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90年代初曾把标准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人与空气(氧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也确是如此,如人类沟通交流的文字是语言经结绳、图画、书契发展而成的标准;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统一媒介,是一种公平交易的特殊标准;买符合标准的衣服穿着才合体;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健康才有保障;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房子,住着才踏实;乘符合相关标准的交通工具,座着才放心;按交通规则行走,交通才畅通、安全。所以生活中,人们时刻与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标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四大竞争要素中,都与标准、标准化密切相关,如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等形式为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奠定基础;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准绳;价格战、交货期更需要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做后盾,所以,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检验产品的行为准则。

二、标准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现行生产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高水平产品标准要求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因此,标准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杠杆,是产品不被淘汰的保证。

企业只有赢得市场竞争,才能发展,而赢得市场竞争的前提,一是识别顾客需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二是制造标准,掌握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即利用标准的游戏让其它企业按你制定的规则(标准)陪你玩,这也是众多先进企业争相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根本原因。

企业要持续发展,就须长久占领市场,而要长久占领市场,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即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出新产品。尤其在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渐增强并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今天,这种应变能力对企业愈加重要,而标准化的6种表现形式,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设计、研制周期,确保低耗高效地研制出新产品。

三、标准是各行各业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技术依托。

社会效益是一个单位存在的基础,经济效益是其发展的动力。所以,各行各业、任一个单位都存在着管理的问题,都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低耗、高效低稳步进行。而标准是一种科技成果,管理标准更是无数优秀的管理专家管理经验的结晶,依据这些管理标准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海信集团98年以来建立起120多个管理标准,使一切工作按标准稳步进行,管理费用每年降低10%;还有

ISO9000、ISO 14000的认证潮都说明标准对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巨大作用。

四、标准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创建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通过标准控制产品的市场准入。如米、面、油的安全认证制度;市场经济中出现质量纠纷时,标准是仲裁的依据;国家进行产业、资源调配,促进产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中,标准化是其重要内容;法律法规中,标准更起着技术规则或管理规则的重要作用。如合同法规定,合同中要有质量标准要求,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对采用标准作了明确规定;质量监督机构更需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监督检验。总之,标准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国内外贸易竞争的通行证;是社会化大生产中产业链条间的技术纽带;是各行各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捷径;更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所以“苏联标准信资源建设”项目将会为政府对俄政策,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提供快捷准确的技术依据。

总之,标准及标准化所具有的引导性、前瞻性、公平性、强制性和惩戒性,决定了标准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进而也决定了它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应用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效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质量问题、效率问题、秩序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地去提升标准化水平,才能有效提升产

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从而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 城市管理新模式对于特大、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中小城市管理都有实用意义,比如在北京的二环、三环甚至四环以内的范围推广,逐步向经济发达、信息化基础好的城市推广,再向全国推广,将使我国的城市面貌大大改观、城市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一定程度缓减劳动就业压力、引发新产业的诞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经初步测算,如果在全国范围推广,每年可以节约费用约3600亿元;解决“4050”人员就业300多万人;城管通可以诞生一个上百亿元的市场。城市管理新模式自2004年10月22日开始试运行,至2005年6月22日,监督中心已受理上报问题21081件,其中监督员上报20187件,公众电话举报问题894件。共立案18464件,其中已经结案16674件,处理率90.37%,结案率90.31%。平均办理结案时间为12.1小时(工作日时间)。集中处理了多年一直未被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使东城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区域居民欢迎。 建设部定于2005年7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推广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经验,促进全国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北京市市委、市政府于6月3日下发了关于推广东城区城市管理经验,建立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意见的7号文件。文件要求在2005年十月底实现城八区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1)运营成本和支出情况 系统建设费用为1684万元;系统日常支出费用450万元/年,包括网络年租金、系统维护、信息传输、电话费用等;城市管理监督员411人,每人每年经费支出14000元,共计576万元。

