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系PI染色方法

植物根系PI染色方法
植物根系PI染色方法

水稻幼苗根尖PI染色

一、原理

PI:英文名:Propidium iodide 中文名:碘化丙啶

染色原理:碘化丙啶(PI)是一种溴化乙啶(EB)的类似物。PI在540nm波长(绿色光)的激发下,会在600nm(红色光)处发出明亮的荧光。PI不能通过活细胞膜,但却能穿过破损的细胞膜而对核染色。它能与细胞壁上的碳水化合物共价结合,对细胞壁进行标记。

Standard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using a Leica SP5laser point scanning microscope. propidium iodide was excited using the 488 nm argon laser,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s were captured between 580 nm and 640 nm for propidium iodide.

二、染色过程

1 固定:材料置于固定液(50%甲醇+10%醋酸)中,4℃放置至少12h (最长可放置1个月)

2 用水清洗材料,置于1%高碘酸溶液中,室温放置40min。(使细胞壁上的碳水化合物形成醛基)

3 用水清洗材料,置于希夫试剂(含PI)1-2h或直至肉眼可见材料染上红色为止(醛基与PI共价结合)

希夫试剂(含PI):焦亚硫酸100mM

HCl 0.15N

PI 100μg/ml(现加)

4 取出样品置于载玻片上,用水合氯醛溶液覆盖样品,室温放置过夜(置于密闭容器中,防止溶液挥发)

水合氯醛溶液:水合氯醛4g

甘油1ml

H2O 2ml

5 除去多余水合氯醛溶液,滴数滴Hoyer’s solution,盖上盖玻片,放置3天后显微镜下观察。

Hoyer’s solution:水溶性阿拉伯胶30g

水合氯醛200g

甘油20g

H2O 50ml

三、注意事项:

(1)由于PI可能具有致癌性,请小心操作。

(2)保存条件:4℃避光保存

(3)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100PI染色液使用说明书

100×PI染色液使用说明书 货号:SL7091 规格:1ml 保存条件:-20度保存,有效期1年。 产品内容: 产品内容SL7091 100×PI染色液(1mg/mL)SL7090-1ml 说明书1份 产品简介: 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核荧光染料,作为一种溴化乙锭(EB)的类似物,能够嵌入碱基之间实现与DNA结合。这种结合没有或者几乎无序列倾向性,大约每4-5个DNA碱基对结合一个染料。PI也能与RNA结合,需要用核酸酶处理来区分DNA和RNA染色。水溶液中PI的最大激发/发射波长是493/636nm。一旦与核酸结合,荧光信号明显增强20-30倍,最大激发波长向红色波段迁移~30-40nm,最大发射波长向蓝色波段迁移~15nm,从而使其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变为535/617nm。PI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对比较低,但是其具有足够大的斯托克司频移来同时检测核酸DNA和荧光标记抗体,只需要使恰当的滤片。PI适用于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荧光计分析。 PI不能穿透细胞膜而被排斥在活细胞外,但是可以穿过破损的细胞膜而对核染色。利用这一特性,通常与Calcein-AM、Hoechst33258或Hoechst33342等活细胞荧光探针一起使用,同时对活细胞和死细胞染色和鉴定,用于细胞凋亡相关的研究。也可以用作多重荧光染色的复染剂,兼容于各种细胞标记技术,包括直接或者间接的荧光抗体检测,mRNA原位杂交,细胞结构特异性的荧光探针检测法以及组织染色。PI 的单独染色也可以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 使用说明: 可以用PBS稀释到1×使用,或与细胞悬液按照1:100的比例使用。 PI染色操作步骤 1、将单细胞悬液加入2ml圆底离心管中,离心,1500rpm,5min,弃上清液。 2、加入PBS1ml离心洗涤1次,弃上清。 3、加入2ml预冷的70%酒精,4℃固定30min,或是-20℃固定过夜。 4、离心,弃上清液。 5、用1×PBS1ml洗涤1次,离心。

4植物根系和根际的研究方法

第4章植物根系和根际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植物根系的研究方法 植物根系具有吸收和输送养分和水分、合成植物激素和其他有机物质、储存营养物质以及支撑植物使之固定于土壤中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因此它与植物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植物根系的研究比地上部分的研究要困难的多。 一、根系研究方法 (一)钉板法:常用。 1、钉板的制作: 小板:50cm×50cm,钉长5cm,钉距5cm。 大板:60cm×100cm,钉长5cm,钉距5cm。 2、取样 3、清洗 4、根系摄影与测定 (二)容器法: 容器种植主要研究根系生理或生态学特性。条件容易控制。 1、容器大小与根系体积适应 2、种植盒的制作: (三)玻璃壁或玻璃管法:用探头观察根系生长情况。 (四)多孔膜法:尼龙纤维多孔膜(孔径0.3m) 二、根系测定方法 (一)根系形态特征及其测定方法 根系形态特征包括根系体积、几何形状、长度、分布深度、根密度、分枝状况、根重、根表面积、根毛数量和根尖数等。根系形态与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有密切关系。在植物营养研究中,常用的根形态参数主要有根重、根长、根表面积、根密度、根毛和根尖数等。 1、根重 根重对于表征根的总量是一个很好的参数,植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速率通常用单位根重作参量。根重分为根干重和根鲜重两种。根干重对于养分和水分吸收不是个理想的参数,因为老而粗的根所占的重量很大,而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很小。但当了解植物地下部的生产力时,干重常作为估计的标准。在估算根/冠比(R/S)时,也要用根干重。 测定根干重的方法,一般采用烘干重量法。在105o C条件下烘干10-20h或在60-70o C下烘干20h,称重。

