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复习资料

农业推广复习资料
农业推广复习资料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思考题

1.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及主要社会功能。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2.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需要层次理论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按照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在推广实践中,推广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不合法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在农民众多需要当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

它是关键的需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带动效果。比如,对农民尊重的需要有时会占主导地位,他希望推广人员看得起他,与他平等对话,而不希望指手划脚,高人一等。

3.创新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1)相对优越性

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相对优越程度常可用经济获利性表示,但也可用社会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指标来说明。至于某项创新哪个方面的相对优势最重要,不仅取决于潜在采用者的特征,而且还取决于创新本身的性质。

(2)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某项创新的适应程度越高,意味着它对潜在采用者的不确定性越小。

(3)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的程度。有些创新的实施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术,有些则不然,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对创新进行归类。

(4)可试验性

可试验性是指某项创新可以小规模地被试验的程度。采用者倾向于接受已经进行了小规模试验的创新,因为直接的大规模采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有很大的风险。可试验性与可分性是密切相关的。

(5)可观察性

可观察性是指某项创新的成果对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程度。在扩散研究中大多数创新都是技术创新。技术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般而言,技术创新的软件成果不那么容易被观察,所以某项创新的软件成分越大,其可观察性就越差,采用率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4.根据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谈谈在农业推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特点: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公共性、指导操作性2.沟通媒介相对薄弱、资源难以整合3.接受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农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包括传统的经验主义,现行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利益观念的影响)4.了解农村社会背景是沟通不可忽视的基础5.沟通主体间的多面性(包括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推广是以农民需求为基础推广人员应该主动适应农民,双方互相影响但作用和性质不同)

障碍:1.语言障碍2.习俗障碍3.观念障碍4.角色障碍5.心理障碍6.组织障碍

5.改变农民行为的策略和具体方法有哪些?

社会心理学家莱文(Lewine)提出过人类行为的著名公式,他认为人的行为改变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函数表示,即 B=f(P,E)

式中,B——行为;P——个人特性;E——环境。

该式表明,农民行为受个人特性和外界环境共同影响。要改变行为,必须改变个人特性;

或改变外界环境;或者二者同时改变。所以可得出如下三种基本策略(图3-13)。

1.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本身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民知识状况的改善;增强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为农民的行为改变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改变农民对农业革新的态度,提升农民对农业革新的认识;改善农民的经验背景,进一步增强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

2.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改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及经营环境。

3.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即提高农民素质与改变其工作环境同时进行。

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改变或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

1.行为强制

强制意味着使用权力迫使某人做某事。在农业推广中,常表现为使用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规范标准等方法和手段改变或影响农民行为。如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及各种有关农业的条例、规章等,在许多方面规定了农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又如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有明确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农民必须按此执行。

2.咨询建议

咨询是适应现代化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由委托方(农民)以某一个特定问题为目标,

提出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受托方根据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运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各类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调研,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经过知识增值和经验增值的创造后,提供针对性、有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方案。

3.教育培训

即公开影响农民的知识水平与态度。应用的条件是:

(1)由于农民的知识不足或者有错误,或者由于其态度与其所达到的目标不一致,推广人员认为农民不能够靠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推广人员认为如果农民有更多的知识或改变了态度,就能自己解决问题;

(3)推广人员乐意帮助农民搜集更多、更好的信息,以促进农民改变态度;

(4)推广人员有这种知识或知道如何获得这些知识;

(5)推广人员可以采用教育方法来传播知识或影响农民的态度;

(6)农民相信推广人员的专长与动机,并在改变其知识或态度方面乐意与推广人员合作。

4.行为操纵

即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来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态度。使用操纵的方法需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推广人员确信在某一确定的方面,完全有必要而且可以有办法改变农民的行为;

(2)推广人员认为在这一方面,农民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或他们做出的决策是不可行的;

(3)推广人员应把握影响农民行为的分寸,使他们不易察觉到;

(4)农民并非极力反对受此种影响。

5.提供物资条件

即通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在下列情况可用此法:(1)农民努力达到某个目标,推广人员认为这一目标是合适的,但条件不够,需要提供;

(2)推广人员具备这些条件,并准备短期或长期地提供给农民;

(3)农民不具备达到目标的现成条件,或者不愿意冒险使用这些条件。

6.提供服务

即通过服务方式帮助农民做些工作。应用条件是:

(1)推广人员有现成的知识或条件,能让农民更好、更经济地开展某项工作;

(2)推广人员和农民都认为开展这项工作是有益的;

(3)推广人员乐意为农民干这些工作。

6.农业创新成果的采用可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农业推广要如何针

对这些特点来开展工作?

