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

第四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
第四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

(时间:40分钟 满分:5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来源:]

A .与旃毛并咽之

B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解析:A 项,“旃”同“毡”;B 项,“去”同“弆”;C 项,“亡”同“无”。 答案:D[来源:学。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传曰:“刑不上.

大夫。”(《报任安书》) A .欲因此降.

武 B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C .羝乳.乃得归 D .单于壮.

其节 解析: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上,施加;乳,生子。A 项,使用动法,使……投降。B 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答案:C

3.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B .虽欲报恩将安归

C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D .陵尚复何顾乎

解析:C 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Z|X|X|K] A.?????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

状语武 B.?????

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 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

D.?????

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解析:D 项,均为连词,即使。A 项,第一个“以”,介词,意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意为“把”;B 项,第一个“乃”,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乃”,副词,意为“才”;C 项,第一个“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第二个“之”,代词,“他们”。

答案:D[来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 .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 .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 .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解析:C 项,“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错,原文中说“胜请降”。

答案:C

二、阅读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

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书,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

,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

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道),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从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欲传之曰:“威震主者不蓄.。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霍氏秉.权日久秉:执掌

B.害.之者多矣害: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

D.威震主者不畜.畜:容纳[来源:Z,xx,k.]

解析:B项,害:痛恨,忌妒。

答案:B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B.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C.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D.唯陛下察之.

解析:D项,代词,代指这件事;A、B、C三项均为代词,代指霍氏。

答案:D

8.下列句子全都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B.②④⑥

C.①③⑤D.③⑤⑥

解析: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所以排除A、B、D三项。

答案:C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不应该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C.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叛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解析:B项,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

答案:B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

(2)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

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会死亡。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天下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灭亡,更待何时!”于是上书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一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主人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

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杀牛备酒,最终也不会有火患。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为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制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徐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官。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十分安全。等到霍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三、表达交流(15分)

11.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1)《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2)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3)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4)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

参考答案:(1)“汉书”应用书名;(2)“它记述了……不辱使命”,缺少宾语,可以在后面加上“的事迹”;(3)应去掉引中“不能屈”前的逗;(4)语序不当,“经常”应放到“运用的”前面。

12.请你给“北海牧羊”的苏武写两副对联,赞颂他的爱国精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来源:]

(示例二)握杖挥鞭塞外雪,饮雪吞旃中原心。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表数据所反映的主要信息。(5分)

7 174.7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008年至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最后两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城乡差别仍然很大。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2、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体会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班固《苏武传》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文言字词进行了梳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ppt)这是一幅苏武牧羊图,大家看苏武的简介(公元前160——公元前40),你从这里能够捕捉到哪些信息? 生:苏武活了80岁 师:安享晚年了,班固在课文写了苏武多少年? 生:出使匈奴的19年 师:有没有一年一年的写呢?有没有列出人物的大事年表呢? 生:没有 师:那侧重写了哪些事情呢/ 生::苏武作为一个汉史出使匈奴,恰好遇到匈奴国内发生了谋反,被牵连后被扣押在

师:那在匈奴都遭遇了哪些事情呢? 生:先是被牵连后要自杀,自杀没有成功。匈奴先后派卫律和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拒绝了。 师:那卫律劝降失败后,苏武还遭遇了什么? 生:被幽禁在大窖中,之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了 师:是的,概括一下就是幽禁流放。我们把自杀、拒绝劝降和幽禁流放看作苏武的人生三部曲吧。(板书)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苏武在他人生的三个重要关口是如何表现的,班固正是抓住这个来刻画苏武的形象。 首先是被牵连后想到自杀,这部分主要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生:3、4段 师:好,我们齐读这两段。请大家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你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 (生齐读) 师:苏武为什么会想到自杀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看他在自杀前说了什么话? (生在文中勾画) 生:“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师:很好,这两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重负国,屈节辱命 师:是的,那你如何理解呢?苏武的身份是什么? 生:汉朝的使臣 师:他的使命是什么呢? 生:出使匈奴,沟通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 师:他的使命完成了吗?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0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到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重点难点】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知识积累】 1.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2.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一:理清情节脉络,给各部分添加小标题 学生活动二: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 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3.背景知识介绍: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学习过程】 1.注字音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教案 新人教版

