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发芽实验报告doc

绿豆发芽实验报告doc
绿豆发芽实验报告doc

绿豆发芽实验报告

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 场地:窗台

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

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

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2号杯没有动静。

XX年10月3日10时:1号杯的其中两个“绿胖子”口子裂的更大了,绿色的外皮也被胀裂的皱皱的,白白的小芽像是鼓足了劲儿把“绿胖子”都要举起来了,充满了力量的小芽让我感觉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多么神奇的力量啊!回过头来看看2号杯,其中的绿豆还是没有“发育”,干巴巴的。

XX年10月3日17时:1号纸杯的另外两颗绿豆也撑破了外衣,露出细细的直直的大约有2毫米的小胚根,有种不甘示弱的气势,当然那两个“绿胖子”也没有落后,胚根已经长到了约6毫米,而且还露出了半个白白的圆滚滚的肚子,有种要金蝉脱壳的趋势呀。2号纸杯无变化,我想应该不会长大了吧。

XX年10月4日11时:1号杯最后一个“发育”的绿豆也终于撑破了种皮,长出嫩嫩的小芽,真为它高兴。那两个“绿胖子”长得迅速,胚根已经有15毫米长了,而且还使劲了地往比较湿润的纸巾里钻,非常粗壮,其它两个绿豆也正在努力中。2号杯没有变化,只是拿起杯子的时候,绿豆的位置移动了下。

篇二:绿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班级:学前教育2班学号:12045XX095 姓名:林丹

实验的目的:证明水是绿豆发芽必要因素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一、目的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发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二、方法 选择绿豆种子,采取土壤培植等方法,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 三、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 1、2013年8月11日9时30分,准备绿豆种子的种植环境,将土壤放置到一个盆中,浇水使土壤变得湿润。把盆放到阳光下照射半天,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满足种植绿豆种子的条件。 用铲子在土壤中刨出细的沟槽,把绿豆种子放到沟槽中,并用土壤覆盖。 2、2013年8月12日7时30分, 观察:发现一些种子已经涨破皮肤,露出小白点,既是嫩芽。 拍照一张: 3、8月13日20时30分,绿豆长出1厘米左右的豆芽,芽瓣是嫩绿色的,绿色豆壳挂在芽瓣边,芽根浅浅地扎在土壤里。 根据土壤的干燥程度,喷水一次。 拍照一张: 4、8月14日7:30,观察,绿豆芽已茁壮成长为约3厘米高的豆苗,两片细长的叶子,弯弯的,绿绿的,每颗豆苗叶子上还挂这两瓣豆壳。 观察拍照: 5、8月15日,观察:径柱已长到6-7cm,叶子张开,已成浅绿色。

拍照: 6、8月16日:观察,每棵豆芽都长到了10cm以上,但细细的,径是白色的,叶子有3-4片,仍然是长条型的,浓浓的绿色。 拍照: 四、收获与体会

经过近两周的观察实验,我收获不小。体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水份和空气、营养成分。 植物学特征:绿豆属豆科,种子无胚乳,有两片子叶和胚。胚由胚根、胚轴和胚芽组成。子叶着生点以下的为下胚轴。绿豆芽食用的主要部分为下胚轴和子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①胚根生长期:种子吸胀萌动后胚根伸出种壳,芽体约为种子长度的1/2。 ②胚轴生长期:幼芽长为种子长度的2-2.5倍。 ③胚根伸长期。 ④胚轴、胚根同时生长期:胚根与轴生长所需养料由子叶供给。绿豆在发芽时的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在逐渐减少,还原糖在发芽第二天开始增加,以后继续递增,维生素C、氨基酸不断增加,纤维质也增加。 豆芽生长的环境条件:在豆芽生产过程中,淋水有供水、排污、调温和供氧的作用。豆粒吸胀后培育豆芽,太强的呼吸作用会使豆芽生长过速,胚轴瘦弱,纤维多,因此须控制温度、减少空气流通、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最适宜豆芽生长的气体成分为:氧气10%、二氧化碳10%、氮气80%。即需要减少氧含量,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又不可过浓,以免伤害豆芽,因此需通过淋水、覆盖增加压力等措施进行气体调节。低浓度的乙烯能促进胚轴加粗,控制胚根生长。遮光有利于保温、保湿、控制气体交流,更有利于薄壁组织的发育。 五、延伸学习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参考教案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2、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分析,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盒子、烧杯 板书设计: 绿豆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阳光 水分 空气 教学过程 一、承接上一课,学生把绿豆种在土壤中,交流自己把绿豆种在土壤中的情况和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学生描述自己的绿豆长势情况,再看看别人的,进行比较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可能会提出绿豆生长需要阳光、水等,并让学生说出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意图:让学生把绿豆移植到土壤中,就是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研究绿豆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奠定基础)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记录单1:例如: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篇一: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制作人:肖中豪;邓鑫;李天铭 学号:06;07;07 学校:南村侨联中学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

