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篇一:精准扶贫政策资料包】

市、县、乡干部50问“一口清”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

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

治贫方式。

2、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

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

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

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

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9月

中旬和10月上旬,李克强总理两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工

作时,都对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13年4月,汪洋副总理在甘肃省调研考察扶贫工作,提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

工作,必须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

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健全干部驻村帮

扶机制的工作要求。

3、什么是“六个精准”?

答:(1)对象精准。全市2014年537个贫困村、47.85万贫困人

口为基本对象,并按照“三对面、三签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进行贫困户识别,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信息平台。

“三对面”即:入户调查面对面、收入测算面对面、群众评议面对面;“三签字”即:入户调查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收入测

算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评出的贫困户本村组三分之

二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

“两评议”即:村民小组全体群众评议、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评议;

“两公示”即:村委会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

“一公告”即:县区扶贫办在县政府外网公告。

(2)目标精准。按照贫困村“七有”(有主导产业、有专业合作社、

有培训室和卫生室、有敬老院和幼儿园、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

有金融网点覆盖、有综合商业服务、有良好村容村貌)、贫困户“八有”(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

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家有余粮、手有余钱)的目

标要求,把年度减贫计划细化到具体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年度

确定减贫目标。建立起以建档立卡为基础,脱贫到户到人的核算体系,使减贫效果落到人头户头,改变过去那种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减

贫人口的做法。

(3)内容精准。根据贫困地区路、水、电、房以及教育、文化、卫

生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列出“需求清单”;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按照因病、因灾、因学、因婚、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精准分

类致贫原因,提供给行业部门列入年度计划。

(4)方式精准。把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对象挂钩,逐村、逐户

制定年度帮扶计划,集中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必须有扶贫

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和县级以上领导联系、驻村工作队帮扶、科技人员指导。每个贫困户必须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增收项目、资金扶持、干部帮联。

(5)考评精准。严格落实中组部、国扶办《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

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甘肃省

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和

《庆阳市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办法》,把贫困村整村脱贫、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和贫困人口生活水

平提高,作为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工作的主要考

核评价依据,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

的重要依据。

(6)保障精准。把扶贫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治和责任担当,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

充分发挥全市重点工作督查组的作用,把精准扶贫作为核心督查内容,采取定期不定期、定点不定点、明

查暗访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督查,年

终进行集中考核和综合评估。

4、什么是“1236”、“1+17”和“1+20”?

答:“1236”扶贫攻坚中“1”即“一个核心”,就是持续增加贫困群众

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2”即“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3”即“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6”即

“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

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1+17”:2015年6月9—10日召开的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会议上,出台了“1+17”精准扶贫方案,包括《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

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精准扶贫

工作方案。

“1+20”:为了贯彻落实好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与省上“1+17”精准扶贫方案目标、任务相对接,庆阳市及时制订出台了

“1+20” 精准扶贫方案,包括《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扎

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20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交通、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危房(窑)改造、贫困村电力电覆盖、草畜

产业、瓜菜产业、苹果产业、林业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教育扶贫、卫生计生、文化扶贫、社会救助、劳动力培训输转、金

融扶贫、干部人才、

贫困县考核、驻村帮扶管理方案)。

5、精准扶贫的范围是什么?

答:国家在全国划分了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省内有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

片区”,以片区内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

型贫困县区。我市环县、华池、镇原、宁县、合水、庆城、正宁七

县列入六盘山片区县,西峰区列入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之一。

6、庆阳市精准扶贫的对象有哪些?

答: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

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截止2014年底,全市

八县(区)精准扶贫贫困村有537个、贫困人口有47.85万。

7、庆阳市精准扶贫的目标是什么?

答:①集中攻坚阶段(2015—2017年):到2017年底,全市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4200元以上;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全市贫困发

生率下降到8%以下。贫困地区贫困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②巩固提高阶段(2018—2020年):到2020年底,全市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全市贫困发生

【篇二: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4 年1 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14 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14 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 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

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

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

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二、目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扶贫工作很难

做到“精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扶贫对象界定模糊,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

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三)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

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

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三、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

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

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

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

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

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

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

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出现。

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避

免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

生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变扶贫资金投放形式,将之前“直接投放”扶贫资金转变为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或是生产保险金等多种形式,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

