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及分析

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及分析
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及分析

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

在实验诊断的评价指标中,比较稳定的指标有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要达到何种水准才有价值,需要根据临床实际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越强,临床意义也就越大。

关于金标准

金标准是指当前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可正确区分“有病”或“无病”。当新试

验实际上更优于传统“金标准”方法时,应采用最新的病理生理知识去更新传统的“金标准”

1. 敏感性

敏感性就是指由金标准确诊有病的实验组内所检测出阳性病例数的比率( % )。即本实验诊断的真阳性率。其敏感性越高,假阴性率也就越低。假阴性率等于漏诊率,因此,敏感性高的实验诊断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值越高,漏诊的机会就越少。所以,敏感性和假阴性率具有互补性。 .即:敏感性 = 真阳性 /病例组 =a/( a+c)

2. 特异性

是指由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内所检测出阴性人数的比率( % ),即本诊断实验的

真阴性率。特异性越高,其假阳性率也就越低。假阳性率等于误诊率,因此,特异性越高的检验诊断方法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发生误诊的机会就越少。由此可见,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也具有互补性。即:特异性 =真阴性 /对照组 = d/(b+d)

3. 准确性

是指临床诊断检测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病例数的比例,即称本临床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准确性反映了实验诊断的基本特性,即: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度高的实验诊断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也一定较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之和也就最小。即:准确性 = (真阳性 +真阴性) /(病例组 +对照组) = (a+d)/ (a+b+c+d)

4. 漏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患某病的病例组中,被待评价的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比例。敏感性与漏诊率是互补的,敏感性越高,漏诊率就越低。即:漏诊率=1- 敏感性 =假阴性 /病例组 = c/(a+c)

5. 误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中,被评价的试验判断为阳性的比例。特异性和误诊率也是互补的,特异性越高,误诊率就越低。即:误诊率 =1-特异性 =假阳性 /对照组 = b/(b+d)

6. 阳性预测值 (postivepredictive value)

又称预测阳性结果的正确率,是指待评价的诊断试验结果判为阳性例数中,真正患某病的例数所占

的比例,即从阳性结果中能预测真正患病的百分数,这也是临床医生最关心的诊断指标。阳性预测值的高低主要受患病率的影响,因此,临床实验诊断研究的阳性预测值能

在不同的患病率情况下指导临床医师合理运用实验诊断项目。即: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

阳性+假阳性)=a/ (a+b)

7.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又称预测阴性结果的正确率,是指临床诊断实验检测出的全部阴性例数中,真正没有患本病的例数所占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患病率)敏感性越高的实验诊断项目,其阴性预测值

越高,相反,特异性越高的临床实验诊断阳性预测值越好。但是,患病率对预测值的影响要

比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影响更为重要。即:阴性预测值=真阴性/ (真阴性+假阴性)=d/(c+d)

8. 患病率(prevalenee)

是指被检测的全部对象中,真正患者的比例。患病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不同水平的医疗机构或患者来源不同,其患病率会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的患病率,其实验诊断的预测值也有较大的差别。患病率对被评价的诊断试验,也称为验前概率,而预测值属于验后概率。即:患病率=病例组/ (病例组+对照组)=(a+c)/( a+b+c+d)

9.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

阳性似然比是指临床诊断检测出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间的比值,即阳性似然比=敏感

性/( 1-特异性)。可用以描述诊断试验阳性时,患病与不患病的机会比。LR( + )提示正确

判断为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为阳性的可能性的倍数。LR( + )数值越大,提示能够确诊患

有该病的可能性越大。它不受患病率影响,比起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为稳定。利用这一指标可

以计算出不同患病率的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敏感性/ (1-特异性)=a (b+d)/ b(a+c)

10.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lihoodratio )

阴性似然比是指临床实验诊断检测出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值,此值越小,说明该诊断方法越好。可用以描述诊断试验阴性时,患病与不患病的机会比。LR(-)提示错误判断

为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为阴性的可能性的倍数。LR(-)数值越小,提示能够否定患有该

病的可能性越大。阴性似然比=(1-敏感性)/特异性=c (b+d)/d(a+c)

11?比数比(OR)

有病患者阳性试验似然比与阴性试验似然比的比值。数值越大,表明诊断试验区分患者与非患者的能力越大。

12. 验前概率:

临床医师对就诊者可能患何种病的初步印象的量化指标,称为验前概率,验前概率的大小在总体上必须符合该病的患病率,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验前概率等于该病的患病率;

13. 验后概率(诊断概率):

验前概率结合诊断试验的结果,得出就诊者患病可能性大小的估计称之为验后概率。

敏感性 (SEN) = a/(a+c)

特异性 (SPE) = d/(b+d)

