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中文名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中文名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中文名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

1 法典标准

1.1 一般要求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01-198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06-1983 辐照食品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07-1981 食品添加剂销售时的标签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50-1985 食用盐标准

Codex Stan 192-1995 食品添加剂标准前言

Codex Stan 193-1995 食品污染物和毒素标准前言

Codex Stan 209-1999 加工用花生中黄曲霉素残留限量标准

1.2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

1.3 食品中兽药残留――最大限量值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食品中兽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

1.4 特殊营养与膳食(包括婴幼儿食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53-1981 特殊膳食用的低盐食品

Codex Stan 072-1981 婴儿配方食品

Codex Stan 073-1981 罐装的幼儿食品

Codex Stan 074-1981 加工的婴幼儿谷物类食品

Codex Stan 118-1981 无麸质食品

Codex Stan 146-1985 特殊膳食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及说明的通用标准Codex Stan 156-1987 断奶后的配方食品

Codex Stan 180-1991 特殊药疗作用食品的标签及说明

Codex Stan 181-1992 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

Codex Stan 203-1995 控制体重用配方食品

1.5 加工和速冻水果、蔬菜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13-1981 番茄罐头

Codex Stan 014-1981 桃罐头

Codex Stan 015-1981 葡萄柚罐头

Codex Stan 016-1981 菜豆和黄刀豆罐头

Codex Stan 017-1981 苹果沙司罐头

Codex Stan 018-1981 甜玉米罐头

Codex Stan 038-1981 食用真菌和真菌制品

Codex Stan 039-1981 食用干菌

Codex Stan 040-1981 鲜鸡油菌

Codex Stan 041-1981 速冻豌豆

Codex Stan 042-1981 菠萝罐头

Codex Stan 052-1981 速冻草莓

Codex Stan 055-1981 蘑菇罐头

Codex Stan 056-1981 芦笋罐头

Codex Stan 057-1981 加工浓缩番茄酱Codex Stan 058-1981 青豌豆罐头

Codex Stan 059-1981 李罐头

Codex Stan 060-1981 树莓罐头

Codex Stan 061-1981 梨罐头

Codex Stan 062-1981 草莓罐头

Codex Stan 066-1981 食用橄榄

Codex Stan 067-1981 葡萄干

Codex Stan 068-1981 橘子罐头

Codex Stan 069-1981 速冻树莓

Codex Stan 075-1981 速冻桃

Codex Stan 076-1981 速冻越橘

Codex Stan 077-1981 速冻菠菜

Codex Stan 078-1981 什锦水果罐头Codex Stan 079-1981 果酱和果冻标准Codex Stan 080-1981 加柑橘皮丝的果冻Codex Stan 081-1981 经加工的成熟豌豆罐头Codex Stan 099-1981 热带水果色拉罐头Codex Stan 103-1981 速冻乌饭果

Codex Stan 104-1981 速冻韭菜

Codex Stan 110-1981 速冻嫩茎花椰菜Codex Stan 111-1981 速冻花椰菜

Codex Stan 112-1981 速冻苷蓝

Codex Stan 113-1981 速冻菜豆和黄刀豆Codex Stan 114-1981 速冻法式油炸马铃薯Codex Stan 115-1981 酸黄瓜

Codex Stan 116-1981 胡萝卜罐头

Codex Stan 129-1981 杏罐头

Codex Stan 130-1981 杏干

Codex Stan 131-1981 带壳开心果

Codex Stan 132-1981 速冻整玉米粒Codex Stan 133-1981 速冻带芯玉米Codex Stan 140-1983 速冻胡萝卜

Codex Stan 143-1985 海枣

Codex Stan 144-1985 棕榈油罐头

Codex Stan 145-1985 板栗和板栗酱罐头Codex Stan 159-1987 芒果罐头

Codex Stan 160-1987 芒果酱

Codex Stan 177-1991 脱水椰米

Codex Stan 182-1993 菠萝

Codex Stan 183-1993 木瓜

Codex Stan 184-1993 芒果

Codex Stan 185-1993 胭脂鲜人果

Codex Stan 186-1993 刺梨

Codex Stan 187-1993 杨桃

Codex Stan 188-1993 玉米笋

Codex Stan 196-1995 荔枝

Codex Stan 197-1995 鳄梨

1.6 果汁及相关产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44-1981 杏蜜、桃蜜、梨蜜(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45-1981 橘子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46-1981 葡萄柚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47-1981 柠蒙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48-1981 苹果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49-1981 番茄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63-1981 浓缩苹果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64-1981 浓缩橘子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82-1981 葡萄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83-1981 浓缩葡萄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84-1981 浓缩拉布鲁斯卡甜葡萄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85-1981 菠萝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01-1981 无果肉的黑加仑果蜜(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20-1981 黑加仑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21-1981 浓缩黑加仑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22-1981 特殊小浆果的果肉蜜(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34-1981 柑橘类水果果汁饮料(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38-1983 浓缩菠萝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39-1983 采用防腐剂加工的浓缩菠萝汁

Codex Stan 148-1985 番石榴果蜜(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49-1985 液体芒果果肉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61-1989 其他未涉及的果蜜标准(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64-1989 其他未涉及的果汁标准(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79-1991 蔬菜汁通用标准

1.7 谷物、豆类及其制品和植物蛋白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151-1989 木薯

Codex Stan 152-1985 小麦粉

Codex Stan 153-1985 玉米

Codex Stan 154-1985 粗磨全玉米粉

Codex Stan 155-1989 玉米粉和玉米渣

Codex Stan 163-1987 小麦面筋

Codex Stan 169-1989 脱皮的整珍珠小米

Codex Stan 170-1989 小米面

Codex Stan 171-1989 特种豆类

Codex Stan 172-1989 高粱米

Codex Stan 173-1989 高粱面

Codex Stan 174-1989 植物蛋白制品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75-1989 大豆蛋白制品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76-1989 食用木薯粉

Codex Stan 178-1991 硬质小麦粗粉和硬质小麦粉

Codex Stan 198-1995 大米

Codex Stan 199-1995 小麦和硬质小麦

Codex Stan 200-1995 花生

Codex Stan 201-1995 燕麦

Codex Stan 202-1995 古斯(蒸熟的硬质小麦餐)

1.8 油脂及相关制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19-1981 不包括在专有标准之内的食用油脂通用标准Codex Stan 020-1981 食用豆油

Codex Stan 021-1981 食用花生油

Codex Stan 022-1981 食和棉籽油

Codex Stan 023-1981 食用葵花籽油

Codex Stan 024-1981 食用菜籽油

Codex Stan 025-1981 食用玉米油

Codex Stan 026-1981 食用芝麻油

Codex Stan 027-1981 食用红花油

Codex Stan 028-1981 猪油

Codex Stan 029-1981 炼制猪油

Codex Stan 030-1981 炼制牛油(不包括牛脂肪)