12、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 (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 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白求恩同志去世后发表的一篇议论文,学习本文要求学生知道:“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而且,引导学生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人物介绍。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公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3、写作背景: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12月1日为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三、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

《苏武传》公开课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 高一必修五)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 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

高中语文必修三:《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2.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体会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班固《苏武传》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文言字词进行了梳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ppt)这是一幅苏武牧羊图,大家看苏武的简介(公元前160——公元前40),你从这里能够捕捉到哪些信息? 生:苏武活了80岁。 师:安享晚年了,班固在课文写了苏武多少年? 生:出使匈奴的19年。 师:有没有一年一年的写呢?有没有列出人物的大事年表呢? 生:没有。 师:那侧重写了哪些事情呢? 生::苏武作为一个汉史出使匈奴,恰好遇到匈奴国内发生了谋反,被牵连后被扣押在匈奴19年。 师:那在匈奴都遭遇了哪些事情呢? 生:先是被牵连后要自杀,自杀没有成功。匈奴先后派卫律和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拒绝了。 师:那卫律劝降失败后,苏武还遭遇了什么? 生:被幽禁在大窖中,之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了。 师:是的,概括一下就是幽禁流放。我们把自杀、拒绝劝降和幽禁流放看作苏武的人生三部曲吧。(板书)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苏武在他人生的三个重要关口是如何表现的,

班固正是抓住这个来刻画苏武的形象。 首先是被牵连后想到自杀,这部分主要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生:3、4段。 师:好,我们齐读这两段。请大家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你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 (生齐读) 师:苏武为什么会想到自杀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看他在自杀前说了什么话? (生在文中勾画) 生:“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师:很好,这两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重负国,屈节辱命。 师:是的,那你如何理解呢?苏武的身份是什么? 生:汉朝的使臣。 师:他的使命是什么呢? 生:出使匈奴,沟通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 师:他的使命完成了吗? 生:没有。 师:出现了什么突发状况呢? 生:他的副使张胜参与了匈奴的谋反。苏武作为一个主要使臣,没有事先发现这件事情。 师:这对苏武来说是不是失职呢? 生:是,所以苏武要承担责任,对不起国家,辜负了国家。 师:理解很到位。还有补充吗? 生:苏武是汉朝的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所以苏武要通过自杀避免受辱。 师:非常好。那你能看出苏武什么品质呢? 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为国着想,以死报国。 师:总结很全面。那苏武的自杀行为引起了什么反响呢? 生:卫律吃惊。 师:卫律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生:卫律原是汉朝的一个武将,后来投靠了匈奴,成为了单于的亲信。他是一个叛徒,他没有想到苏武会自杀。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被俘.(fǔ fú)裤裆.(dǎnɡ dānɡ) 筹.集(chóu shòu)矜.持(jīnɡ jīn) 深山坞.(wū wù)企.望(qí qǐ) 金镯.(zhuó shǔ)威吓.(hè xià) 二、比一比,再组词。 俘()矜()涛()坞()浮()怜()筹()呜() 三、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 ..三天?!齿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 ..过。 奢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1.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2.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3.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 4.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作者运用插叙的方法讲述了“一桩趣事”。() 2. 《清贫》一文选自《可爱的中国》,作者是方志敏。() 3.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4. 因为被俘,所以作者叙述的语言是沉痛而悲伤的。() 六、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1)能否将句中的“捏”改为“摸”,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身之后,国民党士兵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这句话描写了人物的()。 A. 神态 B.语言 C. 动作 (2)这句话表现了方志敏同志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讲课讲稿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12《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 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 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 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3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

最新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武传》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播放李娜的《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 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快速阅读人教版配发资料《新教材新学案》(第66页)和课文注释①,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学生介绍,然后明确。 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 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词与断句有疑惑的句子。放朗读带,学生听读,朗读过程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 U)监;②数(shu o )通使相窥(ku I)观; ③以状语(y U)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百)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 b)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mzh i) 归汉; ⑦置煴(y m)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 y印”有误。煴,有二音,读y tn意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第12课 苏武传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12苏武传 第一课时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 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打算。 C.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胁:威胁。 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遗憾。 解析:B.“拟”,比划。 答案:B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食”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绝不饮食.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禀食.不至④给其衣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①“食”:给他吃的。②“食”:吃。③④“食”:粮食。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 A.何面目以归汉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

