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5087_统计学概论_复习资料

自考05087_统计学概论_复习资料
自考05087_统计学概论_复习资料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1.统计调查是认识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

2.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

3.统计调查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统计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

2.反映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

三.类型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

1. 类型抽样是在所分的各类进行抽样,抽样单位仍然是总体单位;

2. 整群抽样是只抽取部分群,并在抽中的群内进行全面调查。

四.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及联系?

区别:

1.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 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

3. 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得到的;

4.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

1.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综合而来的,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

数的总和;

2.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五.影响抽样平均误差或极限误差的因素?

1.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

2.样本的容量N;

3.抽样方法;

4.抽样的组织形式;

六.编制时间序列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

2.总体范围要一致;

3.经济内容要一致;

4.计算方法要一致;

七.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时期指标的值是通过连续记录并累计而得到的,时点指标的值不是连续记录的,而是间断的;

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则不具有累加性,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3.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面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八.抽样推断有那些主要的特点?

1.以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抽样时必须遵守随机原则;

3.抽样推断是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估计和推断;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九.编制时间序列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时间长短应该要一致;

2.总体范围要一致;

3.经济内容要一致;

4.计算方法要一致;

十.相对指标具有那些重要的作用?

1.表现出各种事物发展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切地反映事物发展绩效;

2.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采用相对指标能找到比较的基础;

3.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十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有那些?

1.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2.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

3.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4.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

5.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

二.统计分组的含义及其作用?

1.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其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

或若干组的方法;

2.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提示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三.构成时间序列的两个要素及作用?

1.两个要素:①资料所属的时间;②各个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2.作用:①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②可以对相互联系的数列进行对比分析或相关分析;

③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趋势\规律等;

四.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期限\和地点;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五.统计指数的作用有那些?

1.分析现象复杂经济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现象总量指标的总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3.分析现象平均指标的总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4.利用指数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各种推算;

六.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定义及原则?

1.定义: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正确选择分组标志,能使分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也是使统计研究获得正

确结论的前提;

2.原则:①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

②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③要结合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来选择;

七.变量的定义及种类?

1.定义: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2.种类: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变量; 按性质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八.统计指标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1.反映经济循环账户的指标体系;

2.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体系;

3.反映投入产出核算的指标体系;

4.反映资金流量核算的指标体系;

5.反映资产负债核算的指标体系;

6.反映国际收支核算的指标体系;

九.平均指标有什么作用?

1.对于由于条件不同引起的不可直接对比的同类事物,通过平均指标可进行对比;

2.用来作为评价的一种数量标准或者参考;

3.用来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上的估算和预测;

十.抽样推断的作用有哪些?

1.能完成其他统计调查形式无法或很难完成的任务;

2.可以对全面调查的结果加以补充或订正;

3.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控制;

4.对于资料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很强的现象往往采用抽样推断;

5.可以对于某种总体假设进行检验,并判断这种假设的真假;

一.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说明两者的关系?

1.总体:是指客观存在\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总体具有同质性;

2.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的原始\直接\具体的承担者;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会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为什么抽取样本要遵从随机原则?

1.保证每个总体单位都以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2.保证总体内各单位的分布是均匀的;

3.符合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1.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2.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等;

3.国民经济帐户包括: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等;

4.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等;

四.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指标有什么区别?

1.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2.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某一变量值的具体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五.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但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并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所以两种增长

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量上的相互推算。如已知环比增长速度要计算定基增长速度,应将环比的增长速度加上100%后转化为环比发展速度,再将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得到定基发展速度,然后减去100%得出的就是定基增长速度。

六.名词解释?

