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流胶病综合防治技术

大樱桃流胶病综合防治技术
大樱桃流胶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 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

流胶病

流胶病 流胶病是桃、杏、李、大樱桃等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一般从发病原因上看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 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条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素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树死,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灵发病轻。 侵染性流胶:主要危害枝干。病菌侵染多从伤口和侧芽处侵入,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菱形或者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两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在生产实际中防治次此病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防为辅,化防主要控制孢子飞散及孢子侵入发病的两个高峰期。 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对 树多施有机肥,适量曾施磷、钾肥,中期控制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负载,保持稳定树势。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树木湿度。适时夏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治好其他病虫,特别是树木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

2、消灭越冬菌源:在最冷的十二月份至一月份进行清园 消毒,刮除流胶硬化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杀菌剂400倍液加有机硅,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 3、树木发芽前喷杀菌剂600倍液加有机硅,杀灭活动的 病菌。 4、涂抹防治: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 纵横划几道(所画范围要求超出病斑病健交界处,横向1cm,纵向3cm;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原液或5倍液加渗透剂等,对清理后的患病部位进行涂抹,一般涂抹两次,间隔3-5天,必要时,在流胶高峰期再涂抹一次。 5、生长季适时喷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 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杀菌剂600倍液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一次杀菌剂600-800倍液等,连喷2-3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柑橘褐斑病终极防治手册!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图片来源:卢文彝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简称柑橘褐斑病,果农俗称"黑疤病"、“黑点病”。 主要危害部分橘类,橘与柚、橘与橙的杂交品种,以及葡萄柚等,如在贡柑、茂谷柑、爱媛38、默科特、红橘等柑橘品种上发生较多。 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复发,常引起落叶、落果、枯梢,果实感病后带斑难以鲜销,处置不当的话后果相当严重。 为害症状图解 褐斑病主要危害嫩梢,花蕾,叶片和果实。

叶片感病 柑橘褐斑病幼叶症状 刚萌发的幼叶发病,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 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一旦发病,产生褐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

柑橘褐斑病成熟叶片症状 部分革质化的叶片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病叶一般不脱落,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的初次和再次侵染来源。 新梢感病

新梢发病,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 发病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较大枝梢的木质部,使上一年生的枝梢也枯死。 花器感病 花梗和花蕾发病变褐枯死。

幼果感病 刚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发病,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但病斑以近果柄部位较多,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果实感病

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褐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 此外,果实上还可产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 流行途径 链格孢菌以无性态参与病害循环,病菌主要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翌春气温回升后,带病叶片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降落在新梢、嫩叶和幼果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毒素,致使所接触细胞死亡,细胞器降解,形成坏死斑,病菌从死亡的细胞中获取营养,生长发育并进一步产生毒素,毒素沿导管扩散,加速细胞坏死和病斑扩大,最终导致病叶脱落。