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 B.私候.胜曰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解析:“阴”意为“暗中”。 答案:D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幸:幸运地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代理的,临时的 解析:幸:希望。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 ..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 解析: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12苏武传第1课时预习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12苏武传第1课时预习案新人教版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班固及《汉书》的文学知识,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含义及文化常识。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人物性格。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映衬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点拔、引导,师生合作探究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基础。 2、认识并学习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欲以死息祸的精神和高尚、可贵的民族气节。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所给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对照注释,疏通前5段文字。小组讨论后提出不懂的字、词、句。 3、能口译前5段文字。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的基础,教师提供资料上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落实文言知识点,进行文言积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2、学会翻译,是文言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也是高考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 预习任务 1、对照注释,疏通文字,至少读两次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句。 2、着重落实下列词与句子的含义。 第一段: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5、置币遗单于 第二段: 1、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 2、以货物与常 3、其一人夜亡 4、虞常生得 第三段: 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2、事如此,此必及我。 3、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5、舆归营 6、单于壮其节 第四段: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本无谋 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5、空以身膏草野 6、君因我降 7、女为人臣子 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9、反欲斗两主 10、若知我不降明 第五段: 1、白单于 2、天雨雪 3、匈奴以为神 4、羝dī乳乃得归 5、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三、能口译这部分内容。 文学常识与背景介绍: 1、史书形式: ①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②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③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2、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3、《汉书》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自主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厩.监( ) 窥.观( ) 且鞮 ..侯( ) 单.于( ) 缑.王( ) 煴.火( ) 檠.弓弩.( ) 阏氏 ..( ) 啮.雪( ) 牧羝.( ) 於靬 ..王( ) 汤镬.( )

《苏武传》 公开课教案教学教材

《苏武传》公开课教 案

苏武传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含答案

第四单元 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 叶猴们在跳荡着、嬉闹着,它们有时会打架吗?北极渡鸦们滑上、滑下,它们这是在表演吗?露脊鲸们扬起“帆”,乘风远航,它们是在游戏吗?有人认为它们是在演习,演习生存的本领;有人认为它们是在娱乐,娱乐是它们的天性;有人认为它们是在学习,学习是实践的预演;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在锻炼,锻炼就像体育运动。动物充满了奥秘,奥秘有待于揭开,揭开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动物游戏之谜》告诉我们,动物会游戏,而关于游戏的目的,虽然有专家研究出了成果,但这些并不是最终成果,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动物并不是像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简单,它们有着丰富多彩的身体活动和内心活动。 爱护动物,已经是个老话题了,可是我们不得不重新来思考这个话题。自以为主宰世界、智慧独有的人类,原来总认为对动物的杀戮是理所应当的,对动物的保护是给予它们的恩惠。现在看来未必如此。动物也许是有着较高的智慧甚至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抛弃偏见,重新审视世界,给予动物——我们地球家园的好朋友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也许是我们最应该做好的事。 [运用角度] “保护动物”“关爱生命”“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 【课外运用】 1.动物与人类同属于地球母亲的骄子,它们虽然与人类“言语”不通、“风俗”不同,但

