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

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
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

例1 请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

分析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最简便的方法是显色法。首先在这五种糖中各加入适量碘液,只有淀粉变蓝色,其余四糖不变色。然后在除淀粉外的四糖中分别加适量的盐酸和间苯二酚,核糖呈绿色,葡萄糖呈淡红色,果糖呈红色,而蔗糖不变色。这一下可鉴别出核糖和蔗糖。再在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别加入几滴清水,由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而使溴水褪色,果糖无还原性,不能使溴水褪色,从而就能达到区分这两种糖的目的。

【参考答案】

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的最简便方法。

例2 根据蛋白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氨基酸的极性由什么决定?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具有极性的氨基酸有多少种?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哪一种不能参与形成真正的肽键?为什么。

(3)什么是蛋白质的等电点(pI)?为什么说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

分析(1)氨基酸的极性由其侧链基团(R)决定,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具有极性的氨基酸有11种。(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脯氨酸(Pro)不能参与形成真正的肽镇,因为Pro是亚氨基酸,没有游离的氨基。(3)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分子外层的净电荷被中和,分子之间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下来,故此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

【参考答案】

见分析过程。

例3 (1)下列氨基酸的混合物在pH 3.9时进行纸电泳,指出哪一些氨基酸朝正极移动,哪一些氨基酸如负极移动?氨基酸混合物的构成为丙氨酸(Ala)、丝氨酸(Ser)、苯丙氨酸(Phe)、亮氨酸(Leu)、精氨酸(Arg)、天门冬氨酸(Asp)和组氨酸(His)。(2)具有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如Gly和Leu在纸电泳时总是稍稍分离,你能作出解释吗?

(3)一个含有Ala、Val、Glu、Lys和Thr的氨基酸混合物,在pH6.0时进行纸电泳,然后用茚三酮显色。请画出电泳后各氨基酸斑点的位置,并标明正极、负极、原点和不分开的氨基酸。

分析(1)因为Ala、Ser、Phe和Leu的等电点在pH 6.0左右,将其放在pH 3.9条件下电泳时,Ala、Ser、Phe和Leu都带有电荷,因此它们均向负极移动。由于His和Arg等电点分别7.6和10.8,在pH 3.9时虽都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但因两者带正电荷数量不同,因此两者能分开。Asp的等电点是3.0,在pH3.9条件下带负电荷,故向正极移动。

(2)在电泳时,如果氨基酸带有相同的电荷,则分子量大的氨基酸比分子量小的氨基酸移动慢些,由于Leu的分子量比Gly大,所以Leu比Gly移动慢,因此能达到稍稍分离的目的。

(3)在pH 6.0时,Glu带负电荷朝正极移动,Lys带正电荷负极移动。Val、Ala、Thr的等电点在pH 6.0附近,移动距离很小,故不能完全分开。电泳后谷氨基酸斑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参考答案】

见分析过程。

例4 有一个蛋白质分子在pH7的水溶液中可以折叠成球状,通常是带极性侧链的氨基酸位于分子外部,带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位于分子内部。请回答:(1)在Val、Pro、Phe、Asp、Lys、Ile和His中,哪些位于分子内部,哪些位于分子外部?

(2)为什么在球蛋白内部和外部都能发现Gly和Ala?

(3)Ser、Thr、Asn和Gln都是极性氨基酸,为什么会在分子内部发现?

(4)在球蛋白的分子内部和外部都能找到Gys,为什么?

