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挑战答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挑战答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挑战答题

学习强国答题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通史

C、长篇历史小说

D、长篇神话小说

2、【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B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A.开展武装斗争B.进行土地革命C.建立农村根据地D.建立统一战线

4、【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5、【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生产力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6、【B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政治法律制度B.国家政权C.政治D.哲学思想

7、【B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社会

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后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A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9、【D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不包括(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D.平均地权

10、【C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A.法制完备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党的领导D.多党合作

11、【A 】爱国主义的基础是( ) 。

A.爱国情感

B.爱国思想

C.爱国行为

D.爱国言语

12、【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成立

13、【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少的是____。

A、王维的朋友

B、王维的兄弟

C、王维自己

15、【D 】中国古代治水名人中不包括____。

A、范仲淹

B、郭守敬

C、李冰

D、李贺

16、【A 】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发布高温____预警。

A、黄色

B、橙色

C、红色

17、【D 】驾驶人连续驾驶4小时以上,应停车休息,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____分钟。

A、5

B、10

C、15

D、20

18、【B 】有人认为白酒是粮食酿造的,喝白酒相当于吃粮食,对身体无害。这种说法是____的。

A、对

B、错

19、【C 】地方志书每____年左右编修一次。

A、5

B、10

C、20

D、30

20、【D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者是____。

A、张九龄

B、陆游

C、林则徐

D、龚自珍

21、【C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毛泽东同志的名句,其体裁是____。

A、七律

B、古风

C、词

D、乐府

22、【A 】山东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____的不朽作品。

A、王羲之

B、颜真卿

C、黄庭坚

D、柳公权

23、【A 】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是在____。

A、江西

B、河南

C、湖北

D、河北

24、【C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红

瘦”指的是____花。

A、牡丹

B、芍药

C、海棠

D、月季

25、【C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标准文字是____

A、隶书

B、大篆

C、小篆

D、金文

26、【D 】有经验的汽车师傅都会告诉徒弟,冬天洗车最好用____。

A、温水

B、盐水

C、玻璃水

D、冷水

27、【D 】2018年4月13日,与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共同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得舍贝里奖的中国科学家是____。

A、朱艳

B、卢艳丽

C、陶晓明

D、陈竺

28、【A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____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梦溪笔谈》

29、【B 】唐代著名诗人____,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代表作有《游子吟》等。

A、王勃

B、孟郊

C、杜甫

D、韦庄

30、【B 】山洪灾害降雨强度预警信号的颜色等级,按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是____。

A、蓝色—黄色—橙色

B、黄色—橙色—红色

C、橙色—黄色—红色

31、【C 】由曹禺创作,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以觉新、瑞珏、梅表姐、鸣凤为主角,描写了旧礼教对青春爱情的摧毁的话剧是____。

A、《北京人》

B、《雷雨》

C、《家》

D、《龙须沟》

32、【A 】想一睹“东方金字塔”的风采,就应该买一张去____的车票。

A、宁夏银川

B、陕西西安

C、黑龙江哈尔滨

33、【B 】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____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

A、按天

B、按月

C、按季度

D、按年

34、【B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作者是____。

A、朱德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陈毅

35、【D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讲究时令节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下列诗词和时令节气相关的是____。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史记故事的历史意义

史记故事的历史意义 史记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那你知道史记故事的历史意义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故事的历史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故事的历史意义篇【1】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 司马迁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他的进步思想在《史记》中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 《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