甘蔗的根系研究进展

一、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气象因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和作物需水量(ETc)的空间分布不均,进而导致灌溉定额的空间分布差异,其中以降水的影响最明显。全区多年平均日均有效降水量全区相对差异达65%,东兴和百色分别为全区最大值和最小值点,分别为5.37 和1.94 mm/d。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和沟灌4 种灌水方式下日均ETc 分别为3.48、3.48、3.59 和3.52 mm/d,北海为全区峰值点,田东为区域性峰值点。全区多年平均灌溉定额在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和沟灌灌水方式下分别为135、135、354 和457 mm。不同灌水方式下全区糖料蔗灌溉定额呈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即桂林至田东一带为灌溉定额的高值区,田东为全区的峰值点(郭长强等,2016,广西糖料甘蔗需水量和灌溉定额空间变异)。 2. 对目前易倒伏期甘蔗的基本参数匮乏、甘蔗的倒伏动力学机理和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无法顺利开展等问题,采用物理试验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易倒伏期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 / 1137号品种甘蔗的几何参数和物理特性参数进行测量,且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不同品种甘蔗的物理特性参数存在差异性,柳城03 / 1137号品种甘蔗比新台糖22号的强度大,且相同品种不同甘蔗的个体其物理特性参数差别也较大;分别测定了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 / 1137 号品种甘蔗的叶片、叶中肋、根须、蔗皮轴向、蔗皮径向、蔗芯轴向、蔗芯径向的拉伸强度和茎秆轴向、径向压缩强度、茎秆轴向、径向剪切强度及茎秆抗弯强度,为开展甘蔗倒伏动力学机理和抗倒伏技术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杨望等,2016,易倒伏期甘蔗基本参数的试验研究)。 3. 甘蔗不同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在不同试验间表现不同。茎径和锤度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有效茎数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呈中等;株高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最低的性状。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时宜选用随机+家系分析方法,通过增加家系信息,可明显提高分析精度;甘蔗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均受性状和试验的影响;在亲本和后代按不同原则和标准对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茎径和锤度、株高和有效茎数等性状进行选择,可提高选择效率(杨荣仲等,2016,甘蔗家系农艺性状遗传力分析)。 二、根系研究情况 1. 云南省农科院

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合成染料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纯天然提取、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环境相容性好、又具有某些保健性功能的植物染料重新吸引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皮革和羊毛都属于蛋白质纤维,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可生物降解,属于绿色环保型纤维。 因此,研究植物染料的制备以及在皮革和羊毛上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论文以林产废弃物板栗刺壳和核桃青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浸提法提取其中的单宁,并对单宁的含量进行了粗略的估算。 对板栗刺壳的提取栲胶进行亚硫酸化改性,将改性后的栲胶应用于皮革的媒染染色。以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为媒染剂,探讨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 对板栗刺壳改性栲胶媒染性能的影响。 将核桃青皮提取液应用于皮革染色,考察了稀土、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以核桃青皮提取液、亚铁盐和焦性没食子酸混合溶液为染液,采用不同的媒染方法,探究了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浴比、媒染剂的用量和染色pH 等因素对染黑色羊毛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 结果显示:板栗刺壳单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20min,料液比1:20,此时单宁的提取率可达14.78%;改性后的板栗刺壳栲胶媒染皮革可得到蓝黑色革,硫酸亚铁媒染的皮革比硫酸铁媒染的皮革颜色要深,并且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加,皮革的干湿擦牢度有所降低,综合各因素,在媒染剂用量为2%左右时,皮革的染色深度和干湿擦牢度都较好;加脂剂的加入可使媒染皮革的颜色变浅,说明加脂剂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败色作用;中和的pH对皮革的干湿擦性能和表观颜色深度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pH为6.5时较佳。核桃青皮单宁水浴浸

碘化丙啶PI染色液(1mgml)