它们的的确确是一些可爱的生命,它们有喜怒哀乐,也有生老病死。它们与我们人类一样,也时刻为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担忧,而我们人类呢?却常常无视它们的权利和生命。 在地球上,人类和自然界中的所有动、植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和这些可爱的动物乃是 “一母同胞”。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那么的活泼有趣:猴子“走钢丝”、玩“倒立”,渡鸦“坐滑梯”,鲸鱼学“扬帆”;它们会单独游戏、战斗游戏,还会操纵周围事物游戏;野象能模仿人类踢球,黑猩猩会嚼烂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等等。它们都以自己的智慧生活在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地上,我们不应该因一己之私来惊扰它们,更不能因自己的“口腹之需”来杀害它们。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伤害它们。我们拥有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让动物们和我们人类一起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制止自己的行为,生态就会不平衡,世界的资源就会没法循环,我们人类也会灭绝。虽然有些动物会伤害我们人类,但那是我们人类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才导致的。只要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让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家园——地球,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让我们和动物们一起来珍惜这个美丽的家园吧!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教诲.(huì)反馈.(kuì)汲.水(jí)濒.临(pín) B.舀.水(yǎo) 嚼.舌(jué) 干涸.(hé) 称.心(chèn) C.衔.接(xián) 聒.噪(ɡuō) 圈.子(quān) 棘.手(jí) D.赔偿.(chánɡ) 歼.灭(jiān) 嬉.闹(xī) 氛.围(fèn) 解析:A项,“濒”应读bīn;B项,“嚼”应读jiáo;D项,“氛”应读fēn。 答案: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2苏武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2 苏武传(课时1) 1.走近作者 班固(32—92),字______,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著名的_____________。青年时代在太学读书,后继父亲班彪之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入狱。汉明帝读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________。晚年因窦宪事牵连入狱而死。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相继完成。 2.时代背景 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就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3.文体知识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4.阅读课文第1、2段,给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2)数通使相窥视() (3)我丈人行也()(4)因厚赂单于() (5)置币遗单于()(6)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7)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5.阅读课文第1、2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汉连伐①胡,数通使②相窥观③(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

(时间:40分钟 满分:5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来源:] A .与旃毛并咽之 B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解析:A 项,“旃”同“毡”;B 项,“去”同“弆”;C 项,“亡”同“无”。 答案:D[来源:学。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传曰:“刑不上. 大夫。”(《报任安书》) A .欲因此降. 武 B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C .羝乳.乃得归 D .单于壮. 其节 解析: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上,施加;乳,生子。A 项,使用动法,使……投降。B 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答案:C 3.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B .虽欲报恩将安归 C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D .陵尚复何顾乎 解析:C 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Z|X|X|K] A.?????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 状语武 B.????? 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 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 D.????? 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解析:D 项,均为连词,即使。A 项,第一个“以”,介词,意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意为“把”;B 项,第一个“乃”,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乃”,副词,意为“才”;C 项,第一个“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第二个“之”,代词,“他们”。 答案:D[来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 .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 .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 .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解析:C 项,“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错,原文中说“胜请降”。 答案:C 二、阅读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 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书,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 ,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 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道),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苏武传》教学教案(第二课时) 新 参赛优质文档

《苏武传》教学教案(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苏武以气节而光照千秋。两千多年来,他砥砺着无数仁人蹈死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不屈之信念、不朽之爱国精神大旗高高标举,猎猎作响于历史的时空。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手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文。 二、分组讨论,研读文本。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 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理出文章思路。 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的章节,并体会文章对比艺术手法的作用。 第三大组:思量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想想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存活是否矛盾。 明确:第一大组:小标题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 ②缑王谋反,张胜知之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④舍生取义,匈奴急医 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⑦李陵劝降,岿然不动 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⑨汉匈和亲,请还苏武⑩艰险尽尝,发白归汉 文章思路:本文是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事迹为纬,可分为三部分,依次为出使匈奴、被困北地、发白归汉,生动刻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第二大组: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 李陵劝降,攻心为上。他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处处为苏武着想,又辅

之以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二者深厚的关系,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及苏武的沉着应对进一步提升了苏武的精神境界。而且李陵的流泪和悲慨也衬托出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 对比手法。作者以卖国求荣的卫律、意志不坚的张胜、懦弱痛苦的李陵来对比苏武。他们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表现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时,采用了威胁手段: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 第三大组:写史一般要力求冷静、客观地反映事实。班固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则是饱含深情地以细节描写含蓄表达了对苏武高尚人格的敬佩仰慕之情。如在匈奴把苏武囚禁大窖,并且断绝食物供给时,苏武“卧嚙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流放北海,廪食不至时,苏武“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顽强求生。“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又如在苏武回国时,是“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无限沧桑!这些最具感染力的细节,充分表现出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至于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存活并不矛盾,只是不同情形下的反抗方式。前以自刎表示为国雪耻和决不投降的决心,后以存活来捍卫国家尊严。 三、全班学生质疑解惑(这组学生提出问题,那组学生回答,交相“出招”“接招”) 学生的质疑颇有价值的是—— 1、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苏武为何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为其矫正弓弩? 商议后明确:白居易说“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不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非死不可时,君子决不惜死。苏武接受单于弟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