分析(1)Val、Pro、Phe、Ile是带有非极性测链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残基位于分子内部;Asp、Lys、His是带有极性侧键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残基位于分子的外部。

实验报告二红外光谱法对果糖和葡萄糖的定性分析

实验二红外光谱法对果糖和葡萄糖的定性分析 1 实验目的 1.1 熟练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知道怎么保护红外光谱仪。 1.2熟练掌握压片的技巧。 1.3学会用红外光谱仪判定未知物及其质组成与结构的方法。 2实验原理 2.1 方法原理 红外光的波长较大,能量较紫外光和可见光较小,当红外光照射到物质表面时,会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红外光谱所研究的是分子振动中伴有偶极距变化的化合物,当这些化合物吸收红外光后,分子将产生不同方式的振动,消耗光能。 红外可分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近红外12820-4000 cm-1 中红外4000-200 cm-1 远红外200-33 cm-1 为了研究某种物质的结构特征,采用红外光照射该物质,并测定该物质的吸光度,以透光度为纵坐标,波数为横坐标作图。根据波谷对应的波数,查阅标准物质红外光图谱,确定待测物质的组成或者所包含的官能团及不饱和度等信息,从而确定待测物质的结构。本实验中,当果糖和葡萄糖收到红外光谱照射,分子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其分子振动和转动能及发生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的透射光强度减弱。以红外光的透射比对波数或波长作图,就可以得到果糖和葡萄糖的红外光谱图。葡萄糖和果糖的炭式结构如图1所示,费歇尔式结构如图2所示: 图1 图2

2.2 仪器原理 2.2. 1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图3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由迈克尔逊干涉仪分成两束相干光,相干光照射到样品上,含有样品信息的相干光到达检测器,由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此电信号传递到指示系统——计算机中。计算机将时间域信息通过傅立叶变换转化为频率域信息,最终得到透过率随波数变化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一)光源 光源要求能发射出稳定、高强度连续波长的红外光,能斯特灯、碳化硅或涂有稀土化合物的镍铬旋状灯丝这些是我们通常使用光源材料。 (二)干涉仪 我们所用的干涉仪是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作用是将复色光变为干涉光。中红外干涉仪中的分束器主要由溴化钾材料制成;近红外干涉仪中的分束器一般以石英和CaF2为材料;远红外干涉仪中的分束器一般由Mylar膜和网格固体材料制成。 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4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由固定不动的反射镜M1(定镜),可移动的反射镜M2(动镜)以及广分束器G1和G2组成。M1和M2是互相垂直的平面反射镜,G1和G2

红外光谱法对果糖和葡萄糖的定性分析报告

红外光谱法对果糖和葡萄糖的定性分析 施胜 1 实验目的 1.1 熟练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知道怎么保护红外光谱仪。 1.2熟练掌握压片的技巧。 1.3学会用红外光谱仪判定未知物及其质组成与结构的方法。 2实验原理 2.1 实验原理及应用围 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固态、液态或气态样品都能用该方法进行分析,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也都可检测。 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利用化学键的特征波数来鉴别化合物的类型,并可用于定量测定。由于分子中邻近基团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基团在不同分子中的特征波数有一定变化围。此外,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广泛应用红外光谱。 红外吸收峰的位置与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别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于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另外,在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上,红外光谱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应用最广的还是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红外光谱不但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如力常数的测定和分子对称性的判据,而且还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 2.1. 1定性分析 红外光谱是物质定性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解析能够提供许多关于官能团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部分乃至全部分子类型及结构。其定性分析有特征性高、分析时间短、需要的试样量少、不破坏试样、测定方便、分析成本低等优点。 传统的利用红外光谱法鉴定物质通常采用比较法,即与标准物质对照和查阅标准谱图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对于样品的要求较高并且依赖于谱图库的大小。如果在谱图库中无法检索到一致的谱图,则可以用人工解谱的方法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红外知识及经验积累。大多数化合物的红外谱图是复杂

2018届高考化学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糖类葡萄糖与果糖(2)练习

葡萄糖与果糖 1.下列对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 B.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物质 C.葡萄糖能水解生成乙醇 D.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2.医院里检验糖尿病患者的方法是将病人的尿液加入到Cu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热若产生红色沉淀说明病人尿中含有() A.脂肪B.葡萄糖C.乙酸D.蛋白质 3.某广告称某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不含糖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C.不能盲目地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咨询医生 D.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BaSO4难溶于水,是弱电解质 C.可以根据PbI2和AgCl的Ksp的大小比较两者的溶解能力 D.可以利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糖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乙烯、聚乙烯、苯乙烯都是不饱和烃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会有沉淀析出 C.苯能与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乙烯通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所有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C.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D.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8.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蔗糖 B. 葡萄糖 C. 乙酸乙酯 D. 麦芽糖

