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doc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doc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doc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分数:2.00)

1.跨国公司的特点有 ( )(分数:1.00)

A.其剥削程度略低于非跨国公司

B.它从“本土战略”出发安排经营活动

C.都是由某一国的垄断组织建立起来的

D.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后发展较快

2.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 ( )(分数:1.00)

A.国际垄断同盟

B.跨国公司

C.馄合联合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

3.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政策策略有 ( )(分数:2.00)

A.我国面对全球化既没有全面拒斥,也没有全盘接受西方各国的模式

B.面对全球化,我国采取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策略

C.面对全球化,我国积极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D.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实力的产业品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市场化体系

4.世界经济全球化时期的特点有 ( )(分数:2.00)

A.跨国公司与国家一起成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B.世界经济信息化

C.世界经济市场化

D.国际经济旧秩序已根本被改变

5.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有 ( )(分数:2.00)

A.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生产的国际化,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C.科技革命加速了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科学的进步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物质保证,如交通,信息技术等

6.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分数:2.00)

A.最大的收益者是发达国家

B.南北差距不断减小

C.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政治霸权主义

7.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分数:2.00)

A.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对生产要素重新配置

B.对外投资,就地生产与销售可以绕开关税壁垒

C.原有殖民体系瓦解,垄断资本只能以更隐蔽的方式扩张与掠夺

D.现代交通、通讯没施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持

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00)

