技发达, 却是一个不自由、人受压抑的社会。全方位的异化使人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 道德沦丧、对技术崇拜,使得人成为失去否定性的单向度的人。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技术型产业的形成、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国正步入现代化工业社会。因此, 一方面要加大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力度, 推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千方百计地克服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人的物化和异化等负面效应。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时, 必须注意尽可能消除发达工业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病, 防止技术异化对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分析及其所提出摆脱途径和设想, 不仅对于发达工业社会诊治自身的弊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正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分析和评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的关系提供了借鉴。马尔库塞对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批判和揭露,为我们进一步地认识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真实面目提供了有效途径,他对人的受压抑、缺乏自由的状态的阐释值得我们深思。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马尔库塞的单行度理论对我们有警醒的作用,我们不仅需要物质财富丰富,同时人的精神生活也需得到提高,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防止人成为技术和物质的统治工具,要始终弘扬人是最根本的,防止物质压抑人性,时刻谨记科学技术必须造福于人类。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确实对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他的理论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首先,他把科学技术本身的性质和科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运用的非人化倾向这两个不同的问题完全混淆起来了。实际上,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运用才产生了不人道现象。科学技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是在私有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科学技术才一方面表现为历史的进步和必要的发展要素,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剥削的手段,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剥夺了工人阶级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一切可能,所以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当成是造成人性异化的罪魁祸首,不能把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利用混淆起来。其次,马尔库塞的的批判理论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批判,他没有触及造成人性异化的根本原因。他只是揭示了物对人的统治,并没有向前跨一步,通过分析物对人的统治,进而揭示人对人的统治。实际上,更根本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压榨、剥削与奴役。最后,我认为马尔库塞试图通过爱欲解放来摆脱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是不可行的,是个乌托邦的设想。他没有透过本质看到造成人异化的根本原因,也没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进而也不可能找到摆脱异化的根本途径。他把爱欲解放作为摆脱单向度社会的根本途径,由于过于强调人的动物性,忽略了人类的社会性,所以我认为他的爱欲解放论是乌托邦,是根本不可能实现。

四、结语

本文试着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进行一定的探析,从其单向度理论的思想内涵开始,然后在探

究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反思。总之,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分析

与批判,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他对马克思主义进了新的发展,是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

性,我们应该批判的吸收其思想,理性地借鉴其精华的地方,并丢弃其思想的糟粕地方。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2]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4]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Herbert Marcuse,“Some Social Implic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in

Technology,War and Fasciam,by Douglas Keller,London and New York,1998

[6]Herbert Marcuse,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Beacon press,1972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尔库塞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单向度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探索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马尔库塞;人的异化;单向度;和谐社会 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alienatio,有疏远、转让、脱离等意思,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黑格尔用“异化”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提出“人的异化”理论,他从客观精神论出发,认为异化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异化是作为经济学概念出现,用以表现异化劳动的经济事实。弗洛伊德强调现代文明中人类爱欲受到压抑的普遍现实,在此基础上,指出异化主要体现于人类本能的受抑和丧失。 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理论作了尝试性的融合,揭示了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走向全面异化的过程,表明人的异化主要体现为人作为主体的完整性、创造性、批判性等功能的丧失。马尔库塞用“单向度”(One-dimension)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的不知不觉的异化作用。他认为,正常社会中的人有两个“向度”,即肯定社会现实并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而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蜕变成了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成功地压制了人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是新的极权主义社会,虽然它们总是打着“自由”的旗号,但“自由”只是资产阶级的一个具有诱惑力的欺骗性统治工具而已。马尔库塞尖锐指出,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在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就并不意味着自由。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人们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去选择,只能是社会提供什么,就选择什么。人处于虚假之中,但又没有意识到虚假,自然而然地认可与肯定了虚假,从而认可了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而不再去反抗。“异化了的主体被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1] 马尔库塞提出,真正的需要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但是,“发达工业社会的最显著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2]因此,“单向度的人”就是指当代工业社会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统治的需要,通过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手段,制造并满足人们的虚假需要,从而使人们进入并依附于现有制度。人丧失了内在的批评性和超越性,成了“工业文明的奴隶”,沉溺于虚假的需要和虚假的幸福之中,只有对现存秩序的无