Codex Stan 031-1981 食用牛脂

Codex Stan 032-1981 人造奶油(脂肪含量不低于80%)

Codex Stan 033-1981 初榨橄榄油、精炼橄榄油及精炼橄榄渣油Codex Stan 034-1981 食用芥籽油

Codex Stan 123-1981 食用低芥酸菜籽油

Codex Stan 124-1981 食用椰油

Codex Stan 125-1981 食用棕榈油

Codex Stan 126-1981 食用棕榈仁油

Codex Stan 127-1981 食用葡萄籽油

Codex Stan 128-1981 食用巴苏油(巴巴苏棕榈油)

Codex Stan 135-1981 人造奶油(脂肪含量在39%~41%间) Codex Stan 194-1995 食用精炼油棕油

Codex Stan 195-1995 食用棕榈硬脂酸甘油脂

Codex Stan 210-1999 几种植物油标准

Codex Stan 211-1999 几种动物或动植物混合油脂产品

1.9 鱼和水产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03-1991 三文鱼(大马哈鱼)罐头

Codex Stan 036-1981 速冻鳍鱼(去内脏和不去内脏)

Codex Stan 037-1981 小虾或对虾罐头

Codex Stan 070-1981 金枪鱼和中型鲭类鱼罐头

Codex Stan 092-1982 速冻小虾或对虾

Codex Stan 094-1981 沙丁鱼和沙丁类鱼制品罐头

Codex Stan 095-1981 速冻龙虾

Codex Stan 119-1981 鳍鱼罐头

Codex Stan 165-1989 速冻鱼肉片、鱼肉糜和肉片肉糜混合食品

Codex Stan 166-1989 速冻面包屑或面糊包裹的鱼条块和鱼片

Codex Stan 167-1989 盐腌鳕鱼和盐腌鳕鱼干

Codex Stan 189-1993 鱼翅干

Codex Stan 190-1995 速冻鱼片

Codex Stan 191-1995 速冻生鱿鱼

1.10 肉和肉制品(包括浓肉汤和清肉汤)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88-1981 腌牛肉标准

Codex Stan 089-1981 午餐肉标准

Codex Stan 096-1981 熟制腌火腿(后腿)标准

Codex Stan 097-1981 熟制的腌猪碲膀(前腿)标准

Codex Stan 098-1981 熟制的腌肉肠标准

Codex Stan 117-1981 肉羹和肉汤标准

1.11 糖、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其他制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04-1981 白糖

Codex Stan 005-1981 糖粉(冰糖)

Codex Stan 006-1981 绵白糖

Codex Stan 007-1981 无水葡萄糖

Codex Stan 008-1981 水合葡萄糖

Codex Stan 009-1981 葡萄糖浆

Codex Stan 010-1981 干葡萄浆

Codex Stan 011-1981 乳糖

Codex Stan 012-1981 蜂蜜

Codex Stan 054-1981 葡萄糖粉(结晶葡萄糖)

Codex Stan 086-1981 可可脂

Codex Stan 087-1981 巧克力

Codex Stan 102-1981 果糖标准

Codex Stan 105-1981 可可粉和加糖干可可粉

Codex Stan 108-1981 天然矿泉水

Codex Stan 137-1981 可食冰和冰水混合物(包括微生物导则和用于标签的成分分类) Codex Stan 141-1983 碎可可豆、可可块、可可油饼和可可细粉(用于加工可可和巧克力制品