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篇二: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篇三: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转自:小草范文网: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7天.doc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7天 第一天 今天我要做一个绿豆发芽的实验。绿豆们圆圆的,胖胖的,穿着一件翠绿色的外衣,可爱极了!我把绿豆放入透明的杯子里,绿豆们像跳水运动员似的"扑通!扑通!"地跃了进去。有的绿豆浮在水面上,像游泳高手似的;有的沉在水底,滚来滚去的,似乎在玩捉迷藏;有的犹如绿色的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畅游着。过了两三个小时,我又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绿豆,绿豆们稍稍敞开了外衣,只露出了一点点,白白嫩嫩的,似乎在对我说:"我们要快快长大,长成一个茁壮的小芽芽!" 第二天 绿豆们有些长大了!它们一下子长胖了许多。它们今天换上了新衣裳:长出了一点儿小尾巴。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长得快的长到了三到四毫米,而长得慢的长到了一到二毫米,他们把小辫子放在前面,似乎在朝我炫耀:"你看,我们已经有小苗苗啦!"我非常期待明天的到来,盼望着新的惊喜。 第四天 绿豆们吃饱喝足,比前两天明显长大了!我更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它们的根是象牙白色的,已经有一到二厘米高了;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有爱心型的;有弯弯曲曲的,蛇的形状的;还有像女孩的小辫子的形状的呢!其中有些绿豆大方

地脱掉了自己的外衣,但是也有一些舍不得脱掉外衣,还在半穿半脱着呢!我真想对它们说:"绿豆们,你们快快长大吧,长成好看的小牙牙吧!" 第五天 今天早上,我起床就往绿豆盆那儿跑:"哇!......"我又惊又喜地叫了起来,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昨天还是那弱不禁风的小苗儿,现在已经长得高了许多,挺立在盆子里,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小苗儿,嫩茎,在阳光的照耀下,绿的出奇,白的发亮,是多么的漂亮啊!其中还有一些绿豆刚刚长出小苗苗,但好像也不甘落后似地奋力生长,一阵风拂过,小苗苗微微随风摆动,仿佛在对我说:"我们才不会落后呢!我们不能辜负小主人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要为主人争光添彩!" 第七天 绿豆发出的芽已经长到八到九厘米高了,所有的绿豆都已经完全发芽了,并且上面都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小叶子,像两片小翅膀;像小金鱼的尾巴;也像一把小剪刀。在那之前的枝干,如今已经更加圆润,更加洁白了。那泡在水里的绿豆呢?它们已经完全裂开,可能是为了新生命的生长,竭尽自己的全力付出了所有,就好像一位母亲关怀着自己的儿女,辛勤地付出一样吧!所以,才有了这么漂亮而又那么茁壮的新生命的吧......

绿豆芽发芽实验报告

绿豆芽发芽实验报告 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 场地:窗台 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

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 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2号杯没有动静。