马尔库塞的新革命理论

马尔库塞的新革命理论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中文名 赫伯特·马尔库塞 外文名 Herbert Marcuse 国籍 美国 民族 犹太人 出生地 柏林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职业 哲学家,社会理论家 代表作品 《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 人物生平 编辑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917年—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进入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40年加入美国籍,起先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处,后到哥伦比亚、哈佛、加利福尼亚等大学任教。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1856~1939)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响。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从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爱欲解放论 编辑 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及其解放。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两部分。马尔库塞认为,因为“意识”是后天形成的。受“现实原则”支配,“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受“快乐原则”支配,所以“无意识”比“意识”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赫伯特·马尔库塞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由生本能和死本能组成的。马尔库塞认为,因为生本能与人的“存在原则”相一致,所以更能体现人的本质。弗洛伊德把生本能的主要内容规定为口渴、饥饿、性欲等。马尔库塞则进一步指出,在这些内容中,性欲占统治地位。因此把生本能作为人的本质,实际上也就是把性欲作为人的本质。 “性欲”的内容是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有时指同生殖机能有关的对异性肉体的追求,有时则指人的机体追求快乐的普遍属性。马尔库塞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性欲”一词的,为了与前者相区别,他把它称之为“爱欲”。马尔库塞通过上述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后得出结论: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为了避免引起误解,马尔库塞在把人的解放具体化为“爱欲的解放”的同时又一再强调,爱欲的解放不等于性欲的解放。这是因为把爱欲作为人的本质不等于把性欲作为人的本质。性欲和爱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尔库塞说在人的所有爱欲活动中,劳动是最基本的爱欲活动。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劳动,应该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它为“大规模地发泄爱欲构成的冲动”提供了机会。所以说,爱欲解放的核心和关键是劳动的解放。要使人真正获得幸福,必须使人所有的活动“爱欲化”,最主要的是劳动的“爱欲化”。劳动的“爱欲化”也就是劳动的解放。由此,马尔库塞把“爱欲解放”论同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论联系在一起。 社会理论家 编辑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压抑的人们为什么不起来革命。而变得“消极沉默”了呢?马尔库塞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已成了单向度的

【免费下载】赫伯特·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 )(1898-1979)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目录 1人物生平2理论观点3主要著作4爱欲解放论5社会理论家6一体化的社会7新革命理论 、管路敷设技术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1932年,马克思的遗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首次公开发表。手稿中,马克思赋于异化范畴以崭新的社会意义,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对立,“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1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表现,“私人财产是外化了的劳动。”2社会从私有财产的解放表现为劳动者的解放,也即是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把异化作为哲学的核心范畴来建构自己的异化理论,其中以卢卡奇、列菲弗尔、马尔库塞、弗洛姆最为着名,本文仅对这几种异化理论作一扼要的介绍。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乔治·卢卡奇(1883—1971)是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创始人之一。 卢卡奇是20世纪最早、最系统地提出异化理论的人,早在1923年,他就发表了后来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该书的“物化与阶级意识”一章中,他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中推断出“物化”理论,“物化”实际上是“异化”的同义词。1932年,马克思的《手稿》公布于世,人们惊奇地发现,卢卡奇在10年前就得出了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似的结论,真是名下无虚。 卢卡奇认为,物化——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存在的。“物化的结构逐步地、越来越深入地、更加致命地、更加明确地沉浸到人的意识当中”4,“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5。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活动、劳动物化为某种东西或商品,人的活动与人相疏远,人变成了物。“人自身的活动,使自己的劳动变成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人个人的活动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一个人的活动变成了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以外的客观商品,人的活动肯定是按消费品那样独立于人的方式。”6“工人的劳动力和他的人格的分裂,他由人变成为‘物’,变成在市场上被反复出售的物体。……一种才能(或者说总的能力)从他整个的人格中分离了出去,并被置于与他的人格相对立的位置,使其变成一个物、一个商品。”7“人成为如同外部新世界的各种物体那样的可以‘占有’也可‘抛弃’的东西”8卢卡奇视异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特征,进一步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本体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形成发展中,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列菲弗尔的“全面”异化理论 列菲弗尔(1901—)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政治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列菲弗尔是法国最早知道《手稿》并把它译成法文的人,他写于1934—1935年的第一部着作《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依据《手稿》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新“解释”,提出要以《手稿》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加以重建”。他认为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酵素’”,提出要以“异化理论”和“国家理论”来“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 异化理论是列菲弗尔一切理论的出发点,早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他就认为异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人在他的一切表现中,在他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都是拜物教的牺牲品。 关于“政治异化”,列菲弗尔说:“国家拥有非人性的势力而支配着全部社会生活并把这种势力巩固和确定下来。政治上的异化(连同政治迷信,正是这种迷信把凌驾于社会生活之上的一种生活归之于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严重的异化。”9 关于“人的异化”,列菲弗尔认为,科技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使得人们完全听命于技术和工具的奴役。这一种统治比阶级统治更厉害,它使人失却了自由和主动性,使生产、生活和业余生活都单一化、标准化、规范化,这就使人失去了个性和创造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虽然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但却压抑了人的本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与阶级统治并存的有一个心理上和精神上对人压抑的体系。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压抑表现在家庭、婚姻、民族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异化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而且充斥日常生活之中。在劳动、娱乐、家庭、邻里关系、两性关系这些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种种异化现象。总之,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异化的社会,而人的异化现象比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更为严重。因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日常生活,都包含着异化之网,使人在精神上感到更加痛苦。 马尔库塞的“人的本质异化”理论 马尔库塞(1898—1979)是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赫伯特·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目录 1人物生平 2理论观点 3主要著作 4爱欲解放论 5社会理论家 6一体化的社会 7新革命理论 1人物生平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917年—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1922

