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

摘要: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出其年龄阶段上的特征。通过对1-6年级302名小学生实施学习动机测验,结果表明:(1)小学生在内在目标导向上,低年级学生显著低于中高年级学生。在外在目标导向上,6年级学生显著低于2、3、4、5年级,并且2、3、4、5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2)小学生在学习价值、控制信念和期望成功维度上,中高年级学生都显著高于1年级学生。(3)小学生在测试焦虑上,1年级学生显著高于2年级和6年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应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一前言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刘政宏将学习动机界定为“引起并维持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2]1994一2002年国内学习动机的研究状况显示,国内学习动机文献数量总体来看不断增长,刊登学习动机内容的文献也呈多样化趋势,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初露端倪,学习动机问题越来越受关注[3]。

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

动机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系别: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年级: 2008级 专业(班):体育教育专业(2班) 学号: 20082701027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2 月 29 日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1 选题依据 在体育社会化的社会里,体育社会化程度越高,体育对社会的影响就越大,反过来社会对体育的期望值就越大,对从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①所以,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而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要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本培养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从查阅书籍得出学习的积极性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发动、维持学生活动的一种心里状态。动机对人的行为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所以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对我国体育社会化有重大的意义,经过上网收集,我国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研究比较少,研究得比较泛,广州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还没,所以我选择这个研究题目对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有重要的意义。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并探讨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构建学习动机的因素及价值框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其价值,不仅对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广州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管理层提供实际的参考借鉴的意义。 2.2实践意义: 通过对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的确立及价值推广,明确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从而有可能使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习受不同的因素影响,从而明辨那种因素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激发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还有使教育管理层,明确学生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这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激发,如何把师范生应有的技能以更好的方式灌输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①[1]周华.我国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透视[J].中国软科学,2003(4):156-158 ② [2]王美,戴俭慧.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03,19(4):1-5

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摘要:对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一所重点小学二到五年级的1228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学习活动占了小学生在校生活的绝大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及其对个体学习行为、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我们对四川省达州市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资料分析整理 一、调查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抽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二小二到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1350份,收回问卷1228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参测的学生主要来自一般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家庭。 2.研究方法与评定工具 调查选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包括调查学习、技能、运动、社会生活场面的成功动机、考试焦虑中的促进性紧张和回避失败动机、自己责任性、要求水平七个内容分量表)。 测验采取团体方式进行,测试人员是在高校从事心理和教育学的教师和选修《学校心理辅导》课的师范院校专科大学生担任,施测前接受过短期培训。测试时,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纸笔作答,每个测验约40分钟。 先将原始分数输入有配套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标准分、等级分及学生个人报告表,再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在总焦虑水平和各分量表上存在的问题的发生率及显着性水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各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各指标分析 对达州市一所重点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知识学习和提高技能方面个人的学习动机较强,回避失败的动机和责任心方面的成就动机偏弱。同时,学习压力使学生促进紧张这一项数据一直高居不下。 当今,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努力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常常发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_李炳煌

2005年5月 第4卷第3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4 No.3 May,2005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 李炳煌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依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为三个维度,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中小学3~11年级等9个年级1356名城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测查,研究发现: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中小学生;动机驱力理论;学习动机;趋势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5)03-0101-04 一、引言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者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探寻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规律。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既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业绩效,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关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论,“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1]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动机理论。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2]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他同时认为,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随着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而有所差异,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对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颇多(“同化”、“先行组织者”、“有意义学习”等),但是,应用其学习动机驱力理论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在湘潭市市区和娄底市农村分别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采取整班取样法,随机选择了小学3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共18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该问卷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成就动机理论,并经过初测修改编制而成,正式问卷由32个项目组成,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因子分别为12、10、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自编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4.607、3.148、1.790,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26.38%、17.31%、10.87%,累积的解释变异量为54.56%。将此结果与原问卷维度结构进行比较,除第28项的因子载荷偏低予以删除外,其他各因子载荷均在0.385以上,各因子与对应维度的关系与试测问卷的构想基本吻合。采用克隆巴赫(Lee J.Crombach)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作为问卷的 101 收稿日期:2005-02-19 项目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XJ K03AG010)作者简介:李炳煌(1966-),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成就动机测验及答案

