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重点总结

普通生物学重点总结
普通生物学重点总结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17、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由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与细胞溶质的膜系统。

内质网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上面没有糖体,是合成脂质的主要场所;糙面内质网膜上富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糙面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并转运蛋白质。

18、叶绿体:表明有两层膜,内部是一个悬浮在电子密度较低基质中复杂膜系统,这一膜系统由一系列排列整齐的的扁平囊组成,这些扁平囊称为内囊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功能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9、线粒体:它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囊状细胞器,囊内充有液态的基质,内外两膜间有空腔,外膜平整无折叠,内膜向内折入而形成突出于基质中的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功能:将贮存在糖类或脂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细胞代谢中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分子——腺苷三磷酸。

20、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没有,植物细胞是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组成的;动物细胞是由线粒体、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的。

21、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能够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上网细胞分裂而来的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的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作用。

22、细胞膜的膜蛋白:内在蛋白:以其疏水的部分直接与磷脂疏水部分非共价结合;外在蛋白:不与磷脂分子的疏水部分直接结合,以非共价键结合在内在蛋白的外端上或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上。

功能:①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②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③细胞的识别作用也决定与膜表面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23、细胞之间的连接类型;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桥粒、紧密连接、间隙连接三种类型,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连接。

第四章:细胞代谢

1.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另有RNA。

2.酶的作用: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在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

3.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和盐的浓度,辅因子,酶抑制剂,酶激活剂。

4.生物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或质膜只允许某些离子或小分子透过,而且是常常只令一些物质进入细胞,又只令一些物质从细胞出来。而且能够调节这些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决定因素:脂双层本身的限制和转运蛋白的专一性。

5.渗透现象:是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6.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化学势:每摩尔物质的自由能。

7.被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扩散或易化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8.主动运输:靠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逆着浓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9.简单扩散:既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协助的,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的物质转运方式。

10易化扩散: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但需特异膜蛋白“协助”的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的物质转运方式。

11.胞吐作用: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的过程。

12.胞吞作用:细胞质膜形成向内的小泡,把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吸收进细胞的过程。

13.光合作用:

①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②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是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葡萄糖的过程。光合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形成和贮存起来的。

14.光反应: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只有叶绿素a,叶绿素b吸收的光要传递给叶绿素a后才能在光合作用中被利用;另外辅助色素还有类胡萝卜素;色素分子吸光后产生极不稳定的激发态。

15.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成绿色,在反射光下成红色的现象。

16.磷光现象: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继续放出微弱的红光的现象。

17.光系统: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天线色素系统和电子受体等组成的单位称为光系统。

18.光反应小结:

①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即造成从叶绿素分子起始的电子流动;

②在电子流动过程中,通过氢离子的化学渗透,形成了ATP,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

③一些由叶绿素捕获的光能还被利用于水的裂解,又称为水的光解,氢气从水中被释放出来;

④电子沿传递链最终达到电子受体NADP+,形成了还原性的NADPH,电子又再次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NADPH中。

19.碳反应:(葡萄糖的形成)是指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化学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过程,又称卡尔文循环。

20.细胞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1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放出少量的能量,合成2个ATP,其余以热能散失,场所在细胞的基质中。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2个分子的丙酮酸和6个分子的水中的氢全部脱下20个(H),生成6分子的二氧化碳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在前两个阶段脱下的24个(H)与6个氧气分子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34个ATP,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

2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合:1、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2、产生有机物糖类和氧气。3、叶绿素等捕获光能。4、通过光合磷酸化把光能转变为ATP。5、水的氢主要转移到NADP+形成NADPH+H(+)。

6、糖合成过程主要利用A TP和NADPH+H(+)。

7、仅有含叶绿素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8、只有光照下才能产生。9、发生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

呼吸:1、以氧气和有机物为原料。2、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有机物的化学能暂时贮存于ATP中或以热能消失。4、通过氧化磷酸化把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ATP。5、有机物的氢主要转移到NAD,形成NADH+H(+)。6、细胞活动是利用ATP和NADH+H(+)。7、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8、在光照下或黑暗中都可进行。9、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发生在线粒体中。

第四章(作业:1,2,3,4,6,8T)

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酸作为能源。试分析其理由。

答:核酸在细胞体内作用很重要,是遗传物质,同时有DNA和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有。如果可以利用核酸作为能源那么就必须有核酸氧化酶,这样的情况下,遗传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很容易被水解。

2、乳糖催化的是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反应。某人进行了两项实验。第一项是用不同浓度的酶作用于10%的乳糖溶液,测定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产生半乳糖的速率),结果如下:

酶浓度0%1%2%4%5%

相对反应速率025********

第二项是用相同浓度的酶作用于不同浓度的乳糖溶液,其结果如下:

乳糖浓度0%5%10%20%30%

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

试分别解释反应速率和酶浓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提示:以反应速率对浓度作图。)答:反应体系中底物的浓度一定时,酶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酶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增加。

反应体系中酶的浓度一定时,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直至底物过剩,此时底物的浓度不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大。

3、曾一度认为二硝基酚(DNP)有助于人体减肥,接下来发现此药不安全,因此禁用。DNP 的作用是使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增加,因而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不能耦联。试说明DNP 何以能使人体重减轻。

答:二硝基酚是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脱偶联,氧化仍可以进行,而磷酸化不能进行。DNP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因而无A TP产生,氧化释放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发。

用二硝基酚虽然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因为人体获得同样量的A TP要消耗包括脂肪在内的大量的燃料分子。当P/O接近于0时,会导致生命危险。

