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 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

产生的压力。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

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

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 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 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 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 Q>0;若系 统向环境放热,则 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 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 >O 系统对环境做功,W <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

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

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一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

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一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

T ,压力为P 时

2、理想气体方程:

PV nRT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1

R =8.314 J mol 1

K

5、反应进度

(k e -sai

)

反应后-反应前 化学计量数

mol

的状态。

液体溶液中溶剂或溶质的标准状态一溶液中溶剂可近似看成纯物质的标准态。在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是指压力P P ,质量摩尔浓度b b,标准质量摩尔浓度

b 1mol kg 1,并表现出无限稀释溶液特性时溶质的(假想)状态。标准质量摩尔浓度近似等于标准

物质的量浓度。即be 1mol L 1

5、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f H m(B,相态,T)是指在温度T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

物质B( B 1 )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6、参考状态一般指每种物质在所讨论的温度T和标准压力P时最稳定的状态。个别情况

下参考状态单质并不是最稳定的,磷的参考状态是白磷P4(s,白),但白磷不及红磷和黑

磷稳定。Q(g)、H2(g)、Br2(l)、l2(s)、Hg(l)和P4(白磷)是T=298.15K,P 下相应元素的最稳定单质,即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7、在任何温度下,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均为零。

8、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 H m(B,相态,T)是指在温度T下,物质B(B 1 )完

全氧化成相同温度下指定产物时的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第四节:Hess定律

1、Hess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其总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总是相等的。其实质

是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2、焓变基本特点:

⑴某反应的r H m (正)与其逆反应的r H m (逆)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即

r H m (正)=- r H m (逆)。

⑵始态和终态确定之后,一步反应的r H m等于多步反应的焓变之和。

3、多个化学反应计量式相加(或相减),所得化学反应计量式的r H m(T)等于原各计量式的

r H m(T)之和(或之差)。

第五节:反应热的求算

1、在定温定压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之和减去反应物的

标准摩尔生成焓之和。r H m= f H m (总生成物)-f H m (总反应物){如果有参考

状态单质,则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2、在定温定压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和减去产物的

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和。r H m= c H m (总反应物)-c H m (总生成物){参考状态单质只适用于标准摩尔生成焓,其标准摩尔燃烧焓不为零}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反应速率

第二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速率方程

1、对化学反应aA bB yY zZ来说,反应速率r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

r kc A C B,该方程称为化学反应速率定律或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中k称为反应速率系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相对大小;c A, c B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单位为mol L 1

,分别称为A, B的反应级数;称为总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可以是零、正整

数、分数,也可以是负数。零级反应得反应物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级数不同会导致k单位的不同。对于零级反应,k的单位为mol L 1 s 1,一级反应k的单位为s 1 二级反应k的单位为mol 1 L s

1,三级反应k的单位为mol 2 L2 s 1)

2、由实验测定反应速率方程的最简单方法一初始速率法。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为初始速率,由于反应刚刚开始,逆反应和其他副反应的干扰小,能较真实的反映出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体操作是将反应物按不同组成配置成一系列混合物。对某一系列不同组成的混合物来说,先只改变一种反应物A的浓度。保持其他反应物浓度不变。在某一温度下反应开始进行时,记录在一定时间间隔内A的浓度变化,作出C A t图,确定t=0是的瞬时速率。也可以控制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间隔足够短,这时可以把平均速率作为瞬时速率。

3、对于一级反应,其浓度与时间关系的通式为:In 少 kt

C o A

第三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Arrhe nius方程

1、速率系数与温度关系方程:k k o e Ea RT a ,in{ k } =n{ k0} --E a b ,

RT ,k2E a1 1 i

in,a c , E a实验活化能,单位为KJ mol 。k o为指前参量又称频

k, RT「T2

率因子。k o与k具有相同的量纲。E a与k o是两个经验参量,温度变化不大时视为与温度无关。

2、对Arrhenius方程的进一步分析:

⑴在室温下,E a每增加4KJ mol 1,将使k值降低80%在室温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活化能E a大的

反应,其速率系数k则小,反应速率较小;E a小的反应k较大,反应速率较大。

⑵对同一反应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率系数k增大,一般每升高10C, k值将增大2?