根据采用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特征,采用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即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和采用(或放弃)阶段。

(1)认识阶段

农民最初听到或通过其他途径意识到了某项创新的存在,但还没有获得与此项创新有关的详细信息。因此,他这时不一定就相信创新的价值。

(2)兴趣阶段

农民可能看出该项创新同其自身生产或生活的需要与问题很相关,对他有用而且可行。

因而会对创新表示关心并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寻找有关的信息。他也许会向邻里打听,或者阅读相关的材料,或者找推广人员咨询。

(3)评价阶段

一旦获得该项创新的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联系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对采用创新的利弊加以权衡。这意味着他想更多地了解这项创新的详细情况,他也许会做出试用决定,也许会观察一下其他农民试用创新的情况,因而犹豫不决。

(4)试验阶段

农民经过评价,确认了创新的有效性,于是决定在农场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这时,他需要筹集必要的资金,学习有关的技术,投入所需的土地、劳动和其他生产资料,并观察试验情况的进展与结果。

(5)采用(或放弃)阶段

试验结束后,农民会根据试验结果决定采用还是放弃创新。农民通常是经过不只一次的试验后才决定是否采用。每一次的试验都会增加或减少他对创新的兴趣。在这些重复的试验中,如果创新的效果不断得以验证,农民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加,从而就会扩大试用规模,这样的重复试验就意味着创新已被采用。有时,农民对一项创新经过一、二次试验后就予以放弃而拒绝采用,这时需要对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能草率地责怪农民或推广人员。农民的这一决定也有可能是正确的,因为这项创新经验证的确不适合该特定地区或农户。有时即使农民已经做出了大规模采用创新的决定,也可能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

7.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技术方法类成果与物化成果的推广方法有什么不同?

衡量科技成果质量通常有5项标准:创新性(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成熟性(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效益性(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适用性(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实用性(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8.美国心理学家沃隆(Vroom)1964提出期望理论,用公式可表示为:激励力量

(M)=效价(V)×期望值(E),式中效价(V)和期望值(E)的具体涵

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激励理论加强农业推广工作。

效价,是指某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评价。对于同一个目标,不同的人对其效用价值不一定相同,有的人认为此目标非常重要,那么其效价就是正值;有人认为对他丝毫无用,那么其效价就是零值;假若他认为该目标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有害处,那么其效价就是负值。当然,正值或负值都有大小、高低之别。

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通常在0~l之间,0为毫无把握,l为完全有把握。

激励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1)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期望理论表明,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目标确定是增强激励力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确定目标时,要尽可能地在组织目标中能够包含更多农民的共同要求,使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高度联系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尽量切合实际。因为只有确定的目标经过努力后能实现,才有可能激励农民干下去;反之目标遥远、高不可攀,积极性会大大削弱。

(2)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同一目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效价;甚至同一目标,由于内容、形式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价,所以要根据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项目的价值,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只要你推广的项目,农民很器重,很向往,很有意义,其效价越高,这样激励力量就越强;反之,农民觉得无足轻重,漠不关心,其效价就会很低甚至为零;如果农民觉得害怕、讨厌而不希望实现,其效价为负数,不但不会激励积极性,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

(3)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对期望值估计过高,盲目乐观,到头来实现不了,反遭心理挫折;估计低了,过分悲观,容易泄气,会影响信心,所以对期望值应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当一个合理的目标确定以后,期望值的高低往往与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气质、经验有关。要使期望变为现实,还要求推广人员训练有素,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排除不利因素,创造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

9.从农业推广的角度,如何看待农民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只卖不吃、只吃不

卖”现象?如何改变?

10.集体指导法是农业推广的方法之一,集体指导法有哪几种具体形式?如何应

用?