4、人体内的NAD+和FAD是由两种B族维生素(烟酸和核黄素)合成的。人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小,烟酸每天约20mg,核黄素约1.7mg。人体所需葡萄糖的量约为这一数值的千万倍。试计算每一分子葡萄糖被完全氧化时需要多少个NAD+和FAD分子,并解释膳食中所需要的维生素何以如此之少。

答:糖酵解:C6H12O6+2NAD++2ADP+2Pi→2丙酮酸+2NADH+2ATP+2H2O

柠檬酸循环:丙酮酸+4NAD++FAD+ADP+ Pi→3CO2+4NADH+4H++FADH2+A TP

呼吸链:NADH+H++1/2O2+2 Pi+2ADP→NAD++2ATP+3 H2O

一分子葡萄糖被完全氧化时需要10NAD+和2FAD分子,NAD+和2FAD分子在糖代谢中

不断氧化还原,循环使用,合成它们的两种B族维生素(烟酸和核黄素)需求量少。

5、柠檬酸循环中,由琥珀酸到苹果酸的反应实际上有两步,第一步是琥珀酸脱氢变为延胡索酸,第二步是延胡索酸加水变成苹果酸。现在用菜豆的线粒体悬液研究此反应。已知此反应进行过程中能够使一种蓝色褪色,琥珀酸浓度越高。褪色越快。现在将线粒体、染料和不同浓度的琥珀酸(0.1mg/L,0.2mg/L,0.3mg/L)进行实验,测量溶液的颜色深度,你预期应分别得到什么结果?以颜色深度对时间作图表示。解释为什么。

答:

此反进行过程中间产物能够使一种蓝色染料褪色,琥珀酸浓度越高,也就是底物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中间产物越多,所以褪色越快。

6、某科学家用分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先将叶绿体浸泡在pH4的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然后将些叶绿体转移到pH8的溶液中,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ATP,解释为什么。

答:叶绿体浸泡在pH4的溶液中,基质中摄取了H+,并将摄取的H+泵入类囊体的腔,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将此叶绿体转移到pH8的溶液中,类囊体膜两侧建立了H+质子电化学梯度,驱使ADP磷酸化产生ATP。

7、有一个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箱中,计算光下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气),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他们用太阳灯作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与水箱的距离不同,从而改变光强度。结果发现,当太阳灯与水箱的距离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合强度基本无变化。只有从45cm移到15cm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计算,当太阳灯从75cm处被移到45cm处时,照在水箱上的光强度增加了278%。如何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小组的成员提出下列4条可能的解释。你认为哪一条有道理?为什么?

A在距离大于45cm时,光太弱,植物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伊乐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

C灯距离太近时,光已达到饱和

D伊乐藻是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答:B有道理。实验中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观察到的光合速率为零。太阳灯从75cm处被移至45cm处时,照在水族箱的光强度增加了278%,但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光能不足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从45cm处移动到15cm这一距离时,光合速率才能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

加,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当移动到一定距离时,达到光饱和点,光反应达到最大速率,再增加光强度并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

8、热带雨林仅占地球表面积的3%,但估计它对全球光合作用的贡献超过20%。因此有一种说法: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给其它生物供应氧气的来源。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贡献或贡献很小。试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方面评论这种看法。

答: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是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温度高,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也多。特别是晚上,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依然消耗O2,所以整体上看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贡献或贡献很小。

第五章:

1、G0期细胞:离开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称为G0期细胞。或者: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名】

2、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也可以说,细胞分化是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各自特有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之间出现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和它以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是从化学分化到形态、功能分化的过程。分裂不等于分化。细胞分化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成三点:①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程度;②稳定性和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③普遍性: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简答】

3、分裂时期:

时期主要特征

间期G1期转录大量的RNA和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为DNA复制作准备

S期

DNA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通过着丝点

连在一起,与蛋白质结合形成2个姐妹染色单体

G2期为进入分裂期作准备(合成少量的RNA和蛋白质)

分裂期前期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体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

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核膜重建,核仁出现;纺锤体解体;

赤道板→细胞板→细胞壁

4、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有丝分裂(植物的分生区细胞),减数分裂(生殖细胞)

作业题:

2、怎样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什么实践意义?

答: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的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基因,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如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随

着胚胎的发育,有些细胞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但是它的细胞核仍保持着全能性,这是因为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受精卵、早期的胚胎细胞。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发生部位动物:卵巢、睾丸

植物:雄蕊、雌蕊

全身各部

开始时间性成熟受精卵

分裂次数连续分裂两次一次

子细胞数目4或1个2个

子细胞名称性细胞体细胞

染色体复制次数

和时期精(卵)原细胞时期或减

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次

间期;1次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完成时

不变

联会·四分体出现不出现

非姐妹染色单

体互换

有无

同源染色体有有

同源染色体行为有,分离不分

非同源染色体

随机组合

有无

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分开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

子细胞的遗传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

变异有无

周期性无可能有

2、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一个成年人平均约有5L血液。假定每毫升血液中有500万个红细胞,那么每秒钟需要产生多少个新的细胞才能保证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正常。

答案:120天后,他的所有细胞都应该是新的了。所以,他有120天产生5*1000*500万个红细胞。由于不是瞬间死亡,所以120天他可以平摊,只要保证每天死的和新生的一样多就成了。5×1000×500×10^4/(120×24×3600)≈2411 个。