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司马迁极少用排比铺张的骈文,而形成了自己朴素简炼、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史记》的语言历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史记故事的历史意义篇【2】《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从此以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最重要的纪、传,都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故事的历史意义篇【3】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第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 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 3.我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刘臻颜,颜之推等撰) 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扬雄撰) 5.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孔子编) 6.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孔子编) 7.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除温庭筠外,入选词 家皆为蜀人。共选录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内容多反映上层统治者“花间”、“酒边”生活,风格柔靡,情绪消极。) 8.我国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 9.我国第一部论述文学批评及论述创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龙》 10.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1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12.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志人) 13.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1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孔子修订而成) 1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春秋时左丘明作) 16.我国第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孙武作) 17.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史记》 1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20.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21.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22.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初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 台新咏》) 2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是:《尝试集》(胡适) 25.我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创作童话集是:《稻草人》 26.我国古代第一个女词人是:李清照。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27.我国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陆游。(诗 9300 多首,词 130 多首。) 28.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国古代诗人是:屈原 29.唐代诗人中,被后人称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 是:李商隐和杜牧。 30.我国文学史上一门三杰有“三曹”、“三班”、“三苏”、“三袁”等,其中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三柳:宋朝词人,柳永、柳三复、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1.“三公”在汉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明清则指:太师、太傅、 太保;“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2.“三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周制天子六军, 诸侯大国三军。 33.明初诗文三大家,即:刘基、高启、宋濂。 34.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葛朗台、阿巴公、泼留希金、 严监生。 35.明代著名传奇作家汤显祖四部与梦有关的传奇是:《牡丹亭》、《紫钗记》、

史记试题库

一、判断题 1.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4、《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5、《史记》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并称“史学双璧”。√ 6、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均取材于《史记》。√ 7、《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8、《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 9、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10、《赵氏孤儿》是取自《史记》的故事。√ 11、《史记·张仪列传》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指舆论作用极大。√ 12、《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 13、《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14、《刺客列传》是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上的一篇文章。同时也有同名电影《刺客列传》、童超著小说《刺客列传》,以及连载于《飒漫画》上的同名漫画。√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16、《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17、《高祖本纪》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18、“戎马一生终难封侯”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9.《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对) 20.《史记》属于“十三经”。(错) 21.《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称“前四史”。(对) 22.《史记》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错) 23.《史记》原名是《太史公记》。(对) 24.《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方法称作互见法。(对)25.“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对) 26.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对) 27.“禅让”的意思的是指把帝位传给有贤能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错) 28.刘邦月下追韩信,并任命他为大将。(对)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对)30.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卒训练骑射,使赵国的实力很快增强了。(对) 31.虞国国君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结果也被晋国吞并。(对) 32.商鞅推行的新法使楚国逐渐强大起来。(错) 33.当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务时,除了毛遂,众门客都离开了他。(错) 34.孔子出身于贵族之家,从小家境富裕,遍览群书。(对) 35.大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对)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整理:唐俊阳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十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二十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走遍江淮、中原。元封三年,司马迁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此后,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著书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取材:相当广泛,包括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司马迁对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

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疑难,或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创作初衷: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以修史为使命。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遗憾、忧愤而死,死前嘱咐儿子:“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答:“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志完成史著。《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虽然司马谈、司马迁都自称以续写《春秋》之后的史事为己任,但《史记》记录的史实并非直接承接着《春秋》记录的部分,而是包含了后者。 师从: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孔安国是孔子十世孙,也是西汉的儒学名士,武帝末年,鲁共王毁坏孔府旧宅,在壁中得到《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皆蝌蚪文字,当时人识不得,只有孔安国能读出来。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或理论,也推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潮流。 三家注: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合称,它们对《史记》中涉及的字形字音、地理沿革、人物事迹、典故俗语等疑难要点进行了解释和扩充。裴骃也是裴松之的儿子,裴松之曾经给《三国志》作注并且流传至今。司马贞与张守节都是开元年间人,但据清人钱大昕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扩展资料: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而又融汇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主要特色: 精妙的叙事艺术 1.五体会通。综合前代史书中各种体例,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2.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

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3.追根求源,详因略果。 4.条理清晰。 精彩的人物刻画 1.平民入传。 2.个性鲜明。 3.多维透视。 4.旁现侧出。旁现侧出法,又称为“互现法”,即在一片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在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中主要写刘邦带有奇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 悲壮的风格特征 1.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2.浓郁的悲剧气氛。 3.强烈的传奇色彩。

我国各种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集—————————————《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我国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史记》研究

