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文体学,亦被称作“语体学”或“风格学”,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是一门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鉴于运用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有效的解决文学翻译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它在文学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文体学在翻译方法(直译或意译)的选择方面有何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文体学知识解决诗歌翻译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文体学;文体分析;源语;译语

0 引文

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源语)转换或创造成另一种语言(译语),即,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话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神韵等的进行再现或再表达。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需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和理论以发展和构建自己的方法。在翻译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忽视其写作风格、审美价值及文章灵魂,还是应该更注重原文的风格及美感,而忽视其语言形式?文体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找到与原语忠实对等的译语。因此,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促进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

1 文体学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

“Stylistics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form and literary function.” (文体学研究语言形式和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1]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作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创作出多元化的文学风格。鲁迅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他认为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另一方面,保持作者原有的魅力和风格。本文将阐述如何通过文体分析做到以上两点。

1.1 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按照字面意思直接把源语转化成译语,保持其原始的形式,包括句子结构,词汇意思,及原文中的隐喻等。直译具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运用直译时,译者可以尽可能忠实的履行翻译职责,避免越权,把解读留给读者。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作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如果不顾场合条件,不顾中外两种语言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进入误区,造成误译。例如,将“Every body would not like it.”误译成“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它”,而正确的翻译该是“并不是每上人都会喜欢它”。

意译是指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流利、自然,

文学翻译报告模板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翻译报告(文学翻译2012秋季) 姓名:XXX 学号:XXX 方向:笔译(英语) 任课教师:黄际英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居中,加粗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空一行 “意译法”在《拂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黑体三号,居中,加粗, 位于本页上四分之一处 姓名:XXX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translation project. Dawn is an inspirational short novel in America.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most crucial element in our lives, and shows his attitude for lif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expresses his opinion about marriage through the conversation of a couple. There is also complicate emotion with a quirky twist due to the pass of wife and the birth of dawn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language of the first chapter is simple but powerful, including lots of philosophical views and implied meanings.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is meaningful both in education and in language study.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sentence patterns, expressions, and in thinking mod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leads to in-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sometimes can causes mechanical translation and mistrans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essay mainly talks about in which three circumstances a translator should adopt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of Dawn, giving a general idea to readers when to adopt free translation. (a)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is difficult to be understood. (b)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is unable to express implie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c) When the source language comes down to religion cultures. In this three circumstances,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make readers get a comprehension understanding of original novel, which is difficult for readers to reach with literal translation. Key Words : D awn ; Translation project; free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空一行 空一行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加粗,居中 每段 开头 空4个 字母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空一行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 Times New Roman 小 四号,中间用分号隔开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万正发 (1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2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8)3 摘 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体再现又是翻译标准的核心。对翻译标准文体理论的系统再认识,有利于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从而明确文体学对翻译标准确立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标准;文体特征;文体再现 On Tran sl a ti on St andards from the Angle of Stylisti cs Abstract:Regarding translati on standards,the key point of translati on theory,the p resent article syste m ically analyzes the theory of translati on standards in style.It points out rep r oducti on motivati on of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arget language,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y2 listic study t o translati on standards. Key words:translati on standards;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style rep r oducti on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8)0920053202 1.引言 翻译标准和原则,在翻译界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很多翻译标准都提到了对文体的要求。Tytler在Princi p les of Translati on中提出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特征;奈达在Translati 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也提出:翻译要从语义到文体,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在接受语言中再现源语信息[1];我国学者严复的“信、达、雅”、鲁迅“要保留原文的风姿”等理论也表达了对翻译标准文体论的探讨。 2.文体探微 文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英语style 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tilus,原指古人在蜡板上写字用的一种用金属或骨头制作的“笔”。随着时间的推移,style一词的词义不断扩大,以至《牛津英语词典》曾在该词下面列出26个义项。[2] 现英文Style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它包含文体、语体和风格等方面的意思。因此stylistics这个词便译为“文体学”、“语体学”或“风格学”。 随着文体学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重要理念。一些学者曾指出运用文体学确立翻译标准的意义,并作出了一些精辟论述,集中在语体、语言常规与变异以及语言结构与功能等方面。但笔者认为这些论述对文体所蕴涵的意义不够系统和全面。根据泰特勒、奈达等学者翻译标准中的要求,文体style至少应包括语体、文类体裁、功能文体、修辞与篇章等多个层面。 3.文体多层面对翻译的要求 3.1语体(f or mality) 语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与语域即使用语言的主体、场合和情景相关。语体在作品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描写话语环境、展示人物身份、反映社会文化、体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等。译者应了解作者的语体使用意图,在译文中设法去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求获得语用等值。如:[3] a.H is bel oved parent has j oined the heavenly choice. b.H is dear father has passed a way. c.H is father died yesterday. d.H is old man has kicked the bucket. 根据所表达的拘谨、正式、商议及随意等不同文体,宜分别译为: 他慈父已登仙界。 他亲父已去世。 他父亲昨天过世了。 他的老家伙已经翘辫子了。 对语体的翻译须辨析词汇所归属的语体等级,以做到选词准确。词汇的语体色彩除了可以在相关词典中查找外,还可以根据语言环境推断,注意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语体使用相应的语言,完成不同语体之间的对应翻译。翻译标准文体理论体现在语体上贵在“信”,即保持原语与译语在语体上的一致性。 3.2.翻译与文类题材(types of writing or genre) 35 第24卷 第9期Vol.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 CHUAN C OLLEGE OF E DUCATI O N 2008年9月 Sep.2008 3收稿日期:2008205211  作者简介:万正发(1982—),男,湖北监利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学翻译中加注的必要性