阳性似然比 (+LR) = SEN/1 -SPE

阴性似然比 (-LR) = (1 -SEN)/SPE

准确度 =a+d/(a+b+c+d)

患病率 (即验前概率 )= a+c/(a+b+c+d)

验前比 (pre-test odds) = 患病率 /(1 -患病率 )

验后比(posr-test odds)=验前比邓日性似然比

验后概率 (post-test probability) = 验后比 /(验后比 +1)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中,稳定的指标有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由于它们都是以诊断金标准确诊的病人来测定和计算的,所以,除了可将其用于对临床医师的

诊断提供量化指标外,还可将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用于对诊断试验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评价。

因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随流行率而变化,它们在指导临床医师作诊断时很有帮助,但不能作为评价诊断试验本身价值的指标。

灵敏度和特异性之间的关系对于一项诊断试验,可以通过调整分界值提高灵敏度或特异性,但二者不能同时提高。提高一个,必然降低另一个,因此,选择分界时必须权衡,使两者得到兼顾。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单独使用敏感性很高的诊断试验,虽然漏诊率低,但由于其特异性相对较差,结果误诊率必然较高;如单独使用特异性很高的试验诊断,虽然误诊率低,但由于其敏感性相对较低,结果漏诊率必然较高。此时可采用敏感度与特异性均高的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甲状腺疾病的最新实验室诊断指标及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刘丽华

【临床研究】 甲状腺疾病的最新实验室诊断指标 及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 刘丽华,杜双迎,许秉权 (吉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吉林132001)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实验室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甲亢及甲低各诊断指标的平行性和其他甲状腺疾病各诊断指标的不平行性。方法:观察组为225例已确诊的甲状腺疾病的患者,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促甲状腺素(s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异显著,50.6%的诊断指标具有平行性,49.4%的诊断指标不具有平行性。结论:血清甲状腺各指标的检测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类型、病情评估、疗效检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那些指标不平行的非典型的甲状腺疾病的鉴别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诊断指标;相关性与平行性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3.03.022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369(2013)03-0062-02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1.1.1观察组我院2009 2010年确诊为甲状腺疾病的225例住院患者。具有平行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共114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6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52例;其他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指标不具有平行性的占111例。这部分疾病包括继发甲亢、继发甲低、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低、低T3、T4综合征、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等。 1.1.2对照组选择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 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人群空腹采血3ml,分离血清,置-20?冰箱冰冻保存备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诊断指标的水平。 1.3统计学处理两组实验结果均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具有平行性的典型的甲亢和甲低及其他甲状腺疾病各诊断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而对照组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诊断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FT3(pmol/L)FT4(pmol/L)sTSH(mu/L)Tgab(IU/ml)Tpoab(IU/ml)对照组504.9?1.111.15?3.253.00?2.656.8?0.11.6?0.3观察组22518.5?7.124.8?5.914.5?6.950.8?5.3120.4?1.4 P值<0.01<0.01<0.01<0.01<0.01 2.2除典型的甲亢和甲低外,其他的各种甲状腺疾 病的各种诊断指标的不平行性占有相当大比例。 (见表2) 表2各种甲状腺疾病的各种诊断指标的不平行性[n(%)] 甲亢复发亚临床甲减低T3综合征含碘食物药物过量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治疗恢复阶段甲亢复发其他19(17.1)17(15.3)14(12.6)12(10.8)15(13.5)15(13.5)11(9.9)8(7.2) 3讨论 3.1本文所述的平行性,即典型的甲亢,FT3、FT4增高,TSH降低。典型的甲低FT3、FT4降低,TSH 增高。而其他的各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疾病均体现了T3、T4、TSH的不平行性[1],即不符合常规的甲亢和甲低的诊断指标。例如:(1)T3、T4测定受TBG 的影响,雌激素使T3、T4增高,雄激素、水杨酸、皮质醇、严重肝肾疾病、低蛋白血症使T3、T4降低;(2)血中抗T3抗体、抗T4抗体的干扰,使T3、T4测定结果假性增高或假性降低;(3)采血时病人服含T3甲状腺激素,使T3增高;(4)服用抑制T4转化T3的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地米、普萘洛尔、胺碘酮,使T3下降。这些因素均可使FT3、FT4、TSH呈现不平行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诊断甲状腺疾病过程中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各种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内分泌疾病中,甲状腺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病因较为复杂。但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与自身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以碘致甲状腺疾病最为常见[2]。目前我国女性人群患病率达3% 4%,且有逐年增高趋势。特别是甲 262013年2月 第25卷上半月第3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Feb,2013 Vol.25FHM No.3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1.1 大电网可靠性的测度指标 1. (电力系统的)缺电概率 LOLP loss of load probabilit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概率,即 ∑∈=s i i P LOLP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S 为给定时间区间内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系统状态全集。 2. 缺电时间期望 LOLE loss of load expect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小时或天数的期望值。即 ∑∈=s i i T P LOLE 式中:i P 、S 含义同上; T 为给定的时间区间的小时数或天数。缺电时间期望LOLE 通常用h/a 或d/a 表示。 3. 缺电频率 LOLF loss of load frequenc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次数,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S i i F LOLF 式中:i F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频率;S 含义同上。LOLF 通常用次/年表示。 4. 缺电持续时间 LOLD loss of load dur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平均每次持续时间,即 LOLF LOLE LOLD = LOLD 通常用小时/次表示。 5. 期望缺供电力 EDNS expected demand not supplied 系统在给定时间区间内因发电容量短缺或电网约束造成负荷需求电力削减的期望数。即 ∑∈=S i i i P C EDNS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i C 为状态i 条件下削减的负荷功率;S 含义同上。期望缺供电力EDNS 通常用MW 表示。