8.经济区域化就是指经济全球化。(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及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是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材料。材料1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是80年代初首先在沿海地区实施的。从赋予广东、福建两省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兴办深圳、汕头、厦门、珠海4个经济特区;从开放14个沿海城市,扩大沿海开放地区,到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形成沿海开放地带;从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到开放沿江、沿边、沿交通干线和内陆中心城市等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的地域由沿海伸向内地,领域也不断拓宽。有人说,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大开放。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基本上是1992年以后才逐步展开的,所以开放的程度、范围、规模、力度、和水平都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中外客商瞩目西部。据不完全统计,世500强中已有80多家企业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华机构,其中在四川、重庆两地直接投资的企业有 57家。四川引进外资年年增长,三资企业已累计批准5188家。对外开放,为西部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西部大开发,说到底就是西部大开放。“羌笛不再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西部、缩小东西差距的战略部署,江泽民总书记为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西部的复兴和崛起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摘自新华网2000年10月20日电材料2 吴仪说,加入WTO后,中国将由目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中国正在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涉外法律体系。政府各部门正在加快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效率,依法行政,学会按国际通行规则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据我所知,中国海关近年来在促进贸易效率、便利企业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中国海关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改革,大力推进海关现代化建设,在严密监管的同时,提高了通关效率,增强了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摘自《人民日报》2000年8月13日电材料3 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语重心长地说: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抓紧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人民日报》2002年10月21日材料4 实行“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在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型合作项目中运作良好,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农业合作、进行跨国并购等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去年中国境外投资项目的一个新特点就是大中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二00二年中国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平均投资颇从上年的二百五十二万美元提高到二百八十一万美元,是历年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平均投资额的二点一倍。新签合同颗上亿羌元的大型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有十九个,比二00一年增加四个,合计合同金额三十六点二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四。柬埔寨基里隆一级水电站BOT 项目和印尼东加化肥公司三号尿素仓库BLT项目先后竣工,表明中国企业的项目经营方式逐步向项目管理承包等高层次方式发展,项目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中新杜2003年2月29日材料5 在继续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投资办了和共同开发资源。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南方都市报2002年9月9日材料6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五大对外投资供给国;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2004年贸易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对外影响力超越日本;“中国制造”正在取代“日本制造”。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近日发表以世界各国投资促进机构为对象实施调查的结果,在最重要的对外投资供给国一项上,中国成为了首个进入前5名的发展中国家。至此,已吸引大规模投资的中国进入了世界主要投资国行列,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可能会成为仅决于美国的投资大国。四川新闻网2004年5月19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分析材料1、2、3,简述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必性。②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③分析材料,简述我国开展海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特点及重大意义。(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而学术界对何谓经济全球化,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甚至认为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为世界经济的美国化;二是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等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中,第一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种观点既全面又最接近实际情况,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总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区域集团化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它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 从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特征,而区域集团化则多是以某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存在形式的。两者都作为世界和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统一性。首先,从出现和加速推进的背景上看(1)二者的根本推动力都是战后蓬勃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导致了生产力飞跃中对跨国界合作、特别是产业升级后对国际分工的新需要,如果说二战前这种分工主要是在不同产业(农业与工业)之间进行、国际交流也没有超出商品与资本的范畴,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确立的世界整体走向工业化的新态势则要求国际分工不仅主要在工业(传统的或高精尖的)内部进行,而且扩大到知识、信息、技术、通讯、金融、交通等第三产业,所有这些分工和交流又因科技革命提供的高效传输手段而变得空前规模浩大和快捷。(2)二者都源于各类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实力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既想摆脱经济增长低速、危机不断的困扰,也要扩大各自的经济势力范围,以争夺世界市场;发展中国家要求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前苏、东国家则希望在国际合作中制止经济滑坡,促进经济复苏(目前已初见成效)和社会安定。总之,二战后两个平行市场的瓦解,市场经济与国家调节相结合的模式被上述三类国家共同接受,集团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前提才真正具备。(3)二者都源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需要。战后初期国际经济组织———货币方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方面的世界银行以及贸易方面的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出现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有美国霸权的背景。其后,它们长期名不符实,更不要说冷战时期的对立经济集团了。直到冷战结束,苏东瓦解,社会制度与国家竞争的主战场不可避免地自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转移,才为二者提供了和平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 从二者间的逻辑关系和实际发展历程看,由于当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并且很难短期转变,全球化必将受到不同类别民族国家间生产条件、利益取向、文化背景等诸多冲突的制约,一步到位绝无可能。因此,首先在地缘相近,社会进步程度差距较小,或具备互补条件的国家间结成集团,以促进共同发展就是自然的,这同样是打破国界、相互开放的产物,比起单个国家的相互封闭状态来,当然更接近全球化。而且集团内部实力增强的同时,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是(ABDE)。 A、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 B、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 C、公共关系专业普及化 D、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E、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 2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可把公众分为(ACDE )。 A、非公众 B、内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潜在公众 3、公共关系三大目标是( ABC )。 A、认知度 B、美誉度 C、和谐度 D、见报率 E、议论度 4、从宏观上看,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 A、通过信息交流和物质、能量交换等渠道产生影响 B、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与行动 C、通过组织制度对内部员工产生影响 D、优化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环境 E、激发公众的购买欲望 5、传播的基本方式是( ABCDE )。 A、个体自身 B、人际传播 C、小团体传播 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 ( BCDE )

A、创新精神:公共关系产生的哲学基础 B、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 C、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 D、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 E、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 7、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CD ) A、导入时期 B、设置专业和招生培养时期期 C、成熟稳定发展时期 D、迅速发展时 E、科技成果迅速增长时期 8、根据关系的重要性程度,可把公众分为( AE ) A、首要公众 B、目标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 E、次要公众 9、政府机关美誉度内容可分解为(BCDE ) A、领导政绩评价 B、服务评价 C、民主建设评价 D、廉政建设评价 E、政绩评价 10、在组织发展的精神源泉方面,组织形象的作用是( CDE ) A、规范与范导功能 B、宣传作用 C、激励功能 D、辐射作用 E、凝聚与整合功能 11、基于调查对象范围变量分类,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是( ABCDE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个案调查 12、礼貌用语主要有( ABCDE ) A、问候语 B、请托语 C、致谢语 D、礼赞语 E、告别语 13、公共关系发展的趋势是( ABCDE )。 A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 B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 C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 D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体化 E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公共关系与经济全球化