神领袖、主要代言人。法兰克福学

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作 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马尔库塞的理论与实践才广为人知的。正如曼克莱伦所说:“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也是研究所成员中惟一没有放弃他的早期革命观点的人。”六十年代下半期,美国和西欧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造反运动,造反学生拥戴马尔库塞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当然,就马尔库塞个人的意愿而言,他也许无意追求这种精神领袖的地位,但当造反学生把这个头衔加在他头上时,他也不反对。 马尔库塞一生著作很多。据初步统计,从1922年他作为博士学位提交的第一篇论文《论德国艺术小说》起,到1979年在逝世前出版的《无产阶级的物化》,其中共出版论著、论文、论集、谈话录近百种之多。影响较大的有:《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著作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始终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例,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的批判结合起来。离开他生平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尤其是离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不能理解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思想。 4爱欲解放论 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及其解放。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两部分。马尔库塞认为,因为“意识”是后天形成的。受“现实原则”支配,“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受“快乐原则”支配,所以“无意识”比“意识”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赫伯特·马尔库塞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由生本能和死本能组成的。马尔库塞认为,因为生本能与人的“存在原则”相一致,所以更能体现人的本质。弗洛伊德把生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西方传媒的本质-最新文档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西方传媒的本质 如今的大众传媒在世界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紧密联系,大众传媒的各类活动及影响,均有着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因而西方社会科学将大众传媒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更加深广的层面,对大众传媒带给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个方面的诸多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及 阐述,而其中大部分的力量均本着批判的精神来看待传媒,以揭示出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与个人、社会、文化、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视角看西方传媒 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视角主要重视揭示传媒的文化内涵和传媒作为一种文本的特性。西方社会批评理论中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媒介帝国 主义等理论流派均从文化视角对大众传媒进行了批判。其中,法 兰克福学派作为传统批判理论的主流,是第一个将批判学说对准传媒,并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的理论流派,该理论流派主要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及其分析的方法进行对大众传媒的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大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涵盖电视报纸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所制造出的文化称为 “文化工业”,以文化的标准化生产为主要特征,并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对文化工业的定义做了详细表述,西方标准文化生产 的背后隐藏了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垄断,而大众传媒在这种垄断社会中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文化,是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服 务的千篇一律的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操纵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没有任何自主性的。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他认为交往行动主 要以语言或符号作为媒介,以言语的有效性要求为基础, 相互 以实现理解作为目的的一种潜在解放力,强调以双向理解模式的理