碘化丙啶PI 染色液(1mg/ml) 简介: 碘化丙啶染色(PI stain)可以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是一种可以嵌合到双链DNA 和RNA 的碱基对中并与之结合的荧光染料,无碱基特异性。碘化丙啶与双链DNA 结合后可以产生荧光,并且荧光强度和双链DNA 的含量成正比。细胞内的DNA 被Propidium Iodide 染色后,可以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DNA 含量测定,然后根据DNA 含量的分布情况,可以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分析。碘化丙啶染色后,假设G0/G1期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那么含有双份基因组DNA 的G2/M 期细胞的荧光强度的理论值为2,正在进行DNA 复制的S 期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2之间。碘化丙啶PI 染色液(1mg/ml)主要由PI 、破膜剂等组成,经常用于培养的贴壁或悬浮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 亦可用于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Leagene PI 染色液工作浓度为20~50μg/ml ,不含RNase ,推荐用于RNA 染色,细胞检测含量范围一般为0.1~1×106之间。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细胞样品的制备: ⑴贴壁细胞: ① 离心使细胞沉到管底。小心吸取上清并丢弃,可留大约50μl 培养液,以免吸走细胞。 ② 加入约1ml 提前预冷的PBS ,重悬细胞,并转移至1.5ml 无菌离心管。 ③ 离心使细胞沉到管底。 ⑵悬浮细胞: ① 离心使细胞沉到管底。 ② 小心吸取上清并丢弃,可留大约50μl 培养液,以免吸走细胞。 ③ 加入约1ml 提前预冷的PBS ,重悬细胞,并转移至1.5ml 无菌离心管。 ④ 离心使细胞沉到管底。 ⑤ 小心吸取上清并丢弃,可留大约50μl PBS ,以免吸走细胞。 2、细胞的固定:加入1ml 冰浴预冷70%乙醇中,轻轻吹打混匀,4℃条件下固定2h 或更长时间。4℃固定12~24h 可能效果更佳。 编号 名称 DA0028 Storage PI Stain(1mg/ml) 1ml -20℃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果树根系研究进展概况

一、果树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根据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为0.90-0.91,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的测定值分别为0.88 - 0.91 和0.93 -0.97。除生育初期计算值明显大于实测值外,其余生育期以及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计算值与液流法测定值基本相似;而作物系数计算值在生育初期和生育末期均小于水量平衡法的测定值,在其它生育期则与水量平衡法测定结果相似。虽然利用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土壤蒸发系数和基础作物系数与实测值有一定的差异,但计算的蒸散量以及作物系数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利用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干旱半干旱地区充分灌溉条件下桃树的蒸散量和作物系数,并据此初步制定桃树灌溉制度。(仝国栋等,2016,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华北地区桃树蒸散量的可靠性评价)。 2. 由于水分利用效率可在单叶、植株、群体上分别表达,目前大部分研究中的水分利用效率仅仅是体现在单叶瞬时水平上,但从农业灌溉上说,植株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的长时间跨度(至少3-5年)的研究才更有说服力,同样的,对植株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也应注重在群体水平上的表达。设施栽培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是对水分管理要求高,要想提高品质,保证产量,就需在适宜的生长阶段提供适量的水分。研究应注重设施栽培下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研究,包括灌溉方式,灌溉制度,水肥耦合效应等。针对本文讨论的调控亏缺灌溉和交替根区灌溉这两种制度而言,由于涉及农业气象、土壤条件、植物生理等多种因素,因此在生产实践方面做的研究比较薄弱,今后的研究应考虑到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质、不同品种下适宜的土壤水分调控方法,包括水流入渗特性,含水量下限阈值等,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摸索出适于当地的节水灌溉制度(王晓玥等,2016,两种新型灌溉制度-调控亏缺灌溉(RDI)和交替根区灌溉(APRI)在葡萄上的研究进展)。 3. 二年生母枝不同修剪程度直接影响樱桃树体高度、树冠直径、树干高度、干周,二年生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二次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修剪越重,树体越矮,反之,树体越高。通过合理的修剪能够调节樱桃树树体的高度和树干的粗度,也能够促进母枝、新梢和二次梢的生长。二年生母枝着生位置直接影响樱桃树体二年生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二次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不同年生母枝直接影响樱桃树体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的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一年生母枝着生位置直接影响树体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金方伦等,2016,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樱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果树的根系研究情况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看,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是:颜色柔和,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和,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和。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和作用。 (6)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和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是健康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1、离心收集细胞,弃上清,用预冷PBS洗细胞两次。 2、加入预冷70%乙醇,于4℃固定过夜,或-20℃长期固定(4℃过夜一般隔天就进行检测,如果想推迟几天测,那就保存在-20℃,有资料说-20℃可以保存一个月,个人建议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检测,有些实验是在不同时间点上收细胞,这时我就等最后一次固定完了一块测,基本上也多在一周内检测完毕,没有特地去比较保存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细胞染色 离心收集细胞,以1mL的PBS洗细胞一次,加入500uLPBS含50ug/mL溴化乙锭(PI),100ug/mL RNase A,0.2% Triton X-100,4℃避光孵育30分钟(PI我是直接用PBS配成工作浓度,然后加入细胞沉淀混匀,RNA酶现加,但有时不加发现对实验结果也没太大的影响)。 4、流式分析 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 分析时,使用FL2-w和FL2-A显示,去除联体细胞,具体如下图。 细胞周期流式后一般分为G0/G1,S,G2/M期三部份,如果有凋亡,在G0/G1期前面有个凋亡峰(也称sub-G0期),而如果分析时细胞窗口没设置好,可能在最前面还有细胞碎片峰。 结果解读 G0/G1期细胞占总的61.2%,峰位于横座标的45.76 G2/M期占13.07,峰位于横座标的91.43 S期占25.73 G2/G1为2.0(即G2期为4倍体细胞,而G1期为2倍体细胞,比值为2) 峰的变异系数为4.54%(好) 细胞碎片为0.48%,细胞聚集体有0.06%。 总的细胞数(仪器检测到的)为17525个, 在细胞周期中分析的细胞数为17431个(即排除了碎片及聚集体后)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实验步骤