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两个主要特点,是一次性调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2.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

3.标志变异指标:离散趋势表示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程度的大小、分布均匀性;

4.相关关系:指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5.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6.流量:是指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算出来的数量,具有时间量纲;

7.原始资料:也称初级资料是指直接向总体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

8.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

的分布;

9.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10.时间序列:指将某一系列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

11.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

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12.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代表该总体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全体;

13.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1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15.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16.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17.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就是将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18.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形成的,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19.随机原则: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时,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每个总体单位都以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20.单相关:也称为一元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1.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纵横交错、极其复杂的网络般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

22.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23.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

24.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或若干组的统计整理方法;

25.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26.时点数列:是由时点指标形成的,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间点上所达到的状态或水平;

27.定基指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按照某一固定的基期所编制的指数;

28.代表性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不一致而使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从而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所产生的误差;

29.简单随机抽样:这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N个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单位做样本,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抽中;

30.简单相关表:是资料未经分组的相关表,它是相关因素的标志值按照大小顺序并配合结果标志值一一对应而平行排列起来的统计表;

31.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32.报告法:就是报告单位利用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作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

33.单项式分组:就是在变量数值不多,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用一个变量值来代表一个组的分组方法;

34.相对数时间序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35.季节变动:是指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受到季节交替、生产条件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每年重复出现的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动。

36.环比指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期指数都以它前一期作为基期所编制的指数;

37.随机误差:是指在遵守了随机原则的前提下,由于变量的随机波动而使样本结构异于总体结构而产生的估计误差;

38.平均指标:是指将总体单位某一变量值的具体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38.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9.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

40.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41.货币单位:就是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物质财富或劳动成果的一种价值计量单位;

42.平均数时间序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43.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的;

44.资本形成: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产的行为;

45.因素分析法:它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46.资本转移:是指在无对应回报情况下,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了一笔资产(现金或实物)或取消了另一个机构单位的负债而形成的转移活动。

47.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先计算变量值的倒数,然后求倒数的算术平均数,最后对这个倒数平均数求倒数所得的数。

48.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抽取样本单位。49.移动平均法:是采用逐项移动,边移动边平均的方法计算一系列移动的序列平时数,形成一个新的序时平均数

时间序列,在这个新的时间数列中,原数列中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波动被消弱,从而反映出现象的总趋势的一种方法。

50.简单相关系数: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

5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52.区间估计: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一个随机区间,使该区间以一个给定的概率包含被估计的指标。

53.相关图:又称散点图,它是用直角坐标系的水平轴代表变量X,纵轴代表变量Y,将两变量相对应的成对数据用坐标点的形式描绘出来,用以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

54 .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用来测定一个变量对于一个特定的变量值大小的相对数;后者指因不同度量而不能直接加总的多种事物在不同时间对比的综合相对数。

55.综合指标法: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56.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Y=a+Bx+ε。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Y是X的线性函数加上随机误差。a+Bx反映了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随机误差项ε反映了除X外其它影响Y的随即因素。

57.定基发展速度:是指以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它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固定时期水平的百分之几,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58.存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表示现象在某一点的状态,不具有时间量纲。

十二.统计调查的意义?

4.统计调查是认识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

5.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

6.统计调查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统计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三.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

2.反映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

十四.类型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

1. 类型抽样是在所分的各类进行抽样,抽样单位仍然是总体单位;

2. 整群抽样是只抽取部分群,并在抽中的群内进行全面调查。

十五.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及联系?

区别:

1.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 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

3. 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得到的;

4.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

1.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综合而来的,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

数的总和;

2.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十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或极限误差的因素?

1.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

2.样本的容量N;

3.抽样方法;

4.抽样的组织形式;

十七.编制时间序列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

2.总体范围要一致;

3.经济内容要一致;

4.计算方法要一致;

十八.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时期指标的值是通过连续记录并累计而得到的,时点指标的值不是连续记录的,而是间断的;

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则不具有累加性,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3.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面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十九.抽样推断有那些主要的特点?

1.以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抽样时必须遵守随机原则;

3.抽样推断是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估计和推断;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二十.编制时间序列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时间长短应该要一致;

2.总体范围要一致;

3.经济内容要一致;

4.计算方法要一致;

二十一.相对指标具有那些重要的作用?

1.表现出各种事物发展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切地反映事物发展绩效;

2.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采用相对指标能找到比较的基础;

3.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二十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有那些?

6.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7.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

8.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9.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

10.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

二.统计分组的含义及其作用?

1.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其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

或若干组的方法;

2.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提示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三.构成时间序列的两个要素及作用?

1.两个要素:①资料所属的时间;②各个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2.作用:①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②可以对相互联系的数列进行对比分析或相关分析;

③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趋势\规律等;

四.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期限\和地点;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五.统计指数的作用有那些?