马尔库塞简介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马尔库塞一生著作很多。据初步统计,从1922年他作为博士学位提交的第一篇论文《论德国艺术小说》起,到1979年在逝世前出版的《无产阶级的物化》,其中共出版论著、论文、论集、谈话录近百种之多。影响较大的有:《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著作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始终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例,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的批判结合起来。离开他生平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尤其是离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不能理解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思想。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压抑的人们为什么不起来革命。而变得“消极沉默”了呢?马尔库塞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已成了单向度的人。所谓单向度是相对于双向度而言的。双向度是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只有肯定性,没有否定性、批判性,即是单向度。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不同于从前的对抗性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统治已取代了政治统治、对抗、矛盾已经或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合与同化的趋势。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失去其双面性,而变成为一个只有肯定、没有对抗的单向度社会。社会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丧失了具有创造性社会批判功能的那个向度。只剩下维护、肯定现在秩序这样一个向度。 人成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说“人们早就已经适应于这种控制的接受器。决定性的差别在于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消去。在这里,所谓阶级差别的平等化显示出它的意识形态功能。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

浅谈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

浅谈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读《单向度的人》 摘要:何伯特·马尔库塞,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单向度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文化。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我们一定要要注重对人的“人文关怀”、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观、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关键词:单向度,技术理性,极权主义,人文关怀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高生产、高消费的福利社会阶段,使以往一切对立因素“一致”或“同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只剩下单一的向度——肯定与顺从,而失去了否定与批判这一向度;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逐渐地丧失了自主性、失去了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的本性遭到了扭曲,由此丧失了否定与批判的能力,变得一味地顺从,人们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从而成为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于是只剩下维护现状的肯定的方面,失去了内在的否定的方面,这就是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性”。这种“单向度性”从社会各领域中消除了反对现社会体制的一切因素,阻止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一、现代社会单向度的表现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单向度”是他用来描绘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现实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特定用语,它不仅表示了当代西方现代性社会中肯定的方面已否定成为全面的、单向的了,还表示在整个社会中的人、生产领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单面性”。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即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则,人们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成为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技术理性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生成中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在马尔库塞看来,生活在正常社会中的人,应该有两个“向度”或“维度”,即肯定社会现实并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 (一)“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赛认为.当代工业社会的“单向度”首先表现在人已经成为“单向度”的个体。他在强调人的自主性、人的价值与尊严及人的本性解放的立场上,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全面控诉。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依靠自动化的实现,不仅使肮脏而激烈的肉体劳动减少,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消费品,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扩大和满足,并且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对这种表面上物质极度繁荣的满足,不是真正需要的满足,而是虚假需要的满足。人们所以感到幸福、安定,是因为他们

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考

华中人文论丛 第2卷第1期Huazho ng H umanit y Fo rum2011年6月 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考 黄慧鲜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在吸收借鉴海德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的一些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批判的文明理论、批判的社会理论和批判的革命理论。该理论通过对人的欲望压制、单面社会、本能革命等问题的研究与阐述,深刻地揭露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对人的存在、人类的解放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批判值得肯定,但是他的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 关键词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思想渊源;主要内容;认识 引 言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理论家,以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立足于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启迪人们反思自身的时代处境,反思人性在现时代的意义。当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偏颇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正确的评价。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吸收借鉴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马尔库塞是海德格尔的学生,他的理论深受其影响。 在马尔库塞思想相关学说中,继承了海德格尔的人的本真存在的观点,这不仅因为马尔库塞曾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和助手,在海德格尔的指导下开始了学术生涯,而且因为马尔库塞一生的思想中心,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和解放的关注,也是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角度出发的。或许可以这样说,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影响最大的地方正在于一种 本体论的关怀 。 马尔库塞认为,海德格尔把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存在者转向了存在。海德格尔强调应当首先追问人的存在,因为只有人才能领悟到自己的 在 。马尔库塞非常认同这一点,把哲学研究的关注点放到了人的生存和人的条件,而不是抽象的观念和原则,从而将哲学从抽象思辨转到了具体的人的存在,并进而认为既然人的存在是一种在世的存在,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探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 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奠定了马尔库塞一生哲学研究的基本走向。马尔库塞后来进行的社会批判始终是以人作为关注的焦点,始终以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批判的目的。马尔库塞吸纳并发展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他认为:海德格尔的思想已经无法很好地解释新的历史境遇及其所生活的这样一个现实的世界。于是他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人的生存的 本真状态 ,从而将这两种学说进行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阐释 马尔库塞思想中所呈现的马克思主义,较多的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的分析,其宗旨是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对自由的追求,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马克思对幸福和自由的探讨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着力从现实关系中具体寻求人的自由和幸福之路。这一思想使马尔库塞在对人的存在问题进行思考时,摆脱了纯粹抽象而走向了现实社会分析。 在深入研读马克思的手稿之后,马尔库塞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改造,建构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包含着内在的哲学基础,它是一种将人的存在作为全部理论的核心,从人出发来考察人的本质及其现实的人本主义。另外他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人本主义解释出发,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及通过它对现存秩序所作的批判,主张马克思主 99