大樱桃病害防治方法

1.流胶病病因:生理性缺钾、病毒、病菌、虫害或人为损伤等。 治理方法:一斤硫酸铜,三斤石灰,十斤水和半斤食用油(花生油、猪油等)混合均匀,对流胶部位涂抹。(注意:涂抹时不要人为地把流胶刮下,否则会加重病情)3-5天涂抹一遍,连续2-3遍即可。此法对大樱桃、杏树、桃树均有效。 2.腐烂病、粗皮病、干腐病、木腐病(木腐病的发病现象:在枝条的部分部位长出很多白色的木耳)。 病因:病毒、病菌等侵害。 治理方法:将十斤水和一斤食用盐同时放到锅中烧开,冷却后刷在病株枝干上,隔半个月再刷一次,共刷两次即可有效杀死病菌或病毒,彻底把果树治好(注意:此法要在果树休眠期到萌芽前实施)。 3.裂果 大樱桃采摘前,果实表面出现发软、发蔫症状;或出现水浸状果肉(玻璃果);或出现豆斑病;或在果实进入膨大期后,遇到雨水就出现裂果现象。防治方法: 1.根系补钙。秋冬季或开春以后,在每棵果树根系分布区挖2-3个小坑,深度20公分左右,每个坑埋入半斤左右生石灰,然后用土掩埋(注意:一定不要浇水,要让其慢慢分解)。一次使用可管二到三年。在土壤中埋入生石灰,还可以起到调节土壤酸碱平衡,降低病虫害的作用。 2.叶面补钙。在大樱桃幼果期,把儿童或老人补钙用的钙片碾碎,1片钙片兑20—30斤水,均匀地喷施到叶片上,如裂果严重,可喷两遍。一次喷施10—15片钙片,也可以跟农药混合后一起喷施。一次喷施可管一年。 掌握施肥时间 4. 最佳施肥时间为:在9月中、下旬施70%的肥料,剩下的30%的肥料在花前、花后、果实膨大期各施1次。采果后也要追肥,一年中一共施4次肥即可 5.果面着色不均匀、成熟晚或进入7—8月份以后,叶片出现淡红色,并迅速停枯死亡。 病因:缺镁导致果树养分运输不良。防治方法: 方法一:根系补镁。施农家肥、土杂肥的时候,把适量煤灰混入肥料中,在果园中以放射形条状沟施到土壤中。一亩地施200斤左右煤灰即可。 方法二:叶面补镁。在大樱桃采收前20天左右,用0.4%的硫酸镁溶液(4两硫酸镁兑100斤水)均匀地喷施在大樱桃叶面上。也可以跟农药混合喷施。 6.顶枯病(即从树体顶端开始出现死梢、死枝,并蔓延到整株树体,导致树体死亡)。 病因:缺硫。 防治方法:一棵樱桃树补充2—3两硫磺粉。把硫磺粉与土混合均匀后施在树体根系土壤中。 7.黄叶病(从树叶边缘开始发黄并向叶内蔓延)。 病因:缺铁。防治方法:因雨水大使果树出现黄叶病的时侯,用0.4%硫酸亚铁溶液(即4两硫酸亚铁兑100斤水)与农药混合喷施在果树上,3-5天见效。 8.果皮粗(粗皮病)、果肉硬、果实表面出现红点;出现裂果(注意缺钙也会发生裂果病症) 病茵:缺硅。防治方法:叶面补硅。在果树幼果期,用0.4%的硅酸钙溶液(4两硅酸钙兑100斤水)对叶面喷施。 9.小叶病、花叶病 病因:缺锌。防治方法:在春季樱桃萌芽前,用0.3%的硫酸锌溶液(3两硫酸锌兑100斤水)喷洒干枝。 10、叶面上出现微小白点 病因:缺铜。防治方法:不用单独补充,确保每年喷施波尔多液两次。 11、冻害(侧枝背上有腐烂症状,并且木质部发黑腐烂,发生腐烂)。 病因:缺钼。 防治方法:结合追肥,每亩施用5-6斤钼酸氨或钼酸钠。 12、落花落果、畸形果、开花不座果 病因:缺硼。 防治方法:在萌芽前和幼果膨大期两次喷施海藻精800倍稀释液加0.3%硼砂水溶液(先用3-4斤温水兑3两硼砂充分溶解后加凉水,在短时间内喷施)。注意施硼砂的时候一定不能过量,一棵果树施用的硼砂最多不能超过4两,否则会引起硼砂中毒。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唐祥宁1邹继生2陈建德1张波1陆大鹏1 (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2.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上海奉贤:201419)摘要:本文通过桃树流胶病发生原因的分析,小结了流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桃树;流胶病;病因;综合防治 桃树流胶病是上海地区桃树栽培中常见的树干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及骨干枝上,桃树流胶病削弱树势,重病者可引起枯枝死树,严重威胁着桃树生产的发展,使果农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将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小结如下,期望对果农朋友有所帮助。 1症状 桃树流胶病主要为害桃树主干和主枝,主干重于枝条,小枝条和果实也可被害。发病初期,病部稍微肿胀,木质部变褐色,不断从皮孔或伤口处分泌出半透明柔软胶状物,尤以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的胶状物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变褐,成为晶莹柔软的冻胶块,干燥后变成褐色硬质胶块。多个流胶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胶疤块。流胶处树皮肿胀粗糙,龟裂,伤口不易愈合,皮层及木质部逐渐变褐腐朽,同时易被腐生菌感染。随着病害的发展,流胶点不断增多、增大,严重时树干遍体流胶,当病斑包围主干主枝时,致使树势衰弱、叶片变黄,树梢枯萎,甚至枝干或全株枯死。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出黄色胶液,溢出果面,病部硬化,重者出现龟裂现象,病果不能生长发育,无食用价值。 2发病过程 感染流胶病的桃树组织细胞结构发生了变化,病部的形成层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而是向水平方向增生特大的厚壁细胞,形成淀粉堆积的内含物,并在细胞的作用下产生酶,酶把胞间膜及细胞内含物溶解形成胶状树脂。由于厚壁细胞不断增生,细胞膜及淀粉的胶化不断进行,致使流胶现象持续发生。 3发病原因 桃树流胶病一般分为侵染性流胶病和非侵染性流胶病两类。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笔者认为桃树流胶病不是单纯的单因子引起的病害,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合性病害。导致桃树发生流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各种病原物的为害所引起。桃树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穿孔病等病害危害枝干,使病株生长衰弱,降低抗性,各种病害的病部易出现流胶现象。 (2)由各种害虫的为害所引起。介壳虫、蚜虫、吉丁虫、天牛、小蠹甲等害虫所造成的树体伤口极易诱发流胶病。 (3)由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所引起。使用机械及农具不慎造成的伤口,冻害、霜害、日灼伤、台风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口,以及各种机械伤口未及时进行处理所导致的植株生长衰弱等现象均可诱发流胶病。