1.分析现象复杂经济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现象总量指标的总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3.分析现象平均指标的总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4.利用指数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各种推算;

六.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定义及原则?

1.定义: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正确选择分组标志,能使分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也是使统计研究获得正

确结论的前提;

2.原则:①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

②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③要结合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来选择;

七.变量的定义及种类?

1.定义: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2.种类: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变量; 按性质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八.统计指标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1.反映经济循环账户的指标体系;

2.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体系;

3.反映投入产出核算的指标体系;

4.反映资金流量核算的指标体系;

5.反映资产负债核算的指标体系;

6.反映国际收支核算的指标体系;

九.平均指标有什么作用?

1.对于由于条件不同引起的不可直接对比的同类事物,通过平均指标可进行对比;

2.用来作为评价的一种数量标准或者参考;

3.用来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上的估算和预测;

十.抽样推断的作用有哪些?

1.能完成其他统计调查形式无法或很难完成的任务;

2.可以对全面调查的结果加以补充或订正;

3.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控制;

4.对于资料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很强的现象往往采用抽样推断;

5.可以对于某种总体假设进行检验,并判断这种假设的真假;

一.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说明两者的关系?

1.总体:是指客观存在\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总体具有同质性;

2.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的原始\直接\具体的承担者;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会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为什么抽取样本要遵从随机原则?

1.保证每个总体单位都以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2.保证总体内各单位的分布是均匀的;

3.符合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1.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2.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等;

3.国民经济帐户包括: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等;

4.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等;

四.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指标有什么区别?

1.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2.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某一变量值的具体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五.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但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并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所以两种增长

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量上的相互推算。如已知环比增长速度要计算定基增长速度,应将环比的增长速度加上100%后转化为环比发展速度,再将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得到定基发展速度,然后减去100%得出的就是定基增长速度。

六.名词解释?

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两个主要特点,是一次性调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2.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

3.标志变异指标:离散趋势表示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程度的大小、分布均匀性;

4.相关关系:指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5.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6.流量:是指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算出来的数量,具有时间量纲;

7.原始资料:也称初级资料是指直接向总体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

8.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

的分布;

9.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10.时间序列:指将某一系列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

11.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

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12.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代表该总体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全体;

13.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1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15.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16.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17.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就是将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18.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形成的,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19.随机原则: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时,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每个总体单位都以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20.单相关:也称为一元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1.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纵横交错、极其复杂的网络般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

22.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23.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

24.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或若干组的统计整理方法;

25.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26.时点数列:是由时点指标形成的,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间点上所达到的状态或水平;

27.定基指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按照某一固定的基期所编制的指数;

28.代表性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不一致而使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从而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所产生的误差;

29.简单随机抽样:这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N个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单位做样本,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抽中;

30.简单相关表:是资料未经分组的相关表,它是相关因素的标志值按照大小顺序并配合结果标志值一一对应而平行排列起来的统计表;

31.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32.报告法:就是报告单位利用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作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

33.单项式分组:就是在变量数值不多,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用一个变量值来代表一个组的分组方法;

34.相对数时间序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35.季节变动:是指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受到季节交替、生产条件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每年重复出现的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动。

36.环比指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期指数都以它前一期作为基期所编制的指数;

37.随机误差:是指在遵守了随机原则的前提下,由于变量的随机波动而使样本结构异于总体结构而产生的估计误差;

38.平均指标:是指将总体单位某一变量值的具体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38.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9.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

40.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41.货币单位:就是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物质财富或劳动成果的一种价值计量单位;

42.平均数时间序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43.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的;

44.资本形成: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产的行为;

45.因素分析法:它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46.资本转移:是指在无对应回报情况下,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了一笔资产(现金或实物)或取消了另一个机构单位的负债而形成的转移活动。

47.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先计算变量值的倒数,然后求倒数的算术平均数,最后对这个倒数平均数求倒数所得的数。

48.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抽取样本单位。49.移动平均法:是采用逐项移动,边移动边平均的方法计算一系列移动的序列平时数,形成一个新的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在这个新的时间数列中,原数列中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波动被消弱,从而反映出现象的总趋势的一种方法。