博弈论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内容提要】博弈论研究的是把自己的策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基础上的策略理论。博弈论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本文从博弈论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博弈论加以分析和思考。文章认为应该借鉴博弈论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关键词】博弈论社会经济生活市场有人说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做出选择的学问。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或个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市场会做出自己的最优决策。不同的市场情形会影响经济主体人的决策行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会根据给定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出生产和供应到市场上的商品的数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而寡头市场的情形要比完全竞争市场复杂的多。企业大量面对的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企业不知道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该如何做出抉择。市场的时效性又要求企业必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在这样的决策中存在着三个合理的假设为前提。第一是理性的“经济人”。每一个行为主体都依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行动的出发点。第二是每一个行为主体做出的决策都不是在真空的世界中。现实的世界使得一个人的生存必须以他人的生存为前提。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一个行为主体的决策会对其他为主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样其他行为主体的决策也会直接影响着这个行为主体的决策结果。第三是寡头市场的情形。也即一个行业里面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甚至只有两三家企业,每一方的市场份额都很大。由于竞争对手很少,每一个主体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受对手的行为的影响都很大。那么这样的决策就带有了博弈的色彩。一、博弈论释义博弈论(gametheory)所分析的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者或参与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一个参加者的行动或策略的方式。博弈论的核心思想是:假设你的对手在研究你的策略并追求自己最大利益行动的时候,你如何选择最有效的策略。举例说明:(一)、囚徒困境“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进行隔离审讯。如果他们都承认犯罪,每人将入狱三年;如果他们都不坦白,由于证据不充分,每人将只入狱一年;如果一个抵赖而另一个坦白并且愿意作证,那么抵赖者将入狱五年,而坦白者将得到宽大释放。这样两个囚徒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以便能得到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样的选择。甲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获释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甲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获释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甲犯也只需服刑三年而不用五年。同样乙犯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结果只能是两个囚犯都坐牢服刑三年。用矩阵图形来分析两个囚徒选择的根据。[!--empirenews.page--]乙坦白抵赖35坦白30甲01抵赖51囚徒困境图示(图中左下方的数字代表甲犯入狱的年限,右上方的数字代表乙犯入狱的年限)对于甲来说不管乙采取什么策略,他选择坦白总是比较有利的。同样对于乙来说选择坦白也是比较有利的。在图中我们设想一下甲面临的选择。甲犯如果坦白,不论乙采取怎样的选择,甲的选择总是最好的。甲如果抵赖,不论乙采取怎样的选择,甲的选择总是最坏

健康的社会和经济决定因素

健康的社会和经济决定因素 郭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我今天主要讲的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在这样的一讲中,我想主要跟大家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框架 第一,什么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可能健康是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但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可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为大家所了解的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我们跟大家回顾一下,到底什么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它的框架是什么。第二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最先提出或者是说以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概念框架提出,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它的报告里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报告里边提出来的,所以借这个机会,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决定因素的行动策略是什么?基于这样一个行动策略在两年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在澳大利亚的南澳的首都阿德雷德召开了一个会议,这个会议结束以后发表了一个宣言,它的宣我言名字就是《阿德雷德宣言》,它的副标题就是《health in all policy》,或者说将健康融入所有的社会政策之中。我们想用一点点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将健康融入所有的社会政策之中,它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它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看健康社会因素的概念。既然健康社会决定因素,首先我们看什么是健康。对于健康,我相信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我们PPT里边所展示的,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身体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都处于一种完满的状态。首先我在这一点上我想有两点跟大家强调,第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健康这样一个概念的给出就是不仅仅是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来说没有疾病了,而是它包括了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一种完满的状态。既然它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一种完满的状态,也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体疾病实际上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要跟大家强调的,常常我们在媒体说这是新的健康观,或者有一些领导说是新的健康观,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个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时候,也就是说,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成立,在它成立的时候,这段话已经写入了它的组织宪章,也就是说这个概念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当世界卫生组织,当把健康作为奋斗目标的时候,就提出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有完满的状态。 在组织宪章里边提出这个话,其实接着还有一句话它叫无论其种族、政治信仰和宗教信

