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试题(填空)

中国书法史试题(填空)
中国书法史试题(填空)

《中国书法史》试卷

一、填空

2、甲骨文和金文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它们是考古资料可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最早文字。

3、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等。现出土累积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4600多个,目前可识1000多个。

4、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5、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为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7、在青铜器上铸铭文,从商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秦称铜为金,故把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后人又称“钟鼎文”。青铜器又称“彝器”,其铸刻文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凹入的阴文,称为“款”;一种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故青铜器铭文又称“彝器款识”、“钟鼎款识”。

8、商代金文代表作有《司母辛鼎》(中期)、《戌嗣子鼎》(晚期)、《小臣艅尊》(晚期)等。

9、殷商时期除了大量青铜器铭文外,还有少量石刻铭文。《殷墟妇好墓石磐刻字》有“妊冉入石”字样,为我国石刻文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

2、西周前期金文代表作:《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等。

3、西周中期金文代表作:《大克鼎》、《询簋》、《墙盘》等。

4、西周晚期金文代表作:《(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等。

5、《(害夫)簋》,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为西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种。《散氏盘》,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结构多变,取横势,重心较低,粗放厚重,显壮实遒迈之气,后世书家多效之。《毛公鼎》,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铭文32行,497字,为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最长的铭文,整体浑穆磅礴,为西周晚期金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与《散氏盘》相反,其字形趋长,取纵势;《大盂鼎》的肥厚笔画和点团已趋于消失。《颂鼎》,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形式上或整齐或错落,是西周晚期大篆中最为成熟的作品。《虢季子白盘》,宣王时期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笔画向更简练、流畅方向发展的代表作,对以后秦系书法如《秦公簋》、《石鼓文》等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3、楚系文字中越国的《越王勾践剑》铭文以鸟虫加以组合变形,结体精严,疏密变化有致,富于装饰性,习惯上称其为“鸟虫篆”。

5、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秦系文字代表有《秦公簋》和《石鼓文》。

8、学术界普遍认为《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所用的文字为籀文,比较纯正地保留着西周文字的传统。

9、秦篆文字由籀文发展到小篆的大致脉络: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鎛—>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磐刻石—>新郪虎符—>泰山刻石

10、“草篆”的出现与使用,加快了隶变的过程。战国晚期《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简牍可清晰地寻到秦篆隶变的轨迹。

11、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文字由古文字系统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过程。

1、秦末至西汉初年,隶书发展很快,并替代了小篆的官体文字地位。西汉时期,首先由隶书演化出了较成熟的章草,约于东汉中期,已有早期出现楷书,东汉后期又出现了行书。

2、两汉时期的书法极为丰富,从大的类别上可分为金石铭刻类类(包括汉金文、碑刻、砖瓦铭文等)和墨迹类类(包括简牍、帛书等)两大类。(金石铭刻类,墨迹类)

5、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着作。

6、东汉书论:赵壹的《非草书》反映了汉代草书发展热潮的真实情况。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篆势》等,可视为古代书论的发轫之作。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2、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均采用新改定的小篆颁行天下。

3、秦李斯与李阳冰唐均工篆法,史称“二李之法”。

4、程邈在狱中省改大篆,使秦文篆书重新规范划一,奏之始皇,获赦并出任御史,负责清理文字。

5、秦皇的纪功刻石均以标准而规范的小篆写成,形存的《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因其笔画如玉箸,故又称““玉箸篆””。清杨守敬在跋《琅琊台刻石》中云:“嬴秦之迹,唯此巍然,味磨泐最甚,而古原之气自在,信为天上神品。”

6、史载秦始皇东巡刻石还有《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一篇诏书,这篇诏书或将铭文铸凿于权量之侧,或以印模制作于陶量之侧,我们先其为秦诏权量铭文。又有制成刻有铭文的一薄片“诏版”,镶嵌于权量上,我们称其为秦诏版。

2、汉代简牍有两大类型: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4、江淮汉简的内容多为古代典籍,如马王堆帛书《老子》、银雀山《孙膑兵法》等。

5、西汉晚期的连云港汉简中的《神乌傅》为章草书,笔画中多有圆劲弧形,粗笔在简中时有出现。

6、西北汉简指出土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1899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古楼兰遗址,发现了晋木简120余枚,揭开了古代简书出土的序幕。

7、在建国后发掘的大量两汉竹木简中,以居延汉简和敦煌悬泉置汉简最为宏富。

8、西北汉简从西汉中期到东汉中后期都有纪年作品,这些简上的书体大体上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属于章草的作品如西汉中后期的敦煌汉简《敦煌书记册》、东汉前期的居延汉简《误死马驹册》、《永元五年兵器册》等。属于楷书的作品如敦煌悬泉置出土的《麻纸墨迹》、兰州伏龙坪汉墓出土的《伏龙坪东汉残纸》等。

9、从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等丰富的出土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西汉初期,隶书已成为朝野的通行书体,同时也证明文字在此时已完成了由篆至隶的变化,到西汉中期隶书已十分成熟。从西北汉简中可见,西汉中期的章草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草法,说明章草已较为规范,并成为汉代通行书体之一。从汉简中还可了解中,东汉初期已出现行书和楷书的端倪。

1、汉代的铭刻书法主要包括汉金文、汉代石刻、汉砖瓦铭文、西汉骨签刻辞等。

4、汉代刻石书法主要包括碑碣、摩崖刻石、墓志铭、石经等,所存的书体主要为篆书和隶书,适应了庄重场合的使用。

5、西汉的篆书刻石和隶书刻石所见不多。东汉中期到末期刻石铭辞风气渐开,主要成就表现在这一时期的碑刻上的篆隶作品。

6、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和《袁敞碑》二碑风格相似,笔画清晰,其中垂露竖作悬针状,为秦代刻石所无,作品中吸收了古籀笔法。

7、东汉篆书碑刻:《祀三公山碑》气势宽博,方劲雄伟,多混入隶书笔法,结体上以隶仿篆,多见方折,后世亦称“缪篆”,其章法错落有致,在汉代碑刻中个性鲜明。

8、在东汉篆书刻石中,最为称道的当推碑额上的篆书。如《张迁碑》碑额结字紧密,造型扁方,上下顾盼照应,寓动于静,寓圆于方,开合挪让富于变化,为汉碑篆额中具有装饰美的代表。

9、汉篆额在后世碑刻中影响深远,如魏《三体石经》、吴《天发神谶碑》及后世碑额、墓盖上的篆书悬针用笔和装饰化的方型篆书均源于此。

10、东汉的隶书碑刻按其风格可分三类: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的,挺拔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的,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的。

1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的碑刻有:《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等。

12、挺拔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的碑刻有:《____》、《____》、《____》、《____》、《____》。(《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

1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的碑刻有:《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等。

14、东汉质朴、雄浑碑刻中与方劲刚健异趣,而以恣肆雄放风格为主调的另类碑刻,多以摩崖刻石和偏远地区碑刻为代表。如:《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甫阝阁颂》等。

15、清朱彝尊云:“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16、《史晨碑》为两面刻铭,碑阳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碑阴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清方朔以为此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该碑规范整饬,矩度森然,为典型的东汉庙堂碑刻。

17、《熹平石经》出于多人之手,它的整饬和规范以及华饰的笔画,是汉碑隶书走向程式化的产物,显示了汉碑隶书规范至顶峰的特征,已开魏晋时的隶书碑刻之风。

18、《礼器碑》四面环刻,风格统一。清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评其“瘦劲如铁,变化如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此碑堪称东汉碑刻中雅丽风格的典型。

19、《尹宙碑》与《孔宙碑》相类,故有“二宙”之称,康有为称其是“汉分中妙品”。

20、《曹全碑》,清人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中评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以此碑和《礼器》等为代表的秀逸一脉,代表了汉碑中阴柔的一极。

21、《裴岑纪功碑》康有为评曰:“变圆为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以篆笔作隶者。”

22、《石门颂》全碑无雕琢装饰,奇趣横生,在东汉石刻中独树一帜。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是汉隶石刻中所罕见的。

23、《封龙山颂》,清人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赞其“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24、《甫阝阁颂》、《西狭颂》和《石门颂》同处秦陇山脉之峡谷中,均为摩崖刻石,故有“汉南三颂”之称。

1、小篆,在西汉依然是通行文字之一,但纯小篆作品已非常少见,隶变、讹变的篆法替代了严肃的六书原则,后世将汉代这种渗入许多隶变形构的篆书称为“汉篆”。

2、章帝时代的书法家曹喜,以悬针法入篆,对东汉后期的篆书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3、汉隶,现今古文字学界比较统一的认识又称其为“八分”,亦称其为“分书”。成熟的隶书——八分,最为重要的笔法即是波挑。

4、我们把秦隶称为古隶,把西汉初期几十年间看成是秦隶至汉隶的过渡阶段,可以说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在古隶阶段。西汉武帝时代起至东汉末年可称为汉隶阶段,“八分”即是汉代成熟的隶书。

5、波挑与掠笔都是隶书与篆书完全不同的用笔,它是篆书草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用笔,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打破篆书原始用笔形态后定型的两种笔法。

6、章草约在汉隶(八分)成熟的西汉中晚期期形成,并渐趋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其用笔,是沿着隶书笔法发展的,在解散结构严整的隶体的同时,主要的特征却仍旧在每字结束时采用了波挑法,并且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

7、在东汉晚期的《安徽亳县曹氏墓砖》上甚至看到了抛弃波挑的狂放今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有: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瑶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和蔡邕的隶书流派。

2、曹喜在李斯小篆中添入悬针垂露之法对时人和后世是有影响的。最早受其影响的是同期书家班固,对后世影响的有蔡邕、邯郸淳等。

3、杜操,以善章草着名,唐代推其为汉代章草书第一人。

4、崔瑗,与杜操并称“崔杜”,被誉为““草贤””。其传世的《草书势》为现今可见的最早书论文字。文中既阐述了草书兴起的原因,又描述了草书的审美特征,如“志在飞移”、“放逸生奇”等,并以各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形容抽象的草书艺术,辩证地阐述了“势”的意义,对草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蔡邕作《篆势》、卫恒作《字势》、《隶势》,皆仿《草书势》,合称《四体书势》。