实验室检查指标

检查项目正常值的具体数值(选择/填空) 1. 血红蛋白(男):120~160g/L 2. 血红蛋白(女):110~150 g/L 3. 红细胞计数(男):( 4.0~ 5.5)×1012/L 4. 红细胞计数(女):(3.5~ 5.0)×1012/L 5. 白细胞计数:(4~10)×109/L 6.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0.50~0.70 7. 淋巴细胞百分数:0.20~0.40 8.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9. 网织红细胞:0.5%~1.5% 10. A/G值:1.5:1~2.5:1 11. 总胆红素:3.4~17.1μmol/L 12. ALT:5~25卡门单位 10~40U/L 13. AST:8~28卡门单位 10~40U/L 14. Bun:3.2~7.1mmol/L 15. Cr:88~177μmol/L 16. Ccr:80~120ml/min 17. 24小时总尿量:1000~2000ml 18. 夜尿量:<750ml 19. 昼夜尿量值比:3:1~4:1 20. 尿最高比重:1.020 21. 二氧化碳结合力:22~31mmol/L (50~70vol%)22. 钾:3.5~5.1mmol/L 23. 钠:136~146mmol/L 24. 氯:98~106 mmol/L 25. 血糖:血浆:3.3~5.6mmol/L (60~100mg/L) 血清:3.9~6.1 mmol/L (70~110mg/L) 26. 总胆固醇:2.9~6.0mmol/L 27. 甘油三酯(男):0.44~1.76mmol/L 28. 甘油三酯(女):0.39~1.49mmol/L 29. 低密度脂蛋白:2.07~3.12mmol/L 30. 血清淀粉酶:800~1800U/L 31. 尿液淀粉酶:1000~1200 U/L 32. 肌酸激酶:酶偶连法(男):38~174U/L (女):26~140U/L 肌酸显色法(男):15~163U/L (女):3~135U/L 连续监测法(同“酶偶连法”) 33. 尿沉渣检查中红细胞:<50万/12h 34. 尿沉渣检查中白细胞:<100万12h 35. 血气分析pH值:7.35~7.45 36. 动脉血氧分压:95~100mmHg 37.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 38. 动脉血氧饱和度:95%~98% 39. 碱剩余:0±3mmol/L 40. HCO3:22~27mmol/L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敏感性_特异性_假阳性_假阴性-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及分析

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 在实验诊断的评价指标中,比较稳定的指标有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要达到何种水准才有价值,需要根据临床实际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越强,临床意义也就越大。 关于金标准 金标准是指当前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可正确区分“有病”或“无病”。当新试 验实际上更优于传统“金标准”方法时,应采用最新的病理生理知识去更新传统的“金标准” 1. 敏感性 敏感性就是指由金标准确诊有病的实验组内所检测出阳性病例数的比率( % )。即本实验诊断的真阳性率。其敏感性越高,假阴性率也就越低。假阴性率等于漏诊率,因此,敏感性高的实验诊断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值越高,漏诊的机会就越少。所以,敏感性和假阴性率具有互补性。.即:敏感性= 真阳性/病例组=a/( a+c) 2. 特异性 是指由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内所检测出阴性人数的比率( % ),即本诊断实验的 真阴性率。特异性越高,其假阳性率也就越低。假阳性率等于误诊率,因此,特异性越高的检验诊断方法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发生误诊的机会就越少。由此可见,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也具有互补性。即:特异性=真阴性/对照组= d/(b+d) 3. 准确性 是指临床诊断检测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病例数的比例,即称本临床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准确性反映了实验诊断的基本特性,即: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度高的实验诊断方法,其敏感 性和特异性之和也一定较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之和也就最小。即:准确性= (真阳性+真阴性) /(病例组+对照组) = (a+d)/ (a+b+c+d) 4. 漏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患某病的病例组中,被待评价的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比例。敏感性与漏诊 率是互补的,敏感性越高,漏诊率就越低。即:漏诊率=1- 敏感性=假阴性/病例组= c/(a+c) 5. 误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中,被评价的试验判断为阳性的比例。特异性和误诊率也是互 补的,特异性越高,误诊率就越低。即:误诊率=1-特异性=假阳性/对照组= b/(b+d) 6. 阳性预测值(postivepredictive value) 又称预测阳性结果的正确率,是指待评价的诊断试验结果判为阳性例数中,真正患某病的例数所 占的比例,即从阳性结果中能预测真正患病的百分数,这也是临床医生最关心的诊断指标。阳性