成就动机测验 姓名:应聘岗位:测评日期: 本问卷共30道题目,每一道题目就是一个陈述,请您根据陈述与自己的看法相符的程度作出判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有点符合D.完全不符合 1.我喜欢对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 2.我喜欢新奇的、有难度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3.给我的任务及时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4.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我会被有难度的任务所吸引。 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是一种鞭策和挑战 8.我在完成由难得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9.对于困难的活动,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0.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11.我希望把有难度的工作分配给我 12.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14.那些我不能确定能否成功的工作,最能吸引我 15.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有困难的事,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 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景中工作 17.我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会担心失败 18.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19.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难度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 20.我不喜欢那些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21.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22.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 23.在那些测量能力的情景中,我感到不安 24.对需要有特定机会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害怕失败。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时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希望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我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遇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我会焦虑不安。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思考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简而言之,最优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其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的过程。而人才差异化管理就是根据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进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结合所写内容并参考有关书目明确了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人才差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我国,相关的人才差异化研究与德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像我们所熟知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 1.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是在前人莫瑞的研究下,进一步发展了其研究,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其主导需要,该理论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究人的激励和人的行为,有力的说明了人不但有经济上的物质上的需求,更有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以启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小学生各方面还在成长之中,有时会出现叛逆行为,出现不想学习的问题。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兴趣广泛,并且能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一个人是否想学习,为什么学习,喜欢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等,这都是属于学习动机的范围。 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分。学习自觉性是指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不仅对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的功能,而且还关系到学习效果。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小孩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呢? 第一,学会调动内部学习的积极性。内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列出小孩想要学习的三条理由:集中在小孩的需求、好奇心和喜好上。 内因是小孩的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包括学习目标,价值观,以及爱好。记住:内因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第二,有意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接受学习的挑战,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能力和自制力;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旦知道什么是错的,那么小孩就已经开始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了;实现目标后奖励一下自己。

第三,及时了解学习活动进展情况。在小孩学习某个内容或学科时,需要一些进展过程或情况的反馈: 如:有没有什么短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新学到了什么技巧? 遭遇到了哪些失败与教训?是否应当换种方式重新开始? 怎样奖励自己?可以奖励小孩的勤奋努力! 是否从心里积极地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四,利用外界因素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外来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外界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外部环境,其作用并不如内因所起的作用大。当别人的目标、价值和爱好影响到你的学习时,这些外因就成为学习的外界动力。学习是为了不受惩罚、赢得嘉奖或者取悦别人。 第五,总结和反思。假定小孩的学习活动已经到了最后的总结阶段。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孟静 学号 1016800143032 专业小学教育 层次本科 通讯地址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彭泽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摘要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1)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1)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3)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3)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4)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5)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5)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6)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6)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7)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 [摘要]学习动机与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使教师明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无疑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含义、分类和功能,然后具体阐述了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最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利于教师把理论付诸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 学习动机的形成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思想道德品质、自我认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学生内驱力因素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群体,他们刚开始的学习是无目的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开始懂得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由此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一般地说,它的趋势是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这个过程,反映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 总体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外部学习动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动机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主要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以及学习环境的特点有关。这就提示我们,在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时制宜。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导、诱导学生从事一些活动。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自我修养、责任心、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生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身作则、爱生如子,要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品德、性格、知识以及心智活动的积极性不同等因素,以赏识的心态而不是以挑剔的心态对待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每一句话、每一体态都恰到好处地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流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我能行、自信的心态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学习目的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学。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到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大到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长远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行积极自觉的学习。

文献综述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 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

