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抢险实用手册

堤防抢险实用手册
堤防抢险实用手册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

董哲仁主编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编委会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编写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堤防抢险的前期工作

第二章堤身漏洞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三章堤基管涌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四章堤坡渗水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五章接触冲刷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六章漫溢险情的预测和抢护

第七章风浪险情的抢护

第八章堤防滑坡险情的判断和抢护

第九章崩岸险情的判断和抢护

第十章堤身裂缝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十一章跌窝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十二章堤防决口抢险

第十三章抢险工程的善后处理

第十四章堤防抢险实例

参考文献

前言

洪涝灾害是我国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及沿海平原地区,其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这里有占全国40%的人口和35%的耕地,有占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这里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严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防御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成绩斐然。各主要江河基本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或分洪河道为主体的拦、排、滞、分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减灾效果明显。

尽管我们在防御洪涝灾害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我国的江河和城市防洪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河道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堤防是防御洪水的最后屏障。目前,我国建有各类堤防25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万km。我国现有的堤防有三大特点:一是堤基条件差。堤防傍河而建,堤线选择受到河势条件制约,基础大多为沙基,同时由于堤线过长,任务过重,绝大部分堤防未作基础处理。二是堤身建筑质量差。不少堤防是在原民堤的基础上,经历年逐渐加高培厚而成,往往质量不佳。三是堤后坑塘多。尤其是长江干堤和洞庭湖、鄱阳湖区,多年来普遍在堤后取土筑堤,使堤后坑塘密布,覆盖薄弱。因此,当遭遇洪水时,堤防经常发生管涌、滑坡、崩岸和漫溢等险情,严重者导致大堤溃决。在1998年长江大洪水时,仅长江中下游干堤就出现险情6100多处,高水位时每天出险300余处。

1998年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全面胜利。汛后认真总结堤防抢险的先进经验,推广堤防抢险的先进技术,为今后抗洪抢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摆在水利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组织工作组,赴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和松嫩流域的黑龙江、吉林灾区考察。来自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16位从事科研、管理、设计、教学的专家,在现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经过总结、研讨,编写了这本《堤防抢险实用技术》。本书也是“水利科技减灾系列丛书”之一。它的出版,旨在向基层干部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推广普及堤防抢险的先进实用技术,尤其是堤防抢险中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期为今后的防洪抢险提供技术支撑。本书也可作为每年汛前的防汛培训教材。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和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组织了考察活动和书稿的编写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对本书进行了审定。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得到了湖北、江西等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编写的《防汛手册》及黄河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编写的有关技术手册。在此也向上述单位和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编写时间紧迫,书中难免存在着许多不足乃至错误,敬请广大水利工作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1999年2月1日于北京

第一章堤防抢险的前期工作

堤防抢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抢险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应急工作。因此,堤防抢险的前期准备工作,既要有宏观的全局控制意识,又要有微观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本章叙述了抢险的汛前准备、险情的分类与安全评估、抢险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抢险准备

汛前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舆论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方式,宣传防汛抗灾的重要意义,总结历年防汛抢险的经验教训,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定信心,增强抗洪减灾意识,树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思想,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命令听指挥。同时加强法制宣传,使有关防汛工作的法规、办法家喻户晓,防止和抵制一切有碍防汛抢险行为的发生。

二、组织准备

防汛抢险具有时间紧、任务急、技术性强、群众参与等特点,多年的防汛抢险实践,尤其是1998年抢险的实践证明,要取得抢险工作的全面胜利,一靠及时发现险情,二靠抢险方法正确,三靠人力、物料和后勤保障跟得上。人防工程在抢险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健全防汛抢险的领导机构、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做好抢险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等内容。1998年,长江、松花江及嫩江出现特大洪水,仅长江干堤就出现险情6000多处,在解放军与当地群众的有力拼搏下,这些险情都转危为安。所以要求各级行政首长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行政领导的第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一)健全机构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是防汛抢险的指挥中心,每年汛前要健全、完善防汛指挥机构。防汛抗旱指挥部与水利、水文、气象、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邮电通讯等相关部门形成一个有效的指挥网络,实行纵向垂直领导与横向矩阵式领导相结合。

(二)组织队伍

多年的防汛抢险实践证明,堤防抢险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军民联防是行之有效的。

1.专业防汛队伍

专业防汛队伍由国家、省、市防汛指挥部临时指派的专家组与各基层河道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组成,是防汛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专业防汛队伍成员必须熟悉堤防的工程资料,例如险工险段的具体部位、险情的严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抢险的准备工作。汛期到来即应进人防守岗位,随时了解并掌握汛情、工情,及时分析险情。要组织基层专业队伍学习堤防管理养护知识和防汛抢险技术,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实战演习。

近年来,为克服抗洪抢险料物运输多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消耗大、抢险效率低的问题,在一些重要江河组建了机动抢险队。今后应逐步建立具有较高抢险技术水平、先进的抢险机械装备、较强的全天候和全路况下的快速开进能力的快速、灵活、高效的抗洪抢险队伍。

2.群众防汛队伍

群众防汛队伍是江河防汛抢险的基础力量。它是以青壮年劳力为主,吸收有防汛经验的人员参加,组成不同类别的防汛队伍。根据堤线防守任务的大小和距离,河道的远近,常划分一线、二线队伍,有的还有三线队伍。紧临堤防的县、乡、村组成常备队和群众抢险队,为一线防汛队伍;紧邻一线的县、乡组成预备队,为二线队伍;离堤线较远的后方县组成三线队伍。滩区、分滞洪区、水库库区内的群众要组织迁安救护队。

常备队是堤线防守的主力队伍,负责堤防防守、巡堤查险和一般险情的抢护。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分段驻守足够的常备队员。抢险队由常备队中有经验的人员组成,每县可组织多个抢险队,每队30~50人。

预备队是堤线防守的后备力量,负责运送抢险料物,必要时预备队也参加堤线防守和抢险。此外,每年汛前还应把沿河城镇、机关、工厂、学校的职工和居民组织起来,情况危急时动员他们参加防汛抢险。

3.解放军、武警部队抢险队伍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防汛抢险的主力军和突击力量,每当发生大洪水和紧急抢险时,他们总是不惧艰险,承担着重大险情抢护和救生任务。一般各级防汛指挥部主动与当地驻军联系,及时通报汛情、险情和防御方案,明确部队防守任务和联络部署制度。当遇大洪水和紧急险情时,立即请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

(三)抢险技术培训

防汛抢险技术培训是防汛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媒体普及抢险常识外,对各类人员应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技术培训。

1.专业防汛队伍的培训

对专业技术人员应举办一些抢险技术研讨班,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传授抢险技术,并通过实战演习和抢险实践提高抢险技术水平。对专业抢险队的干部和队员,每年汛前要举办抢险技术学习班,进行轮训,集中学习防汛抢险知识,并进行模拟演习,利用旧堤、旧坝或其他适合的地形条件进行实际操作,增强抗洪抢险能力。

2.群防队伍的技术培训

对群防队伍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举办短期培训班。进入汛期后,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由县人武部门和水利管理部门召集常备队长、抢险队长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3~5天,也可采用实地演习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群众性的学习。一般基层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常备队长、抢险队长分别到各村向群众宣讲防汛抢险常识,并辅以抢险挂图和模型、幻灯片、看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便于群众领会掌握。

3.防汛指挥人员的培训

应举办由防汛指挥人员、防汛指挥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防汛抢险技术研讨班,重点学习和研讨防汛责任制、水文气象知识、防汛抢险预案、防洪工程基本情况、抗洪抢险技术知识等,使防汛抢险指挥人员能够科学决策,指挥得当。

三、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指险情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和与堤防有关的地形、地质、水情、设计图纸的搜集等。主要包括:

1.险情调查

此项工作应在汛前进行。首先是搜集历年险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其次是掌握上一年度及往年对险工险段的整治情况。根据上述资料,对重大险工险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告知于民。

2.收集技术资料

汛前应收集堤防的设计资料及相关建筑物的设计图纸,绘制堤防的纵剖面图,标注出堤基地质特征、堤顶高程、堤坡坡比、历年最高水位线、堤脚处的一般地面高程。配备堤防辖区的1/50000地形图和1/5000~1/10000堤防带状地形图。

3.堤防汛期巡查

汛前对堤防工程应进行全面检查,汛期更要加强巡堤查险工作。检查的重点是险情调查资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险工、险段。巡查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徒步拉网式”的工程普查与对险工险段、水毁工程修复情况的重点巡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不定时巡查相结合。同时做到三加强三统一,即加强责任心,统一领导,任务落实到人;加强技术指导,统一填写检查记录的格式,如记述出现险情的时间、地点、类别,绘制草图,同时记录水位和天气情况等有关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测图、摄影和录像,甚至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同时报上一级防汛指挥部;加强抢险意识,做到眼勤、手勤、耳勤、脚勤和发现险情快、抢护处理快、险情报告快,统一巡查范围、内容和报警方法。巡查范围包括堤身、堤(河)岸,堤背水坡脚200m以内水塘、洼地、房屋、水井以及与堤防相接的各种交叉建筑物。检查的内容包括裂缝、滑坡、跌窝、洞穴、渗水、塌岸、管涌(泡泉)、漏洞等。统一报警方法包括:

(1)誓号规定。①利用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对讲机、报警器报警时,警号可现场约定;②当没有条件采用现代设备进行报警时,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口哨、锣鼓,甚至鸣枪报警,誓号应事先约定。

(2)出险标志。出险和抢险的地点,要作出显著的标志,如红旗、红灯等。

(3)广而告之。无论用何种报警器具和方法,都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并安民告示,使之家喻户晓。

四、抢险科物准备与供应

防汛料物是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质条件,须在汛前筹备妥当,以满足抢险的需要。汛期发生险情时,应根据险情的性质尽快从储备的防汛物资中选用合适的抢险料物进行抢护。如果料物供应及时,抢险使用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化险为夷。否则,将贻误战机,造成抢险被动。

由于防汛料物使用量大,品种繁多,多年来实行国家、社会团体储备与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

各级防汛指挥部按照一定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进行储备,用后应及时补充。主要储备砂石料(沙料、石子、块石)、铅丝、袋类(编织袋、麻袋)、土工合成材料(编织布、无纺布、复合土工膜及相应的软体排)、蓬布、麻绳、救生器材(冲锋舟、橡皮船、救生衣、救生圈)、发电机组等。

社会团体主要指工商企业一般代储一些大宗防汛物资,如苇席、竹竿、麻绳、麻袋、草袋、蓬布、电线、照明用品等。每年汛前预订合同,用后付款,不用时按照规定给予保管费,汛后由代储单位自行处理。

沿堤群众储备临时抢险所需的柳秸料、苇席、木桩、麻布袋、棉絮(棉衣、棉被)、草捆等,由各级防汛指挥部于每年汛前号料登记,议定价格,备而不集,用后付款。

五、通信联络的准备

汛前要检查维修各种防汛通信设施,包括有线、无线设施,对值机人员应组织培训,建立话务值班制度,保证汛期通信畅通。

与电信部门通报防汛情况,建立联系制度,约定紧急防汛通话的呼号。

蓄滞洪区应按照预报时限、转移方案和安全建设情况,布置配备通信报警系统。

六、实施交通管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在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防汛指挥机构提请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依法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第二节险情的分类与安全评估

正确判别堤防险情,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抢护,取得抢险成功。在防汛抢险中,对于险情处理所采取的措施,应科学准确,恰如其分。险情重大,如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就可能贻误战机,造成险情恶化。反之,如果对轻微险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待到发生较大或严重险情时,就可能人因马乏,料物短缺,也会酿成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对险情进行恰当的分类,对堤防进行安全评估,区别险情的轻重缓急,以便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护。

一、险情分类

堤防险情一般可分为:漏洞、管涌(泡泉,翻沙鼓水)、渗水(散浸)、穿堤建筑物接触冲刷、漫溢、风浪、滑坡、崩岸、裂缝、跌窝等。

1.漏洞

漏洞即集中渗流通道。在汛期高水位下,堤防背水坡或堤脚附近出现横贯堤身或堤基的渗流孔洞,俗称漏洞。根据出水清可分为清水漏洞和浑水漏洞。如漏洞出浑水,或由清变浑,或时清时浑,则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扩大,堤防有发生蛰陷、坍塌甚至溃口的危险。因此,若发生漏洞险情,特别是浑水漏洞,必须慎重对待,全力以赴,迅速进行抢护。

2.管涌(泡泉,翻沙鼓水)

汛期高水位时,沙性土在渗流力作用下被水流不断带走,形管状渗流通道的现象,即为管涌,也称翻沙鼓水、泡泉等。出水口冒沙并常形成“沙环”,故又称沙沸。在粘土和草皮固结的地表土层,有时管涌表现为土块隆起,称为牛皮包,又称鼓泡。管涌一般发生在背水坡脚附近地面或较远的潭坑、池塘或洼地,多呈孔状冒水冒沙。出水口孔径小的如蚁穴,大的可达几十厘米。个数少则一两个,多则数十个,称作管涌群。

管涌险情必须及时抢护,如不抢护,任其发展下去,就将把地基下的沙层掏空,导致堤防骤然塌陷,造成堤防溃口。

3.渗水

高水位下浸润线抬高,背水坡出逸点高出地面,引起土体湿润或发软,有水逸出的现象,称为渗水,也叫散浸或洇水,是堤防较常见的险情之一。当浸润线抬高过多,出逸点偏高时,若无反滤保护,就可能发展为冲刷、滑坡、流土,甚至陷坑等险情。

4.穿堤建筑物接触冲刷

穿堤建筑物与土体结合部位,由于施工质量问题,或不均匀沉陷等因素发生开裂、裂缝,形成渗水通道,造成结合部位土体的渗透破坏。这种险情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较严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5.漫溢

土堤不允许洪水漫顶过水,但当遭遇超标准洪水等原因时,就会造成堤防漫溢过水,形成溃决大险。

6.风浪

汛期江河涨水后,水面加宽,堤前水深增加,风浪也随之增大,堤防临水坡在风浪的连续冲击淘刷下,易遭受破坏。轻者使临水坡淘刷成浪坎,重者造成堤防坍塌、滑坡、漫溢等险情,使堤身遭受严重破坏,以致溃决成灾。

7.滑坡

堤防滑坡俗称脱坡,是由于边坡失稳下滑造成的险情。开始在堤顶或堤坡上产生裂缝或蛰裂,随着裂缝的逐步发展,主裂缝两端有向堤坡下部弯曲的趋势,且主裂缝两侧往往有错动。根据滑坡范围,一般可分为深层滑动和浅层滑动。堤身与基础一起滑动为深层滑动;堤身局部滑动为浅层滑动。前者滑动面较深,滑动面多呈圆弧形,滑动体较大,堤脚附近地面往往被推挤外移、隆起;后者滑动范围较小,滑裂面较浅。以上两种滑坡都应及时抢护,防止继续发展。堤防滑坡通常先由裂缝开始,如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则其危害往往可以减轻。否则,一旦出现大的滑动,就将造成重大损失。

8.崩岸

崩岸是在水流冲刷下临水面土体崩落的险情。当堤外无滩或滩地极窄的情况下,崩岸将会危及堤防的安全。堤岸被强环流或高速水流冲刷淘深,岸坡变陡,使上层土体失稳而崩塌。每次崩塌土体多呈条形,其岸壁陡立,称为条崩;当崩塌体在平面和断面上为弧形阶梯,崩塌的长、宽和体积远大于条崩的,称为窝崩。如1996年1月江西九江长江干堤马湖段和1998年湖北省长江干堤石首段均出现了窝崩。发生崩岸险情后应及时抢护,以免影响、堤防安全,造成溃堤决口。

9.裂缝

堤防裂缝按其出现的部位可分为表面裂缝、内部裂缝;按其走向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纹裂缝;按其成因可分为沉陷裂缝、滑坡裂缝、干缩裂缝、冰冻裂缝、震动裂缝。其中以横向裂缝和滑坡裂缝危害性最大,应加强监视监测,及早抢护。堤防裂缝是常见的一种险情,也可能是其他险情的先兆。因此,对裂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0.跌窝

俗称陷坑。一般在大雨过后或在持续高水位情况下,堤防突然发生局部塌陷。陷坑在堤顶、堤坡、戗台(平台)及堤脚附近均有可能发生。这种险情既破坏堤防的完整性,又有可能缩短渗径。有时是由管涌或漏洞等险情所造成。

二、堤防险情程度的评估

堤防在汛前要进行安全评估,其目的是把汛前的险情调查、汛期的巡查与安全评估相结合,以便判断出险情的严重程度,使领导和参加抗洪抢险的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便于按险情的严重程度,区别轻重缓急,安排除险加固。

安全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一般包括:

(1)对堤防(包括距河岸100m范围)的地形测量应隔几年进行一次,每年汛前完成,对先后两次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2)对堤身、堤基的土质进行室内外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指标。

(3)对重点险工险段进行稳定计算和沉降计算。

(4)检查护坡、护岸的完整性。

(5)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将安全评估的资料与险情调查、汛期巡查的资料归纳分析后,确定险情的严重程度。长江流域有的省把险情分为三类:一类是险象尚不明显;二类是险情较重,且有继续发展趋势;三类是险情十分严重,在很短时间内,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各种险情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很难进行定量的判断。为便于险情程度划分并促进险情程度划分的规范化,表1-l给出了堤防工程险情程度划分的参考意见,把各类险情划分为:重大险情、较大险情和一般险情三种情况,建议适用于I~III级堤防。

表1-1 堤防工程险情程度划分参考表

重大险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有重大险情发生,应迅速成立抢险专门组织(如成立抢险指挥部),分析判断险情和出险原因,研究抢险方案,筹集人力、物料,立即全力以赴投入抢护。有的险情,虽然不会马上造成严重后果,也应根据出险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预估险情发展趋势。如果人力、物料有限且险情没有发展恶化的征兆,可暂不处理,但应加强观察,密切注视其动向。有的险情只需要进行简单处理,即可消除险象的,应视情况进行适当处理。总之,一旦发现险情,就应将险情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节抢护方案的制定