试论马尔库塞的“审美革命”

试论马尔库塞的“审美革命” 摘要:“审美革命”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反,马尔库塞认为,审美和艺术是解放被压抑的本能、打破社会生活和个人单向度性的重要手段,是消除异化、超越现实的心理本能的重要途径,是革命的武器。 关键词:马尔库塞;否定性;超越性;解放;革命 一、美学的否定性和超越性 马尔库塞认为,20世纪的现代人普遍处于压抑、异化和单向度的社会,而哲学上由于实证哲学、语言分析哲学所垄断而导致否定性思维的丧失和文化的商业化。在单向度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强制性消费”和“虚假需求”,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别人所爱或恨别人所恨,精神走上了非精神化的道路,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人的主体性已丧失殆尽。“今天的新特征在于:通过取消高级文化中对立的、异在的、和超越的因素——高级文化正是借这些东西建构起现实的另一维度——去抹平文化与现实之间的对抗。”[1](P.66)在单一文化的塑造下,人的感性与理性被扭曲和异化,失去了感受的丰富多彩性。马尔库塞认为,要改变这个一体化的社会,实现人的解放,政治革命已不可能,因为无产阶级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已丧失了革命性。只有通过“审美革命”,以否定性艺术去唤醒人沉睡的意识和无意识,培养人的感受力,创造新感性,挣脱一体化意识形态的控制,才能实现人的解放。 如何培养人的新感性呢?马尔库塞认为要培养人的新感性,就应该创造新的文学艺术形式,与现存的话语和意象进行彻底的决裂。在这个新的艺术天地中,任何词语都与它的日常用法和功能相疏离,体现出它的颠覆功能。“它们打破了把人和自然囿蔽于中的习以为常的感知和理解的框架。打破了习以为常的感性确定性和思想框架。”[1]( P.120 ) “该艺术感受打破了无意识、‘虚假的’、‘自发的’、无人过问的习以为常性。”[1] (P.170)让人以一种新的方式去感受和思考,让现实中沉默不语的东西释放出来,使敌对的感性与理性归于和谐。艺术的这种意识形态批判功能是建立在艺术形式自律的基础上的,它通过艺术形式对现存材料的变异、打碎、重组,形成一个新的世界,与异化社会相决裂。 根据美和艺术的否定性功能,马尔库塞对19世纪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学艺术作了具体考察。他发现,19世纪的文学艺术“是一种理性的、认知的力量,揭示着一种在现实中被压抑和被排斥着的人和自然的维度”[2](p70)。到了20世纪的发达资本主义时期,美和艺术就完全沦落为对现实的全盘肯定:“它们被剥夺了自己的对抗力,被剥夺了作为它们真理之维本身的异在。它们作品的意图和功用因而便根本改变了。如果说它们曾经与现实对立过,那么,这种对立在当今已被抹平。”[1](p.73)美和艺术成为文化工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维护现有社会的水泥,最终丧失了自身所应有的根本特质。马尔库塞提出新感性,倡导艺术革命,就是要重新确立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是自己历史观的探索,是用正在形成中的唯物史观对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解剖。马尔库塞于1964年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的异化理论是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描述。这两种异化理论的提出相隔了一百多年,所以其内容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差距在本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一、关于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马尔库塞在新的条件下提出的异化理论,也阐发了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强迫工人去消费劳动产品,工人成了消费产品的奴隶。在马尔库塞看来,生产的发展“超出生物学水平的人类需求的强度、满足乃至特性,总是被预先决定的。获得或放弃、享受或破坏、拥有或拒绝某种东西的能力,是否能当做一种需求,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所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需求。”(注:《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马尔库塞这一番叙述表明了工人和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强制性的消费的关系,工人受消费品的压抑没有任何自己选择的自由,在强迫性的消费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完全受到自己创造出的产品的支配,是自己创造出的产品的奴隶。 由此看出,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论述了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阐明的工人与产品的关系是,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利用占有的生产资料去剥削工人,获得利润,工人由于失去了劳动产品而处于奴隶地位,马克思强调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关系。而马尔库塞讲的工人与产品的异化关系是在新的条件下形成的,是资本家利用他占有的产品强迫工人去消费,推销他的产品获得最大的利润,使劳动者成了产品的奴隶,他强调的是强迫工人消费的关系,这的确是马克思那时没有的新现象,马尔库塞指出来是有意义的。但是他忽视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的关系,这相对于马克思是一个倒退。 二、工人与统治阶级的关系 在工人与统治阶级的关系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也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认为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工人与统治阶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为异化劳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异化劳动造成了一个异化的世界,主要表现在价值形态的剥削、货币统治和人类的两极化的发展上。 1.关于价值形态的剥削 社会的剥削关系并不是从异化劳动的形成开始的,而是自阶级产生以来就存在的。它指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但是在异化劳动的关系下,剥削出现了特殊形态即价值形态的剥削。马克思认为,这种利益的物质表现就是金钱,它代表一切事物,人们和社会关系的价值。(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这种剥削体现为人对人的剥削,意味着把人当成一种商品,人遭到了无限的盘剥和残害,这种剥削不仅限于阶级之间,而且还延伸到阶级之内。如劳动力的买卖扩展到人类的一切能力的买卖,大资本家吞并小资本家等。 2.关于货币统治