李子树流胶病标本兼治是关键

李子树流胶病,标本兼治是关键 近年来,流胶病已成了李子树、大樱桃等果树重要的枝干病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甚至造成死树。李子流胶病主要危害李树1-2年生枝条,受危害后李树枝条皮层呈疱状隆起,随后陆续流出柔软透明的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则成硬块,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影响树势,重者部分枝条干枯乃至全株枯死。此病全年均有发生,以高温多雨季节为多见。 发病原因: 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生理性流胶主要是由于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粘重或土壤酸度过高等原因引起。多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侵染性流胶病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 治疗难点 一是流胶病仅从杀菌角度寻找方案,不能解决根本的生理病患问题(韧皮等营养输送组织破裂); 二是在哪流胶就从哪堵流是难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处不流别处流,根本措施在于解决树势弱、韧皮薄、储备养分少、营养循环能力差的问题; 三是流胶病的防治需要周年综合防治,但多数种植者仅在见症后期望找到特效药,来减轻或延缓危害,认为流胶病无药可治。流胶病直接影响的是树势,当年影响的是产量和果品品质,长期影响的是挂果年限。如果从防治流胶病不仅是治病,更是保产、保质、保树这个角度,来制定方案,流胶病防治必要且成本不高。

褐斑病

褐斑病 摘要: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b r o w n s p o 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 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 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关键词:褐斑病、发生、预防、病害 症状识别危害 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 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单株受害叶片、叶鞘、茎秆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褐色,腐烂死亡。 草坪 草坪草褐斑病是一种根部和茎部病害,严重时病株根部和茎部变黑褐色腐烂。叶鞘上生褐色梭形、长条形病斑,多数长0.5?10c m,有的长达 3.5c m以上,严重时病斑可绕茎1周。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整个病基部变褐色或枯黄色,染病分蘗多枯死,叶片上病斑梭形,长 1.0-4.0c m内部青灰色,呈水浸状,边缘红褐色。高羊茅叶片上病斑多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种叶片上

病斑初梭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丝。 病害在草坪上呈褐色圆形枯草斑,直径从几厘米到两米。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结果枯草斑呈环状或蛙眼状,即中央绿色,边缘为褐色环带。枯草斑内叶片虽已死亡,但在天气条件适宜时,喷施杀菌剂后残存的病株尚能发出新叶,但是草坪变得稀薄。有时,病株散生于草坪中,无明显枯草斑。受侵染叶片开始时呈水浸状并变暗,最后干枯、萎缩,并变暗褐色。死去的叶片仍直立。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在病部的外缘有“烟圈”出现,“烟圈”由病菌的菌丝形成。当叶片干枯时“烟圈”消失。立枯丝核菌褐斑病另一个鉴别特征是病害发生之前12?24h能闻到一种麝香型的霉味,有时一直到发病后。管理人员可利用这种气味来决定用药时间。 在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呈水浸状,颜色变暗,后期褪色成浅褐色。在修剪较高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常造成大块褐色或黄色的病斑,与周围的健康草坪相比,感病草坪常呈凹陷状。 病原分布 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

大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大樱桃主 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大樱桃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危害大樱桃的害虫根据其取食习性,将其分为刺吸式害虫、咀嚼式害虫和蛀食性害虫。防治时主要是根据其不同的取食习性进行药物防治,或根据其生活规律、特点进行物理、人工等综合防治。 1.刺吸式害虫 问:刺吸式害虫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防 治? 刺吸式害虫的特点是害虫的口器延长,变成细