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相关的对策措施,切实应对并解决好养老服务问题。作为为实现特定的养老服务目标而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养老服务组织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从实践看,养老服务组织具有整合养老社会资源、参与养老服务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更好公共服务等诸多职能,既可以吸收政府公共资源,又可以利用市场资源,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组织,已经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 降低养老服务组织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组织。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社会组织的规模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养老服务组织,在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因此,应当降低养老服务组织的准入门槛,量化有关标准和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期限,为养老服务组织的及时成立奠定基础。 加强监管,保持养老服务组织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养老服务组织不同于其他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的方

式来实现对自身行为的规制。作为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必须确保其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实现其权力配置、机构设置、资金来源及去向、运行过程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和良性操作,因此,必须加强监管,保障养老服务组织不偏离其宗旨。 设立支持和奖励基金,为养老服务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养老服务性质的社会组织,基于其公益性,不能寄望于其自身参与市场活动的营利能力,而要更多地通过社会募集、有偿服务、财政补贴及其他渠道和途径筹措经费,以支撑自身的运行和发展。在发展初期,养老服务组织势必会面对更多的经费负担和资金压力。因此,设立相关的支持或奖励基金,对帮助养老服务组织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行为,使政府向养老服务组织的购买常态化、制度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已势在必行。解决老龄化问题,更需要如此。为此,应当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组织社会工作和服务的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形成协调有力的管理体制以及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拓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扩大购买规模,提高养老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能力,使养老服务的范围、数量、规模和质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大陆)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一、关于中国区域的划分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达12.8亿。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主要有: (一)三大地带。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在三大地带的概念提出之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视为属于东部;内蒙古曾被视为属于中部。后来,人们对此划法提出了很多异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二)六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三)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华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华中(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华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四)九大经济区。这里有两种划法方法。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北部内陆(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东部内陆(河南、安徽、江西)、中部内陆(湖南、湖北)、南部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部内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西南内陆(四川、云南、贵州)等。(五)九个“大都市经济圈”。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和成渝(成都、重庆)