protocol :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1、收集细胞:胰酶(含EDTA)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加热处 理后损失多的组宜多收集细胞保证细胞有 0.5-2 X 10*6个),吸取旧培养基到一个新离心管里;少量常温PBS (根据培养皿大小决定量,PBS洗可以保证消化效率)洗2次,清洗的PBS也要收集到上述离心管内【检测凋亡才需收集旧培养基及清洗的 PBS J ;然后胰酶消化 (注意一定要消化完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单个,而不是成片脱落)后利用旧培养基中和胰酶;离心(1000r/300g 5mi n)收集细胞沉淀。 2、用预冷的PBS清洗细胞两次。 3、固定细胞:用0.5ml预冷的PBS重悬细胞沉淀,使细胞充分悬浮成单细胞,再将重悬细胞加入1.2ml预冷的99.7%无水乙醇(乙醇终浓度70%),吹打混匀以免细胞团聚,4C固定2H至过夜。 4、细胞染色:离心(1000r/300g 5min )收集固定的细胞,以1.8 mL的PBS洗细胞一次,离心(第一次实验时用7000rpm才把细胞离心下来,但最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没有碎)再次获取细胞沉淀后加入1 00卩IRNaseA 于37 C水浴30min,最后加入400卩lPI避光染色30 min (常温或4C 均可) 【有的试剂盒说明是:每个样本加入500uL染色剂(据样本数,用P BS 临时配好总量,其中 PI 50ug/ml、RNase A 100ug/mL、Trit on X-100 0.2% ) 4 C避光染色30分钟】 5、流式分析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

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分析时,使用FL2-W和FL2-A显示,去除联体细胞。

根际研究方法

根际研究方法 (一)根系“表观自由空间”中养分测定方法 根系“表观自由空间(AFC)”,就是根系内部的细胞间隙和细胞壁微纤丝中的空隙在植物体内相互连通行程运输通道,容许水分和溶液的自由移动。 根系“表观自由空间”值得测定有一些不同的方法,如用非电解质——甘露糖醇测定不同植物的AFC体积,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养分离子在AFC中的转移,等等。7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种比较简便的化学方法,其原理是应用低温蒸馏水(4O C)降低根系活力,使进入AFS中养分离子只能向外扩散,以此了解AFS的养分状况。 基本测定步骤将待测水培根取出,用蒸馏水冲洗,重复3次,每次10S。用滤纸吸取多余的水分,称1~10g鲜根,置于250ml烧杯中备用。 若为土培的根系,小心取出后置于一块60cm×60cm的尼龙薄膜上,用手工出去容易抖落下来的土壤,这部分可作为原土体的土壤。然后将土根移至另一薄膜上抖动多次,分离出松散附着于根表面土壤,这部分可作为距根1~4mm的根际土。仍然粘附于根表的极为紧密附着的根际土,约距根0~2mm,一般不易从跟表面分离出来,一般采用蒸馏水浸洗的方法收集。洗净根系后,吸干多余的水分,称1~10g鲜根,置于250ml烧杯中。所收集的不同部分的土壤可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将备用的已知鲜重的根系按1:20的比例加入预先准备好的4O C的蒸馏水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1~2min,放入冰箱中浸提2h后取出,过滤,对滤液进行所需研究的养分测定。 测定要点样品的处理要求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以保持原有的养分状况。在土培条件下除去根系上附着的土壤时,主要尽量不要损伤根系,以免细胞内养分由破口处进入AFS 中,使测定结果偏高。 (二)根际土壤的冰冻切片法 冰冻切片法最早是1964年由Brown等建立并应用与土壤养分扩散的研究。主要分两步,首先是根际微环境模拟培育方法,可采用根垫法、集束根——土地接触法、隔层法等,然后将土块冰冻切片,供测试用。 1. 集束根——土地接触法集束根——土地接触法是一种根际微环境的模拟研究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种允许养分和水分自由通过而根系不能穿过的隔膜使根系和土壤之间分离开来,分别逐层切取土壤薄片和进行分析,借此了解不同根表面不同距离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首先,要进行集束平面根的培育,一般地可采用有机玻璃的漏斗形框架(4×13×0.3cm3),在漏斗上放入尼龙网,密集地播种30颗露白的种子(禾谷类植物,如水稻),连同漏斗框架放入溶液中培育。根系通过漏斗颈往下生长,一个月后形成定型的集束平面根。其次,要进行土块的制备。将供试土样磨碎后过100目筛。城区一定量体积为2×4×4cm3的长方形有机玻璃盒内,盒的两端开口,以便连接根系和外界。将制备好的两块土块在某一根段处对称地紧贴于平面根的两侧(根土界面为2×4cm2),中间隔一层能容养分和水分自由通过,而根系无法穿透的隔膜(可用尼龙网或孔径为1.2μm的混合和纤维素脂)。然后放入盆钵中,装进石英砂或土壤,在温室内培育。 2.冰冻法当植株在盆钵中生长了一段时间后(一般低于20天),取出有机玻璃盒和土块,随即置氮液中速冻。将土块在切片机上切成1mm厚的薄片供化学测试。 优点:比较严格地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微区土壤的区分、定量地研究各种养分、水分在根——土界面上的动态及迁移规律,并可以区分有效养分以及利用同位素方法难以测定的微量养分变化。 主要限制:只能进行短期试验,一般只在2天内。实验技巧要求很高,且每次技能得到有限的土壤样品量。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se。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实验步骤