Codex Stan 142-1983 夹心巧克力

Codex Stan 147-1985 可可脂糖果

Codex Stan 162-1987 食醋

Codex Stan 168-1989 蛋黄酱

Codex Stan 176-1995 食用木薯粉

1.12 乳及乳制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A-1-1971 奶油和乳清奶油

Codex Stan A-2-1973 奶油、无水奶油和无水乳脂肪

Codex Stan A-3-1971 淡炼乳和脱脂淡炼乳

Codex Stan A-4-1971 甜炼乳和脱脂甜炼乳

Codex Stan A-5-1971 全脂奶粉、部分脱脂奶粉和脱脂奶粉Codex Stan A-6-1978 干酪

Codex Stan A-8a-1978 几种再制干酪和可涂沫的再制干酪Codex Stan A-8b-1978 再制干酪和可涂抹的再制干酪

Codex Stan A-8c-1978 再制干酪原料

Codex Stan A-9-1976 直接食用的稀奶油

Codex Stan A-10-1971 奶油粉、半奶油粉和高脂奶粉

Codex Stan A-11a-1975 酸奶和甜酸奶

Codex Stan A-11b-1976 调味酸奶和发酵后热加工的酸奶制品Codex Stan A-15-1995 乳清粉

Codex Stan A-18-1995 食用干酪制品

Codex Stan C-1-1966 契达干酪

Codex Stan C-2-1966 达纳不利干酪

Codex Stan C-3-1966 丹伯干酪

Codex Stan C-4-1966 埃达姆干酪

Codex Stan C-5-1966 古达干酪

Codex Stan C-6-1966 哈瓦乌特干酪

Codex Stan C-7-1966 三梭干酪

Codex Stan C-8-1967 柴郡干酪

Codex Stan C-9-1967 埃门塔尔干酪

Codex Stan C-10-1967 格鲁爱维干酪

Codex Stan C-11-1968 迪尔丝特干酪

Codex Stan C-12-1968 林堡格干酪

Codex Stan C-13-1968 圣保林干酪

Codex Stan C-14-1968 斯维西干酪

Codex Stan C-15-1968 普罗沃隆干酪

Codex Stan C-16-1968 (脱脂奶)农家干酪,包括稀奶油的农家干酪Codex Stan C-17-1968 布它卡斯干酪

Codex Stan C-18-1969 库努米尔斯干酪

Codex Stan C-19-1969 古德不诺斯达少斯特干酪

Codex Stan C-20-1969 哈日卡斯干酪

Codex Stan C-21-1969 赫达松斯特干酪

Codex Stan C-22-1969 赫沙松斯特干酪

Codex Stan C-23-1969 挪维甲干酪

Codex Stan C-24-1971 玛里保干酪

Codex Stan C-25-1971 法保干酪

Codex Stan C-26-1972 艾思罗干酪

Codex Stan C-27-1972 罗曼德干酪

Codex Stan C-28-1972 阿姆斯特丹干酪

Codex Stan C-29-1972 雷德斯干酪

Codex Stan C-30-1972 氟雷斯干酪

Codex Stan C-31-1973 稀奶油奶酪

Codex Stan C-32-1973 特定蓝脉乳酪

Codex Stan C-33-1973 坎伯德干酪

Codex Stan C-34-1973 伯瑞干酪

Codex Stan C-35-1978 揉碎硬干酪

2 法典指导原则

法典指导原则名称

CAC/GL 001-1979 标签说明的通用导则

CAC/GL 002-1985 营养标签导则

CAC/GL 003-1989 食品添加剂纳入量的抽样评估导则

CAC/GL 004-1989 在食品中使用植物蛋白制品的通用导则

CAC/GL 005-1989 在国际贸易中核事故污染后食品放射核素的指导值

CAC/GL 006-1991 食品和包装材料中氯乙烯单体和丙烯腈残留的推荐值CAC/GL 007-1991 鱼中甲基汞指导值

CAC/GL 008-1991 较大婴儿和幼童的辅助配方食品导则

CAC/GL 009-1987 食品中添加必需营养素的通则

CAC/GL 010-1979 婴幼食品中使用的矿牧物和复合维生素参考清单

CAC/GL 011-1991 混合果汁的导则

CAC/GL 012-1991 混合果蜜的导则

CAC/GL 013-1991 乳过氧化酶系保藏鲜奶的导则

CAC/GL 014-1991 加工肉禽制品使用的调料和香草的微生物质量指南

CAC-GL 015-1991 加工肉禽制品时非肉类蛋白制品导则

CAC/GL 016-1993 关于建立食品中兽药残留管理方案的法典导则

CAC/GL 017-1993 成批罐头食品视觉直观检验的程序导则

CAC/GL 018-1993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应用导则

CAC/GL 019-1995 食品安全控制紧急情况时信息交流的法典导则

CAC/GL 020-1995 食品进出口检验和出证原则

CAC/GL 021-1997 食品微生物指标设定及应用原则

CAC/GL 022-1997 非洲街头食品管理措施规划导则

CAC/GL 023-1997 应用营养说明的导则

CAC/GL 025-1997 食品进口过程中拒收情况下两国信息交流导则

CAC/GL 029-1997 自然调味品的一般要求

CAC/GL 030-1999 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及导则

CAC/GL 032-1999 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销售导则(除牲畜产品外)CAC/GL 033-1999 检测农药残留的推荐性抽样方法

CAC/GL 034-1999 食品进出口检验与出证系统中增进等同互认性导则

3 国际推荐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编号名称

CAC/RCP 01-1969 食品卫生通则国际推荐规程

CAC/RCP 02-1969 水果蔬菜罐头的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03-1969 干果卫生规程

CAC/RCP 04-1971 脱水椰子的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05-1971 国际推荐的脱水水果蔬菜(包括食用菌)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06-1972 坚果卫生规程

CAC/RCP 08-1976 速冻食品加工和处理的操作规程

CAC/RCP 09-1976 鲜鱼卫生规程

CAC/RCP 10-1976 鱼罐头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11-1976 鲜肉卫生规程

CAC/RCP 13-1976 加工肉、禽制品卫生操作规程和导则

CAC/RCP 14-1976 禽类加工的卫生操作规程和导则

CAC/RCP 15-1976 蛋制品卫生操作规程(包括灭菌蛋制品的微生物要求)

CAC/RCP 16-1978 冻鱼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17-1978 国际推荐的小虾和对虾卫生规程

CAC/RCP 18-1978 国际推荐的软体鱼贝类卫生规程

CAC/RCP 19-1979 国际食品辐照设备应用推荐操作规程

CAC/RCP 20-1979 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道德规程

CAC/RCP 21-1979 国际婴幼儿食品卫生操作规程(包括微生物属性及其分析方法) CAC/RCP 22-1979 花生卫生规程

CAC/RCP 23-1979 低酸和酸化低酸罐头食品推荐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24-1979 龙虾卫生规程

CAC/RCP 25-1979 国际推荐的熏鱼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26-1979 国际推荐的咸鱼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27-1983 国际推荐的机械加工鱼糜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28-1983 蟹卫生规程

CAC/RCP 29-1983 国际推荐的野味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30-1983 蛙腿加工的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31-1983 国际乳粉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32-1983 经机械分级并用于深加工的肉、禽的生产、贮藏和组成操作规程和导则CAC/RCP 33-1985 天然矿泉水采集、加工、销售的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35-1985 国际推荐面糊和/或面包包裹的冷冻鱼制品操作规程

CAC/RCP 36-1987 散装食品油脂贮存及运输操作规程

CAC/RCP 37-1989 国际推荐的头足纲动物卫生规程

CAC/RCP 38-1993 国际推荐的兽药使用管理规程

CAC/RCP 39-1993 预烹制和烹制的集体供餐业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40-1993 无菌加工和低酸包装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CAC/RCP 41-1993 国际推荐的动物宰后检验及鉴定的操作规程

CAC/RCP 44-1995 热带新鲜水果蔬菜包装运输的操作规程

4 其他法典文件

文件检索编号内容

XOT 01-1972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通用原则

XOT 02-1987 有关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转移的原则

XOT 03-1989 加工助剂清单

XOT 04-1999 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

XOT 05-1999 食品添加剂参考规格目录

XOT 06-1989 食品和动物饲料分类

XOT 07-1993 适用于法典最大残留限量值进行分析的商品

农残分析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导则

推荐的农残分析方法

XOT 11-1976 婴儿食品简述

XOT 12-1985 填充介质(成分和标签)――加工水果蔬菜

XOT 13-1969 FAO/WHO食品法典中有关预包装食品的采样方法XOT 14-1993 用分析与抽样法典委员会推荐的分析方法时,

所需提供的信息

XOT 15-1997 法典一般方法

XOT 16-1999 按商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的采样和分析方法XOT 17-1999 依条款字母顺序排列的参考分析方法

XOT 食品法典名词定义

XOT 天然香料基本要求

XOT 杀虫剂残留测定的推荐采样方法

XOT 畜禽类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推荐采样方法

XOT 农残分析

XOT 矿物盐清单

XOT 复合维生素,包括特殊维生素类型的清单

XOT 乳与乳制品法典总则

XOT 分析和采样方法目录

5 法典推荐分析方法

推荐方法检索编号方法名称

CAC/RM 01-1969 固体总含量的测定

CAC/RM 02-1969 120℃16h干燥失重的测定

CAC/RM 03-1969 105℃3h干燥失重的测定

CAC/RM 04-1969 二氧化硫的测定

CAC/RM 06-1969 颜色测定

CAC/RM 07-1969 旋光度的测定

CAC/RM 08-1969 电导灰分的测定

CAC/RM 10-1969 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测定

CAC/RM 11-1969 花生油试验

CAC/RM 12-1969 芝麻油试验

CAC/RM 13-1969 皂化物含量测定

CAC/RM 14-1969 铁含量测定

CAC/RM 15-1969 乳脂肪含量测定

CAC/RM 16-1969 脂肪含量测定

CAC/RM 17-1969 干燥失重的水含量测定

CAC/RM 18-1969 维生素E含量测定

CAC/RM 19-1969 氯化钠的测定

CAC/RM 20-1970 Bellier指数测定

CAC/RM 21-1970 半干性油试验

CAC/RM 22-1970 橄榄油残留试验

CAC/RM 23-1970 棉籽油试验

CAC/RM 24-1970 茶籽油试验

CAC/RM 25-1970 芝麻油试验

CAC/RM 26-1970 紫外线(E1%/1cm)