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的学术缘分

“让哲学关注人的生存” ——论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的学术缘分 丁国旗 内容摘要:“让哲学关注人的生存”是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结缘的根本原因,海德格尔对于人的“非本真”状态的分析,对于人类社会中人的“异化”的阐述都深深吸引着马尔库塞,马尔库塞在海德格尔这里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走向新的“具体”的科学之路,他的“具体哲学”的提出即受惠于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论滋养,马尔库塞一生的学术追求似乎都有着挥之不去的海德格尔情结。然而,由于海德格尔哲学本身的理论缺陷,加上早期受到马克思思想的影响,马尔库塞对于海德格尔的理论一直试图进行一种修正工作。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使马尔库塞最终在马克思这里找到了真正心意的哲学追求,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的学术缘分也就此结束。 关键词: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具体哲学;海德格尔哲学批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生的革命行动,给马尔库塞带来了较早的对于革命、自由和解放的思考,他自己也以满腔的热情加入了社会民主党,并参加到战斗中去。然而,到1919年1月,当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被暗杀,革命惨遭失败之后,他也最早地看到了德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不足和缺陷。于是在这一阶段,他开始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在战争期间,马尔库塞已经读到过一些社会主义的小册子——试图借此弄清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德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一直无力弄清的左派政党、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关系问题。然而,他并没有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到答案。就这样,在失望和痛苦中,他离开柏林来到弗莱堡,进入大学,开始了他早就感兴趣的文学研究,并于1922年完成了博士论文《德国艺术家小说》。之后,他又离开弗莱堡做了多年的书刊发行和出版工作。1927年,当《存在与时间》出版的时候,他就读到了它。海德格尔的哲学和研究方法、海德格尔令人振奋的性格,深深吸引了他。于是,1928年他重返弗莱堡,开始向海德格尔学习哲学,直到1932年希特勒上台的前几天离开德国。 在多年后的一次谈话中,马尔库塞说道:“我在海德格尔那里发现了我们曾经在胡塞尔那里发现的东西:即一种新的开端,一种新的愿望,以便把哲学置之于真正具体的基础——让哲学关注人的生存、人的条件,而不是那些纯属抽象的观念和原则。”①的确,正是受惠于海德格尔哲学的这种训练,马尔库塞后来的美学思想才在20世纪显现出他独特的魅力。“让哲学关注人的生存”成为他美学思想的一个基本追求,一直影响着他之后学术思想的发展归趣,难怪有论者认为,“海德格尔的‘操心’范畴,是马尔库塞思想贯穿始终的核心课题。” ②然而,马尔库塞虽然从海德格尔那里学了不少东西,但他并未囿于海德格尔的理论樊篱,而是在遵循海德格尔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当然也正是这样,他与海 ①转引自马尔库塞《审美之维》“译序”,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Peter Lind, Marcuse and Freedom, Croomhelm Limited, Beckenham, 1985,p.61.