姓名:陈刚 班级:艺术设计系公共三班学号:35

经济全球化与公共观念创新 21世纪是充满变化的时代,正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所说,“这个世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所有变化中,呈现为世界性、主导性的趋向应首推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如同不可阻挡的大潮扑面而来,所有企业都被裹挟其中交受到深刻影响。相应地,企业所处的公众环境也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急剧变化,这一变化给公共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置身其中,企业惟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清晰识辨公共关系的新格局,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公关战略目标和方向,才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潮流——经济全球化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潮流。所谓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紧密的过程;是一种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规模及形式不断增加,各种次源通过国际分工合作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配置,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趋势。回顾历史,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中叶前就曾经出现过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是这一进程被资本主经济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 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近10年来,在信息技术的直接推动下,经济全球化潮流来势凶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全球化流运。 首先,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不断削减,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84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100多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就增长速度而言,1980年~1998年,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6%,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均高于周期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其次,国际投资日趋活跃,众多大型或超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已达35000亿美元。间接投资的数额更大,1996年底世界股票市场的资本总额达20.2万亿美元。全球资本市场交易的资本存量由1980年的5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35万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持续的、无止息的扩张冲动和国际渗透,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再次,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突飞猛进,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形成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交易网络,由此使得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规模。每天经过纽约、伦敦和东京金融市场的货币交易量,已由10前的190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上万亿美元。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广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是后发国家,发展起步晚;历史上曾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压迫和剥削;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市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无论在经济贸易上还是政治军事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5、世界政治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主要指一些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政治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政治格局,随着这些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系统。根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世界政治格局可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四种形式。 6、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为解决玻利维亚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一套激进的经济转型方式,并广泛应用于东欧中亚一些国家,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稳定化为必要条件。由于这种经济转型方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把它称为“休克疗法”。实践证明,“休克疗法”作为一种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2015年保护期到期面临重大选择 作者:何家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2015年保护期将于今年7月到期建国以来最大一次经济变革,将在今年7月份惊世亮相2001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就应该跟世界接轨,国门向全世界打开,可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国情不合适,电脑普及不了,中国领导人就向世贸组织申请了15年的保护期,用这15年的时间来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那么15年的保护期,就在今年的7月份(公元2015年),保护期已经到了,国门必须打开,这是铁的事实,这个勿容置疑。 那么很多人就会问国门打开跟我们有关系吗?其实国门打开跟我们有太多的关系了,甚至它可以关系到中国每一个人的生存问题,因为国门打开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允许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的所有行业,包括我们国家管制的金融、证券、交通、钢铁厂等等等等,都允许外资的进入,以后投标项目都不允许国家参与,只允许个人财团参加。 第二件事情,那就是更关系到我们的生存问题了,海关的关税减免或者为零,也就是说从今年(公元2015年)的7月份开始,所有进出口的商品将全部免除海关的关税。因为以前我们国家的海关的关税很高,所有进口商品,将全部加上海关的关税,最低的也是100%,最高的420%,也就是说100元的商品进入到中国,就有200元,还不仅仅如此,所有的进出口商品还都存在着,代理费也就是代理商的费用,比如说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然后才能进入到经销商的手中,经销商再加上自己的店面费、人工费、装修费最后还有加价费,所以它的价格非常非常高的,老百姓一般是接受不起的,那么将从今年的7月份开始,全世界的商品将会陆续的进入中国,免除所有的费用在中国的市场上,以很低廉的价格上市,直接会进入到老百姓的家庭,那它对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们可以看的到,中国会大变,所有的行业都会大洗牌,中国又是必须从传统经营模式,转型到电子商务上来。那么就意味着比如说我们现有个体工商户传统经营模式会退出历史舞台,推行的是全新的电商电银模式,包括我们国有银行传统营销模式将发生变革。 老何把丑话说在前头。这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是要立即兑现执行的事。当然也可以与世贸组织协商再延长保护期。估计有难度。也可以找理由再朝后拖。大家知道世贸组织是以老美为牵头的西方为主的经贸易组织协定。当时谈判加入历经艰难设有很多附加条件。加入WTO是正确选择。是个两难选择。不加入很多生意做不成人家不开放国门。要发展经济就得与人合作互利互惠平等互利平等竞争。虽然站在我们立场上说我们WTO我们挣得少别人赚得多些。但必竞我们总算账得到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提升了发展与管理水平。交点学费也值。后来居上后来日子还很长。要登高望远放长线钓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发展是硬道理。 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大循环是一个大市场不是小打小闹小农经济小作坊经济是要搞国际贸易市场大对接平台。加入WTO不是一件小事好多人并不十分清楚。是一次较大的经济变革,建议先立法为推进改革加快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真正做到依宪依法治国。最好不要搞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这不是纸上谈兵是要马上落实的事。因正式与WTO国际化接轨后会引起巨大经济变革,涉及到国家基本经济制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2.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跨国公司 D.主权国家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 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B.全球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合方式是全方位的 4.我们需要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