长的针管状,取食时将针式口器刺入叶片、枝条、果实的组织中吸取里面的汁液,给树体造成危害。用药物防治这类害虫时,宜使用内吸、触杀兼熏蒸作用的药剂防治。危害大樱桃的这类害虫主要有: 1).红蜘蛛 为害状:以成、若、幼螨刺吸芽、叶、果的汁液,叶受害初呈现许多失绿小斑点,渐扩大连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枯焦早落。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发芽前刮除枝干老翘皮,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螨源。出蛰前在树干基部培土拍实,防止越冬雌螨出土上树。 药剂防治:发芽期喷布3?5度石硫合剂或5%的柴油乳剂;出蛰盛期喷洒0.3?0.5度石硫合剂;大樱桃谢花后1?2周,幼、若螨活动期喷布20%哒螨灵 1000-1500、茴蒿素0.65%水剂450-700倍、1.0%阿维虫清乳剂4000倍、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

2).蚧壳虫类如桑白蚧、梨园蚧、草覆蚧、龟蜡蚧等 为害状:多以雌成虫、若虫刺吸枝干、叶、果实的汁液,造成树势衰弱,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果树休眠期用硬毛刷刷掉枝条上的越冬雌虫,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烧除。 药物防治:冬季喷洒5%1 勺柴油乳剂。芽膨大期喷布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含油量4?5%勺矿物油乳剂。 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蚧壳之前,可用25卿湿性粉剂灭幼酮1500倍、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等药剂防治。上述药剂可混入0.1?0.2%的洗衣粉或含油量0.3?0.5%柴油乳剂对已开始分泌蜡粉蚧壳的若虫也有很好的杀伤作用。 3).梨花网蝽

杨梅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

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

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 樱桃褐腐病 主要为害花和果实,引起花腐和果腐,发病初期,花器渐变褐色,直至干枯;后期病部形成一层灰褐色粉状物,从落花后10天幼果开始发病,果面上形成浅褐色小斑点,逐渐推广为黑褐色病斑,幼果不软腐,成熟果发病,初期在果面产生浅褐色小斑点,迅速推广,引起全果软腐。 防治措施:1)清洁果园,将落叶、落果清扫烧毁;2)合理修剪,使树冠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3)发芽前喷1次3~5度石硫合剂;4)生长季每隔10~15天喷1次药,共喷4~6次,药剂可用1:2:240倍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 樱桃流胶病 主要为害樱桃主干和主枝,一般从春季树液流动时开始发生,初期枝干的枝杈处或伤口肿胀,流出黄白色半透明的粘质物,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枯死。发病原因一是有枝干病害、虫害、冻害、机械伤造成的伤口引起流胶,二是由于修剪过度、施肥不当、水分过多、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等,导致树体生理代谢失调而引起流胶。 防治措施:1)增施有机肥,健壮树势,防止旱、涝、冻害;2)搞好病虫害防治,避免造成过多伤口;3)冬剪最好在树液流动前进行,夏季尽量减少较大的剪锯口;4)发现流胶病,要及时刮除,然后涂药保护。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1份、50%悬浮硫5份加水调成混合液,以及用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1份、食盐2份、植物油0.3份加水调成混合液。 樱桃叶斑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叶脉间产生紫色或褐色的坏死斑点,同时在斑点的背面形成粉红色霉状物,后期随着斑点的扩大,数斑联合使叶片大部分枯死。有时叶片也形成穿孔现象,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叶片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2)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3)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4)谢花后至采果前,喷1~2次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大生M-45800倍液等,每隔10~14天喷1次。 樱桃瘿瘤蚜 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樱桃幼枝上越冬,春季萌芽时卵孵化成干母,干母在3月底在叶端部侧缘形成花生壳状伪虫瘿,并在瘿内发育、为害和繁殖,被害叶背凹陷,叶面突起

