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1

认识新的数计数单位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读写

1、会读万以内的数

2、会写万以内的数

3、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2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3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

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4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

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

=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

=729×9=81

认识分数

1、单位1-----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

2、分数:把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

份或者几份。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如:90个桃子的五分之三是多少?

5、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6、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三角形体积

三角形是二维图形,二维图形没有体积公式。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1 认识新的数计数单位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读写 1、会读万以内的数 2、会写万以内的数 3、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2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3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知识 1.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有趣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代。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体和探索地球表面的形状,开始了对数学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数学中的奇偶数 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如1、3、5等;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整数,如2、4、6等。有趣的是,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用奇数或偶数来表示。例如,偶数加偶数得偶数,奇数加奇数得偶数,奇数加偶数得奇数。 3. 数学中的图形 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图形,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这些图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质。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而长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通过学习这些图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数学中的时间 时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可以用时钟来表示时间,时钟由12个小时和60分钟组成。通过学习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5. 数学中的数轴 数轴是一个直线上的一个带有标记的线段,用于表示数的大小和位置。数轴上的原点通常表示0,正方向表示正数,负方向表示负数。通过数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 6. 数学中的分数 分数是指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得到的结果。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除数,分母表示除数。通过学习分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和计算分数的方法。 7. 数学中的运算符 加减乘除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符,分别表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通过学习这些运算符,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数的运算和计算。 8.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通过逻辑推理,我们可以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得出新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非常有帮助。 9. 数学中的问题解决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找出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方案。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知识三篇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知识三篇 【#二年级# 导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所以数学趣味故事会让小朋友们对数学和故事都产生兴趣。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知识三篇》,供您参考。【篇一】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知识《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伯数字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 小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还未掌握! 知识点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练习题 1.3045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 2. 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 。 3.1256是由( )个千, ( )个百, ( )个十和( )个一组成。 参考答案 1.3045是一个( 4 )位数,最高位是( 千 )位 . 2. 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百 ) 。 3.1256是由( 1 )个千, ( 2 )个百, ( 5 )个十和( 6 )个一组成。

二年级数学小报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小报小知识 二年级数学小报小知识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很多有趣的小知识。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提升我们的计算能力。下面是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1. 数字顺序: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比如,从小到大排列数字1、4、2、5、3,最终的顺序应该是1、2、3、4、5。通过练习数字排序,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二年级数学中的基础运算。我们可以通过玩数学游戏或使用计算器来练习加法和减法。例如,假设我们需要计算25+13,我们可以先将13的个位数和25的个位数相加得到8,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得到3,最终结果是38。通过反复练习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数轴:数轴是一个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字之间关系的工具。数轴上的每个点都代表一个数字,而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通过使用数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4. 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数学中,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很重要的概念。例如,在加法中,交换律意味着改变加法运算中数字的顺序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结合律意味着无论是先计算哪两个数字的和,最终结果都是相同的。通过理解和应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我们可以更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 5. 数字游戏:数学可以非常有趣!我们可以通过玩数字游戏来巩固我们的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可以玩“猜数字”游戏,其中一个人选择一个数字,然后其他人猜测这个数字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游戏,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希望以上的数学小知识对你有所帮助!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不要害怕犯错误,每一个错误都是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我们可以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大数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大数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大数,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新的数计数单位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读写 1、会读万以内的数 2、会写万以内的数 3、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

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3篇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3篇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1 认识新的数计数单位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读写 1、会读万以内的数 2、会写万以内的数 3、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

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二年级数学生活小知识2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 4、和 = 加数 + 加数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二年级趣味数学知识分享

为巴依砍果树 巴依(地主)有一个果园,共有49棵果树,每行7棵,共7行,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如下图:(符号*表示一棵树) 一天,巴依嫌果树长得太密,影响生长,想砍掉一些。于是他叫来了长工,对长工说:“只留5行,每行4棵,把其余的都砍掉。”说完就走了。长工平日恨透了巴依,很想找机会教训教训他。长工正准备应付巴依时,只见阿凡提骑着小毛驴,哼着歌来了。长工马上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阿凡提,请他给想个办法来教训一下巴依。阿凡提看了一下这些果树的排法,灵机一动,想出个办法告诉了长工,长工一听高兴极了,举起大斧砍了起来。不一会儿,巴依来查看,他一看就火了,大骂长工混蛋。原来果树差不多给砍光了。剩下的只有10棵,砍掉了39棵。他怒气冲冲地问长工:“你为什么砍掉这么多?不是要你留下20棵吗?”长工回答说,“我的东家老爷,您并没有说留下20棵呀!您不是说留5行,每行4棵吗?您看,我是遵命照办的呀!”巴依一看,的确是留了5行,每行4棵。尽管他气得火冒三丈,可也无话可说。 阿凡提告诉长工的巧妙方法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们,试画画看。