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人祸,或为基础太差,或为技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自然条件恶劣者可采取退耕还林予以补偿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对象搬迁至集镇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谋发展;对缺技术的贫困者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对于经济方面的极度贫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资金“输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疾病缠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于缺少产业的贫困对象,要帮助其依据自身优势,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发展之路。

【篇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识别“扶真贫” 帮扶“真扶贫”

“如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农村扶贫和城市扶贫如何衔接?”“如何消除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提高人的素质?”12月2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气氛热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

国务院提出,要推动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这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两个半小时的询问中,共有11位常委委员和1位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提出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国家

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和人民银

行等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回答了提问。

对贫困县取消gdp考核

【背景】

一边四处“哭穷”申请“贫困帽”,一边又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豪华办

公楼。这几天,黑龙江海伦市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地方

政府要政绩的时候争戴“富帽”、要利益的时候又争戴“穷帽”,这种

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县甚至打出宣传标语:“热烈祝贺成为贫困县”。【委员提问】

辜胜阻委员:我的问题是如何打破“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

恶性循环,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让“减贫摘帽”代替“哭穷

戴帽”?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形象地说,扶贫开发重点县有点类似于

身份划定,凡是进入重点县的,不仅可以拿到扶贫资金,而且可以

享受到多项政策支持,包括中央的、地方的甚

至国际援助。由于扶持政策的含金量比较高,所以很难退出。反过

来说,我们在政策上实际是反向激励。所以就出现了干部群众普遍

不愿意“摘帽”的情况,一些非重点县也想办法哭穷“戴帽”。

这里更重要的是政绩观和考核体系的问题。在考核办法中基本是以gdp论英雄,扶贫工作基本没有进入考核体系。现在存在一个比较

普遍的现象,虽然一些贫困县的经济指标上去了,但是老百姓得到

的好处不明显。这些问题和现象值得深思。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

是改进考核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gdp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二是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村、到户,精准

识别“扶真贫”、精准帮扶“真扶贫”。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重点

县退出的正向激励措施。四是开展试点,探索重点县的退出机制。

在城镇化进程中精准扶贫

【背景】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还有近1亿贫困人口。随着城镇化

进程的加速,城市每年消化1000万农村人口,其中80%都是贫困人口。农民工的迁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贫困人口迁移,并逐渐成为城

市贫困人口的主力。

【委员提问】

王明雯委员:贫困人口的数据是否准确?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如果

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份发生变化,他是否还能享受扶贫政策?农村扶

贫和城市扶贫工作该如何衔接?

【部委回应】

刘永富:近1亿的贫困人口数是准确的,它是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测定的,是抽样调查的结果。说这个数字是

准确的,并不是说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平均数掩盖了矛盾。因此,扶贫工作必须要精准到位。

客观地讲,在乡村一层,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开

展工作的条件,特别是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下一步我

们将按照中央要求,研究制定国家统一的扶贫对象的识别办法,做

到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

随着“四化”的同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大,

确实对农村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提出了挑战。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城

市和农村扶贫分别进行,一旦农村的贫困人口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就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这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有的人

两头占,有的人两头都占不着;二是农村的人进到城市以后,纳入

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上讲水平是往上走的,得到的好处更多

一些。

建立贫困儿童保障网

【背景】

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女

性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比男性高19.3个百分点,而且目

前贫困地区孩子辍学现象有所增加。

【委员提问】

陈秀榕委员:贫困地区脱贫,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如何消除贫困地

区文盲、半文盲,提高人的素质?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孩子辍学问题,确保得到同等教育?

【部委回应】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消除贫困地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教育部做

了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首先突出了实效性,实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家庭理财、卫生保健等各方面的培训。其次

是针对性,我们针对城乡、区域、性别、年龄、民族等不同情况开

展了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再次,我们也在进行脱盲以后的继续教育。这些年教育扶贫应该说有成效,但问题确实不少。贫困地区的

孩子怎么享受同等的教育,我们正在采取和拟采取六项措施:第一

是学校工程的建设。第二,我们把大山里的孩子接到寄宿制学校学习,这两年整体上有很大进步。第三,实行了营养改善计划。第四,恢复一批农村教学点。第五,把优质资源输入到贫困地区,让贫困

地区的孩子得到同样的教育。第六,针对贫困地区的情况,我们计

划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把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条件达不到全国

平均水平的,要全部解决掉。

另外,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已经编制贫困地区儿童发

展规划纲要,全程干预、全面保障,建立一个儿童关爱的保障网,

目标是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使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还能就业,从根

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