protocol: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1、收集细胞:胰酶(含EDTA)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加热处理后损失多的组宜多收集细胞保证细胞有0.5-2×10*6个),吸取旧培养基到一个新离心管里;少量常温PBS(根据培养皿大小决定量,PBS洗可以保证消化效率)洗2次,清洗的PBS也要收集到上述离心管内【检测凋亡才需收集旧培养基及清洗的PBS】;然后胰酶消化(注意一定要消化完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单个,而不是成片脱落)后利用旧培养基中和胰酶;离心(1000r/300g5min)收集细胞沉淀。 2、用预冷的PBS清洗细胞两次。 3、固定细胞:用0.5ml预冷的PBS重悬细胞沉淀,使细胞充分悬浮成单细胞,再将重悬细胞加入1.2ml预冷的99.7%无水乙醇(乙醇终浓度70%),吹打混匀以免细胞团聚,4℃固定2H至过夜。 4、细胞染色:离心(1000r/300g5min)收集固定的细胞,以1.8 mL的PBS洗细胞一次,离心(第一次实验时用7000rpm才把细胞离心下来,但最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没有碎)再次获取细胞沉淀后加入1 00μlRNaseA于37℃水浴30min,最后加入400μlPI避光染色30 min(常温或4℃均可) 【有的试剂盒说明是:每个样本加入500uL染色剂(据样本数,用P BS临时配好总量,其中PI 50ug/ml、RNase A 100ug/mL、Triton X-100 0.2%)4℃避光染色30分钟】 5、流式分析