聪明的猪 从前,有个叫二愣的屠夫,有杀猪宰羊的好手艺,又雇佣着十几个杀猪能手,在这方圆几十里,算是有名的大屠户了。 一天,二愣又要杀猪了。按照惯例,总是由二愣先杀第一头猪。哪知,“老虎也有大意的时候”,只见那头猪刚被翻倒在地,就狠狠地咬了二愣一口,急急地跑进猪圈了。 这还了得!二愣气呼呼地追进猪圈里,可是圈里有1000头猪,怎么认得出那头猪呢! “杀!”随着二愣一声吼,1000头猪全部被强行赶进屠宰场。 “都杀了吗?”伙计们怯a生生地问。 “不。”二愣忽然想出个怪主意,“把这1000头猪排成一行,先杀第一头,然后隔一头杀一头;杀完第一遍后,还是原来的队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杀第二遍;这样一遍一遍地杀下去——”二愣停了停说,“最后只留下一头猪。” 二愣心想,1000头猪最后只留下一头,看你还能活! 哪里知道,这是一头聪明的猪,趁着混乱,它很快找到了避难的方法,你知道它是怎么逃避被杀的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月日姓名 【知识要点】 1.下面是一些有趣的题目,不要列复杂算式计算,但一不小心在回答时就可能落入“圈套”。 2.要想正确解答这类题目,不仅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况,充分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有时还要打破“常规”去想一想,再正确解答。 【典型例题】 例1 1个小朋友吃1个西红柿,要用3分钟。5个小朋友同时吃5个同样大小的西红柿,要用几分钟才能吃完? 例2 房间里有10支燃烧着的蜡烛,风吹灭了其中的3支,问最后还剩多少支蜡烛? 例3 6个人吃饭,每人1个饭碗,两人1个菜碗,3个人1个汤碗,一共需要多少个碗?

例4 学校有一个四边形的花坛,要使每边放5盆花,那么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趣题】 1.一幅长方形的画,用剪刀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2.7棵树栽成3行,每行3棵,怎样栽?

课后作业 姓名成绩 1.1只猫1天能捉1只老鼠,照这样计算,5只猫同时捉5只老鼠需几天? 2.18个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8个人,还剩几人没被抓住? 3.今天家里来客人了妈妈在洗碗,爸爸问她:“今天中午洗了几个碗?”她说:“12个人吃饭,每人用1个饭碗,平均2个人共用1个菜碗,4个人共用1个汤碗。”请你算一算,中午一共用了多少个碗? ☆4.二(5)班同学排成一个正方形形状做操,每行7个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等,请问最少有几个人?

随堂小测 姓名成绩 1.1个小朋友削1支铅笔需要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7个小朋友同时削7支相同的铅笔需要几分钟? 2.5只小兔同时吃5棵白菜需5分钟,照这样的速度,8只小兔同时吃8棵白菜需几分钟? 3.食堂李师傅洗碗,王师傅问他:“今天你洗了多少个碗?”李师傅说:“20人吃饭,每人用1个饭碗,平均2个人共用1个菜碗,4个人共用1个汤碗。”你说他洗了多少个碗? 4.一个大信封里面放5个中等的信封,每个中等的信封里又放6个小信封,请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信封? 5.房间有4盏灯全部亮着,关掉3盏,还剩几盏?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比较物体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是,则应在比较前统一单位。比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在三角尺上比较直角(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1篇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

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2篇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精选20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精选20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第1篇 观察物体知识点[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第2篇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1厘米101厘米=1米 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巩固练习) (1)小明身高1(米)30(厘米)(2)练习本宽13(厘米)(3)铅笔长17(厘米)(4)黑板长2(米)(5)图钉长1(厘米)(6)一张床长2(米)(7)一口井深3(米)(8)教学楼高25(米)(9)学校进行101(米)赛跑(10)跳绳长2(米)(11)宝宝身高80(厘米)(12)一棵树高3(米)(13)一把钥匙长5(厘米)(14)门高2(米)(15)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16)讲台高90(厘米)(17)教室长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举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之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不异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不异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不异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年级上册趣味数学

目录 一、小蜜蜂回家 (1) 二、乘车去游玩 (5) 三、趣味数角 (9) 四、剪一剪画一画 (13) 五、图形算式 (17) 六、小猴锯木头 (21) 七、米老鼠分苹果 (25) 八、小猴吃桃 (29) 九、小花鹿辨方向 (33) 十、盲人摸象 (37) 十一、小动物买种子 (41) 十二、集卡片学除法 (45) 十三、多种统计方法 (49) 十四、装礼物学习可能性 (53) 十五、栽树中学习混合运算 (57)

一、小蜜蜂回家 知识导航: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升入二年级 了,随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在一年级学习的加减 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学习的需要了,这学期,我们又要和“乘法”交朋友了,它里面的奥秘可多了,让我们和这个新朋友一起提高进步吧! 趣味探索: 傍晚,辛劳了一天的小蜜蜂们该回家了。可是由于天太黑,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时它们遇到了蝴蝶姐姐。在蝴蝶姐姐的帮助下,1、3、4、5号小蜜蜂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家,唯独2号小蜜蜂没找到家,它感到很委屈,你能告诉它这是为什么吗?

5×3 4×6 2×7 5+5+5 3+3+4 4+4+4+4+4+4 7+7 6+6+6+6 想想说说做做: 因为1、3、4、5号小蜜蜂都是几个相 同加数连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2号小蜜蜂是3+3+4,有不同的加数, 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大显身手: 1. 8+8+8+8=□×□ 9+9+9+9+9=□×□ 7+7+7=□×□ 0+0=□×□ 1+1+1+1+1+1=□×□ 2.连一连 5+5+5 1×4 0×3 9+9 9×2 5×3 0+0+0 11 1+1+1+1 1111111 3+3+4可以怎样表示呢?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

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