经济学的意义

经济学的意义 济学既不属于物理范畴也不属于生物范畴,而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研究人类可比研究原子或是化学元素有趣多了,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实际上在研究自己,我们也因此参与其中。第二原因在于,通过自身经验不难发现,人类行为不像物质世界那么容易被预测;假设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都可以被预测到,那一定无聊至极。 经济学充满魅力的第三个原因在于人类能够并且已经改变了他们生活的环境。事实上,这些改变是极为可观的。第四个原因在于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这些改变,而这些改变的行为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学这门学科。也许你觉得以上所有这些听起来像是个怪圈,但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对这些情况进行专注的研究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济学的魅力在于了解在资源情况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分配资源。学习经济学就是让你掌握分配资源的能经力,同时学会理财,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政府的职责是使整个市场有序的、有效的远行,是一个监管人的地位,他的目标是使整个市场帕累托有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企业和个人是使自己达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他们只会从企业和个人的角度来考虑,政府必须以整个市场来考虑。 我觉得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注意“经济”二字,即抓住一个重点:“成本”(花费的劳动、精力、时间、货币、财物、资源等等)。 在自然界里,一个过程发生或者不发生、这样进行而不那样进行,取决于这个体系的“总能量”的变化,总能量降低,过程就进行,反之就不进行。例如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的势能降低了。 在经济学里,对应这个“能量”的就是“成本”,一样东西能够使人们做某件事情的成本降低,人们就愿意使用、购买,愿意向生产者支付“消费者酬谢”(详见黄佶《资本异论》第五章),生产者就愿意生产,反之则无人问津。例如因特网可以大大降低交流信息的成本,假设你用传统方法认识我、给我写信需要一百元成本(实际上高得多,因为我不是名人,传统报刊也不会刊登我的文章),现在用因特网只要一元钱,使你节约了九十九元成本,于是因特网就得到人们的欢迎。 经济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习了力学和热力学,可以知道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学习了经济学,就可以知道人类社会为什么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这种说法稍嫌绝对,但是基本正确)。 学习经济学,首先要知道人类真正的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其次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社会组织的作用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王秋波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要求必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健全和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指标及合成方法一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指标及合成方法一 黄小瑞 摘要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学生资源获得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社会经济地位的表征和测量更为复杂。尽管现在已经发展很多测量指标,然而社会经济地位随地域、文化和时代的不一样而出现不同的表征。本文对社会经济地位的三个方面——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及并合成方法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当前教育与心理科学中常用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很少或几乎没有考虑中国的地区差异更无考虑中国的社会文化;其次,社会经济地位的合成没有考虑社会经济地位的区域差别。最后,我们建议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中,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指标应包含权力、部门以及社会歧视等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合成方法应考虑地域以及文化上的差异。 关键词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指标;合成方法 作者简介黄小瑞/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讲师(上海200062) 社会经济地位(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SES)是儿童和青少年发展领域的核心概念。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理论假设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获得的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不一样,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由于无法获得同等资源而可能造成发展上的缺陷。[1]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生的发展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自科尔曼报告指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更是引起研究者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热潮。[2] 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表征和测量更为复杂。尽管现在已经发展出众多的测量指标,然而社会经济地位随地域、文化和时代的不一样而出现不同的表征。本文从社会经济地位的三个方面——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及其合成方式进行梳理,并指出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指标及合成的不足。 一、社会经济地位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经济及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地位 一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JJD880030)资助。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 绿色GDP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这是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 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 起的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 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使暴力、犯罪事件 增多。 5)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 经济发展,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 3.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 作用》 一、健全社会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我国,作为法人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其中事业单位法人,包括学校、医院、科研、文化、艺术、体育机构等;社会团体法人,包括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等。xx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归民政部门民间组织管理机构管理,称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要发展和规范民间组织。本文论述主要涉及民间组织的发展和管理问题。 民间组织一般是指由民间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国外对民间非营利组织,有不同的称谓,如“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等等。从历史上看,行业性社团、慈善机构等民间组织早已有之,在各国工商业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最近几十年来,民间组织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需要。民间组织不同于企业,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又不同于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和运作机制,具有自愿参与、中立自主和多样灵活等特点。

因此一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够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包括可以参与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指在消费中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某些信息不对称的物品和服务,由于物品和服务购买者不是最终消费者或服务本身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服务质量,这类服务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可以避免营利性企业利用在信息不对称中占优势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某些外部性(即对第三方或周围环境有影响)很强的物品,如教育、公共卫生和生产或消费过程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物品,以及可能产生自然垄断的物品,由民间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比仅由政府或市场提供,对消费者和社会更为有利。另一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失灵”,上述公共物品等虽然可以主要由政府提供,但政府是按社会大众的一般要求提供的,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需求;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则可以为需求较高的人群提供额外的公共物品,也可以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特殊的公共物品,还有利于解决只由政府提供时的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管理的模式普遍发生了变革,民间非营利组织在不少领域补充甚至部分替代了政府原先的作用。 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之所以成为客观需要,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是适应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管得过多过死,产生诸多严重弊端。经过20多年改革,这种状况虽然已有很大改变,但是政府职能仍然存在“越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模板