文学翻译中加注的必要性 摘要:文学翻译不只是“译味”,还要“译意”,要“味”“意”兼顾。为达到此目的,译者在文学翻译时加注是有必要的。加注不但不会削弱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反而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真正体会到作品的魅力所在。张祥麟先生的《sol—diets’Home》中译本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张先生在翻译这部作品时适当对原文加注,使读者豁然开朗,轻轻松松地理解了此短篇小说的震撼力量。这是众多译本中的独到之处。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必要时加注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文学翻译;加注;必要性;《soldiem’Home》 翻译界一致认为文学翻译难。作品愈是富于文学性,翻译起来,也就愈是困难。一直以来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把“译意”与“译味”作为区别科技翻泽和文学翻译的准则。可见人们认为“译意”比“译味”容易,或者说“译味”比“译意”难。文学翻译就是要“译味”,科技翻译就是要“译意”。事实上,文学翻译不光要“译味”,还要“译意”。要二者兼顾。为了能译好文学作品,加注有时是非常必要的。张祥麟教授在他的《Soldiers’Home》的中译本中,恰当运用加注的方式使得译文意味兼顾。《soldier8’Hone》是海明威(Hemingway,1899-1961)这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于192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中的海明威自传式短篇小说。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Soldiers’Home》描述了主人公退伍兵克莱勃斯(KrebB)返乡后得不到家乡人们和家人的理解与关爱,因而战争的阴影在他心头仍阴魂不散,他仍坚守着“战争情结”,不能及时地调适自己来适应家乡的新生活,倍感生活百无聊赖,所以他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该小说从而揭示了战争给士兵造成的心理创伤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是医治战争心理创伤的良药这一主题。短篇小说《soldiers’Home》自出版以来,以独特的魅力,不但在当时的美国文坛引起极大的轰动,还经久不衰地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而且在国内有多种译本,可谓各有千秋。张祥麟教授在他的译本中适当加注,使得他的译文显得更加出色。 一、张样麟教授的译本中加注的体现 文学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具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在我国百年前,严复就提出了“信、达、雅”。之后,又有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瞿秋自的“不增不减”,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等说法的提出。小说的翻译要求遵循“四化”原则:形象化、通俗化、个性化和风格化。这些标准及原则皆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语言剖析的准确性和风格移植的贴切性,才能达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也即既译了意,又译了味。在《Soldiers’Home》的中译本中,张祥麟教授在必要之处用到了加注,起到了预料之外的好处。在这里一一举例来分析: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一五五零七一二〇八 第二章文体分析的步骤 文体分析通常按照语言描写、文本分析、语境因素分析的顺序进行。 一、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对给定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的研究和分类。语言特征通过在文本中出现的相对频度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当我们说一篇文章有特定的语言特征,就指这些特征在文章中出现的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对一篇文章中特定语言特征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局部特征和主导特征的安排可能暗示着写作人的态度意图。这就是文体学的关注点。并不是说出现频次最少的就不值得关注,有可能也是文章的一个特殊之处。 文章风格的塑造者用最常出现或最少出现的语言特征代表一种特定的文风文体。利奇和肖特在阐述问题分析的方法时,列出了四个语言学和文体学目录,分别是:词汇学种类、语法种类、修辞以及衔接和语境。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一个从五方面进行语言描写分析的目录:音韵学、笔迹学、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言描写分析目录:

【音韵】这里的音韵学指一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包含以下方面: 1. 2. 3. 4. 5. 音的省略语音象征组音押韵节奏 6. 7. 8. 9. 停顿重音速度语调 10. 头韵 11. 谐音 12. 尾韵 13. 拟声 14. 音高 【笔迹学】这里的笔迹学指书写形式,在文章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 2. 3. 标点符号的使用字母大写段落划分 4. 5. 6. 7. 【词汇】词汇的选择包含以下角度: 斜体印刷布局图解标志拼写 一五五零七一二〇八 1. 词汇选择 2. 高级或低级 式 词源是古英 准 6. 正式或非正9. 直白或委婉

10. 讨喜与否 7. 标准或非标 词 8. 动态或静态 12. 常用词还是稀有词 13. 抽象或具体 11. 新词还是旧 语还是拉丁语 3. 生 4. 5. 音节的多少描述或评价本义还是衍 【语法】句中连接和排列词汇的方式。 1. 2. 3. 4. 5. 句子类型句子长度句子的复杂程度名词短语从句类型 6. 7. 8. 9. 短语类型语法结构词语顺序时态 10. 主被动 11. 是否符合语法性 【语义】主要讨论修辞手法,可分为八种类型。 1. 2. 3. 4. 5.

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或者是‘‘Man Dropose,God 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 in God’s 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