正确鉴别险情,查明出险原因,因地制宜,根据当时当地的人力、物力及抢险技术水平,制定科学、恰当的抢护方案,并果断予以实施,才能保证抢险成功。

防汛抢险时间紧,困难多,风险大。应遵循“抢早、抢小、抢了”的原则,争取主动,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发展阶段。因此,在出现重大险情时,应根据当时条件,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尽快尽力进行抢护,以控制险情进一步恶化,争取抢险时间。在采取临时措施的同时,应抓紧研究制定完善的抢护方案。

1.险情鉴别与出险原因分析

正确的险情鉴别及原因分析,是进行抢险的基础。只有对险情有正确的认识,选用抢险方法才有针对性。因此,首先要根据险情特征判定险情类别和严重程度,准确地判断出险原因。对于具体出险原因,必须进行现场查勘,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

2.预估险情发展趋势

险情的发展往往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制定抢险方案前,必须对险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难确的预估,才能使抢险方案有实施的基础。例如长江干堤1998年洪水期出现的管涌(泡泉)险情,占各类险情总和的60%以上。对出现在离堤脚15倍水头差范围以内的管涌,就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如果险情发展速度不快,或者危害不大,如有的渗水、风浪险情等,可采取稳妥的抢护措施;如果险情发展很快,不允许稍有延缓,则应根据现有条件,快速制定方案,尽快进行抢护,与此同时,还应从坏处打算,制定出第二、第三方

案,以便第一、第二方案万一抢护失败,能有相应的措施跟上,如果条件许可,几种方案可同时进行。

3.制定抢护方案

制定抢护方案,要依据上述判定的险情类别和出险原因、险情发展速度以及险情所在堤段的地形地质特点,现有的与可能调集到的人力、物力以及抢险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抢护措施。在具体拟定抢护方案时,要积极慎重,既要树立信心,又要有科学的态度。

4.制定实施办法

抢险方案拟定以后,要把它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组织。如指挥人员、技术人员、技工、民工等各类人员的具体分工,工具、料物供应,照明、交通、通讯及生活的保障等。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人力必须足够。要考虑到抢险施工人数、运料人数、换班人数及机动人数。②料物必须充足。应根据制定的抢险方案进行计算或估算,要比实际需要数量多出一些备用量,以备急需。③要有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在人、料具备的条件下,严密的组织管理往往是抢险成功的关键。④抢险必须连续作战,不能间断。

5.守护监视

在险情经过抢护稳定以后,应继续守护观察,密切注视险情的发展变化。险情的发生,其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一处工程出险,说明该堤段肯定有缺陷;一处险情抢护稳定后,还可能出现新的险情。因而,继续加强巡查监视,并及时作好抢护新险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堤身漏洞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洞口出现在背水坡或背水坡脚附近的横贯堤身的渗流孔洞,称为漏洞。如漏洞流出浑水,或由清变浑,或时清时浑,均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扩大,堤身有可能发生塌陷甚至溃决的危险。因此,发生漏洞险情,必须慎重对待,全力以赴,迅速进行抢护。

第一节漏洞险情的判别

一、漏洞产生的原因

漏洞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有:①由于历史原因,堤身内部遗留有屋基、墓穴、阴沟、暗道、腐朽树根等,筑堤时末清除;②堤身填土质量不好,

末夯实,有土块或架空结构,在高水位作用下,土块问部分细料流失;③堤身中夹有砂层等,在高水位作用下,砂粒流失;④堤身内有白蚁、蛇、鼠、獾等动物洞穴,在汛期高水位作用下,将平时的淤塞物冲开,或因渗水沿隐患、松土串连而成漏洞;⑤在持续高水位条件下,堤身浸泡时间长,土体变软,更易促成漏洞的生成,故有“久浸成漏”之说;⑧位于老口门和老险工部位的堤段、复堤结合部位处理不好或产生过贯穿裂缝处理不彻底,一旦形成集中渗漏,即有可能转化为漏洞。

发生在堤脚附近的漏洞,很容易与一些基础的管涌险情相混淆,这样是很危险的。1998年汛期就有类似情况发生,幸好在堤临水侧及时发现了进水口,否则若一直当管涌抢险,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漏洞险情的判别

1.漏洞险情的特征

从上述漏洞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可以知道,漏洞贯穿堤身,使洪水通过孔洞直接流向堤背水例,见图2-l。漏洞的出口一般发生在背水坡或堤脚附近,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图2-1漏洞险情示意图

(1)漏洞开始因漏水量小,堤土很少被冲动,所以漏水较清,叫做清水漏洞。此情况的产生一般伴有渗水的发生,初期易被忽视。但只要查险仔细,就会发现漏洞周围“渗水”的水量较其他地方大,应引起特别重视。

(2)漏洞一旦形成后,出水量明显增加,且渗出的水多为浑水,因而湖北等地形象地称之为“浑水洞”。漏洞形成后,洞内形成一股集中水流,漏洞扩大迅速。由于洞内土的崩解、冲刷,出水水流时清时浑,时大时小。

(3)漏洞险情的另一个表现特征是水深较浅时,漏洞进水口的水面上往往会形成漩涡,所以在背水侧查险发现渗水点时,应立即到临水侧查看是否有漩涡产生。

2.漏洞险情的探测

(1)水面观察。漏洞形成初期,进水口水面有时难以看到漩涡。可以在水面上撤一些漂浮物,如纸屑、碎草或泡沫塑料碎屑,若发现这些漂浮物在水面打漩或集中在一处,即表明此处水下有进水口。’

(2)潜水探漏。漏洞进水口如水深流急,水面看不到漩涡,则需要潜水探摸。潜水探摸是有效的方法。由体魄强壮、游泳技能高强的青壮年担任潜水员,上身穿戴井字皮带,系上绳索由堤上人员掌握,以策安全。探摸方法:一是手摸脚踩,二是用一端扎有布条的杆子探测,如遇漏洞,洞口水流吸引力可将布条吸入,移动困难。

(3)投放颜料观察水色。适宜水流相对小的堤段。在可能出现漏洞且为水浅流缓的堤段分段分期分别撤放石灰或其他易溶于水的带色颜料,如高锰酸钾等,记录每次投放时间、地点,并设专人在背水坡漏洞出水口处观察,如发现出洞口水流颜色改变,并记录时间,即可判断漏洞进水口的大体位置和水流流速大小。然后改变颜料颜色,进一步缩小投放范围,即可较准确地找出漏洞进水口。

(4)电法探测。如条件允许可在漏洞险情堤段采用电法探测仪进行探查,以查明漏水通道,判明埋深及走向。

第二节漏洞险情的抢护方法

一、漏洞险情的抢护原则

一旦漏洞出水,险情发展很快,特别是浑水漏洞,将迅速危及堤防安全。所以一旦发现漏洞,应迅速组织人力和筹集物料,抢早抢小,一气呵成。抢护原则是:“前截后导,临重于背”。即在抢护时,应首先在临水找到漏洞进水口,及时堵塞,截断漏水来源,同时,在背水漏洞出水口采用反滤和围井,降低洞内水流流速,延缓并制止土料流失,防止险情扩大,切忌在漏洞出口处用不透水料强塞硬堵,以免造成更大险情。

二、漏洞险情的抢护方法

1.塞堵法

塞堵漏洞进口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地形起伏复杂,洞口周围有灌木杂物时更适用。一般可用软性材料塞堵,如针刺无纺布、棉被、棉絮、草包、编织袋包、网包、棉衣及草把等,也可用预先准备的一些软楔(见图2-2)、草捆塞堵。在有效控制漏洞险情的发展后,还需用粘性土封堵闭气,或用大块土工膜、蓬布盖堵,然后再压土袋或土枕,直到完全断流为止。1998年汛期,汉口丹水池防洪墙背水侧发现冒水洞,出水量大,在出口处塞堵无效,险情十分危急,后在临水面探测到漏洞进口,立即用棉被等塞堵,并抛填闭气,使险情得以控制与消除。

在抢堵漏洞进口时,切忌乱抛砖石等块状料物,以免架空,致使漏洞继续发展扩大。

图2-2软楔示意图

2.盖堵法

(1)复合土工膜排体(见图2-3)或蓬布盖堵。当洞口较多且较为集中,附近无树木杂物,逐个堵塞费时且易扩展成大洞时,可采用大面积复合土工膜排体或蓬布盖堵,可沿临水坡肩部位从上往下,顺坡铺盖洞口,或从船上铺放,盖堵离堤肩较远处的漏洞进口,然后抛压土袋或土枕,并抛填粘土,形成前戗截渗,见图2-4。

图2-3复合土工膜排体

1-复合土工膜;2-纵向土袋筒(Φ60cm);3-横向土袋筒(Φ60cm);4-筋绳;5-木桩

图2-4复合土工膜排体盖堵漏洞进口

1-多个漏洞进口;2-复合土工膜排体;

3-纵向土袋枕;4-横向土袋枕;

