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数字与编码1

五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检测题

五年级数学测试卷(1) 一.填空题。(18分,每空0.5分) 1、把8.9+8.9+8.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3.2×2.6的积有()位小数,2.06×4.02的积有()位小数。 3、5.9807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4、根据35×16=560 直接在括号里填数。 3.5×16=() 0.35×1.6=() 3.5×1.6=() 5、2.7÷0.7的商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6、在括号里填上“<”、“>”或“=”。 5.6÷1.3 ( )1 8.7×3.2( )8.7 9.1×0.56( )9.1 7.6×1.2()7.6 4.3×0.99()4.3 3.25×5.7()32.5×0.57 7、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6.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8、6.8×2.01=6.8×2+6.8×0.01可以用()律进行简算。 9、在计算2.8+1.2×0.7时,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的结果是()。 10、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再写(),中间用()隔开,行是从()向() 数,列是从()往()数,小红坐在教室的第1列第6行,用数对表示为(,), 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11、1.8米=()厘米 6.3平方米=()平方分米 12、两个因数的积是 5.28,把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积是()。 二.选择题。(8分) 1、与0.845×1.8的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A.8.45×18 B.18×0.084 C.84.5×0.18 2、算式3.24×18的积是()位小数。 A.一 B.两 C.三 3、()的计算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A.3.4×0.9 B.0.47×2 C.2.3× D.9.8×0 4、计算9.9×25的简便方法是()。A.9×9×25 B.(10-1)×25 C.(10-0.1)×25 5、一个三位数小数四舍五入后为5.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 )A.5.504 B.5.499 C.5.509 6、一个非0自然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 )A、大B、小 C、无法确定 7、3.73×1.1的乘积扩大()倍就变成整数A、10倍 B、100倍 C、1000 8、0.3×b<0.3,b一定()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三、判断对错(共8分,每题1分) (1)、一个数(0除外)的1.001倍比原数要大。() (2)、4.7×10.1=4.7×10+4.7×1 ( )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2、5.0 35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需要把0.5改为()。 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5.2 1.3?的积是()位小数。 4、4.3×0.83的积保留两位小数后约是(),保留整数后约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6、在()里填上”>”、”<”或者”=”。 4.7?1.02()4.7 3.4?4()3.4?27.6?12()76?1.2 0.48?0.9()0.480.25?1.01()0.2575?0.13()0.13?7.5 7、根据924 21 44= ?,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 4.4?2.1=()0.44?0.21=()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9、7.8×3.5+7.8×6.5=7.8×(3.5+6.5)运用了乘法()律。 10、2.7992×2.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二、判断题。(5分)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三、计算题。(44分) 1、口算。(5分) 1.5?8= 2.4?5= 1.25?8= 3.58×2=0.5×0.9=1.2?6=0.2?0.9=0.72?5=0.37×4=0.25×0.4= 2、列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8?0.12= 1.9?3.5= 2.3?1.29= 0.17?0.71=0.401?0.3≈0.45?0.96≈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共27分) 3.7?1.4?0.0572?0.81+10.4 1.4?25+3.45 1.5?102 1.25?0.7?0.8 2.7? 3.7+0.37?73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四简易方程》 a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邮政编码的意义和机构】 1.邮政编码的意义: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所)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 2.邮政编码的结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表示邮区;第四位数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表示投递局(所)。 【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信息和编码的含义】 1.公民身份证的意义: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的。 2.身份证的作用: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它的作用很多,如:(1)选民登记;(2)户口登记;(3)兵役登记;(4)入学、就业;(5)办事公证事务;(6)办理申请出境手续;(7)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 3.身份证号码的分类:身份证号码有15和18位之分。1985年我国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当时签发的身份证号码是15位的(属于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999年签发的身份证由于年份的扩展(由两位变为四位)和末尾加了校验码,就成了18位(属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这两种身份证号码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备注: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或将于2013年1月1号停止使用。) 4.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1)18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举例: 110102 20050107 151 9 前6位第7~14位第15~17位第18位 前6位: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 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 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第7~10位为出生年份,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 第15~17位为顺序号及性别区分,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 第18位校验码(识别码)。 (2)15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①1、2位代表申办身份证时户口所在省分(省公安厅)编号; ②3、4位代表所在地区(市级公安局)编号; ③5、6位代表所在地区的更进一步行政划分(城市中的区,县一级的公安局); ④7、8位代表出生年后两位(1901~2000); ⑤9、10位代表出生月份; ⑥11、12位代表出生日;