文体学第一章概论翻译及总结

第一章:文体和文体学 1.绪论 首先由一个故事引入:一个年轻的姑娘在外学习归乡,姑娘和姥姥交谈的言语中充满了所谓的“大词”“正式词”以至于老人难以理解她的讲述。人们常认为正式的语体会显得更优雅,彰显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在任何场合都使用这么正式的语体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家里显而易见是一个轻松的环境氛围,姥姥又是一个并没有接受过多教育的老人,姑娘理应使用非正式的语体,会更容易让老人理解。如何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言语是我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这就和我们要讨论的“文体”有关了。 另一个例子: 1.彼得他爸死了之后,他得换个活儿了。 2.他父亲去世后,彼得必须更换工作。 3.他父亲辞世之后,布朗先生必须另谋职业。 以上几个句子含义大致相同,但是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正式程度依次递增。我们需要把正确的语言使用在相应的场合中。文体学是对文体进行系统且科学地研究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语言。 文体学的作用:1.文体学可以让我们习得的第二语言更加符合语言习惯。2.帮助理解语言的多种变化,以便更好使用。3.让习得的语言更加贴近母语人士,流畅且优雅。4.帮助我们对文学进行鉴赏和批判。5.帮助提升词汇、笔迹学形式、修辞、语法句法的理解。 2.文体的定义 由于“文体”有多重含义,所以想要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但是透过各种定义,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共性的存在:1.传统修辞角度2.结构语言学角度3.转换生成语言学4.功能系统语言学。 本书中的定义采用了语言学派的定义:(不知该怎么翻译才好,那就试试吧) 文本中显著的语言特征,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以及出现的语言变体。 3.文体学的定义 透纳和《劳特利奇语言和语言学字典》都对文体学下了定义。教材中对文体学的定义是:文体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的作用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的作用Ξ 谢 梦1 涂 靖2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6) 摘 要: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有三大作用,即完整性、有效性和目的性。完整性──目的语读者根据已有文化体验自发补充译作所缺省的文化信息;有效性──同一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译作,时代背景赋予不同译作以新的生命,使各译作相对原作来说均具可读性;目的性———文化预设使原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译作中得以体现,三大作用使源语文化在目的语中得以再现。 关键词:文化;文化预设;文学翻译;作用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06)01-0107-03 1 文化与文化预设 1.1 文化的界定 不同视域中文化有不同的界定。英国学者泰勒(T yler, 1871:2)给出一经典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即知识、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辞海》(1979:1533)对文化的定义如下:“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定义有其不同的侧重点,泰勒诠释了文化的微观意义;《辞海》则概括了文化的宏观意义。不管是哪种界定,文化都包容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侧重研究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1.2 文化预设的内涵 预设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推理,可分为语用预设和语义预设。文化预设是语用预设的一种,是预设在文化视域中的延伸,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很大。因文化差异,译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真正传递源语文化,诠释作品的文化因素。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引起了极大关注。奈达(Nida,1981:14)指出:“文化预设指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所共识但以潜在假设形式存在的信条和理念。这种潜在形式为生活在同一社会的群体所接受与共享。”文化预设可理解为文学作品在孕育、诞生过程中的文化大背景,包含该民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范式、价值标准和文化取向等。例如:(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a)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杨宪益译第一卷第90页) (1b)Man proposes,G od disposes.(霍克斯译第一卷第152页) 两个译本对“天”的不同处理表明杨与霍持不同的宗教文化观,对同一词“天”赋予了不同的文化生命。此例表明,文化预设直接影响译者的思维方式。目的语自身传情达意 和遣词造句的方式应能折射源语民族的表层文化信息,而对目的语的组织结构和使用规则的运用应能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对源语民族的价值判断、社会观念等深层文化信息的了解。且看例(2): (2)Mammy emerged from the hall,a huge old w oman with the small,shrewd eyes of an elephant.(G one with the Wind P29) (2a)(傅东华译)嬷嬷从穿堂里出来了。她是一个魁梧的老太婆,一双眼睛却是细巧而又乖巧,很像是象眼。 (2b)(何碧译)黑妈妈从堂屋里走出来,她是个老婆子,身材高大,那双眼睛像大象的一样细小而机敏。 Mammy一词的本义是:Negro w oman in charge of children”,即“照顾小孩的黑人保姆”。上文指郝思嘉的黑人保姆,一位刀子嘴、豆腐心,受到大家尊重的老保姆。从文化价值来说,“嬷嬷”是褒义词,传达源语作者对“Mammy”这位人物的尊敬与喜爱,因而傅译本“嬷嬷”较为恰当。而何碧的译文“黑妈妈”,将“Mammy”与“黑妈妈”等同起来,是对二者文化预设的错误理解,从而导致后面“a huge old w oman”的译文“老婆子”处理不当,影响全句的感情色彩。由倍受尊敬的“嬷嬷”到带有贬义的“黑妈妈”,二者差距甚大。 2 文学翻译的文化因素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包括传统的价值观、世界观或人生观、民族性格、文化习俗等。文化习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人们从实践中探索出来并逐渐形成的生活准则与习惯。它用来规约人们的生活行为、生存方式。文化习俗是文化预设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习俗使译者有时难以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找到平衡点。文化预设留给读者思维想象的空间,因而译者在处理原作时,应站在读者的立场进行思考。读者可体验到的文化习俗通常是原作者认定的文化预设,译者从这一立场出发理解文学作品方能取得较佳效果。如: 第20卷 第1期2006年1月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JOURNA L OF CH ANG SH A UNI VERSITY V ol.20 N o.1 Jan.2006 Ξ收稿日期:2005-11-21 作者简介:谢梦(1981-),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文学语用学、修辞语用学。涂靖(1963-),男,湖南长沙人,长沙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学语用学、比较文学、修辞语用学。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 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 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主要体现在句型流畅。英语更加侧重分析,句型主要是基于主语和谓语为主,再加以短语及从句。译者应注意用英语句子表达的文化含义,而不是字面翻译,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环境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文体学,亦被称作“语体学”或“风格学”,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是一门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鉴于运用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有效的解决文学翻译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它在文学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文体学在翻译方法(直译或意译)的选择方面有何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文体学知识解决诗歌翻译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文体学;文体分析;源语;译语 0 引文 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源语)转换或创造成另一种语言(译语),即,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话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神韵等的进行再现或再表达。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需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和理论以发展和构建自己的方法。在翻译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忽视其写作风格、审美价值及文章灵魂,还是应该更注重原文的风格及美感,而忽视其语言形式?文体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找到与原语忠实对等的译语。因此,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促进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 1 文体学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 “Stylistics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form and literary function.” (文体学研究语言形式和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1]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作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创作出多元化的文学风格。鲁迅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他认为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另一方面,保持作者原有的魅力和风格。本文将阐述如何通过文体分析做到以上两点。 1.1 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按照字面意思直接把源语转化成译语,保持其原始的形式,包括句子结构,词汇意思,及原文中的隐喻等。直译具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运用直译时,译者可以尽可能忠实的履行翻译职责,避免越权,把解读留给读者。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作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如果不顾场合条件,不顾中外两种语言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进入误区,造成误译。例如,将“Every body would not like it.”误译成“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它”,而正确的翻译该是“并不是每上人都会喜欢它”。 意译是指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流利、自然,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第二章文体分析的步骤 文体分析通常按照语言描写、文本分析、语境因素分析的顺序进行。 一、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对给定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的研究和分类。语言特征通过在文本中出现的相对频度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当我们说一篇文章有特定的语言特征,就指这些特征在文章中出现的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对一篇文章中特定语言特征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局部特征和主导特征的安排可能暗示着写作人的态度意图。这就是文体学的关注点。并不是说出现频次最少的就不值得关注,有可能也是文章的一个特殊之处。(比如口语词汇不会出现在书写的法律文件中) 文章风格的塑造者用最常出现或最少出现的语言特征代表一种特定的文风文体。利奇和肖特在阐述问题分析的方法时,列出了四个语言学和文体学目录,分别是:词汇学种类、语法种类、修辞以及衔接和语境。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一个从五方面进行语言描写分析的目录:音韵学、笔迹学、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言描写分析目录: 【音韵】这里的音韵学指一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包含以下方面: 1.音的省略 2.语音象征 3.组音 4.押韵 5.节奏 6.停顿 7.重音 8.速度 9.语调 10.头韵 11.谐音 12.尾韵 13.拟声 14.音高 【笔迹学】这里的笔迹学指书写形式,在文章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标点符号的使用 2.字母大写 3.段落划分 4.斜体 5.印刷布局 6.图解标志 7.拼写 【词汇】词汇的选择包含以下角度:

1.高级或低级词汇选择 2.词源是古英语还是拉丁语 3.本义还是衍生 4.音节的多少 5.描述或评价 6.正式或非正 式 7.标准或非标 准 8.动态或静态 (动态动词包括:①持 续的活动。比如“走” “读”“说”②过程或转 化。比如“成长”“到达” “成为”③瞬间动作。 “跳”“踢”;静态动词 包括:①关系或者存在 状态。“属于”“拥有” ②看法角度。“听”“看” 以及情感态度比如“爱” “恨”) 9.直白或委婉 10.讨喜与否 11.新词还是旧 词 12.常用词还是 稀有词 13.抽象或具体 【语法】句中连接和排列词汇的方式。 1.句子类型 2.句子长度 3.句子的复杂程度 4.名词短语 5.从句类型 6.短语类型 7.语法结构 8.词语顺序 9.时态 10.主被动 11.是否符合语法性 【语义】主要讨论修辞手法,可分为八种类型。 1.比较的手法(明喻、暗喻、类比、拟人、通感) 2.替换的手法(转喻、提喻、换称、用典、夸张、委婉语、轻描淡写) 3.重复的手法(头韵) 4.对比和并置的手法(对照) 5.双重含义的手法(双关)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propose,Heavendisposes”;或者是‘‘ManDropose,God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inGods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seekhelpatthelast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在西方人