1、经济效益 按项目单位以前年度的运营情况和对未来市场的开发规划进行测算。 1、单用户贡献按每个平均在线用户每月XX元计,项目正常运营状况下,可保证XX万左右平均在线,除去约XX的合作方销售分成,该项收入约为XX亿元。 2、按现有市场行情预估,可获得海外代理金及分成收益XX万元/家,按XX 家代理合作计算,该项收入预估约为XX万元。 2、社会效益 (1)对于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 在中国的XX市场中,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碰撞由来已久。从当初以XX 为代表的XX商开始从韩国引进XX到自身研发XX,其产品本身带有明显的韩国特色。再从以金山、网易为代表的厂商坚持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开发游戏,到暴雪公司开发的欧美历史文化背景的产品登陆中国,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仿佛是各地文化碰撞的大舞台。而透过品种众多、纷繁复杂的网络游戏产品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是不同文化在中国得到了认可。综观目前中国市场的游戏产品,每款成功游戏的背后都蕴涵着源于其本土化精神的力量,如美国的创新精神、日本的团队精神和危机意识以及韩国永不言败的精神。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元素”是其出品游戏的基因,是起决定作用的。XX产品把XX融入贯穿其中,从故事背景到人物设计,俨然是一道精心烹制的中国特色大餐。在XX中,人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 XX之所以能成为互联网中成功的商业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利用并把握了现代人的性格以及生活特性,从而使自己拥有很强的聚众性能,而XX产品的聚众性归根到底则需要用户对其文化背景的认同和接受,本项目将力争做到这一点。 (2)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意义 面对暴利的诱惑,行业内部分公司采用了急功近利的运营方式,不健康内容导致用户沉迷、利用法规漏洞诱使用户消费、低俗炒作宣传等手段极大的阻碍了

人口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特征人口基数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 索引: 人,作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观和客观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因。而人口特征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性也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结果。本文将利用一些统计学原理对我国人口主要特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做一些论证式的阐述,通过一些统计学的分析和论证说明人口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正文: 基于地理,文化,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一个国家的人口普遍具有与其相对应的人口特征,而人口特征与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人,作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观和客观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因。而人口特征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性也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结果。本文将利用一些统计学原理对我国人口主要特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做一些论证式的阐述,通过一些统计学的分析和论证说明人口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综合统计学原理,一个国家在人口基数,文化素质,年龄结构,人口的流动性,人口性别比,人口的区域性分布、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特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 一、人口基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基数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的模式,规模,速度等因素。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一方面对资源消耗的需求旺盛,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资源供应,这方面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成本具有较大的压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人口,一般而言对于外向性经济尤其是提供加工制造的外向性经济而言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国至改革开放起始,巨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人口,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分享了人口基数庞大的红利,劳动力供给非常充足,而劳动力的价格非常低,生产制造的人力成本相对就低。但这样的人口红利需要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外向性的加工制造型经济模式中,这种人口红利就具备了特定的条件和基础;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发展模式是以创新性的高科技或金融发展等高端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人口基数庞情况见一斑。美国人口3亿多,经济以高科技,金融等高端为产业为主导,经济规模相当于2个中国的经济规模;而中国人口基数13亿,比美国多出10亿,但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产业,且经济规模虽然快速提升,但仅相当于美国的1/4,所以人口基数对经济发展的红利因素也仅限于特定的经济模式。抛开经济发展模式,单纯的人口基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就很难说明。 二、人口年龄化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的年龄化结构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人口基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关系,人口基数庞大可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如果人口基数中人口的年龄化结构不合理,这种人口基数庞大的人口红利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中间最主要的就是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13亿人口中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0%之多。老龄化人口比重过大,说明劳动力人口一定程度的减少。但从绝对数而言,

企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企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密切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企业经济利益和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企业经济广泛而充分的竞争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一些以高新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改进产业结构,还能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社会产业系统的动态结构,包括技术结构、产业关联结构等。企业的发展是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繁荣和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市场是企业生存和产生的基础,是企业的服务对象。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基本原则最积极的维护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像金/丘/集团为政府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振兴家乡的民营经济和加快发展城镇建设做了积极的贡献。企业的发展进步可以消除社会市场上的多种弊端,以积极地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企业是解决社会劳动力,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使得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也在面临着待业、就业、下岗、再就业的重大压力。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适当发展中小企业,以便于更好的解决大量的失业问题及社会稳定隐患。 (四)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从我国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小企业得以繁荣昌盛的地区。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快对企业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没有良好的企业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因此,一定要不断对企业进行改革、创新,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尽最大努力收获最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3