CAC/RM 28-1970 干重的测定(液体包装介质)

CAC/RM 29-1970 净含量测定

CAC/RM 30-1970 食品大小的测定

CAC/RM 31-1970 容器水容量的测定

CAC/RM 32-1970 速冻果蔬解冻过程标准

CAC/RM 33-1970 速冻果蔬烹调过程标准

CAC/RM 34-1970 速冻水果蔬菜净重的测定

CAC/RM 35-1970 (速冻豌豆)乙醇不溶物含量的测定CAC/RM 36-1970 干燥失重的测定(方法一)

CAC/RM 37-1970 干燥失重的测定(方法二)

CAC/RM 38-1970 蔬菜罐头中钙含量测定

CAC/RM 39-1970 (加工果蔬荚壳接缝处)纤维韧性试验CAC/RM 40-1971 速冻鱼类化冻和烹调过程

CAC/RM 41-1971 包冰衣的速冻鱼的净含量测定

CAC/RM 42-1971 预包装食品采样方案

CAC/RM 43-1971 速冻水果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测定CAC/RM 45-1972 干燥失重填充物的测定

CAC/RM 47-1972 乙醇不溶物的测定

CAC/RM 48-1972 豌豆种类的区分方法

CAC/RM 49-1972 矿物杂质的测定

CAC/RM 50-1974 葡萄干中水分的测定(AOAC电导法) CAC/RM 51-1974 葡萄干中矿物杂质的测定

CAC/RM 52-1974 葡萄干中矿物油的测定

CAC/RM 53-1974 葡萄干和其他食品中山梨糖醇的测定CAC/RM 54-1974 速冻果蔬中矿物性杂质的测定

CAC/RM 55-1976 婴儿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Ⅰ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本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工厂,并作为制定各类食品厂的专业卫生规范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41 锅炉烟尘排放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3 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 3.1 采购 3.1.1 采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 3.1.2 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 3.1.3 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3.1.4 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3.1.5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3.1.6 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要加强检验,有污染者不得使用。 3.2 运输 3.2.1 运输工具(车厢、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3.2.2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3.2.3 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 3.3 贮存 3.3.1 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 3.3.1.1 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地面平整,有一定坡度,便于清洗、排水,及时剔出腐败、霉烂原料,将其集中到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处理,防止污染食品和其他原料。 3.3.1.2 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 3.3.1.3 其他原材料场地和仓库,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设施。 3.3.2 原料场地和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按时清扫、消毒、通风换气。 3.3.2.1 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均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 3.3.2.2 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 3.3.2.3 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 4 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 4.1 设计 4.1.1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有关食品卫生部分均应按本规范和各该类食品厂的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4.1.2 各类食品厂应将本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报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备查。 4.2 选址

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HACC体系及其应用准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1. 前言 1.1 本指南制定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 的基本原则及实施指导,以帮助食 品企业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HACC的具体 实施应结合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 1.2 HACCI可以应用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从初级(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并且应以健康危害方面的科学依据为导向进行实施。HACC的实施还有助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并通过提高食品安全的可信度促进经济发展。 1.3 HACCP的成功实施要求企业管理层及工作小组的充分支持和参与。HACCP勺实施相容于质量管理体系(例如ISO9000 系列),是在质量管理体系下管理食品安全的一种系统方法。 1.4国家鼓励各类食品企业自觉实施HACC管理,并对已经实施HACCP管理的企业进行指导和评价。 2. HACCP简介 20世纪60 年代初,美国的食品生产者与美国航天规划署合作,首次建立起了HACCI 系统。1993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HACC系统为目前保障食品安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HACCI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HACCP勺控制系统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任何一个HACCP系统均能适应设备设计的革新、加工工艺或技术的发展变化。HACC是一个适用于各类食品企业的简便、易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 3. 定义 本指南涉及的术语、定义如下: 3.1 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 ):指收集和评估有关的危害以及导致这些危害存在的资料,以确定哪些危害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因而需要在HACC计划中予以解决的 过程。 3.2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 , CCP):指能够实施控制措施的步骤。该步骤对于预防和消除一个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减少到可接受水平非常关键。 3.3必备程序(Prerequisite Programs):为实施HACC体系提供基础的操作规范,包括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 3.4良好生产规范(GoodManufacture Practice,简称GMP: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它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要求规范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生产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二、术语和定义 1、污染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2、虫害 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3、食品加工人员 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4、接触表面 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5、分离 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进行隔离。

6、分隔 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或独立房间等进行隔离。 7、食品加工场所 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建筑物和场地,以及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筑物、场地和周围环境等。 8、监控 按照预设的方式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定,以评估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9、工作服 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为降低食品加工人员对食品的污染风险而配备的专用服装。 三、选址及厂区环境 1、选址 1)厂区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2)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 3)厂区不宜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4)厂区周围不宜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2、厂区环境