1经典成就动机理论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6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由过去对动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的研究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认知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初, Dweck等人¨1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3 o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J。与此同时: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1.2多面取向成就动机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特征,即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动机组成的(Kakla&Scher,1986)"J。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两类:情境动机和性格动机。前者指的是在特殊情境中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需要的满足,是暂时性的。后者是指个体的追求不限于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变异∞J。另有学者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为求知或为个人成长而学习,另一类则是为求得较高的分数或是为博得父母的欢心或教师的赞许而学习。Dweck(1983)将前者看成是学习目标,后者看成是成绩目标。具有性格动机而且在求学时又以学习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人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p1 Elliot和Andrew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进行???新的诠释,认为成就动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怕J。随后,Elliot(1997)等提出了趋避成就动机层次理论,将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纳入这个理论D J。这些研究说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越来越多的多面取向。Elizur 等∞-采用了多面取向的成就动机的方法,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种独立的动机组成的。他们将成就需要和其他的需要(如金钱、地位、权力等)结合起来,认为职业道德、支配性、竞争性、对地位的渴望和获得金钱与财富都是成就动机可能的成分。如Elizur 等提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的结构,即有两个面:A面, 收稿日期:2008-10-06 修回日期:2009一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66)"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的关系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蒋名平(1977一),男,四川达县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职业教育。万方数据114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B面,时间。A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包含对困难任务的偏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个人独自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风险,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努力。B面指的是与任务相关的时间,是在任务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怕J Sagie,Abraham等根据成就动机多面取向理论设计了一种情境成就动机量表来测查成就动机,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体。[7】随着成就动机理论的整合趋势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核心因素,如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也包括外围的因素,如支配性、集中性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Schuler&Prochaska,2001)Do。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成果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焦点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客观测量。目前最主要的测验有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的测验。随着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又开发出了Grid技术、成就动机问卷(AMI)等新的测量工具。2.1投射测验1938年Murray运用墨渍投射测验,对内隐动机进行了测量,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1投射测验主要有两种方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教育科学学院应心091班梅琴 0906032017 摘要:人类行为的动机一直都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动机的相关 定义,回顾了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而出现的各种动机理论,探讨了一些动机理论的主要容,并对动机的研究前景作出了探讨。 关键字:动机;动机理论;综述 一.引言 人从事任何活动,总是由于他有从事这一活动的愿望。愿望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指向引起这种愿望并满足这种愿望的事物。当愿望所指向的对象激起人的活动时,反映这种对象的形象或观念就构成活动的动机。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需要的具体目标。动机可以由当前的具体事物所引起。如感到寒冷的人,有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产生烤火的动机。可是引起动机的,远不限于当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例如对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一个非常广泛,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人类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而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二.动机的概念: 动机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多元探讨,反映了人们对动机的不同认识。对动机的定义不下数十种。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意即推动的意思。后来的研究者大多依据这一本意对动机作出解释。有人认为,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1】。这一定义强调动机的作用和实质,但并未指出动机产生的原因。也有人指出,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2】。这个定义强调需要和动机的实质性联系,但轻视目标、诱因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学者春兴教授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特点浅析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特点浅析 【摘要】数学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并使数学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笔者通过对洋口小学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特点 笔者通过对洋口小学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数学学习动机具有直接性 调查中,65名学生(25%)很喜欢上数学课,142名学生(65%)比较喜欢上数学课,38名学生(10%)不喜欢上数学课。在喜欢和比较喜欢上数学课的两类学生中,喜欢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数学成绩很好或良好。但是笔者发现,在不喜欢上数学课的人当中,有的数学成绩却非常好。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效似乎和学生喜欢的科目没有明显的联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学科数学难易程度的感受都与应试相关。调查中还发现,同学之间不会因为你喜欢或不喜欢数学课而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对他们来说喜欢或不喜欢数学是个人很正常的现象。 (二)数学学习动机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 调查显示,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来源很多,可以大致分为考大学、当数学老师、当数学家、学本领、考试、兴趣和好奇心、赢得别人的赞许、找份好工作和其它(被动)等9类,人数分布见下图。其中,“其它”代表了不知道为什么学,主要是被家长要求学的,所以把它归为被动型。 从中发现,列在首位的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其比例从小学低年级的5.4%逐渐增加到中年级的21.3%,高年级的37.0%。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识越来越现实。列在第二位的是为了“考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其比例依次为21.6%、25.0%和24.0%。笔者发现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意识,可见升学压力对小学生的冲击不可忽视。 (三)数学学习动机具有年级差异 调查显示,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存在着年级差异。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按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考大学、考试、学本领、当数学家、找份好工作、兴趣和好奇心、当数学老师、赢得别人的赞许、被家长要求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按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考试、考大学、找份好工作、赢得别人的赞许、被家长要求学、当数学老师、兴趣和好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宿迁学院小学教育班王佳衡 一、概念的界定 (一)动机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1]当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且维持着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因此,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力或者动力。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动机的定义各不相同,在年提出,动机是努力与达到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态度的结合体。和在年指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国内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动机的认知作用的角度界定的动机的概念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从认知的视角研究动机己经成为当今主流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由此产生的动机理论也是最丰富的。虽然对于上述的理论,学者们对于动机的定义大相径庭,可是在以下三要素上,学者们表现出了一致性:选择性、坚持性和努力程度。[4]因此,我认为,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坚持主动去学习,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行刻苦的学习。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念建立在动机概念的基础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指向性,因而蕴含着一定的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刘政宏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将其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学习动机三个成分”。[5] 学习动机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它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构建过程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52 [2]丁永祥.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李光. 小学生学习动机测验的初步编制一基于自陈式和“半投射式”测验的研究[D].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刘艳. 期望价值、学习目的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5]刘政宏,张景媛等.国小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之分析及其对学习行为之影响[J].教育心理学报,2005, 37(2):173-196