5、张芝,字伯英,善隶、行、草、飞白书,学杜操、崔瑗之法,变章草之字字区分为“一笔书”,气脉通畅。《淳化阁帖》中收入其《八月帖》、《冠军帖》、《终年帖》、《欲归帖》等。张芝草书已完备地具有了“骨”、“筋”、“肉”的审美内涵。

6、刘德升,“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由汉末入魏的书家钟繇、胡诏皆其门下。

7、蔡邕,字伯喈,世称蔡中郎,是汉末杰出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也是汉末极有影响的书法家。其擅隶书,史载他创飞白书。其《篆势》等书论中涉及到“势”与“力”等书法美学范畴,由此阐发“笔法”问题,其对魏、晋时代文人书法笔法传授有开创之功。

1、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行、草、楷已趋向成熟。

2、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觉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钟繇为代表,第二阶段以王羲之为代表,第三阶段以王献之为代表。

3、魏晋书论有了很大发展,流传至今的有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等,奠定了中国古代书论的基础。

1、三国、西晋时期的书法,有刻石书法和墨迹两大类。

2、魏晋屡申禁碑,碑刻较少,蜀碑刻尚未发现。曹魏碑刻中,最着名的是《上尊号碑》和《受禅表碑》,着名的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等。

3、《正始石经》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又名《三体石经》,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小篆为悬针脚,用笔划一,体态端正。

4、东吴着名的篆书刻石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碑刻有《谷朗碑》等。

5、《天发神谶碑》字势雄伟,体势方整,横竖之起笔用同期隶书折刀法,纵画垂针出锋,世称“倒韭叶”,后世效之者不少。

6、西晋碑刻,洛阳及洛东偃师出土的如《辟雍碑》等隶书体虽庄重但已无复汉隶醇茂之意,施安昌先生统称为西晋洛阳体。洛阳以外的着名碑刻有河南汲县的《吕望表》等。

7、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楼兰地区发现了汉晋木简和文书,其中的残纸文书称为楼兰残纸。

8、东吴简牍和楼兰残纸的发现,说明楷书和行书已成为当时普遍通行的书体。

9、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被董其昌称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一般称其为章草至今草的过渡期作品。

10、抄经、写经在佛教盛行的魏晋时期十分风靡,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审美定式和规范,后世称为写经体或抄经体。吐鲁番遗书中西晋元康六年的《诸佛要集经》残卷为典型的抄经体,有不少已脱离隶书审美趣味而以楷书面貌出现。

1、钟繇,字元常,世称钟太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与张芝并称“钟张”。

2、钟繇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两位篆隶书家的笔法,形成自己特有的新体——楷书。史载其书擅三体:“铭石书”(隶书)、“章程书”(楷书)、“行狎书(行书)”,以隶书最负盛名。钟繇的作品有《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宣示表》等。

3、《荐季直表》是钟繇最着名的楷书之作,后世习楷者多法此。《贺捷表》楷书已近于成熟,《宣和书谱》评曰:“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4、钟王之后,楷书不断发展,但钟朴王妍成为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审美定式。后世常以“天然”和“茂密”形容钟繇书法。如梁代庾肩吾《书品》中言其“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羲之则言“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梁武帝萧衍评“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这些评论揭示了钟繇书法之美,为后世楷书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5、卫门书家:卫觊是开山之人。其子卫瓘与尚书郎敦煌索靖同在尚书台,俱善草书,时有“一台二妙”之誉。其长子卫恒也是着名书家、书论家。南梁袁昂《古今书评》云其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其《四体书势》是魏晋时期重要的书法理论文献。卫铄,世称卫夫人,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是钟繇和王羲之之间的桥梁。

6、三国西晋时的着名书家除钟繇和卫门外,还有胡昭、皇象、韦诞、索靖等。

7、皇象,东吴时代书法第一人,《抱朴子》中有“书圣者皇象”之说。其章草代表作有《急就章》,后世学章草的书家,多效其法。

8、索靖书学____,此为史载最初的家族相传的见证之一。作品有《急就章》、《____》、《出师颂》、

《____》等。曾着有《____》,以自然物象比喻草书,使人们对草书的审美特征有形象认识,是早期的重要书论。(张芝,《月仪帖》、《七月帖》,《草书状》)

1、王羲之书法的师承源头有三:一是源于东汉末年张芝一系的草书;二是源于东汉末年至曹魏时钟繇的楷书和行书;三是王羲之父辈。

2、楷书的发展,汉代为草创期,钟繇时期为变革期,至王羲之时,楷书已完全成熟。王羲之楷书作品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其楷书由技入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

3、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史上草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品有《十七帖》、《初月帖》、《上虞帖》、《远宦帖》等,对王献之的一笔书,张旭、怀素的狂草都有重要影响。

4、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世文人流派书法影响最大的是其行书。《姨母帖》是其新体书风未形成前的行书代表作。其成熟时期的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等。

5、梁王帝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

6、王献之行草书法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被称为“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

7、王献之擅长多体,小楷作品有《洛神赋》,为晋人楷书精品;草书有《中秋帖》、《奉别帖》、《相彼帖》、《先夜帖》、《集聚帖》等;行书有《廿九日帖》;行草有《鸭头丸帖》、《阿姨帖》、《鹅还帖》、《适奉帖》等。米芾《书史》中评其“运笔如火筯划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

8、王献之在其父基础上对行草进行创造,完成了自钟王以来的又一阶段的变革,使文人流派书法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其书法是王羲之书风的延伸和发展,所谓“父子之间又为今古”(虞和《论书表》),在王羲之的“灵和”之外又显“神骏”,他们共同构成的二王体系为文人流派书法树立了楷模。

1、东晋较有代表性的墓志有:《谢鲲墓志》、《王兴之夫妇墓志》、《张镇夫妇墓志》、《王建之墓志》等。

2、东晋着名刻石是《爨宝子碑》。与南朝刘宋的《爨龙颜碑》并称“二爨”。《爨宝子碑》楷隶相参,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论》中评此碑“想模仿八分而又学不像,字体显得很不自然”。

2、北魏迁都洛阳后,书风为之一变,形成以一拓直下、斜画紧结的北魏新体楷书。这种楷书以龙门二十品中《牛橛造像》为起点,此后在邙山墓志中蔚然成风,标志着北魏体楷书的高度成熟。

3、北朝大量的刻石主要以实用为目的,所表现出的主要是实用书法之美。而南方文人书家自觉追求个性解放,表现为雅玩的纯艺术化倾向。南北朝前期,南北士族来往不多,公元554年王褒入关事件意义重大,促进了北方书法的发展。

4、南朝书论有:南朝宋羊欣的《能书人名》、虞和的《论书表》、王愔的《文字志》、南齐王僧虔的《书赋》、南梁萧衍的《观钟繇笔法十二意》、陶弘景的《与梁武帝论书启》、袁昂的《古今书评》、庾肩吾的《书品》等。这些书论文字反映出当时书法美学和书法审美范畴的建立,确认了中国古代最初的书法批评标准,奠定了古代书学体系的雏形。

1、南朝着名书家有:羊欣、王僧虔、陶弘景、萧衍等。

2、羊欣,刘宋时最有时名,宋帝曾命虞和收集佳书,得其书六卷,时人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之语。

3、南齐享有盛名的是王僧虔,齐高帝尝与其赌书,毕,问曰:“谁为第一?”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时称善对。传世书帖有《太子舍人王琰帖》、《御史帖》、《陈情帖》等。所着《书赋》是早期的古代书论文献。

4、陶弘景,镇江焦山摩崖《瘗鹤铭》传为其所书,并有书论《与梁武帝论书启》传世。

5、南朝陈至隋间的书家,以高僧智永最为着名,传其居永欣寺阁上临书三十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智永,《千字文》)

1、南朝的碑刻较着名的有《爨龙颜碑》和《瘗鹤铭》。

2、《爨龙颜碑》为正书,共48行,文字险劲简古,雄浑庄严。阮福跋此碑云:“碑文体制古茂,得汉碑遗法,非唐、宋人所及。此乃滇中最古之石,极可宝贵。”

3、《瘗鹤铭》为正书,能融篆隶两体意趣,南北风格兼有,书风雄伟飞逸,用笔坚劲沉着,古意盎然而有行书意味。龚自珍认为“南书无过《____》”,称其为“江南第一石”。

1、北朝书法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北朝刻石上,其种类较多,包括碑刻、造像题记、墓志、摩崖刻石等。

2、北朝刻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六国到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北朝的刻石沿用魏晋旧习,此时隶楷二体交叉,属于不自觉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尾声出现了《中岳嵩高灵庙碑》,已见魏体楷书风格之端倪。第二阶段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北魏后期。此时以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和北魏皇族墓地邙山墓志为主体,形成风格鲜明的魏体楷书,迎来了北魏楷书的鼎盛时期。第三阶段是东魏、西魏至北齐、北周时期。出现了更纯粹的楷书作品如东魏的《吕望碑》等,成为隋代南北书风融合的先声。此时的摩崖刻经既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又受抄经体的影响,显得不隶不楷,然刚柔相济,雍容博大,代表之作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刻经》等。

3、北朝着名的碑刻有:《中岳嵩高灵庙碑》为北魏早期刻石的代表,可见魏楷风格的端倪。《张猛龙碑》为北魏后期碑刻的代表,碑文方圆兼施,结体内紧外疏,欹侧险峻,是北魏成熟楷书的典型。东魏武定八年刻石的《吕望碑》可视为北朝时南北楷书兼容的代表,并显示了当时北朝楷书的新走向,开隋唐碑刻之先河。

4、北朝造像题记作为魏体楷书的典型,是由写与刻两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

5、龙门造像诸刻石中,以《牛橛造像》为最早。体现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和二十二年所刻的《始平公造像》和《元详造像》,景明时期的《杨大眼造像记》和《郑长猷造像》。

6、药王山造像题记以北魏时代的造像题记最为精彩,着名的如《姚伯多兄弟造像记》为道教造像记刻石,刻手粗劣,属于朴拙、天趣一路,在北魏造像题记中占有一席之地。

7、在邙山北魏墓志中,太和二十年的《元桢墓志》时间最早,与北朝早期刻石相比,体势完全摆脱隶书结构的影响,易平为欹,改蚕头为一拓直下的楷书笔法。

8、邙山以外的着名墓志:北魏熙平二年刻石的《刁遵墓志》,康有为评为“虚和圆静之宗”,杨守敬赞誉它“行间茂密”。同年刻石的《崔敬邕墓志》,清人何焯称其“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唐人终莫能及。”北魏普泰元年刻石的《张玄墓志》,何绍基跋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黑女》者。”