高三化学葡萄糖和果糖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葡萄糖和果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②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葡萄糖的结构,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及相关信息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③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掌握葡萄糖和果糖的重要性质、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实验现象及相关信息分析推导物质结构方法; ②理解物质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学习的主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银镜反应、菲林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②通过葡萄糖和果糖用途的讨论,了解葡萄糖和果糖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③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材分析 葡萄糖和果糖是选修5第四章第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化学2中由于糖类的结构较复杂,课程标准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糖类。在选修5中,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官能团的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是学习本节知识的理论基础,本节教学中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主线。 三、学生分析 学生是在高一年级必修2学过了糖类的简单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一步学习,学习基础一般,内容有待复习加强,在此基础上巩固深化,接受能力应该较好。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葡萄糖的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的推导、重要性质。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阅读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信息。 2. 运有对比分析策略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学习。 3. 科学探究策略:实验探究→严密推导(合作探讨)→得出结论 4.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假设→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思考交流→得出结论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选修5、必修2及教师教学用书,自制的本课题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七、教学过程

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

例1 请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 分析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最简便的方法是显色法。首先在这五种糖中各加入适量碘液,只有淀粉变蓝色,其余四糖不变色。然后在除淀粉外的四糖中分别加适量的盐酸和间苯二酚,核糖呈绿色,葡萄糖呈淡红色,果糖呈红色,而蔗糖不变色。这一下可鉴别出核糖和蔗糖。再在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别加入几滴清水,由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而使溴水褪色,果糖无还原性,不能使溴水褪色,从而就能达到区分这两种糖的目的。 【参考答案】 鉴别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的最简便方法。 例2 根据蛋白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氨基酸的极性由什么决定?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具有极性的氨基酸有多少种?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哪一种不能参与形成真正的肽键?为什么。 (3)什么是蛋白质的等电点(pI)?为什么说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 分析(1)氨基酸的极性由其侧链基团(R)决定,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具有极性的氨基酸有11种。(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脯氨酸(Pro)不能参与形成真正的肽镇,因为Pro是亚氨基酸,没有游离的氨基。(3)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分子外层的净电荷被中和,分子之间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下来,故此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 【参考答案】 见分析过程。 例3 (1)下列氨基酸的混合物在pH 3.9时进行纸电泳,指出哪一些氨基酸朝正极移动,哪一些氨基酸如负极移动?氨基酸混合物的构成为丙氨酸(Ala)、丝氨酸(Ser)、苯丙氨酸(Phe)、亮氨酸(Leu)、精氨酸(Arg)、天门冬氨酸(Asp)和组氨酸(His)。(2)具有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如Gly和Leu在纸电泳时总是稍稍分离,你能作出解释吗? (3)一个含有Ala、Val、Glu、Lys和Thr的氨基酸混合物,在pH6.0时进行纸电泳,然后用茚三酮显色。请画出电泳后各氨基酸斑点的位置,并标明正极、负极、原点和不分开的氨基酸。 分析(1)因为Ala、Ser、Phe和Leu的等电点在pH 6.0左右,将其放在pH 3.9条件下电泳时,Ala、Ser、Phe和Leu都带有电荷,因此它们均向负极移动。由于His和Arg等电点分别7.6和10.8,在pH 3.9时虽都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但因两者带正电荷数量不同,因此两者能分开。Asp的等电点是3.0,在pH3.9条件下带负电荷,故向正极移动。 (2)在电泳时,如果氨基酸带有相同的电荷,则分子量大的氨基酸比分子量小的氨基酸移动慢些,由于Leu的分子量比Gly大,所以Leu比Gly移动慢,因此能达到稍稍分离的目的。 (3)在pH 6.0时,Glu带负电荷朝正极移动,Lys带正电荷负极移动。Val、Ala、Thr的等电点在pH 6.0附近,移动距离很小,故不能完全分开。电泳后谷氨基酸斑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参考答案】