《史记》研究 1、今存介绍司马迁家世的惟一资料是《史记-太史公自序》开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与七十列传,影响了中国古代两千年正史的编纂。 2、列传分为专传、合传、附传、类传四种:一人一篇传记者为专传,如李将军列传;两人以上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传主之后附载某人传记者为附传,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在叙述魏其侯、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记;一类人物记入一篇传记者为类传,如刺客列传。 汉宣帝之后,史记开始流传,汉元、成帝时褚少孙增补《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 3、《史记》史料来源:皇家典藏图书资料与历史官方档案(主要来源);诸侯史书;金石、文物、实物资料(泰山、琅邪、会稽石刻);实地考察;歌谣、诗赋、俚语俗谚(垓下歌、大风歌、易水歌、瓠子口塞河歌)。 4、史记版本:史记三家注散列于正文之下,合为一编,始于北宋,现存最早的宋版史记有南宋黄善夫刻本,清武英殿本最为流行,金陵书局刊行《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清后期善本;中华书局1959年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顾颉刚分段标点,成为今传世诸本中最具权威性的通行本。(王伯祥的《史记选》最为通行的选注本,对史记的普及起了极好的作用) 5、史记笔法 史记是一部写作笔法独特的史书,司马迁深得春秋笔法,委婉含蓄,褒贬不易看清。 (1)录传闻不完全拘泥史实,以见作者的理想。《赵世家》程婴、公孙救孤对后世戏曲、小说影响极大,但这段史实却颇多疑点,作者只为扬义存赵之义;为伯夷立传,列七十列传之首,叙述史实者仅二百余字,只是借伯夷的奔义、让国批判现实中的争利、争国,表达自己的理想。 (2)虚构细节,以求故事感人。如《项羽本纪》写霸王别姬 (3)似信天命,实为借题发挥。如《李将军列传》 (4)明写神灵怪异,暗恶妖言惑众。如《高祖本纪》多记刘邦怪诞不凡的事迹,对其神化自身的做法间接进行了暴露。 (5)故露矛盾破绽,以见隐情种种。(6)明赞其是,实则正鄙其非。(7)明贬其非,实则正叹其是。 (8)以议代叙,作翻案文章。(9)以志怪手法表达作者爱憎。

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1.《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108), 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着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着《史记》的创作。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着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着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的着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着。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叙事艺术: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 富于戏剧性的故事 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 “互见法” 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的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类型丰富的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个性较鲜明的特点 语言艺术 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小说的体裁和叙事方式受到《史记》的显着影响。 《史记》的故事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史记》的纪传体对后代传记文学影响深远 在史传以外的散文方面,《史记》的影响日益增长

史记读后感6篇

史记读后感6篇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让 我了解到了许多故事,如:为人们尝百草的神农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乱的轩辕氏(黄帝);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 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射伤齐桓公,但还被齐桓公重用,完成了齐桓公当时的春秋 霸业,这体现出了齐桓公的大度,才让诸侯臣服他;廉颇与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故事,蔺相 如在渑池相会上维护了赵惠文王的尊严,赵王让他当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颇嫉妒,但为了 国家利益忍气吞声,最后竟让廉颇主动负荆请罪。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军韩信 在少年时因别人威胁,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过一位漂母的恩惠,当上大将军后不忘报恩,送了那位漂母许多酒菜,还赏给她一千两黄金 看完《史记》就仿佛看了一步宏伟的历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 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不愧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我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了《史记》的故事,从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记》见面,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史记》,我高兴极了,连忙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了 起来。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史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学术,它记述了从黄帝一 直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事件。在《史记》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最早的皇帝——秦始皇 这个人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功劳很大。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改郡县制,还颁布了新法;在经济方面,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币制度、量衡制度。 还修筑了“东通海边”、“南入吴楚”两条大道,一但有叛乱,可以随时派兵镇压; 在军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击匈奴,将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起来,修筑了万里长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统一了文字。可秦始皇虽然对历史做出了贡献,但他对 劳动人民却很残暴。他“焚书坑儒”,将儒生等四百余人坑杀于咸阳,又下令烧掉诸子百 家著作,给中国历史造成了巨大损失。读完《史记》,我还了解到其它的历史人物,如屈原、陈胜与吴广起义、楚霸王项羽等等,历史画面如在眼前。这本书让我增长很多知识, 现在我知道《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还是一本深奥的文学作品。 《史记》,让我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是多么宏伟,同时也使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 文化的知识增加自豪感。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史书,以史为鉴,可以鉴往知来。在浩如烟海的中 华史籍中,《史记》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简要说明《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简要说明《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一、在史学方面: 1.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2.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中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二、在文化方面: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三、在小说方面: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四、在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宋元时期,随着中国戏剧的形成与成熟,《史记》的内容与艺术也影响到戏剧创作。例如宋元戏文有《赵氏孤儿报冤记》。 五、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虽然,后代史书的文学性显著不如《史记》,但其数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将其中优秀传记提取出来,也是极为可观的。此外,史传以外的别传、家传、墓志铭等各种形式的传记,也与《史记》所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有渊源关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挑战答题