5-正在填压的土袋;6-木桩;7-临水堤坡

(2)就地取材盖堵。当洞口附近流速较小、土质松软或洞口周围已有许多裂缝时,可就地取材用草帘、苇箔等重叠数层作为软帘,也可临时用柳枝、秸料、芦苇等编扎软帘。软帘的。

大小也应根据洞口具体情况和需要盖堵的范围决定。在盖堵前,先将软帘卷起,置放在洞口的上部。软帘的上边可根据受力大小用绳索或铅丝系牢于堤顶的木桩上,下边附以重物,利于软帘下沉时紧贴边坡,然后用长杆顶推,顺堤坡下滚,把洞口盖堵严密,再盖压土袋,抛填粘土,达到封堵闭气,见图2-5。

图2-5软帘盖堵示意图

采用盖堵法抢护漏洞进口,需防止盖堵初始时,由于洞内断流,外部水压力增大,洞口覆盖物的四周进水。因此洞口覆盖后必须立即封严四周,同时迅速用充足的粘土料封堵闭气。否则一旦堵漏失败,洞口扩大,将增加再堵的困难。

3.戗堤法:

当堤坝临水坡漏洞口多而小,且范围又较大时,在粘土料备料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抛粘土填筑前戗或临水筑月堤的办法进行抢堵。

(1)抛填粘土前戗。在洞口附近区域连续集中抛填粘土,一般形成厚3~5m、高出水面约lm的粘土前戗,封堵整个漏洞区域,在遇到填土易从洞口冲出的情况下,可先在洞口两侧抛填粘土,同时准备一些土袋,集中抛填于洞口,初步堵住洞口后,再抛填粘土,闭气截流,达到堵漏目的,见图2-6。

(2)临水筑月堤。如果临水水深较浅,流速较小,则可在洞口范围内用土袋迅速连续抛填,快速修成月形围堰,同时在围堰内快速抛填粘土,封堵洞口,见图2-7。

漏洞抢堵闭气后,还应有专人看守观察,以防再次出险。

4.辅助措施

在临水坡查漏洞进口的同时,为减缓堤土流失,可在背水漏洞出口处构筑围井,反滤导渗,降低洞内水流流速。切忌在漏洞出口处用不透水料强塞硬堵,致使洞口土体进一步冲蚀,导致险情扩大,危及堤防安全。

图2-6粘土前戗截渗示意图

图2-7临水月堤堵漏示意图

第三章堤基管涌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在渗流水作用下土颗粒群体运动,称为“流土”。填充在骨架空隙中的细颗粒被渗水带走,称为“管涌”。通常将上述两种渗透破坏统称为管涌(又称翻沙鼓水、泡泉)。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出水口涌水挟沙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增大,逐渐形成管涌洞,如将附近堤(闸)基下沙层淘空,

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灾害。据统计,1998年汛期,长江干堤近2/3的重大险情是管涌险情。所以发生管涌时,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迅速予以处理,并进行必要的监护。

第一节管涌险情的判别

一、管涌险情产生的原因

管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堤防基础为典型的二元结构,上层是相对不透水的粘性土或壤土,下面是粉沙、细沙,再下面是砂砾卵石等强透水层,并与河水相通(图3-1)。在汛期高水位时,由于强透水层渗透水头损失很小,堤防背水侧数百米范围内表土层底部仍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粉沙、细沙就会随水流出,从而发生管涌。

图3-1管涌险情示意图

堤防背水侧的地面粘土层不能抗御水压力而遭到破坏的原因大致为:

(1)防御水位提高,渗水压力增大,堤背水侧地面粘土层厚度不够。

(2)历史上溃口段内粘土层遭受破坏,复堤后,堤背水侧留有渊潭,渊潭中粘土层较薄,常有管涌发生。

(3)历年在堤背水侧取土加培堤防,将粘土层挖薄。

(4)建闸后渠道挖方及水流冲刷将粘土层减薄。

堤防除险加固实用技术

堤防除险加固实用技术 第一章 堤防除险加固的前期工作 为了搞好堤防的除险加固,应做好几项前期工作。首先应收集掌握除险加固所需的基本资料,以便为堤防的安全评价和除险加固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堤防的安全复核工作,并做出是否险工险段以及是否进行除险加固的判断,最后制定合理的除险加固办法,以防患于未然。此外,对汛期采取的临时抢险措施,必须分别具体情况进行善后处理,这也是汛后堤防除险加固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除险加固所需的基本资料 为了开展堤防的除险加固工作,应对已有的工程资料进行收集,必要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所需资料包括:①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②工程监测、检查及隐患探测资料;③堤防建设和出险情况的历史资料。这是进行堤防安全复核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的科学基础。 一、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 为了进行堤防的安全复核以及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首先应收集有关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工程的级别、工程的重要性、环境条件、堤身和堤基等有关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堤身和堤基的地层分布等有关资料。必要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及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查明主要地质问题并获取有关资料。所涉及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主要有: (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⒈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主要有:颗粒组成、比重(Gs)、湿密度(ρ)、干密度(ρd)、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

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饱和度Sr、不均匀系数Cu等。这些均为堤防安全复核计算和除险加固设计时可能用到的资料。 ⒉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常用的土的力学性质指标主要有:渗透系数(k)、抗渗强度、抗剪强度指标(凝聚力c、内摩擦角Ф)、压缩系数等。这些指标主要用于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抗滑稳定分析与沉降计算中。 (二)土的水理性质及水质分析 对黄土和分散性粘土应了解其湿陷特性、崩解和湿化特性等。这些特性对工程有重要意义。 水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灌浆材料、防渗墙材料以及减压井的防化学淤堵设计提供资料。 (三)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质剖面 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质剖面是进行堤防安全复核和除险加固设计所必需的资料,应根据工程及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并经概化后得到。主要包括堤身和堤基的土层分布、分层厚度,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边界条件等,加上通过试验得到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就构成了完整的工程及水文地质剖面图。根据我国江河堤防的实际情况,堤防险工险段的堤基结构大体上分为三类。 当相邻两层渗透系数之比小于5倍时,可简化为一层土,采用加权平均的渗透系数作为计算依据,这种简化对渗流计算成果影响很小。当相邻两层土的渗透系数相差100倍以上时,弱透水层可视为相对不透水层。由于岩石地基在堤防中极其少见,根据江河大堤经常遇到的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性,堤防地基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单层透水地基:地基中各土层的渗透系数相差在5倍以内。黄河大堤的大部分堤段都可以概化成这种地基。 双层地基:表层为弱透水的土层,下卧强透水的砂砾层,再下面的地层的渗透系数比砂砾层小100倍以上。长江干堤的许多堤段属于此类地基。

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

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进步,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水利工程中防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防洪抢险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防汛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科学的运用防洪抢险技术是水利工作者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首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是,在当今很多的水利工程中,由于抢险技术不正确导致发生水利工程事故,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为了确保国家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必须掌握正确的防洪抢险技术,安全的度过汛期。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堤防水利工程中制定抢险技术方案制定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防洪抢险技术,方便与在以后的水利工程发展建设中,我们必须更加重视防洪抢险技术,使其更加完善有效。 【关键字】堤防;防洪;抢险;技术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堤防防洪抢险技术中,抢险技术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了防洪抢险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浅谈。 一、在防洪抢险技术中,抢险技术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争取主动、预先制定 防洪预案主要包括各种不同的险段、险工、险情的抢险技术方案,因此我们要做好防汛前的所有对现场的检查工作,然后制定一个有效的防洪抢险措施,并进一步优化方案。通过科学的指导、主动的争取、提前制定堤防抢险方案,只有这样,在洪水到来的时候,保持冷静的状态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 2、采取适度原则,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抗洪抢险中使用的各种不同的机械、材料和涉及到的人员以及用到的物力进行合理、完善的估算,为了预防超限扩大,可适度考虑扩大系数,针对于机械的损坏、人员以及物力的不足等原因,尽量避免其影响防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要根据现场的险情、河水的变化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情况,来决定所需要的物力和人员的数量以及技术方案,这样,通过适度原则,进行动态调整,如果抢险方案确定之后就很难改变。 3、区别处理、急缓分开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抢险技术方案要同各种机械、材料和人力等一起进行,那么,在特殊紧急情况下,为了不耽误最佳的抢险时机,技术方案可以先实行,后提供在抢险中需要的各种机械、材料和用到的人员,以争取主动。 4、正确决策、当好参谋

堤防抢险技术知识

堤防抢险技术知识 我市河流纵横交错,有江堤一千二百八十公里,它捍卫着一百二十多万亩良田和三百多万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商企业的安全。因此,堤防护安危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是鱼水关系。这里根据我市堤防防汛工作的多年实践,将必须具备的一般知识和要求,也就是巡逻和抢险二个环节介绍如后。因为只有依靠巡逻才能发现险情;只有正确的抢险技术措施才能挽救险情,二者缺一,均无法确保堤围安全渡汛。 (一)巡逻 巡逻(即巡查),当江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堤防可能出现险情,若不及进发觉和处理,各式各样的险情会由小变大,由轻变重,不但增加抢险困难,耗费料物,还会导致堤防溃决的危险。所以巡逻工作非常重要。 巡逻的具体要求: 1.人员要求和组织 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由有一定巡逻经验的人员组成。根据堤身质量、高矮或堤内渊塘多少及历史险情定出每段所需的人数,一般3~5人一组。每组负责堤段不宜超过2公里,组与组之间要有搭接段,并有交接班制度。 2.巡逻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组人员要分部位巡查,对容易发生险情的堤内坡脚和堤内半坡上下,安排2~3人,堤顶和堤外坡安排1~2人。人员要求横排前进,遇到堤内有水塘的地段,还要考虑加入触摸检查水下有无险情。 巡逻注意事项:

(1)堤围有无裂缝、跌窝; (2)堤坡、堤脚、内坦、内塘有无翻少鼓水、管涌、流土等现象; (3)堤外坡水面有无因穿漏而引起的旋涡; (4)堤外坡及砌护物有无崩塌; (5)堤内坡及坦地有无湿软(牛此胀)。 为了易于发现和辨别险情,巡逻人员做到手到、脚到、眼到、耳到,即所谓“四到”的检查要求。 3.巡逻工具 一般应携带笔记、木尺、铁锹、小竹竿(扎上小红旗以备插在出险处)和通讯工具—无线对讲机或铜锣等。晚上还需带照明工具及应急的蛇药。 (二)常遇险情及抢护方法 抢险——是指水利工程发生险情,通过抢险加固,使工程转危为安的措施。根据我市的实践,最常出现的险情(或称险象)及其处理措施大致如下: 1.漫顶 漫顶是洪水超过堤坝顶部漫溢而过的通称。土质堤坝,如遇到漫顶且过流时间长,将会导致工程的背水坡被冲坏而溃决。 抢救方法:要求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在洪水到来之前或正在漫顶之际,用土袋、草皮泥临时在堤顶上加筑子堤(亦称子埝),挡住洪水不漫溢,以保工程的安全。如土料十分缺乏的地方,可用木板平竖在堤顶上,用短木桩斜、竖两向撑固定木板,板底部或连接处漏水时,可用塑料薄膜在迎水面封闭并用土料填压。

防汛抢险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

防汛抢险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 1、水文及气象常识 季风:随着季节而改变方向的大规模的风称季风。季风的气候特征是降水集中在夏季,时空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由于气温较高的北纬30度附近高空大景气流融合下沉所造成的一个从地面到高空都存在很厚、强大的暖高压,由于这种暖高压停留在副热带太平洋的洋面上,故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的进与退同我国夏季降雨关系极大。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最初用来表示每年圣诞节前后,沿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出现的一支向南移动的暖海流,过不了多久就下雨,还有鱼群死亡等怪现象发生,他们称这种海水异常增温增暖的潮流为厄尔尼诺。现在,科学家把厄尔尼诺现象定义为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度异常温暖现象,其维持时间可达1-2年。通过热带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引起热带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对附件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使得风雨不调,冷暖异常,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出现的,大致2-7年出现一次。最近二十年来,这一现象共出现6次,进入9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

降水:指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霜等液态水和固态水的总称,产生降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水汽含量增加和空气大规模地向上抬升,降雨量的三个特征值为降水历时、降水量、降水强度。 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由交界面产生峰面而形成的降雨,梅雨就属于这种。 对流雨:当暖湿空气笼罩一个地区时,因下垫面局部受热增温与上层温度较低的空气产生强烈对流作用使暖空气上升冷却而降雨,又称雷阵雨。 地形雨:暖湿气流遇到丘陵、高原、山脉阻挡被迫沿坡上升而冷却致雨。 台风雨: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到大陆来的降雨,这种风暴是异常强大的海洋高温,高湿气团形成的低压造成的。 梅雨:每年六、七月份间,冷暖空气交锋于江淮之间,形成连续阴雨,且雨量较大,由于该时正值梅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洪水:暴雨或融雪等引起的,使水库、河流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升的自然现象。 洪峰:最大洪水叫洪峰,对应水位叫洪峰水位。 径流:陆地上按一定路径运动的水流。 径流总量:某时段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堤防抢险技术

目录 1渗水险情2管涌险情3漏洞险情4滑坡险情5陷坑险情6冲塌险情7裂缝险情8风浪险情9漫溢险情

1、渗水险情 抢护要点:临河截渗,背河导渗 渗水险情洪水偎堤后,背河堤坡或堤脚附近出现表土潮湿、发软、有水流渗出 或有积水的现象,称为渗水险情。险情轻微时应由专人观测,严重时应及时抢护,以防发展成管涌、漏洞、滑坡等险情。

土工膜截渗临水堤坡较平整时,采用土工膜截渗。将直径4~5厘米的钢管固 定在土工膜的下端,卷好后将上端系于堤顶木桩上,沿堤坡滚下,并在其上压盖土袋。 梢料反滤层先将渗水堤坡、堤脚清理整平,铺一层麦秸、稻草等细料,厚约15厘米,然后铺一层细柳料或苇料,梢尖朝下,厚约30厘米,再铺一层横柳枝,上压土袋。

透水后戗堤坡渗水严重,沙土料源丰富,施工机具充足,可抢筑透水后戗。 抢筑前,清除地表杂物。戗顶一般高出浸润线出逸点0.5~1米、顶宽2~4米,戗坡1:3~1:5,长度超过渗水堤段两端各5米。 2、管涌险情 抢护要点:反滤导渗,控制带沙 管涌险情管涌多发生在背河坡脚附近地面及坑塘中。汛期高水位时,在渗透压 力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被水带出,落于孔口周围形成沙环。发现管涌险情后,应及时抢护。

反滤铺盖在背河大面积出现管涌时,如料源充足,可用反滤铺盖抢护。即在出 现管涌的范围内,分层铺填透水性良好的反滤料,制止地基土颗粒流失。根据所用反滤材料的不同,分为砂石反滤铺盖和梢料反滤铺盖。 反滤围井适用于独立管涌的抢护。先清除地面杂物并挖除软泥10~20厘米,用 土袋错缝围成井状,井内分层铺设反滤料(如砂石、梢料等),层厚20~40厘米,并在反滤层顶面设置排水管。

防洪抢险相关题目、习题

《防洪抢险技术》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同日颁布本法,自1998年1月1日起实行。 2. 按照《防洪法》第三条规定,防洪费用按照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筹集。 3. 按照《防洪法》第二条规定,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4. 按照《防洪法》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洪抗洪的义务。 5. 按照《防洪法》第十一条规定,编制防洪规划,应当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以及防洪抗旱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洪涝灾害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对防洪的要求,并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6. 按照《防洪法》第十八条规定,防治江河洪水,应当蓄泄兼施,充分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发电、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加强河道防护,因地制宜的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保持行洪畅通。 7. 按照《防洪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8. 按照《防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9. 按照《防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根据当地的洪水规律,制定汛期起止日期。 10. 按照《水法》第十一条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11. 按照《水法》第十九条规定,修建闸坝、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 12. 按照《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洪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洪抗洪的义务。 13. 按照《水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规划和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制定防御洪水方案,确定防洪标准和措施。全国主要河流的防御洪水方案,由中央防汛指挥机构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14. 按照《水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在防洪河道和滞洪区、蓄洪区内,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防洪的要求。 15. 按照《水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按照天然的流势或者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标准或者经批准的运行方案下泄的洪水、涝水、下游地区不得设障阻水或者缩小河道的过水能力、上游地区不得擅自增大下泄流量。 16. 按照《水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在汛情紧急的情况下,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在其管辖范围内,根据经批准的分洪、滞洪方案,采取分洪、滞洪措施。采取分洪、滞洪措施对毗邻地区有危害的,必须报经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并事先通知有关地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分别对所管辖的滞洪区、蓄洪区内有关居民的安全、转移、生活、生产、善后恢复、损失补偿等事项,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堤防防汛抢险技术要点总结

堤防防汛抢险技术要点总结 (一)堤防险情种类 堤防遇洪水可能出现渗水、管涌、漏洞、滑坡、裂缝、坍塌、陷坑、漫溢、决口等险情。险情可能多类同时发生,南山支流发生险情机率较高。 (二)主要抢险方法 1、渗水: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有水渗出。抢护原则是临水截渗、背水导渗。抢护方法: (1)临水截渗: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性土料抛筑前戗,或用蓬布、土工膜隔渗,主要截渗方法有: ①散抛粘土截渗:当临堤水深较小,风流不大,附近有粘性土料而且取土较易时采用,粘土戗台顶宽不小于3米,高度不小于水位以上1米,长度最少超过渗水堤段两端各5米。 ②土袋(桩柳)前戗截渗:当临河水浅但流速较大,散抛土料易补冲失时采用,先在水面以下堤坡脚以外用土袋筑一隔墙,然后再抛填土料。 ③桩柳防冲墙截渗:当临河水深较大,水下土袋筑墙困难,工程量大时采用,即在临水侧坡脚前0.5~1.0米处,打木桩一排,桩距1米,桩长根据水深和流势确定,一般以入土1米,桩顶高出水面为度,打好的木桩上用柳枝或芦苇、秸料等销料编成篱芭或用竹杆、木杆将木桩连起来,上挂芦席或草帘、土工布、苇帘等,桩柳防护墙做好后抛填土料。