50.简单相关系数: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

5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52.区间估计: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一个随机区间,使该区间以一个给定的概率包含被估计的指标。

53.相关图:又称散点图,它是用直角坐标系的水平轴代表变量X,纵轴代表变量Y,将两变量相对应的成对数据用坐标点的形式描绘出来,用以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

54 .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用来测定一个变量对于一个特定的变量值大小的相对数;后者指因不同度量而不能直接加总的多种事物在不同时间对比的综合相对数。

55.综合指标法: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56.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Y=a+Bx+ε。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Y是X的线性函数加上随机误差。a+Bx反映了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随机误差项ε反映了除X外其它影响Y的随即因素。

57.定基发展速度:是指以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它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固定时期水平的百分之几,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58.存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表示现象在某一点的状态,不具有时间量纲。

1001自考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50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位被国际统计学界称为“统计学之父”?( D ) A.威廉·配第政治算术 B.康令国势 C.帕斯卡数理统计学派 D.凯特勒 2.下列数据中,计量精度最差的数据是( A )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观测数据 3.下列哪项不是 ..问卷调查的特点(B ) A.通俗易懂实施方便 B.准确性高 C.适用范围广 D.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4.为了获取最新受经济危机冲击情况,调查人员专门选取浙江、江苏两省,深入当地了解外贸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 的严重程度,这种调查方式是( B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5.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6.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D )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7.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 A.10% B.90.9% C.100% D.110% 8.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 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A ) A.1.5% B.1.45% C.4.5% D.5.1% 9.某企业银行存款余额4月初为80万元,5月初为150万元,6月初为210万元,7月初为160万元,则该企业第二 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为( C )

统计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 A . 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 劳动生产率 D.所有制 2、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B)。 A.差异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社会性 3、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D) A. 100% B. 120% C. 400% D. 1200% 4、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C)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5、某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D)。 A.普查B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6、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A) A.偏相关 B. 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7、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A.17 B.18 C.20 D.22 8、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C)。 A 接近+1 B 接近-1 C 接近0 D 接近∞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 ) A. 甲大于乙 B. 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 无法判断 10、(C)是标志的承担者。 A. 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A. 年龄 B. 学历 C. 民族 D. 性别

12、某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 A. 15% B. 5.2 % C. 4.8 % D. 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480,则该组 的组中值应为(D )。 A 490 B 500 C 510 D 520 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B )。 A ∑=-0)(Y Y i B ∑-2)?(Y Y i 为最小 C ∑-)(Y Y i 为最小 D 0)?(=-∑Y Y i 15、以下不是参数特点的是(D ) A.确定 B.已知 C.唯一 D.不唯一 16、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A ) . A. 统计年报 B.抽样调查 C.普查 D.典型调查 17、今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m 表示路程,x 表示速度, 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C ) A. x N ∑ B. xf f ∑∑ C. 1N x ∑ D. m m x ∑∑ 18、一个统计总体(D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9、某灯炮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采用(D )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A ) A. 众数 B. 中位数 C.平均数 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 A. 之和 B. 之差 C. 之积 D. 之商 22、平均指标中不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B ) A .众数 B.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23、派氏指数公式的特点是同度量因素固定在(D ) A. 基期 B.初期

统计学概论试题

浙江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50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 )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 A.480 B.420 C.450 D.460 4.比较相对指标是( ) 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 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 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 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 5.某校学生人数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8%,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15%,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18%,则2004-2007年学生人数共增长了( ) A.8%+15%+18% B.8%×15%×18% C.(108%+115%+118%)-1 D.108%×115%×118%-1 6.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总指数 7.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8.相关系数R的数值( ) 05087# 统计学概论试题第 1 页共4 页

自考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统计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指根据事物内在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法。 综合指标法: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 归纳推断法:分为归纳和推断。 归纳: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整理、描述方法。 推断:指以一定的逻辑标准,根据局部的、样本的数据来判断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推理方法。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总体必须具有同质性,这是形成总体的基础。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的原始、直接、具体的承担者。统计标志:简称标志,它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名称。文字描述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数字表示。标志值。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都是数值表示,指标值。 统计数据:是对所考察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对于不同现象,能够计量的程度是不同的。截面数据:指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用来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时间序列数据:指在不同时间上所收集的数据,用来描述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动态数列(时间序列):由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排列而得出的一组数据。 面板数据:是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数据集。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变量值:离散变量取整数,连续变量有小数点。 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 流量:指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算出来的数量,具有时间量纲。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精心整理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65)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1 2 3 答。 4 卡” 1.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称为 A.结构相对指标B.比值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2.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 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抽样方式是