集体指导法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小组讨论、示范(如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短期培训和现场参观等。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由小组成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方法。对推广人员来说,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一方面是使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让参加者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同时可以倾听多方的意见,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不足之处是费时,工作成本较高,效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的主题和主持人的水平。如果人数太多,效果也不理想。

搞好小组讨论,应注意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这需要明确讨论的主题,确定讨论的参加者

和讨论的地点,并做好通知。参加小组讨论的适宜人数一般在6~15人,最多也不应超过20人。讨论地点最好安排在一个较安静、环境较好的地方。小组讨论一般由推广人员主持。如果参加者中有些人组织能力较强,也可以选择参加者来协助主持。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和参加者要一起就座,常围坐成圆圈,以消除彼此的距离障碍。在讨论开始时,主持人要先向参加者介绍讨论的主题,并简明扼要说明讨论的目的和意义。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要尽量为小组讨论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参加者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同时做好讨论的记录。在讨论结束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做一下总结,以巩固讨论成果。

(2)示范

示范包括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成果示范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指导农户把经当地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加以应用,将其优越性和最终成果展示出来,以引起他人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仿效的过程。

方法示范是推广人员把某项新方法通过亲自操作进行展示。示范是农业推广极为重要的方法,对于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农业推广示范是农业推广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3)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就是组织农民小组到某农业推广现场就其所示范的农业创新或先进经验进行观看和学习,是一种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集讨论、考察、示范于一体的重要推广方法。参观的地点可以是一个农业试验站、一个农场、一个农户或是一个社区组织等。该方法最大特点是可让农民到实地亲眼目睹一些新的技术措施及其效果,增加农民对新技术措施的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其不足之处是费用较高。

组织实地参观,需要确定参观团的负责人。负责人要负责在参观前与参观点有关人员的联系,确定参观时间、地点和人数,并做好交通工具等安排。在参观出发前,应把参观的目的、参观地点和详细的活动日程安排告诉大家。在参观过程中,推广人员应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农民边看边议,进行实地指导。每个参观点结束后,最好组织农民讨论,并让参观者提出他们各自的想法。

(4)短期培训

短期培训是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农民短时间脱产学习。一般包括实用技术的培训和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如“绿色证书”培训。

搞好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对农民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训,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课内容要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尽可能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1.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编制好一份农业推广项目计划?

1. 建立项目计划委员会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前,首先确定项目计划的编制人员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最好由相关领域的干部、专家和农民代表组成,建立项目计划委员会,负责组织项目调研、项目初期论证和编制项目计划报告。确保计划有人做,有人管,做得好。

2.调查研究,确定项目初选

在项目计划委员会建立之后,就要对农业发展、农业推广、农村、产业、资源、市场、政策、农民行为特点等现状和问题做出恰当的估计,确定推广目标区域和目标群体,提高计划与项目的有效性。同时写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项目初选和可行性论证。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内容、技术分析及论证。具体包括国内外水平及发展趋势;项目的内容、用途、意义,主要指标与国内外水平的比较;总体及分课题的实施技术方案、试验示范方案、试验示范方法与国内外水平、特点的比较;成果转化与先进技术应用中的技术关键与关键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途径,实现的可能性;推广项目的依托技术成果,其科学性、先进性,特别是适应性与适用性的评价,重点核查其依据;推广项目实施的的规模;项目有无公害及解决途径以及立项的科学依据和水平。

(2)经济(或社会)效益分析。具体包括项目区资源情况及综合利用的分析;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投入成本、售价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推广应用后每年为国家创收利税的估算;能源、生产资料、劳动等消耗分析;是否是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内的重点农业推广项目,在申请区内推广实施应用可能性分析;引进技术成果的必要性和实施可能性的分析以及推广项目在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健康水平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效益分析。

(3)推广项目的总体方案目标、阶段目标及预计完成时间

(4)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能力。具体包括:经济和物质实力(固定资产、经费来源、经济实体等);现有条件;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支持程度;工作基础;参加人员及技术力量的素质、水平、能力与搭配情况;参加本项目实施的人员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称及项目主持人情况以及技术负责单位、试验示范基地,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的分工。

(5)经费概算和物质设备。具体包括:承担单位可提供的条件(规格、型号等);需要支持的条件(规格、型号等);经费投资总额及分年度投资;经费来源及落实情况以及有偿部分的还款渠道及期限。

3.项目计划的编制

项目计划申报书编写大纲内容包括:

(1)推广项目名称,项目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水平和现状;

(2)项目说明,即推广项目的主要技术来源及获奖情况;