④土工膜(或蓬布、彩条布)加土袋保护层:当缺乏粘性土时采用,先清理铺设范围内堤坡和堤脚地面,将土工膜卷在滚筒上从堤肩上往下滚,尺寸以铺满堤坡并伸入临水堤脚外1米以上为宜,辅好后由下往上压满一层土袋保护。 (2)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土工织物或柴草反滤,具体有: ①反滤沟导渗:当堤背大面积严重渗水时采用,主要是在堤背开挖导渗沟,铺筑反滤料,使渗水集中在沟内排出,避免带走土粒。导渗水形式用“纵横沟”、“丫头沟”、“人字沟”。一般深在0.5~1.0米,宽0.5~0.8米,顺堤按纵向沟每隔6~10米开1条,导渗材料有沙石、销料、土工织物等三种。 ②反滤层导渗:背水坡土体过于稀软,开沟有困难或堤身断面小不宜开沟时采用。先将地面软泥、草皮、砖石等杂物清除,再分层辅满滤料,其上再压厚30厘米左右的块石或沙袋保护。 ③透水后戗法导渗:堤身单薄或背水坡过陡,渗水严重时采用,在清理好的坡面和坡脚上直接填筑透水性强的沙土压实,形成透水后戗。 2、管涌:即翻砂鼓水、泡泉、地泉、多呈孔装冒水冒沙、土层隆起等状态,一般发生在背水坡附近或较远的潭坑、池塘或稻田中。抢护原则是反滤导渗,减缓渗流,防止渗透破坏,制止涌水带沙,留有渗水出路。抢护方法:

灾害防范_堤防防汛抢险手册范本

堤防防汛抢险手册 1 巡堤察险 1防汛水位 1)汛限水位:指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每年汛前由相应权限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批核定。 2)设防水位:洪水接滩地,开始对防汛建筑物增加威胁,即为设防水位。达到该水位,管理人员要进入防汛岗位做好防汛准备。 3)警戒水位:指江河漫滩行洪,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开始加强防守的水位。 4)保证水位:指保证堤防及其附属工程安全挡水的上限水位。 洪水超过保证水位,防汛进入非常紧急状态,除全力抢险、采取分洪措施外,还须做好群众转移等准备。 2巡查要求 1)巡查容:堤坝有无漏洞、跌窝、脱坡、裂缝、渗水(潮湿)、管涌(泡泉)、崩塌、风浪淘刷,河势流向有无变化,涵闸有无移位、变形、基础渗漏水,闸门启闭是否灵活等情况。此外,还需特别巡查堤防附近的水井、抗旱井、地质钻孔等人为孔洞。 2)巡查组织: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性、防守围及水情,组织巡堤查险队伍。巡查队队员须挑选责任心强,有抢险经验,熟悉堤坝情况的人担任。组织要严密,分工要具体,严格执行巡查制度,按照巡查方法及时发现和鉴别险情并报告上级。 3)巡查方法:巡查人员应通过步行的方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采用眼看、耳听、脚踩、手摸等直观方法,或辅以一些简单工具对工程表面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情况作

出判断分析。 4)常用巡查工具: ①记录本——备记险情; ②小红旗(木桩、红漆)——作险情标志; ③卷尺(探水杆)——丈量险情部位及尺寸; ④铁铲——铲除表面草丛,试探土壤松软情况,必要时还可处理一般的险情; ⑤电筒——黑夜巡查照明用等等。 巡堤查险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天气越恶劣(狂风、暴雨、黑夜)查险工作越要抓紧,不可松懈。同时巡查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 3巡查要诀 巡堤查险须牢记并遵循省防总编撰的巡堤查险《“46553”要诀》。 (一)“四必须” 1)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段负责; 2)必须坚持拉网式巡查不遗漏,相邻对组越界巡查应当相隔至少20米; 3)坚持做到24小时巡查不间断; 4)必须清理堤身、堤脚影响巡查的杂草、灌木等,密切关注堤后水塘。 (二)“六注意” 1)注意黎明时; 2)注意吃饭时; 3)注意换班时; 4)注意黑夜时; 5)注意狂风暴雨时; 6)注意退水时。 (三)“五部位”

江河防汛抢险科普图解

防汛科普图解 巡堤查险 查险要点:拉网检查,不漏疑点 堤防应分段包干配置巡查人员。穿堤建 筑物和已发现的险情要专门配置巡查人 员。巡堤查险人员要明确责任,坚守岗 位,听从指挥,严格按查险制度进行巡 查。发现裂缝、坍塌、滑坡、陷坑、浪 坎、冒水、冒沙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要做到“六查”,即查堤顶、查堤坝迎 水坡、查堤背水坡、查堤脚、查平台及 平台外一定范围,并互相查过责任段至 少10~20米。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后洼 地渊塘、排灌渠道、房屋内外等容易出 险又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要坚持昼夜巡查。高水位及 夜间增加巡查密度,要有交接班 制度,巡查人员做好巡查记录, 现场做好标记,记录中写时异常 情况及采取措施,交接班时交代 清楚。巡查人员巡查时要注意 “五时”,即吃饭时、换班时、 黎明时、黑夜时、刮风下雨时都 不能间断巡查;“五到”即眼到、 耳到、手到、脚到、工具到;“三 清”即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 告说清;“三快”即发现险情快、 报告快、处理快。

脱坡抢险 抢护要点:固脚阻滑,削坡减载 险情:脱坡是严惩险情之一,主要特征是堤顶、堤坡 发生裂缝,随着土体下挫滑塌,裂缝发展。 固脚阻滑:应及时在坡脚堆砌块石 或砂袋,稳住堤坡。对地基不好或 临近坑塘的地方,应先做填塘固基。 如脱坡已形成,抢护时应在脱坡体 上部削坡减载,下部做固脚险滑。 滤水土撑和滤水后戗:当脱坡险情严重时,可采用 滤水土撑或滤水后戗。先清理坡面,然后在脱坡部 位顺坡挖沟,沟深最好挖至脱裂面,沟内按反滤要 求铺设反滤料。开沟困难时,也可直接采用反滤层。 在完成反滤沟或反滤体后,为防止继续脱坡,可用 透水性大的砂料分层填筑夯实成透水土撑。土撑间 距一般8~10米。 如果堤坝断面单薄,背水坡陡,险情严重,可 修筑滤水后戗。 陡坎削成缓坡,清除坡面松土杂物, 做好导渗层。在坡脚堆放块石或砂袋 固脚,然后直接回填中、粗砂还坡。 也可采取临河筑戗以加大原堤防断 面。

【河道治理方案】某堤防抢险工程充泥管袋施工方案

xx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 XX标段 充泥管袋施工方案 xx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二○XX年XX月XX日

充泥管袋施工方案 一、充泥管袋施工进度计划 1.1、本标段充泥管袋位于K22+901~K23+930之间,中间通过xx排灌站长150米,施工总长度为879米,工程量21万立方米。 2、充泥管袋施工时间2012年4月20日至6月10日。 二、主要材料及质量要求 充泥管袋施工主要材料为袋布和充填砂,冲填砂采用自卸汽车(20T)从8km处采砂运至施工处,然后配合15kw的高压泵、泥浆泵进行冲灌管袋。本工程充泥管袋选用380g/m2聚丙烯裂膜丝编织布,各项指标见表一,要求充填砂中粘粒含量小于10%。 表一土工布技术指标 充泥管袋填料根据土工织物袋指标和《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要求,并达到经济、高效、可行。

三、人力资源配置 3.1、人员配备 铺袋工15人,取砂工10人,充灌袋体工8人。 3.2、设备配备 500m3/h吸沙船一艘、400-1000m3运砂船2艘、泥浆泵机组4套及铺排船1艘。 四、充泥管袋制作 ①砂袋制作宽度根据设计断面确定,每只砂袋视大小不同设置多个充填袖口,正方型布置。 ②砂袋的拼接缝制必须与围堤轴线方向垂直,平行堤轴线方向的一条接缝设在袋体的一端,拼接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砂袋加工好后,折叠成形,堆放于阴凉干燥处,并注明尺寸及铺放位置。 五、充泥管袋施工工艺 (1)充泥管袋施工是本工程的关键工序,是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施工工期的重要工序。 (2)人工将袋体摊铺就位,作好固定和管口联接,启动15kw泥浆泵开始充填。充填过程中注意观察泥浆的流量、流向和流速,及时调整输送管口的方向,以免袋体受力不均而导致变形移位。 (3)当袋体逐步充满后,要十分注意对屏浆压力的控制,防止布袋破裂。 (4)每层袋体厚度控制在0.5~0.6m。如袋体一次充填不到理想厚度,采用二次充填。施工时还特别注意同一层袋体的厚度基本上保持一致,以便于下一层的施工和质量控制。 (5)加强充填过程中测量工作,依据图纸及施工情况,每层充填时均测放边线,保证坡比。