发挥社区基层社会组织作用 大力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潞安集团王庄煤矿社区居委会 潞安集团王庄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辖6个小区,5400余户居民,常住人口18000余人。是一个以“三位一体”为理念,“四会联治”为基础,“四级管理”为框架,“八项功能和安全社区建设”为核心的企业主导型社区。 近年来,我们在社区建设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灵魂,以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社区事务管理,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200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全球第124个国际安全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努力夯实社区管理组织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在社区,社区的和谐和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通过近几年的社区建设和实践,我们认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基层社会组织,是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条主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基层社会组织建设。首先,积极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建成了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投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社会化管理进社区。建成并投运了社区老年康复理疗中心,实现了社区老年人康复、理疗、健身、娱乐和养老一体化运作,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了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与此同时,我们对活跃在社区的二十余个群团组织进行规范和整合,组建成立了王庄社区文艺协会、太极拳协会、体育协会、排舞协会、夕阳红合唱团、志愿者协会以及红白理事会协会等七个社团组织,明确了各协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协会章程,各协会网络成员达到3200余人,其中文艺协会成员120人,太极拳协会600人,体育协会300人(市级体育指导员8人),排舞协会90人,夕阳红合唱团130人,志愿者协会2500余人。

4、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武汉铁路局江岸车辆段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铁路货车检修监控系统》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软件、数据库等技术,从货车定期、运用检修规程出发,构成了对货车检修过程的闭环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到了货车检修过程处理的可查,为进一步提高我段的检修质量管理水平,确保行车安全,提升运输生产保障能力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一、社会效益 1.完整的货车车辆检修过程闭环监督管理,为货车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系统的开发应用使铁路货车日常检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过程,为货车检修作业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2.作业过程由人控转为机控,各项数据有备档,随时查阅检查作业内容和作业质量。检修作业人员的检修过程通过拍照生成图像文件分类上传至服务器存档。管理人员在终端就能直接通过系统服务器功能查询实时、以往的作业图像,核查作业过程、作业质量。 3.通过故障数据统计分析,有利于增加领导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从作业人员工作绩效至作业质量;从货车车辆的部件检修故障至整车故障都能通过系统的分类汇总、统计,便于管理者了解基层生产情况,找出故障规律,确定工作重点,有效地组织安全生产。

二、经济效益 1. 信息传递及时,作业过程全程监督、作业质量全程控制。以往的作业模式由作业人员目视作业过程,导致工作内容无法得到监督,作业质量只能从书面表单反馈。‘做与没做,做好还是做差’无真实客观反映。系统投入使用后,实现了‘作业规范事前指导’,‘作业质量事中进行监督’,‘作业结果事后分析’的全程作业管理模式,即保障了货车车辆检修质量,更为管理层决策分析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2. 资源实现共享,降低运用成本。依托现有建成HMIS、5T系统,以较低的无线局域网络硬件投入与零运用成本,即得到对货车检修过程全部进行监控,并能动态兼容现有相关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各系统综合利用率。 3.推广应用前景好。目前路内缺乏成熟的货车检修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以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为导向,形成闭环控制,为保障行车安全提高了技术手段,最大程度的消除人工检修环节的遗漏并监督作业质量,在当前铁道部高度强调行车安全的态势下,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武汉铁路局江岸车辆段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79829.html, 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作者:李默洁刘晓宇 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12期 一、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 1.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人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随着人力资源素质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素质层次越高,劳动者对精神的需求就越大,能激发高素质劳动者的潜在智力和潜在创造力,从而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第二,人力资源是可再生的经济效源,可以采用各种教育手段进行培养和创造,从而形成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经济资源中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第三,人力资源不仅仅是经济资源的开发者、产品的生产者,而且人的思想、观点、愿望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等意识形态将影响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继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2.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随着新产业的出現,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人力资源质量的积累将成为产业中人力资源积累的主要特征。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必然。目前,我国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才短缺,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小,高级技术人才大量短缺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3.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与社会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区域管理水平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对客观复杂的外界环境认识更加深刻,使决策水平更加科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要素生产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系数越高的地区也是区域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它表明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管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总水平的关系。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轻人口数量压力,把人口总量过大的劣势转化成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调查表明,人力资源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它不但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提高要素生产率和发展质量,大大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经济变量的因素分析