可靠性指标

第五章 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可靠性主要指标依据《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选择了经常用于分析的六个关键指标分类,包括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平均停电用户数、停电持续时间。要掌握这些指标的定义和计算。 第一节 可靠性主要指标 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停电时间的长短指标,记为AIHC-1, h /∑?=每次停电每次停电持续时间用户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户) 总用户数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HC-3。 结合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示意图讲解 2、供电可靠率 供电可靠率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是反映的供电系统对用户供电的可靠度的指标,记作RS 1, 1100%??=-? ???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供电可靠率统计期间时间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RS 2;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RS 3。 结合可靠率指标计算中各类时间关系示意图讲解 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停电频率的指标, /∑=(每次停电用户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次户)总用户数 4、平均停电用户数 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是反映平均停电范围大小的指标,其公式如下 /∑=(每次停电用户数)平均停电用户数(户次)停电次数 5、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本指标统计的是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工作的持续停电时间,主要反映了总体预安排工作的合理性, h /∑=(预安排停电时间)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次)预安排停电次数 6、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本指标统计的是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持续停电时间,主要反映了平均每次对故障停电恢复能力的水平, h /∑=(故障停电时间)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次)故障停电次数

实验室检验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实验室检验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5.1.1 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85%适用省、市、县三级 (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 开展是指具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检验报告、记录或标准物制备等资料。 (2)指标的依据:依据《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要求。 (3)指标的计算方法:检验项目开展率=实际开展的A类检测项目参数/A类检验项目参数×100% (A类以必须开展工作项目为准。) (4)资料收集方法: a 查阅评估年度《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基本信息部分数据; b 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证书及相关资料; c 抽查理化、微生物、毒理等检验检测报告,核查检验项目实际开展情况。 (5)资料来源:质量管理、业务管理、微生物、理化、毒理等相关职能部门。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

5.1.2 检验设备达标率≥90% 适用省、市、县三级 (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配备情况。 (2)指标的依据:依据《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要求。 (3)指标的计算方法:仪器设备达标率=已达到国家标准的A 类种数/国家标准A类总种数×100% A类为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 (4)资料收集途径: a 查阅评估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部分数据;