学习强国答题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通史 C、长篇历史小说 D、长篇神话小说 2、【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B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A.开展武装斗争B.进行土地革命C.建立农村根据地D.建立统一战线 4、【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5、【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生产力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6、【B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政治法律制度B.国家政权C.政治D.哲学思想 7、【B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社会 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后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A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9、【D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不包括(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D.平均地权 10、【C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A.法制完备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党的领导D.多党合作 11、【A 】爱国主义的基础是( ) 。 A.爱国情感 B.爱国思想 C.爱国行为 D.爱国言语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键入文字]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史记的贡献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中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 课《将相和》。 文化《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1

《史记》

《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是所有史书中用时最长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汇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因为《史记》不以地理国家和统一纪年撰写,而是以各家之传记集合形势呈现,故《史记》中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发生顺序为线索,《史记》的重大发明是:同时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故《史记》各篇中对同一事件记录看法颇有矛盾之处,而这正是《史记》的特点。可谓“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迁文直而事核。”(《后汉书·班彪传论》)。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更多考试资讯:https://www.360docs.net/doc/975108812.html,/

我国历史上的各个第一部著作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法医专著《洗冤集录》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尚书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春秋左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洛阳牡丹记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 九章算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茶经唐·陆羽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批巨著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第一部字典---<<说文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文书---<<切韵>>

关于《史记》的考试题题库

关于《史记》的考试题题库 一、判断题 1.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4、《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5、《史记》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并称“史学双璧”。√ 6、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均取材于《史记》。√ 7、《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8、《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 9、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10、《赵氏孤儿》是取自《史记》的故事。√ 11、《史记·张仪列传》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指舆论作用极大。√

12、《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 13、《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14、《刺客列传》是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上的一篇文章。同时也有同名电影《刺客列传》、童超著小说《刺客列传》,以及连载于《飒漫画》上的同名漫画。√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16、《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17、《高祖本纪》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18、“戎马一生终难封侯”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9.《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对) 20.《史记》属于“十三经”。(错) 21.《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称“前四史”。(对) 22.《史记》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错) 23.《史记》原名是《太史公记》。(对)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从三国开始,“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编纂方法,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通史;还开创了我国史学家秉笔直书的治史传统。 说到这本书一定要提的是书的作者司马迁。写这本史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马迁在耳濡目染下对历史发生浓厚兴趣。并且一旦遇到问题,司马迁总会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为止。如果书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会求教他人或亲自实地考察以辨真假。当司马谈患重病时,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再三叮咛他继承父业。因此司马迁痛下决心要完成父亲的遗志,编写史记。后来,司马迁不幸遭遇了宫刑,他克服了宫刑的耻辱,忍辱负重,继续编写《史记》,经过了整整16年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完