经济变量的因素分析 王 世 炎 (2004,3,11) 一个社会经济变量的变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诸多因素中,有的因素影响大,有的因素影响小,有些因素的影响是本质的,有些是表面的可以忽略不计。研究各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在实际工作中是很有用的。 因素分析的任务主要是两个:首先要确定出诸多影响因素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可以忽略不计的;然后,将每种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用数字表示出来。 一般来讲,社会经济变量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因此,因素分析也就有三种情况,三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一、“积”变量的因素分析 当一个经济总量可以表示为若干影响因素乘积时,这个总量就具有“积”特征,如工业总产值=产量×价格,商品销售额=价格×销售量。这时,可以利用统计学上的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以确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绝对量。 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公式为: )1()()(001010110011001010110011?????-+-=-?=∑∑∑∑∑∑∑∑∑∑∑∑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例1 商场三种商品销售情况 则销售额总的变化为: %68.123236500 2925000011===∑∑q p q p K pq ∑∑=-560000011q p q p (元) 即本月该商场甲、乙、丙三种商品的总销售额比上月增加了 23.68%,增加的总金额为56000元。变动原因为: 1.量的变动影响:∑∑=0010q p q p K q =114.17% ∑∑-0010q p q p =33500(元) 即由于销售量的增加使该商场本月三种商品的总销售额比上月 增长了14.17%,增加的绝对量为33500元。 2.价格变动的影响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人类从地球上一出现就开始了群体生活的历程,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会组织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和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单位。就“组织”一词而言,古已有之。在中国,组织的原意与纺织有关,是指用麻绳编织成布帛。在西方则渊源于“器官”,指的是自成系统的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对组织的理解开始从传统的物的意义,逐步引申到人类社会层面。社会组织的概念由此而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看作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把规模较小的人群如家庭、邻里、同乡、朋友群体等视为初级群体的具体形式。然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解却存在着许多不同观点。被西方社会学誉为社会学创始人的韦伯认为,社会组织是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封闭团体。美国社会学家凯普劳认为,社会组织是一种社会体系,有明显的群体认证,正确的成员名录、活动的计划以及成员的更替程序。综合学术界的多种看法,我们认为,社会组织是指追求特定社会目标、实现特定社会功能、有意识地组建的社会群体。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 社会组织可以由初级群体或正式群体演化而来,但是当它被称为社会组织之时,已和家庭、氏族、邻里等初级群体高度分离。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群、血缘家庭和家族,以及稍后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他们都是人类发展的初级群体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活动日趋复杂,社会组织适应社会及社会成员的需要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但这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形式还是以初级社会群体为主。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法适应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组织的产生,其动力来源于功能群体的出现,以及群体正式化的趋势。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一方面,功能性群体自然演化成了正规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群体的正式化,也造就了组织的形式。有学者认为,组织可以通过社会功能的专门化、社会动员和社会暴力三种原因而形成。现代社会的组织同样具有上述的特点,各有不同。象各种跨国公司是功能群体演化成的组织,而军队则一直是战斗群体正式化的产物。那种认为社会组织只能通过社会分工来产生的观点是片面的。[1]1.蔡建飞.生产与运作管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2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主要特征有:①特定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灵魂,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层与部门分工结构。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人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它一般是以章程的形式出现,并作为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依据。组织的行动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它通过辅助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以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⑤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