(3)项目推广计划指标包括项目推广的对象、地点、面积和示范的范围;分年度推广面积和范围;项目实施后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指标;

(4)推广方法和步骤即活动计划和估计完成的时间、面积、范围,推广的难易程度及承担能力强弱,完成该项目推广计划要求的总时间和完成阶段性目标要求的时间;

(5)执行项目所需条件包括执行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资金不包括技术人员的工资费用,只包括推广活动费、试验示范用品、必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费及培训费等。按照推广规模认真测算每一项目所需费用及每一笔经费的来源。推广物资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必须增加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投入,包括种子、苗木、农药、化肥、农机具等。根据推广规模估算新增物资品种的数量,并写明货源情况;

(6)预期结果和计划评价对执行项目的价值和经济可行性评价;

(7)主持单位和协作单位主持单位只能是一个,是项目推广计划主要完成者,负责项目推广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写和实施过程监督评估,以及人力、物力、财力全面的管理。协作单位可以是两个以上,居次要地位,主要是协助主持单位完成项目推广计划;

(8)项目执行人、参加人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等。

12.结合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组织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思考我国农业推广组织未来发展的趋势。

13. 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1.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等等

2.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存优去劣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3.评价可以剖析推广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分清主次,便于考虑今后工作中投资额和经费开支的去向

4.评价可以帮助推广人员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同时可以窥视到农民对推广内容的态度和行为改变的程度,便于在问题的萌芽状态时解决。评价可以检测推广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未来的推广项目计划和技术更新提供依据6.评价可以为农业行政部门和政府从宏观上制定推广政策,确定推广方针、目标、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经济评价指标有单位面积增产率、单位面积增加的经济效益、项目总经济效益、推广年经济效益、推广年人均经济效益、农民收益率、项目总产值、新增总产值、新增纯收入、推广投资收益率、推广成效率、推广单位纯收益、推广费用收益率、年度推广费等等。

14.我国目前有哪几种类型的农业推广组织?各农业推广组织有何特点?农业推广组织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农业推广组织类型

根据农业推广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组织的发展战略以及技术、规模、人员等因素,可以将目前影响最大的农业推广组织划分为5种类型,即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和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以政府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组织目标和服务对象广泛,涉及全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技术为主。内部传播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分段传播,通过正式传播规则和形式由上级组织机构依序传达到基层组织机构。其组织表现成果主要由农村社会与经济效益来度量。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院校或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工作目标是教育性的。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技术为主,组织规模是由大学行政所能影响的范围而决定的。

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推广项目地区的目标团体,也可涉及其他相关团体。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为主,亦具操作性,而组织规模属于中等偏小。以项目活动的类别来分化工作单位。

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以企业机构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大都以公司形式出现。其工作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机构的经济利益,服务对象是其产品的消费者,主要侧重于特定专业化农场或农民。一般而言,此类推广组织的推广内容是由企业组织决定的,常限于单项经济商品生产技术。其技术特征以实物性技术为主,也兼含一些操作性技术。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常是企业机构的一个部门。在组织结构特性方面,采用自上而下的控制方式,权力集中度比较高,内部传播采用单元系统传播方式。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行动而形成的组织机构。这类组织以农民所形成的农业合作团体最具代表性。农业推广工作往往需要与其他业务部门配合以实现服务合作组织成员的综合目标,推广内容一般偏重社会经济性。其推广对象是参与合作团体的成员及其家庭人口。其技术特征以操作性技术为主。而在进行资源传递服务工作时,则其技术特征以实物性技术为主。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通常是农业合作团体的部分单位。因此,其组织规模随着农业合作团体的联结关系而定。从目前各国的农民合作团体来看,大多数规模较小。为了满

足组织成员的要求,此类组织大都采用由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农业推广计划。

农业推广学习题

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如何才能学好农业推广学? 4.创新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5.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 6.何为农业创新的扩散?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7.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8.何谓农业科技成果?它有什么特点?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是什么? 10.如何挖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 11.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打破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12.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重要的? 13.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 14.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 15.人的行为特征理论在农业推广上如何应用? 16.需要、动机理论在农业推广中怎样应用? 17.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18.公共推广机构和民间推广机构的行为特点有何不同? 19.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有极其重要作用? 20.农业推广沟通有哪些沟通要素组成? 21.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 22.农业推广教育有何特点? 23.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24.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 25.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26.研究国外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27.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应该如何改革?