10倍。

⑶对同一反应来说,升高一定温度,在高温区,k值增大倍数小;在低温区k值增大倍

数大。因此,对一些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反应,升高温度更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

⑷对于不同的反应,升高相同温度,E a大的反应k值增大倍数大;E a小的反应k值增

大倍数小。即升高温度对进行的慢的反应将起到更明显的加速作用。

第四节:反应速率理论与反应机理简介

1 r H m=E a (正)- E a (负)

2、由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活化能

第五节: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催化剂是指存在少量就能显著加速反应而本身最后并无损耗的物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的作用被称为催化作用。

2、催化剂的特征:

⑴催化剂只对热力学可能发生的反应起催化作用,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催化剂

对它不起作用。

⑵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途径(又称反应机理),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它同时加快了正逆反应速

率,缩短了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并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⑶催化剂有选择性,不同的反应常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即每个反应有它特有的催化剂。

同种反应如果能生成多种不同的产物时,选用不同的催化剂会有利于不同种产物的生成。

⑷每种催化剂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体现出它的活性,否则将失去活性或发生催化剂中

毒。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

第一节:标准平衡常数

1、平衡的组成与达成平衡的途径无关,在条件一定时,平衡的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

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平衡组成取决于开始时的系统组成。

2、对可逆反应aA g bB aq cC s xX g yY aq zZ l来说,其标准平衡常数

x y

p X p c Y c

a b

p A p c B c

3、两个或多个化学计量式相加(或相减)后得到的化学计量式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原各个

化学计量式的化学平衡常数的积(或商),这称为多重平衡原理。

第二节: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1反应进度也常用平衡转化率来表示。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A表达式为

n o A n eq A

A —

n o A

2、J表示反应商。若J< K则反应正向进行;若J= K,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J> K 则反应逆向进行。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虽然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

数的数值,因为在一定温度下,K值一定。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或产物浓度减少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或产物浓度增加时,平衡逆向移动。

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反应物和产物分压是否改变及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改变。

3、温度对化学平衡都影响:温度变化引起标准平衡常数的改变,从而使化学平衡移动。温度对标准平衡常

数的影响用van ' t Hoff方程描述。

in 0旦丄丄

心R T1 T2

第四节:自发变化和熵

1、自发变化的基本特征:

⑴在没有外界作用或干扰的情况下,系统自身发生的变化称为自发变化。

⑵有的自发变化开始时需要引发,一旦开始,自发变化将一直进行达到平衡,或者说自发变化的最大限

度是系统的平衡状态。

⑶自发变化不受时间约束,与反应速率无关。

⑷自发变化必然有一定的方向性,其逆过程是非自发变化。两者都不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⑸非自发变化和自发变化都是可能进行的。但是只有自发变化能自动发生,而非自发变化必须借助一定

方式的外部作用才能发生。没有外部作用非自发变化将不能继续进行。

2、在反应过程中,系统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常称其为能量最低原理。相变化也具有这种倾向。

3、系统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系统混乱度的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4、纯物质完整有序晶体在0K时熵值为零;S m H ,aq,298.15K 0.

5、⑴熵与物质聚集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气态熵值最大,液态次之,固态熵值最小。

⑵有相似分子结构且相对分子质量又相近的物质,其S m值相近。分子结构相近而相对

分子质量不同的物质,其标准摩尔熵值随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⑶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分子构型越复杂,其标准摩尔熵值越大。

6、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等于各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熵值之和减去各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熵值之和

7、在任何自发过程中,系统和环境的熵变化总和是增加的。即:

S

zong S xitong S huanjing 0

S

zong

0自发变化S

zong

0非自发变化S

zong

0平衡状态

S huanjing

第五节:Gibbs 函数

1、 Gibbs 函数被定义为:

G H TS , G 被称为Gibbs 自由能。

2、 在不做体积功和定温定压条件下,在任何自发变化中系统的

Gibbs 函数是减少的,由

H T S 得

⑴当 H <0, S >0时反应能正向进行。

⑵当 H >0, S <0时反应在高温下能正向进行。 ⑶当 H <0, S <0时反应在低温下能正常进行。 ⑷当 H >0, S <0时反应不能正向进行。

3、 当H T S, G 0时的T 在吸热熵增反应中是反应能正向进行的最低温度;

在放热

熵减反应中是反应能正向进行的最高温度。 因此这个温度就是反应是否能够正向进行的

转变温度。

4、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 Gibbs 函数 f G m ( B,相态,T )是指在温度T 下由参考状态单

质生成物质B (且B 1时)的标准摩尔 Gibbs 函数变。

1 1

5、 f G m <-40 KJ mol 时反应多半能正向进行; f G m >40 KJ mol 时反应大多逆向

一 1 1 进行;-40 KJ mol < f G m <40 KJ mol 时要用 r G m 来判断反应方向。

第五章:酸碱平衡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释放出质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与质子 结合的分子或离