b 查阅《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c 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固定资产登记台帐等,核查仪器设备达标率。 (5)资料来源:质量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毒理室等科室。 省、地、县级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 5.1.3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95%适用省、市、县三级 (1)指标界定与解释:评价评估单位检验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 (2)指标的依据:依据《省、市、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3)指标的计算方法: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正常运行的设备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研究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2T01:20:04.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刘亮[导读]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贵州乌江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当中,其需求量迅猛增长。天然气管网作为连接上游气源和下游市场的生命线,在国民经济和能源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确保供气管网系统安全可靠至关重要。本文就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展开探讨。 关键词: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供气可靠性 1可靠性指标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是开展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的前提,也是后期实行可靠性管理的基础。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应用对象分为系统和单元两方面,其中系统包括管网、管道、站场3个层级,单元则包括管段、压缩机组、阀门、工艺管道、储气库、LNG接收站、资源及市场等各级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结合天然气管道生产实际,管网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应至少包含以下3类:狭义的可靠性类,反映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健壮性类,反映系统抗干扰能力;维修性类,反映系统发生故障后通过修复,从而恢复正常工作能力。可靠性指标体系的不同应用对象由于各自不同特点,可能适用上述3类指标中的2种或3种,如管网系统只涉及可靠性及健壮性两类指标,管道、站场系统以及一般设备单元泽可适用全部类别指标。(图1) 图1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分类示意图对每个对象的广义各类可靠性指标而言,考虑到其多项指标间的逻辑计算关系及管理的需要,需将每类指标划分为基本指标、中间指标、综合指标3个层次(图2)。其中,基本指标为可在现场直接测量或能够利用基本参数简单计算而获得的指标;中间指标是能够反映对象某项特定性能,并能利用若干基本指标计算而获得的指标;综合指标则是狭义的可靠性类/维修性类/健壮性类的综合性能指标。一般而言,基本指标和中间指标数量不限,而综合指标数量较少,一般为1。此外,根据天然气管道管理需要,某些对象还可设置附属指标,其虽然不参与基本指标、中间指标及综合指标的计算,但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对象可靠性(狭义)、维修性及健壮性方面的能力,属于常用管理指标。在确立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具体指标时,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能够准确反映出对象的性能,指标具体含义精准、无异议;②尽量不使用需要现场打分或专家咨询等主观手段获取分值的指标;③确保指标计算所需基础数据能够通过统计或现场检测的方法获取,否则该指标不能有效使用。 图2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广义)指标分层示意图 2管网系统水力可靠性评价指标天然气管网水力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的供气任务的能力,用于对系统的供气能力进行评价。采用输出可用度AT、载流可用度Ao以及时刻t水平c的可用度Ac(t)等指标对油气生产运输系统的水力可靠性进行评价。 3供气可靠度供气可靠度指管网系统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完成规定供气任务的概率。系统平均供气不足时间SAIDI指在给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管网系统因各类原因导致的不能满足供气任务的时间均值。系统平均供气不足频率SAIFI指在给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管网系统因各类原因造成下游用户缺气的平均次数。具体表达式为: 4天然气管道行业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天然气管道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系统按照规定运行条件完成规定输送任务的能力。考虑到天然气管道的任务输量及最大承压等因素,相对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冗余度较小,且用户需求多样,管道的局部失效就可能引发大面积连锁事故的发生。限于此,天然气管道系统对管体结构安全性和供气保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率先提出了天然气管道系统可靠性的概念,并对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对于单条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重点在于管体结构可靠,在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明确各管道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奠定基础。而对于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可靠性管理,需综合系统工程理论和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方法,统筹规划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历史结果,运用统计和概率的方法反映管网系统的可靠程度。天然气管道系统可靠的基本要求为保障运行安全,因而对于可靠性的研究也应以满足需求侧的供应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在保障管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功能。目前,可将天然气管道可靠性评价方法分为结构可靠性和供气可靠性两类,以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保障管道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结语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第八章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主要内容 概述 设计与实施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 筛检与诊断试验中的常见偏倚 二级预防 第一节概述 筛检screening o运用快速、简单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健康人群中 即区分出表面健康但可能有病的个体 诊断diagnosis o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对患者病 筛检的分类 根据筛检对象范围 整群筛检(mass screening): 对一定范围的人群进行筛检 目标筛检(targeted screening): 对特定暴露人群或高危人群进行筛检 根据所用方法数量 单项筛检(single screening): 用一种筛检试验,筛查一种疾病 多项筛选(multiple screening): 同时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筛检,可同时筛检多种疾病 筛检试验实施原则 体现当地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不是很低) 有确诊的方法与条件 对确诊的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地治疗与干预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筛检的疾病或因素有可供识别的早期症状或指标 快速、简便、经济、可靠、安全、有效,易接受

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有连续完整地筛检计划,能按计划进行 考虑成本-收益问题 符合伦理,有益无害,尊重隐私,公平公正 ?第二节设计与实施 1、确定金标准 金标准golden standard:当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也称标准诊断、标准试验、参考标准等(金标准不是一直不变的) 如:活检、手术发现、微生物培养、尸检、特殊检查、影像诊断、临床综合判断、长期随访结果等 2、选择研究对象 总体原则:能代表诊断试验可能应用的目标人群 ●阳性组(即病例组):包括所研究疾病各种临床类型的病例,各种病情程度、典型和 不典型、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治疗过与未治疗过 ●阴性组(即对照组):金标准证实没有目标疾病的个体,最好患有与该病易混淆的其 他疾病 常见的对象选择方式 1、选择经金标准确诊后的病例以及对照,然后进行诊断试验 2、选择一组样本人群,同时接受金标准及诊断试验的检测 选择研究对象的注意事项 需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病例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需注意试验人群应同时进入研究,同时接受金标准和待评价诊断试验的检测,以避免偏倚的发生 3.盲法判断与比较结果 盲法判定与比较结果,避免过高或过低估计诊断试验与金标准的符合程度,避免观察者偏倚,以保证比较结果的真实性 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 ?第三节诊断试验的评价 评价内容 1、真实性:诊断试验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正确诊断,反映出真实的情况 2、可靠性:重复进行诊断试验的稳定性 3、收益:应用诊断试验后,判断正确的可能性;新确诊病例的数量及预后状况;卫生经济 学评价 诊断试验结果整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一、梅毒分类诊断标准 (一)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具有符合相应特征的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硬下疳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节穿刺液: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和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或TP暗视野检查)或结果为阴性的为疑似病例。 (二)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为无症状性、暗红色、符合相应特征的多形性皮损,尤其掌趾部位的暗红斑或鳞屑性丘疹,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 3、实验室检查:皮损如扁平湿疣、湿丘疹、粘膜斑等: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 (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