第八章: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与凝血有关。

促使血液凝固的各种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液之中,且含量很高,血液且有很大的凝血潜力,然而血液却只有在组织破损或血管内皮损伤的局限部位凝固,在血管中一般是不凝固的,这是由于在血液中还存在着许多中抗凝血的抑制因素在发挥作用,使这种巨大的凝血潜力受到有效地控制。

血液循环:

人和哺乳动物有两个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都是起源于心脏,又回到心脏。

心脏有节奏地收缩把血液挤出去,血液从右心室流出经过肺回到左心房,这是肺循环(又称小循环)

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左心房,这是体循环(又称大循环)

在这两个循环中,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成为动脉

从肺或其他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道称为静脉

在体循环中,从心脏发出的大动脉称为主动脉,从主动脉再分出动脉到各器官和组织,动脉再分出微动脉。动脉管壁(包括微动脉的管壁)都是由内皮细胞,肌肉层和结缔组织层所组成的,因此,血液中运送的各种物质不能透过动脉壁与组织交换。

为什么血液在血管系统中只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倒流呢?

这是因为心血管系统中只有一套瓣膜,对于保证血液不到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统称房室瓣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结构:

人和哺乳动物的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被纵中隔和横中隔分为四部分。纵中隔将心脏分为左心、右心,而横中隔又将这两部分分为心房和心室。

心脏——心音的产生(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

第九章

1、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验通气的动力。

原理:完成从鼻腔到肺泡,和肺泡到鼻腔的气体传送,需要动力克服阻力。肺泡与外界环境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的舒张收缩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泡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2、为什么很多中长跑运动员都要到高原去训练?

答:高原缺氧,长期在高原生活心肺功能会比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更强。在高原训练,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让心肺功能得到极限锻炼。人在高原低氧条件下,红细胞生成增多,机体通过神经发射和高层次神经中枢的调节、控制作用增加心输出量和循环血容量,补偿细胞内降低了的氧含量,从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适应恶劣的低氧环境,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另外,高原训练可使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

第十章

1、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2、大量饮水则引起大量排尿,不饮水或少饮水则尿量减少,试述其调节机制。

肾具有强大的根据机体需要调节水排泄的能力,以维持体液渗透浓度的稳定。从肾小球滤出的水分近80%在近端小管及髓襻降支被重吸收。大量喝水溶质的渗透势小,水大量从

终尿排出,则引起大量排尿;不喝水或少喝水则反之。

喝水影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当肾小球毛细血管显著降低或囊内压升高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小。肾的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尿量增多;反之尿量减少。

第11章:免疫

1、特异非特异免疫的区别:①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②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能抵抗同一种微生物的重复感染,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2、局灶性炎症反应的过程:当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局灶性炎症反应有四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发热。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释放血管舒缓激肽。这种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同时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与舒缓激肽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这可以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减少侵入的微生物。局灶性炎症如果治疗不当会蔓延到全身,引起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3、引起疾病的原因:

免疫应答的作用是清楚突破身体屏障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然而对外来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和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些自身组织发生的免疫应答都可以产生疾病。

①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②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系统功能退减: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十二章

激素的作用机制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神经递质或激素把某种信息由分泌细胞带到靶细胞这些物质是“第一信使”。含氮激素到达靶细胞后,并不进入细胞内部,而是与细胞表面特异的受体结合。这种变化又引起与受体分子紧密连接的腺苷酸环化酶变构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催化ATP转化成环腺苷酸(camp),camp再刺激或抑制靶细胞中特有的酶或反应过程,使靶细胞所特有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化。

类固醇的作用机制:这类激素都是小分子,能扩散进入细胞。如果进入靶细胞先与细胞质中特异的受体分子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活性,在一定条件下穿过核膜进入核内与染色质上的一种酸性蛋白相互作用,促进安DNA样板转录成倍使核糖酸的过程,mRNA扩散出核膜进入细胞质,导致某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这种激素的生理效应激素的合成。

激素的合成:

????

各种激素的作用:

激素主要作用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释放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刺激生长激素释放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抑制生长激素释放

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抑制催乳素释放

黑色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抑制黑色细胞雌激素释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生成和分泌激素

促甲状腺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卵泡刺激素促进精子生成(男)刺激卵泡成熟(女)

黄体生成素促进卵泡成熟,分泌雌激素,排卵,黄体形成和

分泌孕激素,促进雄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刺激蛋白质合成好组织生长,减少堂的利用,增

加糖原生成,促进脂肪分解

催乳素促进乳腺生长和乳汁形成

黑色细胞刺激素增加黑色素的合成与扩散

激素和酶的区别:

激素是传递信息的,重在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

酶是催化反应的,重在胞内生物反应的催化 。

激素一般是多肽,蛋白质,脂类 酶是蛋白质,有些是RNA,比如核糖体RNA就具有催

化作用。

激素作用范围广,由某个细胞分泌,作用可以遍及全身,也可以直接影响周围组织细胞酶一

般只在胞内起作用,也有些分泌到消化道的,比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肠肽酶。

第13章:神经系统

1、神经元的分类:

①神经元根据突起的数目分类: (1)假单极神经元:由细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一定距离又分为两支:一支伸向外周的感受器称外周突;另一支伸向脑或脊髓称中枢突。外周突相当于树突,中枢突相当于轴突。此类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中。 (2)双极神经元: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伸出一支突起,一支为树突,另一支为轴突。视网膜和嗅粘膜中的感觉神经元为双极神经元。 (3)多极神经元:具有一支轴突和多支树突。大脑皮质、小脑皮质、脊髓灰质等中的神经元属于此类。