28.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应如何培养? 29.做好农业推广工作为什么必须注意外部环境因素? 30.美国和日本的农业推广立法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31.为什么说《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我国农业推广的基本法规?32.如何利用WTO的“绿箱”政策为我国的农业推广服务? 33.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 34.如何有效控制试验误差? 35.如何做好成果示范? 36.如何做好方法示范? 37.为什么说掌握信息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工作基础? 38.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和传播农业推广信息? 39.你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40.如何选择农业推广项目? 41.如何写好农业推广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42.如何总结农业推广项目? 43.农业推广人员在经营服务中应树立哪些观念? 44.推广营销服务中为什么要有品牌意识? 45.你如何训练自己的营销技能? 46.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47.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48.简述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的写作要点。 49.与农业推广相关的宣传应用类文体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50.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51.演讲稿的撰写应掌握哪些要点?请撰写一篇10分钟的演讲稿。 52.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你将如何培养、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53.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 54.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就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她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与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前者就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后者就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就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就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就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就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与一般消费者)。三就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与自助型5种)。四就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瞧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与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与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 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推广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序论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五大类型:1、传递服务模式。2、合同约束模式。3、意识启蒙模式。 4、参与服务模式。 5、综合咨询模式。 2.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 答: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 答: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 5.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一、直接功能 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 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间接功能 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6.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基本内容。

答: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这两个基本的子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与法律环境、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经济与结构性条件、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 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 答:研究对象是推广对象在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9.怎样加强我国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研究 答: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十分丰富,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技术推广与我国实践中的推广站上,而要深入到农业推广实践中各类推广对象、推广人员、组织机构以及众多的农业推广实务和复杂的农业推广环境之中去。 第二章农民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1.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2. 答: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此时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向着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行。当他的行为达到目标时,需要就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有新的需要和刺激、引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 3.简述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推广学复习总结

农业推广新整理 绪论 1.狭义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适当的方 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的农业推广: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 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推广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及其他人员的家政(农家生活教育) 指导,对农村青年的4H教育即“手Hands 、脑Head 、身Health 、心Heart”教育。)3.现代农业推广是一种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并且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4.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将农业技术界定为“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 和实用技术”。 农业技术具体包括: (1)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 (2)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3)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 (4)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5)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 (6)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 (7)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8)其他农业技术。 第一章 1.创新: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创新并不一定或并不 总是指客观上“新”的东西,也可以指解决问题的一种较新的方法。 2.农业创新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3.创新采用过程: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分为5个阶段 1)认识阶段(即感知阶段) 2)兴趣阶段 3)评价阶段 4)试用阶段(即尝试阶段) 5)采用阶段(即接受阶段) 罗杰斯根据采用时间的先后,将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 1、革新先驱(即创新者) 2、早期采用者 3、早期多数 4、晚期多数(后期多数) 5、落后者(晚期采用者) 4.创新的扩散方式 传习式(世袭式) 接力式(单线式) 波浪式(辐射式) 跳跃式(飞跃式)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同名35307)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同名35307)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优越性 2、创新的采用 3、创新的扩散 4、发明 5、创新 二、填空: 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而某项具体的()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 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 三、简答题: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 四、论述题: 1.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1.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2、技术 3、科技成果 4、科技成果转化 5、应用性研究成果

二、填空: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 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和()。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和()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 ()、() 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 三、简答题 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农业推广学试题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A. B. C. D.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及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A.成立农业大学 B.兴办农业学堂 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制定农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A.年经济效益 B.推广年人均效益 C.推广成效率 D.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推广度 B.推广指数 C.推广率 D.平均推广速度 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 A.1∶5∶9 B.3∶2∶1 C.1∶2∶3 D.1∶3∶5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 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农业推广学-(1)教学文稿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2 分) 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B ) A .推广人员 B .农民 C .推广项目 D ?信息 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 称为( B ) A ?试验示范期 B ?发展期 C .成熟期 D ?衰减期 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 A ?意志过程 B ?认识过程 C .情感过程 D .评价过程 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 A .创新 B .创新的扩散 C .创新的采用 D ?创新的类型 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C ) 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 C ) A .群众性推广方式 B .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 .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D ?项目推广方式 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 B ) A .转变农民的行为 B .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 .转变农民的观念 D .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 D ) A .高级农艺师 B .专家教授 11. "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 .采用农民数 B .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12. 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A. 物化产品 B .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D ) B ) A .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C ?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农民 C ?科技成果 B .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D ?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B ) B .农民行为 D .推广机构 C .推广站长 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 A .形成组织结构 C .强化组织内部建设 D .推广研究员 C ) B .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D .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C .当地所有农民数 D .创新者数量