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的为疑似病例。 (三)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或一、二期梅毒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有如下特征中的任一项表现,包括皮肤黏膜损害如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 (或TPHA或TP-ELISA)阳性;或脑脊液检查:WBC≥10×106/L,蛋白>500mg/L,并排除其它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脑脊液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为疑似病例。 (四)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症状与特征。有明确的2年内梅毒接触史或梅毒发病史为早期,病期超过2年或无法判断病期者均为晚期。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无梅毒史者

7.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诊断性试验及动物实验的质量评价工具

? 循证理论与实践 ? Meta 分析系列之七: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诊断性试验 及动物实验的质量评价工具 曾宪涛,庄丽萍,杨宗国,董圣杰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2)06-0496-04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2012A050),湖北医药学院2011年度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 CZX01) 作者单位:442000 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曾宪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庄丽萍);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杨宗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董圣杰) 通讯作者:董圣杰,E-mail:dongshengjay@https://www.360docs.net/doc/9a13761236.html, doi :10.3969/j.1674-4055.2012.06.003 非随机实验性研究(non-randomized experimental study )和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 分析是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的Meta 分析也日渐得到重视,其结论已成为循证决策的依据之一。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对随机对照试验[1]及观察性研究[2]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了简介,现对较为常用的或推荐使用的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诊断准确性试验及动物实验的评价工具进行简介。1 非随机实验性研究 1.1 M I N O R S 条目 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 ,MINORS )[3]是由法国外科医师Slim 等在2007年全面回顾文献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的临床干预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特别适用于外科非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non-randomized surgical studies )质量的评价。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0~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表1)。 1.2 Reisch评价工具 1988年,为了促进临床药物治疗性研究质量的评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的Reisch 等[4]制作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即Reisch 评价工具。该工具以公认的标准和清单为基础,归纳了12个类别共57个条目,其中包括设计、样本量、随机化和对照组的相关内容。清单的主要作用是评价研究的设计和绩效而不是数据的分析。该工具的每个条目都是以确定的问题形式出现,回答方式包括“是”,“否”,“不知道或不清楚”或“没有合适的答案”。Reisch 评价工具主要是针对临床药物治疗质量的评价, 因此很多条目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特殊性。该工具对于非随机实验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可用度较高,但需结合实际的研究做一些调整以发挥该工具的评价功能。现被Cochrane 肠道炎症疾病小组使用,因其条目繁多,使用耗时,易用性不强,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1.3 TREND声明 TREND (the 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 Designs )声明[5]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IV/AIDS 综合防治研究(PRS )小组为提高对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研究的综合能力,于2003年7月在亚特兰大召开的CDC 下属期刊编辑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与会者认为更清晰和标准的研究评价报告不应只包括随机设计,还要扩展到非随机对照设计,由此提出非随机对照设计报告规范(TREND ),会议等具体内容可参阅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a13761236.html,/trendstatement/。自然,这一规范可以用来非随机实验性研究的质量,因此不是专用工具,在此不作详细列出。2 诊断性研究 诊断性研究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评价运用诊断试验后对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多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此时质量评价方法与随机对照试验相同[1];二是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此种最为常见及熟知。 2.1 QUADAS工具 QUADAS (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是由英国约克大学Whiting 等遵照Delphi 法于2003年制定的专用于系统评价中评价诊断准确性试验质量的工具[6-7]。QUADAS 工具是目前唯一一个经过严格评价和验证的诊断准确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共14个条目,每一条目采用“是”、“否”或“不确定”评价(表2)。2008年,Cochrane 协作网推荐QUADAS 作为Cochrane 诊断性试验准确性系统评价中质量评价的标准,并根据协作网的筛查和诊断性研究方法学组的意见,将QUADAS 的第3条、第8条和第9条列入非必须评价条目,故Cochrane 诊断性试验准确性系统评价中质量评价的标准最终为11条[8]。 2.2 Cochrane DTA工作组标准 Cochrane DTA 工作组(Cochrane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Working Group )除了将上述QUADAS 工具作为推荐使用的评价工具外,还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研究设计制定了附加质量评价条目[9]。特定的研究主要包括延迟验证(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随访)研究和诊断比较(避免选择性偏差和独立的多重测试评估),可能附加的质量条目如下:①是否在研究开始前已确定了临界值(cut-off value )?②研究开始后试验的技术指标是否未发生改变?③研究是否提供了阳性结果的清晰定义?④试验操作者是否接受了适当的培训?⑤治疗是否在测试指标和参考标准执行后停止?⑥是否报告了观察者间差异(observer variation )的数据,以及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⑦是否报告了仪器间差异(instrument variation )的数