大樱桃病虫害防治历

大樱桃病虫害防治历 时间:2010-3-30 11:18:23 阅读匡]296 次 注意事项及说明: ★桑白蚧是大樱桃的重要害虫,一旦发生,繁殖快、危害重。生长季节防治很困难,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喷石硫合剂,每年喷5度石硫合剂,已发生桑白蚧的园片,喷6-7度石硫合 剂,最佳时间是4月4号至4月8号。 ★小卷是大樱桃的重要害虫,花前用虫酰肼,花后用绿园,一般都不成问题。 ★百泰是防治大樱桃早期斑点落叶的特效药,并且能使叶片柔软、伸展,增强光和功能。 5-6月份两遍百泰对全年保叶至关重要。 ★石硫合剂奥旨方法简介: ①生石灰:硫磺:水=1:2:10 ②方法:先将生石灰倒适量的热水溶解成粉状,再加少量热水搅拌成石灰乳,用适量的谁将硫磺调 成糊状,剩余水全部倒入石灰乳中,把石灰乳烧开,慢慢加入硫磺糊,边加热边搅拌,硫磺糊加完后,记下水位线,熬制过程中蒸发的水量随时用热水补充?陆续熬制45-60分钟,值溶液呈红棕色,渣子黄绿色停火,冷却后过滤. 病虫害的防治 大樱桃树的防治病虫害工作分两个方面,即防病和防虫。防病方面主要是防治褐斑灰斑病' 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等;防虫害方面主要是防治百刺毛' 意和虫' 毛毛虫' 红白螨等,防治时喷药3---4次即可。 第一遍药应在花芽萌动初期进行,本次喷药必须喷洒自己配制的5度石硫合剂。第二遍药应在采果后,完成下剪(七月上旬)时,抓住时机,看好天气进行:喷一遍1:3:180比例的波尔多液加杀虫剂(唑螨药' 桃小灵等)。加杀虫药必须是能与波尔多液混用的药。在操做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从树干基部向上,耐心细致的把整个树冠从里到外喷洒透澈。第三遍药应在八月在八月上旬进行,喷一遍杀虫药(也可加杀菌剂),第四遍药应在八月下旬进行,再喷一遍波尔多液(配制比例与第一遍相同)加杀虫剂。一年中喷四遍药基本能保证叶片正常发育,直到初冬后才 逐渐脱落。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大樱桃树的多项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关键性措施,千万不可等闲视之。否则,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尽管修剪合理,肥料投入适时充足,也会造成早期落叶等无法弥补的损 失。 一、11月下旬至2月中旬休眠期 树体落叶后要及早做好树干涂白(涂白剂的配方比例:生石灰10千克、硫磺粉1千克、食盐1千克、植 物油0.1千克、水20千克)和清园工作(清除病果、病叶、病枝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 二、2月中旬萌芽前 树液流动后至发芽前进行冬季修剪。幼树以疏枝和刻芽为主,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盛果期树以培养、复壮、更新

大樱桃流胶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用药建议

近几年,随着大樱桃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流胶病也随之呈上升趋势发生。它不仅能造成树势衰弱,而且降低果品产量与质量,严重时死枝毁树,减产绝收。为促进大樱桃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就其流胶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交流。 1存在问题 1.1致病原因认识片面 多年来,人们对大樱桃流胶的致病原因始终认为是由伤口(虫伤、冻伤、灼伤、机械伤等)诱发或生理失衡造成的,根本没有认识到还有细菌侵染而流胶。因而在防治措施上也多从预防伤口和调节生理平衡这两方面入手,没有对细菌进行防治,导致治疗效果始终不理想。这可能是该病长期久治不愈的一个主要原因。 1.2防治时间滞后 流胶病主要是由两种细菌(丁香假单胞菌、核果树细菌性溃疡病菌)侵染引起。这两种细菌喜欢冷凉气候,6 ℃的低温即可侵染,12~21 ℃为侵染盛期。一般在晚秋和冬季开始侵染,早春就形成溃疡组织。也就是说,当发现枝干有流胶时,病菌早已侵入树体内。目前,大多数果农是在发现已经流胶时才开始用药治疗,根本没有在晚秋落叶后进行喷药防治。这种用药在发病之后的做法,即使喷布的药剂再多、浓度再高,也无济于事。 1.3选择药剂错位 众所周知,铜制剂与农用链霉素是治疗细菌性病害的最佳有效药剂。既然大樱桃流胶病是由两种细菌侵染引起,那么,理所当然的应该使用铜制剂或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但生产中,大多数果农是单纯通过防治虫害、减少伤口、排水防涝、刮除胶块等方法来防治流胶病,很少喷药防治。即使用药,也是在刮除胶块后涂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福美砷等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剂。因此,不能有效地杀灭从各种伤口、气孔、皮孔等部位侵入体内的细菌。药不对病,很难收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2用药建议 根据大樱桃流胶病的发生特点,在抓好科学选址建园、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和防止造成伤口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喷药防治。在这方面建议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抓住关键时期,二是使用有效药剂。 2.1抓住关键时期 防治大樱桃流胶病要重点抓好细菌的越冬阶段和细菌散布、传播阶段这两个关键时期,将病菌最大限度地控制或消灭在大量繁殖侵染之前,以降低繁殖系数,达到逐步消灭之目的。 越冬阶段指从落叶后到结冰前(11月底前)。大樱桃落叶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其气温保持在10~15 ℃,这一温度正适合病菌的侵染(6 ℃即可侵染)。同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叶痕、枝干上的皮孔及蚜虫、介壳虫等危害造成的伤口都是病菌入侵的通道。抓紧这一时段进行喷药,保护好这些易侵组织部位是防止或减少流胶病的重要措施。另外,此时树冠叶片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