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研究

学生美术课成就动机的培养初探 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张怀清 [摘要]成就动机的培养,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研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指出了“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总结。 [关键词]成就动机;培养;激励;营造;期望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麦克里兰德通过研究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希望获得成功,当他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就小学生而言,成就动机强的学生较之一般学生具有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坚强的学习毅力及更高水平的学习自觉性。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寄予厚望,使得优等生成就动机长盛不衰,而忽视了最需要转变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因此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他们经常在责怪声中学习,很少有人为他们创造多方面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受当前评分制度的影响,及对学生的划一要求,使有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使另一部分学生即使作出最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要求,这样这两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成就动机”的培养与研究。 二、“成就动机”的涵义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涵义 “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动机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其含义有三个方面: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H.A.Murray)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0~50年代,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例如,大学生想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想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等,都是其成就动机作用的表现。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 阿特金森将麦克莱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

少),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然而,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Ts);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Tf)。因此,上述成就动机公式根据其方向的正负,可分别表现为:Ts=Ms×Ps×Is,Tf=Mf×Pf×If。其中,Pf=1-Ps,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则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T=Ts+Tf=(Ms×Ps×Is)+(Mf×Pf× If)=[Ms×Ps×(1-Ps)]+[Mf×Pf×(1-Pf)]=[Ms×Ps×(1-Ps)]+[Mf×(1-Ps)×(-Ps)]=[Ms×Ps×(1-Ps)]-[Mf×(1-Ps)×Ps]=(Ms-Mf)×[Ps×(1-Ps)]。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如果Ms>Mf,则T为正值,而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如果Ms< 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虽然成就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 摘要:心理学把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称为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它是个体积极学习的一种固有的自然倾向,因此,动机只能被激发而不能被建立。本研究运用自编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目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学习动机的特点、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以及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就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等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激发、引导和维持某种行为的内在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学习动机即由一种学习目标指导、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的方向指向目标,因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例如,有的人喜欢数学,便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有的人写小说可能从来没有出版过,但他从写作中得到乐趣和

满足,写作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乐趣。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的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到兴趣,而是对学习带来的结果感兴趣。例如,有的人学习是为了取得好分数,获得奖励,避免惩罚、取悦老师等。对学习来说,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实是互动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很多小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共同推动下完成的,既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可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无论小学生成绩如何其背后都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如何使小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变为活动状态,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近几年小学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密切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可谓用心良苦可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小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减弱。学习不主动,兴趣不高。越是到了高年级厌学的学生就越多。不少学生缺乏学习需要、兴趣,甚至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情况。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有95%的小学生需要调整学习动机,教师对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成为当前教师们最需解决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的研究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研究 ——以杨柳完全小学为例学习动机是引导、维持和推动人们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机制和内部活动。恰当的学习动机水平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持续,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能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而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而学习动机缺失或学习动机不足将直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态度的端正。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学习能力较差、学校教育 方式欠妥等诸多可能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2012年以来,笔者所任教的杨柳完全小学(典型的山区农村小学,学校坐落在海拔800米的山顶平地,学校有六个年级,采用复试教学,有学生约120人。)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扫除学生厌学症”为校本研究课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面以我校课题研究取得的点滴经验为例,重点对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进行论述。 1、杨柳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 笔者于2012年秋对学校3-6年级80名学生进行小学生学习动机量表的问卷调查(问卷样表略,整个问卷设置12个选题,每个选题设3个选项,分别赋予1分、2分、3分分值。),收回有效答卷75份,按照我校动机量表的上动机水平界定的分数段界定,28分—36分为学习动机较强,22分-27分为学习动机水平较合适,12分—21分为学习动机较弱,其调查结果如下:

表1 杨柳完小学生学习动机量表问卷统计表 分数段28-36分 (高) 22-27 分 (适中) 12-21 分 (低) 合计 得分分布 10人 38人 27人 75人百分比% % 36% 100% 其中:学困 生 1人 3人 16人20人得分分布 百分比 5% 15% 80% 100% 以上问卷统计表显示,75份有效问卷中,学习动机较高的有10人,学习动机适中的38人,学习动机弱的有27人,其中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6%,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容忽视。 为进一步了解学习动机水平问卷低得分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分班级对27名学生进行了深层次访谈和跟踪调查,调查发现,学习动机弱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学困生,其中20人被科任教师公认为学困生,占学困生总数的80%,由此不得而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有着很大的关联,学困生中的大部分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不主动,直接导致学业成绩不好,而一部分同学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逐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学习动机逐步下降甚至缺失。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我校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