A.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 B.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C.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三、辨析题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四、分析题 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跨国公司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去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而其中2/3又被用于跨国购并。 贸易的全球化体现在贸易额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0年将占一半左右。200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已达6.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亿美元。 材料2 据外电报道,在最近10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功地按照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拉丁美洲地区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它还明显地扩大了拉美国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差距。 材料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控制地位,千方百计地要使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为其利益服务,有的国家甚至试图以此建立新的经济霸权,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制订国际经济规则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分享更多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条件。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及答案3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第三套) 一、单项选择题 1.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A.优势B.主要C.特别D.旺盛 2.公共关系的服务观念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A.服务B.联系C.交流D.活动 3.“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的模式进行的。 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 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 4.()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 A.格鲁尼格B.伯尼斯C.艾维·李D.卡特利普和森特5.()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A.组织形象B.产品质量C.产品形象D.个人形象 6.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11 A.外讲贡献B.外求发展C.外拓市场D.外求形象 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A.客体B.手段C.主体D.过程 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 A.服务公众的意识B.塑造形象的意识 C.真诚互惠的意识D.沟通交流的意识 9.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 A.媒介关系B.顾客关系C.政府关系D.国际关系 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B.稳定C.逆意D.边缘 11.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便是()。 A.知觉的偏见B.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C.知觉的被动选择性D.知觉的主观性 12.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A.热爱的倾向B.情感的倾向C.支持的倾向D.偏离的倾向 1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曾是世贸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但西方国家却因为政治利益原因,拒绝承认,中国被迫放弃缔约国成员的身份,以普通新成员身份加入,所以缔约国成员的一些特权是无权使用的。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为什么中国用了如此大的气力还是要坚持加入世贸呢?中国加入世贸对自己来讲有什么积极地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 从世界135个经济体先后加入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组织,迄今没有一个成员退出,30多个经济体正在努力申请加入和我国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边组织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门费”,为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临时性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拿出应对措施,正面影响一定会远胜于负面影响。 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5.有利于引进外资。 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当然,有了这么多的有利影响,老百姓们可能感觉加入世贸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这么想就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主要的理由是:第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关税将大幅度下降,非关税措施将逐渐的取消,使进口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进口品的价格逐渐下降。第二,由于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将增强国内市场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竞争,迫使生产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第三,服务业的逐渐开放也会加拒国内服务业竞争客观上要求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价格。第四,加入世贸组织也将加快中国经济的对内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使私人投资者可投资的领域将不断扩大,获得投资收益。第五,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执法,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依法行政,从而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而且,加入世贸之后民营经济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因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内和对外的开放,尤其是对内的开放要快于对外的开放,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将积极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扶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因此,民营经济绝对不会是最大的输家。但是,也要求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市场竞争是无情的。 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来讲是积极地,它能够加快我们改革的进程中国现在需要建立以前没有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可以加速改革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的利与弊 年级专业:10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李闯 学号:100401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 国贸一班: 李闯 1004010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然十年,在这十年间发生了风风雨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 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给中国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关键字: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 利与弊对中国影响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0日下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在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历了20年的艰苦谈判和斡旋,中国终于成功加入WTO这一世界性的组织,预示中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机遇与风险并存。 WTO 是一个以市场经济和公平贸易原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要参与世界经济主流,加入WTO 是重要桥梁。从战略和发展角度看,我国加入WTO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我国国