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的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大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大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大樱桃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危害大樱桃的害虫根据其取食习性,将其分为刺吸式害虫、咀嚼式害虫和蛀食性害虫。防治时主要是根据其不同的取食习性进行药物防治,或根据其生活规律、特点进行物理、人工等综合防治。 1.刺吸式害虫 问:刺吸式害虫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防治? 刺吸式害虫的特点是害虫的口器延长,变成细长的针管状,取食时将针式口器刺入叶片、枝条、果实的组织中吸取里面的汁液,给树体造成危害。用药物防治这类害虫时,宜使用内吸、触杀兼熏蒸作用的药剂防治。危害大樱桃的这类害虫主要有: 1).红蜘蛛 为害状:以成、若、幼螨刺吸芽、叶、果的汁液,叶受害初呈现许多失绿小斑点,渐扩大连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枯焦早落。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发芽前刮除枝干老翘皮,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螨源。出蛰前在树干基部培土拍实,防止越冬雌螨出土上树。 药剂防治:发芽期喷布3~5度石硫合剂或5%的柴油乳剂;出蛰盛期喷洒0.3~0.5度石硫合剂;大樱桃谢花后1~2周,幼、若螨活动期喷布20%哒螨灵1000-1500、茴蒿素0.65%水剂450-700倍、1.0%阿维虫清乳剂4 000倍、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 2).蚧壳虫类如桑白蚧、梨园蚧、草覆蚧、龟蜡蚧等 为害状:多以雌成虫、若虫刺吸枝干、叶、果实的汁液,造成树势衰弱,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药物防治:冬季喷洒5%的柴油乳剂。芽膨大期喷布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含油量4~5%的矿物油乳剂。 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蚧壳之前,可用25%可湿性粉剂灭幼酮1500倍、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等药剂防治。上述药剂可混入0.1~0.2%的洗衣粉或含油量0.3~0.5%柴油乳剂对已开始分泌蜡粉蚧壳的若虫也有很好的杀伤作用。 3).梨花网蝽 危害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危害,被害叶被有许多黑褐色斑点状的粘稠粪便,叶片正面先沿叶主脉变成褐色。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秋冬季节要彻底清除果园内的落叶、杂草,刮除主干上的老翘皮,进行烧毁,清除越冬虫原。 药物防治:发芽前喷布5度石硫合剂。成虫和若虫发生期,可用0.2%苦皮腾素乳油2000倍、定虫隆(抑太保)5%乳油1000~2000倍、卡死特5%乳油:1000~1500倍、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着重喷布叶片背面防治。 2.咀嚼式害虫 问:咀嚼式害虫的特点是什么?危害大樱桃的这类害虫主要有哪些呢?怎样防治? 咀嚼式害虫的危害特点是害虫取食时直接用口器啃食果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等器官,使叶片等被害部位出现明显的伤口,给树体造成危害。用药物防治这类害虫时,宜使用具有胃毒兼触杀、熏蒸作用的药剂防治。这类害虫主要有黄刺蛾、舟形毛虫和金龟子类卷叶蛾类及棉铃虫等 1)黄刺蛾 为害状:黄刺蛾,俗称洋辣子,以幼虫伏在叶背面啃食叶肉,使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只剩中间叶脉。幼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取食危害。幼虫体上的刺毛丛含有毒腺,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倍感痒冬而红肿。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将越冬茧剪掉烧毁。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6月份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幼龄幼虫群集为害的习性,在7月上中旬及时检查发现幼虫,人工捕杀。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果味道酸甜可口,颜色鲜红可爱,但在栽种的过程中遇到病虫害是件不堪烦忧的事情,为了让杨梅快快结果,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杨梅常见病虫害和其防治方法吧。 杨梅病害 褐斑病症状 感染褐斑病的叶片表面会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随染病加深,叶片边缘逐渐呈褐色或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着病菌子囊孢子,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褐斑病防治方法 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木抵抗力,及时排除树盘积水;每年初春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减少病原枝条;若已经感染病菌,可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 癌肿病症状 感染杨梅癌肿病的枝条会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突起表面光滑,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会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会引起树木早衰,严重时会引起全株死亡。 癌肿病防治方法 注意保护树体,尽量减少树木上的伤口,要尽量避免给树木造成机械损伤,防止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