②按神经元功能之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1.感觉神经元:也称传入神经元,能感受内、外界刺激并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上述的假单极神经元和双极神经元属于此类型。其胞体和树突均在周围神经内。2.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能将冲动自中枢传至效应器(肌、腺体),其胞体位于中枢内,其轴突由中枢出来沿周围神经传出冲动。属多极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也称中间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皆在中枢内,位于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2、神经系统的演变:

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最简单的神经系统是神经网。这种神经网是由神经细胞的很细的细胞纤维交织而成的,他在刺胞动物中广泛存在。后来神经网中的神经元的胞体逐步集中形成神经节。一系列的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联系在一起形成神经索。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动物体头部的几个神经节趋向于融合在一起形成脑。在进化过程中,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的数目越来越多,组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

3、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什么?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轴位,它们的周围有头颅骨和脊椎骨包绕。这些骨头质地很硬,在人年龄小时还富有弹性,因此可以使脑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护。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器官,起到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

②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

第十四章

1、感受器分类:

按身体上分布的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可区分为: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

按所接受刺激的特点可将感受器分为:①机械感受器②温度感受器③声感受器④光感受器⑤化学感受器⑥平衡感受器⑦痛感受器⑧渗透压感受器

2、人是怎样区分不同颜色的?

在人眼的视网膜中有3种视锥细胞,每一种视锥细胞含有一种感光色素,分别对蓝光、绿光和黄光最敏感。不同颜色的光刺激这3种感光细胞时引起的兴奋程度不同,传人大脑后产生相应的不同的色觉。

十六

什么是着床?阻碍着床的主要因素?什么是宫外孕?

答:①合胞体滋养层侵入子宫内膜,消化它所接触的子宫细胞,使子宫内膜溶解成一缺口,胚泡由此逐渐埋入子宫内膜,子宫上皮细胞增生将缺口修复。

②子宫内有异物干扰,如宫内节育器。

③胚泡植入部位通常位于子宫,若发生在子宫以外,如输软管及腹腔等处为宫外孕。

十七章

1、植物有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的。这3种寿命各有什么适应意义?在荒漠、海洋、湖泊和热带雨林中,这3种寿命中的哪一种对植物的存活和生殖较有利?为什么这3种植物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常常在一起?

答案:根据植物的生活周期来分类,将植物分为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l )一年生植物:植物的生命周期短,在一年内完成其生命过程,然后全株死亡,在环境恶劣时地上地下各器官都死去,只留下种子(胚)延续生命。适应性强,分布广。繁殖的代数多,可以产生的变异多,物种进化快。适应于荒漠、海滩环境。

( 2 )二年生植物:第一年种子萌发、生长,到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枯死。花期长,花华丽而有特色。生殖期早,产籽量大,环境恶劣时通过种子休眠度过,可以在别的生物都凋亡的时候占据生存空间和阳光等自然资源。适应于高山与湖泊。

( 3 )多年生植物:生活周期年复一年,多年生长。另外还有些多年生草本植物,能生活多年,或地上部分在冬天枯萎,来年继续生长和开花结实。多年生植物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可以较牢固的占据生存空间。适于热带雨林生存。

从植物生活史、生殖习性、以及资源(养分)分配方式等方面来分析植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征,3 种植物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常常生长在一起更有利于资源分配。

2、为什么木质部由死的细胞组成而韧皮部则由活得细胞组成?试就这两个部分的功能进行解释?

1、简述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保护组织

根、茎、叶的表皮等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幼嫩茎、贮藏根、木本植物茎的髓、草本植物茎的内部等

机械组织

草本植物茎、木本植物茎、叶脉周围、叶柄内等

输导组织

根、茎、叶、花、果实内的导管、筛管等

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茎尖的生长点、茎内的形成层

2、种子植物体内起着水分和无机盐长途运输的主要复合组织是?

导管

3、简述根尖的分区?

答案:1、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2、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冠之内,总长为1至2毫米,其最先端部分是没有任何分化的原分生组织,稍后为初生分生组织。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多数细胞已逐渐停止分裂,有较小的液泡(吸收水分而形成),使细胞体积扩大,并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

4、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有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

4、为什么根据老树的年轮能够推测以前的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年轮是木本植物主干横断面上的同心轮纹。由于一年内季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构造亦有差别。春夏两季生长旺盛,细胞较大,木质较松;秋冬两季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木质较紧。这两层木质部形成同心轮纹,根据轮纹的个数和粗细分布,可推测树木年龄和之前的气候及环境状况。

5、叶的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

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其叶脉既可支撑叶片接受阳光、又可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可透光不透水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机器”。

6、子房本质上是什么所构成的?

子房里面有胚珠,胚珠受精后可以发育为种子。是被子植物花中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最后发育成果皮,包裹种子,有的种类形成果肉,如桃、苹果等。

7、以被子植物为例,说明高等植物生殖发育的全过程?

8、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哪些?种子休眠的原因?如何打破种子的休眠?

9、详述豆科植物肥田的原因?