Review Manager 5.2诊断性试验系统评价手册

Review Manager 5.2 Tutorial for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reviews September 2012 Welcome to the RevMan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DTA) Tutorial. This tutorial is designed to give Cochrane review author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ccuracy of diagnostic tests using RevMan. The tutorial does not provide all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write a Cochrane DTA review, and does not address other types of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s such as review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or overviews of reviews. For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how to conduct a Cochrane DTA review, please refer to the Cochrane Handbook for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Reviews, available from the following web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3761236.html,. Later parts of this tutorial rely on activities completed in the earlier sections, so we recommend you start working from the beginning. If you would like to skip ahead, click on the section you would like to read in the Contents list. The approximate time needed to complete this tutorial will be about three to four hours. If you have technical questions regarding RevMan software, please contact the Cochran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eam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3761236.html,/revman. Other questions related to preparing protocols or reviews in RevMan should be directed to the relevant Cochrane Review Group. About this tutorial The tutorial for Cochrane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reviews in RevMan 5 was developed by Mariska Leeflang in 2010, with assistance from the Australasian Cochrane Centre and the UK and Continental European Support Unit for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reviews, and with funding from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Steering Group. The tutorial was revised in February 2011 to incorporate new features of RevMan 5.1 and in September 2012 for new features of RevMan 5.2. Please note that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tutorial are fictional and were created by the authors for teaching purposes only. Note about using mouse right-clicks Many of the functions in RevMan that involve selecting a button on the outline pane toolbar can also be achieved by right-clicking the sub-headings in the outline pane and selecting the function from the drop-down list.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电解质的正常值: Sodium 钠 135-145mEq/L Potassium 钾 3.5-5.1mEq/L Chloride 氯化物 98-107mEq/L Bicarbonate (venous )重碳酸盐(静脉的) 22-29mEq/L 凝血试验正常值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0-36 seconds 接受肝素治疗的病人, 1.5-2.5 正常 Prothrombin time PT (凝血酶原时间) 9.6-11.8 seconds 9.5-11.3 seconds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大于30秒有出血倾向。 口服抗凝药维持在正常值的1.5-2倍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2.0- 3.0 3.0- 4.5 标准的华法林治疗 高剂量的华法林治疗 Clotting time (凝固时间) 8-15 minutes Platelet count (血小板计数) 150,000-400,000cells/μL

胃肠道的血液分析正常值 Albumin(白蛋白) 3.4-5g/L 检查当日进低脂饮食 Alkaline phosphate(碱性磷酸酶)4.5-13King-Armst rong units/dL 禁食10-12hr,抽血前12hr内吃肝毒性药物会影响结果,抽血后立刻送检。 Ammonia(氨) 35-65μg/dL 禁食,戒烟8-10hr,可喝水, 放在冰水中,立刻送检Amylase(淀粉酶) 25-151 IV/L 记录24hr内的药物,胆囊造 影术后72hr内不准确。 Bilirubin direct(直接胆红素)Bilirrubin indirect(间接胆红素)Bilirubin total(总胆红素)0-0.3mg/dL 0.1-1.0mg/dL <1.5mg/dL 3-4天内少吃黄色的食物,禁 食4hr;酒精,吗啡,氨茶 碱,VitC,阿司匹林升高,24hr 做放射检查,结果不准确。 Lipase(脂肪酶) 10-140U/L ERCP升高,静脉穿刺抑制。 Cholesterol(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Triglycerides(甘油三酯)140-199mg/dL <130mg/dL 30-70mg/dL <200mg/dL 口服避孕药升高,禁食12 -14hr,戒酒24hr,可喝水,检 查前一晚禁止高胆固醇食 物,大的疾病或手术可降低。 Protein(蛋白质) 6.0-8.0g/dL 避免高脂食物8hr Uric acid(尿酸)男:4.5-8mg/dL 女:2.5-6.2mg/dL 禁食8hr,氨茶碱,咖啡因,VitC可升高