8、北朝着名摩崖刻石有:《石门铭》、《郑文公碑》等。

9、《石门铭》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10、《郑文公碑》包括山东平度天柱山的《郑文公上碑》和山东掖县的《郑文公下碑》,被看作分布于掖县云峰山与平度天柱山摩崖刻石群中众多作品中的代表。

11、北齐和北周的摩崖刻经以山东邹县东北的四山(尖山、铁山、葛山、冈山)摩崖佛经刻石群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刻石规模最为宏大。

12、北朝摩崖刻经主要包括三类:一类为隶书,一类为楷书,另一类最为多见,介于楷隶之间,如北响堂寺《____》、《无量义经》等。这种特征绝不是楷书不发达时期的隶楷特征的自然交叉,而是楷书时代具有复古意识的刻石作品。《四山摩崖刻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大抵是这种风格,其中铁山《____》、泰山《这》等以篆书用笔、隶书体势和楷书结构来表现,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唐邕刻经铭》、《石颂》、《金刚经》)

13、北齐和北周摩崖刻经的书丹者,多不可考。较为公认的书手仅僧安道一一人。

1、唐太宗曾亲笔为《晋书》撰写《王羲之传赞》,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为唐代树立了一个最高的书法审美典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盛中唐时,书法的崇尚已由大王转向小王,并提倡“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和“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的写意风尚,张旭、颜真卿、怀素把这种风气推向了极致,成为浪漫写意书风的杰出代表。

3、唐代着名书家与佛经:柳公权《金刚经》、钟绍京《灵飞经》、欧阳询《化度寺碑》、褚遂良《三藏圣教序记》、薛稷《信行禅师碑》、李邕《麓山寺碑》、徐浩《不空和尚碑》、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

4、唐代高僧书家:初唐怀仁、中唐草书大家怀素、晚唐草书家高闲、巩光、亚栖等。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

渡日本,除带去佛经,还首次带去了王羲之父子的作品,影响了日本书法的发展。日本入唐八家中最澄、空海尤为着名。

5、唐代书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作为六朝书论的总结,孙过庭《书谱》有着特殊意义,反映了书论的高度成熟,并成为书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张怀瓘的《书断》、《书估》、《书议》堪称古代书论史上体系最详备的书学文献,是当时最完整的源流史论、书家批评论、书法审美论的专着。晚唐,张彦远的《法书要录》汇辑了自汉以来许多书论名篇,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可贵的书法史论遗产。

1、隋朝书法以石刻最为丰富,有碑、墓志、造像记、造塔记等。作品如《董美人墓志》、《龙藏寺碑》等。

2、隋代着名书家有智永、智果、丁道护、房彦谦、史陵、薛道衡、赵文渊等,均为身跨两朝书家,最着名者,当属智永。

3、智永,人称“永禅师”,其学书典故有“退笔冢”、“铁门限”,传世作品有《真草千字文》。

4、受智永直接影响的书家有虞世南、智果,等。智果从智永学书,与智永并称为“禅林笔圣”。

5、丁道护的作品有《启法寺碑》等,明杨慎评曰:“此碑最精,欧、虞之所自出。”

1、与唐太宗论书最多,且互相影响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

2、唐太宗传世作品有《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

3、唐太宗《晋祠铭》碑第一次打破了历史上仅以篆、隶、楷书正体写碑文的惯例,开创了以行草入碑之典范。

4、唐太宗存书论四则:《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赞》。他在《论书》、《指意》中,主张“以神为精魄”、“以心为筋骨”。

5、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6、欧阳询以楷书最着名,传世作品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等;行书作品有《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隶书作品有《房彦谦碑》。

7、欧阳询子欧阳通与其父有“大小欧阳”之称。

8、虞世南世称“虞永兴”,唐太宗曾给予“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绝之美誉。其楷书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子庙堂碑》,行草书以《汝南公主墓志铭》残稿墨迹最为着名,是《宣和书谱》所载行书九迹之一。其“发笔处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

9、虞世南书论有《笔髓论》、《书旨论》、《劝学篇》三则。其在《劝学篇》中所言“夫道者,学以致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去之逾远矣。不得其门而入,虽勤苦而难成矣”,充分地道出了学书中勤奋与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在笔髓论》中,则将实践上升到理论,指出了学书的干系所在。

10、虞氏书法对后世影响颇大,其甥陆柬之则是继响家业者,墨迹有《陆机文赋》传世。

11、褚遂良世称“褚河南”,《雁塔圣教序》是其最晚的作品,亦是其楷书之最。在这幅作品中已难界定何为北风,何为南韵,达到瘦硬通神的境界。褚氏不仅把初唐楷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在唐楷的演进上也有重要的过渡作用,实不愧有“唐之广大教化主”之称。

12、褚遂良行书作品有《枯树赋》,还有《临兰亭序》传世,米芾对之大加推赏:“虽临王帖,全是褚法。”

13、薛稷,史称“____”,以楷书最善,作品有《信行禅师碑》、《昇仙太子碑阴》。

14、孙过庭于学书方法上明确指出学书三个阶段的关键所在:“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15、孙过庭于创作上尤讲“五合”、“五乖”之利弊。“五合”即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五乖”即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

16、在初唐学习王右军书法的潮流中多见楷行书家,而草书家偏少,孙过庭)的草书堪称承继右军草法的优秀代表,对草书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

1、盛中唐时期是唐代书法史上最为恢宏的时代。隶书名家有史惟则、韩择木、蔡有邻等;楷书名家有徐浩、颜真卿等;行书以李邕、颜真卿为代表;草书有贺知章、张旭、怀素三杰行世;篆书则首推李阳冰。

2、唐玄宗隶书作品有《纪太山铭》、《石台孝经》,行书作品有《赐益州刺使张敬忠敕书》、《鶺鴒颂》等。

3、李阳冰,世称“李监”,篆书有“仓颉后身”美誉,可见作品有《崔佑甫志》篆盖12字和《颜氏家庙碑》

碑额等。

4、宋黄庭坚在《游愚溪》诗中将瞿令问、李阳冰、袁滋三人的篆书并称。

5、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现可见作品有《孝经》。

6、张旭,世称“张长史”,时人又称“张颠”,是“狂草”的开山祖师,使草书的浪漫风气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盛中唐书坛上的一位杰出的革故鼎新者,受其影响的有怀素、高闲等,存世作品有《肚痛帖》、《古诗四首》等。

7、怀素,后世将其与张旭并称为“颠张狂素”,晚唐诗人裴说在《怀素台歌》中将杜甫、李白、怀素喻为“三星”,即文星、酒星、草书星。其草书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等。黄庭坚曾评其《自叙帖》曰:“怀素师《自叙》草书数千字,用笔皆如以劲铁画刚木。”

8、李邕,世称“李北海”,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碑版行书有《叶有道碑》、《楚州娑罗树碑》、《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李秀碑》有“邕书最佳者”之称,《叶有道碑》堪称李邕前期书法中之杰作,《麓山寺碑》可视为盛中唐行书豪放派风气之滥觞,《李思训碑》为邕书中最遒美者,《李秀碑》是李晚岁书范之所在。

9、张从申,时人称其所书《法慎律师碑》为“四绝”,《李含光碑》为“三绝”,有“右军风规”,“笔气绝似李北海”。

10、颜真卿是唐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其崛起使唐楷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风貌,是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其楷书早期作品有《郭虚己墓志铭》、《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是其40多岁时所作;其中晚期代表作有《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等,是其60多岁时作。元郝经在《陵川集》中将《大唐中兴颂》誉为“书家规矩准绳之大匠”,评家也多以为是颜书第一。《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则是颜真卿晚岁时的作品,风格稍呈回归之势,且由继承、变革,趋于更加完备。

11、颜真卿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稿》米芾评曰“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米还将此帖推为鲁公行书第一。

12、徐浩是与颜真卿同时的重要书家,其着名隶书作品有《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张庭珪志》,楷书作品有《不空和尚碑》。

1、柳公权世称“柳少师”,楷书与颜真卿并称,有“颜筋柳骨”之誉,存世作品有《金刚般若经》、《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2、杜牧有行书墨迹《张好好诗并序》传世,高闲有草书墨迹《千字文》存世。

1、五代书坛较为寂然,杨凝式以佯狂独步天下,称雄一世。

2、杨凝式,世称“杨少师”,时人亦谓“杨风子”,存世墨迹大多为翰札,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等,他的书法对后世,尤其对宋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1、宋太宗诏刻《淳化阁帖》,除历代帝王外,大半属二王法帖,而唐人作品一件不收,其用意是重新确立二王的经典价值,而摆脱唐人的笼罩。

2、欧阳修提倡以复古来达到创新的目的,指出:“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

3、明董其昌指出:“晋人书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这是一位理论家在历史上第一次用____三个概念来观照书史。

4、宋代是书史上“帖学”的形成期。历史上第一次刊刻官帖,始于北宋初。宋太宗诏王着刻《淳化阁帖》后,效仿者甚众。徽宗时刻成《大观帖》,南渡后,高宗命刻《绍兴米帖》,孝宗刻《淳熙阁帖》等。

5、宋代书论有北宋朱长文的《续书断》、米芾的《书史》等,南宋姜夔的《续书谱》等。

6、宋代颇具特色的是散见于题跋中的书论,如欧阳修的《六一题跋》、苏轼的《东坡题跋》、黄庭坚的《山谷题跋》、米芾的《海岳名言》等。题跋以其简短的语言,记录有感而发的精辟思想,成为宋代文人士大夫阐发文章书画鉴评的最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仅加快了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的进程,而且对后世文人书画有深远的影响。