绿豆发芽成长观察日记四篇

绿豆发芽成长观察日记四篇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篇一X月X日星期X 晴 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作业,那就是要我们动手种豆芽,观察并记录豆芽生长的整个过程。 于是一放学,妈妈就带我去买绿豆,到了菜市场,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绿豆,回到了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二十多粒青绿色的豆子放到了塑料杯子里,只见有几粒顽皮的绿豆竟在杯中跳起了舞。于是我赶紧往杯里放了半杯水,然后就去做另外的事情了。过了半个小时,我去看了下,发现有些小绿豆胖了一圈。不过,还有几粒是瘦瘦的,毫无变化。我就问妈妈:“为什么这几粒绿豆还是纹丝不动。”妈妈说:“这些绿豆是被虫子咬过了,称作“石头”豆子。”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篇二X月X日星期X 晴 一梦初醒,我赶忙奔向绿豆。绿豆果真大了不少,差不多有一个小孩的指甲盖大小,大约是原来的两倍呢!不过,我还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在绿豆的白色圆点之中长出了一条很短很短的线。我连忙拿出科普书对照知道了这便是绿豆的根,用于吸收营养送给绿叶。那根的颜色是乳白乳白的,看起来像甜美的牛奶,真想使劲的咬它一口。刚长出的茎长只有五六毫米,连一个手指的宽度也达不到,真短!宽更少,只有一两毫米,细的只有笔芯那么粗,看起在一点儿也不显眼。它很脆弱,小风一吹就会摇动,弄得要死要活的样子,好像被别人碰到一根毫毛就没命似的。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啊,小茎儿,快点长大吧,不要再这么脆弱了。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篇三X月X日星期X 晴 又是新的一天,我洗脸刷牙之后,吃完早饭儿,就去看看小豆儿。我拿开沙布,朝杯里一看,呀,绿豆的壳被撑破了一半,从里面升出嫩绿色的小绿芽。小绿豆摸上去特别光滑,感觉特别舒服,将来豆芽芯就长在上面。这些事实都说明,奶奶说的是对的。 此外茎儿也长起来了,从原来的很短到变长,原来那五六毫米长,两三毫米宽的根摇身一变。变成了壮多了,可见根的生长速度是多么的快。而且绿豆茎儿的头上有一点半黄半绿迹象,这是什么呢? 昨天(十月七日)绿豆发芽了,长出了碧绿的叶子,奶奶说:“我们马上可以吃到绿豆芽了。” 看着眼前的绿豆芽,我不禁感慨: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多么奇妙呀!我想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篇四9月17日星期一晴 今天中午,我把王老师发给我的一小勺绿豆放进装着清水的碟子里泡湿。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去看绿豆,发现绿豆比之前放在水里的时候,变得更圆更鼓了。绿豆圆鼓鼓的,像个胖娃娃,可是还没长芽。 9月18日星期二晴 今天,种子终于发出新芽了,像个顽皮的孩子,挣脱了绿色的外袍,长出了白嫩嫩的小芽。事不宜迟,我马上把盆底有洞的花盆装满泥土,然后放绿豆在上面,再在绿豆的上面撒了点泥土。最后用花洒浇了水。看着它,盼它天天长大。

观察绿豆发芽的研究报告doc

观察绿豆发芽的研究报告 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 场地:窗台 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

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 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2号杯没有动静。

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精编版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 场地:窗台 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 2014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2014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2014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2号杯没有动静。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30篇(优秀版)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一): 绿豆发芽的观察日记六则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天气晴25℃ 我们最近学了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叶盛陶把自已观察爬山虎的事情记录下来。我也想写观察日记,于是,中午放学一回到家,我就拿了十多颗绿豆放进透明的玻璃碗里。爸爸告诉我,水不要把绿豆全部淹没过,留四分之一露在外面。这样它有充分的氧气,就能长得更好。我按照爸爸的说法去做,果然,晚饭后,绿豆就已经比原先涨大了几倍呢!我突然发现,每颗豆子上都有一粒白色的小东西,我好奇地用手拨了拨,它都掉不下来,妈妈对我笑了笑说:这是豆子的芽儿,你可别把它弄断了。 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天气晴26℃ 这天早上起床后,我顾不上洗脸、刷牙就跑到了绿豆前,哇!芽儿已经有0。5厘米长了,豆子们一个个都脱掉了绿色的外套,露出了乳白色的衬衣。它们都摆着小尾巴,呵呵,还真有点像小蝌蚪呢! 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天气晴26℃ 这天,绿豆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小根儿已经长长了,两片豆瓣之间的缝更大了,人们常说绿豆很有营养,它的营养可不是为别人准备的,而是为自已的后代带给的。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天气晴26℃ 这天,绿豆的豆瓣之间冒出了尖尖的、白白的,带一点儿透明的小东西逐渐成了嫩黄色,还挂着一些若隐若现的,若有若无的嫩绿。这时,我才发现这就是绿豆的叶子。 2011年10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26℃ 好久不见啦!小绿豆,你长得怎样啦?我兴奋地朝着绿豆奔去,只见绿豆的茎已经长得有10厘米了!它们一个个叶子都舒展开了,瞧它们在向我挥手呢!咦?原先那白白胖胖的豆瓣呢?怎样不见了?原先豆瓣的营养与水分被茎吸收了,从而导致豆瓣变得又黑又小,看,

