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市场分析及预测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3.1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资源因为其独有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突出优势。延安、北京、上海、重庆等红色旅游资源重镇依托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将互联网技术、参与性强的活动等融入到红色旅游当中,创建并突出其品牌特色,成为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而红色旅游发展的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中、南部地区,如延安、重庆、井冈山、遵义等地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排名中一直处于前列。

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04亿人次,同比增长13.7%,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613.27亿元,同比增长17.7%。近三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

2018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新常态;红色旅游品牌正在持续发力,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驴妈妈旅游网《2018中国红色旅游报告》,今年1-6月,驴妈妈旅游网平台国内红色旅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33岁,80、90、00后占比37.9%。

图3.1-1 各年龄段参加红色旅游人数占比

3.2 红色旅游发展方向

1、旅游产品时尚化

随着红色旅游主要客群的年轻化,单纯依靠参观游览的旅游产品早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很多景区正在朝着旅游产品时尚化、体验化方向打造,将现代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打造中去,引领红色旅游新时尚,如将旅游产品与大数据相结合,通过VR技术多维度动态展示景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线上导游,通过AI技术识别游客行为、推荐相关旅游产品、游线等方式,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2、基础设施完善化

虽然游客对红色旅游景区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其教育意义、环境等方面,对景区设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是景区不该因此忽视设施的建设。大多红色旅游景区位于偏远地区,本身交通等就不方便,如果景区不重视设施建设会给游客带来性价比差、不方便等感觉,从而导致对景区印象较差。如果景区能重视对设施的建设将会为景区带来更多的好评,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所以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对设施建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井冈山景区推出的内部观光车,可以凭

票免费乘坐,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交通问题,为游客留下好印象。

3、“红色+”促进产业融合化

产业融合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大方向,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时俱进,融合其他产业以得到更好发展。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来看,“红色+生态”、“红色+古村落”、“红色+度假”、“红色+会议”等产业融合形式正在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而从旅游业内部的产业融合来看,“红色+科技、体育、美食等”融合发展将为红色旅游开发注入新活力。

目前,红色旅游景区越来越注重对产品体验性的挖掘,努力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景区广泛运用现代科技以及现代歌舞、影视和实景剧等艺术手段,用情景化和体验性强的产品带动了游客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如上海市将红色旅游项目串点成线并引入“密室逃脱”,游客通过寻找线索、闯关游戏、角色设定等新颖形式,沉浸其中,感受当地的红色文化。

4、红色旅游与虚拟旅游的结合

虚拟旅游凭借其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游览所有景区的优势受到年轻人特别是“没钱没闲”的人群热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使用虚拟旅游,但虚拟旅游终不能代替实地旅游。红色旅游景区可以利用虚拟旅游提升景区知名度,将实地旅游与虚拟旅游结合,通过建设景区的虚拟旅游吸引游客在网络上围观,引起游客对景区的兴趣,在以后选择出行目的地时首先想到在虚拟旅游中看到的景区,真实地去一探究竟。同时景区可以利用虚拟旅游开展历史回放、角色扮演等虚拟旅游项目,还原出景区的抗战、革命等历史情况,让游客深入其中去感受中国的战争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