堤防抢险技术

堤防抢险技术 引言 堤坝是防御洪水的主要工程设施。我国有24万余公里堤防和数万座小水库土坝,每年汛期主要凭借这些堤坝挡御江河、湖泊、水库、海潮的洪水。堤坝是由土体筑成,易受渗流穿透、水流冲刷和风浪袭击的影响而遭破坏。发生危及堤坝安全的各种险情较多,是汛期抢险的重点。 堤坝险情万一抢护不及,常导致溃坝决堤,造成洪水灾害。常见的堤坝险情有:渗水、管涌流土(习惯称为翻沙鼓水)、漏洞、裂缝、陷坑(又称跌窝)、风浪、崩塌、滑坡和漫溢等。 本书以堤防和坝高15米以下土坝的抢护为对象,按照险情发生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将其归纳为渗漏、背水脱坡、临水崩塌(滑坡)和漫溢四类,介绍各类险情产生的原因、抢护原则、抢护方法以及善后处理和堵口复堤。 要做到及时有效地抢护堤坝险情,应做好以下基本工作。 (1)应尽早尽快地发现险情,力争将其消灭在萌发状态。因此巡查险情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堤坝偎水后,巡查员3~5人为一组,分别携带铁锹、红旗、报警器、照明灯具、竹杆、尺子、笔记本等,明确各自责任,分别沿水边、临水坡、顶面、背水坡和坡脚处昼夜来回巡查。责任段接合部双方交叉巡视20~30 米。巡查人员要选派有防汛抢险经验的人参加,巡查间隔时间要根据水情和险情决定。巡查中不得成帮结伙,谈笑聊天。特别要注意刮风下雨、黑夜黎明、水位回落之时。巡查中要做到: 四勤:眼勤、手勤、耳勤、脚勤; 三快:发现快、处理快、报告快。 (2)防汛人员对所防护堤坝的防洪能力、薄弱环节以及潜伏的隐患应有全面了解,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分析其产生原因、危险程度以及发展趋势,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抢护方案。 (3)防汛抢险是一项十分繁重而艰巨的工作,要组织好防汛抢险人力,选拔抢险骨干力量,按险情危急程度分批上堤防守。重大险情应及时抽调专业抢险队及驻军抢护。 (4)准备好充足的物料是抢险的物质基础,物料应根据工程情况分类存放。常用的抢险物料有砂石料、土料、木桩以及岗柴、芦苇、柳枝等梢料。近来重量轻、强度高、适应性好、便于贮存运输的土工合成材料(如土袋、土工布、土工膜等)在防汛抢险中应用很广,它除了可以代替传统的麻袋、草包外,还可用来隔渗和反滤导渗。

江河堤防险情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江河堤防险情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书 第一章江河堤防险情成因 第一节险情分类及定义 堤防险情一般可分为:渗水(散浸)、漏洞、管涌(泡泉,翻沙鼓水)、滑坡、崩岸、跌窝、穿堤建筑物接触冲刷、漫溢、风浪、裂缝等。 (1)渗水(散浸):高水位下浸润线抬高,背水坡出逸点高出地面,引起土体湿润或发软,有水逸出的现象,称为渗水,也叫散浸或洇水,是堤防较常见的险情之一。当浸润线抬高过多,出逸点偏高时,若无反滤保护,就可能发展为冲刷、滑坡、流土,甚至陷坑等险情。 (2)漏洞:漏洞即集中渗流通道。在汛期高水位下,堤防背水坡或堤脚附近出现横贯堤身或堤基的渗流孔洞,俗称漏洞。根据出水清可分为清水漏洞和浑水漏洞。如漏洞出浑水,或由清变浑,或时清时浑,则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扩大,堤防有发生蛰陷、坍塌甚至溃口的危险。因此,若发生漏洞险情,特别是浑水漏洞,必须慎重对待,全力以赴,迅速进行抢护。 (3)管涌(泡泉,翻沙鼓水):汛期高水位时,沙性土在渗流力作用下被水流不断带走,形管状渗流通道的现象,即为管涌,也称翻沙鼓水、泡泉等。出水口冒沙并常形成“沙环”,故又称沙沸。在粘土和草皮固结的地表土层,有时管涌表现为土块隆起,称为牛皮包,又称鼓泡。管涌一般发生在背水坡脚附近地面或较远的潭坑、池塘或洼地,多呈孔状冒水冒沙。出水口孔径小的如蚁穴,大的可达几十厘米。个数少则一两个,多则数十个,称作管涌群。 管涌险情必须及时抢护,如不抢护,任其发展下去,就将把地基下的沙层掏空,导致堤防骤然塌陷,造成堤防溃口。 (4)滑坡:堤防滑坡俗称脱坡,是由于边坡失稳下滑造成的险情。开始在堤顶或堤坡上产生裂缝或蛰裂,随着裂缝的逐步发展,主裂缝两端有向堤坡下部弯曲的趋势,且主裂缝两侧往往有错动。根据滑坡范围,一般可分为深层滑动和浅层滑动。堤身与基础一起滑动为深层滑动;堤身局部滑动为浅层滑动。前者滑动面较深,滑动面多呈圆弧形,滑动体较大,堤脚附近地面往往被推挤外移、隆起;后者滑动范围较小,滑裂面较浅。以上两种滑坡都应及时抢护,防止继续发展。

《防洪抢险技术》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防洪抢险技术》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1章洪灾及防洪系统教学要求 内容要点 1.1 概述 1.2 洪灾危害 1.3 防汛系统 1.4 防汛抢险物料及储运 1.5 汛情的收集、传递和处理 学习目标:建立洪水的概念,理解洪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世界和我国洪水的历史及现状。 重点难点:防洪抢险基本概念,洪水的概念,我国洪水的种类和特点 第2章防洪工程 内容要点 2.1 概述 2.2 提防工程 2.3 水库工程 2.4 水闸 2.5 分洪工程 学习目标:了解堤防工程、水库工程、水闸及分洪工程的概念和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工程的概念及所起的防洪作用点 第3章险情的检查和整治技术 内容要点 3.1 险情的观察与检查 3.2 险情整治及加固技术 学习目标:掌握堤防与土坝的险情观测方法和内容 重点难点:各种险情的检查方法和整治要领 第4章堤防抢险技术 内容要点 4.1 准备工作 4.2 查险方法 4.3 险情与抢护 学习目标:掌握堤坝抢险的常用技术 重点难点:堤坝抢险技术要领 第5章建筑物抢险技术 内容要点 5.1 河工建筑物 5.2 水工建筑物抢险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物抢险的常用技术 重点难点:建筑物抢险技术要领 第6章堵口技术和蓄滞洪区抢险 内容要点

6.1 堵口前的技术准备 6.2 堵口方法 6.3 蓄滞洪区防洪抢险 学习目标:掌握堵口复堤和蓄滞洪区抢险的常用技术 重点难点:堵口复堤的技术要领,蓄滞洪区抢险技术要领第7章防洪抢险新技术 内容要点 7.1 防汛新技术 7.2 险情探测、监视新技术 7.3 险情抢护新技术 学习目标:了解防汛抢险的预报、探测和抢护新技术 重点难点:探测和抢护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防汛抢险演练方案

防汛抢险演练方案 峄城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日

防汛抢险演练方案 据气象专家预测,2018年淮河流域的降雨量将比历年偏多2-5成,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重点防范。峄城区地处淮河流域北部,是重点防范区域,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区委、区政府在全面安排部署的前提下,决定于近期实施一次防汛抢险演练。现将演练方案制定如下: 一、演练的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区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突发洪水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全面检验防汛各成员单位对防汛工作的准备到位情况。从感性上提高各级对防汛抢险重要性的认识,锻炼抢险应急队伍。确保一旦险情发生,所有参战单位和人员能迅速有序到达险情现场,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抢险演练设想 6月26日—6月28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27日夜21时至28日凌晨3时,6小时内我区降雨220mm,田间积水,沟渠暴满,河道超警界水位运行,部分村庄进水,个别道路塌方;城区内涝严重,师范学校南部分居民房屋进水;206国道西工业园区内有两个企业厂区积水严重。峄城陶沟河河

水暴涨,以每小时0 2米速度上升。陶沟河支流母子河西南 · 晁村段西岸发生漫堤,漫堤长度约100米,洪水正以每秒10m3的流量涌进村内,河堤西岸部分民房进水,情况十分危机,村及乡镇请求区防办立即援救。 三、演练的任务 本次抗洪抢险演练的任务是:由于遭受连续强降雨,峄城陶沟河形成超警戒水位行洪,母子河西南晁村段西岸低凹处发生河水漫堤,洪水正以每秒10m3的速度进入村庄,部分农户房屋进水,险情还在继续扩大,区防汛指挥部及时启动《陶沟河防汛抢险预案》,组织区防汛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抢筑堤防,阻止洪水漫堤,抢救群众财产,并组织受淹群众转移。 四、抢险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保护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5、科学决策,处置得当的原则。 五、抢险演练的组织 本次演练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实施。 六、演练时间