体的抵抗力。 根腐病症状 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菌丝侵入维管束导致其褐变坏死,严重时导致全树生长衰亡。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长。 根腐病防治方法 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挖除并烧毁发病植株,避免进一步传播蔓延;注意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树混植。 杨梅虫害 松毛虫为害症状 松毛虫可以危害多种林木,初孵的幼虫喜欢聚集在新梢嫩叶上,不过蔓延的能力很强,容易造成分散食害,严重时叶片仅剩叶脉。 松毛虫防治方法 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成虫趋光性较强,可以用灯光诱杀。 避债虫为害症状 避债虫主要危害杨梅的新梢嫩枝,会咬碎叶片并导致嫩芽嫩枝死亡。 避债虫防治方法 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 卷叶蛾为害症状

大樱桃流胶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大樱桃流胶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近几年,新安县大力发展樱桃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文化牵线、电商促销等措施,让樱桃树成为“摇钱树”。目前,全县已挂果的3 万多亩樱桃,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加近6 亿元的收入。在新安樱桃红火的背后,管理不善,各种病害也逐渐报漏出来,其中流胶病最为普遍。流胶病又称树脂病,是大樱桃的重要枝干病害之一,主干、主枝和侧枝均有发生,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经过几年试验,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或者消除发病率。 一、流胶病发病时期流胶病在大樱桃整个生长季均有发生,发病高 峰期一般在 5—9月。从春季树液流动就开始流胶,6月上旬以后发病逐渐加重,雨季发病最重。 二、流胶病症状表现 大樱桃流胶病多发生于枝干伤口、主干和主枝分杈处,发病初期病部略膨胀,逐渐渗出柔软、半透明状黄色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成硬块。严重时树皮开裂,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影响树体养分正常输送,导致树势衰弱、叶片变黄、花芽分化不良。树体流胶后病部稍肿,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易于感染其他病害,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干枯死亡。 三、流胶病发生原因 1.管理方面

大樱桃园建在土壤质地黏重地块,园地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土壤酸性过强,与桃、李等核果类果树连作等,均可导致树体生长障碍,造成树势衰弱,诱发流胶病。 2. 树体损伤易造成树皮死亡的冻害、日灼伤,以及虫害、雹害、机械损伤,还有修剪过重、拉枝绳解除不彻底等造成的物理伤害均可诱发流胶病。 3. 砧穗不亲合 某些砧木嫁接的大樱桃砧穗亲合力差,树体长势弱,容易发生流胶病。 4. 病虫发生重 由根部病害(如根癌病、根腐病)、大樱桃褐斑病等引起的早期落叶,会造成树势衰弱,从而诱发流胶病。大樱桃细菌性穿孔病?l 生严重时,叶部病害侵染枝干,引起水渍状坏死斑,随着坏死斑的扩大和深入即产生流胶,枝干病斑是第2 年叶部病害的主要侵染源。 5.其它原因 干腐病、腐烂病诱发。 四、综合防治措施 1.科学选址建园。选择排灌方便、雨季不积水、地下水位低、 土壤肥沃疏松、保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地块建园。不在土质黏重,前茬是桃、李等核果类果树的地块建园。若要在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建园,必须起垄栽植。同时要选择砧穗亲合力好、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定植。 2.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钙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注重果园土壤改良;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及时防

