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对颅神经中英文对照

十二对颅神经中英文对照

Twelve cranial nerves

1.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2.视神经:Optic nerve

3.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4.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5.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6.外展神经:Abducens nerve

7.面神经: Facial nerve

8.听神经:Auditory nerve

9.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

10.迷走神经:Vagus nerve

11.副神经: Accessory nerve

12.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整理)十二对颅神经.

一、嗅神经(一)嗅中枢病变: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因左右两侧有较多的联络纤维。但嗅中枢的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幻嗅发作,患者常发作性地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鸡蛋、烧腔皮的气味。可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二)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可伴脑脊液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或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 (三)鼻腔局部病变:往往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 二、视神经 (一)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由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视神经病变的视力障碍重于视网膜病变。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可出现突然失明;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暗点),视力障碍经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最终产生视神经萎缩及全盲,癔症和视觉疲劳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称管状视野。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见于颈

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部,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整个视交叉损害, 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 3、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 4、视辐射损害: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当病变累及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象限盲,如视辐射下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视辐射上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见于顶叶肿瘤或血管病。 5、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枕叶视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枕叶视中枢刺激性损害,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枕叶前部受损引起视觉失认。多见于脑梗死、枕叶出血或肿瘤压迫等。 (二)视乳头异常 1、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客观体征之一。其发生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淋巴网流所致。眼底检查早期表现为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淤血;严重时视乳头隆起,边缘完全消失及视乳头周边或视网膜片状出血。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脓肿或血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静脉窦血栓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 - 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 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 三、脑神经及分布:- 1、嗅神经:-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 -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 2、视神经:-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 -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 -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划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 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 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BACK 2、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BACK 3、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BAC 4、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BACK 5、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 至颞下窝。BACK 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BACK 7、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

十二对颅神经解剖

十二对颅神经解剖 嗅神经: 人的嗅神经始于鼻腔的嗅粘膜。嗅细胞的中枢突先在粘膜内合并交织成丛,再由丛合成15~20条嗅丝。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嗅神经元髓鞘,其表面包着由硬膜和蛛网膜形成的双层“套鞘”。颅内蛛网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间隙延至嗅粘膜。因而有些颅压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现自鼻腔外漏脑脊液的情况。颅前窝骨折时,嗅丝可撕脱,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 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黄斑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后部,视网膜周围部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前部。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动眼神经核联系。对其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动眼神经: 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的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的运动。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晶状体变凸。动眼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瞳孔散大等。 滑车神经: 起自中脑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的滑车神经核,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穿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内,分布于上斜肌,支配此肌。单纯的滑车神经麻痹较少见,表现为患眼向下向外运动减弱,并有复视。 三叉神经: 共有三个分支,第一支眼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分布于颜面、眼、鼻、口腔,传导痛、温、触等感觉和眼外肌、咀嚼肌的本体感觉。运动纤维分布于咀嚼肌,支配咀嚼肌运动。三叉神经损伤,表现为咀嚼肌瘫痪、萎缩,头面部皮肤、口、鼻腔黏膜、牙及牙龈黏膜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 外展神经: 起自脑桥下部的展神经核,轴突组成展神经,分布于眼外直肌,支配眼球向外侧运动。展神经损伤时眼内斜视。

十二对颅神经的作用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十二对颅神经的作用有哪些 导语:在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当中,最大的就是神经系统,遍布于我们的身体不同的部位,它们是相互牵连的。所以局部的疾病,也比较容易全身性的疾病 在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当中,最大的就是神经系统,遍布于我们的身体不同的部位,它们是相互牵连的。所以局部的疾病,也比较容易全身性的疾病,十二对颅神经,是我们大脑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神经,对我们的身体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十二对颅神经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对是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脑神经,包括20多条嗅丝,穿过筛孔入颅前窝,连于嗅球传导嗅觉。第二对,视神经,为特殊躯体感觉性脑神经,传导视觉冲动。第四对: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合并后成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成上下两支,上支细小,分部于上睑提肌和上直肌,下支粗大,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为脑神经最细者,支配上斜肌。 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各有许多分支,比较复杂。第六对,展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外直肌,损伤可产生斜视。 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三分之二粘膜的味蕾。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部肌的本体感觉。第八对,前庭蜗神经,传导听觉冲动。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五种纤维成分,也分为四个支:舌支、咽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分别支配舌后三分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十二对颅神经查体