五年级数学一至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先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五入)法保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根据列数和 行数写出相应的数对记作(列数,行数)。 2、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根据(列数)和(行数)找出相对应列和行的交点, 交点就是所找的位置。 3、数对是一个整体,要加括号,中间用逗号隔开。

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4、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除数不变,被除数缩小,商随着缩小。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5、规律: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5.333…的循环节是3写作5.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简写作7.145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写作6.9258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7是一个无限小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 )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3.4.09×0.05的积有( )位小数,5.2×4.76的积有( )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 0.13×0.28=( ) 13×2.8=( ) 0.013×28=( ) 0.13×2.8=( ) 1.3×0.028=(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则积( )。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 3×0.9= 2.5×0.4= 3.6×0.4=

1-5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

小学1-5年级必记的知识点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4、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1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必背)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用字母表示:C=4a 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用字母表示:C=2(a+b) 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S=2(ab+ah+bh) 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把0.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把5.9缩小到它的是()。 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 3.2×18=()0.32×0.18=() ()×18=0.576()×()=5.76 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5×0.99○3.57.1×0.54○7.1×5.4 4.25×1.1○4.25 0.83×3.02○3.02 5、6.9×4.5+3.1×4.5=(____+____)×4.5 0.25×7.8×4=7.8×(___×____) 6、两个数的积是6.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7、6个5.4是() 1.6的3.2倍是() 8.6的一半是()72的十分之三是() 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3.6,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0分 1、16×9.8的简便算法是()。 A.16×10-16×2 B.16×(10-2) C.16×(10-0.2) 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A.0.5 B.0.05 C.0.005 3、()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A.5.4×0.9 B. 0.32×2 C.0.65×0 4、8.5小时就是8小时()分。 A.5 B.50 C.30 5、如果□×○=5.4,则(□×2)×(○÷2)=( )。 A.5.4 B.21.6 C.10.8 三、判断题。6分 ()1、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2、一个大于0的数的1.2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3、8.6×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0. ()4、1.25×0.97的积大于0.97而小于1.25. ()5、8.4-1.4×0.2=7×0.2=1.4。 ()6、17.4×9+17.4=17.4×10=174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0.8×0.5= 0.9×5= 8×0.06= 0.05×1.6= 0.75+0.4= 4.3+5.7= 0.27-0.2= 1.2-0.9= 100×0.7= 2.5×8= 1.06×7= 0.01×7.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分 2.3×2.5×0.40.29×102 1.2×2.5+0.8×2.5