豆科植物根部的瘤状突起。这是由于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皮层细胞中所致。根瘤菌在皮层细胞中迅速分裂繁殖,同时皮层细胞因根瘤侵入的刺激,也迅速分裂和生长,而使根的局部体积膨大,形成瘤状突起,就是根瘤。根瘤菌从根瘤细胞中摄取它们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它能固定游离氮、合成含氮化合物,为豆科植物所利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因得到氮素而获高产;同时由于根瘤的脱落,具有根瘤的根系或残株遗留在土壤中,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利用豆科植物作绿肥或与其他作物轮作、间作,增产效果显著。豆科植物能肥田,是由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最新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细胞代谢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复习笔记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研究对象: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 前沿领域: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冷冻电镜显微学、免疫治疗、基因组治疗 课程分支:细胞生物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工程、高等植物学、高等动物学 要诀: 1.多样性与统一性 2.结构与功能 3.生物演化与适应性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结构基础(上)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类、蛋白质、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结构/功能上分割细胞与外界环境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其中 1.生物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冷冻蚀刻技术 ●脂筏模型 磷脂层为骨架,存在胆固醇和鞘脂富集区作为筏,载有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总结: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3.生物膜的流动性 4.生物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生物膜的组成 1.膜脂:甘油磷脂(亲水头部:胆碱、甘油;亲油尾部:烃链)、鞘脂、固醇 (1)基本成分:甘油磷脂,占整个膜脂50%以上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 ·内质网合成 2.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外周膜蛋白、锚定膜蛋白 ·功能: (1)作为膜转运蛋白选择性介导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2)酶 (3)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激素结合之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 (4)糖蛋白的糖链可作为细胞之间的识别标志 (5)形成细胞间的连接 (6)作为细胞骨架的附着点形成锚定连接 3.糖链 ·只分布在膜外侧,多为寡糖链

(完整word版)普通生物学试题库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继续教育学院拟题人 适用专业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电子传递链。 2、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质、和核仁等部分。 3、线虫的体细胞数目,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4、细胞周期包括和分裂间期两个时期。 5、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6、血液分为血细胞和两部分。 7、存在于生物体内而在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 8、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指。 9、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或由其体内提供。 10、生物的自养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光能自养和。 11、抗原分子的某些化学基团其分子构相与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从而能引发免疫反应,这些基团叫做。 12、基因的化学实质是DNA,在某些病毒中是。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 14、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 ____,只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 15、维管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有_________、被子植物。 16、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途径合成的。 17、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 18、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0、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1、分生组织的显著特征是细胞具有能力。 22、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23、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的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24、神经组织是由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25、依照五界系统,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和等五界。 26、神经未受剌激时的膜电位称。 27、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8、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9、光敏色素以红外吸收形式和两种形式存在。 30、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方式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 31、鱼类可分为软骨鱼纲和纲。 32、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和去甲肾上腺素。 33、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性和变异。 3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35、维管植物可分为蕨类植物和两类。 36、由肋间肌舒缩引起的呼吸动作为呼吸。 37、突触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取决于神经递质的性质和突触后膜上的性质。 38、依据方式可将真核多细胞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39、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和配子体有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40、吗啡、海洛因等药物的副作用是可抑制内啡肽的产生,这是一种反馈,从而产生药物依赖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的形成能导致物种的爆发式产生。 A. 多倍体; B. 渐变群; C. 瓶颈效应 2. 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会产生。 A. 干扰素; B. 类毒素; C . 外毒素 3. 藻类不具有下列特征。 A. 光合自养; B. 根、茎、叶分化; C. 多细胞生殖器官 4.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 A. 腐生; B. 腐生和寄生; C. 腐生、寄生和化能自养 5.地衣是____。 A. 植物; B. 原生生物; C. 藻菌复合体 6.在生物体内,放能反应主要与。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课件总结1细胞与环境

第一部分 1.生命的基本特征 u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v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功能; w生命过程具有自组装的能力; x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y生物对外界环境具有应激和适应性 z生物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确保生命系统的稳态 {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的历史。 一、细胞学说 核心点: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组成的 现代“细胞理论” 1.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所有的细胞在化学组成上非常相似 4.细胞所需的能量和组成成分是在细胞内产生的 5.细胞是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经细胞分裂而产生 6.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7.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细胞表面均具有脂蛋白体系构成的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所有的细胞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4所有的细胞都是一个处理、加工、合成生物大分子和进行能量代谢的生化工厂; 5所有生物体的细胞可以进行分裂增殖。 三、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的特征 细胞内没有核膜和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分化的细胞器 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 2古细菌与真细菌 古细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和能量转换同原核细胞相似,但在遗传信息加工,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四、真核细胞 1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大小组织形式代谢细胞器 2真核细胞的组成特征与结构 真菌、植物与很多原生生物都有细胞壁不同生物的细胞壁组分不同:纤维素、几丁质等及其他辅助成分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1)细胞膜真核细胞内的区域化区域化的结果就是细胞器的形成 (2)细胞器由膜包裹的细胞结构。也被接受的是:亚细胞水平上的结构功能单位 (3)细胞核遗传、代谢与细胞功能的控制中心 组成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核纤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核仁核基质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组蛋白和DNA组成核小体

超声诊断学各章总结汇总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 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 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眼科)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 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 (S6), 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 (S1) 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 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 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 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 , 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 .6 CM。 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 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 正常肝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肝的血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为入肝血流,呈红色;肝静脉为引流血管,内为出肝血流,呈蓝色。 四、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病史、体征;病变回声特性;彩色血流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试题