十二对脑神经,Ⅰ、Ⅱ、Ⅷ是感觉性神经;Ⅲ、Ⅳ、Ⅵ、XI、XⅡ是运动性神经,Ⅴ、Ⅶ、Ⅸ、Ⅹ是混合性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十二舌下神经全。 (Ⅰ)嗅神经: 让病人闻气味——醋、酒精、白水,分两侧鼻腔检查。 幻嗅,闻到烧焦味——提示可能有颞叶占位。 嗅觉丧失——可发生车祸致颅底骨折的病人。 (Ⅱ)视神经: 1、视力:受试者距视标5m测定。 2、视野:正常单眼视野范围大约是颞侧90°,下方70°,鼻侧和上方各60°。 3、眼底:在光线较暗处,请患者背光而坐,或仰卧床上,注视正前方,尽量勿转动眼球,检眼镜与患者眼球的距离不能超过2.5cm。 视乳头:注意观察形态、大小、色泽、隆起和边缘情况。正常乳头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5mm,边缘整齐,色浅红。中央部分色泽较浅,呈凹状,为生理凹陷。 (Ⅲ)动眼神经、(IV)滑车神经和(VI)展神经 1、眼裂:观察两侧眼裂是否对称、一致、有无增大或变窄,上睑有无下垂。 2、眼球: (1)眼球的位置:观察眼球是否突出或内陷,是否存在斜视或偏斜。 (2)眼球运动:请患者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然后检查者将食指指于患者眼前30cm处,向左、右、上、下、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八个方向运动。 (3)眼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球震颤,按眼球的移动形式可分为摆动性、冲动性、不规则性。 3.瞳孔: (1)大小:在普通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3-4mm,儿童稍大,老人稍小,两侧等大,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扩大。 (2)形态:正常瞳孔为圆形,边缘整齐 (3)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 (4)调节和辐辏反射:嘱患者注视正前方30cm处检查者的食指,然后迅速移动食指至患者鼻根部,正常时可见瞳孔缩小(调节反射)和双眼内聚(辐辏反射)。

总结十二对脑神经

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 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十二对脑神经-整理版

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 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5678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1、性质: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分布: 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Ⅰ级神经元)中枢突聚20多条嗅丝(嗅神经)穿过筛孔和硬脑膜入颅前窝,进入嗅球(II级神经元)嗅束至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沟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一部分纤维经内侧嗅纹及中间嗅纹胼胝体下回及前穿质(与嗅觉反射联络有关)。 3、损伤后的表现: (1)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刺激性病变引起幻嗅发作(发作性的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鸡蛋、烧胶皮的气味),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2)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时,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同时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3)鼻腔局部病变: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 Ⅱ视神经(optic nerve) 1、性质: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2、位置、行程、分布: 损伤后表现: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有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不; 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 等 3.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4.视辐射损害:全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见于损伤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损 害出现象限盲,下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 上部损害,出现两眼对侧式样同向下象限忙 5.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

十二对脑神经的描述

十二对脑神经的描述(欢迎大家补充、批评、指正) Ⅰ嗅神经 1、性质: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分布: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而成,包括20多条嗅丝,嗅神经穿过筛孔入颅前窝,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3、损伤后的表现: (1)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同时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2)鼻炎时,炎症延至鼻上部粘膜,也可造成一时性嗅觉迟钝。 Ⅱ视神经 1、性质: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2、位置、行程、分布: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后穿过巩膜筛板而构成。在眶内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向后内走行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 3、临床联系:当ICP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Ⅲ动眼神经 1、性质:运动性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2、位置、行程: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自中脑腹侧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切迹缘和蝶鞍后床突侧方前行,穿行于海绵窦外侧壁上部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分为上、下两支。 3、分布: (1)动眼神经上支分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 (2)动眼神经下支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3)睫状神经节短根经睫状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4、损伤后的表现: (1)上睑提肌瘫痪,眼睑下垂; (2)动眼神经支配的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瘫痪,产生外斜视; (3)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瘫痪,瞳孔扩大,丧失对光反射及调节能力; (4)眼外肌大多数瘫痪松弛,眼球稍向前突; (5)复视。 Ⅳ滑车神经 1、性质:运动性脑神经。 2、位置、行程、分布:起于中脑下丘平面对侧的滑车神经核,自中脑背侧下丘下方出脑,是脑神经中最细者,绕过大脑脚外侧前行,也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3、损伤后的表现: (1)上斜肌功能丧失,眼球不能转向外下方,俯视时出现轻度内斜视和俯视。 (2)患者常将头向前倾,脸转向健侧而予以代偿,以克服视觉缺陷。 Ⅴ三叉神经 1、性质:混合性神经,含2种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2、位置:三叉神经内以躯体感觉神经纤维为主,这些纤维的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的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中段的三叉神经运动核,纤维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