A.等距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 3.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是 A.指数分布B.二项分布C.正态分布D.均匀分布 4.已知某班级8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分别为64、65、72、75、79、84、86、95, 则这8名学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的极差为 A. 5 A.0 6 7 A 8 A C 9 A 10 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波动 11.物流业属于 A.制造业B.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 12.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损耗总值称为 A.总产值B.营业盈余C.生产税净额D.国内生产净值 13.下列选项中,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是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基尼系数D.恩格尔系数 14.债券和商业票据属于 A.股权B.贷款C.债务性证券D.存款 15.设P为商品价格,g为销售量,则帕氏物量指数的公式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倦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 16 A C E 17 A 18 A 19 A 20.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所涉及到的项目有 A.出口总额B.营业盈余 C.生产税净额D.劳动者报酬 E.固定资产折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统计学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 3. 4. 2013年《统计学概论》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统计学的两大基本内容是( A .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C .统计预测和决策 B .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 D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F 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付款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F 面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性问题( A .条形图 B .饼图 C .直方图 D .折线图 统计分组后,应使( A .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差异性 C .组内具有差异性,组间具有差异性 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值称为( 组内具有差异性,组间具有同质性 D .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同质性 A .众数 B .中位数 C . 根据经验,当算术平均数小于中位数且小于众数时,次数分布为 ( A .对称分布 B .右偏分布 对两个总体分布进行变异性比较, 四分位数 D .平均数 A .标准差系数 B .标准差 当原假设正确,按检验规则却拒绝了原假设, A .取伪错误 每一吨铸铁成本y c ) B .检验错误 (万元)和铸件废品 率 C .左偏分布 当它们的平均数不等, C .平均差 则犯了( C .第I 类错误 x ( %)变动的回归方程 为: ) D .右偏或左偏分布 计量单位不同时,需要计算()比较。 D .方差 ) D .第n 类错误 y c 56 8x ,这意味着 A . 废品率每增加 1%, 成本每吨增加 64万兀 B . 废品率每增加 1%, 成本每吨增加 8% C . 废品率每增加 1%, 成本每吨增加 8万兀 D . 废品率每增加 1%, 则每吨成本为 56万兀 10 .将总体全部单位按照某个标志分组,再从各类型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是 ( ) A .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分层抽样 11 .根据经验,当算术平均数大于中位数且大于众数时,钟形分布为( A .对称分布 12 .正态总体, 区间为( ) D .整群抽样 总体方差 B .右偏分布 (T 2未知, 小样本(n <30) C .左偏分布 的情况下,总体均值 ) D .负偏分布 口的置信度为 1 — a 的置信 A . (X Z_ 2 ——,X Z n i ..n ) B . (X Z_ 2 S ,X Z ■- n ?I C . (X S - 1),n ,X t S n ) D . (X t 2(n i) n ,X [(n 1 ) 13 .当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 .正态分布 B . t 分布 C . F 分布 14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X 分布

自考统计学概论05087总复习

自考统计学概论05087总复习 05087统计学概论总复习 之一 简答题 , 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举例说明二者的关系。 ,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 什么是数量指标,什么是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 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什么是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有什么意义, , 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 什么是变量,他们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 什么是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举例说明。 , 什么是流量、存量,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 统计调查有何作用, , 统计调查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各有什么特点和适用场合。, 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 , 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 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 统计表分为哪几种, 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 什么是统计分布, ,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 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相对指标有什么作用,