际政治地位的需要,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WTO 更需要中国,也已成为WTO 成员的共识。但是中国加入WTO 后会给自身的经济和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怎样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资料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机构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 2006年11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特别会议,正式宣布接纳越南成为该组织第150个成员。这样,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增加到150个。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贸组织的第一任总干事是意大利前外贸部长雷纳托·鲁杰罗,第二任总干事是新西兰前总理麦

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辛迪加 D.国际垄断同盟 2.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扩大市场 B.扩大垄断原料来源 C.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D.援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输出的主体是: A.国家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跨国公司 D.国际卡特尔 4.早期跨国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主要表现为: A. 控股式合资企业 B.单一的全资公司 C.混合所有制公司 D.非股权安排的合作经营 5.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是: A.跨国公司的发展 B.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 C.新科技革命 D.资本全球化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市场国际化 7.跨国公司的新特点: A.跨国兼并规模巨大 B.强强联合 C.强弱联合 D.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 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技术国际化 9.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主要有: A.通过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协调 B.通过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各国的经济政策 C.通过组织经济一体化集团来协调 D.通过联合国的调节 10.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主要有: A.跨国集团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经济联盟 11.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主要表现在: A.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 B.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 C.国际生产领域的摩擦 D.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 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产业结构水平低下 C.经济依赖性严重 D.政治上的非独立性 1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A.资源的依赖 B.资本的依赖 C.市场的依赖 D.技术的依赖 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控制的领域主要有: A.贸易领域 B.国际金融领域 C.经济援助领域 D.国际合作领域 15.在贸易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辨析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辨析》 前几天在上岳麓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文时,办公室的老师包括我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两个概念都不是很了解,现转载冯一下老师文章的一部分进行共享,以示区分: 目前,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习惯用“经济全球化”来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也有一些老师在讲课和命题时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术语来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有一些老师则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交替使用,以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一致的。那么,到底哪一个概念更准确地揭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呢?看来很有探讨的必要。 长期参与中国“入关”和“入世”谈判的龙永图在为“经济全球化丛书”所写的“总序言”中指出:“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从根本上看,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该从书中的《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一书写道:“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十分广泛,技术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都可以列入经济全球化的范围。……一般意义上,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就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据此,我们可以说,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及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学术界虽未对经济全球化做出统一的界定,但上述说法中的基本要点已为大家所接受。 那么,什么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呢?一般论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要达到一体化,首先要消除生产要素流通的一切障碍,让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中国企业还远远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规模上看,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相当,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仅为世界500强的2%. 中国的若干产品的总产量在名列世界前茅,如钢材、水泥、煤炭、棉布、化肥、电力,甚至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等家电是如此。但是,中国的庞大的生产量是由众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业集中度很低,每家企业的规模都不够大。从生产技术上看,中国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生产技术落后,单位产量的能耗较大,且在产品品种、性能、质量方面都比不上欧美大企业。从可以调动的资金来看,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无法在技术改造和市场占有率上有迅速提高;从品牌来看,中国产品普遍缺乏国际知名度,无法做到优质优价,利润实现能力差。 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平等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中国企业大量破产倒闭,或被跨国公司收购兼并。事实上,中国的饮料工业、啤酒工业、洗涤剂工业、自行车工业、造纸工业、医药工业、电梯业、计算机业、民用客机车、装备工业都已经被跨国公司占领,或者高附加值部分市场被占领,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农业等也都面临著进口商品和跨国公司的严重威胁,有的甚至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组装车间。与此相应,则是中国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利润萎缩,裁员和降低工资福利,拖欠银行贷款。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率相当高,腐败因素造成的不良资产只是其中一部分,主要的呆帐坏来源是市场竞争造成的,特别是由于外资企业挤垮中国企业造成的。 中国农业是竞争力最弱的产业。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多达9 亿,农业劳动力5 亿左右,户均拥有耕地仅为0.4 公顷左右,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上百万公顷的农场相比,毫无规模经济效益可言。为了确保如此微小的土地面积能够有足以维持农民生存的产出,必须要使粮食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就使中国农产品特别是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1996年起,由于中国增加粮食进口规模,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至2000年秋,降低至每种一亩小麦要亏损8 美元的水平,使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目前,中国农业地区普通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不到80美元,生活十分艰难。如果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则农民收入还将继续下降,大量农村土地将被荒芜,农村人口将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城市边缘人口。 一句话,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可能有一时的增长,但是单位GDP的税收、工资含量将有下降,单位GDP的就业量将继续减少。 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失去独立的工业体系,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加工基地。中国农业将面临极大冲击,农民收入可能大幅减少。中国的金融体系可能被进一步增加的呆坏帐拖垮。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失业人口将大量增长。同时,在世贸组织规则下,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将无法提高税收,从而无法建立一个有足够支付能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其结果是,中国的社会治安将进一步恶化。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动力 直面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界的声音却没有出现在媒体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规模还太小,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跨国公司。虽然这些小企业也模糊地感觉到国际竞争对他们的威胁,但是他们缺乏信息沟通,更缺乏组织,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中国大企业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明确感到跨国公司的压力,但是企业的领导人们受命于×央政府,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不承担最终责任。就个人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还有可能享受与国际接轨的收入,自然也没有多少兴趣反对。工人和农民本来应该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但这两个群体同样缺乏信息沟通,同样缺乏组织,他们甚至不知道世贸组织是什么。 人们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引进市场逻辑,让人们的致富愿望和能力来带动社会发展,同时就意味著让弱肉强食的规律自发作用。然而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弱肉强食,而是强者主动出让利益。 1985年以前,由于政府放权让利,给农民提高农产品价格,给工人以奖金和津贴,给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支配权,弱者群体首先得到利益,因此社会生产总量迅速增长,消费品增长更是迅猛,改革开放得到了广大公众的普遍拥护。 然而,1985年以后,政府已无利可让,无权可放。从那时起,弱肉强食开始成为社会的主导性因素。在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趋缓,而农民的负担却逐年上升。在城市,国有企业的领导层逐渐以各种方式将越来越多的企业