食品中污染物的中国国家标准及国际法典标准对比

食品中污染物的中国国家标准及国际法典标准对比民以食为天,食物中的污染物是涉及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食物中污染物的标准就尤为的重要,而中国的标准与国际的标准又有一些不同,本文将就污染物中的铅、砷、镉的不同标准进行对比。 世贸组织(WTO)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定》(SPS协定)指出,其成员国应将本国食品安全标准与CAC制定的食品法典相协调。CAC制定的标准、准则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保证国际食品贸易的公平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它是解决国际食品贸易争端的标尺。由于我国已加人世贸组织,协调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CAC)标准的形势越来越紧迫。CAC的污染物标准是由其分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制定的,CCFAC在制定荇染物标准时以FAO /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提供的污染物评价资料为依据。CCFAC首先根据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对贸易的影响程度列出JEcFA的优先评价名单,JECFA根据污染物的毒理学资料、人群暴露量资料和各国的污染水平等,确定名单中污染物的摄入量限量,对有蓄积毒性的污染物制定出暂定可耐受的每周摄入量(PTWI)或暂定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CCFAC根据这些资料制定相关标准,并征求各国的意见,通过一定的程序(共8步)最终由CAC大会通过决定成为法典标准。CAC对污染物的规定与我国类似,在《食品中污染物和毒素的通用标准》(cDdexStart 193)和一些产品标准中均涉及到有关污染物指标。 目前CAC标准CodexStan 193中设定了限量值的污染物有16种:铅、砷、镉、汞、铜、锡、铁、硒、硝酸盐、亚硝酸盐、氰乙烯单体、丙烯腈、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紊M.、展青霉素、棕曲霉毒素。上述16种污染物对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均有限量规定,但我国棕曲霉毒隶只有检验方法,投有规定限量值。除此之外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还有下列指标在法典标准中未作规定:铝、铬、氟、稀土、N.亚硝基化合物、多氯联苯、3一氯.1,2.丙二醇(3-MCPD)、丙烯腈-丁二烯一苯乙烯(AB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游离棉酚、组胺。 食品中污染物的法典标准与我国标准之间的差别将对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进出口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有重要意义的有下面3方面: (1)法典标准比我国国家标准的指标严格,将影响到我国的出口食品对于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而未达到法典水平的产品.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拒绝进口。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题库

辽源美罗国际员工培训(卫生规范)试题姓名:部门:职务成绩: 一、填空题 1、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食品厂要配备冷热水混合器,其开关应采用非手动式,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人1个,200人以上者每增加()人增设1个。 2、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 3、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中规定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4、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 )通行;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 )和( )。 5、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进车间前,必须()、()、靴、鞋,工作服应(),()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6、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手链、项链、(),不准()、染指甲、)

进入车间。( 7、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其他排烟、除尘装置也应达()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8、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排烟除尘装置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风向。季节性生产厂应设置在季节风向的()风向。 9、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风向。 10、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应配备()或()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按照管理范围做好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11、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均应彻底清洗、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12、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标准。 13、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食品厂应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和(),并配备经专业()、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 14、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应具备所需的仪器、设备,并有健全的()和()。原始记录应齐全,并应妥善保存,以备查核。 15、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按期(),及时维修,使经常处于(),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 16、保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 ),如衣物、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建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使得全世界食品生产者、安全管理者和消费者越来越认识到建立全球统一的食品标准是公平的食品贸易、各国制定和执行有关法律的基础,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1962年,联合国的两个组织—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创建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成为唯一的政府间有关食品管理法规、标准问题的协调机构。 在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成立过程中,1960年和1961年是两个历史性的时期。1960年10月,第一届FAO欧洲地区会议提出了一个广泛认同的观点:“作为保护消费者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和减少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迅速形成的欧洲共同市场的形势下,需要就基本食品标准及有关问题达成国际协定。” 在此次会议过去四个月后,FAO开始与WHO、欧洲经济委员会(ECE)、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欧洲食品法典理事会共同讨论有关建立一个国际食品标准计划的意向。1961年11月,FAO第11次会议决议决定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并敦促WHO尽快共同建立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计划。1962年,FAO/WHO联合食品标准会议召开,决定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实施计划,共同制定食品法典。1963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第16次会议也批准了,并且通过了食品法典委员会章程。 自成立之日起,CAC在食品安全领域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消费者保护指导纲要;1991年,召开了FAO/WHO食品安全、食物中化学物和食品贸易大会;1992年,举办了FAO/WHO国际营养大会;1995年,参与签署了SPS协议和TBT协议;1996年,举办FAO世界食物大会。 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宗旨 CAC的工作宗旨通过建立国际协调一致的食品标准体系,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促进国际间公平食品贸易。 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和运作 CAC的组织机构包括秘书处、执行委员会、地区协调委员会,一般专题委员会、商品委员会和政府间特别工作组。CAC的秘书处负责日常事务,执行委员会负责全面协调,并有一个主席和三个副主席。 法典委员会系统的程序规定委员会成立两类分支机构,一类是法典工作委员会,负责标准草案的准备和呈交工作;一类是法典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区域或成员国家间在该地区的食品标准,包括制定和协调地区标准。 委员会系统的特点是,各分支机构委员会有一个主办成员国主持,并委派主席,各分支机构委员会分为专题委员会和商品委员会。CAC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其分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来完成,他们制定食品的横向和纵向规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食品国际标准体系,以“食品法典”的形式向所有成员国发布。 CAC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在罗马粮农组织总部和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轮流进行,有时会举行更多特殊或特别会议。大会参加人员有600人之多。自2001年,大会开始采用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五种语言作为工作语言。会议以国家为单位。代表团通常由会员国政府所任命的高级官员率领,代表团通常由工业、消费者组织和学术机构的代表组成。还没有成为委员会成员国的国家可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 目前,CAC已有173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国组织(欧盟)加入该组织,如荷兰、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等,覆盖全球99%的人口,CAC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四、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食品法典” CAC作为全球唯一的一个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资讯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减肥用低能量配方食品CODEXSTAN201995

国际食品法典标 准减肥用低能量配方食品CODEX STAN 203-1995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第2.1条款定义的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产品作为特殊医用食品,中度或严重肥胖者必须遵医嘱使用,处方食品销售事宜由国家级机构决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传统食物形式的预包装食品。 2定义 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Formula foods for use in very low energy diets for weight):是指一种含有最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每日必需营养素,作为唯一能量来源提供450?800 kcal能量的特制食品。 3基本成分和质量指标 销售的产品应符合下列成分和质量要求: 3.1能量含量 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作为唯一能量来源,提供每日摄入能量450?800 kcal(lkcal=4.184kJ)。 3.2营养素含量 3.2.1蛋白质 在推荐每日摄入能量时,营养1中不少于50g的蛋白相当于校正蛋白消化率的氨基酸评分值为1。 必需氨基酸的添加量,仅为能够改善蛋白质品质目的的最少量。除蛋氨酸外,只能使用L-型氨基酸。 3.2.2脂肪 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含有3g以上的亚油酸和0.5g以下的α-亚麻酸,且亚油酸与α-亚麻酸含量比值推荐为5?15。 3.2.3碳水化合物 按推荐的每日能量摄入量,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不少于50g。 3.2.4维生素和矿物质 产品应含有100%推荐的每日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也包括下表未列出的其他必需营养素。 维生素1)和矿物质每日摄入量维生素1)和矿物质每日摄入量维生素1)和矿物质每日摄入量 维生素A 600g 维生素D 2.5g 维生素E 10mg 200g 镁350mg 维生素C 30mg 叶酸(以单谷氨酸盐 表示) 硫胺素0.8mg 矿物质*-- 铜 1.5mg 核黄素 1.2mg 钙500mg 锌6mg 烟酸11mg 磷500mg 钾 1.6g 1FAO/WHO 联合专家咨询组关于蛋白质品质评价报告Bethesda,MD USA,4-8 December 1989,FAO Food and Nutrition Paper No. 51,1991,Rome,p. 23。