, 平均指标有什么作用, , 为什么说算术平均数是最基本平均指标计算方法, , 强度相对数和平均指标有什么区别, ,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说总量指标是基础指标, , 什么叫时间序列,构成时间序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 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有何异同, , 时期数列和时点序列有什么区别, , 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有什么关系, , 什么是平均发展速度,说说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基础思路,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 测定长期趋势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什么, , 实际中如何根据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的数量特征来来判断合适的趋势方程的形式, , 影响时间序列指标数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 什么是统计指数,其作用是什么, , 统计指数有哪些分类, , 统合指数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试就社会经济现象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 ,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其作用是什么, , 编制统合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问题, 它有哪些形式, , 什么是平均指数, , 试述平均指数与统合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什么是指数体系,它与因素分析有什么关系,

自考2011统计学概论习题

2010年《统计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年龄 B、收入 C、电话号码 D、体重 2.要了解在杭高校的学生的视力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每个学生 B、每个学生的视力 C、每个学校 D、每个学校的所有学生 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个不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C、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质量指标或数量指标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不同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 4、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5.政治算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威廉.配第 B、阿亨瓦尔 C、凯特勒 D、康令 6.在对某高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中,不变标志是( ) 。 A、性别 B、学校名称 C、年龄 D、身高 7.下列各项属于存量的是()。 A、出生人数 B、期初资产额 C、国民收入 D、最终消费 8.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A、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D、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9.统计表从内容上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填表人 B、表头、表身和表脚 C、主词、宾词 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 10.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11.具有统一规定的表式、指标、报送程序和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统计报表 12.杭州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9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3.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4.有意识地选取了100亩小麦地来估算某县小麦总产,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都不对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全(最新整理)

WORD 格式 可编辑 专业技术 知识共享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一章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 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 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 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 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 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 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 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自考复习真题荟萃冲刺预测卷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调查各品牌电视机的质量和市场占有份额,下列标志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经营方式 B. 销售价格 C. 使用用途 D.销售量方式 2.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A. 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 B. 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3.“成绩”60分、75分、92分、93分() A.这是4个变量值 B.这是4个指标 C.这是4个变量 D.这是4个指标值 4.我国2008年末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这两个指标是()A.时点指标 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 时期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5.某企业计划本月产品单位成本比上月降低5%,实际降低了2%,则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97.14% B. 40% C. 103.16% D. 96.94% 6.甲、乙两车间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8件和15件。若两个车间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变,但甲车间工人数占两车间工人数的比重下降,则两个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A.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8名研究生的年龄分别为24,21,22,28,26,24,22,20岁,年龄中位数为()A.24 B. 23 C. 22 D . 21 8.某地区某年末城市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是16和27平方米,标准差分别为4和8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A.城市大 B. 农村大 C. 城市和农村一样 D.二者不能比较 9.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置信区间的宽度缩小一半,样本量应增加() A一半 B一倍 C 三倍 D四倍 10.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A.居民收入和商品销售量 B.居民收入和银行储蓄额 C.个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 D.物体下落速度与下落时间 11.已知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指出下列哪一个回归方程肯定是错误的()。

名词解释统计学【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word版

第一章 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 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的原始、直接、具体的承担者。 2.统计标志简称为标志,它是用来说明 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统计指标简称为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3.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名称, 8.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第三章 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或若干组的统计整理方法。 2.简单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 3.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4.组中值指本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其标志表现一般用文字来描述。数量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 4.多少的总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规模大小、数量 质量指标是表明总体质量的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5.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能从多个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不同的方面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反映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依存关系和平衡关系等。6.名称)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或 。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统计数据,变量的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7.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分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 顺序数据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该尺度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数值型数据是按照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计量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学导论-曾五一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统计学导论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章(15-16) 一、判断题 1.答:错。统计学和数学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 2.答:对。 3.答:错。实质性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合适的方法,特别是数量分析的方法。 4.答:对。 5.答:错。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答:错。有限总体全部统计成本太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因此也必须使用推断技术。 7.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答:对。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三、分析问答题

1.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只可用来分类,民族可以区分为汉、藏、回等,但没有顺序和优劣之分,所以是定类尺度数据。;定序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它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和顺序,教育程度可划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属于定序尺度数据;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不但可以排序,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在两方面的差异,人口数、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都是定距尺度数据;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通常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所以经济增长率是定比尺度数据。 2.答:某学生的年龄和性别,分别为20和女,是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而全校学生资料汇总以后,发现男生1056,女生802人,其中平均年龄、男生女生之比都是质量指标,而年龄合计是数量指标。数量指标是个绝对数指标,而质量指标是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字表示的标志,数量标志是直接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标志。 3.答:如考察全国居民人均住房情况,全国所有居民构成统计总体,每一户居民是总体单位,抽查其中5000户,这被调查的5000户居民构成样本。 第二章(45-46)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C.