普通生物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新的细胞核形成时,最多可形成几个小的核仁,然后再汇集成一个大的核仁( ) A.5个B.10个C.46个D.23个2.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约为( ) A.1.80 B.4.8 C.7.0 D.8.0 3.下列物质与细胞松驰素B的作用相反的药物是( ) A.长春花碱B.紫杉醇 C.秋水仙素D.鬼笔环肽 4.下列与真核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粒和中心体是同源的细胞器 B.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直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 C.微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种类有所不同,如乙醛酸循环体,在植物细胞中有,但动物细胞中没有 D.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均高于其外膜 5.上皮细胞之间的牢固连接主要是依靠下列哪一种连接方式( ) A.桥粒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D.胞间连丝 6.青霉素的杀菌作用的原理是( ) A.抑制核糖体的50S亚基的活性 B.抑制肽链的延伸 C.抑制细菌转肽酶的活性 D.抑制乙酰胆酯酶的活性 7.反应1:A──→B+C,△G=+20.920kJ/mol·L;反应2:C+D──→D,△G=-18.320kJ/mol·L。试问:这两个反应的K eq值( ) A.反应1的K eq值大于反应2 B.反应2的K eq值大于反应1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8.过氧化物酶的颜色是棕色的,其原因是( ) A.含有血红素B.含有叶绿素 C.含有Cyt D.含有NAD 9.柠檬酸循环途径中,通过下列哪一项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连接起来( ) 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10.在人的骨骼肌细胞中,利用肌糖原进行无氧呼吸时,将一个含有10个葡萄糖残基的肝糖原片段,经无氧呼吸后,可向肌纤维提供多少分子A TP( ) A.20个B.30个C.40个D.360个11.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天冬氨酸脱氨后的产物( ) A.丙氨酸B.α-酮戊二酸 C.草酰乙酸D.苹果酸 12.在光合作用中,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需要A TP 和NADPH的数量分别是( ) A.12、12 B.18、12 C.18、18 D.3、2 13.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在于C3植物的原因之一是光呼吸弱 B.CO2对C4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作用远大于C3植物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常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而C4植物通常不明显 D.在强光下,C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远大于C3植物 1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最先形成的结构是( ) A.细胞板B.成膜体 C.细胞膜D.细胞壁 15.下列哪一种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核膜不解体,染色体不是靠微管的牵引,而是附着在核膜上,随核膜的延伸而分开( ) A.硅藻B.绿藻C.甲藻D.苔藓16.在哺乳动物体内,下列哪一种细胞的分裂周期最短( )

超声诊断学教程第二章超声心动图学

超声心动图学 第一节正常超声心动图 概述 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原理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技术,自1954年瑞典学者首先把超声心动图用于临床以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无创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它包括M型、二维、频谱和彩色多普勒等项技术。 1.M型超声心动图( ) M型超声心动图是根据心脏组织结构密度,在距体表相应的深度产生不同强弱的反射光点的一种技术,其纵轴为光点运动的幅度,横轴为时间,主要用于心脏和血管内径的测量,观察瓣膜及室壁的运动情况,共分为: (1) 心底波群:心前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探测可见,所代表的结构自前向后分别为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主动脉瓣(波形)为六边形盒子形状。 (2) 二尖瓣波群:胸骨左缘第3~4肋间探测时,可见具有特征的二尖瓣前、后叶波形。舒张期二尖瓣前叶波形为类似字母“M”的双峰曲线(E、A峰),二尖瓣后叶波形类似字母“W”,为前叶曲线的倒影;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闭拢成一直线(段)。

(3) 心室波群:在第4肋间探及从前向后所代表的解剖结构分别为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室间隔、左室腔和腱索、左室后壁。 2.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超声心动图)( ) 将超声探头置于胸壁上,顺序扫描心脏结构,从而获取心脏各个部位的切面回声,可观察不同断面上的解剖轮廓、结构形态、空间方位、连续关系、房室大小及室壁和瓣膜的运动。除了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还有经食管、经心脏表面、血管内超声。 常用切面有: (1)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指向右胸锁关节,可清晰显示右室、左室、左房、室间隔、主动脉、主动脉瓣、二尖瓣。

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

《普通生物学A》期末考试试题(2004-2005,第一学期) 2005年1月10日 院系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分,共40分) 1.蛋白质是由__20__种氨基酸通过__肽_键连接而成,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__35S__来特异地标记;核酸可以用__32P__来特异标记;__亚油酸_和__亚麻酸_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2.蛋白质变性的主要标志是__生物活性丧失,这是因为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被破坏。某些变性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恢复活性,说明蛋白质的__一级结构_决定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_。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它又可分为两个光系统,即光系统__I__和光系统_II_。前者的产物是_NADPH(或还原力)_,后者的产物是_ATP和氧气_。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_叶绿体基质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固定_二氧化碳_,这一过程称为_Calvin(或开尔文)_循环。 4.细胞周期包括_G1、__S_、_G2_和__M_四个时期。大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__G1_期;DNA复制在_S_期。调节细胞周期的最主要的因子叫做_MPF(或有丝分裂促进因子或促卵泡成熟因子)_,它由Cyclin(或周期蛋白)_和_CDK(或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_两种蛋白组成。细胞周期有3个检验点,它们分别位于G1/S、_G2/M_和M期,抑癌基因产物_p53(或Rb)_对G1/S检验点的形成很重要。 5.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请将下列物质与其运输方式相连: 进入红细胞 O 2 肠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自由扩散 K+进入神经细胞协助扩散 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胞吞作用 Ca2+排出肌肉细胞胞吐作用 胰岛素分泌主动运输 白细胞吞噬细菌 6.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能引起细胞反应的