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目录 ?1拼音 ?2前言 ?3 1 范围 ?4 2 术语和定义 o 4.1 2.1 污染 o 4.2 2.2 虫害 o 4.3 2.3 食品加工人员 o 4.4 2.4 接触表面 o 4.5 2.5 分离 o 4.6 2.6 分隔 o 4.7 2.7 食品加工场所 o 4.8 2.8 监控 o 4.9 2.9 工作服 ?5 3 选址及厂区环境 o 5.1 3.1 选址 o 5.2 3.2 厂区环境 ?6 4 厂房和车间 o 6.1 4.1 设计和布局 o 6.2 4.2 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 ?7 5 设施与设备 o7.1 5.1 设施 o7.2 5.2 设备 ?8 6 卫生管理 o8.1 6.1 卫生管理制度 o8.2 6.2 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 o8.3 6.3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 o8.4 6.4 虫害控制 o8.5 6.5 废弃物处理 o8.6 6.6 工作服管理 ?9 7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o9.1 7.1 一般要求 o9.2 7.2 食品原料 o9.3 7.3 食品添加剂 o9.4 7.4 食品相关产品 o9.5 7.5 其他 ?10 8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o10.1 8.1 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o10.2 8.2 生物污染的控制 o10.3 8.3 化学污染的控制 o10.4 8.4 物理污染的控制 o10.5 8.5 包装 ?11 9 检验

?12 10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13 11 产品召回管理 ?14 12 培训 ?15 13 管理制度和人员 ?16 14 记录和文件管理 ?17附录A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 拼音 GB 14881—2013 shí pǐn shēng chǎn tōng yòng wèi shēng guī fà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05月24日发布,自2 014年06月01日起实施。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简介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简介 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建立和宗旨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确保食品贸易公平为宗旨的一个制定国际食品标准的政府间组织。自1961年第11届粮农组织大会和1963年第16届世界卫生大会分别通过了 创建CAC的决议以 来,已有173个成 员国和1个成员国 组织(欧盟)加入 该组织,覆盖全球 99%的人口。CAC 下设秘书处、执行 委员会、6个地区协 调委员会,21个专 业委员会(包括10 个综合主题委员 会、11个商品委员 会)和1个政府间 特别工作组。组织

结构见右图。 所有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都主要在其各下属委员会中讨论和制定,然后经CAC大会审议后通过。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并在获得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CAC成员国参照和遵循这些标准,既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而且有效地减少国际食品贸易摩擦,促进贸易的公平和公正。 二、食品法典的作用 食品法典已成为全球消费者、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各国食品管理机构和国际食品贸易重要的基本参照标准。法典对食品生产、加工者的观念以及消费者的意识已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对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公平食品贸易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食品法典对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作用已在1985年联合国第39/248号决议中得到强调,为此食品法典指南采纳并加强了消费者保护政策的应用。该指南提醒各国政府应充分考虑所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尽可能地支持和采纳食品法典的标准。 食品法典与国际食品贸易关系密切,针对业已增长的全球市场,特别是作为保护消费者而普遍采用的统一食品标准,食品法典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均鼓励采用协调一致的国际食品标准。作为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产物,SPS协议引用了法典标准、指南及推荐技术标准,以此作为促进国际食品贸易的措施。因此,法典标准已成为在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律框架内衡量一个国家食品措施和法规是否一致的基准。

国际食品法典

国际食品法典 食品中使用的植物蛋白制品(VPP)通用准则 CAC/GL 4-1989

1目的 为指导植物蛋白制品(VPP)在食品中的安全和正确使用,确立下列原则: ——保证含VPP食品的营养质量符合预期使用目标的原则; ——含VPP食品的适当标识原则。 2范围 本通用准则适用于所有植物源性蛋白,不适用于食品中使用的单细胞蛋白。 3说明 产品定义有效氨基酸(available amino acids): 是指来自食物蛋白、可被吸收并且用做新陈代谢的氨基酸。 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以前称化学评分): 是指l.0g测试蛋白中限制氨基酸的毫克数除以通过基准氨基酸模式所确定的l.0g蛋白质中相同氨基酸的毫克数。 生物价(bioavailability) : 是指一种氨基酸或其必需营养成分能够被吸收和用于代谢的程度。 互补(complementation)(蛋白的): 是指2种含不同限制氨基酸的蛋白质经混合,提高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第一种蛋白质中含量过高的氨基酸,却是第二种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这2种蛋白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蛋白质质量高于混合前任一种蛋白质的质量,反之亦然。 有限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是指以基准氨基酸模式中氨基酸数量为基准,食品蛋白质中比例最低的必需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净蛋白质比值[net protein ratio (NPR)]: 是指测试大鼠组的增重加上无蛋白质组大鼠失去的重量除以测试大鼠组消耗的蛋白质重量。 营养适当(nutritional adequacy): 参见第7条款。 蛋白质质量(protein quality): 是指蛋白质源提供的符合人类需求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氮的程度。蛋白质质量主要由蛋白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配比和生物价来决定。 基准氨基酸模式(reference amino acid pattern): 是指由FAO/WHO/UNU (1985)规定的符合2?5岁儿童蛋白质安全摄入需求水平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 相对净蛋白比[relative NPR (RNPR)]: 是指NPR与标准蛋白质的比值。 增补(supplementation)(在蛋白质营养中): 是指通过将具有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适量添加到另一种该氨基酸为有限氨基酸的蛋白质中,以提高蛋白质的质量。 可利用蛋白质(utilizable protein): 是指通过代谢可提供符合人类需求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氮的蛋白质。按100g产品中的粗蛋白的量(N 6.25)与蛋白质质量系数(蛋白质质量系数最大值为为1.0)的乘积计算。 植物蛋白制品[vegetable protein products (VPP)]: 是指以一定方式减少或去除植物原料中某些含量高的非蛋白成分(水分、脂肪、淀粉、其他碳水化合物),使蛋白质(N 6.25)含量达到>40%的食物制品。蛋白质含量以去除添加的维生素、氨基酸和食品添加剂外的干重为基数计。 4基本原则 4.1用于人类食用的VPP应不危害人类健康。按照修订的PAG/UNU准则6编写的准则附录,应作为VPP的安全性和 营养质量测试的参考。 4.2VPP的营养质量应符合其预期使用的目标。 4.3应在标识上清楚地标注食品中含有VPP。 含植物蛋白制品的食品,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识通用标准》(CODEX STAN 1-1985,Rev.1-1991)的要求,并符合下列具体条款: ——应在标识上按比例递减标注完整的成分表,除非例如: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应单独分组列出,且不必按比例递减排列;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