简评马尔库塞_爱欲与文明_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2011 《爱欲与文明》是马尔库塞思想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马尔库塞一直致力于提出一种黑格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开始用弗洛伊德理论补充马克思的思想,试图提出一种批判的文明理论。 一、对异化社会的批判 弗洛姆、马尔库塞作为批判思想家对西方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他们不仅揭露了19世纪资本家对工人残酷无人性的剥削,而且在20世纪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许多人把繁荣昌盛如日中天的资本主义说成是最美好的永恒的社会的情况下,弗洛姆、马尔库塞指出现代西方社会是不健全的、病态的、异化的、压抑性的社会。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里进一步提出劳动作为爱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异化我对此的描述印象很深刻:马尔库塞指出,技术上越来越细密的劳动分工,是工人们整天从事枯燥单一的操作,各种情感、欲望等爱欲得不到应有的释放。而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加强,从客观上要求劳动者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但工作时间被剥夺了,连休息的时间也被用来进行技术的使用、掌握、和反思活动。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电影《摩登时代》,影片反映的是当时机器与工人之间的矛盾,由于劳动工人查理长期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单一的操作,以至于在下班之后,无论是吃饭休息他的手依然进行着流水线上的那种操作,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下技术的进步,当代工业社会的极权统治使人性的扭曲与精神的压抑。 科技发展、技术的更新刺激了人们物质享受的欲望,小到代步工具、交流沟通设备,大到豪宅庄园。以至于人们所从事的劳动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身心健康,而是为了金钱和永远无法满足的虚假需求,其结果是造成“不幸中的幸福感”,劳动性质完全异化了。马尔库塞感叹:“人对人的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所以说,消除异化、解放爱欲、实现向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成为现实的必要。 二、从性欲到爱欲 19世纪,欧洲受英国宗教性禁锢影响极深,人们普遍受到沉重的性压抑:童贞和贞洁要求极其苛刻,妇女倍受歧视,感情破裂夫妻不准离婚,不准谈性,不准进行与性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弗洛伊德观察到大量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人都与性压抑有关,因而形成其“泛性论”学说。在当代文明的诸种自由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即性自由。但谈什么并不说明有什么,倒是相反,人缺什么就爱谈什么。没有汽车的人喜欢谈论汽车,没房子的人喜欢谈论房价,性爱贫弱者最奢谈性爱。马尔库塞认为,所谓性自由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这种自由的本质是受压抑性文明结构支配的社会所致,它使人的原始完整的本能快乐发生了质变:(1)力图使一切对象爱欲化,生命本能被迫投注于非爱欲的,有利于社会的工作。(2)整个有机体集中于性器官的快乐代替了原欲所寻的快乐,全身性欲演化成为生殖器性欲。(3)性活动不再以快乐为目的,而以繁殖为目的。马尔库塞断言,整个人身心的性欲让位于简单的生殖器性欲,是为了“节省出身体的其他器官以便用作劳动工具”。他对性爱工具化的批判取代了对现代性文化的批判。性爱的自在的目的与生命本身的目的变得一致起来,也就是“快乐”。 简评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张清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倾向即医治发达工业社会的痼疾。学者们讨论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哲学内涵,对人类文明从思辨角度予以重新审视,为构建新的文明理论不断探索努力。马尔库塞的学术勇气以及建立崭新文明理论的决心尽显在《爱欲与文明》之中。 关键词:异化;爱欲;非压抑性文明 中图分类号:D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1)02-0026-02 作者简介:张清(1978-),男,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政管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政治哲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0-10-21