普通生物学实验总结

普通生物学实验总结 短短一学期的实验课就这样结束了。我即将告别这段每周四晚上穿着白大褂来到小红楼的日子。回想过去的每一个实验,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还记得第一个实验画植物细胞时,就体会到了画画的弱点,经过了一个学习,只能说绘图还算及格,但离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也记得,在显微镜下观察导管时,把眼睛瞪得肿痛,仍然分不清,一遍遍调整实验条件,心里说不上的不安和烦躁……也记得,在解剖鱼类和青蛙的时候,因为动作不够敏捷,下刀不够准确而导致最后的鲜血模糊,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实验成果,我们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也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 首先,我认为通过实验,我了解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不论是植物解剖,还是微生物繁殖,应该说通过普通生物学实验,我对生命科学形成了了一个尽管浅显,但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把这些知识作为一种常识应用在生活当中,我感到受益匪浅。 其次,进实验室让我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得到了加强。有的时候穿得多麻烦,动手一点都不方便,但是通过不断的实验,我慢慢适应了实验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初步了解了缜密的科学思维,理解了各种规程的道理,有了一个更严谨的实验态度。 同时,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激发对生物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希望能让自己从这里得到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的人。 最后感谢朱老师、曾老师,以及实验室老师们为这门课、为我们所付出的心血。短短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但我相信,在普通生物学实验中学到的,我将受用终生。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3版

3:生命系统的层次: a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环境的总和地球表面 b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命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系统) c 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并相互作用的2 种或更多种群的集合武汉大学的生物 群落 d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武汉大学的乌鸦 e个体:一个生命体麻雀、野兔、人 f 系统:2 个或更多器官构成,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g器官:2种或更多类型组织构成,具有特殊功能胃,肺 h组织:由相同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具有特殊的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i细胞:生命的最小单位上皮细胞、红细胞 j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 k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H2O、葡萄糖、DNA l原子:一种元素的最小粒子氢原子、氧原子 m亚原子粒子: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生命的本质:能够新陈代谢、自动调节和自我增殖的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协调统一,形成了生命系统的有序运动。/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和进化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和环境的统一 (一).。复习细胞学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但其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 细胞A:细胞核核质:含有染色体→DNA、RNA,核仁: B:细胞膜电子显微镜下:内、中、外3三层结构分子水平:按一 定规律排列的蛋白质磷脂分子以及糖类。/功能:物质运输,防止生命 所需物质渗出,调节水、无机盐类和营养物质进出,选择性渗透膜。信息传递,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需通过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相应受体的作用。 C: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 D:细胞器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 ?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能量的用途: 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 反应。 ?溶酶体:多种酶,物质的消化,废物的排泄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质体:为绿色植物所特有。包括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细胞分裂1.无丝分裂2.有丝分裂3.减数分裂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加→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分化:多细胞动物的生命是由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化、生长而形成一 个有机体。 囊胚早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彼此相似,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形态、大 小、结构和机能发生了变化,以至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组织(二):高等动

(完整版)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人卫版)

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 主要掌握:疾病诊断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的准备 掌握特殊声像图典型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和一些老师提过的解剖知识绪论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大多不用,眼科) 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 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 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 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 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 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 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 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正常声像图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

陈阅增第四版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1.2 1.生命体组胞作为基本単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答:组胞是除病毒外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其重要特点有: (1) 细胞质膜将组胞与环境分隔开来,控制期胞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转換。(2)在化学组成上, 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 1.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水; 2.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使组胞成为结构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 并可完成基本新陳代谢外的特定功能。( 3 ) 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功取决于其组成组胞功能的总和。 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答: 之所以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是因为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取自由能来驱功其体内的生化反应 1 ) 自养生物以光能为能量来源, 利用简単的原料合成自身复杂的有机物 (2)异养生物以食物(其他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并将分解产生的小分子作为合成自身生物大分子的原料, (3)总之生物体和期胞需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換和能量流动,所以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三叶草.蝴蝶.時蜓.姓.地.度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4 .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子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答: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深化: (1)所有生物的组胞都是基于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构建的(2)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o种気基酸以成键的方式连接而产生的 (3)组胞代谢中的化学反应都依靠酶的催化作用, 而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即成. ①所有分子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即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般的方式連接形成长链, 2条互补的长整形成双螺旋分子; ②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长整上気基酸的序列,也就决定了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进而调控生物代谢、生长、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5)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密码是相同的,遗传信息的方向与是相同的. 这些事实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整个生物界是由此产生的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源。 5 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功? 答: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相同的关键要素:观察、提问、假说、顸测和检验,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 1 )观察是对自然有目的考察和审视; (2)同题的提出是基于观察中发现事实, (3 ) 某种设想或假说的提出是对问题作出的可能解释; (4)预测是根編假说,通过推测和类推的方法得到的;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07-09普通生物学真题问题详解