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

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事业愈发显得重要,而堤防工程中 防洪技术在是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今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防洪抢险 技术对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堤防工程抢险 技术准备工作及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以此提高水利工程技术。 关键词:堤防;防洪;抢险;技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安危,关乎国家防洪事 业的发展。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堤防,不同的稳定处理机制 与分析模式,为堤防风险预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堤防事业工程的好坏直接与人 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联。但是由于防洪技术的不全面以及技术的适宜性不高,合理 的堤防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堤防工程抢险技术工作 1、组织抢险准备 首先,抢险具有时间紧、任务急、技术性强、参与方众多等特点,这就需要 在平时健全抢险机构,在抢险工作开始前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协调作用。指挥 部门要与水利、气象、交通、水文、物资供应、电讯等部门保持畅通的指挥沟通 网络,结合垂直领导和矩阵领导相结合的领导方式。其次,多方组织堤防抢险队伍。专业堤防抢险队伍是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他们熟悉堤防的工程资料,能够 及时掌握汛期、分析险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抢险方案。群众堤防抢险队伍是抢 险救灾的基础性力量,力量覆盖面广。 2、抢险技术培训 堤防抢险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方式,针对不 同的人员有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对于专业堤防抢险队伍的培训,要定 期举行,由堤防抢险方面的专家来组织培训,并进行实操训练和实战演习,提高 队伍抗洪抢险的实操能力;对于群众队伍,一般由人武部门和水利管理部门组织 抢险队长来参加培训,然后再由抢险队长各自向村民宣传和演练抢险技术。针对 堤防抢险指挥人员的培训,要重点向他们培训防汛责任制、水文气象、抢险方案 制定、防洪工程、抢险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在堤防抢险工作中制 定科学、有效的抢险决策,充分发挥指挥功能。 3、抢险物资准备 物资是堤防抢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物质条件,须在险情发生前就有所 储备。当险情发生时,要能满足第一时间运输到灾情现场,如果运输不及时,会 严重贻误抢险工作时机,致使抢险工作陷入被动。如果物资供应及时,就会使抢 险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讯设备准备 对用于险情的通讯联络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包括有线电设施和无线电设施,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联络机制的培训,建立起话务值班制度,并与电信部门确立 呼号,保证堤防抢险工作期间紧急通讯信号的畅通无阻。 二、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 堤防抢险洪水可能出现各种情况,主要分析渗水、管涌、流土、滑坡、裂缝、坍塌、漫溢、防汛闸门漏水、失控、倒灌、堤围整体结构失稳等抢险技术。 1、堤防墙基渗漏水 在汛期高水位下,堤坝背水坡几坡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并有水渗出的

堤防防汛抢险分析

堤防防汛抢险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堤防的过量沉降、裂缝的处理方法,在汛期防止堤防漫顶、防风浪及工程实践中防滑坡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堤防;过量沉降;裂缝;防漫顶;防风浪;防滑坡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reatment of excessive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s, cracks, to prevent dike overtopping the anti-anti-landslide measures to deal with storm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flood season.keywords: dikes; excessive sedimentation; cracks; anti overtopping; anti-storms; anti landslide 中图分类号:tv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洪涝灾害是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而且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因此,防洪减灾,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堤防是防御洪水的最后屏障,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江河和城市防洪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堤防是重要的防洪工程,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堤身经洪水和风雨侵袭、人畜的破坏,需要经常维修加固。做好堤防的日常维护工作,是安全度汛的前提。

堤防抢险实用手册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 董哲仁主编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编委会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编写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堤防抢险的前期工作 第二章堤身漏洞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三章堤基管涌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四章堤坡渗水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五章接触冲刷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六章漫溢险情的预测和抢护 第七章风浪险情的抢护 第八章堤防滑坡险情的判断和抢护 第九章崩岸险情的判断和抢护 第十章堤身裂缝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十一章跌窝险情的判别和抢护 第十二章堤防决口抢险 第十三章抢险工程的善后处理 第十四章堤防抢险实例 参考文献 前言 洪涝灾害是我国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及沿海平原地区,其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这里有占全国40%的人口和35%的耕地,有占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这里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严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防御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成绩斐然。各主要江河基本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或分洪河道为主体的拦、排、滞、分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减灾效果明显。

尽管我们在防御洪涝灾害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我国的江河和城市防洪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河道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堤防是防御洪水的最后屏障。目前,我国建有各类堤防25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万km。我国现有的堤防有三大特点:一是堤基条件差。堤防傍河而建,堤线选择受到河势条件制约,基础大多为沙基,同时由于堤线过长,任务过重,绝大部分堤防未作基础处理。二是堤身建筑质量差。不少堤防是在原民堤的基础上,经历年逐渐加高培厚而成,往往质量不佳。三是堤后坑塘多。尤其是长江干堤和洞庭湖、鄱阳湖区,多年来普遍在堤后取土筑堤,使堤后坑塘密布,覆盖薄弱。因此,当遭遇洪水时,堤防经常发生管涌、滑坡、崩岸和漫溢等险情,严重者导致大堤溃决。在1998年长江大洪水时,仅长江中下游干堤就出现险情6100多处,高水位时每天出险300余处。 1998年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全面胜利。汛后认真总结堤防抢险的先进经验,推广堤防抢险的先进技术,为今后抗洪抢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摆在水利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组织工作组,赴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和松嫩流域的黑龙江、吉林灾区考察。来自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16位从事科研、管理、设计、教学的专家,在现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经过总结、研讨,编写了这本《堤防抢险实用技术》。本书也是“水利科技减灾系列丛书”之一。它的出版,旨在向基层干部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推广普及堤防抢险的先进实用技术,尤其是堤防抢险中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期为今后的防洪抢险提供技术支撑。本书也可作为每年汛前的防汛培训教材。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和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组织了考察活动和书稿的编写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对本书进行了审定。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得到了湖北、江西等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编写的《防汛手册》及黄河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编写的有关技术手册。在此也向上述单位和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编写时间紧迫,书中难免存在着许多不足乃至错误,敬请广大水利工作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1999年2月1日于北京

防汛抢险技术

防汛抢险技术 一、堤防工程 堤防是防御洪不的主要工程设施,由于主要由土体筑成,易受渗流穿透、水流冲刷。堤防险情如果抢险不及时,会导致溃坝决堤,造成洪水灾害。 (一)堤防险情种类 堤防遇洪水可能出现渗水、管涌、漏洞、滑坡、裂缝、坍塌、陷坑、漫溢、决口等险情。险情可能多类同时发生,南山支流发生险情机率较高。 (二)主要抢险方法 1、渗水: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有水渗出。抢护原则是临水截渗、背水导渗。抢护方法: (1)临水截渗: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性土料抛筑前戗,或用蓬布、土工膜隔渗,主要截渗方法有: ①散抛粘土截渗:当临堤水深较小,风流不大,附近有粘性土料而且取土较易时采用,粘土戗台顶宽不小于3米,高度不小于水位以上1米,长度最少超过渗水堤段两端各5米。 ②土袋(桩柳)前戗截渗:当临河水浅但流速较大,散抛土料易补冲失时采用,先在水面以下堤坡脚以外用土袋筑一隔墙,然后再抛填土料。 ③桩柳防冲墙截渗:当临河水深较大,水下土袋筑墙困难,工程量大时采用,即在临水侧坡脚前0.5~1.0米处,打木桩一排,桩距1米,桩长根据水深和流势确定,一般以入土1米,桩顶高出水面为度,打好的木桩上用柳枝或芦苇、秸料等销料编成篱芭或用竹杆、木杆将

木桩连起来,上挂芦席或草帘、土工布、苇帘等,桩柳防护墙做好后抛填土料。 ④土工膜(或蓬布、彩条布)加土袋保护层:当缺乏粘性土时采用,先清理铺设范围内堤坡和堤脚地面,将土工膜卷在滚筒上从堤肩上往下滚,尺寸以铺满堤坡并伸入临水堤脚外1米以上为宜,辅好后由下往上压满一层土袋保护。 (2)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土工织物或柴草反滤,具体有: ①反滤沟导渗:当堤背大面积严重渗水时采用,主要是在堤背开挖导渗沟,铺筑反滤料,使渗水集中在沟内排出,避免带走土粒。导渗水形式用“纵横沟”、“丫头沟”、“人字沟”。一般深在0.5~1.0米,宽0.5~0.8米,顺堤按纵向沟每隔6~10米开1条,导渗材料有沙石、销料、土工织物等三种。 ②反滤层导渗:背水坡土体过于稀软,开沟有困难或堤身断面小不宜开沟时采用。先将地面软泥、草皮、砖石等杂物清除,再分层辅满滤料,其上再压厚30厘米左右的块石或沙袋保护。 ③透水后戗法导渗:堤身单薄或背水坡过陡,渗水严重时采用,在清理好的坡面和坡脚上直接填筑透水性强的沙土压实,形成透水后戗。 2、管涌:即翻砂鼓水、泡泉、地泉、多呈孔装冒水冒沙、土层隆起等状态,一般发生在背水坡附近或较远的潭坑、池塘或稻田中。抢护原则是反滤导渗,减缓渗流,防止渗透破坏,制止涌水带沙,留有渗水出路。抢护方法: (1)反滤围井法:当管涌数目不多和面积较小以及数目虽多但未连成大面积能分开处理时采用,具体修筑方法有砂石反滤围井、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