五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试卷

2012年秋瑞金市小学数学五年级单元测试卷(一)考试内容:小数乘法命题人:袁娟平130********审题人:刘荣娇 学校班级姓名书写(4分)总分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3.2+3.2+3.2+3.2+3.2写成乘法算式是(),6.21×0.85所得的积是()小数。 2、在计算0.63×1.3是时,应先看做()×()来计算,积是(),然后看0.63×1.3的两个因数一共有()位小数,最后得0.63×1.3=()。 3、0.8里面有()个十分之一,()个百分之一,()个十分之一是0.5,()个千分之一是0.27。 4、2.5×(8+0.4)=2.5×□+2.5×□运用了(),(6.7×4)×0.5=6.7×(□×□)运用了()。 5、在○里填上“>”、“<”或“=”。 0.78×1.3○1.30.79×0.45○1.6×0.451.98×1.99○1.98+1.99 6、根据65×39=2355,写出下列各算式的积。 6.5×3.9=()0.65×39=()650×0.039=() 7、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的2.6倍,又是另一个因数的1.8倍,这两个因数的积是(),差是()。 8、分别从下面的每组数中任选一个,使得它们的积等于右表中 的某个数。 ()×()=() ()×()=() 9、两个因数的积是37.5,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变为()。 10、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7分米,它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求84米的一半是多少,列式为84×0.5。 ()2、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积一定是三位小数。 ()3、25.9×0.1-0.1=25.9×0=0。 ()4、任何数乘小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 ()5、0.96×18与9.6×1.8的乘积相等。 三、选择(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10分) 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 A.扩大10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10倍。 D.缩小100倍。 2、0.72×m>0.72,则m应该() A.等于1。 B.大于1。 C.大于或等于0。 D.大于0。 3、下列各题中,积最小的是() A.39×0.14 B.0.39×1.4 C.390×0.14 D.3.9×1.4 4、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相比() A.两位小数大。 B.三位小数大。 C.一样大。 D.大小无法确定。 5、a×0.82与a相比() A.小于a. B.大于a。 C.等于a。 D.无法确定。 四、计算(31分)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4分) 8×0.04=0.75×20=0.01×14=0.24×0.05=3.5+4.72+6.5= 4×3.9×2.5=100×0.72=1-0.1×0.1= 2、用竖式计算(12分) 1.9×3.5 2.3×1.29(验算) 7.5×2.040.17×0.71(保留两位小数) 亲爱的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相信你们已 经复习好了,下面让我们闯关吧! 5.541.418.49.2 61.59.524.64.4 9.9110.77.623 3.849.22.217.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有()位小数,5.2×4.76的积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0.13×0.28=() 13×2.8=() 0.013×28=() 0.13×2.8=() 1.3×0.028=()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则积()。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0.58×5.5○5.5×2 0.23×1○0.23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0.3= 1.1×9= 2.列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五年级数学1-6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1-6单元测试题2015.1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0.9+0.9+0.9+0.9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2.0.35×2.73的积有()位小数;2.51×0.076的积有()位小数。 3.0.23×0.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4.0.25时()分;3.75千米=()米;560千克=()吨。 5.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6.20÷3的商用简便记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7.()的1.5倍是4.8;7.68是0.24的()倍;72.81里面有9个( )。 8.在○里填上“﹤”,“﹥”或“=”。 2.8×0.9○2.8 3.69÷0.9○3.69 5.38÷1○5.38 9.从0、1、4、5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其中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10.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6米,面积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m2。 11.一个梯形面积是30平方米,上底6米,高4米,下底( )米。 12.在非零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质数是(),最 小的合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3.将30分解质因数是()。 二.判断题。(8分) 1.把8.999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是9.00。 ( ) 2.一个数的1.5倍一定比原数大。() 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质数一定是奇数,合数一定是偶数。() 5.任意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2的倍数。() 6.4是因数,8是倍数。() 7.吊车垂直吊起重物属于旋转现象。() 8.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三.选择题。(16分) 1.0.6和0.60这两个数() A. 0.60大 B. 0.6大 C. 大小相等,精确度不同 2.在82.8×31+82.8×69=82.8×(31+69)中应用了() A.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师 B. 乘法分配律 C. 乘法交换率 3. 9和7叫做63的() A. 因数 B. 质因数 C. 质数 4.2.83÷0.27的商是10,余数是() A. 13 B. 1.3 C. 0.13 5.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 A.2x=0 B.3÷x=6 C.7x+2 6.三角形的面积为S,底边上的高为h,底边是()。A. S÷h B. S÷2÷h C. 2S÷h 7.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是()。A.18 B.17 C.19 8.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四.计算题。(共21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 0.5×4= 0.5×0.3= 4.5+2.7= 4.8÷6= 7.5÷5= 1.2×0.6= 9.8-8.9= 6.3÷0.2= 2a+a= 37.2×99+37.2=

数字与编码 教学设计

《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观察、比较、猜测、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各种数字编码的规律,理解数字编码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数字编码。 2.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猜测、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数字编码。 教学准备: 调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以及身份证的有关常识;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吗?