自考农业推广学章节复习要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 (4) 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 (5) 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8) 第五章农业推广组织 (10) 第六章农业推广计划 (12) 第七章农业推广教育 (15) 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7) 第九章农业推广人员 (20) 第十章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22) 第十一章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27) 【使用说明】选择题中加粗部分为参考答案;名词及问答题中有加粗的为近10年考过的题目,要重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推广是()。 A.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技术咨询活动 B.一种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宣传活动 C.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 D.一种发展物质、技术推销活动 2.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3.广义的农业推广重点强调的是()为主 A.农村社会教育 B.种植业的发展 C.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畜牧业和林业 4.广义农业推广强调()。 A.种植业生产 B.教育过程 C.信息传播 D.采用技术 5.进行“手、脑、身、心”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成年农民 B.农村青少年 C.农村妇女 D.农村老年人 6.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源的利用 7.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农民的数量 B.农民的需要 C.农民的素质 D.农业生产水平 8.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国家的需要 B.农民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农业的需要 9.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之一是() A.中介作用 B.科技成果的研究 C.科技成果的评价 D.科技成果的管理 10.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产量 B.增加收入 C.采用新技术 D.发展生产力 1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12.农业推广学科是()。 A.经济学科 B.技术学科 C.社会学科 D.行为学科 13.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 A.美国形成 B.前苏联形成 C.英国形成 D.中国形成 14.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 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 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15.媒介是()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传播学 16.“推广”一词的提出始于()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17.国外使用“农业推广”一词最早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8.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9.公共关系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等活动内容属于() A.广义农业推广 B.狭义农业推广 C.非农业推广 D.传统农业推广 20.在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目标团体(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的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共五套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广义农业推广 2.成果示范 3.方法示范 4.农业技术市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 3.影响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农业推广工作从狭义到广义并发展到现代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由那些因素所说决定?(20分) 2.目前农村社会中农民在接受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不同的类群?他们在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上有何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20分) 3.试述如何实施农民培训。(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现代农业推广 2.创新 3.集体指导 4.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 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三论述题 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20分)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20分) 3.试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农业科技成果 2.行为 3.动机 4.沟通 5.集体教学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三论述题 1.试述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15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10分) 3.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2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双向沟通 2.现场参观教学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4.传播媒介 5.科普文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三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原则(10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15分) 3.试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运行机制的类型及特点(20分)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 全国2008年7月自考真题农业推广学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之一是() A.中介作用B.科技成果的研究 C.科技成果的评价D.科技成果的管理 2.广义的农业推广重点强调的是() A.农村社会教育B.种植业的发展 C.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3.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产量B.增加收入 C.采用新技术D.发展生产力 4.农业推广人员是() A.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B.农业推广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机构的成员D.在农村传播农业技术的人员 5.我国农业推广的渠道很多,下述中属于农业推广机构推广渠道的是() A.乡(镇)农技站 B.教育单位推广部门 C.科研单位推广部门D.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6.推广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 A.技术上限B.农民成果分布 C.经济上限D.推广人员收入 7.进行“手、脑、身、心”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成年农民B.农村青少年 C.农村妇女D.农村老年人 第 1 页