果糖及果糖对身体的影响

果糖及果糖对身体的影响 果糖:一种最为常见的己酮糖。存在于蜂蜜、水果中,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果糖是棱柱状晶体,熔点103~105℃,是所有的糖中最甜的一种,它比蔗糖甜一倍,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如制糖果、糕点、饮料等。果葡糖浆的甜度与蔗糖相当,但它是用淀粉做原料生产出来的,不但成本低,还具有天然蜂蜜的香味,在食品工业中比果糖有更广的用途。 果糖一种提炼自各种水果和谷物,全天然、甜味浓郁的新糖类,因不易导致高血糖,也不易产生脂肪堆积而发胖,更不会产生龋齿,而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实际上,对于果糖我们并不陌生,大多数水果中均含有果糖。而人类食用果糖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果糖,与传统的天然糖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升糖指数低,即GI值低,GI(Glycemic Index)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将食用葡萄糖后所产生的血糖升高指数当作100的话,那么食用果糖后,人体的血糖升高指数仅为23,甚至有的能低至19,而蔗糖则高达65。也就是说,食用果糖后人体血糖的升高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传统的天然糖品,也因此,果糖以及相关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与肝功能不全者的饮食结构中。 其实,果糖之所以升糖指数低,主要是由于果糖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要比葡萄糖和蔗糖等传统糖都要慢,并且果糖的代谢并不依赖胰岛素,而是直接进入人体肠道内被人体所消化利用。所以,果糖的升糖指数才远远低于传统糖,被称之为“健康糖”。 此外,果糖的口味和甜度也优于传统糖,不仅自身具有水果香味,并且甜度高,其甜度达到了蔗糖的1.8倍,为天然糖中最甜的糖类。因此,只需要较少的用量,就可以拥有与其他糖类相同的甜度,进而满足味觉享受。至于果糖不易导致龋齿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果糖比较不容易被口腔内的微生物分解和聚合,所以,食用后产生蛀牙的几率就比葡萄糖或蔗糖

色谱仪-果葡糖浆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检测解决方案

果葡糖浆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检测解决方案更新时间:2011-01-08 15:19:15 来源: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提示:果葡糖浆是由植物淀粉水解和异构化制成的淀粉糖晶,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的黏稠液体。甜味柔和,具有果葡糖浆特有的香气,无异味。 一、果葡糖浆简介: 果葡糖浆是由植物淀粉水解和异构化制成的淀粉糖晶,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的黏稠液体。甜味柔和,具有果葡糖浆特有的香气,无异味。无正常视力可见杂质。因为它的组成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故称为“果葡糖浆”。果葡糖浆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一种混合生物酶转化糖浆,同时也是一种高甜度的淀粉糖,除作为糖源可替代蔗糖应用于食品加工外,果葡糖浆还具有蔗糖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如在口感上,越冷越甜;甜度;在风味上具有不掩盖性;冰点温度低,以及在营养和代谢方面的功能性作用等。国家标准GB/T 20882-2007果葡糖浆中,将其分为两种类型:F42型(果糖含量不低于42%[占干物质]的果葡糖浆)和F55型(果糖含量不低于55%[占干物质]的果葡糖浆)。其质量要求为: 对于果葡糖浆的成分控制,目前常采用HPLC法进行控制。 二、仪器配置方案: LC-P310高压恒流泵:1台 RI示差折光检测器:1台 LC-Co310柱温箱:1台 LC-310泵控工作站(带采样功能):1套 7725i手动进样阀:1套 液相色谱柱:Ca型阳离子交换柱(7.9mm*300mm,10um):1支 葡萄糖标准品、果糖标准物质:各1瓶。 三、实验方法: 参考标准:GB/T 20882-2007果葡糖浆 四、实验谱图及验证数据: 葡萄糖和果糖混标谱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