胶东地区大樱桃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2005年第18卷第6期(双月刊) 植物医生 胶东半岛区是我国大樱桃的重要产区,栽培面积已达1.5万hm2,平均单产7500kg/hm2。大樱桃栽培地域狭窄,市场潜力大,具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常因病虫危害导致长势削弱、产量低、品质低劣,甚至成片死树、毁园。据调查,大樱桃因病虫危害每年约有5%的死树,减产约20%~30%,1/3的叶片提早脱落。自1998年以来,作者对大樱桃病虫害种类及主要种类消长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1种类与危害 胶东地区危害大樱桃病虫害有79种,其中病害16种,虫害63种(2纲,7目,32科)。优势种类14种:真菌性流胶病B ot r yosphaer i a dot hi dea C es.et de N ot.,细菌性流胶病、枝干干腐病B ot r yosphaor i a r i bi s G r oss et D uggar,桑白蚧Pseudaui a-caspi s pent agona(T ar gi oni-Tozzet t i),若果园管理差,将造成死树毁园;茶翅蝽H al yom or pha hal ys(st al),绿盲蝽Lygus l uco-r um M eyer-Dür,斑须蝽D dycor i s baccarum(L.),发生重的果园,畸型果率达80%以上;穿孔性褐斑病M ycosphaer el l a cer asel l a A der h.和细菌性穿孔病X anf hom onas cam pest r i s pv.Pr uni D ye,发生重,造成较正常落叶提早2~4周,严重影响树势和翌年的坐果率;蚱蝉C r ypt ot ym pana kaem pf er a(Fabr.)在一些果园发生重,新生枝条被害率达90%左右;苹果金毛虫E u-pr oct i s si m i l es xant hocam pa D yer,绿刺蛾Par asa consoci a W al ker,黄刺蛾C ni docam pa f l avescens(W al ker),黑绒鳃金龟M al ader a or i ent al i s(M ot schul sky),大量发生时,叶片几乎被吃光,影响树势和花芽分化。 2防治对策 对大樱桃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实施以搞好病虫测报为前提,以加强果园栽培管理为基础,以施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为重点,充分保护利用天敌控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2.1农业防治 2.1.1合理选择园址根据大樱桃不耐旱涝、不抗盐碱、喜光性强、花期早易受霜害、根系呼吸强度大及对土壤通气性要求高等特性,综合分析,选择园址。 2.1.2加强土肥水管理大樱桃为浅根系果树,土壤管理应注意经常中耕松土,逐年深翻扩穴,及时灌水和排水。大樱桃具有生长发育迅速和需肥集中的特点。早春气温低,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能力较弱,故在前半期主要是利用冬前的树体内贮藏的养分,树体贮藏养分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樱桃的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因此要重视秋季施肥,抓住开花前和果实采收后追肥。 2.1.3加强越冬-休眠期管理涂白防冻,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深埋或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轻刮或轻刷树皮,消灭越冬的桑白蚧雌成虫;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条,并集中销毁。 2.1.4加强生长期管理及时检查长势衰弱的树,发现干腐病、流胶病立即刮除病皮,并用石灰混合物或黄岩泥糊涂抹,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严实。发现根茎腐烂病,应及时扒根晾晒,刮除病部,并用50倍的银泰、双效灵消毒;加强树体保护,减少和避免机械伤口、冻伤口和虫伤口,防止病菌侵入;人工捕捉害虫,如金龟子、蝽类及一些钻蛀性害虫。 2.1.5强化物理防治4月下旬安装杀虫灯或黑光灯,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4月份开始安性引诱剂,如梨小食心虫,作测报用;若条件允许,6-9月可加大数量,实施物理防治。 2.2保护利用天敌增强果园自然控制能力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从整个果园生态角度出发,实施果园生态栽培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使果园生态系形成良性循环,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增长。 2.3科学用药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应以施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为主,掌握防治适期,科学用药。同时应注意交替用药,确保施药的安全、经济、有效。大樱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如下: 2.3.1休眠期以防治越冬的桑白蚧雌成虫为主,注意防治枝干干腐病、球坚蚧及其他越冬病虫害。防治措施: 1)树干及主枝涂白剂,可防冻害并能杀死在枝干上越冬的病虫;清除园中的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虫源和菌源;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并带出果园予以烧毁。 2)桑白蚧发生重的园片,在冬季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越冬的雌成虫,结合修剪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 3)浅刨果园,消灭在土壤表层的越冬害虫。 2.3.2萌芽期-开花前以防治桑白蚧越冬雌成虫、角斑古毒蛾、绿盲蝽等害蝽、花腐病为重点,注意防治枝干干腐病、叶斑病、食叶象甲、金龟等,老果园注意防治天牛、吉丁虫等钻蛀性害虫。防治措施: 1)新定植的苗木,要在苗干近地面处,绑缚喇叭形纸套,上端扎紧,下端开口,阻止小灰象甲等食叶害虫爬到苗木上食害初萌发的嫩芽。 2)天牛、吉丁虫发生重的果园可进行人工捕杀,或向蛀孔注入敌敌畏等薰蒸性杀虫剂进行薰杀。 胶东地区大樱桃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宫永铭1潘志海2宫金华3李玉庆1杨玉霞1 (1.山东省栖霞市农业局,265300;2.山东省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3.山东省栖霞市高级职业学校)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