论述社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论述社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今天,几乎整个人类都浸泡在经济的海洋中,思想的花朵开始枯萎,哲学成了不合时宜的“文物”。所以,“批判”这个带有浓重理性色彩的词语几乎被人们忘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地体验着“竞争”的乐趣。但是,在近现代思想史上,“批判”一词曾经红火过,在今天回忆起这个词语,或许能够获得些微的学术乐趣。因为一个无批判和不再需要批判的时代,可能恰恰是从激烈的批判时代衍生而来的。象法兰克福学派这样的批判理论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在它之后的思想家又怎能再度拣起批判的“眼镜”呢? 我们知道,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是倍受青睐的。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批判泛滥过。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滥用批判,把哲学批判发展到顶点,以致于再也无路可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对现实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绝对否定,使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完全成为哲学家愤世嫉俗的牢骚。 一、把“批判”写在旗帜上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众多理论家组成的一个思想流派,不同思想家的理论观点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激烈的批判精神使他们在社会批判理论的旗帜下聚拢在一起。 社会批判理论对现存社会进行的激烈批判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这令以往一切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们都难以望其项背。具体地说,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致力于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这种理论要求在总体上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泉源。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运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现成结论去度量现代资本主义,到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再到最终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规范和方法为止,法兰克福学派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实现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尽管远非彻底但却非常全面的批判。 早在法兰克福学派奠基时期,霍克海姆在题为《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这篇社会批判理论的纲领性宣言中,就提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以坚决的批判,努力使它成为一个更加正义、人道的社会。霍克海姆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而批判的时代所需要的是批判的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致力于建立的理论就是适应批判的时代要求的批判理论。 在霍克海姆看来,传统理论是产生于现存社会制度并把现存社会制度作为自然的、永恒的东西接受下来的理论,它以维护现存社会制度为宗旨。它在对历史

论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

(一)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人的理解、服务于人的解放目的基础上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而爱欲的实现又必须以理性和自由为保证,个人只有借助于理性批判的力量,才能洁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已的真正本质和需要,进而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它在发达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从两个方面阻碍着人的本质的实现:一方面,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进而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了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使得异化劳动日益加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使人变成了单一向度的人。所以,他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双重的:一方面,批判科学技术对人的爱欲的压抑;另方面,批判科学技术对人的批判理性的压抑。 (二)死亡意志的支配——科学技术对爱欲的压抑 马尔库塞在他的重要论著《爱欲与文明》中,他围绕爱欲与文明的这一主题,达到了对弗洛伊德的继承、补充和发展。马尔库塞同意后期弗洛伊德的观点,即人有两种基本冲动:爱欲与死亡。爱欲是一种建立联系和在更高的社会秩序里聚集一起的趋向。它反抗和推迟了向死亡堕落,是保存一切生命的巨大的统一力量,导致文化。死亡本能是生物体了解除生命的张力, 通过倒退回到更简单状态的内趋力。 (三)技术对人的压抑的主要表现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压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成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爱欲压抑的根源。马尔库塞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爱欲压抑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己经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人性压抑的根源。在《爱欲与文明》中,他提出‘‘基本压抑”、“额外压抑”、“操作原则”等概念来对弗洛伊德的压抑性文明论进行驳斥。马尔库塞把压抑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两类。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克服这种贫困所需的劳动,要造成文化就必然对爱欲作一定程度的限制、压抑和延迟。这是一种基本的压抑。它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基本压抑所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但另一方面,“缺乏的分配、克服缺乏的努力以及工作的方式,都是强加于个体的……不管这种合理性对整体的进步是多么有用,它仍然是系统的合理性,而且不可避免地牵涉到统治利益和要求支配。”也就是说,额外压抑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受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支配,它的存在只是为维护现存的统治制度的。额外压抑遵循的是操作原则,操作原则是‘现实原则的现行历史形式”。在操作原则下,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劳动的工具。因此,这是一种多余的、额外的压抑。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不:必要的。 第二,技术的发展加重了异化劳动的程度。劳动被马尔库塞看做是爱欲实现的手段,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使劳动者完全依附于机器设备,降低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劳动者和社会二者来说,劳动都不同于以往,发生了“质的飞跃”。“自动化的幽灵”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把劳动者为了生活的必需而进行的劳动压缩到最低限度,甚至使工人的劳动成为不必要的。但是,劳动力的消费对维护社会的再生产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现代社会是消费的社会,没有大量的消费,社会生产就无法维持下去。所以,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就必须使劳动者有事可做,以换取他们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劳动被投 作者简介:李航,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