文体学

英语文体学期中考试 姓名:张燕箐班级:08级英语四班学号:P081011960 文体学1-7章概述 第一章有关文体学 什么文体学? 简单来说,文体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方法的学科;它是用来研究运用语言的风格。现代文体学有两个分支:普通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普通文体学研究的是各种语言运用的普遍特征,而文学文体学则是对各种文学作品所特有的特征的研究。但是,这两种文体学所研究的对象还存在一些共同之处。见下表: 在《英语文体学教程》这一书中,对文体学的研究,主要是指普通文体学。而要解释什么是普通文体学就得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的变体有哪些?什么是文体?文体学的特征是什么? 有学者认为语言是一种标志,是工具。语言经常会与编码作比,是一种标志或信号系统用来传递信息。人们完成一件事情不仅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而且还有口头语言表达,这样就有了语言行为与语言事件。说到文体学当然要提“文体”二字,文体(或文风)可以被认为是个人或群体在各种社会社交环境中运用语言的多样化。简而言之,就是文学风格。比如:“莎士比亚风格”、“米尔顿风格”等。文体学的重点就在于研究语言的功能。 第二章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 学习文体学有有助于更好的运用英语。因此,对于外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 1.文体学帮你在交谈中建立一种恰如其分的感觉。也就是说,懂得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比如你是一位总经理,在和一个很好的朋友喝酒时,你会说:“来,干了”!但是如果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那就得说:“我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为了公司今后的发展,干杯!” 2.学习文体学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有三个步骤:描述→口译→评估。描述占第一位,由此看来,在文学创作中,最关键的是描述。 3.学习文体学能帮你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文体学告诉我们英语的各种变体以及其功能、特点,因此,了解文体学能使我们的翻译更加贴合实际,符合原文思想。比如“油漆未干”翻译成对应的英语应该是“Wet Paint”而不是“The paint is not dry”. 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所翻译作品的时代以及其语言风格,是古语还是现代语言,要符合语境,比如翻译一篇老旧文学作品,要尽量达到其“古”的意味,才能让读者更大限度的领会其思想。 第三章语言的变体 语言要用的恰当,就得看它的具体语境。语言有两种变体,一是方言变体,一是语域变体。 .一、方言变体 1.个人语言方式或个人语型

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1 引言 传统翻译理论把“对等”看作衡量译文质量的最可靠标准。然而, 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开始兴起,,其代表人物是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 、汉斯·弗米尔(Hans Ver2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何为功能翻译理论,诺德的解释是:“功能主义,指的是功能或者是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研究。”它涵盖了多种理论方法,主要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还包括其他国家理论家的观点。功能翻译理论给人们提供一个探讨翻译的新视角,实现了翻译理论从静态的语言翻译象征论向动态的功能翻译分析法的转化。那么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有那些呢,它能否应用到文学的翻译中去呢? 2 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莱斯、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是一项须要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目的性交际行为。的确,翻译需要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交流。由于语言种类、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原语作者的意图和采用的语篇形式与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从译语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翻译目的论( skopos theory) 与翻译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 2. 1 目的论 费米尔在他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了“目的”这个概念。目的论中除了术语“目的”(Skopos)之外,费米尔还使用了与之其他有关联的词,比如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 目标(aim)指的是翻译行为最终达到的结果。目的(purpose)指达到目标过程中的阶段。意图(intention)是目标导向的翻译行为,既包括发送者以适当的方式产生文本,也包括接受者以适当的方式理解译文。功能(function)是指从译文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文本的意义是什么。区分传送者和接受者的意图在翻译中尤其重要,因为二者从定义来说处于不同的文化和情景背景。 目的原则试图解决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自由翻译和忠实翻译,动态动等和形式对等,好的译者和盲从的译者之间的纷争。但有很多人对目的原则却存在着误解,目标文本的目的,是主要由接受者决定的,但是这并不把语言学翻译,或是字面翻译,甚至是字对字翻译排除在外。目的论强调的是翻译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一贯坚持与目标文本有关的原则。但目的论没有指出这个原则是什么:原则必须在每个明确的个案中分别决定。决定这个原则的,便是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某一客户为了特定的目的需要译本,于是要求译者去翻译,他/她便成为翻译活动的发起者。 诺德指出,“按照译语文化的准则来调整或‘改写’原文,是每个专业翻译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即根据译文的目的与译入语文化的准则,原文中某些成分可以保留,某些成分可以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甚至删减、改写。要保留什么,改动什么,保留多少,改动多少,要视翻译目的而定。一个译文是否成功,必须得看译文是否与译文接受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一致。 因此,在目的论理论框架内, 翻译意味着要在目标背景中为目标语境内的目的和目标接受者制作一种文本。相比之下, 源语文本则处于从属地位(Nord 2001) 。换言之, 源语文本并非处于中心地位, 而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实体, 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译

浅谈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ach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culture.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language is restricated by culture. In different culture the same words or expression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On the other hand, different words and expression can have the same meaning. I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dioms have inten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nucleus and cream of language when translating idioms, we must correctly handl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becoming the key point of the succee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There are six ways of translating idioms. Keywords: culture; translation; idi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