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分析时,使用FL2-w和FL2-A显示,去除联体细胞。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植物制片的一般染色方法。 2、学会并掌握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即细胞壁化学组成及细胞内主要后含物性质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品 1、自备材料:植物叶片、芹菜叶柄、土豆块茎、花生种子等等,解剖器、剃刀或双面刀片。 2、其它材料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蒸馏水、染色缸;%番红、% 固绿或1%苯胺蓝等染液、中性树胶、二甲苯、酒精、碘—氯化锌、盐酸—间苯三酚、苏丹Ⅲ、碘—碘化钾、10%氯化铁、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四、实验方法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用徒手切片法切得的薄片,如果仅仅是为了临时观察,制成临时装片即可,这种临时制片不能长久保存,只能作临时观察之用,又由于没经过染色,结构显示的也不够清晰。为了求得更清晰地显示其细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进一步染色及其它处理以至封片,从而可制成半永久或永久制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番红—苯胺蓝(或固绿)二重染色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二: 方法一: (1)将植物切片材料放入30%酒精中,5分钟后移入水中。 (2)用%番红水溶液染色12—24小时。 (3)倒去番红液,用清水冲洗数次后,再放回50%酒精中浸泡5分钟。 (4)将材料从50%酒精中转入70%酒精中脱色,直至硬木质化的细胞壁呈现红色,其它部分呈粉红色或近于无色时为止。 (5) 1%苯胺蓝(用70%酒精配制)对染2—5分钟。若用%固绿对染,则仅需半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此步染色,要不时地在显微镜下检视,切忌染色过深,当木质化细胞壁呈红色,其它部分为淡蓝或淡绿色时,即可停止。 (6)用95%酒精冲去多余染液,再经无水酒精脱水5分钟。 (7)放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中及纯二甲苯中透明各3分钟。 (8)将切片材料移入载玻片上,在二甲苯未干时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尔后将玻片平放,自然凉干或置于摄氏35度温箱中烘干。 染色结果:木质化细胞壁呈现红色,纤维素细胞壁呈现蓝色或淡绿色。 方法二: (1)将切得的薄片移入盛有FAA固定液的小容器中,盖上盖固定半小时到1小时,24小时以上也可。材料经固定如不及时制片可移入70%酒精中长期保存。 (2)材料从固定液中移入盛有蒸馏水的小培养皿中,漂洗半小时到1小时,换水一次。 (3)将材料移入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加一滴苯胺番红染色约10分钟。 (4)吸去染液,滴入95%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5)加一滴苯胺固绿复染约2~5秒钟,并轻轻晃动玻片,使染色均匀。(注意:此步骤要迅速,若染色时间过长会使红色全部褪去。) (6)吸去染液,滴入无水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 1)细胞样品的准备: (1)对于贴壁细胞:小心收集细胞培养液到一离心管内备用。用胰酶消化细胞,至细胞可以被轻轻用移液管或枪头吹打下来时,加入前面收集 的细胞培养液,吹打下所有的贴壁细胞,并轻轻吹散细胞。再次收集到 离心管内。1000g左右离心3-5分钟,沉淀细胞。对于特定的细胞,如果 细胞沉淀不充分,可以适当延长离心时间或稍稍加大离心力。小心吸除 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培养液,以避免吸走细胞。加入约1毫升 冰浴预冷的PBS,重悬细胞,并转移到1.5毫升离心管内。再次离心沉淀 细胞,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PBS,以避免吸走细胞。 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以适当分散细胞,避免细胞成团。 (2)对于悬浮细胞:1000g左右离心3-5分钟,沉淀细胞。对于特定的细胞,如果细胞沉淀不充分,可以适当延长离心时间或稍稍加大离心力。小心 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培养液,以避免吸走细胞。加入约1 毫升冰浴预冷的PBS,重悬细胞,并转移到1.5毫升离心管内。再次离心 沉淀细胞,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PBS,以避免吸走 细胞。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以适当分散细胞,避免细胞成团。 2)细胞固定:将细胞加入到1毫升冰浴预冷70%乙醇中,快速轻轻吹打混匀,4℃ 固定2小时或更长时间。固定12-24小时可能效果更佳。1000g左右离心3-5分钟,沉淀细胞。对于特定的细胞,如果细胞沉淀不充分,可以适当延长离心时间或稍稍加大离心力。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70%乙醇,以避免吸走细胞。加入约1毫升冰浴预冷的PBS,重悬细胞。再次离心沉淀细胞,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PBS,以避免吸走细胞。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以适当分散细胞,避免细胞成团。 3)碘化丙啶染色液的配制 4)染色:每管细胞样品中加入0.5毫升碘化丙啶染色液,缓慢并充分重悬细胞沉 淀,37℃避光温浴30分钟。随后可以4℃或冰浴避光存放。染色完成后宜在24小时内完成流式检测,最好能在当日完成流式检测。 5)流式检测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在激发波长488nm波长处检测红色荧光,同

Annexin V---PI双染方法

Annexin V是一种检测细胞凋亡的试剂,在正常细胞中,磷脂酰丝氨酸只分布在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内侧,细胞发生凋亡早期,膜磷脂酰丝氨酸(PS)由脂膜内侧翻向外侧。Annexin V作为一种磷脂结合蛋白,与磷脂酰丝氨酸有高度亲和力,它通过细胞外侧暴露的磷脂酰丝氨酸与凋亡早期细胞的胞膜结合。因此Annexin V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的灵敏指标。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在机体的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细胞中,磷脂酰丝氨酸(PS)只分布在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内侧,而在细胞凋亡早期,细胞膜中的磷脂酰丝氨酸(PS)由脂膜内侧翻向外侧。AnnexinⅤ是一种分子量为35-36kD的Ca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细胞凋亡过程中翻转到膜外的PS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 用标记了FITC的AnnexinⅤ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正常细胞和早期凋亡细胞的细胞膜是完整的。Propidium iodide(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与细胞核结合呈现红色。将AnnexinⅤ与PI匹配使用,可以将凋亡早期的细胞和晚期的细胞以及死细胞区分开来。 离心收集悬浮细胞,微量离心机转速2000RPM,离心时间5min,弃培养基; 用冷PBS洗涤细胞两次; 用400ul 1X Binding Buffer悬浮细胞,浓度大约为1 X 10 cells/ml; 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5ul Annexin V-FITC,轻轻混匀后于2-8°C避光条件下孵育15分钟。5. 加入10ul PI后轻轻混匀于2-8°C避光条件下孵育5分钟; 在1小时内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检测。 使用流式细胞仪正确分析Annexin V-FITC/PI双染的细胞前要求仪器的荧光补偿来去除两种染料激发光之间的叠加。因为荧光补偿设置与PMT的电压直接相关,所以不同仪器之间的补偿不同。建议在实验开始阶段分析经Annexin V、PI分别单染的细胞来调整荧光补偿去除光谱重叠。根据未处理细胞空白对照和经Annexin V、PI分别细胞染色后的单染对照的分析设定十字门的位置。