1110自考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范文

浙江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50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时,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级别 D.工资收入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C) A.所有自行车车主 B.每一个自行车车主 C.所有自行车 D.每一辆自行车 3.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A)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宾词)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4.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D) A.5% B.50% C.-5% D.95.45% 5.某地区历年出生人口数是一个(A)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分配数列 D.平均数数列 6.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哪个作同度量因素?(B) A.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7.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C) A.可以避免的 B.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C.不可以避免但可以控制 D.不可避免也无法控制的 8.由变量y对变量x回归,与由变量x对变量y回归是(C) A.同一个问题 B.不同的问题 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的问题 D.不同的问题但方程相同 9.从部门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可得到部门增加值,这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叫(A) A.生产法 B.分配法 C.使用法 D.中间产品法 10.职工总平均工资增长3.5%,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C) A.18.5% B.119.03%

(完整版)2019年4月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附答案.doc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 课程代码 0006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 纸 ) 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的,请将其选出。 l. 若在 10000 人中随机抽取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人进行调查,则样本容量是 A.1% B.10% C.100 D.10000 2.职工的性别属于 A. 数字变量 B.属性变量 C.连续变量 D.顺序变量 3.将产品按质量划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这种划分使用的测度尺度是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4.先将职工按收入水平进行分组,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职工,这种抽样方式是 A.整群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5.将我国家庭按人口数分组并编制次数分布表,适宜采用的是 A.等距分组次数分布表 B.异距分组次数分布表 C.组距分组总次数分布表 D.单值分组次数分布表 6.在职工工资 ( 单位:元 ) 分组表中,工资最高一组为“ 10000 以上”,其邻组为“ 9000~10000”,则最高一组的组 中值是 A.9500 B.10000 C.10500 D.11000 7.数据: 3、 7、 8、 12、 12、12、 14、、15、 18、20、 23 的中位数是 A.12 B.13 C.14 D.15 8.从 100 个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个登记后将其放回,再抽取第二个登记,放回后再抽取第三个,如此反复。这种抽样 方法是 A. 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非随机抽样 D.主观抽样 9.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小于 -1 B.大于1 C.-1到1之间 D.0到1之间 10.若估计且通过检验的线回归方程为y? = 2 + 0.89x , 则 y 和 x 之间的相关关系一定是 A. 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 11. 某企业的产值2015 年是 1000 万元, 2016 年是 1210 万元,则该企业产值2016 年与 2015 年相比的增长速度是 A.21% B.79% C.100% D.121% 12.某地区人均收入 2011 年为 40000 元, 2016 年为 50000 元,则该地区这一时期人均收入平均发展速度的算式为 6 50000 B. 5 50000 C. 6 50000 -1 D. 5 50000 -1 A. √√√√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13.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不需要包括的项目是 A. 劳动者报酬 B.营业盈余 C.投资总额 D.生产税净额 14.己知商品价格总指数是 110%,销售量总指数是 105%,则其销售额总指数是 A.5% B.15% C.15.5% D.115.5% 15.CPI 指的是 A. 生产者价格指数 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股票价格指数 D.经济产量指数

统计学概论复习资料rd 文档

第一章绪论 内容与要求: 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理解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 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 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如:教师统计上课出勤情况。 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是统计部门或单位进行工作所搜集、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总称,包括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反映或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过程。统计资料包括:统计工作中所得到的原始数字资料和经过整理、分析研究的再生资料(也叫二手资料)。 统计学 统计学是指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门对群体现象数据特征进行计量描述和分析推论的科学,即统计理论。 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此为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既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也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列表的过程。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计算各种分析指标,来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该环节是理性认识阶段,是统计研究的决定性环节。 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 例如,星级酒店家数、旅游从业人员数、接待旅游者人(次)数、工资总额等。 质量指标指反映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例如,酒店员工平均工资、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出勤率、人口密度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 内容与要求: 1.理解统计调查的要求 2.理解并掌握统计调查的种类 3.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4.掌握几种专门调查方法的含义及用途 统计调查的要求 准确性要求和及时性要求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及时性在准确性要求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而准确性也不能损害及时性的要求。 准确性准确性就是要求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号社会经济客观的实际情况,不受任何主观偏见所干扰。准确性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关键,是保证统计资料质量的首要环节。