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材料

生态工程学院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题目:黄豆根尖微核技术系别:生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2级 组员姓名:孟迎、罗廷、何忠平 蔡国宪、丁琴 姓名:罗廷 学号:28111201029 指导教师:蹇黎 完成时间: 2015 年 6月11日

黄豆根尖微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诱变物对微核产生的原理。 2、掌握微核试验技术。 3、了解毒理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可在它附近看到若干个圆形的结构,游离于主核之外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这就是微核。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企业密布或重污染企业分布较多的区域。水质恶化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日渐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显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利用毕节市流仓河道河水以黄豆萌发的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一方面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植物畸变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用于当今发展地区对河道污染程度的间接反应和监测。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案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2、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分析,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盒子、烧杯 板书设计: 绿豆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阳光 水分 空气 教学过程 一、承接上一课,学生把绿豆种在土壤中,交流自己把绿豆种在土壤中的情况和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学生描述自己的绿豆长势情况,再看看别人的,进行比较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可能会提出绿豆生长需要阳光、水等,并让学生说出推测

的理由是什么 (意图:让学生把绿豆移植到土壤中,就是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研究绿豆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奠定基础)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绿豆芽的生长观察日记完美版

绿豆芽的生长观察日记 第一则 9月19日星期五大雨 今天,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把绿豆,叫我们回家泡绿豆并观察。 我拿到绿豆之后不是马上种下去,而是把它们泡在水中。据说这样可以让绿豆长得更快,长得更好。 在泡之前,我还不忘拿出绿豆,仔细观察:绿豆小小的,只有五毫米长,二三毫米宽。穿着一身深绿色的“紧身衣”。看,还有一条乳白色的“小拉链”呢! 第二则 9月20日星期六小雨 早上,我赶紧去看我的小绿豆。一到杯子前,我就被惊呆了:小绿豆就像一个个去游泳的小人,把“衣服”都脱了,只剩下一条“绿内裤”;刚跳进水里,大事不好,一个浪头打来,豆豆们呛了一肚子水,白生生的肚子都大了好几倍…… 咦?那白白的一条条小东西是什么?哦,原来是小芽。不好!我手忙脚乱地把豆子打捞出来,放在一旁;在盒子里铺了一层白白的“床单”,小绿豆们一个个排着队在床单上躺下来,再盖上花被子,可爱的小宝宝都安然入睡了。 第三则 9月21日星期日阴转雨 “起床啦,起床啦!”我一把掀起小绿豆们的花被子,“掀被子啦!”“哇!”泡了一下果然长得快,我用尺子一量,小芽足足有一厘米了!才第一天! 白白的小芽儿看起来真可爱!小绿豆扬着它们的小胖脸,甩着“小辫子”,好像在扬扬得意地对我说:“可别小看我们,我们长起来可比你快许多!” 第四则 9月22日星期一大雨