北师大在线作业-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1、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是(ABDE)。 A. 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 B. 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 C. 公共关系专业普及化 D. 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E. 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 2、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可把公众分为( ACDE )。 A. 非公众 B. 内部公众 C. 知晓公众 D. 行动公众 E. 潜在公众 3、公共关系三大目标是( ABC )。 A. 认知度 B. 美誉度 C. 和谐度 D. 见报率 E. 议论度 4、从宏观上看,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D )。 A. 通过信息交流和物质、能量交换等渠道产生影响 B. 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与行动 C. 通过组织制度对内部员工产生影响 D. 优化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环境 E. 激发公众的购买欲望 5、传播的基本方式是(ABCDE )。 A. 个体自身 B. 人际传播 C. 小团体传播 D. 组织传播 E. 大众传播 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BCDE ) A.创新精神:公共关系产生的哲学基础 B.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 C.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 D.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 E.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 7、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ACD ) A.导入时期 B.设置专业和招生培养时期期 C.成熟稳定发展时期 D.迅速发展时 E.科技成果迅速增长时期 8、根据关系的重要性程度,可把公众分为( AE ) A. 首要公众 B. 目标公众 C. 周期公众 D. 稳定公众 E. 次要公众 9、政府机关美誉度内容可分解为(BCDE ) A. 领导政绩评价 B. 服务评价 C. 民主建设评价 D. 廉政建设评价 E. 政绩评价 10、在组织发展的精神源泉方面,组织形象的作用是(ACDE ) A. 规范与范导功能 B. 宣传作用 C. 激励功能 D. 辐射作用 E. 凝聚与整合功能 11、基于调查对象范围变量分类,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是(ABCDE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E. 个案调查 12、礼貌用语主要有(ABCDE ) A. 问候语 B. 请托语 C. 致谢语 D. 礼赞语 E. 告别语 13、公共关系发展的趋势是(ABCDE )。 A. 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 B. 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 C. 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 D. 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体化 E. 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 14、政府作为组织有其特殊性,包括(ABCE )。 A. 权威性 B. 复杂性 C. 服务性 D. 利性 E. 独立性 15、从微观上看,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影响主要体现在( ABDE )。 A.帮助社会组织监测社会环境 B.扩大组织知名度、提高美誉度、提升和谐度 C.平衡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D.以响应的政策和行动影响公众舆论、态度和行为 E.在组织出现危机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缓和和消除冲突