统计学概论复习资料

统计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总体性特点表现在【】。 A.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B.它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的认识 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的必要性 D.它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的认识 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每个家庭 3、次数密度是指【】。 A.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B.各组单位组距所占的次数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D.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4、【】通常是指召开座谈会或访问被调查者,通过面谈来实现搜集调查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 A.访问调查 B.留置调查 C.电话调查 D.面谈调查 5、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基本抽样组织形式【】。 A.复杂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6、【】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 A.回归分析法 B.抽样推断法 C.综合指数法 D.加权平均法 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A.置信度 B.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 C.样本容量n D.抽样方法 8、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A.0≤r ≤1 B.-1≤r <1 C.-1≤r ≤1 D.-1≤r ≤0 9、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A.财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投资性收入 10、下列不存在对应负债的金融资产是【】。 A.货币黄金 B.贷款 C.存款 D.保险专门准备金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全国总人口 B.社会总产值 C.平均工资 D.全国钢产量 E.计划完成程度 2、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 A.采访法 B.抽样调查法 C.直接观察法 D.典型调查法 E.报告法 3、统计表按分组的情况分类,可分为【】。 A.调查表 B.简单表 C.汇总表 D.简单分组表 E.复合分组表 4、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 A.变量数列 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 D.组距数列 E.次数分配数列 5、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包括【】。 A.J型分布. B.钟型分布 C.平行分布. D.U型分布 三、填空题 1、是按所拟调查事项,有计划地通过访谈、询问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

1101自考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1自考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2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50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位是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 A ) A.威廉·配第 C.帕斯卡(数理统计学派) 2.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B ) A.标志 C.指标 B.统计数据 D.文字 B.康令(国势学派) D.凯特勒(统计学之父) 3.统计报表按填报部门不同,可以分为( A ) ..A.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C.定期报表和年报 B.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 D.基本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4.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 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A.原始资料 C.初级资料 B.第一手资料 D.次级资料

5.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A.按数量标志分组 C.交叉分组 6.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C ) A.两头小,中间大(钟形) C.左边大,右边小 B.中间大,两头小 D.左边小,右边大(正J) B.平行分组 D.复杂分组 7.某企业计划2021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A.10% C.100% B.90.9% D.110% 8.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A )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05087# 统计学概论试题第 1 页共 6 页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A.1.5% C.4.5% B.2.6% D.5.1%

《统计学概论》期末试题B卷

《统计学概论》期末试题B卷 姓名: 学号: 考试时间: 年月日 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填涂并作答,本试卷上作答视为无效;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择正确答案。) 1.欲使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法指数成为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的变形,其权数必须是( ) A. B. C. D.W 2.一定置信度下的抽样极限误差是指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产生的抽样误差的() A.实际最大值 B.实际最小值C.可能范围 D.实际范围3.同一数量的货币,今年购买的商品数量较去年减少3.7%,是因为商品价格()A.上升3.8422% B.上升3.568个百分点 C.上升3.7% D.上升3.7个百分点 4.在年度时间数列中,不可能存在(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5.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础是( ) A.指标体系的组成B.不同指标的同度量化C.数学方法 D.计分方法 6.当=0.8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的点都密集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B.两变量为高度正线性相关 C.两变量线性密切程度是= 0.4时的两倍 D.80%的点高度相关 7.对于某总体按一种数量标志分组,则() A.只能编制一种变量数列 B.可以进行复合分组 C.可能编制多种变量数列 D.可能编制品质数列 8.要通过移动平均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K() A.应选择奇数B.应选择偶数 C.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D. 可任意取值 9.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94.74% D.200% 10.一个时间数列中如果没有季节变动,则在乘法模型中季节变动相对数应为( ) A.0 B.1 C.4 D.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