1、北宋前期的书家有两种情况:一是身跨两朝的书家,如徐铉、王着、李建中等;一是宋建国后的书家,

如宋绶、周越、林逋、苏舜钦兄弟、文彦博等。

2、徐铉与弟锴以文翰知名于江南,有“二徐”之称。能精研文字学,尤善篆、隶,且独创“喎匾法”,作品有《重摩秦峄山刻石》拓本等。

3、王着当时为翰林所尚,以致世称“小王书”,亦曰“院体”。

4、李建中,世称“____”,其最晚的、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土母帖》。

5、林逋,谥和靖,终身不娶,以梅鹤为伴,世称““梅妻鹤子””,《自书诗帖》是其成熟书风的代表。

6、苏舜钦有草书墨迹《补怀素自叙帖前六行》传世,文彦博有行书墨迹《汴河帖》传世。

7、欧阳修编《集古录》,开我国金石学先河,是学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8、欧阳修在习书上如何取法、如何继承和创新的精辟论断,实乃“____”书风的理论先导,为苏轼、黄庭坚、米芾等“____”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尚意)

9、宋四家:蔡襄、苏、黄、米。

10、蔡襄书法各体皆优,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其最具贡献的行书,有两类:一类较工整者,如《澄心堂纸帖》;一类较洒脱者,如《扈从帖》、《脚气帖》。

11、苏轼的书法形成一种抒发自我精神的独特书风。他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无法”和“信手”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法度应为我所用,而不可以法禁锁天性;二是在“有法”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由。他十分强调以“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的执着精神来追求“法”的自由。

12、苏轼的书法始终透露出他那独特的审美思想,即“淡”和“静”。

13、苏轼书法最能体现自我精神的是行书,而将自我精神体现最为彻底的是他在黄州时所创作的作品。如《杜甫桤木诗帖》、《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等。其中《黄州寒食诗帖》字形多呈横势,有“石压虾蟆”之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14、黄庭坚行书作品有《牛口庄题名》、《东坡黄州寒食诗跋》、《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等;草书作品有《刘禹锡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杜甫寄贺兰銛诗》、《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等。黄庭坚的狂草实乃上承张旭、怀素,下启祝允明、王铎,是唐代之后传递狂草的重要人物。

15、米芾,字元章,人称“米南宫”,又称“米颠”,所作山水,树木简略,烟云掩映,世称“米家山水”,与其子米友仁有“大米、小米”之称。行书代表作有《苕溪诗帖》、《珊瑚帖》、《多景楼诗册》、《蜀素帖》等,草书作品有《中秋登海岱楼诗》、《焚香帖》、《吾友帖》等。

16、北宋其他书家还有沈辽、钱勰、蔡京兄弟、薛绍彭、宋徽宗等。

17、宋徽宗自创“瘦金体”,尝敕文臣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编辑为《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

1、南宋书法总的特征仍然为苏、黄、米三家之馀风,并无更多发展。

2、南宋前期书家有宋高宗赵构、吴说、赵令畴等。

3、吴说成就最高者当属行书,存世作品有《明善宗簿帖》等;其次为草书,有两种:一是自创的“游丝体”,二是小草;再次为楷书。

4、南宋四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

5、陆游代表作有《自书诗卷》等,范成大作品有《西塞鱼社图卷跋》等,朱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秋深帖》,张孝祥以《柴沟帖》最为突出。

6、南宋其他书家还有吴琚、白玉蟾、张即之、赵孟坚等。

7、吴琚的《桥畔诗帖》是现存书法作品中所见最早的一件条幅。

8、白玉蟾草书有《天朗气清诗帖》,可谓黄庭坚草书后一人。

9、赵孟坚作品有《脏腑药帖》等。

1、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頫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2、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复兴晋唐与全面复古。

3、篆隶书法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

4、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特别是康里巎巎的出现,对元代后期的书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6、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的一脉,其中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等隐于太湖地区的文人书画家群堪称典型。

7、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中国画题跋的盛行始于元代。

1、赵孟頫,字子昂,是元代书坛的旗帜。

2、在篆刻上,赵孟頫在《印史序》中提出的汉魏印的质朴自然,第一次揭示了汉印的审美特征。

3、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对赵推崇备至:“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赵集贤也。”

4、赵孟頫的楷书作品有《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碑铭稿》。

5、赵孟頫小楷作品有《道德经》、《洛神赋》、《过秦论》、《大洞玉经》、《汉汲黯传》等。

6、赵孟頫的行草书被公认为其成就最大者,对后世的影响也以《兰亭十三跋》为最深。作品有《赤壁赋》、《归去来兮辞》、《____》、《____》等,其章草《____》实开元代章草风气之先导。(行草书,《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急就章》)

7、赵孟頫是元代书坛领袖,他举起了复兴古法的旗帜,使元代书法在南宋书法一百多年的萧条之后重新复苏,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反对学书从颜真卿入手,提出直溯东晋二王,并在实践中全面复古。8、赵孟頫在书学思想中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如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兰亭十三跋》)”成为元以后书论中的着名论断,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

9、赵孟頫还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用笔,二曰字形。____弗精,虽善犹恶;____弗妙,虽熟犹生。”他提出____第一、____第二的观点,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不仅在元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是指导我们书法实践的箴言。(用笔,字形)

10、赵孟頫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士人,还影响到明代、清代,对朝鲜书法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其书风笼罩达三个世纪以上。

1、在元代复兴晋代书风的潮流中,除赵孟頫外,首推鲜于枢和邓文原,他们在书坛并称为元初三大家。

2、行草书是鲜于氏的最大特色,其手札、题跋精熟圆润,作品有《保母砖帖跋》、《游高亭山记卷》、《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等。

3、邓文原被赵称为“畏友”,作品有《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瞻近汉时二帖跋》。

4、李倜也是同时代的重要书家,他是赵所提倡的复兴晋人书法潮流中最为执着的典型。

5、赵氏书家群有:虞集、揭傒斯、钱良佑、郭畀、康里巎巎、张雨、柯九思、朱德润、俞和、管道昇、赵雍。

6、元仁宗曾将赵孟頫、管道昇、赵雍的书法合装一卷,藏于秘书监,并说“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7、在元代书法全面回归的潮流中,篆隶书的复兴成为元代书法的重要现象,使元代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并开启了明清文人篆隶书法的源头。

8、吾衍在《学古篇》的《三十五举》中提倡写篆和汉印,与赵一起首次在印学史上倡导印宗汉魏的思想,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9、从吾衍到其弟子吴叡,再到再传弟子朱珪,三代人贯穿从元初到元末整整一个朝代,他们对元代篆隶书法的复兴贡献卓着,对文人印章艺术的发展更是功不可没。

1、继赵孟頫之后,元代书坛崛起的另一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书家是康里巎巎,他与哥哥康里回回在当时被誉为“书坛双璧”。

2、康里写草书的最大特点是喜欢今草与章草杂糅,他似乎有意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来达到既古朴又流美

的效果。

3、康里的书风通过其弟子饶介、危素的传承直接影响到明代初期的三宋,甚至中期的文徵明,并且为明代草书的复兴注入了一针催化剂,其意义不可低估。

1、具有程式倾向的台阁体书风的盛行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明代前期书坛显得平庸而乏生气,中期以后渐有起色,直至晚明方有大的变革。

2、明代初期的书法是元代书风的延续。

3、明代刻帖之风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高潮,为帖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书家群体的地域集中成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的显着特征,同时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的现象愈加紧密。先是吴门书派在苏州崛起,百年之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云间书派继起,两地的地域书风直接影响到明清帖学的发展。

5、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明以前书法样式主要是翰礼、手卷、团扇、条幅等,明又增添了折扇、长卷、中堂等,晚明还出现了对联,样式不断丰富,至此书法上的样式大体具备。

6、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晚明书坛异军突起,这是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代表人物有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

7、明代书论:前期有解缙的《春雨杂识》、张绅的《法书通释》、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中期有吴宽《匏翁家藏集》和文徵明《甫田集》中的书论,祝允明的《书述》、《奴书订》,丰坊的《书诀》等,晚期有董其昌的《容台别集?书品》、赵宧光的《寒山帚谈》等。

1、明初书家可分两大类型:一是沿袭元人书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书家,代表人物是三宋,一是宫廷书家,代表人物是二沈。

2、三宋指宋克、宋广、宋璲,尤以宋克的成就最大。

3、宋克的书法成就主要集中在草书上,尤以章草最为世人推重。尽管赵孟頫是元代复兴章草的第一人,但宋克将章草写得更为出色,唐、宋、元、明无出其右者。

4、二沈指沈方、沈粲。台阁体的盛行实从沈度始。

5、沈度书法以楷书着称,尤工小楷,沈粲书法以草书名世。

6、明代前、中期书坛的交叉点上,出现了张弼为代表的草书书家,陈献章的行书,尚心性之学,表现出注重写心抒情的倾向,给书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以李东阳、徐霖为代表的篆书家也有起色,使篆书一灯不灭。

7、明代交叉点书坛上李东阳与乔宇时有“篆圣”之誉。

1、吴门书派从书法的脉流上,虽可追溯到明初苏州的杰出书家宋克,但实际上是经过徐有贞、沈周、李应桢、吴宽、王鏊等人传至祝允明、文徵明才奠定局面的。

2、吴门四家: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

3、祝允明书法真、行、草诸体均能,尤以小楷和狂草两极最为擅长,然最具特色的当推其狂草,大幅立轴和逾丈长卷均气宇轩昂、纵情恣肆,确为明代草书“第一手”。

4、文徵明是继祝允明之后,吴门书派的又一领袖,执吴门书坛牛耳三十余年,追随者众多。其书法成就主要是小楷和行草,是继赵孟頫之后在小楷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大家。

5、王宠的小楷是继文徵明之后的又一圣手。

6、吴门书派的后绪代表有文彭、文嘉、王同祖、王榖祥、周天球、王穉登。

1、明代中期的其他书家有唐寅、王守仁、丰坊、王问等。

2、唐寅书法以行书见长,《落花诗卷》和《自作诗卷》是其代表作。(《落花诗卷》)

3、王守仁,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1、云间书派又称华亭书派,“云间派”一词最早由王世贞提出。云间书派实从董其昌始,以董其昌为核心者。

2、云间书派代表人物:陆深、莫如忠、莫云卿、董其昌、陈继儒等。

3、莫如忠书法直追王羲之,其书风应规入矩、似正反奇,董其昌称其“晋人之外一步不窥”。

4、董其昌在书法创作中极其注重笔法、墨法、结字与章法。

5、“以禅喻书”论是董其昌书学思想的核心,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淡说”,其二是“熟后求生说”,其三是“顿悟说”。