8.推广年人均效益是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 A.推广的面积B.参加推广的人数 C.年推广对象数D.年采用创新的推广对象数 9.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中,评价推广对象的标准之一是() A.机构设置是否合理B.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关系 C.创新的扩散情况D.推广人员工作效率情况 10.采用创新的推广对象数除以总推广对象数再乘以100%,其值表示()A.推广效率B.推广经济效益 C.采纳率D.教育效果 11.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指标的设置是根据() A.评价方法B.评价方式 C.评价效果D.评价内容 12.推广方法对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可以用作() A.衡量农业推广方法优劣的尺度B.农业推广方法效果评价的尺度 C.衡量农民接受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D.评价农业技术效果的尺度 13.不计成本而取得每亩的最高产量称为() A.经济上限B.成果分布 C.实际产量D.技术上限 14.支持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假定目标人口的()A.不一致性B.异质性 C.年龄相同或相近D.一致性 15.双向沟通效果最好的方法是() A.农户访问B.大众传播 C.方法示范D.成果示范 16.人类行为的知识层面是指() A.人们对人、事、物的反应B.知识、智能等 C.人们对技术的反应D.人们的操作技能 17.农业推广的两种推广战略均强调同一结果,即改变() 第 2 页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312029) 一、名词简释题 1.农业推广信息 2.项目可行性报告 3.多因素试验 4.创新 5.大众传播法 6.沟通 7.农业推广组织 8.项目验收 9.农业科技成果 10. 绿色证书 12.创新的采用 13.科技实验报告 14.现代农业推广 15.成果示范 16.方法示范 二、单项选择题 1.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史密斯-利弗法》最早通过于【C 】。 A.1866年 B.1924年 C.1914年 D.1851年 2.狭隘的农业推广对“推广”理解为【B 】。 A.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 B.农业技术推广 C.科技成果推广 D.农村家政推广 3.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不包括【D 】。 A.心理学 B.传播学 C.社会学 D.物理学 4.同一群体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D】 A.从众 B.模仿 C.感染 D.相容 5.“需要层次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于【A】。 A.1943 B.1953 C.1843 D.1853 6.“大家干我就干”的行为规律属于【C】。 A.服从 B.相容 C.从众 D.感染与模仿

7.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C 】。 A.动机 B.目标价值 C.期望概率 D.激励力量 8.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C 】。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9.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分别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C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10.一个人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B 】。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扩散型沟通 D.全通道型沟通 11.在S—M—C—R沟通模式中,R代表的含义是【C 】。 A.传播者(信息源) B.媒介(传播渠道) C.接受者 D.信息 12.扩散曲线是横坐标为【B 】。 A扩散规模 B.时间 C.采用者的数量 D.百分比率 13.下列选项不属于创新的是【D 】。 A.新的技术 B.新的产品 C.新的设备 D.空想主义 14.创新早期采用者所占的百分率为【B 】。 A.2.5% B.13.5% C.34% D.16% 15.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不包括【C 】。 A.小组讨论 B. 示范 C. 农户访问 D. 实地参观 16.个别指导法的特点不包括【A 】。 A.信息反馈及时 B. 针对性强 C. 沟通的双向性 D. 信息的发送量的有限性 17.用来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文件称为【C】。 A.可行性报告 B. 调查报告 C.项目申请报告 D.科技实验报告 18.科技简报的写作格式,一般为【C 】。 A. 报头、正文、报尾、密级 B. 期号、报头、正文、报尾 C. 报头、正文、报尾 D. 报头、正文、报尾、签名 19.农业推广合同的写作格式一般为【A 】。 A.标题合同当事人合同正文结尾 B. 合同当事人标题合同正文结尾 C. 标题合同正文合同当事人结尾 D. 标题合同正文结尾合同当事人 20.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和农业推广探索性试验一般采用【D 】。 A.大区对比试验 B. 多因素试验 C.综合性试验D小区试验 21.一次正规的试验一般要求的重复数【D 】

农业推广学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判断题 五.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义、广义、) (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都属于此。 ⑵广义的农业推广:指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等方面。 ⑶中国特色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和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2.现代的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3. 人的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 4.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力量,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5.正式沟通: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结构系统和信息流动的路径、方向、媒体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6. 创新的扩散: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一个社会系统,

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6. 集体指导法:即在同一类型、地区,相同的生产和经营方法的条件下,把情况相似或相同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交流方法…………………………………………………………… 7. 方法示范:农业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某种技能的推广方法。 8.农业推广适应性试验是在较小规模上进行实施,以观测和检验新技术成果在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和社会推广应用价值的一种试验 9.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一般泛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科技人员在将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 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把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通过农业生产环节在生产中应用。 11. 农业推广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农业知识、农业自然资源数据、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信息为内核,利用数据库、模拟模型、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对农业推广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处理,辅助各级管理决策的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有关人员的统一体。 12.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是服务与经营的结合。“服务”是指“用以交易并满足他人需要,本身无形和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活动”,而“经营”就是经济的运营,与市场营销密切相关。 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拟议中的若干项目实施备选方案,组织有关专家从市场营销、技术、组织管理、社会及环境影响、财务、经济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方案是否可行,并对他们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全部分析研究活动。