评价诊断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标准

表2 300μm ol/L 多巴胺不同时点诱导 神经细胞凋亡率 组别 神经细胞调亡率( x ±s ,%) 对照组 2130±0111 时间效应组 3h 2120±0109 12h 37190±0139324h 69134±3131348h 82107±01863  注:与对照组比较,3 P <0105 黑质纹状体中,它不但参与脑的正常神经生理生化功能,还与脑的继发损害有密切关系。DA 对神经 细胞有细胞毒性,可直接引起细胞凋亡〔6〕 。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A 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是由于其细胞毒性使细胞DNA 链断裂及破坏其 碱基修饰,导致细胞发生凋亡〔7〕 ,而不是以往认为的,是由于DA 自氧化及代谢产生的氧化物神经黑色素和高浓度亚铁离子等活性氧物质毒性直接损害细胞膜脂质,导致细胞膜功能障碍后破裂,继而胞体裂解。已有研究证实,由第二信使诱导、在胞浆合成后进入细胞核内、通过与靶基因的特异序列结合、调节细胞转录水平而发挥信使作用的第三信使,在DA 引起的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8〕 。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较高浓度的DA 除参与正常的生理活动外,还产生大量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物质,如过氧化物、醌类,甚至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62羟基多巴等,这些自由基对抗细胞内调节 内源性毒性的系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6〕 。另外,这些活性氧物质可发生氧化反应,破坏细胞内Ca 2+的转运系统,导致细胞内Ca 2+失衡,诱发细胞凋亡〔9〕。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发现,DA 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与DA 的作用浓度及时间相关,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 神经细胞在体内与体外的生存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在体内胶质细胞数量远远超过神经细胞,现 已证实体内胶质细胞数目较多的区域,过氧化氢酶 及谷光苷肽过氧化酶的浓度亦较高,这两种酶可降低DA 经单胺氧化酶代谢产生的H 2O 2等活性氧物质的细胞毒性。因此,通过胶质细胞释放某些可溶性的因子可保持神经细胞生存的内环境,营养支持神经细胞,从而降低左旋多巴和DA 的细胞毒性〔10〕。目前,尚无充分的在体实验结果证实左旋 多巴或DA 可导致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1〕,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有待在体实验的进一步证实。 参 考 文 献 1Skaper S D ,Negro A ,Dal T os o R ,et al.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alters the threshold of hippocam pal pyram idal neuron sensitivity to excitotoxin damag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m onosialogangliosides.J Neurosci Res ,1992,33:3302337. 2Ebstein RP ,Bennett ER ,S okoloff M ,et al.The 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on cholinergic cells in primary fetal striatal cultures :characterization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Brain Res Dev Brain Res ,1993,73:1652172.3M ichel PP ,Hefti F.T oxicity of 62hydroxydopam ine and dopam ine for dopam inergic neurons in culture.J Neurosci Res ,1990,26:4282435.4M asserano JM ,Li G,K ulaga H ,et al.D opam ine induces apoptotic cell death of a catecholam inergic cell line derived from the central nerv ous system.M eol Pharmacol ,1996,50:130921315. 5Nicoletti I ,M igliorati G,Pagliacci MC ,et al.A rapid and sim ple method for measuring thym ocyte apoptosis by propidim iodid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J Immunol M ethods ,1991,139:2712279. 6Z ilkha Falb R ,Z iv I ,Nardi N ,et al.M onoam ine 2induced apoptotic neuronal cell death.Cell M ol Neurobiol ,1997,17:1012118. 7Z iv I ,M elamed E ,Nardi N ,et al.D opam ine induces apoptosis 2like cell death in cultured chick sym pathetic neurons :a possible novel pathogenetic mechanism in Parkins on ’s disease.Neurosci lett ,1994,170:1362140. 8O o TF ,Henchcliffe C ,James D ,et al.Expression of c 2fos ,c 2jun and c 2jun N 2term inal kinase (JNK )in a developmental m odel of induced apoptotic death in neurons of the substantia nigra.J Neurochem ,1999,72:5572564. 9M cC onkey D J ,Orrenius S.The role of calcium in the regulation of apoptosis.J Ieukoc Biol ,1996,59:7252783. 10M ena M A ,Davila V ,Sulzer D.Neurotrophic effects of L 2dopa in postnatal m idbrain dopam ineneuron/cortical astrocyte cocultures.J Neurochem ,1997,69:139821408. 11Agid Y.Lev odopa :is toxicity a myth ?Neurology ,1998,50:8582863. (收稿日期:1999211218) ?读者?作者?编者? 评价诊断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标准 最好的诊断性试验文献应符合下列全部8条标准或绝大部分标准:(1)该诊断性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独立的“盲法”对比研究?(2)是否充分叙述了研究安排及病例选择的方法?(3)所研究的病例是否包括了各型病例(轻的、重的、已治和未治的)以及常易混淆的病例?(4)是否详细叙述了诊断性试验的的方法,以便确切进行重复操作?(5)是否已确定了该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其临床意义?(6)对“正常值”所下的定义是否合理?(正态分布、百分位数、危险因素、文化习惯、诊断性或治疗性?)(7)如将该试验作为一组或一个系列试验的一部分,能否判断它是一系列试验中正确性最高的?(8)试验的“效用性”是否已经肯定?(患者是否从该试验得到真正的益处?) 1 73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10月第19卷第5期 Chin J G eriatr ,Oct.2000,V ol.19,N o.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