融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关系

经济转轨是整体性的制度结构变迁,这里特指20世纪末许多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运动。对经济全球化则有不同的解释,在俄罗斯比较普遍认同的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球化意味着:第一,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体、经济主体和其他主体之间建立关系的可能性;第二,这些关系与国家法律和规范相比,其重要意义增长得更快。”(注:[俄]π.и.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上述定义的第一个方面是指全球性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加强,各国各经济主体之间商品、生产要素和信息等各种交易的空前迅速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则强调了全球性制度结构在市场经济原则下的一定程度的趋同,经济主体所确立的跨国家边界关系的规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有人提出经济全球化将朝着5个方向发展: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形成、经济地区化、世界贸易集约化、趋同发展趋势。(注:[俄]в.库兹涅佐夫:《什么是全球化?》,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1998年第2期。)有的经济学家则强调各国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区别,提出:由于战后生产、技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金融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开始成为整体性的全球经济,导致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市场作用下的国际分工,还有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生产和销售结构、全球性的金融体系和信息网络等,使经济主体的运行空间扩大为整个世界。(注:[俄]ю.希什科夫:《20世纪的对外经济关系——从衰落到全球化》,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1年第8期。)在此前提下,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基于以上对经济转轨和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我们对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可以在许多不同层次上进行,如在全球范围的、国家的和企业的层面上分析。这里,将以经济转轨大国俄罗斯作为研究客体,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关系是受各类复杂因素影响的,既有国际环境的因素,也有国内条件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因素又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本文侧重分析政府的经济转轨政策是如何使经济转轨和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使经济全球化因素作用于经济转轨过程的。 预期与现实 20世纪的最后10年,既是世界上大多数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又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反映了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向市场经济转轨,就是要使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换成市场机制,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在一国范围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为此,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转轨内在地要求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也实行市场化趋向的体制转型,由封闭经济的体制转变成开放经济的体制,使国民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利用国际市场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所以,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层面上,表现为国内经济转轨与对外经济体制转型在目标模式上的一致性及其相互联系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形成国内经济转轨与国际接轨之间的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对外经济开放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与此同时,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紧密关系,还反映在经济全球化因素作用于经济转轨过程的机制方面,进而反映在经济实际运行方面。以融入经济全球化从而利用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对外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国内经济转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旧制度下无法得到的潜在利益,提高全国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制度性基础。因此,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之间的良性关系,就国内经济运行的效果看,应该表现为经济转轨所带来的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为本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基础;而开放型对外经济体制所创造的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经济交往关系的扩大和优化,又对本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各种积极的促进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