豆芽的长度突飞猛进,已经有两厘米长了!真是不容小觑。 虽然绿豆芽的生长一直让我很放心,只是有一件事我一直不懂:绿豆芽的小芽上长出了白色的茸毛。这是什么东西?难道是小芽上长了真菌?真奇怪! 第五则 9月23日星期二小雨 今天,一直围绕在我心头的迷雾终于解开了!原来绿豆以下的部分是根,而“白茸毛”则是侧根。真是虚心一场。 “噗”的一声,小豆豆的“裤子”掉了下来。豆瓣裂开了,从里面冒出一对合拢的小叶子,就像一颗绿瓜子。 第六则 9月24日星期三大阴转多云 小豆苗生长太快了!三厘米三厘米往上蹿。代替子叶的豆瓣从乳白色变成紫色,又从紫色变成黑色。胞胀的豆子变成了干瘪的豆衣,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光荣的“牺牲”了。 没了“营养提供者”,小豆苗变得更加贪得无厌:伸长了“脖子”,想得到最好的阳光,一张张哀伤小脸向我诉苦,都想霸占水分最多的“领地”。 不过,长大了的小豆子变得更加高贵,张开的叶子像一条鱼尾巴,看,还在上下拍水哩! 小结 小豆苗我爱你 写完了观察日记,我要写写可爱的小豆子有多么淘气、好奇。 如果把小豆苗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它就会伸长脖子到处望,好奇得很。有人说这是阳光搞的鬼,但我还是认为是它自己愿意。看,小绿豆苗看到我在写自己,都不好意思地转过头去,避开了我的目光。真有趣! 亲爱的小豆苗,我爱你!希望你能健健康康地长成“豆芽菜”!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绿豆芽7天观察日记

绿豆芽7天观察日记 绿豆,能变成绿豆芽吗?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绿豆芽7天观察日记,一起看看吧! 泡绿豆 今天晚上,我将一把绿豆放进一个小碗里,再加了点水,刚好淹住绿豆,准备观查绿豆抽芽。向碗里加水时,碗里搅起很大的波浪和漩涡,小绿豆像是在里冲浪一样上下翻滚。等水平静下来,绿豆在清水里一个个像翠绿的翡翠。我把碗放在窗台上,便开始做作业、看书。三个小时过去了。我想:“绿豆应该有变化了吧?”于是,我去查看,可是,绿豆仍那样宁静地挤在一起躺在那儿,毫无一点变化,我急了,问妈妈:“妈妈,都三个小时了,怎么还不抽芽呀?”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豆芽不是一下就长出来的,生长要很长时间呢,你先睡觉吧,明天你起床时它就会有变化了。” 长大了 今天早上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绿豆有没有变化。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有变化了,他们一个个长大长胖了,跟黄豆一般大小了,胖乎乎、绿油油的,精神抖擞,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为我的窗台站岗放哨,我的碗被“绿豆战士”们防守得严严密密。 破壳了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我放下书包一溜烟儿地奔向窗台。只见“绿豆士兵”的铠甲一个个都炸开了,露出了雪白的肚皮,从肚皮裂口处出现一个小尾巴,一毫米左右长。现在“绿豆士兵”变成了“,”,一个个像白乎乎的蝌蚪,只是这种“蝌蚪”我还是第一次见。 掉皮长尾巴了 早晨,我匆匆地跑到窗台,只见“绿豆士兵”把整套军装都脱下来了,而且白肚皮变成黄肚皮,缝也变大了,小尾巴长得有一厘米长了,在豆子上绕了半圈,接着向上长,现在怎么看怎么像音符。这些音符愉快地唱着一曲欢乐的“绿豆士兵胜利进行曲”。 尾巴长长了 今天,我看到绿豆尾巴长了约两厘米长了,白白的,从水中伸出它那白白的长尾巴,芽变黄了。它们个个像少女在表演,灯光照在水面上,水面就一闪一闪,美丽无比。 芽炸开了 上午八点左右,我走近窗台,只见一个个黄色的小芽炸开了,出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缝隙,要是把豆芽倒着看是个“丫”字,横着看像个眼镜蛇,怎么看都像一个有趣的东西。现在这些豆芽和菜市场上卖得一模一样了,只是有点小。我认真地打量了好久好久,心想:“这些豆子终于不负我望长成豆芽了。”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绿豆七天发芽观察日记