6、“淡”是董其昌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淡”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一种性情的反映。对于“熟后求生说”,他认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这是他崇尚自然天趣的一个缩影,又是追求平淡的一种补充手段。

7、董其昌还第一次提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学界的一大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巘等演绎、阐述,影响深远。

8、董其昌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行书、行草,抑或是狂草,都一派萧散简淡的风致,这不能不说与他的书法美学思想紧密相关。作品如《答客难卷》、《癸卯临杂书册》等。

1、徐渭书法以奔放狂肆的书风使得晚明书坛如魇得醒。

2、书法的主要成就在行草书,袁宏道称其“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

3、徐渭的代表作品有:《夜雨剪春韭诗轴》、《咏墨词轴》、《行草七绝诗轴》、《淮阴侯祠诗翰卷》等。

4、从徐渭的书论来看,“活精神”是他书学思想的精髓。

5、张瑞图的书法,曾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锺有“晚明四家”之称。

6、倪元璐的行草书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人曾戏称为“刺菱翻筋斗”,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7、王铎书法成就最大的是行草书。从书风看,50岁前后进入其创作的鼎盛期,傅山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以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王铎书法在重视前人笔法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作品中的势。他善于将作品拓而展大,且不失精微。其结字的欹侧多变和章法的腾掷激荡均因势而生,造成一种风樯阵马的气势。王铎迥异于明中期的诸位书家,也与同时期的晚明书家拉开了距离,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入古出新的又一典范。

8、宋珏的书法以隶书着称于世,时有“莆田派”之称。

1、清代书法一方面沿着明代____一脉继续向前发展,一方面由于金石考据学的兴起、访碑热潮的出现以及书法观念的改变,____一脉迅猛发展,渐成____衰微、____兴盛的局面。于是,清代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帖学、碑学)

2、清代前期(从顺治到康熙)的书法,基本承传晚明书法大势,帖学继续向前发展,同时预示着碑学的滥觞。傅山和郑簠是最初具有打破帖学传统意识的,可视为清代碑学的先行者。清代前期书坛呈三系向前发展,表现为:晚明浪漫书风的馀绪、崇董书风和隶书热潮。

3、清代中期(从雍正到嘉庆)的书法,是书法史上由帖派为主流转向以碑派为主流的过渡期。以邓石如、阮元划界,在他们之前的以碑破帖一派,称为“前碑派”,此后的尊碑一派,称为“碑派”。前碑派主要实践于隶书、篆书;碑派则再发展出北碑的大潮。邓石如、伊秉绶的出现与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二论”的问世,扬碑抑帖,在理论上给北碑予以公开的支持,应视为碑学理论的开山,并成为清代碑学正式形成的标志。继“二论”之后,包世臣的《艺舟双楫》进一步扬碑抑帖,对碑学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4、清代后期(从道光到宣统)的书法,帖派一脉急剧衰微,而碑派一统天下,成为书坛主流。康有为在其碑学专着《广艺舟双楫》中,对碑学的发生、发展、流派、审美、风格等提出了一套更为完整、也更为偏激的理论,将清代碑学推向高潮。碑派书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擅长金石文字学并以写篆隶为主的书家,有吴熙载、胡澍、徐三庚、杨岘、杨沂孙、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黄士陵等;另一类是以魏碑法写楷书、行书,或融魏碑、唐楷于一体的碑派书家,有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杨守敬、沈曾植、康有为等。

1、傅山针对同时代的媚俗书风,曾提出“四宁四毋”,他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霜红龛集》)他的书法观无疑为清代碑学的诞生提供了美学启示。

2、查士标可谓是清代前期崇董书风的代表人物,沈荃是清代崇董书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查昇是崇董书风中的佼佼者,崇董书风中时称“姜汪”的是指姜宸英、汪士鋐。

3、郑簠以隶书名世,朱彝尊称其谷口八分,古今第一”。其隶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一是他是清代第一位纯以隶书成名的书家,即他是一位靠师碑成功的书家,这一模式对当时许多书家具有新鲜感。二是他一改前人以师蔡邕、钟繇、梁鹄等名家碑为目标,而转向其他汉碑。三是他的用笔在质感上更接近篆法。

4、程邃在篆刻艺术上开徽宗一派,影响极大,书法以隶书见长,作品很有个性,人称“全野道者”。

1、前碑派的发生和发展跨越清代前、中期,以清代前期的郑簠为先驱,郑簠、朱彝尊等书家均是前碑派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如果说傅山“宁丑毋媚”,的思想已开碑学理论之先的话,郑簠则已从实践上开师碑风气之先。

2、前碑派中,尤以金农的书法实践最具典型价值,金农样式的出现,为清代师碑的书家树立了一个比郑簠更具说服力的典型。

3、金农的书法分为三期:早期,从青年时代到50岁前,行草、隶书均成熟,写经体在47岁时已出现,他以碑法作行草,是清代第一人;中期,从50以后到70岁,他的漆书、写经体楷书和隶楷成熟,此期是金农书法变革的高潮期;晚期,70岁以后,他自谓始创“渴笔八分”,此期为金农衰年变法期。

4、金农的书法思想集中体现了前碑派的变法思想,可概括为三点:首先,表现为师碑的特征。金农在董、赵书风盛行的康乾年间,是最早公开离经叛道的书家。其次,表现为非文人书家指向的特征。再次,表现为创造创造新书法审美形象的特征。他的变革着重深入到笔法的变革上,他开掘古代书法中的倒薤笔法,吸取飞白用笔中的扫刷,并创造性地以卧笔作书。金农书法变法的三个特征是相互并联、层层递进的。汉代以后还没有一位书家以隶书为基础,生发出如此广阔的创作空间,因此金农成为书法史上由帖学向碑学转换的关键人物。

5、郑燮十分注重个人风格的形成,将隶、楷、行、草杂糅一体,自谓“六分半书”,这是典型的以碑破帖。他那乱石铺街的章法受石涛影响,并将它发展到极至。

6、刘墉书法以行书见长,静穆雄浑,康有为认为“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说:“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其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地道帖派风范的印象。

7、梁同书的书法在乾隆年间与刘墉、王文治、翁方纲并称四大家。

8、王文治的书法秀逸天成,与刘墉形成鲜明对照,清人梁绍壬评“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誉。

9、梁巘,曾任湖北巴东知县,擅书法,与钱塘梁同书、会稽梁国治有“三梁”之称。

1、邓石如可视为最早全面师碑并体现碑学主张的典型书家,并具有开派意义,他的作品成为碑派书法创作形成的代表。

2、阮元以《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不仅为师法汉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第一次给北碑以重要地位,从此揭开了清代碑学的序幕,为此,我们称阮元的“二论”是清代碑学正式形成的标志。

3、此后,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阐述了与阮元观点一致的碑学思想,使得碑学理论得以完善,从实践上看,包世臣又是第一个有意识以北碑之法为其书法主要格调的书家。

4、邓石如的作品受到刘墉和陆锡熊的激赏,惊曰“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5、邓石如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尤以篆书着称于世,以长锋羊毫写出富有弹性和变化的笔画,运笔流畅中见刚毅,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构的单调的篆书审美定式,开一代风气。他的“邓派”篆刻也融入了书法的用笔美,后人称其“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对后世影响极大。

6、伊秉绶的书法以隶书驰誉书坛,康有为称他为“集分书之成”,与邓石如同为清代碑派书法创作的代表人物。

7、包世臣的书法创作以北碑为主要格调,在书法史上可谓敢为人先,成为清代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统一在北碑上的第一个典型代表。

1、碑派的发生和发展,可谓郑簠、金农发其机,邓石如、阮元导其流,包世臣扬其波,康有为助其澜,碑派遂一统天下,于是碑派兴盛而帖派衰微成为清代晚期书坛的总体特征。

2、吴熙载,字熙载,后更字让之,是邓石如之后的又一篆书大家,后来学其篆的人甚至超过邓石如。

3、杨守敬,虽竭力推崇北碑,但又认为“集帖与碑碣,合之两美,离之两伤。”这种碑帖结合的思想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他十分强调字外功夫,认为:“胸罗万有,书卷自然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超轶等伦者也。”他的书法在日本产生很大影响,有“____”之誉。特别是对日下部鸣鹤、岩谷一六、松田雪柯、水野元直等影响尤深。他的《学书迩言》便是为水野元直所写的一部教科书。碑学理论和实践经他到日本传播后,使得日本书坛开始崇尚篆隶和北碑,且风气愈演愈烈,从而对日本近代书法的变革潮流起着直接作用,被称为“日本近代书法之父”。

4、黄士陵在篆刻上以光洁劲挺、平中见奇的印风独树一帜,为“黟山派”开山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5、吴昌硕篆刻以石鼓文笔意融入汉印,又于汉砖瓦文字及封泥中得到启发,印风苍浑豪放,形成具有大写意特征的一代印风,世称“吴派”,他被公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

6、吴昌硕的书法,以篆书和行草书成就最高,他的篆书从《石鼓文》中得益最多,一生研习不辍,并参以邓石如、吴让之法,结字右高左低。

7、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广艺舟双楫》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碑学”和“帖学”这两个概念。

8、康有为从美学角度审视北碑,提出“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给北碑以美学上的支撑。

9、康有为不仅在理论上卓有建树,在书法实践上也以其独特的书风成为碑派书法的一代巨匠。商承祚认为康氏是从世人罕见的唐《千秋亭记》石刻中化出的,总之他于南北朝碑版中获益良多。

中国书法史 尔雅通识课习题答案

1 书法定义的要点不包括()。 ?A、书写工具 ?B、表现对象 ?C、表现方法 ?D、书写人群 我的答案:D 2 日本的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他们是中国古代()的转写。?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我的答案:B 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A、韩国 ?B、日本 ?C、阿富汗 ?D、新加坡 我的答案:C 4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我的答案:√ 5 一个概念内涵丰富了,外延也会随之扩大。() 我的答案:X 1