冠智达顾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 (参考译文)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及其应准则CAC/RCP1-1969,Rev.3(1997)的附录 序言: 本文第一节列出了由CAC采纳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准则。在认识到体系的具体应用会因食品操作环境而改变时,第二节提供了体系就用的一般原则。 HACCP体系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基础,识别特定危害,确定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HACCP是一种评估危害和建立控制体系的工具,着重强调对危害的预防,而不是主要依赖于对最终产品的检验。任何HACCP体系应当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如,设备设计、加工方法的改进或技术上的发展。 HACCP可就用于从初级生产到最终消费整个食品链中,它的运用应以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科学证据作为指导。在提高食品安全的同时,实施HACCP体系也能带来其它明显的好处。此外,HACCP体系的应用有助于管理机构实施检查,并通过提高食品安全的可信度促进国际贸易。 HACCP的成功应用,需要管理层和员工的全面承诺和介入。按照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也需要多学科的研究途径,一般来说,应包括农学、兽医卫生、加工、微生物学、医学、公共卫生、食品技术、环境、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的专业技术。HACCP的应用与执行质量体系,例如ISO9000系列,是兼容的,在这些体系内的食品安全管理中,HACCP的应用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系统。 考虑到HACCP对食品安全的应用,以下概念也可运用在食品质量的其它方面。 定义: 控制(动词)(Control):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以保证和保持符合HACCP计划所制定的指标。 控制(名词)(Control):遵循正确的方法和达到安全指标时的状态。 控制措施(Control Measure):用以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和活动。 纠偏行动(Corrective Action):监测结果表明失控时,在关键控制点(CCP)上所采取的行动。 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 (CCP)]:可进行控制,并能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接受水平的必需的步骤。 关键限值(Critical Limit):区分可接受与不可接受水平的指标。 偏离(Deviation):不符合关键限值。 流程图(Flow diagram):生产或制造特定食品所用操作顺序的系统表达。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对食品安全显著危害加以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的体系。 HACCP计划:根据HACCP原理所制定的用以确保所考虑食品链各环节中对食品安全有显著意义的危害予以控制的文件。 危害(Hazard):食品中产生的潜在的有健康危害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子或状态。 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收集信息和评估危害及导致其存在的条件的过程,以便决定哪些对食品安全有显著意义,从而应被列入HACCP计划中。 监控(Monitor):为了评估CCP是否处于控制之中,对被控制参数所作的有计划的连续的观察或测量活动。 步骤(Step):包括原材料,从初级生产到最终消费的食品链中某点点、程序、操作或阶段。 确认(Validation):获得证据,证明AHCCP的各要素是有效的过程。 验证(Verification):除监控外,用以确定是否符合HACCP计划所采用的方法、程序、测试和其它评价方法的应用。 HACCP体系的原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培训试题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替代原《食品企业 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1994),新标准将于起正式施行。2.适用于食品的生产,规定了选址和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 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检验、食品的贮存和运输、产品召回管理、培训、管理制度和人员、等方面的食品安全要求。 3.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 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如:通常可划分为、和一般作业区;或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等。应与其他作业区域分隔。 4. 建筑内部架构应易于维护、,主要有顶棚、墙壁、门窗、地面构成。 5. 生产设备一般要求: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并按工艺流程, 避免引起。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选址不应选择(): A 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B 有害废弃物无法清除的区域 C 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 D 周围有大量虫害孳生的场所 E 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2.厂区环境有哪些要求(): A合理布局B硬化C绿化要求D生活区的设置 3.需要的设施: A 供水和排水B清洁消毒、废弃物存放C个人卫生(包括更衣室、卫生间、水龙头)D通风、照明、仓储、温控 4.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包括(): A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B 食品的加工过程(包括工艺参数、环境监测等)、产品贮存情况及产品的检验批号、检 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 C 记录出厂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检验合格单、销售日期等内容 D召回的食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发生召回的原因及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当发现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存在其他不适于食用的情况时应召()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编号与名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编号与名称) 1 法典标准 1.1 一般要求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01-198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06-1983 辐照食品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07-1981 食品添加剂销售时的标签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50-1985 食用盐标准 Codex Stan 192-1995 食品添加剂标准前言 Codex Stan 193-1995 食品污染物和毒素标准前言 Codex Stan 209-1999 加工用花生中黄曲霉素残留限量标准 1.4 特殊营养与膳食(包括婴幼儿食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53-1981 特殊膳食用的低盐食品 Codex Stan 072-1981 婴儿配方食品 Codex Stan 073-1981 罐装的幼儿食品 Codex Stan 074-1981 加工的婴幼儿谷物类食品 Codex Stan 118-1981 无麸质食品 Codex Stan 146-1985 特殊膳食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及说明的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56-1987 断奶后的配方食品 Codex Stan 180-1991 特殊药疗作用食品的标签及说明 Codex Stan 181-1992 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 Codex Stan 203-1995 控制体重用配方食品 1.5 加工和速冻水果、蔬菜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13-1981 番茄罐头 Codex Stan 014-1981 桃罐头 Codex Stan 015-1981 葡萄柚罐头 Codex Stan 016-1981 菜豆和黄刀豆罐头 Codex Stan 017-1981 苹果沙司罐头 Codex Stan 018-1981 甜玉米罐头 Codex Stan 038-1981 食用真菌和真菌制品 Codex Stan 039-1981 食用干菌 Codex Stan 040-1981 鲜鸡油菌 Codex Stan 041-1981 速冻豌豆

福建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试行)