2.了解什么?谁来说?真了解呀。 3.还想知道老师的其它相关信息吗? 4.这节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个人信息,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都是我的哪些信息?我们一起来看, 5.出示课件。 6.像手机号等这些号码虽然由简单的数字或字母构成,但是却传递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数字编码。 7.而像158、36、53这些数加上单位名称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不是数字编码。 8.数字编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这节课我们就以身份证号码为例,走进神奇的数字编码。 9.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伴随我们一生,而且永远都不会变。 2.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调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3. 现在,告诉你们,我具有一种超能力,我一看你们的身份证号,我就能马上说出你的出生日期,你们相信吗? 那就来试试我的超能力? 我说的对吗? 为什么能马上说出你的出生日期?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一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 )是 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3.4.09×0.05的积有( )位小数,5.2×4.76的积有( )位小 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 0.13×0.28=( ) 13×2.8=( ) 0.013×28=( ) 0.13×2.8=( ) 1.3×0.028=(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00倍,则积( )。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 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 0.3= 1.1×9= 2.列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13.5×26.7= 3.15×0.3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综合练习(1) 一、填空。 1、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2、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是 2.71,这个数最大可能是(),最小是()。 3、6.3×1.26的积有()位小数,0.232323……可以简写成()。 4、在2.98、2. . 9 . 8、2. . 98 . 9、2.9 . 8中, 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二、判断。 1、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 2、4.99和5.03保留一位小数都是5.0。() 3、当除数是小数时,两个数相除的商一定比被除数大。() 三、选择。 1、2.323232…的循环节是(). A、32 B、3232 C、323 2、5.995保留二位小数是() A、5.999 B、6.00 C、6.000 四、计算。 1、竖式计算。 1.44×0.25 5.61÷6.1(保留两位小数) 14.2÷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就简便。 5.5×17.3+ 6.7×5.5 1.5×105 9.07—22.78÷3.4 3.8+4.29+2.1+4.2 五、解决问题。 1、6个易拉罐、9个饮料瓶,每个价钱都一样,一共是1.5元,每个多少元? 2、五1班有班会费24.2元,同学们买废品又得到16.4元,用这些钱可以买7本《少年科技》,或者可以买14根跳绳,一本《少年科技》多少钱?一根跳绳多少钱? 3、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 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1-4单元综合作业(2) 一、填空题。 1、一个三位小数,如果取它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是6.87, 这个最大三位小数是()。 2、225.22525…这个循环小数还可以写成(),保留两位 小数约为()。 3、根据0.75×1.24=0.93,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7.5×1.24=() 75×124=() 4、把3个红球和7个黄球同装在一个箱子里,任意摸出一个 球,摸到()球的可能性大一些。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5、2.45时=( )时( )分 5平方米1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一、选择。 0.47÷0.4,商是1.1,余数是()。 A、3 B、② 0.3 C、 0.03 三、判断。 1、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边长是4cm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个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大。()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0÷0.01= 0.22+0.8= 10-2.05= 3.5×0.4= 4÷0.25= 0÷19.8= 0.2×0.05= 0.6×1.5= 2、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65-2.55-1.45 6.4÷(0.3×2+0.2) 6.5×99 2.2×0.25+2.8×0.25 五、列式计算。 比5.6的2倍还多1.5的数是多少? 六、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苹果和梨各要2千克,共用10.4元,梨每千克 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2、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 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 的材料,现在可以多做多少个? 3、学校图书馆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0.9米的正方形地 砖铺地,100块够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5分,每空一分,第三题每空0.5分) 1.5.2+5.2+5.2+5.2+5.2=()×() 2.当计算2.25×0.04这个算式时,先把2.25()(填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倍,再把0.04()(填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倍,最后把两个整数相乘的结果缩小到原来的(),最后的结果是() 3.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1)2.5×1.6=2.5×()×()=()×0.4=() (2)6.324×9.9+6.324×0.1=()×()=()

(3)8×(6+1.25)=()×()+()×()=() 4.将0.098变成整数就是把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将原数扩大了()倍 5. 算式4.46×0.25的积保留整数的结果是(),保留两位小数的结果是(),保留三位小数的结果是() 6.有一个长方体的水箱,它的长为4dm,宽为3dm,高为5dm,由于水箱泄漏,现在水箱里面水的高度只有3.7dm,小红修好了水箱并往水箱添水,已知小红添加水之后,水高了0.5dm,现在水的容积为()L 7.一个长方形长2.4m,宽1.5m,则长方形的周长为(),面积为(),现在长、宽各扩大10倍与100倍,则周长为(),面积为()。 二、判断题。(10分,每空2分)

1.算式3.6×17的结果与36×1.7的结果相同() 2.小数与小数相乘,结果一定是小数() 3.一个数乘0.001,意义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千分之一() 4.近似数为5的最小的两位小数是4.99 () 5.积为两位小数,因数也一定是两位小数() 三、选择题(10分,每空2分) 1.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小的是() A.0.92×1 B.0.92×1.1 C.0.92×0.999