仰韶文化代表的是()早期的考古学文化。?A、山东地区 ?B、黄河中下游 ?C、黄河中上游地区 ?D、长江流域地区 我的答案: 2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的文字是()。 ?A、小篆 ?B、甲骨文 ?C、金文 ?D、汉隶 我的答案:A 3 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大约可以划在()时期。?A、唐朝 ?B、西周 ?C、明朝 ?D、魏晋 我的答案:D 4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我的答案:√ 5 书法的历史就是文字的历史。() 我的答案:× 1 奚仲发明了()。 ?A、稼

?B、邢 ?C、书 ?D、车 我的答案:D 2 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 ?A、楔形字 ?B、表形字 ?C、圣书字 ?D、汉字 我的答案: 3 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结绳记事说 ?B、瓷器符号说 ?C、源于图画说 ?D、其余八卦说 我的答案: 4 《诗经》是十三经之首。() 我的答案:X 5 后稷是西周人的祖先。() 我的答案:√ 1 以下属于南宋著名学者郑桥的作品是()。?A、《题临安邸》 ?B、《过零丁洋》 ?C、《满江红》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问题详解)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1 先秦书法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 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

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书法高考试题汇总打印版

2009 年北京师范大学书法考试试题(加图)第一场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第二场钱起《秋夜送赵冽归襄阳》斗酒忘言良夜深,红萱露滴鹊惊林。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1 2009 年山工艺考题(试题图片)临摹北魏穆亮墓志28 字创作,篆隶楷行草任意两种字体徐陵《乌栖曲》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繁体徐陵《烏棲曲》繡帳羅帷隱燈燭,一夜千年猶不足。惟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2 3 广西艺术学院2009 年招生专业考试郑州考点考题4 2009 年临沂师范学院书法考题上午临摹:(时间三个半小时)礼器、乙瑛、张猛龙、九成宫(四贴选一)要求落款。5 下午创作(时间一个半小时)四尺对开(三题选一),不得少于28 字。楷隶篆创作:1、僧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

楊柳風。2、刘熙载《书概》:“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如是,则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也。” 學書者有二觀: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如是,則書之前後莫非書也,而書之時可知也3、陈淳《春》09 鞍山师范学院山东考点试题!临帖:初月帖,西狭颂,楷书(不知道啥名)创作: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009年太原师范学院山东考点(济南)试题临摹:礼器、九成宫(图片后附)部分理论试题:1,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及历史地位2、写出五个历代小楷代表作。3、写出四个汉隶代表作。4、初唐四家是哪些?5、《南北书派论》的作者是谁?6、《广艺舟双楫》的作者是谁? 7、杨凝式行书代表作?8、临帖

中国美术史模拟试卷(答案)

中国美术史 姓名 一填空题 1. 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 2.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打制法。 3.陶器依其用途可分为饮食器器、炊煮器以及储藏器。 4. 陶器据其陶色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陶、灰陶、白陶以及黑陶四种类型。 5. 从彩陶的装饰工艺来看,主要分为素陶、彩陶以及印纹陶。 6. 新石器时代在工艺装饰与艺术审美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7.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代表了彩 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8. 青铜艺术是夏商周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代表。 9. 依据青铜器使用的性质,可把其分为礼器和非礼器。 10.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 物御龙帛画》与《人物龙凤帛画》,它们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11.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12.汉代墓葬石雕中最为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群。 13.在汉画像石研究中,一般认为厚葬和孝悌是汉画像石产生、发展 以及广泛盛行的历史原因。 14.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唐宋摹本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 传·仁智图卷》。 15.中国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王献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兰亭序》。 17.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六法论。 18.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19.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 20.东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最具代表性 的山水画论著。 2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 22.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 23.昙曜曾在云冈石窟主持营建了5个大型的洞窟,史称昙曜五窟。 24.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25.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的第一部断代画史。

硬笔书法100题

《硬笔书法》课基础知识100题 1. 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朝。 2. 周朝建立初期,便将书法列为“六艺”之一。所谓“六艺”,就是古时所称的“_礼、乐、射、御、书、数”,并用六艺为启蒙学童以及教养国子的主要课程,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3. 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 4. “楷书”又叫正书。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5.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 6. 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7. 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8. 硬笔行书,俗称连笔字,除书写工具不同外,和毛笔行书一样,实质上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9. 行书书写时,笔画省简不多,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省简较多,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则称为行草。 10. 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行字。 11. 行书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给人以流动潇洒之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12.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写毛笔字,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写硬笔字,执笔在,运笔也在。 13. 行书的运笔较为迅速,各笔画之间讲究相互呼应,这就出现了细若游丝、若断若连的痕迹,即所谓的。 14. 硬笔,主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和书法笔,以 为宜。 15. 钢笔水有纯蓝、蓝黑和碳素墨水之分。一般说来,墨水浓度适宜,色质纯正,不易褪色,效果较好。 16. 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写好字,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写字正确的坐姿应该

中国书法史试题

中国书法史试题(满分100分)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距今约有() A、4500年 B、3500年 C、2500年 D、2000年 2、历史上青铜器铭文的兴盛时期是() A、殷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学术界认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隶标本是() A、青川郝家坪木牍 B、侯马盟书 C、温县盟书 D、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4、秦代丞相李斯采用新定的小篆颁行天下,作() A、仓颉篇 B、媛历篇 C、博学篇 D、文字志 5、东汉后期的书家曹喜开创了一种书法流派,它是() A、篆书流派 B、隶书流派 C、行书流派 D、草书流派 6、《贺捷表》的作者是() A、皇象 B、索靖 C、王献之 D、钟繇 7、王羲之的早期作品还保留着隶书痕迹,这件传世作品是() A、兰亭序 B、姨母贴 C、初月贴 D、贺捷表 8、洛阳龙门造像中,阳刻的造像是() A、牛橛造像 B、姚伯多兄弟造像 C、杨大眼造像 D、始平公造像 9、开创了以行草入碑典范的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李邑 D、褚遂良 10、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属于() A、小草 B、章草 C、狂草 D、行草 11、宋太宗诏修的《淳化阁帖》,其中五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大约占()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一半 D、全部 12、苏轼的行书代表作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 A、丰乐亭记 B、黄州寒食诗帖 C、醉翁亭记 D、杜甫桤木诗帖 13、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 A、复兴晋唐书风 B、延续宋代书风 C、南北书风融合 D、追求个性解放 14、书法与中国画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源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5、明代前期的“三宋”,除了宋克、宋广以外,还有() A、宋濂 B、宋绶 C、宋遂 D、宋钰 16、被袁宏道称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是() A、徐渭 B、傅山 C、张瑞图 D、王铎 17、晚明个性解放影响下的书家董其昌崇尚() A、天成 B、童心 C、性灵 D、率意 18、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 A、赵孟铫书风 B、董其昌书风 C、以碑破帖书风 D、碑派书风 19、被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清代书家是() A、刘墉、王文治 B、刘墉、梁同书 C、翁方纲、王文治 D、翁同和、王文治 20、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即() A、南北书派论 B、北碑南帖论 C、艺舟双楫 D、广艺舟双楫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1、属于秦书八体的有()()()()()

中国书法史精彩试题(填空)

《中国书法史》试卷 一、填空 2、甲骨文和金文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它们是考古资料可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最早文字。 3、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等。现出土累积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4600多个,目前可识1000多个。 4、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5、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为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7、在青铜器上铸铭文,从商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秦称铜为金,故把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后人又称“钟鼎文”。青铜器又称“彝器”,其铸刻文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凹入的阴文,称为“款”;一种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故青铜器铭文又称“彝器款识”、“钟鼎款识”。 8、商代金文代表作有《司母辛鼎》(中期)、《戌嗣子鼎》(晚期)、《小臣艅尊》(晚期)等。 9、殷商时期除了大量青铜器铭文外,还有少量石刻铭文。《殷墟妇好墓石磐刻字》有“妊冉入石”字样,为我国石刻文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 2、西周前期金文代表作:《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等。 3、西周中期金文代表作:《大克鼎》、《询簋》、《墙盘》等。 4、西周晚期金文代表作:《(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等。 5、《(害夫)簋》,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为西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种。《散氏盘》,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结构多变,取横势,重心较低,粗放厚重,显壮实遒迈之气,后世书家多效之。《毛公鼎》,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铭文32行,497字,为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最长的铭文,整体浑穆磅礴,为西周晚期金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与《散氏盘》相反,其字形趋长,取纵势;《大盂鼎》的肥厚笔画和点团已趋于消失。《颂鼎》,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形式上或整齐或错落,是西周晚期大篆中最为成熟的作品。《虢季子白盘》,宣王时期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笔画向更简练、流畅方向发展的代表作,对以后秦系书法如《秦公簋》、《石鼓文》等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3、楚系文字中越国的《越王勾践剑》铭文以鸟虫加以组合变形,结体精严,疏密变化有致,富于装饰性,习惯上称其为“鸟虫篆”。 5、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秦系文字代表有《秦公簋》和《石鼓文》。 8、学术界普遍认为《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所用的文字为籀文,比较纯正地保留着西周文字的传统。 9、秦篆文字由籀文发展到小篆的大致脉络: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鎛—>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磐刻石—>新郪虎符—>泰山刻石 10、“草篆”的出现与使用,加快了隶变的过程。战国晚期《青川郝家坪木牍》、《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简牍可清晰地寻到秦篆隶变的轨迹。 11、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文字由古文字系统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过程。 1、秦末至西汉初年,隶书发展很快,并替代了小篆的官体文字地位。西汉时期,首先由隶书演化出了较成熟的章草,约于东期,已有早期出现楷书,东汉后期又出现了行书。 2、两汉时期的书法极为丰富,从大的类别上可分为金石铭刻类类(包括汉金文、碑刻、砖瓦铭文等)和墨迹类类(包括简牍、帛书等)两大类。(金石铭刻类,墨迹类) 5、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 6、东汉书论:壹的《非草书》反映了汉代草书发展热潮的真实情况。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篆势》等,可视为古代书论的发轫之作。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2、斯作《仓颉篇》、高作《爰历篇》、毋敬作《博学篇》,均采用新改定的小篆颁行天下。 3、秦斯与阳冰唐均工篆法,史称“二之法”。