植物根系类型及应用

一、根系类型 (一)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据根的发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类。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这种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称为主根。有时也称为直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就会从内部侧向生出许多支根,称为侧根。侧根与主根往往形成一定角度,当侧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又能生出新的次一级的侧根,这样的多次反复分枝,形成整株植物的根系,例如棉花、菜豆、油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主根和侧根都从植物体固定部位生长出来的,均属于定根。此外还有许多植物除产生定根外,还能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根来,这些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都称为不定根(图4-1)。不定根也能不断地产生分枝,即侧根。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形成的主根,存活期不长,以后由胚轴上或茎的基部所产生的不定根所代替。农、林、园艺工作上,利用枝条、叶、地下茎等能产生不定根的习性,而进行大量的扦插、压条等营养繁殖。 (二)直根系和须根系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和,也就是包含主根和它分枝的各级侧根或不定根和它分枝的各级侧根,称为根系。 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棉花、菜豆、油菜、蒲公英等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与侧根区分的根系,即主根不发达,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及其分枝组成的,粗细相差不多,形成比较均匀的根系,似胡须一样,称为须根系,如小麦、水稻、葱、蒜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树木的多数根集中分布在地下40一80cm深 范围内;具吸收功能的根,则分布在20cm左有深的土层内。就树种而言,根系在地下分布 的深浅差异甚大。有些树木,如直根系和多数乔木树种,它们的根系垂直向下生长特别旺 盛、根系分布较深,常被称为深根性树种;而主根不发达,侧根水平方向生长旺盛*大部 分报分布于土上层的树木,如部分须根系和灌木树种,则被称为浅根性树种。深根性树种 能更充分地吸收利用土壤深处的水分与养分,耐旱、抗风能力较强,但起苗、移栽难度大。 生产上,多通过移栽、强权等措施,来抑制主根的垂直向下生长,以保证栽植成活率。浅 根性树种则起苗、移栽相对容易,并能适应含水量较高的土坡条件,但抗旱、抗风及与杂 草竞争力较弱,其中有部分树木根系因分布太浅,随着根的不断生长挤压,会使近地层土 壤疏松,并向上凸起,容易造成路面的破坏。园林生产上,可以将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进

根系研究办法

根系研究解决方案——操作图解 一、根管填埋时间 1. 植株处于种子、幼苗、长芽时期埋置根管为最佳(或根据植株的生长特性埋置根管)。 2. 对已经成形的植株埋置根管,需距离根茎主干适当的距离,等待植株根系生长到根管附近再进行监测。 3. 为获得根系生长的持续数据,可在不同的时间埋置根管。 二、挖掘与填埋 1. 非移栽植物 选点:根据植物根系特点,选取地面一点(该点与平行树干的距离为地下根系平行延伸边缘),利用根钻在地表挖洞。 挖掘:用专门制作的根钻,呈螺旋状钻入土地内,形成大小刚好的洞孔,并会将多余的土运到地面上。 角度:根管埋置角度可以自己调节(一般角度为30°、45°、90°)。 洞深:挖洞的深度根据根管长度相适宜,填埋后露出地表面的根管部分约15cm 即可。 注:地上露出根管处配有黑色盖子,为了防止透光影响土壤和根系生长环境,还需安装遮光隔热层。 2. 移栽移植 选点:带有新土坨移栽的植物,可随根管一同埋入地下。 角度:根管壁贴着土坨表面,埋置角度可以自己调节(一般角度为30°、45°、

90°)。 洞深:挖洞的深度根据根管长度相适宜,填埋后露出地表面的根管部分约15cm 即可。 注:在挖洞埋管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根系造成影响。因此填埋后,应适当浇水,待根系缓解后可测定。 三、仪器使用 1. 延长杆组装 延长杆一端为螺纹,一端为螺口,只需要将延长杆首尾相连便可进行延长。延长杆上有定位小节,用于扫描深度的定位。 根据实验需要,选取不同数量的延长杆进行组装,并接入仪器。 2. 仪器操作 用将扫描头放入微根管中;利用管口定位盖进行定位;打开控制软件进行扫描。 注意:使用过程中,不可大角度悬空垂挂仪器!延长杆只能起到在根管中上下牵引仪器的作用,不能倾斜悬空垂挂仪器。 正确方法:在根管中可以带倾角进行上下拉伸或在空中自然垂直牵挂仪器。 3. 仪器扫描 将仪器放入根管中,分层扫描获取不同深度根系生长信息。完美展现根系信息。扫描完成后仪器可以取出带走,根管保留留在野外,以供下次采集图像。 四、数据处理

碘化丙啶PI染色液(50ugml)