神经系统 12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12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一,12对颅神经有哪些?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 十迷又副舍下全 感觉纤维一二八,运动眼球三四六,耸肩伸舌十一二, 五七九十是混合。 二,颅神经的查体 1.嗅神经(olfactory nerve)-----特殊内脏感觉神 经,(嗅中枢: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杏仁核) 检查方法: 询问有无嗅幻觉等主观嗅觉障碍——令患者闭目——先后堵 塞一侧鼻孔——用带有花香或其他香味(非挥发性,非刺激性气味) 的物质置于患者受检鼻孔,令区分有无气味。 2.视神经(optic nerve)------特殊躯体感觉神经,(纹状区:即枕叶视皮质中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 检查方法: 视力: 远视力:就是大家平常近视眼的时候去配眼镜检查的那个表啦~~~如 果最大的一行都看不清,就逐渐移近,辨认指数或眼前手动,记录距离表示 视力;如不能辨认眼前手动,可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眼,记录有无光感,光 感都没有了,那就失明啦~~~ 近视力:常用标准视力表,距离被检者30cm,照明充分,分别查左眼和右 眼,自上而下逐行认读视标,直到不能分辨的一行为止,前一行标明的视力 即代表实际视力。 视野: 周边视野:①手动法粗略测试:患者与检查者距离60cm相 对而坐,测试左眼时,患者遮住右眼,保持直视,用视标(比如: 手指啦,笔啦~可辨识的东西都可以)在两人中间等距离处,分别 从患者的颞上、颞下、鼻上、鼻下,从外向内,缓慢移动,患者看 到后告知检查者。②用周边视野计精确测定。 中心视野:举个例子吧~嘱患者遮住一只眼睛,询问能否看 到检查者的脸,如果只看到一只眼睛或者没看到嘴巴,可能存在中 心视野缺损。必要时还是要用精确的视野计。 眼底:患者背光而坐,眼球正视前方,检查右眼时,医师站在患者 右侧,右手持眼底镜用右眼观察眼底,从离开患者50cm处开始寻找 并逐渐窥入瞳孔,观察时眼底镜要紧贴患者面部,一般不需散瞳。

人体的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是什么

人体的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是什么 收藏本文 问题:人体的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是什么 最合适答案: 脑神经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共十二对,其排序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第一对是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脑神经,包括20多条嗅丝,穿过筛孔入颅前窝,连于嗅球传导嗅觉。第二对,视神经,为特殊躯体感觉性脑神经,传导视觉冲动。第四对: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合并后成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成上下两支,上支细小,分部于上睑提肌和上直肌,下支粗大,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为脑神经最细者,支配上斜肌。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各有许多分支,比有些复杂。第六对,展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外直肌,损伤可产生斜视。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三分之二粘膜的味蕾。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部肌的本体感觉。第八对,前庭蜗神经,传导听觉冲动。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五种纤维成分,也分为四个支:舌支、咽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分别支配舌后三分之一粘膜和味蕾,咽肌,腮腺,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第十对,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行程最长,分布最广,颈部的重要分支为喉上神经,支配环甲肌,胸部的重要分支为喉返神经,分布于喉部。第十一对,副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支配胸索乳突肌和斜方肌。最后一对,舌下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支配全部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终于完了!天啊!总之一句话,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舌下咽,迷走和副舌下完。收工了… 回答时间:2007-5-25 19:54 回答1: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求教团队聆听那诗路花雨共1人编辑答案 2011-01-30 15:33 脑神经序号及名称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窝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错误!未指定文件名。求教团队ゝ丶心理学共1人编辑答案 2011-01-30 15:33

(完整版)十二对脑神经整理版

十二对脑神经的描述 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 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5678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1、性质: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分布: 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Ⅰ级神经元)中枢突聚20多条嗅丝(嗅神经)穿过筛孔和硬脑膜入颅前窝,进入嗅球(II级神经元)嗅束至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沟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一部分纤维经内侧嗅纹及中间嗅纹胼胝体下回及前穿质(与嗅觉反射联络有关)。

3、损伤后的表现: (1)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刺激性病变引起幻嗅发作(发作性的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鸡蛋、烧胶皮的气味),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2)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时,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同时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3)鼻腔局部病变: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 Ⅱ视神经(optic nerve) 1、性质: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2、位置、行程、分布:

损伤后表现: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有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不; 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 3.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4.视辐射损害:全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见于损伤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损 害出现象限盲,下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上部损害,出现两眼对侧式样同向下象限忙 5.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 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刺激性病变,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枕叶前部受损可引起视觉失认。 Ⅲ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1、性质:运动性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2、位置、行程: 动眼神经起止中脑上丘的动眼神经核,此核较大,可分三部分 1.外侧核:为运动核,左右各一,位于中脑四叠体上丘水平导水管周围腹侧灰质中,发出动 眼神经的运动神经经过红核组成动眼神经由中脑脚间窝出脑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向前与后交通动脉伴行穿过海绵窦之侧壁经眶上裂入眶,支配5块肌肉(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2.正中核:位于中线上,两侧E-W核之间,不成对,发出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到达两眼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