成《史记》这本传世千年而被后人赞叹不绝的名著。他的这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语中发点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历史,写史和评史,绝不乱掺乎。他总是能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评判历史。为大汉天子所不能容忍的韩信,司马迁为他记转;墙倒众人推的李广,司马迁仍从正面为他写下《李将军列传》。在他笔下,即使是“成者为王”的汉高祖也大有流氓气,即使是“败者为贼”的项羽也不失英雄相。就连当时的恐怖分子,他也会说“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连李斯这样的“大坏蛋”,他也会描写其临死之际,父子相哭,遥想当年,牵黄犬,逐狡兔的天伦之乐。历史上的哪些呼风唤雨的大人物,都被他请下神坛,还原成一个又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这种写法当然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后来“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补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太史公也不知所踪。但太史公的这份客观,这份执着,以及这部史书所饱含的“不虚美不隐恶”精神从我一翻开它,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史记》里,他介绍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轸,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 但是最伟大的还是他在书里所表达的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表达进步的民族观。首先迁在《史记》中所表达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思想便是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

幻灯片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幻灯片2 文学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9),是我国( ) 时期杰出的 ( )、 ( )。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记叙了 从传说中的( )到( )之间3000多 年的历史,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500字。《太 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撰 写的序言。

幻灯片3 疏通字词 A 、识记掌握 圩顶 愠色 稼穑 听讼 鲍叔牙 管仲 仓廪 商贾 娴熟 渣滓 啜饮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9),是我国(西汉) 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 (文学家 )。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3000多 年的历史,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500字。《太 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撰 写的序言。

w?i yùn jià sa sòng bào Guǎnzhòng lǐn gǔ xián zǐ chuòZōu kù wū B、陬邑帝喾商於之地 幻灯片4 重点实词虚词 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考点 幻灯片5 一、通假字 (颀) (盍) (旨) (黜)

几然而长 夫子盖少贬焉 约其文辞而指博 屈平既绌 总结:同音通假异音通假幻灯片6 二、古今异义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 者,好议人者也。 孔子用于楚,则陈 蔡用事大夫危矣。 君子亦有穷乎 古:耳聪目明 今:智力发达, 记忆理解能力强 古:当权 今:行事,如感 情用事 古:困厄 今:贫穷 聪明 用事 穷 幻灯片7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将顺其美,匡救其 恶。 少时常与鲍叔游 古:不贤、不才 今:品行不好 古:扶持 今:将要 古:两个词“时候、常常”今:一个词“常常、经常”不肖 将 时常

《史记》文化常识复习过程

《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1.《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叙事艺术: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 富于戏剧性的故事 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 “互见法” 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的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类型丰富的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个性较鲜明的特点语言艺术 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小说的体裁和叙事方式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 摘要《史记》是西汉白族著名学者司马迁都的一部传记史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记录了3000多年的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与《汉后书》、《汉后书》、《三国编年史》齐名,称为“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独创的记传方法被后世的“正史”所继承。同时,《史记》也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被鲁迅誉为“历史学家的最后一首歌,离骚无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翔等人认为这本书“条理好,好辩而不中国化,定性而不粗俗”。 《史记》全书包括12传记的草图(记住每一个皇帝记录),30个家庭(战国和汉代皇帝,勋伯格记住你的兴衰),七十年的传记(记住重要的人的言行导致叙利亚,其中录取的最后一篇文章),十表(时间轴),八本书(记住判断系统的各种仪式和音乐,音乐,天文学,日历,我,水利、财富),共一百三十年,超过五百二万六千五百字。 答案:C (分辨率)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du霁之,记忆,复习知识可知《史记》写了司马刀感动中国第一历史传记,是第一个二十四史,记录在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皇帝的4年到3000年的历史,在分析的基础上(1)(2)(3)的时间范围内,和(4)发生在三国时期,不可能的,因此,选择B。 传记 《白》是中国西汉历史学家杜司马迁的一部历史巨著。在“二十道四

史”中名列第一。《史记》是我国最著名的古籍之一,与《后汉书》、《后汉书》、《三国编年史》合称“四史”。 《史记》记载了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的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的史学知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研究天地,研究古今变化,成为一家之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