子都是碱。简言之酸是质子给予体,碱是质子接受体。

2、 质子理论强调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相应的碱,而碱结合质子 后生成相应的

酸。酸与碱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称为共轭关系,相应的一对酸和碱称为共 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的碱为这种酸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所生成的酸称为这 种碱的共轭酸。

3、 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的反应。 在水溶液中酸碱的电离时质子转移反应。 盐类水解反

应实际上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4、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5、 酸碱的强度首先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质, 其次与溶剂的性质等有关。酸和碱的强度是指酸 给出质子

和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接受质子能力强的碱 是强碱;反之,就是弱酸和弱碱。

6、 溶剂的碱性越强溶质表现出来的酸性就越强, 溶剂的酸性越强溶质表现出来的碱性就越 强。

第二节: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 PH 1、对反应H 2o 丨

H aq

OH

aq , K w c H

cOH

,K w 被称为水的离子

积常数。25C 时,K w 1.0

10 14

第一节:弱酸、弱碱解离平衡

HA aq H 2O l

H 3O aq A aq ,其标准

1、酸的水溶液中存在质子转移反应:

6、Va n' t Hoff 方程:In KT

r

H m T RT

r S m T

In

K T 1 K T 2

r

H m 298K

丄丄

R

T 1 T 2

值表明了酸的相对强弱。解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给出质子能力越强。 K a 值受温度影

响但变化不大。

K a HA

大K a 越大,PH 越小。解离度与解离常数关系为 J -------------- 。对碱同样适用。

V c

第四节:缓冲溶液

1、 同离子效应:在弱酸或弱碱的溶液中,加入与这种酸或碱含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 使酸或碱的解离

度降低。

2、 缓冲溶液:具有能够保持 PH 相对稳定性能的溶液(也就是不因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而

显著改变PH 的溶液。缓冲溶液通常由弱酸和他的共轭碱组成。缓冲溶液 PH 计算公式:

c A

c A PH pK a HA 吨

,pH 14.00 pK b A log

c HA

c HA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

1、当溶液中pH P K a

HIn

1 即 cHIn c

In

10时,溶液呈现出 HIn 的颜色;当 pH pK a HIn 1 即 cHIn

c In 1 时,溶液呈现In 的颜色;当

10

pH pK a

HIn

即 c HIn c In

1时,溶液呈现两者的混合颜色。

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P K

a HIn 1,但是由于人的视觉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的差异实

际变色范围常常小于两个

pH 单位。

第六节:酸碱电子理论

1、 酸是任意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必须具有可以接受电子 对的空轨道。碱

则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碱是电子的给予体,必须具有未共 享的孤对电子。酸碱之间以共价

键相结合,并不发生电子对转移。 第七节:配位化合物

2、 在配合物中Lewis 酸被称为形成体(或中心离子),Lewis 碱被称为配体。配合物的定义 是形成体与

一定数目的配体以配位键按一定的空间构型结合形成离子或分子。

这些离子

或分子被称为配位个体。形成体通常是金属离子或原子,也有少数是非金属元素 (B,P,H )。通常作为配体的是非金属的阴离子或分子。

4、在配体中,与形成体成键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常见的配位原 子有

F,CI,Br,l,S,N,C 等。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的称为单齿配体,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配位原子的称为多

齿配体。在配位个体中,与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个数叫作配位数。 常见多齿配体有:

平衡常数K K a HA

c H 3O c c A c HA c

简写为

K a HA

c H 3O c A c HA

K a HA 称为弱酸HA 的解离常数,弱酸解离常数的数

2、在一元弱碱的水溶液中存在反应:

B aq H 2O l BH aq OH aq ,

K b B

cBH cOH c B

,K b B 称为一元弱碱B 的解离常数。

3、解离度

的定义为解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即

c HA c 0 HA 100% ,解离度越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大学部分无机化学方程式