南昌大学2007年攻读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物种:是由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群居组成的繁殖群体,是和其他群体生殖隔离着;并占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拥有一定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2、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自养生物绿色细胞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有机分子的化学键能的过程。 3、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细胞的过程。 4、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的集合。 5、赤潮: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6、柯蒂氏器:位于蜗管基底膜的全长之上,其结构类似于平衡感觉器官,它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所组成。毛细胞浸浴于内淋巴液,并被盖膜的胶质膜所覆盖。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是听觉接替通路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所在,这些神经元的树突始于柯蒂氏器毛细胞的基底,轴突延伸成为耳蜗神经进入脑,并传导神经冲动到脑产生听感觉。它是听觉的转导器。 7、应激性:生物体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合目的的反应的能力。 8、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9、食物链:群落中各生物彼此间存在着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联系,形成一复杂的食物链。 10、逆行变态: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也叫做退化变态。 二、填空题 1、质体一般分为__白色体___、__有色体___和叶绿体三种,其中叶绿体被膜有___2___层。 2、植物的永久组织可分为_薄壁组织_____、_保护组织___、__机械组织___和__输导组织____等几类。 3、维管形成层的原始细胞有两种,一种是__纺锤状原始细胞____,一种是__射线原始细胞_____。 4、被子植物的花粉囊壁在花粉母细胞时期有四层结构,即__表皮___、___药室内壁__、__中层_和_绒毡层___,其中___绒毡层____对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成起着重要的营养和调节作用。 5、哺乳动物的精子经生殖道分泌物的激活称为精子的_________,这是精子成熟的最后阶段。 6、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____肾上腺素_____和___去甲肾上腺素______。 7、消化管管壁的结构由内至外分四层,即____黏膜层___、___黏膜下层____、___肌肉层___、和__浆膜____。 8、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___桑葚期___、___囊胚期____、___原肠胚期___、___神经胚期____、 __中胚层发生___等重要发育阶段。

普通生物学知识总结材料

普通生物学笔记(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 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 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 超声诊断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超声诊断学笔记 ——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整理 ?绪论 超声波:其本质为高频变化的压力波。其频率超过成人听觉阈值的上限,以波动的形式 在物质内传播而不能在真空内传播。 超声波的一般性质 1、波形:①.纵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者称为纵波。②横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着称为横波。③表面波 2、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超声波的频率在20kHz以上,诊断用超声波频率多在1~20MHz间。 3、周期:为一次完整的压力波变化(或振动)所需时间。 4、声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一介质温度高低不同亦具差别。(血浆1571m/s,软组织1500m/s。) 5、波长:为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一次完整周期所占空间长度。 波长,频率与声速间的关系:λ=c/f 超声波的发生 诊断用超声波一般应用压电元件所产生的压电效应,即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而产生。 压电效应:指力的作用下,压电元件的一对面上产生电场,其符号相反。 超声场 凡加力后产生电场的变化,称为正压电效应,而加电场后产生厚度的变化称为逆压电效应。 探头向前方辐射超声能量所到达的空间,称超声场。 近场:在声束的平行区至扩散区交点L以内的范围称为近场。 远场:从声束的扩散点开始,即为远场。 超声波的传播:从探头发出超声波以波动形式向人体内部行进并带入声能。 ?声特性阻抗:声特性阻抗又称声阻抗率,指某点的声压和质点速度的复数比, 等于介质中声速和其密度的乘积Z=ρ×c. ?界面: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的相接触处称界面。 1散射:小界面对入射声束呈散射现象 2反射:大界面对入射声束呈反射现象 3折射:在界面两侧介质中声速不等且入射角>0时,则透射声束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传播。 4会聚及发散:平行声束通过圆球形病灶,如病灶内声速与其周围不等,则在病灶后方产生声束的会聚或发散。 超声波的衰减 衰减:超声波携带的能量,在其传播过程中必然受到损失,使声强逐渐降低,称为衰减。人体组织的衰减与其组织中所含成分有关,通常含液者衰减甚低,实质性组织中随其含蛋白质的百分数增高而增高。含气脏器属人体内最高衰减 人体组织中的衰减与散射有关,某些病变(如脂肪肝)时散射较大,致使传人深部的声强显著下降。(骨>软骨>肌腱>肝肾>血>尿液与胆汁) 超声生物效应:超声波携带能量,进入人体组织后可产生三大效应,即热效应,空化效应,增流效应。 超声生物效应的安全性:热指数,机械指数

最新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物学研究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假说实验法和模型实验法 2、生物的适应性体现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于环境相适应两方面。 3、生命的结构层次有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单位;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结构的有序性、新陈代谢、应急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适应等。 5、存在于生物体内而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相邻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7、组成DNA分子的戊糖是脱氧核糖,它是核糖第2个C原子上的羟基脱去一个O。 8、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四界,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真核细胞、多样的单位膜系统。 9、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种。 10、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 11、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等部分。 12、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扩散、滲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14、生物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细胞增值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G1期、S期、G2期。 16、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7、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淋巴管、心脏、血液和淋巴。 1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均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9、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外带有A凝集原,具有抗原特性。他的血浆中含有b凝集素。A 血型和B血型男女结婚,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有A\B\O\AB 20、昆虫的主要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21、人体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在其细胞中进行气体交换完全是按照扩散原理进行的。 22、每一种B细胞的表面只有一种受体分子,只能和一种抗原结合。 23、无性生殖方式有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24、昆虫和鸟类均以尿酸为主要排泄物,这是趋同现象。 25、病人缺乏淋巴细胞,叫做免疫缺乏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其病原体的英文缩写为HIV,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病毒攻击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传播途径为血液、性生活、母婴传染。 26、中国关于古鸟化石的研究表明,始祖鸟不是最早的鸟类化石,鸟类很可能起源于小型恐龙,“有羽毛即是鸟”的观点是错误的,鸟羽起源的原始动力不是保温,而是飞翔。 27、线虫的体细胞数目恒定,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实验材料。 28、细胞发育全能性指任何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更确切说是任何一个细胞核,都具有全部的发育潜能。多莉是将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入无核受体卵后克隆产生的。 29、具三个胚层的多细胞动物,只有在解决了支持体重、陆上呼吸、保水、陆上繁殖等问题后,才能由水生完全过渡到陆地生活。 30、鸟类肺的最小功能单位为微气管,而不是肺泡。 31、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特异性。 32、环节动物具开管式循环系统,即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有微血管相联系。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