绿豆七天发芽观察日记 9月29日 星期六 晴 到了中午,白色的雪在强烈的阳光下有点晕眼,但青翠的竹子很好的中和了它。竹林 里的景色焕然一新,飘落的雪,墨绿的叶,深绿的树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绘成了一 幅美丽的画卷。忽然,雪停了,瞬间万籁俱寂,时间就像禁止了一样,除了我自己的心跳,我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麻雀不叫了,乌鸦不飞了,连最繁忙的人们也停了下来。 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作业,那就是要我们动手种 豆芽,观察并记录豆芽生长的整个过程。 于是一放学,妈妈就带我去买绿豆,到了菜市场,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绿豆,回到了 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二十多粒青绿色的豆子放到了塑料杯子里,只见有几粒顽皮的绿 豆竟在杯中跳起了舞。于是我赶紧往杯里放了半杯水,然后就去做另外的事情了。过了半 个小时,我去看了下,发现有些小绿豆胖了一圈。不过,还有几粒是瘦瘦的,毫无变化。 我就问妈妈:“为什么这几粒绿豆还是纹丝不动。”妈妈说:“这些绿豆是被虫子咬过了,称作“石头”豆子。” 9月30 星期日 晴 当绿豆浸泡了一天之后,我发现绿豆已经不再像昨天那么渴的要命了。小小的豆子喝 饱了,肚子就变得鼓鼓的,好象一个个胖胖的小男孩。这次我把杯里的水给倒了,然后再 放入纱布,在纱布上浇了一些水。并把这些饱满的绿豆转移到了纱布上。这便是绿豆的住宅。我又把杯子换了个地方,让它在阴凉的环境中愉快的成长。 10月1 导语:大自然是奇妙的,而大自然最奇妙的地方当然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啦!下面是L 整理的一些关于植物的观察日记,希望大家喜欢! 星期一 晴 到了第三天,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绿豆怎么样了,我发现昨天还在睡觉的小绿豆,今天有一个个小小的头露了出来,有米粒那么大,真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女孩似的。这时候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蒲州中心校西厢小学五年级科学(学科)上册教案 年月日年级五学科科学课题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课时 1 备课人薛艳丽学校西厢小学 教材分析《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三课,课本第七至八页内容,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先来对绿豆芽的生长进行观察。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并不是种到土壤中的绿豆芽都长得一样好。这就意味着学生又将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另外,学生将要研究一个比较“特殊”的实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这个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然后分析自然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例子,进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经历的活动将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对生命的认识奠定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克服困难,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机会,并引导他们不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以促进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下去

学情分析所带学科的五年级28人,大多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探究能力和简单实验操作能力。这是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有关;设计 对比实验方案,整理分析实验结 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 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绿豆芽分别在阳光下和黑暗处的 生长情况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流程

豆芽的萌发的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豆芽的萌发的心得 篇一:发豆芽实验报告 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 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 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 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 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 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 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 班级:

姓名: 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 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 学生:李欣睿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 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胚根突破种 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一、目的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发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二、方法 选择绿豆种子,采取土壤培植等方法,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 三、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 1、2013年8月11日9时30分,准备绿豆种子的种植环境,将土壤放置到一个盆中,浇水使土壤变得湿润。把盆放到阳光下照射半天,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满足种植绿豆种子的条件。 用铲子在土壤中刨出细的沟槽,把绿豆种子放到沟槽中,并用土壤覆盖。 2、2013年8月12日7时30分, 观察:发现一些种子已经涨破皮肤,露出小白点,既是嫩芽。 拍照一张: 3、8月13日20时30分,绿豆长出1厘米左右的豆芽,芽瓣是嫩绿色的,绿色豆壳挂在芽瓣边,芽根浅浅地扎在土壤里。 根据土壤的干燥程度,喷水一次。 拍照一张: 4、8月14日7:30,观察,绿豆芽已茁壮成长为约3厘米高的豆苗,两片细长的叶子,弯弯的,绿绿的,每颗豆苗叶子上还挂这两瓣豆壳。

观察拍照: 5、8月15日,观察:径柱已长到6-7cm,叶子张开,已成浅绿色。 拍照: 6、8月16日:观察,每棵豆芽都长到了10cm以上,但细细的,径是白色的,叶子有3-4片,仍然是长条型的,浓浓的绿色。 拍照: 四、收获与体会 经过近两周的观察实验,我收获不小。体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水份和空气、营养成分。 植物学特征:绿豆属豆科,种子无胚乳,有两片子叶和胚。胚由胚根、胚轴和胚芽组成。子叶着生点以下的为下胚轴。绿豆芽食用的主要部分为下胚轴和子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