稀有气体 O2 + PtF6 === O2+PtF6- 是深红色固体 Xe + PtF6 === Xe+PtF6- 是橙黄色固体,首次合成第一个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Xe(g) + F2(g) === XeF2(g) (Xe过量) Xe(g) + 2F2(g) === XeF4(g) (Xe:F2=1:5) Xe(g ) + 3F2(g) === XeF6(g) (Xe:F2=1:20) XeF2 + 2OH- === XeF6(g) + 1/2O2 + 2F- + H2O XeF2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水解 1 XeF2水解:.2XeF 2 + 2H2O === 2Xe + o2 + 4HF 2 XeF2水解:. 3 XeF2 + 6H2O ===XeO3 + 2Xe + 3/2O2 + 12HF 2=1+3 3. XeF6水解:XeF6 + 3H2O===XeO3 + 6HF NaBrO3 + XeF2 + H2O===NaBrO4 + 2HF + Xe XeF2首次做氧化剂成功 XeF4 + 2Hg===Xe + 2HgF2 XeF4 + Pt===Xe + PtF4 2XeF6 + 3SiO2===2XeO3 + 3SiF4 不能用玻璃和石英器皿装XeF6 XeF2 + H2===Xe + 2HF XeF2(s) + SbF5(L)=== [XeF ]+ [SbF6 ]- ﹙S﹚ XeO3 + OH-===HXeO4- 在水中XeO3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主要以HXeO4- 存在 2HXeO4- + 2OH-===XeO64- + Xe + O2 + 2H2O HXeO4- 会缓慢的发生歧化 XeF2 + 2HCl===Xe + Cl2 + 2HF XeF2 + 2KI===Xe + I2 + 2KF 卤素 3Cl2 + 2Fe===2FeCl3 I2 + H2S===S + 2HI I2 + H2SO3 + H2O===H2SO4 + 2HI Fe2+不与I2反应 X2 + H2O===2H+ + X- + 1/2O2 F2的水解 X2 + H2O===H+ + X- + HXO Cl2,Br2,I2的水解 2F2 + H2O===2HF + 1/2O2 F2与水发生猛烈反应放出O2 2HI + 1/2O2===I2 + H2O 将O2通入碘化氢溶液有I2析出 Cl2 + 2OH-===Cl- + ClO- + H2O 室温下 3Cl2 + 5OH-===6Cl- + ClO- + H2O 70摄氏度 Br2 + 2OH-===Br- + Bro3- + H2O 0摄氏度 3Br2 + 6OH-===5Br- + Bro3- + 3H2O 20摄氏度 3I2 + 6OH-===5I- + IO3- + 3H2O 0摄氏度定性反应 X2 + 2OH-===X- + OX- + H2O 3OX-===2X- + XO3- Cl2 + H2O===HClO + HCl Cl2的歧化反应 (少)IO3- + 3HSO3-===I- + 3SO42- + 3H+ (过)IO3- + 5I- + 6H+===3I2 + 3H2O 2NaBr + 3H2SO4 (浓)===Br2 + 2NaHSO4 + SO2 + 2H2O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 《普通化学》培训总结 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 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 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 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 沿等内容。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 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 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 了一定的感悟。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经过此 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 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 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 实践完美结合。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机 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 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 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 第三节电极电势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 第五节离子极化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 第四节熬合物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 第二节碱金属11 第三节碱土金属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理

第一章氢及稀有气体 1.氢气的制备 实验室:Zn+2HCl=ZnCl2+H2↑ 军事上:CaH2 +2H2O → Ca(OH)2 + 2H2↑ 2.稀有气体化合物 ①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 + PtF6 → Xe+[ PtF6] (无色)(红色)(橙黄色) ②氙的氟化物水解: 2XeF2+2H2O →2Xe↑+4HF+ O2↑ 6XeF4 + 12H2O == 2XeO3 + 4Xe↑+3O2↑ +24HF XeF6+3H2O →XeO3+6HF ③氙的氟化物为强氧化剂: XeF2 + H2─→ Xe + 2HF XeF2 + H2O2─→ Xe + 2HF + O2↑ 第二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与碱土金属(铍、镁除外)元素溶于液氨, 生成溶剂合电子和阳离子成具有导电性的深蓝色溶液。 碱金属M(S) + (x+y)NH3 M+(NH3)x + e-(NH3)y