福建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试行)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印 二OO九年九月 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规范、人员要求、规章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从满足全过程监管和建立可追溯制度的角度着眼,要求企业建立台帐和生产过程的记录。为了帮助企业建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要求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部分企业和质监系统的有关人员,共同编制了《福建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试行)》。本《规范》共九章,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厂区卫生、采购管理、添加剂使用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仓储管理、出厂检验、不安全食品召回等环节提出了基本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 参与本《规范》编制工作的食品企业有: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信华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漳州市美味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同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紫山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长富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古龙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参加编制的企业管理人员有:雷益聚、汤明华、李燕秋、何惠强、洪长城、高海燕、张民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厂区卫生要求 (2) 第三章采购管理 (3) 第一节供应商管理 (3) 第二节进货质量控制 (4) 第三节进货台账 (5)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6) 第一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责任人制度 (6) 第二节使用管理 (6) 第三节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 (7) 第五章生产过程控制 (8) 第一节人员要求 (8) 第二节场所卫生维护 (8) 第三节设备及工器具维护 (10) 第四节生产过程控制及记录 (10) 第六章仓储管理 (12) 第一节仓储要求 (12) 第二节原辅料管理 (12) 第三节成品管理 (13) 第四节成品台帐 (13) 第七章出厂检验 (14) 第一节出厂检验要求 (14) 第二节自行检验 (14) 第三节委托检验 (15) 第四节结果判定处理 (15) 第五节检验记录及档案管理 (15) 第八章不安全食品召回 (17) 第一节风险分析 (17) 第二节召回实施 (17) 第三节召回报告 (18) 第四节记录与档案 (19) 第九章附则 (20)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测试试题(答案)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及生产许可审查通则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题总计20分) 1.食品生产厂区的道路不应用( ④ )铺成。 ①水泥②沥青③砖石④泥沙 2.下列不符合原辅料库房内存放物品规范的是( ③ ) ①保存良好,应离地、离墙存放②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③可以存放无毒无害的生产工具④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3.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等应加强维护保养,使用前及时进( ① ) ①清洗、消毒②报废③更新④更换 4.盛装食品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 ④ )。 ①是食品级的,无毒无害②无毒无害,不受污染③是食品级的,不受污染④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5.一般的食品原材料场地和仓库,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 ②)设施。 ①防雨、防尘②防鼠、防虫③防偷、防盗④遮阳、通风 6.食品企业的给排水系统应能适应生产需要,设施应合理有效,能( ④ )。 ①经常保持畅通②有防止污染水源潜入车间的有效措施③有防止鼠类、昆虫通过排水管道潜入车间的有效措施④其它全是 7.食品企业加工后的废弃物的存放设施应( ③ ),要便于清洗、消毒。 ①密闭②带盖③密闭或带盖④密闭并带盖 8.直接与( ④ )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准浓 艳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①原料②半成品③熟制品④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二、简答题(80分) 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和消毒有哪几项要求? ?应在清洁作业区入口设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应在作业区内适当 位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 ?洗手设施的水龙头数量应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必要时应设置冷热 水混合器。洗手池应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洁的材质制成,其设计及构造应易于清洁消毒。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食品、食品工器具、食品设备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洗手消毒。 2、卫生规范中对虫害是如何控制的? ?应保持建筑物完好、环境整洁,防止虫害侵入及孳生。 ?应制定和执行虫害控制措施,并定期检查。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 纱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若发现有虫鼠害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 ?应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 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 ?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进行处理时,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 不应污染食品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除虫灭害工作有相应的记录。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造 成污染;不慎污染时,应及时将被污染的设备、工具彻底清洁,消除污染。 3、卫生规范中如何对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进行控制? 1.产品污染风险控制(展开简答) 2、生物污染的控制(展开简答) 3、化学污染的控制(展开简答) 4、物理污染的控制(展开简答) 5、包装 4、卫生规范中是对食品加工人员是如何要求的? 1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展开简答) 2食品加工人员卫生要求(展开简答)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编号与名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编号与名称)1 法典标准 1.1 一般要求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01-198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06-1983 辐照食品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07-1981 食品添加剂销售时的标签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50-1985 食用盐标准 Codex Stan 192-1995 食品添加剂标准前言 Codex Stan 193-1995 食品污染物和毒素标准前言 Codex Stan 209-1999 加工用花生中黄曲霉素残留限量标准 1.4 特殊营养与膳食(包括婴幼儿食品)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53-1981 特殊膳食用的低盐食品 Codex Stan 072-1981 婴儿配方食品 Codex Stan 073-1981 罐装的幼儿食品 Codex Stan 074-1981 加工的婴幼儿谷物类食品 Codex Stan 118-1981 无麸质食品 Codex Stan 146-1985 特殊膳食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及说明的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56-1987 断奶后的配方食品 Codex Stan 180-1991 特殊药疗作用食品的标签及说明 Codex Stan 181-1992 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 Codex Stan 203-1995 控制体重用配方食品 1.5 加工和速冻水果、蔬菜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Codex Stan 013-1981 番茄罐头 Codex Stan 014-1981 桃罐头 Codex Stan 015-1981 葡萄柚罐头 Codex Stan 016-1981 菜豆和黄刀豆罐头 Codex Stan 017-1981 苹果沙司罐头 Codex Stan 018-1981 甜玉米罐头 Codex Stan 038-1981 食用真菌和真菌制品 Codex Stan 039-1981 食用干菌 Codex Stan 040-1981 鲜鸡油菌 Codex Stan 041-1981 速冻豌豆

我国婴幼儿食品标准及国际食品法典.docx

我国婴幼儿食品标准及国际食品法典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 o d e x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是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确保食品贸易公平为宗旨的政府间组织,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致力于全球食品安全与标准的协调。自1961年开始制定国际食品法典以来,已有173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国组织(欧盟)加入该组织,覆盖全球99%的人口。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已从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食品贸易仲裁标准成功转变为全球消费者,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各国食品管理机构以及国际食品贸易唯一的和最重要的基本参照标准。《国际食品法典》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原则有300余部,该法典的制定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并得到了各个国家的广泛支持,该法典增强了各个国家对食品安全和标准的意识,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 《国际食品法典》的运作 据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品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法规事务总监赵学军博士介绍,由于科研的进步和创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国际食品法典》的制定显然已成为一项越来越艰巨的任务。食品法典委员会在法典的制定和运作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委员会制作了规范的科学范文,并多次召集专家委员及在食品和相关领域中优秀的个人和组织出席此类国际会议,食品标准在经过专家的协商同意后才会确定并编入法典。在法典的制定过程中,专家的选用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且专家须具有较高的素质。 标准只有在所有国家都一致时,才能达到保护消费者和方便贸易的目的,这是食品法典最根本的目标。《国际食品法典》一般准则指明成员国应“接受”的法典标准,但接受程度可略有不同,这取决于该标准是商品标准、一般标准还是关于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标准。然而,准则一般提倡成员国最大限度地接受法典标准;同时,在一般准则中对接受的方法也有明确规定,不同成员国的接受方法也由法典委员会按一般准则据具体情况而定。 该法典在运作过程中,其委员会与很多成员国结成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可进行信息共享,还可向成员国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该法典清楚表明了其成员国的运作规则并在全球得到了普遍接受,在保护消费者和方便国际贸易方面的进程趋于一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国家很难从法律观念上来接受法典标准。 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差异,有时也会受到国家态度的影响;权力至上观念的存在也会阻碍了法典标准被接受程度和一致性的进程。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方便贸易的强大国际推动力下,使各成员国标准与法典标准趋于一致的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调整本国食品标准和部分相关标准(尤其是那些与安全有关的标准),使其与食品法典标准一致的国家一直在不断增加。 法典对消费者的保护 赵学军博士谈到,在制定商品标准和一般标准的过程中,法典委员会及其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