碘化丙啶染色液(50μg/ml) 简介: 碘化丙啶染色(PI stain)可以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是一种可以嵌合到双链DNA 和RNA 的碱基对中并与之结合的荧光染料,无碱基特异性。碘化丙啶与双链DNA 结合后可以产生荧光,并且荧光强度和双链DNA 的含量成正比。细胞内的DNA 被Propidium Iodide 染色后,可以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DNA 含量测定,然后根据DNA 含量的分布情况 Leagene 碘化丙啶染色液(50μg/ml)主要由PI 、破膜剂等组成,经常用于培养的贴壁或悬浮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 亦可用于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Leagene PI 染色液工作浓度为20~50μg/ml ,不含RNase ,推荐用于RNA 染色,细胞检测含量范围一般为0.1~1×106之间。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细胞样品的制备: ⑴贴壁细胞: ① 小心收集细胞培养液到一个无菌离心管内备用。 ② 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至可以被轻轻用移液管或枪头吹打下来时,加入前面收集的细胞培养液,吹打下所有的贴壁细胞,并轻轻吹散细胞。 ③ 收集上述细胞悬液到离心管内。 ④ 4℃,离心,使细胞沉到管底。小心吸取上清并丢弃,可留大约培养液,以免吸走细胞。 ⑤ 加入约提前预冷的PBS ,重悬细胞,并转移至1.5ml 无菌离心管。 ⑥ 4℃,离心,使细胞沉到管底。 ⑦ 小心吸取上清并丢弃,可留大约50μl PBS ,以免吸走细胞。 ⑧ 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以适当分散细胞,避免细胞成团。 ⑵悬浮细胞: ① 4℃,离心,使细胞沉到管底。 ② 小心吸取上清并丢弃,可留大约培养液,以免吸走细胞。 编号 名称 DA0022 Storage PI Stain(50μg/ml) 10ml -20℃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光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光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马海元, 李海云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名: 陕西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55(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1条) 1.Jack L M.Ed T.Karin J.Lisa A.Ogden Root-growth behavior of the arabidopsis mutant rgrl 1998(04) 2.John Z.Kiss.Kelly https://www.360docs.net/doc/9a5258834.html,ler.Lisa A.Ogden Phototropism and gravitropism in lateral roots of Arabipsis 2002(01) 3.顾蕴洁.王忠.王维学水稻根的负向光性 2001(05) 4.扬立学俄罗斯大果沙棘种子萌发特性 2007(06) 5.谢平.左清凡冬春季不同遮荫水平对香蕉假植苗单株生物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业气象 2001(02) 6.张林青.蔡小铭光强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7(03) 7.王茹华.周宝利.张凤丽不同温度和光照度下以及收集时间内茄子根系分泌物量[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02) 8.丁久玲.俞禄生.蔡庆生日本矮生沿阶草适宜光照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6(09) 9.韩献忠.张治国.刘骅条叶龙胆离体根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1990(03) 10.Muller J F.Goujaud J.Caboehe M Isolation in vitro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tolerant mutants of Nicotiana tobacum which impair root morphogenses 1985 11.Lund S T.Smith A G.Hackett W P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auxin treatment in the wild type and rac,an adventitious rooting incompetent mutant of tobacco 1997(04) 12.梁伯璠.周毓君不同先质对萝卜离体根形态建成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13.蔡国琴.李国珍.叶和春Ri质柱转化的青蒿发状根培养及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1995(04) 14.蒲高斌.刘世琦.刘磊不同光质时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园艺学报 2005(03) 15.李胜.李唯.杨德龙不同光质对葡萄试管苗根系生长的影响[期刊论文]-圆艺学报 2005(05) 16.刘玉君.秦勇.姜士友提高樟子松插穗生根力的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科技 2002(02) 17.韩鹰.王忠.朱旭东光照对水培风信子根系的生长的影响[期刊论文]-园艺学报 2005 18.汪月霞.王忠.索标关于水稻根负向光性光受体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水稻科学 2007(02) 19.李进.顾绘.许逢美环境因子对甜椒组培生根培养的影响[期刊论文]-辣椒 2004(04) 20.王传芹墨西哥食用仙人掌栽培管理技术[期刊论文]-安徽农业 2004(09) 21.范玉琴.吴辉.黄思梅向日葵种子根的向光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嘉应学院学报 2007(03) 22.刘世旺.王宝妹.陶佳喜温度、光照和接种时间对花生生长和结瘤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07(01) 23.毕力格图浅析光照对草地生产的影响[期刊论文]-内蒙古气象 2003(04) 24.贾东坡.李庆伟.冯林剑锥花福禄考根段的组织培养[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7(03) 25.范国强.董占强.李峰稳光周期对泡桐叶片体外植株再生影响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7(01) 26.L D.Railiton.P.F.Wareing Effect of daylength on endogenous gibberellin in leaves of Solanum andigena 1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