碱土金属M(S) + (x+2y)NH3 M2+(NH3)x + 2e-(NH3)y 二、氢化物 氢化物共分为离子型、共价型、过渡型 离子型氢化物是极强的还原剂:TiCl4+4NaH Ti+ 4NaCl+2H2↑ LiH能在乙醚中同B3+Al3+Ga3+等的无水氯化物结 合成复合氢化物,如氢化铝锂的生成。 4LiH + AlCl3乙醚Li[AlH4] + 3LiCl 氢化铝锂遇水发生猛烈反应Li[AlH4]+4H2O=LiOH↓+Al(OH)3↓+4H2↑ 三、氧化物 1、正常氧化物 碱金属中的锂和所有碱土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分 别生成正常氧化物Li2O和MO。其他碱金属正常的氧 化物是用金属与他们的过氧化物或硝酸盐相作用制 得。 Na2O2+2Na=2Na2O 2KNO3+10K=6K20+N2↑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 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85295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D) Al2O3和AlN 5.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B) 硝酸(C) 硫酸钠(D) 硫化钠(过量)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0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 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 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 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KAl(SO4)2与NaOH溶液:; 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 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重要方程式总结 1.2F2+2H2O==4HF+O2 2.2IO3―+5HSO3—==5SO42—+I2+3H++H2O 3.CaF2+H2SO4(浓)==CaSO4+2HF 4.NaCl+H2SO4(浓)==NaHSO4+HCl↑ 5.I2+10HNO3==2HIO3+10NO2↑+4H2O 6.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7.IO3―+5I―+6H+==3I2+3H2O 8.3Cl2+6NaOH(850C)==5NaCl+NaClO3+3H2O 9.2KMnO4+5H2O2+3H2SO4==2MnSO4+K2SO4+5O2↑+8H2O 10.2KMnO4+5H2S+3H2SO4==2MnSO4+K2SO4+5S↓+8H2O 11.Na2S2O3+I2==Na2S4O6+2NaI 12.(NH4)2Cr2O7(加热)==N2↑+Cr2O3+4H2O 13.2MnO4-+5NO2-+6H+===2Mn2++5NO3-+3H2O 14.Au+HNO3+4HCl==H[AuCl4]+NO↑+2H2O 15.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16.2KNO3(加热)==2KNO2+O2 17.2Pb(NO3)2(加热)==2PbO+4NO2↑+O2↑ 2Cu(NO3)2(加热)===2CuO+4NO2↑+O2↑

18.2AgNO3(加热)==2Ag+2NO2↑+O2↑ 19.3Ag+4HNO3(稀)==3AgNO3+NO↑+2H2O 20.3PbS+8HNO3(稀)==3Pb(NO3)2+3S↓+2NO↑+4H2O 21.As2S3+6NaOH==Na3AsO3+Na3AsS3+3H2O 22.CaF2+3H2SO4(浓)+B2O3==3CaSO4+3H2O+2BF3 23.SiO2+4HF==SiF4↑+2H2O 24.H3BO3+3CH33)3+3H2O 25.Si+2NaOH+H2O==Na2SiO3+2H2↑ 26.CaSiO3+6HF==CaF2+SiF4+3H2O 27.2Na2O2+2CO2====2Na2CO3+O2 28.CaH2+2H2O==Ca(OH)2+2H2↑ 29.PbO2+2H2SO4===2PbSO4+O2↑+2H2O 30.PbO2+4HCl→PbCl2+Cl2↑+2H2O 31.2Cu+O2+H2O+CO2==Cu(OH)2·CuCO3 32.2Cu2++4I―==2CuI↓+I2 33.Cu2O+H2SO4→Cu+CuSO4 34.HgCl2+2NH3===Hg(NH2)Cl↓+NH4Cl 35.Hg2Cl2+2NH3→Hg↓+Hg(NH2)Cl↓+NH4Cl 36.Hg22++2OH-(S2—、I—)==Hg↓+HgO↓+H2O 37.Hg(NO3)2+4KI==2KNO3+K2[HgI4] 38.Hg2Cl2+H2S==Hg↓+HgS↓+2HCl 39.HgCl2+SnCl2(适量)====SnCl4+Hg2Cl2↓(白色) Hg2Cl2↓(白色)+SnCl2==2Hg↓+SnCl4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化学1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册 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实验报告应体现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要求这三个过程在一个实验报告中完成。 1、实验预习 在实验前每位同学都需要对本次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实验目的、要求,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物品资料以及简要的实验步骤,形成一个操作提纲。对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但这些不要求写在预习报告中。 设计性实验要求进入实验室前写出实验方案。 2、实验记录 学生开始实验时,应该将记录本放在近旁,将实验中所做的每一个词组、观察到的现象和所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如实地记录下来。实验记录中应有指导教师的签名。 3、实验总结 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数据、实验中的特殊学校、实验操