人教版数学1至5年级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1至5年级知识点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1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一年有四个季度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一吨=1000千克一千克=1000克一吨=1000000克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与任何数相乘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乘法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先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b)×c=a×c+b×c △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用除以进率的方法。 △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用乘进率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精确到个位表示保留整数,精确到十分位表示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我会填。 1.1.4+1.4+1.4+1.4 = 1.4×( ) = ( ) 2.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48×23=( ) 148×2.3=( ) 0.148×23=( ) 14.8×2.3=( ) 1.48×0.23=( ) 0.148×0.23=( ) 3.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8×7.2×1.25=□×(□×1.25) 2.5×5.6×0.8=(□×□)×□ (2.5+0.7)×4=□×□+□×□ 5.2×3.7+4.8×3.7=(□+□)×□ 4.在○里填上“>”“<”或“=”。 9.3×1.8○9.3 9.3×0.8○9.3 9.3×1○9.3 9.3×0○9.3 5.两个因数的积是14.8,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则积是( )。 二、我会判。 1.4.2×0.8的积是两位小数。( )

2.0.97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0.9。( ) 3.2.5×(0.4+1)= 2.5×0.4+1。( ) 4.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 ) 三、我会选。 1.0.05的6倍是( ) A.0.03 B.0.3 C.3 2.一个数乘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A.1100 B.110 C.10倍 3.6.54×0.2与65.4×0.02的积( )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判断 4.0.065×45=2.92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则是( ) A.3.0 B.2.9 C.2.93 5.将“4.09×0.88”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所得的近似数是( ) A.3.59 B.3.6 C.3.60 四、我会算。 1.用竖式计算。 4.2×8.5= 2.5×0.42= 0.18×2.6= 0.88×0.12=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图形变换)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3、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 共有()种摆法。 4、观察,从正面看有()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有()个正方形。 5、 (1)从正面看到的有 () (2)从正面看到的有() (3)从侧面看到的有()

二、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 共有( )个正方体 共有( )个正方体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从正面观察 )。 A. B. C.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3 所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4、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 ( ), 这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A. 4 B. 6 C. 9 5、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正面 右面 左面

A. B. C.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4.2÷0.7= 8×0.04= 2.4÷0.03= 0÷2.43= 6.6÷10= 0.9×0.8= 1×10.2= 6.4×0.5= 1.44÷0.2= 36÷0. 6= 0.6×0.2= 1÷0.125÷8=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20÷1.25÷8 3.9÷(1.3×5) 3.52÷2.5÷0.4 9.6÷0.8÷0.4 五、画一画: 六、描述题: 1、至少有几个小正方体可组成以上图形?如果是6个小正方体,可怎么摆? 2、如果是7个、8个,可怎么摆? 3、如果从上面看是,那么这组图形最多有几个? 七、拓展延伸: 小明搭了一个正方体,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分别是: 小明搭的是那个图形?在正确的□下面画√: 附答案: 二、1、正侧上 2、(1)④⑤⑵①⑤④⑥ 3、6 7 3 4、5 5 3 5、上侧正(2)上侧正 6、⑴①②⑦⑵③④⑤⑶⑥⑧

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字与编码》

《数字与编码》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数字与编码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身份证的编码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 2、让学生在收集信息,编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身份证编码,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学会编码。 难点: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编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编码现象,引出课题:数字与编码 ●二、探究身份证号码的规律

1、请同学们观察一组身份证号码: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大屏幕出示)身份证的号码信息。 3、结合具体的身份证实例加以说明:335 5925 ●三、实践与运用 1、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2、猜一猜,你的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多少? 3、“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4、听故事想问题。 一个小伙子偷了一户人家的东西之后猖狂逃跑,并连夜赶制了一张假身份证去登记住宿,结果被服务员一眼认出,你猜到底哪里出现问题? ●四、总结与提高 1、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知识,你们知道身份证有哪些作用吗? 2、(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3、昨天,横沿村的一个老奶奶告诉我,让我帮她找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她知道这个同学是我们学校的,校徽上写着5125,我们该怎样找到这位学生呢? 4、请你给自己设计一个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