中国书法简史复习题

中国书法简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仰韶器上的线条符号具备了( D ) A:汉字形状B:汉字结构C:文字记载条件D:书法艺术的雏型美 2、造字传说中最有影响、最形象具体的是( A ) A:伏羲八卦传说B:神龙结绳传说C:仓颉造字传说D:大禹治水传说 3、原始书法艺术是( A ) A:艺术前的艺术 B :艺术后的艺术C:史前艺术 4、书法艺术的真谛——抽象美在何时已定论( C )A:新石器时期B:器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5、晋代最有名的书法世家是( D ) A:卫氏世家 B :索氏世家C:陆氏世家D:王氏世家 6、行书盛于(A ) A:晋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7、下列书法文字最多的篇目是(D) A:千字文B:兰亭序C:平复帖D:圣教序 、“二爨”碑出于( B )A:省B:省C:省D:省 9、愈七律诗句“数纸尚可换白鹅”是指书法家( D ) A:王珣的事B:王凝之的事C:王献之的事D:王羲之的事 10、“破体”“一笔书”的创造者是( A ) A:王献之B:王羲之C:王维之D:王焕之 11、操留下的摩崖书作是( B ) A:观沧海B:衮雪C:神龟寿D:受禪表 12、八分书指的是(D ) A:草书 B :楷书C:篆书D:隶书 13、唐太宗写得赞美“书圣”的书是(B ) A:晋祠铭B:晋书。王羲之传论C:论书D:艺文志 14、褚遂良的代表作是(A )

A:孟法师碑 B :阴符经C:雁塔圣教序D:枯树赋 15、心正则笔正是谁之名言(A ) A柳诚宣B:颜真卿C:太子太保D:太子少师 16、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的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毛笔出现最早的时代是() A:新石器时代B:商代C:战国时代D:唐代 17、永字八法指的是( B ) A:楷书结构B:楷书基本用笔方法C:行书用笔方法D:隶书用比方法 18、世人多称米芾为(A ) A:米南宫B:米元章C:襄阳漫士D:海岳外史 19、世人多称文壁是(B ) A:衡山B:文征明C:衡山居士D:文长洲 20、行书对联大家是(D ) A:板桥B:黄慎C:金农D:何子贞 21、吴昌硕一生临写最多的石刻文是(C ) A:千字文B:三体石经C:石鼓文D:天发神谶碑 22、我国最大的书法碑林在(C ) A:B:C:D: 23、最有名的汉代帛书是(A ) A、马王堆汉代帛书B:国南部图C:驻军图D:导引图E:表服图二、多项选择题 1、全世界围独立发展的古文明艺术是(BCD) A:法国艺术B:古埃及两河流域艺术C:中国古文明最具特色的书法艺术D:中南美的墨西哥秘鲁艺术 2、最有名的汉简牍书法是(CD) A:敦煌流沙坠简B:汉简C:居延汉简D:汉代医简E:甘谷汉简 3、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六块记功刻石是(BCE) A:《诅楚文》刻石、《三体石经》刻石B:泰山刻石、琅岈刻石C:绎山刻石、碣石刻石D:群臣上寿刻石E:会稽刻石、之罘刻石 4、北宋四家及代表作是(ABCD)

《中国书法史》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书法史》期末考试新1(分数未知,不保证100%正确率) 2016-05-03 20:31:22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张怀瓘的著作是()。 A、《书估》 B、《书仪》 C、《历代名画记》 D、《书断》 我的答案:C 2楷书主要包括()和魏碑。 A、宋楷 B、明楷 C、唐楷 D、清楷

我的答案:C 3下列属于褚遂良的代表作是()。 A、《九成宫碑》 B、《梦奠帖》 C、《唐人书评》 D、阴符经 我的答案:D 4“楷书四大家”中属于元朝的是()。 A、颜真卿 B、赵孟頫 C、柳公权 D、欧阳询 我的答案:B 5《书史》是()的代表作。 A、米芾

B、黄庭坚 C、苏辙 D、周越 我的答案:A 6米芾是()四大家影响最大的。 A、唐 B、明 C、清 D、宋 我的答案:D 7()的特点是在行楷之间的一种书体。 A、《三坟记》 B、《城隍庙碑记》 C、《夏热帖》 D、《韭花帖》

我的答案:D 8金文刻铸在()的表面。 A、刻石 B、简牍帛书 C、龟甲兽骨 D、青铜器 我的答案:D 9王珉的《行书状》形容的是()之美。 A、楷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 我的答案:D 10奚仲发明了()。 A、稼

B、邢 C、书 D、车 我的答案:D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出自()。 A、《法书要录》 B、《书谱》 C、《虞美人》 D、《文字论》 我的答案:C 12以下不属于书法基本理论的是()。 A、本质论 B、现象论 C、技法论 D、创作论

我的答案:B 13周宣王时期出现的著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龙虎尊 我的答案:C 14“自汉代以来,碑碣云起。”这句话出自刘勰的哪部作品()。 A、《灭惑论》 B、《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 C、《文心雕龙》 D、《神思》 我的答案:C 15下列哪个碑是出土在安阳。() A、《草金碑》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1 先秦书法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 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D楚系文字,早期的楚公家钟,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中期的王子午鼎等笔画屈曲宛转,有轻重

高考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

高考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 作者:书法高考、高考书法培训、书法学校发布日期:2015-4-22 一:书法史知识点(准确背诵并默写)书法高考 1.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 2.“甲骨文”指上古及殷商时期古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因其所刻的内容为占卜所以称为“卜辞”,又因其所在地域为殷墟,所以称为“殷墟文字”。自1899 年为王懿荣、刘鹗发现。 3.金文是指殷周时期古人铸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固器物以钟和鼎为多,又称作“钟鼎文”“籀文”“古籀”。其主要代表作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4.晚期金文的三件代表作品:《虢(guó)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 5.《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四大国宝” 6.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是《毛公鼎》,铭文32 行499 字。 7.《散氏盘》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 8.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9.“秦书八体”指的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音shū)书、隶书,八种秦代时期的字体。 10.李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其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芝罘刻石》等。小篆的笔画比大篆细,细如玉箸(即玉制的筷子)一般线条,所以有“玉箸篆”之称。 11.汉隶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摩崖,石经,碑刻等,摩崖代表作有《石门颂》;石经代表作有《熹平时经》;碑刻代表作有《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 12.汉代《石门颂》,隶中带篆、带草、带行,素有“隶中草书”、“草隶”之称。13.“摩崖”指镌刻在山崖,天然石上的文字。 14.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为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为东汉的蔡邕,代表作《九势》《笔论》。第一部书法批评著作为东汉的赵壹《非草书》。最先提出书法理论的是西,东汉之交的杨雄,指出“书,心画也。” 15.书法史上被称为“草圣”的是东汉张芝,《冠军贴》传为其代表作。 16.“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出自于《张迁碑》。 17.创造“飞白书”的书法家是东汉时期的蔡邕。 18.许慎是东汉的著名文字学家,其著作有《说文解字》。其造字主要以“六书”为主,即: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假借、转注。 19.“龙门四品”即《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龙门四品》为北魏时期书法的代表作。 20.在摩崖石刻中,四山摩崖石刻是指:《尖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葛山摩崖石刻》、《铁山摩崖石刻》。 21.古代有《三希堂法帖》,此“三希”指的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 22.书法史上被推为大字之祖的书法是《瘗鹤铭》。 23.魏碑造像记的龙门四品是《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 24.历史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王羲之,被誉为“草圣”的书法家是张芝。

书法常识试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鸭头丸帖》 5、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 A怀素B智永C金农D怀仁 6、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 A蔡襄B赵孟頫C张瑞图D王铎 8、“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9、“似我者死,逆我者生”是我国现代哪位艺术家的名言? A潘天寿B启功C齐白石D李可染 10、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11、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B欧阳询、欧阳通 C 康熙、乾隆D米芾、米友仁 12、下面哪幅作品不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A《四十二章经》B《洛神赋》C《赤壁赋》D《道德经》 15、金文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请问其兴盛于哪个朝代A商朝B商代C春秋D战国 16、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哪三个方面世称“三绝” A诗、画、文B诗、书、画C诗、文、书D文、书、画 17、石刻文是刻在石头上的一种字体,产生于周代,请问兴盛于哪个朝代

A、汉代B秦代 C 魏代D晋代 19、楷书四大家中谁不是唐朝的? A颜真卿B柳公权C欧阳询D赵孟頫 20、甲骨文被誉为“最早的文字、最晚的书法”,它的发现者是谁?A清王懿荣 B 明王懿荣 C 明刘基D清刘基21、隶书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A汉代B秦代C魏晋D唐 1.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书法术语()。 A.翰墨 B.勒石 C.临摹 D.透视 2.“入木三分”这一成语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 A.赵孟頫 B.薛稷 C.王羲之 D.欧阳询 3.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手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帖六法()。 A.实临法 B.指临法 C.意临法 D.笔临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吴门四才子。() A.唐伯虎 B.文征明 C.徐渭 D.祝允明 5.书法作品的落款有多种形式,下列哪一项是上款敬语()。 A.谨书 B.顿首 C.嘱书 D.雅鉴 6.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渊 7. 请勾出与书法无关的成语() A.颜筋柳骨 B.文如其人 C.笔走龙蛇 D.铁画银钩 E.蚕头燕尾 8.下列选项中,哪一位被称为“唐初四大家”() A.李世民 B.薛稷 C.房玄龄 D.魏征