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自己,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具体说明 1、实验报告册是由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大学化学》教学小组设计,供全校开设《大学化学》实验的学生使 用。 2、“报告册”中的实验内容主要参考了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实验、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实验》、贵 州工业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实验》等实验指导书自编而成。实验前请参阅这些实验书。 3、“报告册”中“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制备实验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产品纯度(或性能)检验”、实验中的“混合离子分离鉴定示 意图”要求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阶段完成,并写于报告中。 4、“报告册”中“实验内容”栏有若干空格,是留给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阶段自行设计出

大学无机化学所有公式

所有公式: 1、注意单位,如焦耳,千焦。 2、加入溶液时注意体积变化引起的浓度的变化 3、能斯特方程注意正负号。 4、单质的标准绝对熵不等于零,?f G m θ(稳定态单质,T)=0 ?f G m θ(H +,aq,T)=0 Chap 1 1、热力学温度:T= t + T0 (T0=273.15K)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在SI 制中,p 的单位是Pa ,V 的单位是m 3,T 的单位是K ,n 的单位是mol ;R 是摩尔气体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与p,V,T 的单位有关,在SI 制中,R = 8.314 J·K -1·mol -1。 3、 4、分压 5、分体积定律 6、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比浓度 B = mB/m = mB/(mB+mA) 以溶质(B)的质量在全部溶液的质量中占有 的百分比 质量摩尔浓度 bB = nB/mA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的质量的比值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cB = nB/V 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体积(与温度相关), 单位:---1 Chap 2 m V mRT RT Mp M M pV p RT ρρρ== ==??B B n RT p V = ()B B 1212n RT V p n RT n RT nRT RT V n n p p p p = =++ =++ =B B B B B B B n RT V nRT V V p p V n V V V n ??= ====

1、体积功:气体发生膨胀或压缩做的功,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作体积功 W= -p ?V = -p (V 终-V 始) 2、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 3、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中:?U = U 2 – U 1 = Q + W 4、焓:H = U + pV 等压时:Q p =H 2 – H 1 = ?H 若为理想气体,H = U + pV = U + nRT ?H = ?U + ?nRT 5、等容热效应Q V : ?U = Q V 等压反应热Qp :W= - 则U = Qp + W = Qp -p ?V Qp = Qv + ? 6、标准摩尔反应焓变:?r H m θ =∑νi ?f H m θ(生成物)- ∑νi ?f H m θ(反应物) =[y ?f H m θ(Y)+z ?f H m θ(Z)] – [a ?f H m θ(A)+b ?f H m θ(B)] 7、S m θ(B,相态,T) ,单位是J·mol -1·K -1 任一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 ?rSm θ =∑νB Sm θ(生成物,T)-∑νB Sm θ(反应物,T) ?rSm θ>0,有利于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8、G = H – TS G :吉布斯函数,状态函数, 广度性质, 单位J 9、计算已知反应的自由能变?r G m θ ?r G m θ =∑νB ?f G m θ(生成物,T)-∑νB ?f G m θ(反应物,T) Chap 3 1、恒容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 νB :化学反应计量数,反应物为负,生成物为正 ?[B]/?t :物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υ:基于浓度的反应速率,单位为mol ?L -1?s -1 2、质量作用定律 υ= k ?[A]m ? [B]n k: 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 质量作用定律只使用于基元反应 3、 4、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公式 1 V t ζυ??= B B 11[] V B n B t t υνν??????= =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与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与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与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与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与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与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与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就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瞧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与。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与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与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就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 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她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就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她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她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与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与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就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P 下的状态,混合气 体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就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压力为θ P 时的状态。 液体溶液中溶剂或溶质的标准状态—溶液中溶剂可近似瞧成纯物质的标准态。在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就是指压力θP P =,质量摩尔浓度θb b =,标准质量摩尔浓度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 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第三节:气体分子动理论 1、气体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⑴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微粒,彼此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⑵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⑶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⑷气体分子相互碰撞和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⑸分子平均动能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分子速度的分布是一定的。除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外,多数分 子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rms V 。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宽,方均根速度增大。 M RT V rms 3= 。 3、分子量越大扩散越慢。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 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3、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4、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 化量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5、当系统的某些性质发生变化时,这种改变称为过程。系统由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过程总和被称 为途径。 6、⑴定温过程: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且变化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 定温变化: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不作要求。 ⑵定压过程: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压力。 定压变化: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压力不作要求。 ⑶定容过程:始态和终态体积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体积。 ⑷循环过程:系统由始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有回到原来的状态。 7、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 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8、只含有一个相的系统叫做均相系统或单相系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系统叫做非均相系统或 多相系统。 9、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0、反应进度ν ξ0n n t -=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1、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2、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3、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4、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 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