浙江4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要提高经济上限,首先要提高() A.技术上限B.经济效益 C.资金周转D.农民素质 2.组织基础理论中,所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组织的特点B.机构的组织结构 C.组织的职能D.组织的运行机制 3.在推广中用于引起变革的手段是() A.行政命令B.法律法规 C.沟通D.新技术 4.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是() A.推广服务系统B.推广组织形式 C.农业知识信息系统D.目标团体系统 5.要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要求推广人员具备最为重要的能力是() A.推广教学能力B.经营管理能力 C.口头表达能力D.社会工作能力 6.中国“农师制”首创于() A.西汉B.唐朝 C.宋朝D.清朝 7.成果产出以后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 A.成果扩散系统B.成果采纳系统 C.目标团体系统D.推广服务系统 8.推广服务系统是指() 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9.采纳率可用来反映() A.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B.接触推广对象比例 C.创新的扩散情况D.推广的成效 10.农业推广方法效果评价的尺度应是() A.推广目标的实现程度B.改变农民行为的程度 C.推广成效率D.推广对象经济效益 1

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总

全国2001年10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选(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A.目的B.手段C.信息D.组织 5.推广服务系统是指()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6.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A.推广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B.推广系统和研究系统C.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 7.推广项目的技术不具备(),则没有推广价值。A.计划性B.先进性C.社会性D.公正性 8.推广对象的规模,一般比推广工作者个人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A.小B.大C.差不多D.无法比较 9.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己拟定计划,这种方式是()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 B.自下而上的计划拟定方式C.联合拟定方式D.上下结合双程式10.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明确的()和指明努力方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村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目的。A.具体步骤B.具体内容C.建议D.目标11.农业推广教育是(,指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A.咨询B.宣传C.开发D.传播12.进行农家记帐、家庭工副业生产管理、粮食保管、防鼠、食物营养、食品卫生、环境美化、子女教育、庭院经济等为内容的教育称为()A.“四健”教育B.管理教育C.技术教育D.家政教育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用()评价。 A.转化率B.转化模式C.转化体系D.转化途径 14.经济上限或成果分布的提高都不能超过甚至达到相应的()A.转化率B.推广度C.推广指数D.技术上限 15.对准备专门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的教学活动是()A.职前培训B.职后培训C.在职培训D.个别指导培训16.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的推广项目一般是由()制定。A.地方组织B.商业组织C.行政部门D.农民个人17.我国技术承包责任制推广方式中,承包者()A.只能是个人B.可以是技术推广组织或个人C.只能是推广组织D.只能是专家组成人员18.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的培训主要是针对()A.基层推广人员B.广大农民C.基层行政干部D.农民积极分子19.推广成效率是()除以适宜推广面积A.推广后的总收入B.推广总经济效益C.实际推广面积D.推广总面积20.为了评价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需要考察( )A.推广人员培训农民数量的多少B.农民对推广工作的认识程度C.农民的产量与产值增加情况D.农民的经济效益提高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每2分)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涉及以下()等几个层面。A.推广理论和方法论B.教育法C.具体研究方法与形式D.各种研究技术E.田间试验法2.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是()A.技术先进适用B.综合效益显着C.适宜范围广 D.考虑环境和生态质量的维护和提高E.技术成果鲜未人知,科技含量高3.农民学习的特点()A.目的明确B.互相学习C.精力分散D.学习时间少E.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4.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指()A.农村B.农业研究C.农民 D.农业教育E.农业推广5.大众传播媒体包括() A.报纸B.农业杂志C.广播D.电影、电视E.陈列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经济上限是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如土地等)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的每年每亩增值的总值。2.专家评价方式是聘请推广专家、农业技术专家和推广管理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的方式。3.鼓励教学法是通过企业竞赛、评比奖励、企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4.把资源物质、技术、劳动力等的拥有量、质量要求,全面比较分析;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现状,找出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展望未来,拓宽发展前景,为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5.沟通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与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并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四、简答(每5分)1.技术承包责任制推广方式有哪些形式?1)联产提成技术承包2)定产定酬技术承包3)联效联质技术承包4)专项技术劳务承包5)农业集团承包。2.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主要有哪些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