书法考研试题汇总

书法考研试题汇总(一)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书法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书法美学 2.意象 3.形质 4.气韵 5.意境 6.神采 7.书法的艺术审美 二、论述题: 1. 如何认识《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的文化美学意义? 2. 根据学习书法心得,谈谈书法线条与审美感知。 3.如何认识“金石气”的美学属性? 4.选一幅你喜欢的书法作品,从美学的角度谈谈其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6.谈谈书法艺术的“中和美”。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书法理论批评与创作》复习题 一、简答题: 2.书法风格 3.卫夫人的“书道”思想。 4.张怀瓘的书法发展论 5.刘熙载南北书法论 6.“书法”与“书道” 二、论述题: 1.如何认识书法理论的批评标准问题? 2.试述孙过庭《书谱》关于书法批评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 3.谈谈当代书法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 4.新世纪书法的文化性与文化书法空间。 5.中国书法发展之我见。 6.试述康有为关于中国书法的发展观。 7.我看“南北书派”说。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中国书法文化思想发展史》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书乐同质与书乐同法 2. “心画”说 3. 书画异同与书画互补 4. “书势”说 5. 诗境与书境 6. 书法意境与绘画境界 7. 书品 8. 书法与虚无之境 二、论述题: 1.中国书法文化输出的方式及其可能性。 2.书法之“道”与书法人生。 3.谈谈中日韩书法的关系与发展。 4.书之境界与人生境界。 5.试论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6.谈谈“雅”与“俗”。 7.谈谈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8.谈“佛”“禅”与书法。 9.谈谈老庄精神与书法艺术。 参考书目:《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上课笔记及相关资料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书法历史及理论 北师大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考试题 2005 级“古代书论课”为闭卷考试,以下思考题,仅作参考附:古代书论课程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法书要录》 《三十六法》 《心成颂》 《南北书派论》 书法的“神彩” 永字八法 横鳞竖勒 二、简答题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七) 本试卷及格标准(满分为120分):七级及格:80分;八级及 格:90分; 九级及格: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得 分:分 1. 西汉时期,( A )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A《五凤刻石》□B《莱子侯刻石》□C《居延汉简》□D 《武威汉简》□ 2.( A )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刻石,被称为“石刻之祖”。答:A《泰山刻石》□B《峄山刻石》□C《石鼓文》□D《琅玡台刻石》□ 3.( B )是研究碑学的系统著作,是在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书体衍变、书法流派以及书法技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书学经验论述力倡碑学。 答:A《南北书派论》□B《广艺舟双楫》□ C《艺舟双楫》□D《北碑南帖论》□

4. 草书由章草发展到今草,相传是由东汉时期的书法家 ( B )奠定的。 答:A皇象□B张芝□C赵壹□D杜度□ 5.王国维《“流沙坠简”考释》一文认为:“(D)与二爨相近,为今楷之滥觞。” 答:A《居延汉简》□B《马王堆汉简》□C《武威汉简》D《神爵四年简》□ 6.唐代( A )《书断》评价钟繇书法:“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答:A张怀瓘□B赵壹□C崔瑗□D阮元□ 7.篆刻以“印从书出”,对后世篆刻影响很大的是清代(B),并被康有为成为清代篆书的集大成者。 答:A吴让之□B邓石如□C伊秉绶□D赵之谦□8.( D )是书法史上重要的时期,不仅五体发展齐备,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书法家群体,而且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开始从实用走向艺术追求。 答:A魏晋南北朝□B宋代□C元代□D汉代□9.( D )是我国最早探讨书法艺术理论的人。 答:A康有为□B萧何□C张怀瓘□D赵壹□

中国书法史试题

1、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距今约有(B) A、4500年 B、3500年 C、2500年 D、2000年 2、历史上青铜器铭文的兴盛时期是(B) A、殷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学术界认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隶标本是(A)P15 A青川郝家坪木牍B侯马盟书C温县盟书D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4、秦代丞相李斯采用新定的小篆颁行天下,作(A)P22 A、仓颉篇 B、媛历篇 C、博学篇 D、文字志 5、东汉后期的书家曹喜开创了一种书法流派,它是(A)P47 A、篆书流派 B、隶书流派 C、行书流派 D、草书流派 6、《贺捷表》的作者是(D)P58 A、皇象 B、索靖 C、王献之 D、钟繇 7、王羲之的早期作品还保留着隶书痕迹,这件传世作品是(B)P66 A、兰亭序 B、姨母贴 C、初月贴 D、贺捷表 8、洛阳龙门造像中,阳刻的造像是(D)P85 A、牛橛造像 B、姚伯多兄弟造像 C、杨大眼造像 D、始平公造像 9、开创了以行草入碑典范的是(A)P99 A、唐太宗 B、武则天 C、李邑 D、褚遂良 10、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属于(C)P117 A、小草 B、章草 C、狂草 D、行草 11、宋太宗诏修的《淳化阁帖》,其中五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大约占(C)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一半 D、全部

12、苏轼的行书代表作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B)P148 A、丰乐亭记 B、黄州寒食诗帖 C、醉翁亭记 D、杜甫桤木诗帖 13、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A)P175 A复兴晋唐书风B延续宋代书风C南北书风融合D追求个性解放 14、书法与中国画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源于(C)P176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5、明代前期的“三宋”,除了宋克、宋广以外,还有(C)P205 A、宋濂 B、宋绶 C、宋遂 D、宋钰 16、被袁宏道称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是(A)P231 A、徐渭 B、傅山 C、张瑞图 D、王铎 17、晚明个性解放影响下的书家董其昌崇尚(D)P230 A、天成 B、童心 C、性灵 D、率意 18、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B) A、赵孟铫书风 B、董其昌书风 C、以碑破帖书风 D、碑派书风 19、被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清代书家是(A)P263 A、刘墉、王文治 B、刘墉、梁同书 C、翁方纲、王文治 D、翁同和、王文治 20、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即(D)P278 A、南北书派论 B、北碑南帖论 C、艺舟双楫 D、广艺舟双楫 21、甲骨文( B )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 A、1800年 B、1898年 C、1919年 D、1818年 22、属于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的东汉碑刻是(A)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1 先秦书法 、简述题、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 后世 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 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 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 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 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 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 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 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 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 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 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 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 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 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D楚系文字,早期的楚公家钟,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 落自然,呈纵势; 中期的王子午鼎等笔画屈曲宛转,有轻重

书法艺术赏析考试题

2015年《书法艺术赏析》网上课程考试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二○一五年四月 目录 1、单选题------------------------------------------------------------3 2、多项选择题------------------------------------------------------7 3、判断题-----------------------------------------------------------11 一、单选题。 1. 李斯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B ) A. 书圣 B. 小篆之祖C草书圣手 D.. 四贤之一 2. 相传是谁改进了秦篆,发明了最初的隶书( C ) A. 史籀 B. 赵高 C. 程邈 D. 蔡邕 3.“飞白”书是指( A ) A.笔画中丝丝露白 B.模仿飞鸽所书 C.用白色颜料书写 D.在白天创作 4.并称“钟王”的是( A )

A.钟繇、王羲之 B.钟繇、王献之 C.钟繇、王次仲 D.钟繇、王珣 5.并称“二王”的是( B )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6.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B )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7.千古名篇《兰亭序》是他的什么作品( A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8.王献之的什么书体略胜其父王羲之( A )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9.王献之能突破其父的限制,自创别体,是因为他( B ) A.自小就比别人聪明 B.溯源而上,师法钟张 C.不练父亲的字 D.做官被贬,流放偏僻之地,只能自学 10.“楷书四大家”是指( A ) A.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B.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 C.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D.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1.颜真卿书体被称为“颜体””,与()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B )

书法类中考试题.doc

书法类练习 【新教育】7.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晋代,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书圣”_____________。 (1)将横线上应填的人名用正楷体书写在右面方格内。(2 分) (2)他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请你从书法作品中,判断哪一幅是他的作品(填写序号)。(1 分) () A B 【中传媒】一、主题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战国有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君子,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千古流芳;花中也有四君子,傲雪、幽香、坚毅、淡雅,以其清高的品质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们便是点缀.在 中国文化史长河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国文化从先秦开始即推崇君子人格,“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之交淡如水”……与君子有关的诗文不绝于篇籍。自古而来华夏士人吟诗作赋,挥豪泼墨,便是借着梅兰竹菊的幽香雅致、冰清玉洁表现自己的独立精神,“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抒发自己对于君子人格的向往。 文学史上,那些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无不点缀着梅兰竹菊的意象。比如,一部《红楼梦》,梅兰竹菊四君子在大观园中频频亮相,甚至是许多儿女的精神寄托。白雪寒冬,盛开着红梅的栊翠庵,住着傲视俗物的妙玉;千竿翠竹掩映的潇湘馆里,黛玉风骨逸致,泪洒斑竹,以“咏絮才”夺魁菊花诗。曹雪芹将梅兰竹菊美好的意象,赋予了大观园中一群身处世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8

《中国书法史》  (习题与答案)8 明代书法 1、简述台阁体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代表书家有哪些?答明代的台阁体在洪武年间出现,到永乐年间达到高峰,到成化、弘治年间才逐渐消失。风靡了一个世纪。台阁体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中书舍人一职有着直接的关系。中书舍人一职在唐代已设,属于中书省的正五品官员,掌管进奏参议表章之大事,洪武九年,朱元璋再设中书舍人一职,一改原来的性质,成为专门书写文书的七官员,并破例从布衣中直接选取能书者为之,代表书家有杜环、宋燧、詹希元、揭枢、朱芾等。永乐时再废旧制,修订《永乐大典》,需要 众多书吏,因而宫廷书家一时云集,如腾用亨,吴勤,程南云,沈度,沈粲。其中以沈度的影响最大,学其书者遍及朝野,台阁体的盛行从沈度起,台阁体以楷书为主流,而衍及各种书体。 台阁体书法的形成不能不说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台阁体书法的实用功能使它失去了书法艺术应有的丰富的内涵,缺乏艺术个性和情趣,台阁体虽格调近俗,但不同于清代的馆阁体的乌方光的那种死板。尚见清秀之气,但是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显然是消极的。2、吴门书派是在怎样的历

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一书派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 书法的审美取向对明初的台阁体有怎样的突破? 答明代初年,朱元璋团他的敌手张士诚曾经据吴,又因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更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大户,故对苏州地区的文人和经济实行了钳制,成祖时,首都北迁,政治中心北移,到成化时,这种政治、经济上的钳制政策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家的创作变得自由起来。明代中期的书法,逐渐从初期的台阁体迷雾中走出来,台阁体书法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吴门书家则不受宫廷的束缚,创作显得自由,于是书法活动有中心,也由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转向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南地区,尤其集中在苏州一带,并以吴门书派的出现为标志。苏南大都会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经济富庶,商业繁荣,文人雅士聚集在此,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吴门书派一时汇为巨流,成为明代史上最大的书法流派,打破了明代初期以来表面繁荣而实质虚空的书坛局面,成为明代中期书法的主流。这些书家,能名摆脱台阁体的束缚,摒弃学习时人而直追唐宋,并提倡发扬个性,自立门户。他们的书法思想和书法实践对吴门书派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先导作用。 3、阐述吴门书派代表书家的书风。 答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征明、陈淳、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